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友人同饮山阁
浮云有聚散,山色无古今。床头黄金不足古,惟有管鲍情何深。
与君久相别,相见还复离。鸿鹄肆远志,燕雀焉能知。
君不见发白难再黑,水清终可浑。向来朋旧半存没,只今世态徒纷纭。
君当高歌我起舞,直须醉倒花前樽。
浮云有聚散,山色无古今。床头黄金不足古,惟有管鲍情何深。
与君久相别,相见还复离。鸿鹄肆远志,燕雀焉能知。
君不见发白难再黑,水清终可浑。向来朋旧半存没,只今世态徒纷纭。
君当高歌我起舞,直须醉倒花前樽。
金陵劳劳送客堂,蔓草离离生道旁。
金陵之南有一座送客的劳劳亭,亭边道旁长满了离离的野草。
古情不尽东流水,此地悲风愁白杨。
自古以来,别情不如长江东流之水,再加上此地的白杨悲风,更伤人情。
我乘素舸同康乐,朗咏清川飞夜霜。
我像谢灵运一样缘流乘素舸,清霜之夜在长江的清流上朗咏。
昔闻牛渚吟五章,今来何谢袁家郎。
曾闻昔日的袁虎在牛渚之下咏诗,被谢尚宠遇,而今我之诗才不在袁家郎之下。
苦竹寒声动秋月,独宿空帘归梦长。
而今所遇唯有苦竹寒声动秋月而已,可惜没有知音,只好空船独宿寄情于归梦之中。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281-282金陵劳劳送客堂,蔓草离离生道旁。
离离:草盛貌。
古情不尽东流水,此地悲风愁白杨。
悲风愁白杨:《古诗》:“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
我乘素舸(gě)同康乐,朗咏清川飞夜霜。
素舸:不加装饰的船。康乐:即谢灵运,以其袭封康乐公,故世称谢康乐。朗:声音清晰响亮。川:指长江。
昔闻牛渚(zhǔ)吟五章,今来何谢袁家郎。
牛渚:即今安徽马鞍山采石矶。五章:五首诗。袁家郎:指袁宏,字虎。晋人。
苦竹寒声动秋月,独宿空帘归梦长。
苦竹:王云:竹有淡竹苦竹二种,其茎叶不异,其笋味有别,以其笋味之苦淡而名。帘:指船窗帘。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281-282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281-282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夏天的夜晚在沅溪边乘着凉爽的风儿散步,朋友们带着酒相互陪伴着来到了竹林深处。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不要说我们的音乐和歌声是因为被贬谪的哀愁,那远处的青山和当空的明月却从不曾空缺。
沅(yuán)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xié)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zhé),青山明月不曾空。
这首诗表面上表现了诗人的安逸生活,其实内心还是有被贬谪的苦。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夏夜凉风,春酒,竹林,这是一个有足够的条件放松自己的肢体、情感和思维的夜晚。“相携”“就”二词就十分明显的表现着这种竹林聚会,纵情畅饮的放松举止,给人一种随夏夜凉风自在飘荡的感觉。——这似乎是魏晋名士的文字。
而作者是王昌龄,一个曾写下“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这般充满了激昂悲壮的血性文字的边塞诗人;一个曾远赴西鄙,数被贬于荒远,宦游坎坷,而又有着极强的功业追求的盛唐诗人。
王昌龄此时正被贬龙标。“莫道”只是不要说而已,并非没有,“莫道弦歌愁远谪”,其实心中何曾放下?再深味一下开始的“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的描绘聚会畅饮的文字,我们就能在那夏夜凉风般自在飘荡中触摸到作者心灵深处的难以释怀的沉重。欢聚、畅饮并不能使远谪的王昌龄获得真正的心理平衡,所以“青山明月不曾空”便自然而出。“青山”“明月”是天地间永恒的美好存在,是作者谴怀寄情的对象,更是诗人精神人格的物化。诗人以青山明月自许,表现了对人生大自在大拥有的追求。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
成千上万的枫树枝上缀满了红叶,在苍苍的暮色中,江桥掩映着姗姗来迟的晚归的风帆。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思念你的心情就像那那西江流水,日日夜夜向东流去,不曾停歇。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mù)帆迟。
