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不语,水空流。年年拚得为花愁。

出自宋代晏几道的《鹧鸪天·守得莲开结伴游
守得莲开结伴游,约开萍叶上兰舟。来时浦口云随棹,采罢江兰月满楼。
花不语,水空流,年年拚得为花愁。明朝万一西风动,争向朱颜不耐秋。

守得莲开结伴游,约开萍叶上兰舟。来时浦口云随棹,采罢江兰月满楼。
湖塘中长满了浮萍,姑娘们相约来到湖中,一起拨开浮萍采莲。来时,旭日初升,浦口水面上如烟的水汽,在长桨四周缭绕。采莲后回到岸上,月光已照满了高楼。

花不语,水空流,年年拚得为花愁。明朝万一西风动,争向朱颜不耐秋。
好花无语,流水无情,年年都为花落春去而伤愁。明天万一西风骤然强劲,无奈莲花抵抗不住秋寒,很快就会凋落。

守得莲开结伴游,约开萍叶上兰舟。来时浦(pǔ)口云随棹(zhào),采罢江兰月满楼。
结伴:这里指相约、邀约。约:拦阻。兰舟:即木兰舟,船的美称。

花不语,水空流,年年拚(pàn)得为花愁。明朝万一西风动,争向朱颜不耐秋。
花愁:花落春去而伤愁朱颜:红颜,明指莲花,暗指采莲女自己。

守得莲开结伴游,约开萍叶上兰舟。来时浦口云随棹,采罢江边月满楼。
花不语,水空流,年年拚得为花愁。明朝万一西风动,争向朱颜不耐秋。

  此为采莲词。全词不着重写莲花或采莲女子的外表美,而着重写采莲的环境美和采莲女的心灵美。整首词兼具民歌的清新明净和文人词的隽雅含蓄,别具情韵而又楚楚动人。上片起首两句写一群女子为了采莲,长时期地等候莲花盛开,莲花开了,她们便结伴去采;湖塘里长满浮萍,她们要上船,得先轻轻地把它拨开。这两句写出了姑娘们莲开前的耐心等待、采莲前的细致动作。

  “来时浦口云随棹,采罢江边月河楼”,则写她们的采莲过程、采莲环境。夏天白昼云雾少,句中的“云”,当指晓云。这两句写的是采莲人到了浦口,晓日初升,尚未消散的云气笼罩她们船棹周围;她们采莲休工回到江边,夜月已上,人家的楼台上已照满月光。作者把这从早到晚地采莲劳动写得很优美。过片以后展示采莲女子心灵的美好。她们爱惜莲花,为莲花的遭遇担忧。或许她们采莲中,也从莲花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花不语,水空流”,好花无语,流水无情,深情无法倾诉,好景不断流逝,人无可奈何,花也无可奈何,那就只有“年年拚得为花愁”了。而最急迫的愁是“明朝万一西风动,争奈朱颜不耐秋。”怕万一西风聚然吹来,艳丽的莲花抵挡不住,马上就陷于飘零、憔悴。“朱颜”指花,用比拟写法进一步人花合一了。此片细腻地写出采莲人多情易感的内心世界。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湖塘中长满了浮萍,姑娘们相约来到湖中,一起拨开浮萍采莲。来时,旭日初升,浦口水面上如烟的水汽,在长桨四周缭绕。采莲后回到岸上,月光已照满了高楼。
好花无语,流水无情,年年都为花落春去而伤愁。明天万一西风骤然强劲,无奈莲花抵抗不住秋寒,很快就会凋落。

注释
结伴:这里指相约、邀约。
约:拦阻。兰舟:即木兰舟,船的美称。
花愁:花落春去而伤愁
朱颜:红颜,明指莲花,暗指采莲女自己。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鉴赏

  此为采莲词。全词不着重写莲花或采莲女子的外表美,而着重写采莲的环境美和采莲女的心灵美。整首词兼具民歌的清新明净和文人词的隽雅含蓄,别具情韵而又楚楚动人。上片起首两句写一群女子为了采莲,长时期地等候莲花盛开,莲花开了,她们便结伴去采;湖塘里长满浮萍,她们要上船,得先轻轻地把它拨开。这两句写出了姑娘们莲开前的耐心等待、采莲前的细致动作。

