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出自宋代晏殊的《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人的生命将在有限的时间中结束,平常的离别也会让人觉得悲痛欲绝。不要因为常常离别而推迟酒宴,应当在有限的人生,对酒当歌,开怀畅饮。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到了登临之时,放眼辽阔河山,突然思念远方的亲友;等到风雨吹落繁花之际,才发现春天易逝,不禁更生伤春愁情。不如在酒宴上,好好怜爱眼前的人。

参考资料:

1、 《线装经典》编委会.宋词鉴赏辞典:云南教育出版社,2010:372、 《中华必读经典》编委会.中华最美古诗词:中国纺织出版社 ,2012:197-198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yán)歌席莫辞频。
一向:一晌,片刻,一会儿。年光:时光。有限身:有限的生命。等闲:平常,随便,无端。销魂:极度悲伤,极度快乐。莫辞频:频,频繁。不要因为次数多而推辞。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怜:珍惜,怜爱。取:语助词。

参考资料:

1、 《线装经典》编委会.宋词鉴赏辞典:云南教育出版社,2010:372、 《中华必读经典》编委会.中华最美古诗词:中国纺织出版社 ,2012:197-198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这是《珠玉词》中的别调。大晏的词作,用语明净,下字修洁,表现出闲雅蕴藉的风格;而在本词中,作者却一变故常,取景甚大,笔力极重,格调遒上。抒写伤春怀远的情怀,深刻沉着,高健明快,而又能保持一种温婉的气象,使词意不显得凄厉哀伤,这是本词的一大特色。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消魂。”这首词开头两句是说,人生是短暂的,离别是寻常的也是最使人伤心的。

  首句劈空而来,语甚警炼。“一向”,即一晌,一会儿。片刻的时光啊,有限的生命!词人的哀怨是永恒的,那是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谁不希望美好的年华能延续下去呢?惜春光之易逝,感盛年之不再,这虽是《珠玉集》中常有的慨叹,而在本词中强烈的直接呼喊出来,更有撼人心魄的效果。次句加厚一笔。“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可是,词中所写的,不是去国千里的生离,更不是沥泣抆血的死别,而只不过是寻常的离别而已!“等闲”二字,殊不等闲,具见词人之深于情。在短暂的人生中,别离是不止一次会遇到的,而每一回离别,都占去有限年光的一部分,这怎不令人“易销魂”呢?

  “酒筵歌席莫辞频。”上片末句是说,酒宴歌舞就不要推辞了吧。对此,词人唯有强自宽解,痛苦是无益的,不如对酒当歌,自遣情怀吧。“频”,谓宴会的频繁。叶梦得《避暑录话》载,晏殊“唯喜宾客,未尝一日不宴饮,每有佳客必留,留亦必以歌乐相佐”。“酒筵歌席”,即指这些日常的宴饮。这句写及时行乐,聊慰此有限之身。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换头两语是说,若是登临之际,放眼辽阔的江山,徒然的怀念远别的亲友;就算是独处家中,看到风雨摧落了繁花,更令人感伤春光易逝。换头两语,忽作变征之声。气象宏阔,意境莽苍,以健笔写闲情,兼有刚柔之美,是不可多得的佳句。

  “不如怜取眼前人。”结句是说,不如在酒宴上,好好爱怜眼前的人。本词意谓去参加酒筵歌席,好好爱怜眼前的歌女。作为富贵宰相的晏殊,他不会让痛苦的怀思去折磨自己。也不会沉湎于歌酒之中不能自拔,他要“怜取眼前人”,也只是为了眼前的欢娱而已,这是作者对待生活的一贯态度。

  下片抒情。起首两句为空想之辞:到了登临之时,放眼望去尽是大好河山,不禁徒然思念起远方的友人;等到风雨吹落繁华之际,才发现春天易逝,不禁更生伤春愁情。这两句词意境开阔、辽远,表现出词人对时空不可逾越,消逝的事物不可复得的感慨。结句中,词人以“不如”一词转折,再次表达了自己及时享乐的思想:与其徒劳地思念远方的亲友,因风雨摇落的花朵而伤怀,不如实际一些,珍惜眼前朋友的情谊。这也是词人对待生活的一种态度。

  本词是《珠玉词》的代表作。词中所写的并非一时,所感的也非一事,而是反映了作者人生观的一个侧面:悲年光之有限,感世事之无常;慨叹空间和时间的距离难以逾越,慨叹对消逝的美好事物的追寻总是徒劳,在山河风雨中寄予着对人生的哲理的探索。词人幡然感悟,认识到要立足现实,牢牢的抓住眼前的一切。这里所表现的思想,颇类似近代风靡了法国以致欧美的存在主义。本来词意是颇为颓靡的,但词人却把这种感情表现得很旷达、爽朗,可见其胸襟与识度。

参考资料:

1、 《线装经典》编委会.宋词鉴赏辞典:云南教育出版社,2010:372、 《中华必读经典》编委会.中华最美古诗词:中国纺织出版社 ,2012:197-198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人的生命将在有限的时间中结束,平常的离别也会让人觉得悲痛欲绝。不要因为常常离别而推迟酒宴,应当在有限的人生对酒当歌开怀畅饮
到了登临之时,放眼辽阔河山,突然思念远方的亲友;等到风雨吹落繁花之际,才发现春天易逝,不禁更生伤春愁情。不如在酒宴上,好好怜爱眼前的人。

