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金锁重门荒苑静

:
金锁重门荒苑静,绮窗愁对秋空。翠华一去寂无踪。玉楼歌吹,声断已随风。
烟月不知人事改,夜阑还照深宫。藕花相向野塘中,暗伤亡国,清露泣香红。

金锁重门荒苑静,绮窗愁对秋空。翠华一去寂无踪。玉楼歌吹,声断已随风。
层层宫门关锁,荒凉的皇家园林异常安静;我靠着窗户,含愁望秋天的夜空。自从皇帝去后,这里便一片寂静,再也看不到皇帝的踪影。宫殿里歌声乐声,也早已断绝,去追随那一去不返的风。

烟月不知人事改,夜阑还照深宫。藕花相向野塘中,暗伤亡国,清露泣香红。
云雾笼罩的朦胧之月,不知人事已经变更,直到夜将尽时,还照耀着深宫。在荒废的池塘中,莲花正相对哭泣;她们像暗暗伤感亡国,清露如同泪珠,从清香的红花上往下滴。

参考资料:

1、 黄瑞云 .《历代绝妙词三百首》 .郑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7 :24 .2、 徐庆宜 .《唐宋词三百首》 . 广州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83 .3、 吴彬,冯统一 .《唐宋词选注》 .杭州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04 :42 4、 亦冬 .《唐五代词选译》 .成都 :巴蜀书社 ,1991 :150 .5、 张璋 .《中华词综》 .北京 :中国和平出版社 ,1994 :45 .6、 潘慎,秋枫,赵木兰 .《词萃》 .北京 :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8 :37 .7、 弓保安 .《唐五代词三百首今译》 .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3 :392-393 .

金锁重(chóng)门荒苑(yuàn)静,绮(qǐ)窗愁对秋空。翠华一去寂无踪。玉楼歌吹,声断已随风。
金锁重门:指重重宫门上了锁。荒苑:荒废了的皇家园林。苑,古时供帝王游赏猎狩的园林。绮窗:饰有彩绘花纹的窗户。翠华:“翠羽华盖”的省语,皇帝仪仗所用的以翠鸟羽毛装饰的旗子,此用以代指皇帝。玉楼:指宫中楼阁。歌吹:歌唱和演奏音乐的声音。。吹,鼓吹,指用鼓、钲、箫、笳等乐器合奏的乐曲。

烟月不知人事改,夜阑(lán)还照深宫。藕(ǒu)花相向野塘中,暗伤亡国,清露泣香红。
烟月:在淡云中的月亮。夜阑:夜深。藕花:荷花。相向:相对。香红:代指藕花。

参考资料:

1、 黄瑞云 .《历代绝妙词三百首》 .郑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7 :24 .2、 徐庆宜 .《唐宋词三百首》 . 广州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83 .3、 吴彬,冯统一 .《唐宋词选注》 .杭州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04 :42 4、 亦冬 .《唐五代词选译》 .成都 :巴蜀书社 ,1991 :150 .5、 张璋 .《中华词综》 .北京 :中国和平出版社 ,1994 :45 .6、 潘慎,秋枫,赵木兰 .《词萃》 .北京 :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8 :37 .7、 弓保安 .《唐五代词三百首今译》 .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3 :392-393 .
金锁重门荒苑静,绮窗愁对秋空。翠华一去寂无踪。玉楼歌吹,声断已随风。
烟月不知人事改,夜阑还照深宫。藕花相向野塘中,暗伤亡国,清露泣香红。

  此词的作者生活在动荡的五代十国之际,他曾做过后蜀的永泰节度使,进检校太尉,加太保,可说是位极人臣。然而蜀主孟昶究竟是个扶不起的阿斗,后蜀终为赵宋所灭。鹿虔扆品性高洁,不仕新朝,得到了自由之身。然面,当他重游故地,看到当年的雕梁画栋变成了而今的残垣断壁时,不觉“中心摇摇”,一种强烈的黍离之悲油然升起在心头。