  “来时浦口云随棹,采罢江兰月河楼”,则写她们的采莲过程、采莲环境。夏天白昼云雾少,句中的“云”,当指晓云。这两句写的是采莲人到了浦口,晓日初升,尚未消散的云气笼罩她们船棹周围;她们采莲休工回到江兰,夜月已上,人家的楼台上已照满月光。作者把这从早到晚地采莲劳动写得很优美。过片以后展示采莲女子心灵的美好。她们爱惜莲花,为莲花的遭遇担忧。或许她们采莲中,也从莲花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花不语,水空流”,好花无语,流水无情,深情无法倾诉,好景不断流逝,人无可,花也无可奈何,那就只有“年年拚得为花愁”了。而最急迫的愁是“明朝万一西风动,争奈朱颜不耐秋。”怕万一西风聚然吹来,艳丽的莲花抵挡不住,马上就陷于飘零、憔悴。“朱颜”指花,用比拟写法进一步人花合一了。此片细腻地写出采莲人多情易感的内心世界。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晏几道

晏几道

晏几道(1038年5月29日—1110年),北宋著名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 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与其父晏殊合称“二晏”。词风似父而造诣过之。工于言情,其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尤负盛名。表达情感直率。多写爱情生活,是婉约派的重要作家。有《小山词》留世。 307篇诗文

猜你喜欢

浣溪沙·湖上朱桥响画轮

:
湖上朱桥响画轮,溶溶春水浸春云,碧琉璃滑净无尘。
当路游丝萦醉客,隔花啼鸟唤行人,日斜归去奈何春。

湖上朱桥响画轮,溶溶春水浸春云,碧琉璃滑净无尘。
带有彩绘的的豪华马车经过朱红色的桥,车轮的响声在湖上响起。春水丰盈的湖面,倒映着柔美的白云。湖面平静的好像碧绿的玻璃,平滑干净没有灰尘。

当路游丝萦醉客,隔花啼鸟唤行人,日斜归去奈何春。
春季里昆虫吐出来的细丝,随风飘舞在花草树木之间,网住春光,留住游人。花丛中的鸟儿不停地名叫,仿佛在召唤行人。湖光春色如此诱人,游人游赏到夕阳西斜才无可奈何地离去。

参考资料:

1、 张鸣林主编.唐诗 宋词 元曲:中国文史出版社,2006年:第334页

湖上朱桥响画轮,溶溶春水浸(jìn)春云,碧琉璃滑净无尘。
朱桥:栏杆朱红的桥。画轮:指有彩绘的豪华车子。溶溶:指水盛貌。春水:指春天时的湖水,表现出湖水的柔和之感。春云:即春天的云,表现出湖上天空的云之舒缓柔美。碧:即绿色。

当路游丝萦(yíng)醉客,隔花啼鸟唤行人,日斜归去奈何春。
游丝:本指春季里昆虫吐出的细丝。萦:即萦绕,留住之意。醉客:指陶醉在美景之中的游人。归:指离开。

参考资料:

1、 张鸣林主编.唐诗 宋词 元曲:中国文史出版社,2006年:第334页
湖上朱桥响画轮,溶溶春水浸春云,碧琉璃滑净无尘。
当路游丝萦醉客,隔花啼鸟唤行人,日斜归去奈何春。

  欧阳修这首《浣溪沙》抒发了作者对春光的深深眷恋。词中的春光,使读者联想到人生的青春、爱情、理想等一切美好的事物。它那深沉委婉的情思,那隽永蕴藉的意境,给读者以无尽的遐思。

  上片写湖面风光很有特色。首句“湖上朱桥响画轮”,写游客们乘坐着豪华的车子,驶过那装修着朱红栏杆的桥梁,来到西湖游赏春光,传达出一种喧腾热闹的气氛。第二句“溶溶春水浸春云”,一句之中,并列两个“春”字,是名副其实的“加一倍写法”,目的就是把这个字突现出来。这句里的“浸”字也用得好,把映照说成浸泡,就等于把云的影子说成是真的云,通过这种“真实感”暗中透露出湖水的清澈程度来,从观察体验的错觉中描绘景物的状态。第三句“碧琉璃滑净无尘”,用琉璃的光洁平滑来比喻西湖的水面,表现了湖面泛舟时轻快、畅适的心情,形象而有诗意。