注释
一向:一晌,片刻,一会儿。
年光:时光
有限身:有限的生命。
等闲:平常,随便,无端。
销魂:极度悲伤,极度快乐。
莫辞频:频,频繁。不要因为次数多而推辞。
怜:珍惜,怜爱。取:语助词。

参考资料:

1、 《线装经典》编委会.宋词鉴赏辞典:云南教育出版社,2010:372、 《中华必读经典》编委会.中华最美古诗词:中国纺织出版社 ,2012:197-198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赏析

  这是《珠玉词》中的别调。大晏的词作,用语明净,下字修洁,表现出闲雅蕴藉的风格;而在本词中,作者却一变故常,取景甚大,笔力极重,格调遒上。抒写伤春怀远情怀,深刻沉着,高健明快,而又能保持一种温婉的气象,使词意不显得凄厉哀伤,这是本词的一大特色。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消魂。”这首词开头两句是说,人生是短暂的,离别是寻常的也是最使人伤心的。

  首句劈空而来,语甚警炼。“一向”,即一晌,一会儿。片刻的时光啊,有限的生命!词人的哀怨是永恒的,那是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谁不希望美好的年华能延续下去呢?惜春光之易逝,感盛年之不再,这虽是《珠玉集》中常有的慨叹,而在本词中强烈的直接呼喊出来,更有撼人心魄的效果。次句加厚一笔。“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可是,词中所写的,不是去国千里的生离,更不是沥泣抆血的死别,而只不过是寻常的离别而已!“等闲”二字,殊不等闲,具见词人之深于情。在短暂的人生中,别离是不止一次会遇到的,而每一回离别,都占去有限年光的一部分,这怎不令人“易销魂”呢?

  “酒筵歌席莫辞频。”上片末句是说,酒宴歌舞就不要推辞了吧。对此,词人唯有强自宽解,痛苦是无益的,不如对酒当歌,自遣情怀吧。“频”,谓宴会的频繁。叶梦得避暑录话》载,晏殊“唯喜宾客,未尝一日不宴饮,每有佳客必留,留亦必以歌乐相佐”。“酒筵歌席”,即指这些日常的宴饮。这句写及时行乐,聊慰此有限之身。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换头两语是说,若是登临之际,放眼辽阔的江山,徒然的怀念远别的亲友;就算是独处家中,看到风雨摧落了繁花,更令人感伤春光易逝。换头两语,忽作变征之声。气象宏阔,意境莽苍,以健笔写闲情,兼有刚柔之美,是不可多得的佳句。

  “不如怜取眼前人。”结句是说,不如在酒宴上,好好爱怜眼前的人。本词意谓去参加酒筵歌席,好好爱怜眼前的歌女。作为富贵宰相的晏殊,他不会让痛苦的怀思去折磨自己。也不会沉湎于歌酒之中不能自拔,他要“怜取眼前人”,也只是为了眼前的欢娱而已,这是作者对待生活的一贯态度

  下片抒情。起首两句为空想之辞:到了登临之时,放眼望去尽是大好河山,不禁徒然思念起远方的友人;等到风雨吹落繁华之际,才发现春天易逝,不禁更生伤春愁情。这两句词意境开阔、辽远,表现出词人对时空不可逾越,消逝的事物不可复得的感慨。结句中,词人以“不如”一词转折,再次表达了自己及时享乐的思想:与其徒劳地思念远方的亲友,因风雨摇落的花朵而伤怀,不如实际一些,珍惜眼前朋友的情谊。这也是词人对待生活的一种态度。

  本词是《珠玉词》的代表作。词中所写的并非一时,所感的也非一事,而是反映了作者人生观的一个侧面:悲年光之有限,感世事之无常;慨叹空间和时间的距离难以逾越,慨叹对消逝的美好事物的追寻总是徒劳,在山河风雨中寄予着对人生的哲理的探索。词人幡然感悟,认识到要立足现实,牢牢的抓住眼前的一切。这里所表现的思想,颇类似近代风靡了法国以致欧美的存在主义。本来词意是颇为颓靡的,但词人却把这种感情表现得很旷达、爽朗,可见其胸襟与识度。

参考资料:

1、 《线装经典》编委会.宋词鉴赏辞典:云南教育出版社,2010:372、 《中华必读经典》编委会.中华最美古诗词:中国纺织出版社 ,2012:197-198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晏殊

晏殊

晏殊【yàn 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为抚州府手力节级),是当时的抚州籍第一个宰相。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7-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303篇诗文

猜你喜欢

荆门浮舟望蜀江

:
春水月峡来,浮舟望安极?
正是桃花流,依然锦江色。
江色绿且明,茫茫与天平。
逶迤巴山尽,摇曳楚云行。
雪照聚沙雁,花飞出谷莺。
芳洲却已转,碧树森森迎。
流目浦烟夕,扬帆海月生。
江陵识遥火,应到渚宫城。

