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出自唐代张祜的《宫词二首·其一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与故乡之隔有三千里之遥啊,我已被幽闭在这深宫里二十年了。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听到这曲《何满子》,眼泪竟忍不住落在了君王面前。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一):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7-182、 赵昌平.唐诗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2783、 沙灵娜.唐诗三百首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402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故国:故乡。此为代宫女而言。深宫:指皇宫。

一声何满(mǎn)子,双泪落君前。
何满子:唐教坊曲名。《何满子》曲调悲绝,白居易《何满子》诗中说它“一曲四词歌八叠,从头便是断肠声。”君:指唐武宗。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一):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7-182、 赵昌平.唐诗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2783、 沙灵娜.唐诗三百首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402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一般以绝句体裁写的篇幅短小的宫怨诗,总是只揭开生活画图的一角,让读者从一个片断场景看到宫人悲惨的一生;同时往往写得委婉含蓄,一些内容留待读者自己去想象,去玩味。这首诗却与众不同。它展示的是一幅生活全图,而且是直叙其事,直写其情。 

  诗总共只有二十个字。作者在前半首里,以举重若轻、驭繁如简的笔力,把一个宫人远离故乡、幽闭深宫的整个遭遇浓缩在短短十个字中。首句“故国三千里”,是从空间着眼,写去家之远;次句“深宫二十年”,是从时间下笔,写入宫之久。这两句诗,不仅有高度的概括性,而且有强烈的感染力;不仅把诗中女主角的千愁万恨一下子集中地显示了出来,而且是加一倍、进一层地表达了她的愁恨。一个少女不幸被选入宫,与家人分离,与外界隔绝,失去幸福,失去自由,本来已经够悲惨了,何况家乡又在三千里之外,岁月已有二十年之长,这就使读者感到其命运更加悲惨,其身世更可同情。与这两句诗相似的有柳宗元《别舍弟宗一》诗中“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一联,也是以距离的遥远、时间的久长来表明去国投荒的分外可悲。这都是以加一倍、进一层的写法来增加诗句的重量和深度。 

  后半首诗转入写怨情,以一声悲歌、双泪齐落的事实,直截了当地写出了诗中人埋藏极深、蓄积已久的怨情。这后两句诗也以强烈取胜,不以含蓄见长。过去一些诗论家有诗贵含蓄、忌直贵曲的说法,其实并不是绝对的。应当说,一首诗或曲或直,或含蓄或强烈,要服从它的内容。这首诗的前半首已经把诗中人的处境之悲惨写到了极点,为逼出怨情蓄足了力量,因而在下半首中就势必让诗中人的怨情喷薄而出、一泻为快了。这样才能使整首诗显得强烈有力,更能收到打动读者的艺术效果。这里,特别值得拈出的一点是:有些宫怨诗把宫人产生怨情的原因写成是由于见不到皇帝或失宠于皇帝,那是不可取的;这首诗反其道而行之,它所写的怨情是在“君前”、在诗中人的歌舞受到皇帝赏识的时候迸发出来的。这个怨情,联系前两句看,决不是由于不得进见或失宠,而是对被夺去了幸福和自由的抗议,正是刘皂在一首《长门怨》中所说,“不是思君是恨君”。

  这首诗还有两个特点。一是:四句诗中,前三句都是没有谓语的名词句。谢榛在《四溟诗话》中曾指出,诗句中“实字多,则意简而句健”,而他所举的“皆用实字”的例句,就是名词句。这首诗之所以特别简括凝炼、强烈有力,与运用这种特殊的诗句结构有关。另一特点是:四句诗中,以“三千里”表明距离,以“二十年”表明时间,以“一声”写歌唱,以“双泪”写泣下,句句都用了数目字。而数字在诗歌中往往有其特殊作用,它能把一件事情、一个问题表达得更清晰,更准确,给读者以更深刻的印象,也使诗句特别精炼有力。这首诗的这两个艺术形式上的特点,与它的内容互为表里,相得益彰。

