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

出自明代高启的《清明呈馆中诸公
新烟着柳禁垣斜,杏酪分香俗共夸。
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
卞侯墓下迷芳草,卢女门前映落花。
喜得故人同待诏,拟沽春酒醉京华。

新烟着柳禁垣斜,杏酪分香俗共夸。
一树树杨柳披拂着新火的轻烟,沿随着官墙透迤蜿蜒;杏仁麦粥香气溢散,家家户户互相馈送,一片腾欢。

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
都城南京的城郭四周,举目但见无尽的青山;节逢清明,更令客子无不把家乡深深怀念。

卞侯墓下迷芳草,卢女门前映落花。
看那卞壶祠边春草迷乱,莫愁女的故居前已被落花铺满。

喜得故人同待诏,拟沽春酒醉京华。
幸亏还有馆中诸公共同作伴,不妨打来美酒痛醉一番。

参考资料:

1、 邱芬编写.节日诗词:黄山书社,2012.06:第96页2、 周啸天主编.元明清名诗鉴赏: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08:第220页

新烟着柳禁垣(yuán)斜,杏酪(lào)分香俗共夸。
馆中诸公:即史馆中一同修史的宋濂、王祎、朱右等十六人。馆:指翰林院国史编修馆。新烟,古时风俗,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禁火冷食,次日重新生火,故曰新烟。禁垣:皇宫的围墙。杏酪:传统习俗,在寒食三日作醴酪,又煮粳米及麦为酪,捣杏仁作粥。

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
白下:南京的别称。

(biàn)侯墓下迷芳草,卢女门前映落花。
卞侯:卞侯即晋朝的卞壶。他曾任尚书令,后来在讨伐苏峻的叛乱中战死,被埋葬于白下。卢女:即莫愁,古代善歌的女子。

喜得故人同待诏,拟沽(gū)春酒醉京华。
待诏:明代翰林院所设官职,主管文件奏疏。此指修史。京华:即京都。

参考资料:

1、 邱芬编写.节日诗词:黄山书社,2012.06:第96页2、 周啸天主编.元明清名诗鉴赏: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08:第220页
新烟着柳禁垣斜,杏酪分香俗共夸。
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
卞侯墓下迷芳草,卢女门前映落花。
喜得故人同待诏,拟沽春酒醉京华。

  清明节,旧时风俗为人们扫基祭祖的日子,所以最易触发客居在外的游子的乡思。这首诗所抒写的心情也大抵如此,只是它表现得特别含蓄委婉、曲折隐微,在高启的律诗中又是一种格调。

  “清明无客不思家”,既曰“无客不”,自然也包括作者自己在内。不过,全诗直接抒写思家之情语,仅此一句,其余则着力描写最物,如垂柳、杏酪、青山、芳草、落花等,可谓色彩缤纷,明丽如画,甚至有画所难到者。但这一切,似并未使作者陶醉,从而消释其思家之情,相反地,见景生情,反而更衬托、引发了他的思乡情。

  官墙外的垂柳,丝丝弄碧,新烟萦绕;人家所精心制作的杏酪,散发出阵阵的芳香。这风光节物无不在告诉作者清明节的到来,自然也会唤起他往岁在家乡与家人共度佳节的种种回忆。这一来,客居青山环绕的京师金陵的作者,自然便思念起家乡来了。

  “卞侯墓下迷芳草,卢女门前映落花”,五、六两句,意更深曲复杂。迷芳草,芳草萋萋,一片凄迷,化用《楚辞·招胞士》语:“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婆婆。”已寓有思归之意。而作者偏又以芳草与卞侯墓并置,以落花与莫愁女映照,似更富有富贵难久恃,盛时难长留的感慨。