春水月峡来,浮舟望安极?
早春三月,江水汹涌,经过三峡中的月峡,滚滚而来,我在荆州的江面上放舟游荡,极目远望。

正是桃花流,依然锦江色。
江面上桃花漂浮,就像故乡锦江一样,春意盎然。

江色绿且明,茫茫与天平。
江水明亮碧绿,浩浩荡荡,沸沸洋洋,与天平齐。

逶迤巴山尽,摇曳楚云行。
两岸的巴山逶迤护水而来,在荆州地界已经与地平齐,倒是楚地的水汽蒸腾,结出巍峨摇曳的云山。

雪照聚沙雁,花飞出谷莺。
沙滩上正在用沙沐浴的大雁只只雪白,出山谷觅食的黄莺漂亮得像花儿一样飞舞。

芳洲却已转,碧树森森迎。
翠绿的沙洲仿佛围绕游船转动,洲上的绿树热情地向我张开了臂膀。

流目浦烟夕,扬帆海月生。
放眼望去,江浦上水汽氤氲云集,海上的明月与白帆一起冉冉上升。

江陵识遥火,应到渚宫城。
看到江陵城墙上的灯火,就知道快到渚宫城了。

参考资料:

1、 裴斐 .李白诗歌赏析集 :巴蜀书社 ,1988-02 .

春水月峡来,浮舟望安极?
月峡:即四川巴县的明月峡。峡上石壁有孔,形如满月,故称。望安极:怎么能望到尽头呢?即一望无际的意思。

正是桃花流,依然锦江色。
桃花流:即桃花汛,指桃花盛开时候上涨的江水。锦江:岷江流经成都的一段河流,也称“府内河”。

江色绿且明,茫茫与天平。

(wēi)(yí)巴山尽,摇曳(yè)楚云行。
逶迤:曲折连绵的样子。巴山,即大巴山,绵延于川、甘、陕、鄂四省边境。摇曳,缓慢地飘荡。楚云,荆门古时属楚国,故称荆门一带的云为楚云。两句意为:曲折绵延的巴山至此完全消失,荆门上空云彩在缓慢地飘动。

雪照聚沙雁,花飞出谷莺(yīng)
“雪照”两句意为:白沙如雪,映照着集聚的雁群;杨花飘舞,出谷之莺自在地飞翔。

芳洲却已转,碧树森森迎。
却:退。却已转,指小船继续前进,芳洲已退向另一方面。碧树:绿树。森森,树木繁盛的样子。迎,迎面来到。

流目浦(pǔ)烟夕,扬帆海月生。
流目:游目,放眼四面眺望。浦,水滨。烟夕,云烟弥漫的傍晚。海月:这里指江月。

江陵识遥火,应到渚(zhǔ)宫城。
遥火:远处的灯火。渚宫,春秋时楚成王所建别宫,故址在今湖北江陵县。“江陵”两句意为:江陵灯火遥遥在望,该是到渚宫城了。

参考资料:

1、 裴斐 .李白诗歌赏析集 :巴蜀书社 ,1988-02 .
春水月峡来,浮舟望安极?
正是桃花流,依然锦江色。
江色绿且明,茫茫与天平。
逶迤巴山尽,摇曳楚云行。
雪照聚沙雁,花飞出谷莺。
芳洲却已转,碧树森森迎。
流目浦烟夕,扬帆海月生。
江陵识遥火,应到渚宫城。

  李白曾以如椽采笔,驱山走海,状物图貌,描绘了一幅幅色彩鲜明、雄伟峻峭、明丽清新的画卷,再现了祖国壮丽河山的自然美。这些诗篇,流传千古,给人以美的享受。这一首《荆门浮舟望蜀江》,就是由多幅优美生动的画面组成的长江行舟图。

  诗的前六句写诗人在舟中望长江的所见所感,着重描绘长江。诗人放眼四看,从三峡奔腾而来的江水,虽值桃花盛开的春汛时期,但依然清澈如成都的锦江。这是实写,却含蕴着诗人深挚的乡土之情,有《渡荆门送别》中“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那样一种对故乡的眷恋情意。前六句中一二两句点题,三四两句对长江的描写较为概括,五六两句则作进一步的勾画。第五句以浓丽的色彩加以点染。江水深绿,碧波荡漾,日光照耀,晴空映江,水色天光相辉映,显得异常明净,真是春水碧于天。难怪南宋的大诗人陆放翁赞之为“夺化工之巧”,是“真善状物”的妙笔。第六句描摹江流的动态。滚滚东流的江水,茫茫无际,好像与天相接。这是诗人远望时的深切感受,形诸于诗,不仅使人感到真实,而且觉得生动传神。这两句既从色彩上加以点染,使其明丽如画,又写出了长江一泻千里,烟波浩淼的雄姿。这一画面,色彩鲜明,景中有声,飞动壮阔。