  与张祜同时的诗人杜牧非常欣赏这首诗,在一首酬张祜的诗中有“可怜故国三千里,虚唱歌词满六宫”句。这说明,张祜的这首诗道出了宫人的辛酸,讲出了宫人要讲的话,当时传入宫中,曾为宫人广泛歌唱。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977-9782、 赵乃增.唐诗名篇赏析:吉林文史出版社,2010:598-5993、 杜兴梅.中国古代音乐文学精品评注:线装书局,2011:188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故乡之隔有三千里之遥啊,我已被幽闭在这深宫里二十年了。
听到这曲《满子》,眼泪竟忍不住落在了君面前。

注释
故国:故乡。此为代宫女而言。
深宫:指皇宫
何满子:唐教坊曲名。《乐府诗集》载白居易语:“何满子,开元中沧州歌者,临刑进此曲以赎死,竞不得免。”《何满子》曲调悲绝,白居易《何满子》诗中说它“一曲四词歌八叠,从头便是断肠声。”
君:指唐武宗。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一):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7-182、 赵昌平.诗三百首/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唐诗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2783、 沙灵娜.唐诗三百首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402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鉴赏

  一般以绝句体裁写的篇幅短小的宫怨诗,总是只揭开生活画图的一角,让读者从一个片断场景看到宫人悲惨的一生;同时往往写得委婉含蓄,一些内容留待读者自己去想象,去玩味。这首诗却与众不同。它展示的是一幅生活全图,而且是直叙其事,直写其情。 

  诗总共只有二十个字。作者在前半首里,以举重若轻、驭繁如简的笔力,把一个宫人远离故乡、幽闭深宫的整个遭遇浓缩在短短十个字中。首句“故国三千里”,是从空间着眼,写去家之远;次句“深宫二十年”,是从时间下笔,写入宫之久。这两句诗,不仅有高度的概括性,而且有强烈的感染力;不仅把诗中女主角的千愁万恨一下子集中地显示了出来,而且是加一倍、进一层地表达了她的愁恨。一个少女不幸被选入宫,与家人分离,与外界隔绝,失去幸福,失去自由,本来已经够悲惨了,何况家乡又在三千里之外,岁月已有二十年之长,这就使读者感到其命运更加悲惨,其身世更可同情。与这两句诗相似的有宗元.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柳宗元《别舍弟宗一》诗中“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一联,也是以距离的遥远、时间的久长来表明去国投荒的分外可悲。这都是以加一倍、进一层的写法来增加诗句的重量和深度。 

  后半首诗转入写怨情,以一声悲歌、双泪齐落的事实,直截了当地写出了诗中人埋藏极深、蓄积已久的怨情。这后两句诗也以强烈取胜,不以含蓄见长。过去一些诗论家有诗贵含蓄、忌直贵曲的说法,其实并不是绝对的。应当说,一首诗或曲或直,或含蓄或强烈,要服从它的内容。这首诗的前半首已经把诗中人的处境之悲惨写到了极点,为逼出怨情蓄足了力量,因而在下半首中就势必让诗中人的怨情喷薄而出、一泻为快了。这样才能使整首诗显得强烈有力,更能收到打动读者的艺术效果。这里,特别值得拈出的一点是:有些宫怨诗把宫人产生怨情的原因写成是由于见不到皇帝或失宠于皇帝,那是不可取的;这首诗反其道而行之,它所写的怨情是在“君前”、在诗中人的歌舞受到皇帝赏识的时候迸发出来的。这个怨情,联系前两句看,决不是由于不得进见或失宠,而是对被夺去了幸福和自由的抗议,正是刘皂在一首《长门怨》中所说,“不是思君是恨君”。

  这首诗还有两个特点。一是:四句诗中,前三句都是没有谓语的名词句。谢榛在《四溟诗话》中曾指出,诗句中“实字多,则意简而句健”,而他所举的“皆用实字”的例句,就是名词句。这首诗之所以特别简括凝炼、强烈有力,与运用这种特殊的诗句结构有关。另一特点是:四句诗中,以“三千里”表明距离,以“二十年”表明时间,以“一声”写歌唱,以“双泪”写泣下,句句都用了数目字。而数字在诗歌中往往有其特殊作用,它能把一件事情、一个问题表达得更清晰,更准确,给读者以更深刻的印象,也使诗句特别精炼有力。这首诗的这两个艺术形式上的特点,与它的内容互为表里相得益彰