  作者来京前曾写道:“北山恐起移文诮,东观惭叨论议名。”(《被诏将赴京师御别亲友》)于《赴京道中逢还乡友》诗中又曾写道:“我去君却归,相逢立途次。欲寄故乡言,先询上京事。”对自己来京任职内心显然已有矛盾和疑虑。加之写罢此诗后仅四个月,朱元璋召见作者,面授户部侍郎,他却固辞不受,遂被放还。因而,在他的思家之情中交织有上述的感慨,就是很自然的事了。也正是因此,他才写出了末尾两句的强自宽慰之词:幸而有几位同院的故友,可与沽酒共饮,一醉京华。其意正是针对暗含于上述节物风光描写中的寡欢、不幸心情而言,而“醉京华”之“醉”,也是为了谴闷宽怀而醉,而非缘欢快而取醉。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主编.元明清名诗鉴赏: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08:第220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一树树杨柳披拂着新火的轻烟,沿随着官墙透迤蜿蜒;杏仁麦粥香气溢散,家家户户互相馈送,一片腾欢。
都城南京的城郭四周,举目但见无尽的青山;节逢清明,更令客子无不把家乡深深怀念
看那卞壶祠边春草迷乱,莫愁女的故居前已被落花铺满。
幸亏还有馆中诸公共同作伴,不妨打来美酒痛醉一番。

注释
馆中诸公:即史馆中一同修史的宋濂祎、朱右等十六人。馆:指翰林院国史编修馆。
新烟,古时风俗,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禁火冷食,次日重新生火,故曰新烟。禁垣(yuán):皇宫的围墙。
杏酪(lào):传统习俗,在寒食三日作醴酪,又煮粳米及麦为酪,捣杏仁作粥。
白下:南京的别称。
卞(biàn)侯:卞侯即晋朝的卞壶。他曾任尚书令,后来在讨伐苏峻的叛乱中战死,被埋葬于白下。
卢女:即莫愁,古代善歌的女子
待诏:明代翰林院所设官职,主管文件奏疏。此指修史。
京华:即京都。

参考资料:

1、 邱芬编写.节日诗词:黄山书社,2012.06:第96页2、 周啸天主编.元明清名诗鉴赏: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08:第220页3、 上海古籍出版社编.清明诗词: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04:第97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创作背景

  诗人高启于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年)在南京与宋濂等人编修《元史》始成,其正值清明时节,诗人与翰林同唱和玩乐,写下了这首诗。创作背景

参考资料:

1、 侯书生,迟月荃编著.领导干部古诗观止:红旗出版社,2013.12:第213页2、 杨镰等主编.中国文学通典:诗歌通典: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99年01月第1版:第466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赏析

  清明节,旧时风俗为人们扫基祭祖的日子,所以最易触发客居在外的游子乡思。这首诗所抒写的心情也大抵如此,只是它表现得特别含蓄委婉、曲折隐微,在高启的律诗中又是一种格调。

  “清明无客不思家”,既曰“无客不”,自然也包括作者自己在内。不过,全诗直接抒写思家之情语,仅此一句,其余则着力描写最物,如垂柳、杏酪、青山、芳草、落花等,可谓色彩缤纷,明丽如画,甚至有画所难到者。但这一切,似并未使作者陶醉,从而消释其思家之情,相反地,见景生情,反而更衬托、引发了他的思乡情。

  官墙外的垂柳,丝丝弄碧,新烟萦绕;人家所精心制作的杏酪,散发出阵阵的芳香。这风光节物无不在告诉作者清明节的到来,自然也会唤起他往岁在家乡与家人共度佳节的种种回忆。这一来,客居青山环绕的京师金陵的作者,自然便思念起家乡来了。

  “卞侯墓下迷芳草,卢女门前映落花”,五、六两句,意更深曲复杂。迷芳草,芳草萋萋,一片凄迷,化用《楚辞·招胞士》语:“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婆婆。”已寓有思归之意。而作者偏又以芳草与卞侯墓并置,以落花与莫愁女映照,似更富有富贵难久恃,盛时难长留的感慨

  作者来京前曾写道:“北山恐起移文诮,东观惭叨论议名。”(《被诏将赴京师御别亲友》)于《赴京道中逢还乡友》诗中又曾写道:“我去君却归,相逢立途次。欲寄故乡言,先询上京事。”对自己来京任职内心显然已有矛盾和疑虑。加之写罢此诗后仅四个月,朱元璋召见作者,面授户部侍郎,他却固辞不受,遂被放还。因而,在他的思家之情中交织有上述的感慨,就是很自然的事了。也正是因此,他才写出了末尾两句的强自宽慰之词:幸而有几位同院的故友,可与沽酒共饮,一醉京华。其意正是针对暗含于上述节物风光描写中的寡欢、不幸心情而言,而“醉京华”之“醉”,也是为了谴闷宽怀而醉,而非缘欢快而取醉。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主编.元明清名诗鉴赏: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08:第220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高启