  下片写游兴未尽的留连之情。前两句是对偶句:“当路游丝萦醉客,隔花啼鸟唤行人”。这两句描写春物留人,人亦恋春,是全词的重点所。欧阳修说游丝“萦醉客”,这既是游人赏春纵饮,也有游人被美景“唤住”之意,下句“隔花啼鸟唤行人”,这一句是从声音的角度来写,不但写出了春天具有的“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的境界,也写出了春天西湖的“锦官城外柏森森”的葱绿景象。词人通过把游丝、啼鸟对游人的“挽留”,表现出游人被西湖美景吸引而舍不得归去之情。把游丝、啼鸟说成颇通人性的灵物,这便是词体以婉曲写情的特别处。末句里的“日斜归去”四字,说明西湖景色美好,让人流连:“奈何春”三个字使得全词更显得精彩,它表达了作者郁积于心的留连惆怅之情。这首词的结尾,是用陡转直下的笔法揭示了游人内心深处的思维活动,表现了由欢快而悲凉这种两极转换的心理状态,故而能够取得含蓄蕴藉、余味不绝的艺术效果。

  从艺术上看,词人借景抒情,在描写“乐景”之中,暗示了“哀情”,具有含不尽之意现于言外,把那深沉委婉的情思意念蕴含在宽阔的境界之中,给读者以无尽的想象和思考。

参考资料:

1、 张鸣林主编.唐诗 宋词 元曲:中国文史出版社,2006年:第334页2、 郁玉莹编著.《欧阳修词评注》:江西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98页3、 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辞典》: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305页4、 王值西选编.《经典宋词》: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11年:第31页5、 徐培均 选注.婉约词萃: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62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横溪堂春晓

:
一把青秧趁手青,轻烟漠漠雨冥冥。
东风染尽三千顷,白鹭飞来无处停。

一把青秧趁手青,轻烟漠漠雨冥冥。
将一把青色的秧苗,插入水中。那秧苗瞬间变得青葱。就好似农夫的手,将它染绿。天空中,飘洒着朦胧如烟的细雨。

东风染尽三千顷,白鹭飞来无处停。
和煦的春风,吹绿了无边无际的稻田。白鹭飞来,望着那无涯的青翠,竟找不到落脚的地。

一把青秧(yāng)趁手青,轻烟漠漠雨冥(míng)冥。
青秧:绿色的秧苗。趁手:顺手、就手。趁,随即。轻烟:淡淡的烟雾。漠漠:烟雾迷漫的广大无边的样子。冥冥(mǐng):形容天气昏暗。雨冥冥:天气阴沉沉的,将要下雨。

东风染尽三千顷(qǐng),白鹭(lù)飞来无处停。
染尽:这里形容春风把田里的稻苗全部吹绿,好像用绿色染过似的。三千顷:形容稻田面积广阔。顷,地积单位,一顷等于一百亩。白鹭:水鸟名,羽毛洁白,腿长,能入水捕食鱼虾。方。趁手青:插秧下田,随手就青。漠漠:漫无边际。冥冥:昏暗的样子。染:这里指东风把秧苗吹成青色。东风:春风。整首诗没有一个字用到“绿”,可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片生意盎然的绿,一幅人和自然和睦交融的春之画卷,生机勃勃。

一把青秧趁手青,轻烟漠漠雨冥冥。
东风染尽三千顷,白鹭飞来无处停。

  首句“一把青秧趁手青”,写插下的秧苗迅速返青,说明春天孕育着强大的生命力。前一个“青”做形容词,后一个“青”做动词。第二句“轻烟漠漠雨冥冥”,写春天的季节特点:薄雾弥漫,细雨朦朦,这正是万物生长的好时机。这样的天气特点,是江南水乡春天常见的景象,有鲜明的地区色彩。第三句“东风染尽三千顷”写春风吹绿了广阔的田野。这里用“东风”代替春风,并用“染尽”强调春风的力量。到底染尽了什么?诗人不说,也不需说,读者自然会想到和煦的春风把一望无际的稻田都吹绿了,大地好像用绿色染过似的,到处都充满了无限的生机。第四句“白鹭飞来无处停”以白鹭飞来没有落脚的地方作结,反衬禾苗长得密密麻麻,热情歌颂农民的辛勤劳动改变了大地的面貌。