  与张祜同时的诗人杜牧非常欣赏这首诗,在一首酬张祜的诗中有“可怜故国三千里,虚唱歌词满六宫”句。这说明,张祜的这首诗道出了宫人的辛酸,讲出了宫人要讲的话,当时传入宫中,曾为宫人广泛歌唱。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977-9782、 赵乃增.唐诗名篇赏析:吉林文史出版社,2010:598-5993、 杜兴梅.中国古代音乐文学精品评注:线装书局,2011:188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创作背景

  唐武宗炎宠信善歌才人孟氏,后值武宗病重之时,孟才人侍其侧,武宗问之曰:“我或不讳,汝将何之?”孟才人对曰:“若陛下万岁之后。无复为生。”当时,武宗令其于病榻之前歌《河满子》一曲,声调凄咽,闻者涕零。不久,武宗崩驾,孟才人哀痛数日而死。张祜为孟才人殉情之事写了三首诗,这是其中一首。

参考资料:

1、 赵乃增.唐诗名篇赏析:吉林文史出版社,2010:598-599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张祜

张祜

张祜(hù)(约785年—849年?), 字承吉,唐代清河(今邢台市清河县)人,诗人。家世显赫,被人称作张公子,有“海内名士”之誉。早年曾寓居姑苏。长庆中,令狐楚表荐之,不报。辟诸侯府,为元稹排挤,遂至淮南寓居,爱丹阳曲阿地,隐居以终。张祜的一生,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张祜以是得名,《全唐诗》收录其349首诗歌。 252篇诗文

猜你喜欢

眼儿媚·杨柳丝丝弄轻柔

:
杨柳丝丝弄轻柔,烟缕织成愁。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
而今往事难重省,归梦绕秦楼。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头。

杨柳丝丝弄轻柔,烟缕织成愁。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
杨柳在风中摆动着柔软的柳丝,烟缕迷漾织进万千春愁。海棠的花瓣还未像雨点般坠,梨花的白色花瓣已经如雪花般纷纷飘落。由此知道,原来春天已经过去一半了。

而今往事难重省,归梦绕秦楼。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头。
而今往事实在难以重忆,梦魂归绕你住过的闺楼。刻骨的相思如今只在那芬芳的丁香枝上,那美丽的豆蔻梢头。

参考资料:

1、 徐培均 .婉约词萃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85-86 .2、 安平秋,杨忠,杨锦海主编;程郁缀选注 .中华古典名著读本 唐宋词卷 :京华出版社 ,1998.09, :第169页 .

杨柳丝丝弄轻柔,烟缕(lǚ)织成愁。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
弄轻柔:摆弄着柔软的柳丝。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海棠三句:指春分时节。海棠常经雨开花,梨花开时似雪,故云。

而今往事难重省(xǐng),归梦绕秦楼。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kòu)梢头。
难重省:难以回忆。省:明白、记忆。秦楼:秦穆公女弄玉与其夫萧史所居之楼。此指王雱妻独居之所。丁香:常绿乔木,春开紫或白花,可作香料。豆蔻:草本植物,春日开花。

参考资料:

1、 徐培均 .婉约词萃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85-86 .2、 安平秋,杨忠,杨锦海主编;程郁缀选注 .中华古典名著读本 唐宋词卷 :京华出版社 ,1998.09, :第169页 .
杨柳丝丝弄轻柔,烟缕织成愁。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
而今往事难重省,归梦绕秦楼。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头。

  这首词触眼前之景,怀旧日之情,此词为王雱怀念妻子所作,表现了伤离的痛苦和不尽的深思。

  “杨柳丝丝弄轻柔,烟缕织成愁。”上片第一句“杨柳丝丝弄轻柔”,柳条细而长,可见季节是在仲春。“弄轻柔”字写杨柳在春风中轻摇的柔美,分外点出垂柳初萌时的细软轻盈、盎然春意。以“烟缕”来形容轻柔的杨柳,大概是由于四月的时候,垂柳的顶端远远望去,宛如一抹浅绿的烟云。杨柳如烟这个比喻并不新鲜,但“烟缕织成愁”,则出语新奇,耐人寻味。如烟的垂柳和心中的愁思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却用一个“织”字将二者绾合,仿佛杨柳能通晓人性。“愁”字的出现.为整首词披上淡淡哀愁的羽衣。然而这忧伤从何而来,词人并未解释。只是在写完垂柳之后,他将笔触转向春日的另两种花朵:海棠与梨花。