高启

高启(1336-1373)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636篇诗文

猜你喜欢

飞龙篇

:
晨游泰山,云雾窈窕。
忽逢二童,颜色鲜好。
忽彼白鹿,手翳芝草。
我知真人,长跪问道。
西登玉台,金楼复道。
授我仙药,神皇所造。
教我服食,还精补脑。
寿同金石,永世难老。

晨游泰山,云雾窈窕。
晨起兴高我游泰山,云缠雾绕景致可观。

忽逢二童,颜色鲜好。
忽然遇到两位仙童,活泼伶俐青春美颜。

乘彼白鹿,手翳芝草。
他们双双乘着白鹿,手中似有灵芝闪闪。

我知真人,长跪问道。
我知眼前必是真仙,跪拜请把长寿指点。

西登玉台,金楼复道。
二仙领我走上复道,来至金楼玉台上面。

授我仙药,神皇所造。
笑着赐我一丸仙药,此药应是神皇制炼。

教我服食,还精补脑。
立即动手教我服下,精气复足脑力补全。

寿同金石,永世难老。
从此我寿可比金石,长生不老永存世间。

参考资料:

1、 百度百科.飞龙篇

晨游泰山,云雾窈(yǎo)(tiǎo)
泰山:东岳,五岳之首,位于山东泰安境内。古代帝王多在此封禅祭告天地,多古迹和文人墨迹,为旅游胜地。窈窕:幽静美好。窈,深远,幽静。文静。窕,深邃,修长。优雅。

忽逢二童,颜色鲜好。
童:仙童。童老。颜色:容颜肤色。鲜好:鲜丽美好。

乘彼白鹿,手翳(yì)芝草。
乘彼:乘坐着他们的。翳yì:遮蔽,掩盖。用羽毛做的华盖。芝草:菌属。古以为瑞草,服之能成仙。治愈万症,其功能应验,灵通神效,故名灵芝,又名“不死药”俗称“灵芝草”。

我知真人,长跪问道。
真人:古代道家把修真得道(成仙),洞悉宇宙和人生本原,真正觉醒觉悟的人称之为真人。天尊的别名。长跪:古代的一种礼节,指直身而跪,其礼节较轻。直身而跪,也叫“跽”。古时席地而坐,坐时两膝据地,以臀部着足跟。跪则伸直腰股,以示庄敬。问道:请教道理道术。

西登玉台,金楼复道。
玉堂:玉饰的殿堂。亦为宫殿的美称。神仙的居处,豪贵的宅第。金楼:饰以金色的高楼。复道:楼阁或悬崖间有上下两重通道,称复道。楼阁间架空的通道。也称阁道。

授我仙药,神皇所造。
仙药:神话传说中仙人所制的神药仙丹,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神皇:即指玉皇大帝。道教称天界最高主宰之神为玉皇大帝,上掌三十六天,下握七十二地,掌管一切神佛仙圣和人间地府之事。亦称天公。

教我服食,还精补脑。
服食:又名服饵,指服食药物以养生。道教认为,世间和非世间有某些药物,人食之可以祛病延年,乃至长生不死。还精补脑:返还精气补充脑力,道家保持元气的养生延年之术。

寿同金石,永世难老。
寿:寿命,年寿。金石:金属和石头。常用以比喻不朽。永世:永恒世间,指世世代代;永远。

参考资料:

1、 百度百科.飞龙篇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无题·万家墨面没蒿莱

:

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
黎民百姓们像黑瘦的囚徒,流离失所于荒野,哪还敢有慷慨悲歌,引发动地的哀声。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我心里想的事很多、很远,连通着广大国土上的人民,从表面沉寂中,听到革命春雷的萌动。

参考资料:

1、 傅德岷.鲁迅诗歌散文杂文鉴赏: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772、 金鹰.橄榄小集 2004版:中国人事出版社,2004:415-416

万家墨面没蒿(hāo)(lái),敢有歌吟动地哀。
万家:指中国广大人民群众。墨面:墨面即面容憔悴瘦黑,气色晦暗。蒿莱:泛指野草。敢:岂敢之省语。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浩茫:广大之状,指想得广远。广宇:广大地域。无声:由于心事连着广阔的天地之间,故能从无声中听到人民革命的怒吼声。