  中间六句又是另一幅图画。随着行舟的前进,诗人纵目四观,景物宜人,春光骀荡。连绵的巴山,逐渐消失;万里晴空,白云漂浮,舒卷变化,摇曳多姿;江边,日照白沙,明亮如雪,群雁聚息;岸上,百花盛开,飞出山谷的黄莺,在花丛中穿飞;江中沙洲,芳草萋萋,繁花似锦,和煦的春风,送来扑鼻芳香,但转瞬即过,迎面而来的是郁郁葱葱,苍翠繁茂的林木。这里,诗人的彩笔,不仅绘出了绚丽明媚的画卷,而且传达出融于画境的欢快喜悦之情。尤其出色的是,诗人所描画的不是一幅停滞静止的写生画,而是有如一组连续不断的活动的电影镜头,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

  最后四句是日暮月升的景象,另是一幅画面。诗人舟行一日,日落西山,夜幕已降,远望江边,暮霭沉沉;东方江面,月亮冉冉升起;再遥望江陵,灯火点点,闪烁不定,著名的渚宫城,应该就在这灯火之中。这也是由几个“镜头”组成的画面,动态感也十分强烈。另外,这一结尾,极有余味,给人以广阔的艺术想象天地。

  这首五言古诗,在艺术上很有特色:从艺术构思看,诗人抓住江中行舟这一特点,顺序写来,“如展图画”。从结构上看,诗人从白昼直写到日落月升,层次分明,脉络清晰。从艺术表现手法上看,诗人巧妙地运用表现自然美的各种原始材料,诸如色彩、声音、形状、香气、光线、运动等,并把它们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幅五光十色的动人画面,并且具有鲜明的动态性,使语言艺术的诗,有着形象艺术的效果。从诗篇的意境上看,诗人融情于景,把遇赦东归的喜悦心情倾注在大好春光的景物描绘中,情景交融,塑造了迥远奔放、明丽雄浑的艺术意境,有着强烈感人的艺术力量。

参考资料:

1、 裴斐 .李白诗歌赏析集 :巴蜀书社 ,1988-02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水龙吟·鸡鸣风雨潇潇

:
鸡鸣风雨潇潇,侧身天地无刘表。啼鹃迸泪,落花飘恨,断魂飞绕。月暗云霄,星沉烟水,角声清袅。问登楼王粲,镜中白发,今宵又添多少。
极目乡关何处?渺青山、髻螺低小。几回好梦,随风归去,被渠遮了。宝瑟弦僵,玉笙指冷,冥鸿天杪。但侵阶莎草,满庭绿树,不知昏晓。

鸡鸣风雨潇潇,侧身天地无刘表。啼鹃迸泪,落花飘恨,断魂飞绕。月暗云霄,星沉烟水,角声清袅。问登楼王粲,镜中白发,今宵又添多少。
风雨萧瑟,鸡声四起,我置身天地竟没有像刘表这样的人才,啼鸣的杜鹃流着泪,落花含着遗憾飘落下来,哀伤柔弱。月亮因天空显得昏暗,星星隐于薄雾,角声飘渺,想问问作《登楼赋》的王粲,镜子中自己的白发,又增添了多少啊。

极目乡关何处?渺青山、髻螺低小。几回好梦,随风归去,被渠遮了。宝瑟弦僵,玉笙指冷,冥鸿天杪。但侵阶莎草,满庭绿树,不知昏晓。
遥望家乡在何处,青山渺茫,山峰矮小,几次美梦,都随着风儿离去了,被山峰遮住,琴瑟的弦僵住了,吹奏玉笙的手指发冷,只能遥望高飞的鸿雁在天边,没阶的莎草和蔽日的庭树,使人难辨晨昏。

参考资料:

1、 赵秀亭,冯统一.《中国古典诗歌基础文库 元明清词卷》.杭州:浙江文学出版社,1996.05 :063-064

鸡鸣风雨潇潇,侧身天地无刘表。啼鹃迸泪,落花飘恨,断魂飞绕。月暗云霄,星沉烟水,角声清袅(niǎo)。问登楼王粲(càn),镜中白发,今宵又添多少。
鸡鸣:化用《诗经·风雨》“风雨潇潇,鸡鸣胶胶”。侧身:同“厕身”,即置身。刘表:东汉高平人,字景升,官荆州刺史。当时中原战乱,荆州一隅较为安宁,士民多归之。角:古代军中的一种乐器。王粲:字仲宣,三国时人,曾依刘表。曾作《登楼赋》抒写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思乡之情。建安七子之一。

极目乡关何处?渺青山、髻螺(luó)低小。几回好梦,随风归去,被渠(qú)遮了。宝瑟弦僵,玉笙指冷,冥(míng)鸿天杪。但侵阶莎草,满庭绿树,不知昏晓。
髻螺:妇女头上盘成螺形的发髻。此喻指山峰。冥鸿:高飞的鸿雁。天杪:杪,树木的末梢。天杪,即天边。

参考资料:

1、 赵秀亭,冯统一.《中国古典诗歌基础文库 元明清词卷》.杭州:浙江文学出版社,1996.05 :063-064
鸡鸣风雨潇潇,侧身天地无刘表。啼鹃迸泪,落花飘恨,断魂飞绕。月暗云霄,星沉烟水,角声清袅。问登楼王粲,镜中白发,今宵又添多少。
极目乡关何处?渺青山、髻螺低小。几回好梦,随风归去,被渠遮了。宝瑟弦僵,玉笙指冷,冥鸿天杪。但侵阶莎草,满庭绿树,不知昏晓。