  笔下全是景,景中全是情,是这首词的最大特点。在词人的笔下,完全是一片荒凉而凄清的景象。词人虽也写“金锁”、“重门”、“绮窗”、“翠华”、“玉楼”,但这些不过是以当年曾经的繁华富丽来反衬此时的悄寂荒颓。揭示出正是这国破家亡的惨史才使得昔日的繁华如被雨打风吹去。在词中,词人不用一句直接抒写自己的感情,而是笔下全是景,几乎将其目之所及、身之所感的景物写尽了,但“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诚然,没有单纯的写景,写景的目的总是为了抒发一种情怀,在这首词中,词人抒写的是他的亡国之隐痛,因而景中蕴含着的又全是一片哀情。

  王国维说:“以我观物,则物皆著我之色彩”,在此词中,词人没有让自己露面,然而在词的字里行间却隐现着他“行迈靡靡”的身影,喟叹着他“悠悠苍天,彼何人哉”的心声。“烟月不知人事改,夜阑还照深宫”,本是自然的场景,此刻却染上了词人的心绪,于是,又升发出一种物是而人非之感。就这样,“绮窗”带上了词人的愁而对秋空,“藕花”含蕴了词人的哀而泣香红,暗伤亡国,一缕幽恨,都赋予秋空、野塘。将无知亦无情的景物写得如此富于情致,正是词人内心无限悲怆使然。“神于诗者,(善将情、景)妙合无垠”,作者以无一字写情,而笔笔关情的高超技巧将内心的黍离之悲抒写得如此有致,使人们仿佛可以从他笔下的景物中看到他忧患的面影,听到他悠长的叹息声

  这是一阕文人写的最早的爱国词。沈雄《古今词话》上卷引倪元镇《云林》称此词“而曲折尽变,有无限感慨淋漓处”。谭献《镡评〈词辨〉》卷二:“哀悼感愤。”所谓“曲折尽变”,是因为它表示“感慨”、“感愤”,并非秉笔直书,而是通过“抚今追昔”移情于景,借景抒情,并以“烟月”、“藕花”无知之物,反衬人之悲伤,烘托、渲染,而愈觉其悲。

参考资料:

1、 关立勋 .《宋词精品》 .北京 :北京燕山出版社 ,1995 :372-373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层层宫门关锁,荒凉的皇家园林异常安静;我靠着窗户,含愁望秋天的夜空。自从皇帝去后,这里便一片寂静,再也看不到皇帝的踪影。宫殿里歌声乐声,也早已断绝,去追随那一去不返的风。
云雾笼罩的朦胧之月,不知人事已经变更,直到夜将尽时,还照耀着深宫。在荒废的池塘中,莲花正相对哭泣;她们像暗暗伤感亡国,清露如同泪珠,从清香的红花上往下滴。

注释
临江仙: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原曲多用以咏水仙,故名。双调五十八字或六十字,平韵。
金锁重(chóng)门:指重重宫门上了锁。
荒苑(yuàn):荒废了的皇家园林。苑,古时供/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帝王游赏猎狩的园林。
绮(qǐ)窗:饰有彩绘花纹的窗户。
翠华:“翠羽华盖”的省语,皇帝仪仗所用的以翠鸟羽毛装饰的旗子,此用以代指皇帝。
玉楼:指宫中楼阁。
歌吹:歌唱和演奏音乐声音。。吹,鼓吹,指用鼓、钲、箫、笳等乐器合奏的乐曲
烟月:在淡云中的月亮
夜阑:夜深。
藕花:荷花
相向:相对。
香红:代指藕花。

参考资料:

1、 黄瑞云 .《历代绝妙词三百首》 .郑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7 :24 .2、 徐庆宜 .《唐宋词三百首》 . 广州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83 .3、 吴彬,冯统一 .《唐宋词选注》 .杭州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04 :42 4、 亦冬 .《唐五代词选译》 .成都 :巴蜀书社 ,1991 :150 .5、 张璋 .《中华词综》 .北京 :中国和平出版社 ,1994 :45 .6、 潘慎,秋枫,赵木兰 .《词萃》 .北京 :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8 :37 .7、 弓保安 .《唐五代词三百首今译》 .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3 :392-393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创作背景

  赵崇祚编选《花间集》,据欧阳炯《花间集·叙》后题为“大蜀广政三年夏四月”,为公元940年,即已收入此词,是时距后蜀之亡(宋太祖乾德三年,公元965年),尚有二十五年,故此词或为前蜀王衍亡国(925年)所作。

参考资料:

1、 艾治平 .《花间词品读》 .北京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1 :231-232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赏析

  此词的作者生活在动荡的五代十国之际,他曾做过后蜀的永泰节度使,进检校太尉,加太保,可说是位极人臣。然而蜀主孟昶究竟是个扶不起的阿斗,后蜀终为赵宋所灭。鹿虔扆品性高洁,不仕新朝,得到了自由之身。然面,当他重游故地,看到当年的雕梁画栋变成了而今的残垣断壁时,不觉“中心摇摇”,一种强烈的黍离之悲油然升起在心头。

  笔下全是景,景中全是情,是这首词的最大特点。在词人的笔下,完全是一片荒凉而凄清的景象。词人虽也写“金锁”、“重门”、“绮窗”、“翠华”、“玉楼”,但这些不过是以当年曾经的繁华富丽来反衬此时的悄寂荒颓。揭示出正是这国破家亡的惨史才使得昔日的繁华如被雨打风吹去。在词中,词人不用一句直接抒写自己的感情,而是笔下全是景,几乎将其目之所及、身之所感的景物写尽了,但“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诚然,没有单纯的写景,写景的目的总是为了抒发一种情怀,在这首词中,词人抒写的是他的亡国之隐痛,因而景中蕴含着的又全是一片哀情。

  王国维说:“以我观物,则物皆著我之色彩”,在此词中,词人没有让自己露面,然而在词的字里行间却隐现着他“行迈靡靡”的身影,喟叹着他“悠悠苍天,彼人哉”的心声。“烟月不知人事改,夜阑还照深宫”,本是自然的场景,此刻却染上了词人的心绪,于是,又升发出一种物是而人非之感。就这样,“绮窗”带上了词人的愁而对秋空,“藕花”含蕴了词人的哀而泣香红,暗伤亡国,一缕幽恨,都赋予秋空、野塘。将无知亦无情的景物写得如此富于情致,正是词人内心无限悲怆使然。“神于诗者,(善将情、景)妙合无垠”,作者以无一字写情,而笔笔关情的高超技巧将内心的黍离之悲抒写得如此有致,使人们仿佛可以从他笔下的景物中看到他忧患的面影,听到他悠长的叹息

  这是一阕文人写的最早的爱国词。沈雄《古今词话》上卷引倪元镇《云林》称此词“而曲折尽变,有无限感慨淋漓处”。谭献《镡评〈词辨〉》卷二:“哀悼感愤。”所谓“曲折尽变”,是因为它表示“感慨”、“感愤”,并非秉笔直书,而是通过“抚今追昔”移情于景,借景抒情,并以“烟月”、“藕花”无知之物,反衬人之悲伤,烘托、渲染,而愈觉其悲。

参考资料:

1、 关立勋 .《宋词精品》 .北京 :北京燕山出版社 ,1995 :372-373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鹿虔扆