  “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雨”“雪”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这句的意思是说,海棠的花瓣还未像雨点般坠,。梨花的白色花瓣已经如雪花般纷纷飘落。由此知道,原来春天已经过去一半了。在韶华易逝的感喟中,词人不禁触目生愁。

  “而今往事难重省,归梦绕秦楼。”原来有一段值得留恋、值得追怀的往事。但是年光不能倒流,历史无法重演,旧地又不能再到,则只有凭借回归的魂梦,围绕于女子所居的值得怀念的地方了。

  “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头。”词人的相思之情,只有借丁香和豆蔻才能充分表达。这分明就是在感叹自己心底的深情正像丁香一般忧郁而未吐,但又是非常希望能和自己心爱的人像豆蔻一般共结连理。整个下片的意思是说,尽管一切的梦幻都已失落,然而自己内心缠绵不断的情意依然专注在那个可人身上,真是到了“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境界。

参考资料:

1、 周汝昌,唐圭璋,俞平伯等著 .唐宋词鉴赏辞典 南宋·辽·金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1.03 :第2311页 .2、 刘石主编;清华大学《宋词鉴赏大辞典》编写组编 .宋词鉴赏大辞典 :中华书局 ,2011.08 :第1465页 .3、 钱仲联主编 .爱情词与散曲鉴赏辞典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2.09, :第471页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碧瓦

:
碧瓦楼头绣幙遮,赤栏桥外绿溪斜。
无风杨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满地花。

碧瓦楼头绣幙遮,赤栏桥外绿溪斜。
碧瓦楼头,锦绣的帘幕高高垂挂,小红桥外,绿色的小溪弯弯横斜。

无风杨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满地花。
即便风停,轻柔的柳絮仍满天飞舞,虽然无雨,地上已洒满细小的梨花。

参考资料:

1、 朱德才,杨燕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范成大杨万里诗词选译:凤凰出版社,2011.05:第16页

碧瓦楼头绣幙遮(zhā),赤栏桥外绿溪斜。
碧瓦:绿色的琉璃瓦。绣幕:彩绣的帷帐。遮:楂,起韵。赤栏:红栏杆。

无风杨柳漫天絮(xù),不雨棠梨满地花。
棠梨:又名白棠,蔷薇科。落叶亚乔木。

参考资料:

1、 朱德才,杨燕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范成大杨万里诗词选译:凤凰出版社,2011.05:第16页
碧瓦楼头绣幙遮,赤栏桥外绿溪斜。
无风杨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满地花。

  这是一首通篇写景的七绝。乍看起来,是一首绝妙的春日即景小诗。作者笔下绚丽的暮春景色,犹如一幅色彩斑斓、富有生趣的图画。近景,富丽堂皇的碧瓦楼前垂挂着锦绣的帷幕;远景,浓墨重彩的朱栏桥外,横斜着一泓清溪。在这无风无雨、气朗天清的春日里,桥下,绿水淙淙;空中,柳絮飞舞;地上,梨花铺雪。整个画面层次分明,有动有静,有声有色;花香水气仿佛从画中溢出,给人以身历其境之感。读者可以从诗人描绘的优美图画中,享受到赏心悦目的自然之美。

  这首诗难道仅仅是描写自然风光。从“碧瓦”这个别开生面的题目,我们可以窥视到作者的深意和奥妙。雕梁画栋的琉璃瓦楼房,不是富丽豪华的苑囿,就是王侯将相的宅邸。再联系诗中的绣幕、赤栏桥和附近大片的柳林梨园,南宋小朝廷偏安半壁河山,在西湖歌舞升平,恰似燕雀筑巢于幕上,不知祸之将至。这首诗描写的焦点。诗以“碧瓦”为题,意在导引读者由此去寻求题旨。

  首句“碧瓦楼”外观华丽、美轮美奂,却不知道楼里的人在做什么,被绣幕遮住了,人们看不见。诗人之所以不描摹幕后的情景,用心就在于让读者去想象:偏安一隅的王朝显贵,上至天子、下至宠臣,此刻都沉醉在一片笙歌酒色之中,中原的万里疆土,换来了他们的碧瓦楼。绣幕遮住的里面,肯定是一幅醉生梦死的寻欢作乐图。朝廷如此腐败,国事也不值得一问。