参考资料:

1、 傅德岷.鲁迅诗歌散文杂文鉴赏: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772、 金鹰.橄榄小集 2004版:中国人事出版社,2004:415-416

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首句“万家墨面没蒿莱”,用悲愤感人的笔触,描写中国人民的苦难生活。国民党的统治和日本的侵略,使无数城乡化为废墟,千家万户流离失所。“万家”言受害者之多,“墨面”状悲苦的形象;“蒿莱”形容破败荒凉的社会环境。一个“没”字,融形象与环境为一体,活画出广大人民饥寒交迫,蓬头垢面,辗转荒野,出没蔓草之中的悲惨生活画面。诗人对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渗透于字里行间。

  “敢有歌吟动地哀”,深入一层写人民精神上的哀痛和怨愤。诗言志,歌咏言,“故哀乐之心感,而歌吟之声发。”人民受深重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必然要唱出震天动地的哀歌。但在那样的年代,却因横遭当局压抑而钳口结舌,哑了声音。一个“敢”字领出全句,又以反诘的语气抑住下文,把人民这种欲吐不能,只有把仇恨积压在心底的愤激感情,表达得十分含蓄,深沉,有力。这悲愤的诗句,燃烧着被压迫人民对反动派的深仇大恨。

  前两句诗,以高度的艺术概括力,勾画出一幅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前期灾难深重而又默默无言的旧中国的悲凉图景,揭示了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和国民党统治者的尖锐矛盾,为全诗高潮的涌起作了铺垫。

  诗的第三句“心事浩茫连广字”,笔锋一转,从状写社会现实转入直抒胸怀。诗人“心事”万千,思连“广宇”,充分显示他和人民心心相印,同革命息息相通的博大胸襟;也包含着他对时局发展和革命形势的探索,对中国革命前途的殷切期待。

  结句“于无声处听惊雷”,激情奔涌,雄健有力。诗人对时局发展作出马克思主义的响亮回答。“无声”与“惊雷”,辩证地写出局势的对立统一。“无声”是表面的沉默,它准确地概括了局势的一个方面——压迫越来越深,黑暗越来越浓,但郁结着人民仇恨的沉默,如同地下奔突的地火,终究要爆发出来。“惊雷”象征人民革命的风暴,抗击日本侵略的怒吼,它形象地揭示了局势的另一方面——“新的民族革命高潮的到来,中国处在新的全国大革命的前夜”。

参考资料:

1、 王维森.鲁迅诗歌赏析: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154-155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赠宣城赵太守悦

:
赵得宝符盛,山河功业存。
三千堂上客,出入拥平原。
六国扬清风,英声何喧喧?
大贤茂远业,虎竹光南藩。
错落千丈松,虬龙盘古根。
枝下无俗草,所植唯兰荪。
忆在南阳时,始承国士恩。
公为柱下史,脱绣归田园。
伊昔簪白笔,幽都逐游魂。
持斧冠三军,霜清天北门。
差池宰两邑,鹗立重飞翻。
焚香入兰台,起草多芳言。
夔龙一顾重,矫翼凌翔鹓。
赤县扬雷声,强项闻至尊。
惊飙颓秀木,迹屈道弥敦。
出牧历三郡,所居猛兽奔。
迁人同卫鹤,谬上懿公轩。
自笑东郭履,侧惭狐白温。
闲吟步竹石,精义忘朝昏。
憔悴成丑士,风云何足论?
猕猴骑土牛,羸马夹双辕。
愿借羲皇景,为人照覆盆。
溟海不振荡,何由纵鹏鲲。
所期玄津白,倜傥假腾鶱。