  天上细雨霏霏,地上绿茵一片,农民们正在弯着腰插秧,田野上白鹭飞翔,这就是诗人描绘的一幅江南田园风光图,而这幅图画中突出一个“青”字,展示了春风春雨的力量。诗歌画面鲜明,语言优美,情趣盎然。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登江中孤屿

:
江南倦历览,江北旷周旋。
怀新道转迥,寻周景不延。
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
云日相晖映,空水共澄鲜。
表灵物莫赏,蕴真谁为传。
想象昆山姿,缅邈区中缘。
始信安期术,得尽养生年。

江南倦历览,江北旷周旋。
倦于遍览江南美景,江北风光久未观看。

怀新道转迥,寻异景不延。
寻求新景道路遥远,探访奇观时光不延。

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
穿越激流横渡前行,孤岛秀美大河中间。

云日相晖映,空水共澄鲜。
白云红日相互辉映,水天一色澄碧鲜妍。

表灵物莫赏,蕴真谁为传。
呈现灵气无人欣赏,藏有真趣谁为传言?

想象昆山姿,缅邈区中缘。
遥想昆山仙人英姿,顿觉世间尘缘邈远。

始信安期术,得尽养生年。
始信安期养生之术,得以享尽养生天年。

参考资料:

1、 萧少卿.古代登临诗词三百首: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4年:112、 沈文凡.汉魏六朝诗三百首译析:吉林文史出版社,2014年:139页

江南倦历览,江北旷(kuàng)周旋。
历览:遍览,游遍了。旷周旋:久不游览。旷,荒废,耽搁。周旋,应酬,打交道,这里指前去游赏。

怀新道转迥(jiǒng),寻异景不延。
迥:迂回。景:日光,指时间。延:长。

乱流趋(qū)正绝,孤屿(yǔ)媚中川。
乱流:从江中截流横渡。趋:疾行。媚:优美悦人。中川:江水中间。

云日相晖映,空水共澄鲜。
空水:天空和江水。

表灵物莫赏,蕴(yùn)真谁为传。
表灵:指孤屿山极其神奇的景象。表,明显。灵,灵秀、神奇。物:指世人。蕴真:蕴藏的仙人。真,真人、神仙。

想象昆山姿,缅(miǎn)(miǎo)区中缘。
昆山姿:指神仙的姿容。昆山,昆仑山的简称,是古代传说中西王母的住处。缅邈:悠远。区中缘:人世间的相互关系。

始信安期术,得尽养生年。
安期术:安期生的长生之术。安期,即安期生,古代传说中的神仙,传说他是琅琊阜乡人,因得长生不老之术而活过了一千岁。

参考资料:

1、 萧少卿.古代登临诗词三百首: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4年:112、 沈文凡.汉魏六朝诗三百首译析:吉林文史出版社,2014年:139页
江南倦历览,江北旷周旋。
怀新道转迥,寻异景不延。
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
云日相晖映,空水共澄鲜。
表灵物莫赏,蕴真谁为传。
想象昆山姿,缅邈区中缘。
始信安期术,得尽养生年。

  开头四句写倦游江南,转游江北。诗人先用“江南倦历览,江北旷周旋”说明渡江北游的原因。后来用“怀新道转迥,寻异景不延”描述北游途中产生的心理感觉。道本不迥而党其远,景本不可延而怪其不延,空间、时间均在主观意念作用下出现不合理而合情的反差和变异,借主观与客观的矛盾突出为探寻新景异景而路欲其短、日欲其长的急切心情。在这心情支配下,乘船过江,不是顺流斜渡,而是“乱流趋正绝”,以缩短路程,争取时间,这就和上两句紧相绾合。此句又缘于下句”孤屿媚中川”而写。因为见到孤屿中流独峙奇绝之景,故而迫不及待地横流直渡。诗中正面写孤屿风景共三句,“孤屿媚中川”是登屿之前遥而望之的总体美。“媚”字极写孤屿山在清澈的江流中间秀峰耸翠,妍美悦人。