掩映:时隐时现,半明半暗。暮帆:晚归的船。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忆君”二句:同南唐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与北宋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表现手法相似。
这是一首抒情诗,通过对秋景的描绘,表达了女诗人因孤独寂寞而对远方情郎的思念之情。此诗前两句写盼人不至,后两句接写相思情。全诗运用句中重复、句中排比、反义字相起等手段,造成悠扬飘摇的风调,有助于加强抒情效果,深切地抒发了诗人的相思之情。
首句以江陵秋景兴起愁情。《楚辞·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枫,极目千里兮伤春心。”枫生江上,西风来时,满林萧萧之声,很容易触动人的愁怀。“千枝复万枝”,是以枫叶之多写愁绪之重。它不但用“千”“万”数字写枫叶之多,而且通过“枝”字的重复,从声音上状出枝叶之繁。而“枫叶千万枝”字减而音促,没有上述那层好处。
“江桥掩映──暮帆迟”。极目远眺,但见江桥掩映于枫林之中;日已垂暮,而不见那人乘船归来。“掩映”二字写出枫叶遮住望眼,对于传达诗中人焦灼的表情是有帮助的。词属双声,念来上口。有此二字,形成句中排比,声调便曼长而较“江桥暮帆迟”为好听。
前两句写盼人不至,后两句便接写相思之情。用江水之永不停止,比相思之永无休歇,与《室思》之喻,机杼正同。乍看来,“西江”、“东流”颇似闲字,但减作“忆君如流水,日夜无歇时”,比较原句便觉读起来不够味了。刘方平《春怨》末二句云:“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晚清王闿运称赞说“以东、西二字相起,(其妙)非独人不觉,作者也不自知也”,“不能名言,但恰入人意。”(《湘绮楼说诗》)鱼玄机此诗末两句妙处正同。细味这两句,原来分用在两句之中非为骈偶而设的成对的反义字(“东”“西”),有彼此呼应,造成抑扬抗坠的情调,或擒纵之致的功用,使诗句读来有一唱三叹之音,亦即所谓“风调”。而删芟这样字面,虽意思大致不差,却必损韵调之美。因此鱼玄机此诗每句多二字,有助于加强抒情效果,它们充分发挥了作用。所以比较五绝“自君之出矣”一体,艺术上正自有不可及之处。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1346-1347 .都护新灭胡,士马气亦粗。
封将军新近消灭了胡人的主力,战士们和战马也都大口地喘着粗气。
萧条虏尘净,突兀天山孤。
敌人被消灭干净,边塞一片萧索、寥落,险峻的天山依旧那么孤单地高耸屹立。
都护新灭胡,士马气亦粗。
都护:此处指封常清。
萧条虏(lǔ)尘净,突兀(wù)天山孤。
虏尘净:一作“虏塞净”,指没有战争。天山:横贯新疆中部,西部入中亚西亚,全长2500公里。
这首诗作于公元755年(天宝十四年),主要描写边疆安宁时战士们的生活情景。
前二句,“气亦粗”写出战士们征战极为辛苦劳累,又可见战士们因战胜敌人而士气高昂,欢欣鼓舞,还可见战士们为来之不易的安宁而高兴的同时,也有稍加休憩的愿望。如此复杂的思想感情,诗人准确地抓住了人马都大口呼吸的典型细节,并纤毫毕现地表现出来。想必当时诗人和战士们一样,也是“气亦粗”,于是抑制不住内心那份创作冲动,感而为义,发而为诗。
后二句,“净”字极言边塞十分安宁,也饱含着胜利的喜悦,还饱含着对艰苦征战的回味咀嚼。“孤”字既写出了天山突兀而出的奇景,更是诗人面对边疆安宁、寂寞的景象时放达心境的体现。“虏尘净”、“天山孤”两相对照,生动地反映了以前胡人驰骋天山,曾经耀武扬威、不可一世,如今天山依旧,胡人已遁迹远去这一变化过程。
全诗读来,如闻战阵的战鼓之声,短促有力,铿锵动人,掷地有声,毫不拖泥带水,于极短的篇幅中,有叙事、有写景,形象地刻画出边塞平静时的生活情景,表现了诗人奋战边塞的万丈豪情和卓越的艺术水平。
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齐。
野外的池塘水满的已经连到河堤,菱花已经结了果实,蒲叶茂盛。
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蜓上下鱼东西。
河口雨过天晴,风也停止了,蜻蜓上下翩飞,鱼儿在水里游来游去。
野池水满连秋堤(dī),菱(líng)花结实蒲(pú)叶齐。
堤:用土石等材料修筑的挡水的高岸。菱花:菱的花。
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蜓上下鱼东西。
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池沼中,高近两米。根茎长在泥里,可食。叶长而尖,可编席、制扇,夏天开黄色花(亦称“香蒲”)。川口:河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