  诗的下联看似风花雪月的景语,实为感情至深的情语。现在是无风无雨、气朗天清、柳絮飞天、梨花铺地,但若一番风雨后,匆匆春归去,又是一种什么情景呢。借辛弃疾《永遇乐》词“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是不能长久的。诗人这里描绘的是一幅坠绿残红、飞絮飘雪、落花流水之景,以此暗喻南宋小朝廷偏安局面的岌岌可危,意境与辛词相似,但笔调却更为凄婉。

  这首诗画外有音,意寓言外。读者如深一层去体会,便能领悟到言此意彼的艺术魅力。

参考资料:

1、 傅德岷,卢晋主编.唐宋诗鉴赏辞典: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1:第604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野老歌 / 山农词

: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
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
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
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
老翁家贫住在山中,靠耕种三四亩山田为生,田亩少,赋种多,没有吃的。

苗疏种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
粮食送进官府的仓库,最后腐烂变质,化为泥土。

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
一年到头,家中只剩下锄头、犁耙靠在空房子里面,只好叫儿子上山去拾橡子充饥。

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从长江西面来的富商的船中,成百上千的珠宝用斛来计量,就连船上养的狗也长年吃肉。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gēng)种山田三四亩。

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cāng)化为土。
官仓:指各地官员税收,此指贪官。

岁暮锄犁(lí)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xiàng)实。
橡实:橡树的果实,荒年可充饥。

西江贾(gǔ)客珠百斛(hú),船中养犬长食肉。
西江:今江西九江市一带,是商业繁盛的地方。唐时属江南西道,故称西江。斛:量器;是容量单位。古代以十斗为一斛,南宋末年改为五斗。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
苗疏种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
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
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中唐时代,政治黑暗,统治阶级剥削残酷,因此抒写农民疾苦的题材也成为新乐府诗人的一个重要的主题。张籍的《野老歌》,就是写一个农家老夫在高额的苛捐杂种的重压之下,最后过着依靠拾橡实填饱肚皮的生活。即使这样,他还不如当时被称为“贱类”富商的一条狗。张籍通过这样一个人狗对比的悲惨情形,突出表现了农民的痛苦和当时社会的不合理。

  开头两句交代人物身份,运用平叙的手法,叙说一位老农,由于家里贫穷,住在山里面,仅仅耕种贫瘠的山田三四亩。这里要问,老农为什么要住在山里面呢?在我们想来,老农既然家贫,他应该到平地乡村或小镇谋生要容易一些,为啥要到难以耕种的山里去呢?这不禁让我们想起了当时的社会环境。此时社会混乱,统治阶级任意欺压百姓。面对这一切,老农一家逃到深山,这里山高路远,人烟稀少,而官府当差的也不便来此。老农希望住在深山能摆脱这一切。

  然而“纵使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三四两句说得就是这一情况。老农住在山里面,今年的禾河苗长得稀稀疏疏的的,到头来收成也不好。尽管这样,官家的征种多得要命,那差役隔三差五地跑来征种,最后老农家里连自己吃的口粮全没了。老农很痛心哪,他一年辛苦劳作得来的粮食,有的被官家拿去倒入了库仓,甚至有的被白白浪费“化为土”。这在剥削和浪费的行为,和劳动人民的辛苦贫穷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此这两句实际反映了劳动人民被剥削的痛苦,也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五六句承上两句,说老农辛苦一年到岁末,家里徒穷四壁,没有几样东西,只有老农辛勤劳动的工具——锄犁还在伴随着他。一个“空”字,说明老农辛苦一年一无所获,另一方面说明剥削阶极把老农剥夺的一无所有。为了种那些粮食,老农早出晚归,辛苦劳作一天,到头来自己还没有吃的。无奈之下,老农“呼儿登山收橡实”,呼儿表明老农已年迈,再加上辛苦劳作一天,已无力再上山采橡实吃。“橡实”,乃一草木果实,本非普通食品,乃劳动人民在饥灾发生时临时充腹之品。老农叫儿子登山收橡实,可谓老农贫饿致极,说明劳动人民最后的可怜结局。