  后面两句“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则是登屿之后所见景色。上句写云日同辉,下旬写江天一色。江中孤屿在白云、丽日、蓝天、澄江的烘托之下,有如一螺青黛,分外秀丽妩媚。正当诗人对孤屿赏爱不绝,忽然感情波动,为这新异之景的无人欣赏、无人传写而叹惜,于是写出“表灵物莫赏,蕴真谁为传”。这两句包含三层意思:一是为孤屿的灵秀无人赏爱、仙人的故事无人传写而叹惋。二是借“物莫赏”、“谁为传”,从反面说出自己为之传写赞美的意愿。三是与上文“怀新”、“寻异”相呼应,突出孤屿的美。可谓一石三鸟,意蕴深厚。这两句又点出孤屿的“表灵”、“蕴真”,已见灵气仙心,进而即景生发,驰骋神思,自然想及仙山仙术,因而顺理成章写出最后四句:“想像昆山姿。缅邈区中缘。始信安期术,得尽养生年。”在诗人想望中,江中孤屿表灵蕴真为神仙之奥区,它的灵异之姿、远绝尘缘之境,都与昆仑山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因而冥想杏渺以虚作实,自谓道心契悟.始信安期之术得以养生尽年。这一方面是外放永嘉、心情苦闷的真实流露,渴望以遁世求仙得到解脱;另一方面则以神异灵秀的姿质去描写江中孤屿的美。

  这首诗结构上也是按照叙事—写景—说理的框架写成。正面写景虽然只有三句,但全篇都以写景为中心。为景而游,因景而思,承转自然。全篇语言清隽,风韵秀雅。

参考资料:

1、 黄岳州.中国古代文学名篇鉴赏辞典 上卷:华语教学出版社,2013年:393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游太平公主山庄

:
公主当年欲占春,故将台榭押城闉。
欲知前面花多少,直到南山不属人。

公主当年欲占春,故将台榭押城闉。
太平公主当年想占尽春色,把自己山庄的亭台楼阁筑得高过城闉。

欲知前面花多少,直到南山不属人。
要想知道山庄前面的花木还有多少,一直延伸到终南山也不属于他人。

参考资料:

1、 海豚传媒.唐诗大全: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15.05:128

公主当年欲占春,故将台榭(xiè)押城闉(yīn)
占春:占尽人间春光美色。台榭:亭台楼阁。城闉:城门外层的曲城。

欲知前面花多少,直到南山不属人。
南山:指终南山。

参考资料:

1、 海豚传媒.唐诗大全: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15.05:128
公主当年欲占春,故将台榭押城闉。
欲知前面花多少,直到南山不属人。

  第一句“公主当年欲占春”是写“公主当年”的事。这是指公主凭借其权势,围地为庄,要想独自占有长安近郊的山色春光的事情。公主早已不在,人去事非,这当然是诗人游其故地而追怀过去的事情,所以诗人用了“当年”,诗一开头就点出此事已经过去,言外之意对现在仍有现实意义,即借古讽今之意。“公主”是指太平公主,武则天的女儿,否则,既使有这个野心想“欲占春”也没有这个胆,也只有武则天的女儿才会有如此野心和斗胆,太平公主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封建统治阶级中最具野心勃勃的女性。“欲占”则更是精妙绝伦、警辟含深奇崛之语,钱可以占,地可以占,甚至人也可以占,可春天却不能占。春光能占的话,就是痴人说梦话了。这里本来是指太平公主大兴土木。建山庄别墅。可诗人不正面说建别墅山庄,却偏说“欲占春”,写得何等意味深长,连春天春光都可以占,反过来说还有什么不能占,“欲占春”三个字一出,太平公主,何止一个太平公主人,简直就是整个统治阶级的骄横贪婪的嘴脸,欲壑难填的本性就被揭露得血淋淋,真是“欲占春”三字见血,酣畅痛快。

  第二句“故将台榭压城闉”仍然是写“当年”事,仍然是诗人游览故地发生的故事。在绵延数十里的长安城附近山庄别墅中,建的亭台楼阁要比帝都长安的城墙还要高,其野心是很大的。这样大兴土木,这样奢侈,这样野心,这样贪婪,这样放肆,诗人只用了两个字“压”和“故”,“压”是超过。不言而喻是用公主建的“台榭”超过帝都长安城。言外之意,不仅是亭台楼阁规模大得惊人,而且也指出太平公主势力之大乃炙手可热。一个“压”字写出多少要说而说不尽的含义,只在一字中,尽显诗人功底之风流。“故”是有意,当然是要建造的亭台楼阁在长安豪华无双了,言外之意,是公主为所欲为、不可一世至极。

