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

摘自《吕氏春秋·览·慎大览
治理国家没有一定的法制就会大乱,死守故法不知变革也会大乱,混乱动荡就不可能保持国家的安定与繁荣。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猜你喜欢

人月圆·甘露怀古

:
江皋楼观前朝寺,秋色入秦淮。
败垣芳草,空廊落叶,深砌苍苔。
远人南去,夕阳西下,江水东来。
木兰花在,山僧试问,知为谁开?

江皋楼观前朝寺,秋色入秦淮。
登上江边的高楼眺望前朝的甘露寺,秦淮河上已是一片秋色。

败垣芳草,空廊落叶,深砌苍苔。
残垣断壁荒草萋萋,廊殿空寂落叶飘零,厚厚的青苔爬上了台阶。

远人南去,夕阳西下,江水东来。
游人都已归去了,暮色已深,只有大江日夜奔游不息,淘尽了千古英雄人物。

木兰花在,山僧试问,知为谁开?
木兰花开,似见一点生机,因无人观赏不知为谁而开。

江皋(gāo)楼观前朝寺,秋色入秦淮。
江皋楼:皋,江边的高地。江皋楼,指甘露寺一带的楼阁,如清晖亭、江声阁、多景楼、祭江亭等。秦淮:即秦淮河,位于今江苏省南京市。

败垣(yuán)芳草,空廊落叶,深砌(qì)苍苔。
空廊:指响糜廊。

远人南去,夕阳西下,江水东来。

木兰花在,山僧试问,知为谁开?

江皋楼观前朝寺,秋色入秦淮。
败垣芳草,空廊落叶,深砌苍苔。
远人南去,夕阳西下,江水东来。
木兰花在,山僧试问,知为谁开?
  此曲怀古伤今,抒发人世沧桑之感和羁旅寥落之情。精于写景。情寓景中。长于对句,“败垣”以下和“远人”以下两组鼎足对,皆工整而自然。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骤雨打新荷·绿叶阴浓

:
绿叶阴浓,遍池亭水阁,偏趁凉多。海榴初绽,朵朵簇红罗。乳燕雏莺弄语,有高柳鸣蝉相和。骤雨过,珍珠乱撒,打遍新荷。
人生百年有几,念良辰美景,休放虚过。穷通前定,何用苦张罗。命友邀宾玩赏,对芳樽浅酌低歌。且酩酊,任他两轮日月,来往如梭。

绿叶阴浓,遍池亭水阁,偏趁凉多。海榴初绽,朵朵簇红罗。乳燕雏莺弄语,有高柳鸣蝉相和。骤雨过,珍珠乱撒,打遍新荷。
绿叶繁茂一片浓阴,绿荫布满池塘中的水阁,这里最凉快。石榴花刚开,妖娆艳丽散发扑鼻的香气。老燕携带着小燕,叽叽地说着话,高高的柳枝上有蝉鸣相和。骤雨刹时飞来,像珍珠一般乱洒,打遍池塘里一片片新荷。

人生百年有几,念良辰美景,休放虚过。穷通前定,何用苦张罗。命友邀宾玩赏,对芳樽浅酌低歌。且酩酊,任他两轮日月,来往如梭。
人生能有多长时间,想想那良辰美景,好像刚刚做了一场梦一样。命运的好坏是由前生而定的,何必要自己苦苦操劳呢。邀请宾客朋友玩赏,喝酒唱歌,暂且喝个酩酊大醉,任凭它日月轮转,来往像穿梭。

参考资料:

1、 李汉秋 李永祜.元曲精品.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2:1-2

绿叶阴浓,遍池亭水阁,偏趁凉多。海榴初绽,朵朵簇(cù)红罗。乳燕雏(chú)莺弄语,有高柳鸣蝉相和。骤雨过,珍珠乱撒,打遍新荷。
海榴:即石榴。撒:撒落。

人生百年有几,念良辰美景,休放虚过。穷通前定,何用苦张罗。命友邀宾玩赏,对芳樽(zūn)浅酌(zhuó)低歌。且酩(mǐng)(dǐnɡ),任他两轮日月,来往如梭。
几:几许,此处指多长时间。穷通前定:意为失意得意命运的好坏由前生而定。命友:邀请朋友。芳尊:美酒。尊,即樽,酒杯。

参考资料:

1、 李汉秋 李永祜.元曲精品.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2:1-2
绿叶阴浓,遍池亭水阁,偏趁凉多。海榴初绽,朵朵簇红罗。乳燕雏莺弄语,有高柳鸣蝉相和。骤雨过,珍珠乱撒,打遍新荷。
人生百年有几,念良辰美景,休放虚过。穷通前定,何用苦张罗。命友邀宾玩赏,对芳樽浅酌低歌。且酩酊,任他两轮日月,来往如梭。

  上片写盛夏纳凉,流连光景的赏心乐事,主写景。看作者铺叙的层次,可说是渐入佳境:作者先用大笔着色,铺写出池塘水阁的一片绿荫,并以“偏趁凉多”四字,轻轻点出夏令。然后,在此万绿丛中,点染上朵朵鲜红如罗的石榴花,令读者顿觉其景照眼欲明,进而,写鸟语蝉鸣。而这鸟儿,专指“乳燕雏莺”,是在春天诞生、此时刚刚孵出的新雏,其声稚嫩娇软而可喜。那蝉儿也是刚出虫蜕,踞高柳而长鸣,“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在这一片新生命的合唱中,池塘水阁平添生趣。到此,作者妙笔生花,在热烈、喧闹的气氛中特别叙写了一场骤雨。这雨决非煞风景,它是过路的阵雨,既给盛夏带来凉意,又替画面作了润色。骤雨持续时间不长,却刚好“打遍新荷”,引人联想到“琼珠乱撒”的景照,真是“人在画图中”。此乃曲中一段绝妙好辞,无怪“一时传播”(《雨村曲话》卷上)。

  下曲即景抒怀,宣扬浅斟低唱,及时行乐的思想。主调既是低沉的,又是旷达的。在用笔上,作者一洗上片的丹青色彩,换作白描抒写。“良辰美景”句总括前文,言如此好景,应尽情欣赏,不使虚过。“穷通前定”(命运的好坏乃前世注定)是一种宿命论的说法,作者这样说,旨在“何苦用张罗”,即反对费尽心机的钻营。这种旷达的外表,仍掩饰不住作者内心的苦闷,“命友邀宾玩赏”二句,谓人生乐趣在流连光景、杯酒,这是从六朝以来,封建士大夫在无所作用之际典型的人生态度。因为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会使他们感到心惊,而沉浸在“酩酊”大醉中,庶几可以忘怀一时,取得片刻的麻醉。

  应该指出,下曲表现的思想,即使在封建时代,也是并不高明的。然而在对于自然美的发现和再造上,作者却是做得相当出色和成功。数百年来读者津津乐道的,不是曲中论道之语,而是那“骤雨打新荷”的生机盎然的夏令境界,以及其中流露的浓厚的生活情趣。

  此曲写法与词相近,这是因为在宋元之交,词、曲均称乐府,都是被诸管弦,传于歌筵的,所以早期的词曲分疆并不甚严。《莲子居词话》认为此曲作词调,就是这个缘故。具有词味,也可算是此曲的一个特点。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窘况为许衡州赋

:
半缺柴门叩不开,石棱砖缝好苍苔。
地偏竹径清于水,雨冷诗情瘦似梅。
山茗未赊将菊代,学钱无措唤儿回。
塾师亦复多情思,破点经书手送来。

半缺柴门叩不开,石棱砖缝好苍苔。
半缺的柴门敲了半天没有人开门,石棱和砖缝上长满了青苔。

地偏竹径清于水,雨冷诗情瘦似梅。
地处偏僻,道路上积满了水,下雨天天气寒冷,诗情柔瘦好似梅花。

山茗未赊将菊代,学钱无措唤儿回。
没有钱买来茶叶,只能用菊花代替,无处筹借学费只能叫孩子回来。

塾师亦复多情思,破点经书手送来。
私塾的师傅也是多有情思,送来了一些有点破旧的经书。

半缺柴门叩不开,石棱(léng)砖缝好苍苔。
苍苔:青色苔藓。

地偏竹径清于水,雨冷诗情瘦似梅。

山茗未赊(shē)将菊代,学钱无措唤儿回。
山茗:山中产的茶叶。学钱:学费。

(shú)师亦复多情思,破点经书手送来。
塾师:指郑燮自己。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雨过山村

: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闲看 一作:闲着)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雨中传来鸡鸣,山村里依稀一两户人家。小溪夹岸绿竹苍翠,窄窄板桥连接着一线山路。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闲看 一作:闲着)
婆媳相互呼唤一起去浴蚕选种,那庭院中间的栀子花独自开放无人欣赏。

参考资料:

1、 孙红松.国学经典诗文拔萃 3:青岛出版社,2006年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竹溪:小溪旁长着翠竹。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zhī)子花。(闲看 一作:闲着)
妇姑:指农家的媳妇和婆婆。相唤:互相呼唤。浴蚕:古时候将蚕种浸在盐水中,用来选出优良的蚕种,成为浴蚕闲看:农人忙着干活,没有人欣赏盛开的栀子花。中庭:庭院中间。栀子:常绿灌木,春夏开白花,很香。

参考资料:

1、 孙红松.国学经典诗文拔萃 3:青岛出版社,2006年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闲看 一作:闲着)

  “雨里鸡鸣一两家”。诗一开头就透出山村风味,这首先是从鸡声来的。“鸡鸣桑树颠”是村居特征之一,在雨天,晦明交 替似的天色,会诱得“鸡鸣不已”。倘如是平原大川,村落不会很小,一鸡打鸣往往会引起群鸡合唱(“群鸡正乱叫”)。然而山村就不同了,地形使得居民分散,即使有村,人户也不多。“鸡鸣一两家”,恰好是山村的特点,传出山村的感觉。

  “竹溪村路板桥斜”。如果说首句已显出山村之幽,那么,次句就通过“曲径通幽”的描写,显出山村之深来;并让读者随着诗句的引导,体验一下款步山行的味道。雨看来不大(后文有“浴蚕”之事),沿着那斗折蛇行的小路,不觉来到一座小桥。这桥,不是那种气势如虹的江 桥,甚至也不是精心构筑的石梁,而是山里人随意用拖来的木板搭成的“板桥”。山民尚简,山溪不大,原不必铺张。从美的角度看,这“竹溪村路”中也只有横斜这样的板桥,才叫自然天成呢。

  第三句中,“雨过山村”四字,至此全都有了。诗人转而写到农事:“妇姑相唤浴蚕去”。“浴蚕”,指古时用盐水选蚕种。据《周礼》“禁原蚕”注引《蚕书》:“蚕为龙精,月值大火(二月)则浴其种。”于此可见这是在仲春时分。在这淳朴的山村里,妇姑相唤而行,显得多么亲切,作为同一家庭的成员,关系多么和睦,她们彼此招呼,似乎不肯落在他家之后。“相唤浴蚕”的时节,也必有“相唤牛耕”之事,只举一端,不难概见其余。那优美的雨景中添一对“妇姑”,似比着一双兄弟更有诗意。

  第四句中,田家少闲月,冒雨浴蚕,就把倍忙时节的农家气氛表现得更加够味。但诗人存心要锦上添花,挥洒妙笔写下最后一句:“闲看中庭栀子花”。事实上就是没有一个人“闲着”,但他偏不正面说,却要从背面、侧面落笔。用“闲”衬忙,通过栀子花之“闲”衬托人们都十分忙碌的情景,兴味尤饶。同时诗人做入“栀子花”,又丰富饱满了诗意。雨浥栀子冉冉香,意象够美的。此外,须知此花一名“同心花”,诗中向来用作爱之象征,故少女少妇很喜采撷这种素色的花朵。此诗写栀子花无人采,主要在于表明春深农忙,似无关“同心”之意。但这恰从另一面说明,农忙时节没有谈情说爱的“闲”功夫,所以那花的这层意义便给忘记了。这含蓄不发的结尾,实在妙机横溢,摇曳生姿。前人曾这样来评论这首诗的末句:“心思之巧,词句之秀,最易启人聪颖”。

  诗人处处扣住山村特色,尤其是劳动生活情事来写,从景到人,再从人到境,都散发着浓郁生活气息;其新鲜活跳的语言,清新优美的意象,更使人百读不厌。这诚如前人所说:“心思之巧,辞句之秀,最易启人聪颖。”

参考资料:

1、 施亚,王美春.历代纺织诗解析: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年:68-692、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纂.唐宋名篇 唐诗卷: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215-2163、 梁权伟.中国历代诗词名篇鉴赏: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3年:200-201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旅行 / 金陵道中

:
烟树寒林半有无,野人行李更萧疏。
堠长堠短逢官马,山北山南闻鹧鸪。
万里关河成传舍,五更风雨忆呼卢。
寂寥一点寒灯在,酒熟邻家许夜沽。

烟树寒林半有无,野人行李更萧疏。
烟树寒林时隐又时现,我的行装轻便又简单。

堠长堠短逢官马,山北山南闻鹧鸪。
到处都能遇到官家马,鹧鸪满山啼叫声不断。

万里关河成传舍,五更风雨忆呼卢。
万里关河都是派行舍,呼卢之声好像响耳边。

寂寥一点寒灯在,酒熟邻家许夜沽。
深夜只有一盏寒灯在,盅盅美酒未把愁闷遣。

参考资料:

1、 尚作恩 等.晚唐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12-142、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一):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

烟树寒林半有无,野人行李更萧疏。
烟树寒林:笼罩在烟雾与微寒中的树林。野人:在野之人,作者自指。行李:即行装。萧疏:稀稀落落,这里指行装轻便简单。

(hòu)长人短逢官马,山北山南闻鹧(zhè)(gū)
人长人短:指行程或长或短。人,古代驿路旁边记里程的土堆。逢宫马:在路上常常遇到官马。鹧鸪:鸟名,古人认为它的叫声很象“行不得也哥哥”,最容易引起旅人的愁思。

万里关河成传舍,五更风雨忆呼卢。
传舍:古时供来往行人居住的旅舍。五更:古代记时制度,将一夜分为五更,这里泛指夜间。呼卢:古代博戏的一种,又名“樗蒲”,博具为五木,类似后世的掷色子,用五个木制杏仁形之子,一面涂黑,一面涂白,掷出后,五子皆现黑,即为“卢”,是最高之采,掷子时,往往呼叫,希望得到全黑,所以名叫“呼卢”。

寂寥(liáo)一点寒灯在,酒熟邻家许夜沽。
寂寥:寂寞。寒:指灯光带有寒意,形容环境的冷清。沽:买。

参考资料:

1、 尚作恩 等.晚唐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12-142、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一):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
烟树寒林半有无,野人行李更萧疏。
堠长堠短逢官马,山北山南闻鹧鸪。
万里关河成传舍,五更风雨忆呼卢。
寂寥一点寒灯在,酒熟邻家许夜沽。

  “烟树寒林半有无,野人行李更萧疏”两句为后文的以酒浇愁作了张本。先写这一笔,正是他写此诗的目的,既能够哄起读者的联想,又有助于文章主题的表现。当然,这里没有提到一个“愁”字,然而诗人巧用“半有无”“更萧疏”自然景物和行装的点染,从中不难看出作者此时此地的心境,并为后句作了伏笔。这一笔虽很细小,而在结构上是十分关健的。其一是攀领全篇的点睛之笔,其二是理解全诗的要害之处。因此,作者于此是精力着著。

  第三句紧接首句,又作了环境氛围的补充:我为什么要长期离家不能归呢?因为“堠长季堠短逢官马”。这是一个意在言外之句。含蓄地点出了官差多,民役艰,百姓苦的现实。既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愁苦很深,又很难以排遣。第四句用“行不得哥哥”的鹧鸪声,思归不能归,想回又回不去,来烘托自己伤感的心情。他所见的都是官家的驿马,所闻的又偏偏是让他羁旅难过的鹧鸪声,以悲景衬悲情,更显见愁思的浓烈。

  接下来“万里关河成传舍”这句是写他自己足迹之广,聊寂情怀之深。他走过许多地方:陕西、山西、湖北、湖南、江西、江苏、浙江、福建,可见他离家的时间实在不短了。离家久远,又正逢季节变化,游子自然产生了归乡之念,何况又只有寂真陪伴自己。然而诗人没用更多的笔墨,只用追忆起当年与朋友博戏时的热闹生活场面,来反衬当前旅舍中的寂突。这里将过去热闹的“景”与现在寂宾的“情”联系起来,恰恰收到了相比一相衬的作用。诗人有意在追忆欢乐的场景中涂抹上与他当时感情并不太协调的色彩。本来写的“愁”,却故意把景写得“喜”,造成“景”和“情”的完全对立,在对立中构成情景间的一种特殊联系,其好处在于能使某种特定场合的特定情感,抒写得更加曲折和深刻,这正是王夫之提倡的以乐写悲的手法。

  末两句,用一盏寒灯为自己作伴,用饮酒来排忧解愁作结。当然,这也是作者的主旨所在,直抒了在百无聊赖的寂寥之中,以酒浇愁,一醉方休的情感。

  这首诗句式整齐,三、四两句“堠长堠短透官马,山北山南闻鹤鸽”,五、六两句“万里关河成传舍,五更风雨忆呼卢”对仗工整。可见诗人遣词造句工夫之深,非同一般。

参考资料:

1、 尚作恩 等.晚唐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12-142、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一):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