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道稽山去,偏宜谢客才。
听说你将去游览会稽山,那里最适合你这样才比谢灵运的人。
千岩泉洒落,万壑树萦回。
会稽山有千岩竞秀与飞瀑悬泉之奇景,峰峦、山谷在绿荫之中曲折环绕。
东海横秦望,西陵绕越台。
高峻的秦望山遥对着茫茫东海,古老的西陵城环绕着巍巍越王台。
湖清霜镜晓,涛白雪山来。
八百里镜湖的水面明澈如镜,汹涌澎湃的潮水打来好似雪山倾倒。
八月枚乘笔,三吴张翰杯。
您可以拿起枚乘之笔及张翰之杯,以抒发越中山水间的兴致感慨。
此中多逸兴,早晚向天台。
几时再往天台山一游,那里的仙境诗趣更适合您的豪情逸怀。
参考资料:
1、 管士光.李白诗集新注.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4:3372、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579-580闻道稽(jī)山去,偏宜谢客才。
越中:指越州会稽郡治(今浙江绍兴),春秋时期越国曾建都于此。闻道:听说。稽(jī)山:即会稽山,在今浙江省绍兴市东南。偏宜:最宜,特别合适。谢客:即谢灵运,乳名客儿,故称。此处借指友人。
千岩泉洒落,万壑(hè)树萦(yíng)回。
万壑:形容峰峦、山谷极多。萦回,曲折环绕,盘旋往复。
东海横秦望,西陵绕越台。
秦望:山名,在绍兴市区东南,相传秦始皇东巡时曾登上此山以望南海,故名。西陵:春秋越国范蠡所筑固陵城遗址,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西。越台:即越王台,越王勾践所建,在会稽山上。
湖清霜镜晓,涛白雪山来。
湖:指绍兴镜湖。
八月枚乘(chéng)笔,三吴张翰(hàn)杯。
枚乘:西汉辞赋家。其赋作《七发》云:“楚太子有疾,而吴客往问之。客曰:‘将以八月之望,与诸侯远方交游兄弟,并往观涛乎广陵之曲江。’”张翰杯:西晋名士张翰,字季鹰,纵酒任诞,时人号为“江东步兵”,自言“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
此中多逸兴,早晚向天台。
逸兴:超逸豪放的意兴。早晚:何日,几时。天台(tāi):即天台山,在今浙江台州。
参考资料:
1、 管士光.李白诗集新注.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4:3372、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579-580《送友人寻越中山水》是一首送别诗,但此诗并非重在表现送者与行者的离别之情,而是赞美了越中的山水之美和友人的诗才逸兴。
开篇“闻道稽山去,偏宜谢客才”,作者把友人的才干比作山水诗鼻祖谢灵运,毫不掩饰地对友人才干加以赞赏。
接着“千岩泉洒落,万壑树萦回”两句化用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中的语句,以描述会稽山水之美。李白另一首诗《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也有类似的句子:“万壑与千岩,峥嵘镜湖里。”“东海横秦望”至“涛白雪山来”四句高度概括了越中美景。作者在选景上既选择有代表性的胜地,如“东海横秦望,西陵绕越台”;又注重捕捉真切的山水画面,如“湖清霜境晓,涛白雪山来”。尤其是“湖清”两句,一方面写小舟前行,另一方面写大浪从对面排沓而来,相向而动,强化了大浪的动感,让人惊为雪山倾倒,体现出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八月枚乘笔,三吴张翰杯”两句,运用枚乘笔、张翰杯两个典故赞美友人的文才与逸兴。这两个典故主人公都是江南籍文学家,很贴合诗意。这里的用典不仅为江南山光水色增彩,而且使之增加了悠久文明的意韵。最后“此中多逸兴,早晚向天台”,点出作者对越中美景的独特感受。
整首诗里表现出了李白对大自然有着强烈的感受力,他善于把自己的个性融化到自然景物中去,使他笔下的山水丘壑也无不具有理想化的色彩。他用胸中之豪气赋予山水以崇高的美感,他对自然伟力的讴歌,也是对高瞻远瞩、奋斗不息的人生理想的礼赞,超凡的自然意象是和傲岸的英雄性格浑然一体的。