  第三四句“欲知前面花多少,直到南山不属人”继续描写庄园别墅规模之大,绵延数十里,直到终南山,山庄之广袤一眼望不到边,无涯无际,林木繁茂,绿海茫茫。前句不疑故问,后句以“不属人”给以回答。诗人刚刚把他的心扉向读者打开一条缝隙,透露出一点点内心深处的想法:当年人间多有不平事,有钱有势者什么都可霸占——人家的田地、人家的妻女,甚而连春天也想霸占,却又立即由遐想回到了现实:现在是诗人“游”山庄,山庄自然少不了花草树木,又正值山花烂漫的春天,诗人就脱口而出:“欲知前面花多少,直到南山不属人”前句故设疑问,并不正面回答,转而融情人景,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想象余地,后句写出了“直到南山不属人”,偌大的林海,广袤无际。景色是翠绿动人的,但感情却是沉重的。眼前的广袤山庄,正好象征着太平公主生前煊赫的声势。“势入浮云亦是崩”,倒台之迅速与太平公主当时不可一世的声势,恰恰形成极富于讽刺性的鲜明对照。诗人将无比丰富的历史内容熔铸在这简短的“欲知前面花多少,直到南山不属人”十四个字里。这两句与前两句似断而实连,诗意从山庄犹在,就在“前面”,但这偌大山庄不知道属于谁。诗人没有说,也没有必要说,太平公主早已不复存在,过去“不属人”,现在事过境迁,当然山庄不能为公主独占,公主又何能“欲占春”。诗人用第三句的“花”字与第一句“春”字巧妙的连承,使诗翻出了新意:太平公主的形象在后人的心目中再次复现:一个野心勃勃、骄横贪婪、欲壑难填的有史以来又一女性。后两句表面看来似乎是对诗人所游的山庄之大的惊叹夸耀,骨子里却是深寓贬意、谴意。从游山庄到现在,从诗人自己写到游“山庄”之花木丛林,实际上却有形愈松而意愈紧的效果,在轻浅疏淡的笔墨中显示出了厚重的力量,欲不讽刺而不能,不谴责而不能的境界。

  全诗写景叙事抒怀,笔力骞举而又亦庄亦谐,余味无穷。

参考资料:

1、 刘克智.新编唐诗300首赏读:金盾出版社,2009.12:393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村行

:
春半南阳西,柔桑过村坞。
娉娉垂柳风,点点回塘雨。
蓑唱牧牛儿,篱窥茜裙女。
半湿解征衫,主人馈鸡黍。

春半南阳西,柔桑过村坞。
仲春时节我经过南阳县西,村庄里的桑树都长出了嫩芽。

娉娉垂柳风,点点回塘雨。
和风吹拂着依依垂柳,点点细雨滴在曲折的池塘上。

蓑唱牧牛儿,篱窥茜裙女。
披着蓑衣的牧童正在唱歌,穿着红裙的少女隔着篱笆偷偷张望。

半湿解征衫,主人馈鸡黍。
我走进农家脱下半湿的衣裳,主人摆出丰盛的饭菜招待我。

参考资料:

1、 孙建军.《全唐诗》选注:线装书局,2002:36402、 胡可先.杜牧诗选:中华书局,2005:67-683、 刘逸生.杜牧诗选:广东人民出版社,1984:77

春半南阳西,柔桑过村坞(wù)
春半:阴历二月。南阳:地名,古称宛,今河南省南阳市。村坞:村庄,村落。坞,四面如屏的花木深处,或四面挡风的建筑物。

(pīng)娉垂柳风,点点回塘雨。
娉娉:姿态美好的样子。回塘:曲折的池塘。

(suō)唱牧牛儿,篱窥(kuī)(qiàn)裙女。
蓑:草制的雨衣。茜裙:用茜草制作的红色染料印染的裙子。茜,茜草,多年生植物,根黄赤色,可作染料。

半湿解征衫,主人馈鸡黍(shǔ)
征衫:行途中所穿的衣服。馈:招待。鸡黍:指村人准备的丰盛饭菜。

参考资料:

1、 孙建军.《全唐诗》选注:线装书局,2002:36402、 胡可先.杜牧诗选:中华书局,2005:67-683、 刘逸生.杜牧诗选:广东人民出版社,1984:77
春半南阳西,柔桑过村坞。
娉娉垂柳风,点点回塘雨。
蓑唱牧牛儿,篱窥茜裙女。
半湿解征衫,主人馈鸡黍。