赵得宝符盛,山河功业存。
赵毋恤得到宝符而为太子,建立了获取山河的功业。

三千堂上客,出入拥平原。
平原君赵胜拥有三千门客,出入随行。

六国扬清风,英声何喧喧?
纵横六国扬清风,英名声望赫赫。

大贤茂远业,虎竹光南藩。
你是大贤之后,继承祖宗远大事业,来南藩宣城作虎竹太守。

错落千丈松,虬龙盘古根。
你们赵家子孙宛如茂盛的千丈古松,虬龙盘根绵延万年。

枝下无俗草,所植唯兰荪。
龙生龙,古松枝下无俗草,尽是芳香的兰花荪草。

忆在南阳时,始承国士恩。
回忆我在南阳的时侯,就承蒙你给予我以国士之恩。

公为柱下史,脱绣归田园。
你曾经为柱下御史,也曾经脱去御史绣衣而归田园。

伊昔簪白笔,幽都逐游魂。
往往我曾经耳上搁书写谏书的白笔,也曾经去北方追逐游魂。

持斧冠三军,霜清天北门。
在天北门持斧而能勇冠三军,神情威严如霜清雪白。

差池宰两邑,鹗立重飞翻。
你前后又作过两地的太守,如鱼鹰再度翻飞。

焚香入兰台,起草多芳言。
我焚香后进入皇上的兰台,起草的文书芳言满章。

夔龙一顾重,矫翼凌翔鹓。
皇上也曾经很看重我这个辅弼良臣,那时我正像矫健的雄鹰展翅高翔。

赤县扬雷声,强项闻至尊。
海内满布我的大名,如雷贯耳,以强项般的刚强不屈而闻于皇上。

惊飙颓秀木,迹屈道弥敦。
秀木高于林而惊飙摧之,虽然被人憋屈,我的品质却更加明显。

出牧历三郡,所居猛兽奔。
你出任太守经历了三郡,所到之处,恶人闻风而逃。

迁人同卫鹤,谬上懿公轩。
而我如卫公之鹤,有兴登上卫懿公的车轩,而谬得封赏。

自笑东郭履,侧惭狐白温。
自笑如穿东郭之履,有鞋面没有鞋底,处境窘迫,面对穿白狐腋毛大衣的人不禁有羞惭之感。

闲吟步竹石,精义忘朝昏。
有空闲就步竹石径吟诗,细研精义而忘却早晚的时间。

憔悴成丑士,风云何足论?
神情憔悴,面容丑陋,不足以谈论风云大事。

猕猴骑土牛,羸马夹双辕。
职务提升如老牛拉破车,瘦马却要驾驶两辆车。

愿借羲皇景,为人照覆盆。
愿借得太阳的光芒,为我照亮覆盆之下的黑暗。

溟海不振荡,何由纵鹏鲲。
乱世出英雄,溟海不振荡,鲲鹏怎么才能展翅高飞呢?

所期玄津白,倜傥假腾鶱。
期待你有朝一日身居高位,借你的东风青云直上。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忆江南三首

: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光我曾经很熟悉。春天的时候,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的回忆,最让人容易想起的就是杭州:游走在天竺寺中寻找中秋盛开的桂花,登上郡亭枕卧其上,观赏起落的潮头。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江南的回忆,再来就是容易想起苏州的吴宫。喝一喝吴宫的美酒春竹叶,看一看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

参考资料:

1、 龚克昌 等.白居易诗文选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1602、 谢克先.白居易《忆江南》三首赏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06.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ān);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谙:熟悉。作者年轻时曾三次到过江南。江花:江边的花朵。一说指江中的浪花。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绿如蓝:绿得比蓝还要绿。如,用法犹“于”,有胜过的意思。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jùn)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桂子:桂花。郡亭:疑指杭州城东楼。看潮头:钱塘江入海处,有二山南北对峙如门,水被夹束,势极凶猛,为天下名胜。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吴宫:指吴王夫差为西施所建的馆娃宫,在苏州西南灵岩山上。竹叶:酒名。即竹叶青。亦泛指美酒。吴娃:原为吴地美女名。此词泛指吴地美女。醉芙蓉:形容舞伎之美。早晚:犹言何日,几时。

参考资料:

1、 龚克昌 等.白居易诗文选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1602、 谢克先.白居易《忆江南》三首赏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06.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诗人早年因避乱来到江南,曾经旅居苏、杭二州。晚年又担任杭、苏刺史多年。江南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给他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他也与那里的人民结下了深挚的友谊,直到晚年回到北方以后,仍然恋恋不已。三首《忆江南》词就是这种心情下的产物。作品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以后文人词的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要用十几个字来概括江南春景,实属不易,白居易却巧妙地做到了。他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在大诗人杜甫的诗里常常可见,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两种不同的颜色互相映衬,使诗意明丽如画。白居易走的也是这条路,从他的诗里也可见端倪,“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春草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因而江南的春色,在白居易的笔下,从初日,江花,江水之中获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衬的手法而形成了人们想象中的图画,色彩绚丽耀眼,层次丰富,几乎无需更多联想,江南春景已跃然眼前。