  最后两句作者笔锋一转,说西江做珠宝生意的大贾,船上载的的珠宝很多,足有百斛,他喂养的犬,长的肥肥胖胖的,浑身都是肉。作者运用叙述的手法,没有发表议论,但把两幅对比鲜明的画面摆在了面前,一幅是食不果腹的老农,另一幅是奢靡富裕的大贾喂养的肉犬,更为让人深思的,老农的生活还不如喂养的一条犬,可谓悲凉之极,令人感愤不已。

  全诗运用叙述的手法,给我们呈现出几个老农痛苦的生活的场景。虽然作者没有发表议论,但孕作者的思想于叙述中。全诗的形象对比深刻鲜明,表现了劳动人民的饥苦,反映了不同阶层人的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剥削。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神弦

:
女巫浇酒云满空,玉炉炭火香咚咚。
海神炉鬼来座中,纸钱窸窣鸣旋风。
相思木贴金舞鸾,攒蛾一啑重一弹。
呼星召鬼歆杯盘,炉魅食时人森寒。
终南日色低平湾,神兮长在有无间。
神嗔神喜师更颜,送神万骑还青炉。

女巫浇酒云满空,玉炉炭火香咚咚。
女巫浇酒迎神,满空阴云,玉石雕刻的香炉中,炉火正红,兽鼓咚咚,烟柱腾升入空。

海神山鬼来座中,纸钱窸窣鸣旋风。
请得海神山鬼依次排入座中,焚烧的纸钱发出窸窣声;纸灰伴随着旋风。

相思木贴金舞鸾,攒蛾一啑重一弹。
相思木制成精美的琵琶,雕镂的图案是飞鸾舞凤。女巫眉头紧皱,唱词念曲,喋喋不休。

呼星召鬼歆杯盘,山魅食时人森寒。
弹奏琵琶,扭扭疯疯,呼唤上天诸神和冥界诸鬼;把丰盛的祭品品味,可享用祭品时人们毛骨道悚。

终南日色低平湾,神兮长在有无间。
终南山的暮色下垂,垂到平平的山弯,众神飘忽在有无之间、阴阳之间。

神嗔神喜师更颜,送神万骑还青山。
女巫的脸色仿佛由鬼神主宰,喜怒不时在变幻。人们恭恭敬敬地焚烧纸人纸马,好博得诸神欢心洗喜地,满意地返回青山。

参考资料:

1、 李贺,《三家评注李长吉歌诗》,王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8月

女巫浇酒云满空,玉炉炭(tàn)火香咚咚。
浇酒:泼酒于地,用以迎接神仙。云满空:是指女巫请神时烟雾腾腾,充满天空。玉炉:用玉石雕刻的香炉。

海神山鬼来座中,纸钱窸(xī)(sū)鸣旋风。
纸钱:烧化给鬼神当钱用的纸张。窸窣:轻微细碎的声音。这里指烧纸钱的声音。

相思木贴金舞鸾(luán),攒蛾一啑(dié)重一弹。
相思木:即相思树,这里指相思木做成的琵琶。唐代女巫常弹奏琵琶。金舞鸾:金色的鸾凤飞舞的图案。攒蛾:紧皱眉头。啑:这里指女巫喋喋不休地唱曲念词,每唱一次就弹一次琵琶。

呼星召鬼歆(xīn)杯盘,山魅(mèi)食时人森寒。
歆:鬼神享用的祭品。山魅:山中的鬼怪。森寒:毛骨悚然。

终南日色低平湾,神兮长在有无间。

终南:即终南山,在今天陕西省西安市。平湾:指山凹。兮:语气词,相当于“啊”。有无间:好像有,好像无。

神嗔(chēn)神喜师更颜,送神万骑还青山。
嗔:生气发怒。师:指女巫。更颜:变化颜色。万骑:指的是送神时候烧的许多纸人纸马。

参考资料:

1、 李贺,《三家评注李长吉歌诗》,王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8月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青楼曲二首

:

白马金鞍从武皇,旌旗十万宿长杨。
楼头旗妇鸣筝坐,遥见飞尘入建章。

驰道杨花满御沟,红妆缦绾上青楼。
金章紫绶千馀骑,夫婿朝回初拜侯。

白马金鞍从武皇,旌旗十万宿长杨。
将军乘坐佩饰金鞍的白马随皇帝出征,十万军士在长杨宫宿下。

楼头小妇鸣筝坐,遥见飞尘入建章。
楼上窗边的少妇弹奏着筝曲,远望着队伍的尘土进入建章宫。

驰道杨花满御沟,红妆缦绾上青楼。
大军从驰道回来,把满路杨花都吹散到御沟里,盛装打扮的女子登上高楼。

金章紫绶千馀骑,夫婿朝回初拜侯。
迎接夫君带着千余兵马,征战胜利归来,拜官赐爵。

参考资料:

1、 王力.《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4年3月第2版

白马金鞍(ān)从武皇,旌(jīng)(qí)十万宿长杨。
鞍:套在骡马背上便于骑坐的东西。武皇:汉武帝刘彻,指代英武过人的君主,即唐玄宗。旌旗:旗帜,这里借指军士。长杨:长杨宫的省称,西汉皇家射猎、校武的大苑子。

楼头旗妇鸣筝坐,遥见飞尘入建章。
鸣筝:弹奏筝曲。飞尘:飞扬的尘土。建章:建章宫的省称。汉武帝所建造,在西汉都城长安的近郊。

驰道杨花满御沟,红妆缦(màn)(wǎn)上青楼。
驰道:古代供君王行驶车马的道路。泛指供车马驰行的大道。御沟:流经皇宫的河道。红妆漫绾:形容女子盛装打扮的样子。绾,盘绕起来打结。

金章紫绶千馀骑(jì),夫婿朝回初拜侯。
金章紫绶:紫色印绶和金印,古丞相所用。后用以代指高官显爵。骑:一人一马称为一骑。拜侯:授予爵位。拜,授官。侯,侯爵。

参考资料:

1、 王力.《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4年3月第2版

白马金鞍从武皇,旌旗十万宿长杨。
楼头小妇鸣筝坐,遥见飞尘入建章。

驰道杨花满御沟,红妆缦绾上青楼。
金章紫绶千馀骑,夫婿朝回初拜侯。

  《青楼曲二首》的第一首诗在读者眼前展现了两个场景:一个是白马金鞍上的将军,正率领着千军万马,在长安大道上行进,越走越远,到后来就只见地上扬起的一线飞尘;一个是长安大道旁边的一角青楼,楼上的少妇正在弹筝,那优美的筝声并没有因楼外的热烈场景而中断,仿佛这一切早就在她意料之中似的。前面的场景热烈、雄伟,给人以壮丽的感觉;后面的场景又显得端庄、平静,给人以优美的感觉。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意境,前后互相映衬,对照鲜明。

  诗人把这两个不同的场景连接在一个画面上的方法,就是通过楼头少妇的神态,将长安大道上的壮丽场景,从她的眼中反映出来。表面上她似乎无动于衷,实际上却抑制不住内心的欣羡,情不自禁地一路目送着那马上将军和他身后的队伍,直到飞尘滚滚,人影全无,还没有收回她的视线。

  这少妇与马上将军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如此关注他的行动,这可从《青楼曲二首》的第二首诗中找到答案。原来那马上的将军是她的夫婿,他正立功回来,封侯拜爵,就连他部队里许多骑将都受到封赏。他们经过驰道回来时,把满路杨花都吹散到御沟里去了。把这两首诗合起来看,前一首描绘的是一支皇家大军凯旋的场景。因为这次胜利的不平常,连皇帝都亲自出迎了,作为将领的妻子,她内心的激动可想而知。诗人未用一句话直接抒写她内心的激动,而是写她从楼头“遥见”的热烈场景,读者却可想象到她看到这热烈场景时的内心感受。这正如北宋诗人梅尧臣对诗创作所概括的两句话:“状难写之境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诗人是借用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图景反映盛唐时期的现实面貌。这幅描写大军凯旋的历史画卷,使人联想到唐代前期国力强盛。一支千军万马的军队,如果没有严明的纪律,就不能够整齐地在市街上前进,连楼头弹筝少妇都丝毫不受惊动。诗里还再现了唐代都城长安的一片和平景象,不言而喻,这支强大的军队,维护了人民和平美好的生活。从楼头少妇的眼中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尚武风气。唐代前期,接受了西晋以来以及南北朝长期分裂的痛苦教训,整军经武,保持了国家的统一与强盛。在这两首诗中,一种为国立功的光荣感,很自然地从一个征人家属的神态中流露出来,反映出盛唐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26-127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