  上片用刘表、王粲事,抒写怀才不遇的郁闷。

  “鸡鸣风雨潇潇,侧身天地无刘表。”起句突兀,化用《郑风·风雨》“风雨潇潇,鸡鸣胶胶”之句,“风雨”便象征乱世,“鸡鸣”便象征君子不改其度。这一句是把握词旨趣的关键,没有这一句,就可能把词理解成悲秋思乡,有了这一句,就知道词人表达的是英才思明主的“择木之意”。汉末初平三年,董卓部将李傕、郭汜在长安作乱,大肆烧杀劫掠,百姓遭殃。刘表为荆州刺史,荆州没有战乱,较为安宁,所以很多人到那里避乱,王粲因为跟刘表是同乡,两家有世交,故此去投靠他。所以这里不是一般意义地赞美刘表,而是以王粲自比的延伸。此句重笔描绘出一幅寒冷阴暗、风雨交加、鸡声四起的背景,渲染了一个风雨如晦,看不到曙光的环境,暗示元末社会风雨飘摇,动荡不安。词人感叹天地之大,竟无像刘表那样的人可以依附,流露了他的失路之悲。

  “啼鹃迸泪,落花飘恨,断魂飞绕。”杜鹃,又叫杜宇、子规、伯劳、鹈鴂,自从屈原把它写进《离骚》,它就与古典诗词结下不解之缘。它既被用来表现或烘托思归之情,又用作“落花时节的标志”,或者是时序更换的标志。“啼鹃迸泪”和“落花飘恨”用拟人的手法,把词人沉痛悲怨之心披露无遗,杜鹃的啼鸣又隐含了无限的乡愁,引发了下片的怀乡之情。由于连“依附刘表”亦不可能,便感到魂断无依。词人侧身于天地之间, 骋目四望而无栖息托身之地, 其内心之痛苦有如杜鹃啼血。此句不是词人一般意义上对于生命的惋惜,而是他基于事业功名的执着追求。自古仁人志士,总伴有岁时惊心、时序迁流的紧迫感,在看似伤感的表层下掩盖着积极进取的人生动机。

  “月暗云霄,星沉烟水,角声清袅。”“月暗”、“星沉”进一步渲染拂晓前天色的阴沉压抑,画角之声也是那样凄凉哀厉,令人生悲。在这里,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他对时光的执着与敏感。

  “问登楼王粲,镜中白发,今宵又添多少。”以王粲自比在前面已提到,而“登楼王粲”是以“登楼”为具体语境,这意味着词人并不是在一般意义上自比王粲,而是有着特定的负载信息。滞留异地、有家难归的思乡之情,施展才华、拯世济物的用世之心,以及日月逾迈、志不获骋的焦虑沉淀在刘基的内心深处,反复出现在其词中,揭示了词人复杂的心理。

  下片抒写乡愁,紧承登楼。

  “极目乡关何处?渺青山、髻螺低小。”词人极目远眺,不见家乡,只见如髻螺般的远山,横于天边,使人惆怅。那远山挡住了自己梦回家乡的道路,眼望不到,梦魂难飘,此恨怎消?词人把其为朝廷命运担忧,为个人前途而苦苦思索的郁志之弗舒,付之于这句话。

  “几回好梦,随风归去,被渠遮了。”以责怨之笔写青山遮梦,意境奇警,更觉深哀。

  “宝瑟弦僵,玉笙指冷,冥鸿天杪。”词人万般无奈之下,只有借音乐以表哀思,谁想弦僵指冷,难以成调,最后只能目送飞鸿消失在天边,遥寄乡情。至正十三年,刘基建议捕斩方国珍,上官非但不听,反将其罢黜浙东元帅府都事,羁管绍兴,于是词人发出“千古钟期今已矣,空惨怆,对瑶琴”的深深感叹。同时又是暗用嵇康《赠兄秀才入军》诗“目送归鸿,手挥五弦”(其十四)所表达的理想人格之意及知音不在的感慨之意。

  “但侵阶莎草,满庭绿树,不知昏晓。”收束全词,没阶的莎草和蔽日的庭树,使人难辨晨昏,这既是写景,也是世事昏暗,自感前途渺茫的心理写照。照应了“鸡鸣风雨潇潇”,在情感上造成回环往复,增加一唱三叹的摇曳之美。而且,“不知昏晓”实又暗喻元末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刘基一向以王佐之才自命,意欲澄清天下,礼义治国,然而天下扰扰,何去何从呢?这是摆在词人以及当时所有士人面前的一个难题,此词正是他此时矛盾、困惑心情的写照。

  全词以啼鹃、落花、断魂等意象的迭加与组合,托物以寄兴,将忧愤、哀怨、惆怅、彷徨,融于一体,既有思乡之情,写意空灵,造语典雅,用典自然贴切,含而不露放之风。既有思乡之情,又有失路之悲,节奏强烈快捷,如急风暴雨,颇有豪放之风。

参考资料:

1、 陈皛. 论刘基词中的“王粲登楼”意象: 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2013年02期 :001-0012、 钱明锵.独标异帜的刘基词:世界汉诗协会,2006-12-08:272-272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结客少年场行