鹿虔扆 ( yǐ )五代词人,生卒年、籍贯、字号均不详。早年读书古诗,看到画壁有周公辅成王图,即以此立志。后蜀进士。累官学士,广政间曾任永泰军节度使、进检校太尉、加太保,人称鹿太保。与欧阳炯、韩琮、阎选、毛文锡等俱以工小词供奉后主孟昶,忌者号之为“五鬼”。蜀亡不仕。其词今存6首,收于《花间集》,其词含思凄惋,秀美疏朗,较少浮艳之习,风格近于韦庄,代表作《临江仙》。今有王国维辑《鹿太保词》一卷。另据当代知名学者考证,鹿虔扆曾在前蜀做官,而所谓“五鬼”之说,纯属虚构。 6篇诗文

猜你喜欢

定风波·志在烟霞慕隐沦

:
志在烟霞慕隐沦,功成归看五湖春。一叶舟中吟复醉,云水。此时方识自由身。
花岛为邻鸥作侣,深处。经年不见市朝人。已得希夷微妙旨,潜喜。荷衣蕙带绝纤尘。

志在烟霞慕隐沦,功成归看五湖春。一叶舟中吟复醉,云水。此时方识自由身。
多么仰慕当年的范蠡,他的志向本就在青山绿水、烟雾云霞之中,吴亡越兴,功成名就时隐姓埋名,寄身于太湖的烟波浩渺之中。纵情山水,寄兴风月。云水中驾一叶扁舟,把酒吟诵,其乐融融。此时此刻,才知道自由的可贵,身心两忘是多么的难得。

花岛为邻鸥作侣,深处。经年不见市朝人。已得希夷微妙旨,潜喜。荷衣蕙带绝纤尘。
与繁花似锦的小岛为邻,和自由飞翔的鸥鸟做伴,多年不见那追逐利禄的豪商巨宦,早已进入了物我两忘的境界,怎不暗自庆选择了这飘飘欲仙的隐居生活。

参考资料:

1、 费振刚,顾农,徐侠.《中国历代名家流派词传·花间派词传》.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6582、 吴熊和,沈松勤.《唐五代词三百首》.长沙:岳麓书社,1994:219-2203、 张养年.《豪放词》.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464、 方智范,李康化.《短篱残菊·闲逸集》.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17-185、 林兆祥.《唐宋花间廿四家词赏析》.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3806、 王友胜.《唐宋词选》.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2004:817、 马敬芳.《豪放词》.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4:27-28

志在烟霞慕隐沦,功成归看五湖春。一叶舟中吟复醉,云水。此时方识自由身。
烟霞:云气,多泛指山林、山水,这里指归隐之所。唐·李群玉《送人隐居》诗:“平生自有烟霞志。久欲抛身狎隐沦。”隐沦:隐姓埋名。沦之意为“没”。唐·祖咏《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诗:“何必桃源里.深居作隐沦。”“功成”句:用越王勾践灭吴后,大夫范蠡功成身退、隐迹五湖的故事。五湖:太湖。一叶:形容船小如树叶。

花岛为邻鸥作侣,深处。经年不见市朝人。已得希夷(yí)微妙旨,潜喜。荷衣蕙(huì)带绝纤尘。
鸥作侣:与鸥为伴,这里指栖身世外、忘怀得失的隐居生活。《列子·黄帝》载,有人爱好鸥鸟,不存机心,鸥鸟亦乐于亲近。深处:深居简出。经年:年复一年。市朝:偏义复词,指朝堂。市,交易买卖的场所。朝,官府治事的处所。后以市朝多指争名夺利的场所。希夷:无声为希、无色为夷,犹言虚寂玄妙。《老子》:“视之不见名目夷,昕之不闻名日希。”河上公注:“无色日夷,无声日希。”萧统《谢敕参解讲启》:“至理希夷.微言渊奥,非所能镄仰。”柳宗元《愚溪诗序》:“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微妙旨:精微玄妙的义旨。潜喜:心中暗喜,发自衷心的喜悦。荷衣蕙带:荷叶制成的衣服,香革制成的带子。代称隐士衣服。屈原《九歌·少司命》:“荷衣兮蕙带,倏而来兮忽而逝。”绝:摆脱,沾染。纤尘:微尘,这里指俗世。

参考资料:

1、 费振刚,顾农,徐侠.《中国历代名家流派词传·花间派词传》.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6582、 吴熊和,沈松勤.《唐五代词三百首》.长沙:岳麓书社,1994:219-2203、 张养年.《豪放词》.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464、 方智范,李康化.《短篱残菊·闲逸集》.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17-185、 林兆祥.《唐宋花间廿四家词赏析》.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3806、 王友胜.《唐宋词选》.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2004:817、 马敬芳.《豪放词》.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4:27-28
志在烟霞慕隐沦,功成归看五湖春。一叶舟中吟复醉,云水。此时方识自由身。
花岛为邻鸥作侣,深处。经年不见市朝人。已得希夷微妙旨,潜喜。荷衣蕙带绝纤尘。

  李珣也曾写过一些隐逸之词,如《渔父》、《渔歌子》等。这首《定风波》是借范蠡事以明己志。范蠡亡吴霸越之后,功成身退,乘一叶扁舟泛游于五湖之上,啸傲风月于山水之间,过着隐逸生活。作者对他深怀仰慕之情,认为其人高洁无上。词的开头即点明他志在烟霞,仰慕隐沦,赞颂范蠡,也是表达自己的心愿。次句是说范蠡功成身退,泛游五湖,饱赏湖上春光。接句续写退隐之乐,一叶扁舟,徜徉湖上,舟中饮酒吟诗,其乐融融。“云水”二字概括了大自然的无限美好,令人陶醉。这时便深切地意识到无官一身轻的愉悦。这反映了作者对世俗的厌倦。

  下片继续写隐逸之乐。与“花岛”为邻,鸥鸟为伴,隐居于奇山异水的幽深之处,生活是何等的安闲恬适。在这里长年看不见追名逐利的流俗之辈。可以说这里已经进入了老子所说的“希夷”的微妙境界了。果真能得到老子所说的微妙之道,心中怎能不暗暗自喜。结句“荷衣蕙带绝纤尘”,又用神的服饰,比喻隐者的高洁和一尘不染,大有飘飘欲仙的况味。

  全词表现仰慕隐沦,申明作者抱有与范蠡同带的烟霞之志。范蠡归隐是在功成之后,见越王勾践为人可与共患难,不可与之同安乐,便毅然退隐。而李珣“以秀才豫受宾贡,事蜀主衍”,未能立功,即遭亡国之痛。两人同是退隐,却心境不一。此词纯用白描,直抒胸臆,与作者所写的风土词不一样,在“花间”词里也属罕见。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南乡子·归路近

:

归路近,扣舷歌,采真珠处水风多。曲岸小桥山月过,烟深锁,豆蔻花垂千万朵。

归路近,扣舷歌,采真珠处水风多。曲岸小桥山月过,烟深锁,豆蔻花垂千万朵。
小船慢慢地摇近,离家越来越近了,采珠者情不自禁地用桨扣敲着船边唱起歌来,悠静的水面上,歌声分外清晰响亮。采珍珠的地方风真大呀。夜,静悄悄,小船扔入溪口,歌声已止,只见曲曲的溪岸,小小的木桥,弯弯的山月,缓缓地从眼前移过;夜深雾浓,水烟深锁,烟雾中时而看见岸边悬垂挂至水面的千万朵豆蔻花。
归路近,扣舷(xián)歌,采真珠处水风多。曲岸小桥山月过,烟深锁,豆蔻(kòu)花垂千万朵。
扣舷:手击船边。多用为歌吟的节拍。真珠:珍珠。