  题中的“忆”字和词中的“旧曾谙”三字还说明了此词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层次:以北方春景映衬江南春景。全词以追忆的情怀,写“旧曾谙”的江南春景。而此时,作者却在洛阳。比起江南来,洛阳的春天来得晚。作者写于洛阳的《魏王堤》七绝云:“花寒懒发鸟慵啼,信马闲行到日西。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在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的季节,洛阳却“花寒懒发”,只有魏王堤上的柳丝,才透出一点儿春意。

  花发得比江南晚,水也有区别。洛阳有洛水、伊水,离黄河也不远。但即使春天已经来临,这些水也不可能像江南春水那样碧绿。因此作者竭力追忆江南春景,从内心深处赞叹“江南好”,而在用生花妙笔写出他“旧曾谙”的江南好景之后,又不禁以“能不忆江南”的眷恋之情,收束全词。这个收束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词虽收束,而余情摇漾,凌空远去,自然引出第二首和第三首。

  第二首紧承前首结句“能不忆江南”,将记忆的镜头移向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中间两句是说,游玩灵隐寺寻找皎洁月亮中的桂子,登上郡亭,枕卧其上,欣赏那起落的钱塘江大潮。

  偌大一个杭州,可忆的情景当然很多,而按照这种小令的结构,却只能纳入两句,这就需要选择和集中最有代表性,也是他感受最深的东西。就杭州景物而言,最有代表性的东西是什么呢?不用说,浙江潮和月中桂子,就是杭州景物中最有代表性的东西,而作者也对此感受最深。

  何谓月中桂子?《南部新书》里说:“杭州灵隐寺多桂。寺僧曰:‘此月中种也。’至今中秋望夜,往往子堕,寺僧亦尝拾得。”既然寺僧可以拾得,别人也可能拾得。白居易做杭州刺史的时候,也很想拾它几颗。《留题天竺灵隐两寺》诗云,“在郡六百日。入山十二回。宿因月桂落,醉为海榴开。······”自注云:“天竺尝有月中桂子落,灵隐多海石榴花也。”看起来,他在杭州之时多次往寻月中桂子,欣赏三秋月夜的桂花。因而当他把记忆的镜头已向杭州的时候,首先再现了“山寺月中寻桂子。”这样一个动人的画面。

  如果说天竺寺有月中桂子飘落不过是神话传说,那么浙江潮却是实有的奇观。浙江流到杭州城东南,称钱塘江;又东北流,至海门入海。自海门的潮水,十分壮观。《方舆胜览》云:“钱塘每昼夜潮再上,至八月十八日犹大。”请看《钱塘候潮图》里的描写:“常潮远观数百里,若素练横江;稍近,见潮头高数丈,卷云拥雪,混混沌沌,声如雷鼓。”正因为“潮头高数丈”,所以作者当年做杭州刺史的时候,躺在郡衙的亭子里,就能看见那“卷云拥雪”的壮丽景色。

  这两句词,都有人有景,以人观景,人是主体。所不同的是:上句以动观静,下句以静观动。“何日更重游?”末句是说,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这首诗仅就作者的内心活动而言,已蕴含着人生有限而宇宙无穷的哲理,值得人们深思。

  第三首诗,追忆苏州往事。“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开头是说,江南的回忆,再来就是回忆苏州的吴宫。照应第一首的结尾和第二首的开头,把镜头移向苏州。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中间两句是说,喝一喝吴宫的美酒春竹叶,看一看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像朵朵美丽的芙蓉。一面品尝美酒,一面欣赏美女双双起舞。“春竹叶”,是对“吴酒一杯”的补充说明。“春”在这里是形容词。所谓“春竹叶”,可解释成春天酿熟的酒,也可解释为能给饮者带来春意的酒,从“春”与“醉”的对偶来看,后一句解释也许更符合原意。“醉芙蓉”是对“吴娃双舞”的形象描绘。以“醉”字形容“芙蓉”,极言那花儿像美人喝醉酒似的红艳。“娃”,美女。西施被称为“娃”,吴王夫差为她修建的住宅,叫“馆娃宫”。开头不说忆苏州而说“忆吴宫”,既为了与下文协韵,更为了唤起读者对于西施这位绝代美人的联想,读到“吴娃双舞醉芙蓉”,这种联想就更加活跃了。这两句,前宾后主,喝酒是为了观舞助兴,着眼点落在“醉芙蓉”似的“吴娃”身上。