:
韩魏多奇节,倜傥遗声利。
共矜然诺心,各负纵横志。
结交一言重,相期千里至。
绿沉明月弦,金络浮云辔。
吹箫入吴市,击筑游燕肆。
寻源博望侯,结客远相求。
少年怀一顾,长驱背陇头。
焰焰戈霜动,耿耿剑虹浮。
天山冬夏雪,交河南北流。
云起龙沙暗,木落雁门秋。
轻生殉知己,非是为身谋。

韩魏多奇节,倜傥遗声利。
韩魏多有轻生重义、为知己者死的游侠,洒脱不拘留下名利。

共矜然诺心,各声纵横志。
少年游侠者重然诺、好结交,各声凌云之志。

结交一言重,相期千里至。
然而一言九鼎,一旦结交,即千里相会。

绿沉明月弦,金络浮云辔。
绿带缠绕在如月的弓弦上,金丝绦络住如云的马辔头。

吹箫入吴市,击筑游燕肆。
伍子胥过着流亡乞食的生活,高渐离为欲前去刺杀秦王的荆轲击筑送行。

寻源博望侯,结客远相求。
张骞出使西域,穷河源,游侠儿亦如博望侯怀抱赴边立功之志。

少年怀一顾,长驱背陇头。
只要君王一垂顾,肝脑涂地、流血野草也在所不辞,都会义无反顾地奔赴战场。

焰焰戈霜动,耿耿剑虹浮。
刀光剑影映照着游侠儿矫健的身影,强弓劲弩尽显少年侠士的身手。

天山冬夏雪,交河南北流。
天山无论是冬日夏日都会飞雪,交河南北向流淌着。

云起龙沙暗,木落雁门秋。
云从漠北边塞升起,雁门关的秋日草木早已凋零。

轻生殉知己,非是为身谋。
游侠为知己者死,不是为自己谋名利。

参考资料:

1、 杨旭辉主编;苏州大学《唐诗鉴赏大辞典》编写组编.唐诗鉴赏大辞典:彩色版.北京:中华书局,2011:6-82、 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中华书局,2003

韩魏多奇节,倜(tì)(tǎng)遗声利。

声利:名利。

共矜(jīn)然诺心,各负纵横志。

结交一言重,相期千里至。

绿沉明月弦,金络浮云辔(pèi)
绿沉:浓绿色。

吹箫入吴市,击筑游燕肆。
吹箫入吴市:过着流亡乞食的生活。伍子胥为报父兄之仇,从楚国逃到吴国,曾在吴国吹箫乞食。击筑游燕肆:荆轲欲前去刺杀秦王,其友高渐离在易水击筑为他送行。

寻源博望侯,结客远相求。
寻缘博望:指汉代的张骞,汉武帝命其穷黄河之源,因出使西域。

少年怀一顾,长驱背陇(lǒng)头。
陇头:陇山,六盘山南段的别称。

焰焰戈霜动,耿(gěng)耿剑虹浮。

天山冬夏雪,交河南北流。

云起龙沙暗,木落雁门秋。
龙沙:河北喜峰口外卢龙山后的大漠,后泛指漠北边塞之地。雁门:长城上重要的关隘雁门关,在山西代县北部。

轻生殉(xùn)知己,非是为身谋。

参考资料:

1、 杨旭辉主编;苏州大学《唐诗鉴赏大辞典》编写组编.唐诗鉴赏大辞典:彩色版.北京:中华书局,2011:6-82、 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中华书局,2003
韩魏多奇节,倜傥遗声利。
共矜然诺心,各负纵横志。
结交一言重,相期千里至。
绿沉明月弦,金络浮云辔。
吹箫入吴市,击筑游燕肆。
寻源博望侯,结客远相求。
少年怀一顾,长驱背陇头。
焰焰戈霜动,耿耿剑虹浮。
天山冬夏雪,交河南北流。
云起龙沙暗,木落雁门秋。
轻生殉知己,非是为身谋。

  这首诗发端二句已概全篇之旨,“韩魏多奇节,倜傥遗声利”,以下均围绕“多奇节”处而展开。承接此二句,以下八句历叙少年游侠者的精神品格与豪荡气魄。“绿沉明月弦,金络浮云辔”,此十字着重从形象上描绘少年侠士潇洒倜傥的飒爽英姿。“吹箫入吴市,击筑游燕肆”,伍子胥有经文纬武之才,因楚平王听信谗言杀害伍奢与伍尚,他逃奔吴国,欲借外力以报杀父兄之仇。伍子胥在吴都梅里(即今无锡梅村),举目无亲,衣食无着,被迫吹起斑竹箫管,在市中乞食,后得公子光的赏识,谋刺王僚,成就大业。高渐离与荆轲为友,善击筑,“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史记·刺客列传》)。后燕亡,高渐离为秦王击筑,因在筑中置铅以伺机击秦王,未果被害。游侠之人并非久居人上,即使沉沦下僚之时,胸中仍怀一股不可磨灭之气。这段奇气促其忍辱负重,完成自己重然诺的历史使命。