归路近,扣舷歌,采真珠处水风多。曲岸小桥山月过,烟深锁,豆蔻花垂千万朵。

  李珣在《南乡子》中反复表现了这一题材。其十七云:“新月上,远烟开,惯随潮水采珠来。棹穿花过归溪口,沽春酒,小艇缆牵垂岸柳。”就是描写当地采珠者夜间随潮乘月,沿溪入海去采集珍珠,约近拂晓,摇船归家,缆系岸柳,沽酒解倦之情景。此篇“归路近”云云,则是集中写采珠者“棹穿花过归溪口”,虽没有直接描绘采珍珠的劳动场面,但字里行间充满了对采珠劳动的赞美。三句一转,前三句写人,后三句写景;前者畅快奔放,后者沉静蕴藉。两者有机地统一,很好地反映了采珠者劳动归来的愉快心境。

  小船“吱咯、吱咯”地摇进,离家越来越近了,采珠者情不自禁地用桨扣敲着船边,有板有眼地放开喉咙唱起来,悠静的水面上,歌声分外清晰响亮。“归路近”是人物的内心判断,暗示已驶过漫长的路程,有劳动后的疲乏,更有近家的喜悦。“扣舷歌”是人物的行为,因喜而歌。歌抒发心意,快畅胸怀;歌者得意而轻松。采珠者欢歌之余,又沉入对方才劳动的回忆:“采真珠处水风多”。“水风多”指风势大,呼呼扑面。突出“风多”乃暗示采珠处水面开阔。至于劳动的艰苦、收获多少。回忆中没有明言,但从人物前面的心情中可以体会到。“水风多”的回忆,是由归程中拂面而来的微风触生的。这三句,词人写歌声、写风声、写船行,写人物变化着的心情,用动态的热闹的笔法,写出采珠者归来时的欢快、兴奋、悠然自得。接着三句,词人一反前文,脱开人物,换以静态的笔调写景物:夜,静悄悄,小船扔入溪口,歌声已止,只见曲曲的溪岸,小小的木桥,弯弯的山月,缓缓地从眼前移过;夜深雾浓,水烟深锁,烟雾中时而看见岸边悬垂挂至水面的千万朵豆蔻花。除了一个“过”字可以看出船在行进外,画面简直是寂静无声。其实这还是继续写人物的愉快心情。这些景物是人物目中景物。人物兴奋过后沉静下来,但心情仍沉浸在喜悦之中。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捣练子令·深院静

: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
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
秋风送来了断续的寒砧声,在小庭深院中,听得格外真切。

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无奈长夜漫漫难以入睡,一声声的砧声和着月光穿进帘栊,让人愁思百结。

参考资料:

1、 (南唐)李煜.《李煜词选注》:吉林文史出版社,2001.06:13-142、 潘啸龙.《古诗文辞赋品论》:黄山书社,2010.04 :425页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zhēn)断续风。
寒砧(zhēn):砧,捣衣石,这里指捣衣声。古时将生丝织成的绢用木杵在石上捣软制成熟绢,以便裁制衣服。寒砧,因夜深天寒,故称。这里指寒夜之中的捣衣声。

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lóng)
无奈:《啸余谱》、《尊前集》、《南词新谱》中作“早是”。不寐:《啸余谱》、《尊前集》、《南词新谱》中均作“不寝”。不寐,不能入睡。数声:几声,这里指捣衣的声音。和月:伴随着月光。到:传到。帘栊(lóng):挂着竹帘的格子窗。栊:有横直格的窗子。

参考资料:

1、 (南唐)李煜.《李煜词选注》:吉林文史出版社,2001.06:13-142、 潘啸龙.《古诗文辞赋品论》:黄山书社,2010.04 :425页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
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捣练子”既是词牌,又是这首小词的题目。练是一种白丝熟绢,须用木杵在砧石上捶击而成;令指小令,是短歌的意思。作者在这首仅有二十七个字的小令中,着力表现秋夜捣练声给一个因孤独苦闷而彻夜难眠者带来的内心感受,含而不露地传达了一种难言的心理隐秘与情绪气氛。