  这是一幅美丽的农村风景画。仲春季节,南阳之西,一派大好春光。美时,美地,美景,在“春半南阳西”中,隐约而至。遍村柔桑,欣欣向荣。着一“过”字,境界全出。“柔桑过村坞”,在动态中,柔桑生长的姿态和鲜嫩的形状,活现在眼前,这就把春天的乡村,点缀得更美了。加之垂柳扶风,娉娉袅袅,春雨点点,回落塘中,更有一种说不出的情趣。再看,那农家牧童,披着蓑衣,愉快地唱着歌;竹篱笆内,可窥见那穿着绛黄色裙子的农家女的倩影。行路征人,解松半湿的衣衫,在村里歇脚,村主人热情地用鸡黍招待客人。这首诗,首联、颔联是写村景,颈联、尾联是写村情。其景实,其情真,与诗题是呼应的。

  《村行》的艺术特色,可用轻倩秀艳来总括。《李调元诗话》云:“杜牧之诗,轻倩秀艳,在唐贤中另是一种笔意,故学诗者不读小杜诗必不韵。”所谓轻倩秀艳,即轻盈巧倩,秀美艳丽。它好像是个风华正茂的女子,秋波流转,含情脉脉,秀而不媚,艳而不淫,风姿婀娜,楚楚动人。

  轻倩秀艳,不仅显示在妇女形象和爱情生活的描写中,也表现在大自然的描绘中。除了《村行》以外,《汉江》、《寄扬州韩绰判官》、《山行》、《寄远》、《柳绝句》、《江南春绝句》等,均以轻倩秀艳见长,又各有其奇特风采。然而,它们与《村行》相比,却缺少那么一点点野趣与农村风味。《村行》一诗,在轻倩秀艳之中,显示出野逸、村朴、真挚、热情。诗人所描绘的柔桑、村坞、垂柳、塘雨、蓑衣、牧童、耕牛、篱笆、村女、主人、鸡黍等,都是美好的田园风光。

  《村行》不是静止的田园画,而是运动着的风光图。从诗题中,就点出了“行”的特色。“行”,带动全篇,连风景也是处于流动之中的。在诗人笔下,春,不是停滞的,也不是笼统地指正、二、三月,而是指农历二月中旬。这时,春天已过去一半,故曰“春半”。这个半字,虽本身不是动词,但诗人却赋予它以动作性,它显示出大好的仲春季节的来临。此外,在诗人笔下,柔桑处处,生机勃勃,但诗人在描绘它的长势时,不用满字,而用“过”字。这个“过”字,既写了柔桑的生长过程之快,又写了柔桑长势之茂盛及其涵盖面之大。此外,诗人笔下之柳,不是呈一种动势,而是呈多种动势。它不仅下垂,而且随风摇动,仿佛少女娉娉的腰肢一样,左右摆动。此外,作者所写的雨,不是大雨,而是点点细雨。“点点”,还呈现出落雨的动势。雨落水塘,溅起圆圆的水花,“回”字,与前面的“垂”字对照,“点点”与前面的“娉娉”对照,更加强了风景的动态美。如果说,前面两联是写风景动态美的话,那么,后面两联就是写风情动态美了。放牛娃唱着动听的歌,给人以听觉上的美感;从外边可以窥及篱内村女绚丽的衣裙,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征衫半湿,且解且歇,村人好客,馈以鸡黍,给人以味觉上、触觉上的美感。诗人就是如此地善于捕捉刹那间的人物的动态去表现农村的人情美。

  《村行》这首小诗,具有轻柔秀美的特点。它与《商山麻涧》等诗,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商山麻涧》中,所写的云光岚彩,柔柔垂柳,滴滴塘雨,秀眉牧童,茜裙女儿,均富于柔和的特质。此外,诗人写竹,则“历历羽林影,疏疏烟露姿”(《栽竹》);写梅,则“轻盈照溪水,掩敛下瑶台”(《梅》);写鵁鶄,则“静眠依翠竹,暖戏折高荷”(《鵁鶄》);写鹭鸶,则“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鹭鸶》)。这些诗句,与《村行》虽各有特色,但都具有轻倩秀艳之美。

参考资料:

1、 林力.唐诗鉴赏大典:长征出版社,1999:1601-1603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