  下面以博望侯张骞的典故轻轻地转到了游侠儿慷慨立边功的主题上来,继写其在战场上杀敌报国的“奇节”。张骞出使西域,穷河源,直至昆仑山下,“大宛之迹,元因博望;始究河源,旋窥海上”(《史记·大宛列传》)。其开疆拓土的历史功绩永不可磨灭,“博望侯”就衍化为英雄主义的象征,而与任侠风气相联系在一起了。“寻源博望侯,结客远相求”,游侠儿亦如博望侯怀抱赴边立功之志。云气散漫风萧索,紫塞雁门草木凋,艰苦的边关生活并没有消损少年游侠奋勇杀敌、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而是黄沙穿金甲,马革裹尸还,甘愿赴汤蹈火以报知己之恩遇。这样就自然引出了“轻生殉知己,非是为身谋”的感慨来,这既照应了开头的“遗声利”,也使全篇的中心思想得到统一。

  综观全诗,首联已概括全篇之主旨,“侠”之精神在“奇”,此“奇”非他“奇”,而是奇在其轻身重义上,奇在其士为知己者死上,奇在其“遗声利”“非是为身谋”上,正与尾联相应。中篇尽叙侠客之态,承首联之“奇”而启尾联之“殉知己”“一言重”“垂一顾”“千里至”“远相求”,皆应照生情,写得气脉流转、神情摇曳,悲壮英豪之中有清新雅致之音,与虞氏的一贯风格有其相通之处。

参考资料:

1、 杨旭辉主编;苏州大学《唐诗鉴赏大辞典》编写组编.唐诗鉴赏大辞典:彩色版.北京:中华书局,2011:6-82、 于至堂.唐诗鉴赏辞典:北京出版社,2009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春思

:
野花如雪绕江城,坐见年芳忆帝京。
阊阖晓开凝碧树,曾陪鸳鹭听流莺。

野花如雪绕江城,坐见年芳忆帝京。
野花如同雪花一样纷纷扬扬环绕江城,犹看见一年一度的花草,回忆起来帝京。

阊阖晓开凝碧树,曾陪鸳鹭听流莺。
早上宫门打开仿佛将碧绿的树都凝住了,曾经陪鸳鹭听流莺得到叫声。

野花如雪绕江城,坐见年芳忆帝京。

(chāng)(hé)晓开凝碧树,曾陪鸳(yuān)(lù)听流莺。
阊阖:泛指宫门或京都城门,借指京城、宫殿、朝廷等。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

:

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
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
陇水不可听,呜咽令人愁。
沙尘扑马汗,雾露凝貂裘。
西来谁家子,自道新封侯。
前月发安西,路上无停留。
都护犹未到,来时在西州。
十日过沙碛,终朝风不休。
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
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
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
山口月欲出,先照关城楼。
溪流与松风,静夜相飕飗。
别家赖归梦,山塞多离忧。
与子且携手,不愁前路修。

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
一个驿站又是一个驿站,驿骑疾驰有如流星一般。

平明发咸阳,暮星陇山头。
黎明时分从那长安出发,傍晚已经越过陇山之颠。

陇水不可听,呜咽令人愁。
陇水声声令人不忍去听,呜呜咽咽多么使人愁烦。

沙尘扑马汗,雾露凝貂裘。
一路风沙尘土扑满马汗,晨昏雾气露水打湿衣衫。

西来谁家子,自道新封侯。
那西方驰来了谁家男儿,自说是新近里立功封官。

前月发安西,路上无停留。
上月间从安西启程出发,一路上不停留急把路赶。

都护犹未到,来时在西州。
都护现在尚未到达驻地,出发时还在那西州旁边。

十日过沙碛,终朝风不休。
十天间越过了浩瀚沙漠,狂风吹起沙土从早到晚。

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
战马行走在那碎石道上,四蹄磨出鲜血洒在路间。

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
置身万里之外报效朝廷,自己并无任何追求贪恋。

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
并非不知边塞艰难辛苦,岂是为了妻子儿女打算。

山口月欲出,先照关城楼。
边塞山口明月正在升起,月光先已照上高高城关。

溪流与松风,静夜相飕飗。
溪水声声伴着松涛阵阵,在静夜里飕飕刮过耳边。

别家赖归梦,山塞多离忧。
离家之仿只靠归梦排解,关山塞外离忧萦绕心间。

与子且携手,不愁前路修。
愿与为友携手同赴国事,不愁那前方的征途漫漫。

参考资料:

1、 刘开扬.岑参诗选: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37-392、 孙钦善.高适岑参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108-1103、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170-175

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
驿:驿站,古时驿道上每隔一段距离设一驿站,为往来官员歇息换马之所。驿骑:乘骡马传送公文的人。这里指乘马赴边的诗人。

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
平明:天亮的时候。咸阳:秦都咸阳,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此借指唐都长安。