  境界的鲜明如画与意象的深蕴含蓄是这首词在意境创造上的主要特征。作者采取了类似电影推摄的手法,运用远、近景跳切镜头,从全景到近景,逐渐推出抒情主人公的特写。前面两个三字句,“院”与“庭”的遣词实际上并非同义反复,那是两个远、近景跳切镜头的巧妙组合。“深院”是世家豪族的深宅大院,所谓“侯门一入深如海”、“庭院深深深几许”是也。这是着眼于全景。“小庭”则是这整体中的一个单元,即千重万落中的一个独立小院,一个小天井。镜头从全景推近,把读者不知不觉地引入画面,置身于一个具体可感的环境之中。以上还只是画面的形,属于表层特征,还未抓住其中的“神”,即画面所蕴内在的深层特征。两幅画面分别用两个极平凡的字“静”和“空”来点化,应细加体味。借大宅院之“静”,当不仅仅是客观外在的安静、清静,在词语的深层结构中融入了强烈的主观情绪。那是静得让人恐惧,静得让人透不过气,是在心理压抑下而产生的一种深在的静谧感。

  小庭“空”,更明显不是客观意义的空空荡荡。这样的贵族之家,仆人丫鬟总不会太少,花木池台、金井玉栏大约也是有的,作者偏偏用个“空”字,一笔抹去,就只能说是他的主观感觉在作怪,一切都视而不见了。原来,处在巨大建筑群落中的一个小天井,本身就带有一种压抑感和冷落感,一个寂寥空虚,百无聊赖的人处身于这种氛围,那当然会加倍感到难以忍受的孤独、郁闷和焦虑。

  “断续寒砧断续风”,更渲染了这种沉寂、静谧,那木杵捶击石砧的咚咚声被阵阵悲凉的秋风荡来,时轻时重,时断时续,无止无休更加深了主人公的孤寂感。寒砧,即捣练的石板,这里指代寒秋中的砧声。“断续”一词的重复,是有意的安排,不仅体现了作者避巧就拙,崇尚素朴的语言风格,而且逼真地传达出捣练声在秋风中飘忽不定的神韵。更为重要的,这种似往而还,若断若联,飘荡空灵的听觉效果,又与抒情主人公内在情绪的延展变化节奏完全合拍。接着作者进一步把镜头推近,画面上映出抒情主人公的特写:夜深了,秋月如水,随同寒砧声从门窗一起泻入,搅扰得他心神不宁,辗转反侧,无法入睡。“无奈”二字,使读者似乎看见了他那紧皱的眉头和无限焦虑而又无可如何的眼神。这才是词境的核心,画幅的焦点,以上的镜头画面都是这个焦点的烘托和铺垫。几声寒砧就会把主人公折磨得彻夜失眠,是因为它是一个特定的情感符号,包含着特定的情感信息。

  在古代诗歌中,捣衣或捣练声常常用来表现征人妇对远戍边关的丈夫之思怨。如,南朝刘宋文学家谢惠连有一首著名的《捣衣诗》,保存在《文选》里,写的就是这种征妇怨;北周庾信的《夜听捣衣诗》,主题是“谁怜征戎客,今夜在交河”;初唐诗人沈佺期的《古意呈补阙乔知之》一诗,其中有这样的句子:“九月寒砧催木叶,十月征戍忆辽阳”;李白的《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自是任人皆知了。由此可见,寒砧声作为一种情感的形式或象征,逐渐抽象化、符号化,已经凝固到文学传统之中。既是一种情感的符号,就有引发特定心理情绪的心理导向功能,当然就不仅仅限于征妇怨,也可以是一般夫妇、情人的思忆之情,甚或是实际并无具体对象而纯属某种心理感觉的类似情绪。而这首小词却具有这样的特点:境界单纯,明晰,确定,而意象却扑朔迷离,模糊朦胧。那么,这里是指情人,征夫,故旧,或是故国。作者或许当时确有具体所指,或许本来就是一种莫名的心理情绪和感受,所谓“此情可行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是也。有些作品,越是意象朦胧,留给读者参与想象、创造的余地就越大,其审美价值也越高。