在诗中,诗人灵动飞扬,豪气纵横,像天上的云气;他神游八极,自由驰骋,像原野上的奔驰的骏马。诗人一扫世俗的尘埃,完全恢复了他仙人的姿态:上穷碧落下黄泉。他的浪漫、癫狂、爱恨情仇,寂寞与痛苦、梦与醒,他的豪气义气,他的漂泊,全都达于极端。他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事物和具体时间做细致的描述。洒脱不羁的气质、傲视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易爆发的强烈情感。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03-2122、 张明非.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23-316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群山依旧,环绕着废弃的故都,潮水如昔,拍打着寂寞的空城。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淮水东边,古老而清冷的圆月,夜半时分,窥视这昔日的皇宫。
参考资料:
1、 陈国林.高中生必背古诗文:龙门书局出版社,2012年8月:68—69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故国:即旧都。石头城在六朝时代一直是国都。周遭:环绕。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淮水:指贯穿石头城的秦淮河。旧时:指汉魏六朝时。女墙:指石头城上的矮城。
参考资料:
1、 陈国林.高中生必背古诗文:龙门书局出版社,2012年8月:68—69这首诗咏怀石头城,表面看句句写景,实际上句句抒情。诗人写了山、水、明月和城墙等荒凉景色,写景之中,深寓著诗人对六朝兴亡和人事变迁的慨叹,悲凉之气笼罩全诗。
诗一开始,就置读者于苍莽悲凉的氛围之中。
开头两句写江山如旧,而城已荒废。山围故国周遭在,首句写山。山围故国,故国即旧城,就是石头城,城外有山耸立江边,围绕如垣墙,所以说山围故国。周遭,环绕的意思。潮打空城寂寞回,这句写水。潮打空城,石头城西北有长江流过,江潮拍打石墙,但是,城已荒废,成了古迹,所以说潮打空城。这两句总写江山如旧,而石头城已荒芜,情调悲凉,感慨极深。
后两句写月照空城。淮水东边旧时月,旧时月,诗人特意标明旧时,是包含深意的。淮水,即秦淮河,横贯石头城,是六朝时代王公贵族们醉生梦死的游乐场所,这里曾经是彻夜笙歌、纸醉金迷、欢乐无尽的不夜城,那临照过六朝豪华之都的旧时月即是见证。然而曾几何时,富贵风流,转眼成空。如今只有那旧时月仍然从秦淮河东边升起,来照著这座空城,在夜深的时候,还过女墙来,依恋不舍地西落,这真是多情了。然而此情此景,却显得更加寂寞了。一个还字,意味深长。
李白《苏台览古》有句云:“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谓苏台已废,繁华已歇,惟有江月不改。其得力处在“只今惟有”四字。刘禹锡此诗也写江月,却并无“只今惟有”的限制词的强调,也无对怀古内容的明点。一切都被包含在“旧时月”、“还过”的含蓄语言之中,溶铸在具体意象之中,而诗境更浑厚、深远。
诗人把石头城放到沉寂的群山中写,放在带凉意的潮声中写,放到朦胧的月夜中写,这样尤能显示出故国的没落荒凉。只写山水明月,而六代繁荣富贵,俱归乌有。诗中句句是景,然而无景不融合着诗人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感伤。
诗人在朝廷昏暗、权贵荒淫、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危机四伏的中唐时期,写下这首怀古之作,慨叹六朝之兴亡,显然是寓有引古鉴今的现实意义的。江城涛声依旧在,繁华世事不复再。诗人怀古抒情,希望君主能以前车之覆为鉴。
参考资料:
1、 陈国林.高中生必背古诗文:龙门书局出版社,2012年8月:68—69平临云鸟八窗秋,壮压西川四十州。
筹边楼高耸入云窗外一片清秋,气势雄伟豪壮威震西川四十州。
诸将莫贪羌族马,最高层处见边头。
各位将领不要贪图羌族的骏马,楼的最高层可看到边塞的尽头。
参考资料:
1、 佘正松.边塞诗选:凤凰出版社,2012:295-2962、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出版社,2010:451平临云鸟八窗秋,壮压西川四十州。