陇水不可听,呜咽令人愁。
呜咽:流水声若断若续。子:男儿。

沙尘扑马汗,雾露凝貂裘。
貂裘:貂皮袍子。貂,一种动物,皮料珍,最能御寒。

西来谁家子,自道新封侯。
新封侯:指是时宇文氏新任判官。

前月发安西,路上无停留。
前月:上月。安西:指安西节度使治所龟兹镇(今新疆库车)。

都护犹未到,来时在西州。
都护:指高仙芝。唐高宗时于龟兹置安西都护府,设都护一人,总领府事。玄宗时更置安西节度使,治所在安西都护府,节度使例兼安西都护,故称安西节度使为都护。西州:治所在今新疆吐鲁番东南哈拉和卓。

十日过沙碛,终朝风不休。
沙碛:指沙漠、戈壁。终朝:从早到晚。

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

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
奉:接受并执行。

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
塞垣:边关城墙。

山口月欲出,先照关城楼。
关:陇山下有陇关,又名大震关。

溪流与松风,静夜相飕飗。
飕飗(sōu liú):象声词。风雨声。

别家赖归梦,山塞多离忧。
赖:依靠。离忧:别离之忧。

与子且携手,不愁前路修。
子:这里指宇文判官。携手:比喻互勉共进。修:长。

参考资料:

1、 刘开扬.岑参诗选: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37-392、 孙钦善.高适岑参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108-1103、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170-175

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
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
陇水不可听,呜咽令人愁。
沙尘扑马汗,雾露凝貂裘。
西来谁家子,自道新封侯。
前月发安西,路上无停留。
都护犹未到,来时在西州。
十日过沙碛,终朝风不休。
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
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
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
山口月欲出,先照关城楼。
溪流与松风,静夜相飕飗。
别家赖归梦,山塞多离忧。
与子且携手,不愁前路修。

  全诗大体可分为三层,开头六句叙述离长安西行情景;中间十六句叙述路遇宇文判官情景,最后八句叙述夜宿陇山情景。

  诗的开头从离京西上军起。一开始就写浑骑的飞奔。“一驿过一驿”写路程的遥远,也透露着行进的迅速;“驿骑如星流”,写行进的迅速,包包含着路程的遥远。“如星流”这一比喻把飞驰的驿骑写得很形象。接着用“平明发咸阳,暮到陇山头”,对路程的遥远和行进的急切加以补充。以上四句从奔赴边关的急切方面写。以下两句则从奔赴边关的悲愁方面写:“陇水不可听,呜咽令人愁”写抵达陇山及产生的感受。关于陇水,《陇头歌辞》说:“陇头流水,鸣声呜咽,遥望秦川,心肝断绝。”诗人途经陇山,自然要产生古今相通的行役之情和思乡之感。如诗人在《经陇头分水》中写到的:“陇水何年有,潺潺道路傍,东西流不歇,曾断几人肠”。这正是“愁”的内容。以上点出题目“初过陇山”,写总的感受,以急迫而悲慨的情调引起全诗。

  以下十六句写途中遇字文判官及双方交谈所得边地情景。诗中先以“沙尘扑马汗,雾露凝貂裘”来勾划出一个餐风宿露、鞍马风尘的骑者形像,为“谁家子”的出现蓄势;紧接着又用“西来谁家子”一向来强调,然后以“自道新封侯”来点明骑者的身份与心理。“沙尘”、“雾露”两句可见旅途之艰辛,而“自道”一句却又见骑者的兴奋与自豪,在上层“呜咽令人愁”的基础上,格调为之一转。“前月发安西”以下八句是骑者即字文判官叙述沿途情景。先以四句写路途的遥远,又以两句写天气的恶劣,再以两句写道路的坎坷艰难,从各个方面极写“塞垣苦”,描绘极为真切。边塞如此艰辛而逼出的却是极高昂的情调:“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这就直接揭示出骑者的内心世界,以身许国,公而忘私。这样,上面对边塞苦寒的极力铺写,就成为了突出骑者的必要铺垫。建安诗人曹植曾在《白马篇》中描写了一个“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在壮士籍,哪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赴边战士的形象。在两诗的比较中可以看到,这种以身报国的爱国精神,是古今相遇的。这些诗句,为“西来”的骑者所“自道”,是戍边将土坦率真诚的表白,也是诗人对他们的赞许,其中也表现了诗人的胸襟。

  诗的最后八句又收笔写陇山夜景和诗人心境。诗人以“山口月”写所见,以“溪流与松风”写所闻,构成苍凉荒寒的陇山夜景,用它来牵动、来烘托诗人的“离忧”。“别家赖归梦,山塞多高忧”承上两句夜景写愁怀,诗的情调为之一抑,真切传达出远离家乡的诗人的情怀,而最后两句:“与子且携手,不愁前路修”,情调顿时一扬,扣应题目“呈”字,以昂扬情调结束全诗。

  全诗写初过陇山途中情景,时而有急促的行进,时而有深沉的乡思,时而有边塞的艰辛,时而有昂扬的斗志,使诗的情调如波浪汹涌,充分表达了初赴边塞的诗人复杂的情怀;而以“呜咽令人愁”开头,以“不愁前路修”结束,说明“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这种慷慨昂扬的格调乃是作品的主旋律。由于有深刻的切身体验,诗中写景写事写情都极为真切,生动地展现了当时戍边将士的生活图景和精神世界。

参考资料:

1、 孙钦善.高适岑参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108-1102、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170-175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