  “早晚复相逢?”末句是说,不知何时会再次相逢?“早晚”,当时口语,它的意思与“何时”相同。

  这三首词,从今时忆往日,从洛阳忆苏杭。今、昔、南、北、时间、空间的跨度都很大。每一首的头两句,都抚今追昔,身在洛阳,神驰江南。每一首的中间两句,都以无限深情,追忆最难忘的江南往事。结句呢?则又回到今天,希冀那些美好的记忆有一天能够变成活生生的现实。因此,整个组词不过寥寥数十字,却从许多层次上吸引读者进入角色,想象主人公今昔南北所经历的各种情境,体验主人公今昔南北所展现的各种精神活动,从而获得寻味无穷的审美享受。

  这三首词,每首自具首尾,有一定的独立性;而各首之间,又前后照应,脉络贯通,构成有机的整体大“联章”诗词中,显示出作者谋篇布局的高超艺术技巧。

参考资料:

1、 谢克先.白居易《忆江南》三首赏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06.2、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26-30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一枝春·竹爆惊春

:
竹爆惊春,竞喧填、夜起千门箫鼓。流苏帐暖,翠鼎缓腾香雾。停杯未举。奈刚要、送年新句。应自有、歌字清圆,未夸上林莺语。
从他岁穷日暮。纵闲愁、怎减刘郎风度。屠苏办了,迤逦柳欺梅妒。宫壶未晓,早骄马、绣车盈路。还又把、月夜花朝,自今细数。

竹爆惊春,竞喧填、夜起千门箫鼓。流苏帐暖,翠鼎缓腾香雾。停杯未举。奈刚要、送年新句。应自有、歌字清圆,未夸上林莺语。
爆竹声惊醒了春天,街头巷尾喧闹声一片,千家万户箫鼓敲击声响彻夜晚。五彩流苏在暖帐上坠悬,炉鼎中升腾起缕缕香烟。先把酒杯放在一边,我要献上新的诗句恭贺新年。心中要思索出清新圆润的歌词,虽说不如上林苑的莺歌燕语甜美。

从他岁穷日暮。纵闲愁、怎减刘郎风度。屠苏办了,迤逦柳欺梅妒。宫壶未晓,早骄马、绣车盈路。还又把、月夜花朝,自今细数。
眼下已是年尽日暮,我即使是随意地抒发心中愁苦,也不能缺少当年刘郎豪放的风度。屠苏酒我早已备足,眼看春天将来,马上就要杨柳气盛、腊梅嫉妒。时间未到,清晨还未在滴漏上露出,可街上已是人马络绎不绝,绣车充盈道路。我要把这夜晚的明月、拂晓的花树,从头到尾一点一滴细细地记住。

竹爆惊春,竞喧填、夜起千门箫鼓。流苏帐暖,翠鼎缓腾香雾。停杯未举。奈刚要、送年新句。应自有、歌字清圆,未夸上林莺语。
喧填:即“喧阗”,哄闹声。流苏:以五彩羽毛或丝线编成的穗子,常用作车马、帷帐的垂饰。未夸上林莺语:形容歌者的声音清脆嘹亮胜过黄莺。上林:苑名,秦旧苑,汉武帝时扩建,苑中豢养许多珍禽异兽。

从他岁穷日暮。纵闲愁、怎减刘郎风度。屠苏办了,迤(yǐ)(lǐ)柳欺梅妒。宫壶未晓,早骄马、绣车盈路。还又把、月夜花朝,自今细数。
刘郎:唐代诗人刘禹锡,此指作者自己。屠苏:酒名,古人常于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以祛瘟疫。迤逦:曲折连绵。宫壶:宫中报时的铜壶。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