筹边楼:唐代名楼,位于成都西郊。唐文宗大和四年(830)十月李德裕出镇西川节度使,次年秋为筹划边事所建,故名。八窗秋:凭窗远眺,可见八方秋色。壮压:谓高楼可震慑川西四十州之广阔土地。西川:四川西部,为唐边境。四十州:一说“十四州”。
诸将莫贪羌(qiāng)族马,最高层处见边头。
羌族:古代羌族主要分布在甘肃、青海、四川西部,总称西羌,以游牧为主。边头:边塞前沿。
参考资料:
1、 佘正松.边塞诗选:凤凰出版社,2012:295-2962、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出版社,2010:451诗的开首两句写楼。说“平临云鸟”,则楼之高峻可知;说“八窗秋”,则天旷气清、四望无际的情景可见。次句“壮压西川四十州”,着一“壮”字,点明筹边楼据西川首府形胜之地。两句不但写得气象雄浑,而且连李德裕当时建楼的用意,诗人百端交集的今昔之感,也都包含其中。后两句寓严正谴责于沉痛慨叹之中,便是从这里生发出来的;意思是说,由于将军们的目光短浅,贪婪掠夺,召来了与羌族的战争,而他们又没有抗御的能力,以至连这西川的首府成都,都遭受战争的威胁。
诗以“最高层处见边头”作结,这“高”,这“见”,和首句的“平临云鸟”遥相呼应;而“见边头”,则和次句的“壮压西川”是个鲜明的对照。意思是这座巍然耸立的高楼,它曾经是全蜀政治军事的心脏,成为西川制高点的象征;而此时时过境迁,登楼便能看到边地的烽火了。通过这样的对照,西川地区今昔形势的变化,朝廷用人的得失,都从这座具有特定历史意义的建筑物集中地表现了出来;而诗人感时伤事、忧深思远的心情,亦即杜甫所说“西蜀地形天下险,安危还仗出群才”(《诸将》)之意,也就深情若诉了。再从句法上来看,“诸将”句陡然一转,与上文跳脱开来,而末句又一笔兜了回来,仍然归结到筹边楼,说的仍然是登楼眺览,真是硬语盘空,力透纸背。
此诗前两句写景,气象万千;后两句叙事,说明时移势异。诗人的沉痛感受与前两句的壮伟大不相同,在前后对比描写之中,充分显示出女诗人心系国势盛衰的宏深器识和忧国忧民的生动形象。在一首短短的七言绝句里,有议论,有感慨;有叙述,有描写;有动荡开阖,有含蓄顿挫,在中唐诗中并不多见。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779-7802、 佘正松.边塞诗选:凤凰出版社,2012:295-296有美一人兮,婉如青扬。识曲别音兮,令姿扬扬。
绣袂捧琴兮,登君子堂。如彼萱草兮,使我忧忘。
欲赠之以紫玉尺,白银铛。久不见之兮,湘水茫茫。
参考资料:
1、 魏文帝集有美一人兮,婉如青扬。识曲别音兮,令姿煌煌。
青扬:指女子眉目的美丽。
绣袂捧琴兮,登君子堂。如彼萱草兮,使我忧忘。
欲赠之以紫玉尺,白银铛。久不见之兮,湘水茫茫。
参考资料:
1、 魏文帝集诗歌前半首塑造了一个眉清目秀、心地善良、善为乐声的年轻女子形象。
后半首写了一只离群的鸟,它在黄昏投宿在水中的沙洲,它伸长了脖子,鼓动着翅膀,在那里悲哀地叫着。听到它的叫声,我深情地回头望着它,它激起了我心中的忧愁啊。嗐,我亲爱的人儿,它的叫声让我想起了你,让我如何忘怀?这忧愁啊,紧紧缠绕在我心中。
有人评析说这前后是两首诗。这种意见不可取,因为前半首只是描绘了一个女子的形象,而没有表明描绘这个形象的用意何在。这首诗的问题在于前后半首之间缺少语意的链接,使其看起来如断开的两首。只有最后两句才把前后半首连接在了一起。
春苑月裴回,竹堂侵夜开。
春天的林苑里,月自天穹缓缓移动,而竹林掩映下的厅堂在夜色中打开了。
惊鸟排林度,风花隔水来。
喧闹声惊起林间宿鸟,掠过林子穿飞而去,而花香则隔着春水远远地送将过来。
春苑月裴(péi)回,竹堂侵夜开。
裴回:即徘徊。
惊鸟排林度,风花隔水来。
虞世南虽然不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但是他的作品具有一种不可否认的艺术魅力。他能够将各种陈旧的要素组织起来,产生新的效果,这种能力是其他宫廷诗人所缺乏的。在宫廷诗的受限制的美学范围,这可能是最值得赞赏的形式了。
这首诗表现了这位宫廷诗人对于外界的偶然事件及刹那间的美的注意。在最重要的对句技巧上,虞世南超过了大多数同时代人。他描写一对鹤:映海疑浮云,披涧泻飞泉。在第二句诗里,这对鹤变成从溪涧飞泻下来的白沫四溅的瀑布,表现了一种近于马罗尼式的新巧。有时,将陈旧要素进行新奇处理的愿望,使得诗人对自然界进行敏锐的观察,从而产生出精彩的对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