  这首小词可以说就是这样一首优美的朦胧诗。对于这一点,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已有所发现,他曾说李后主“兼饶烟水迷离之致”(《渌水亭杂识》)。纳兰氏十分准确地指出了李煜词直抒胸臆之外的另一种含蓄风格。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蝶恋花·春暮

:

遥夜亭皋闲信步。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
桃杏依稀香暗渡。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遥夜亭皋闲信步。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
夜间在亭台上闲适的踱着步子,清明刚过,便已经感觉到了春天渐渐逝去的气息。夜里飘落了几点雨滴后又停住,积云遮挡的月亮朦胧不明,云层也随着风移动。

桃杏依稀香暗渡。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桃花、杏花在暗夜中散发着幽幽香气,不知道在园内荡着秋千,轻声说笑的女子是谁?小小的心田里积聚着千丝万缕的相思意,辽阔的天地间竟没有一个地方可以安排这些愁绪。

参考资料:

1、 张玖青编著 .李煜全集汇编汇评汇校 :崇文书局 ,2011 :47-48 .2、 梅影三叠编著 .人生自是有情痴 古典诗词之寸缕相思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12 :214-215 .3、 (宋)王禹偁等著 .宋词三百首鉴赏大全集 超值金版 :新世界出版社 ,2011 :68-69 .4、 牧原著 .中国最美的情诗 :中国长安出版社 ,2012 :2-3 .

遥夜亭皋(gāo)闲信步。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
遥夜:长夜。亭皋:水边的平地。闲:吴本《二主词》误作“闭”。信:吴讷本、吕远本、侯文灿本《南唐二主词》作“倒”。

桃杏依稀香暗渡。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杏:《尊前集》、《唐宋诸贤绝妙词选》、《类编草堂诗余》、《词的》、《古今词统》作“杏”。一寸:指心,喻其小。绪:连绵不断的情丝。“千万绪”有千丝万缕的意思。安排:安置,安放。

参考资料:

1、 张玖青编著 .李煜全集汇编汇评汇校 :崇文书局 ,2011 :47-48 .2、 梅影三叠编著 .人生自是有情痴 古典诗词之寸缕相思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12 :214-215 .3、 (宋)王禹偁等著 .宋词三百首鉴赏大全集 超值金版 :新世界出版社 ,2011 :68-69 .4、 牧原著 .中国最美的情诗 :中国长安出版社 ,2012 :2-3 .

遥夜亭皋闲信步。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
桃杏依稀香暗渡。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遥夜”交待时间,夜色未深,但也入夜有一段时间了。词人“信步”上着一个“闲”字,点染出一副随意举步、漫不经心的样子。“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是无理之语。按说“清明才过”,春光正好,词人却已经“伤春暮”了,看来“闲信步”当含有排遣内心某种积郁的用意。

  上片最后两句是词人耳目所见,刚刚听到几点雨声,却被春风挡住而听不到了。天上的月亮因积有云层而朦胧不明。这两句写景,清新淡雅而又流转自然。

  过片谓这时虽说已过了桃杏盛开的花期,但余香依稀可闻。人为淡月、微云、阵阵清风、数点微雨和依稀可闻到的桃杏花香的美景所感染,那“伤春暮”的情怀暂时退却了。此处白描手法运用得当。

  下片二、三句词意陡转。词人遐想联翩之际,听到近处有妇女荡秋千的轻声笑语,她们说些什么听不清楚,但不断传来的莺语,对他来说是一番诱惑。

  结尾两句,写词人因意中人不身边,以致常常魂牵梦萦。今夜出来漫步,便有可能出于排遣对意中人的相思之苦。举天地之大,竟无一处可以安排作者的愁绪,由此可见其徬徨、感伤与苦闷的程度之深。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临江仙·暮蝉声尽落斜阳

:
暮蝉声尽落斜阳,银蟾影挂潇湘。黄陵庙侧水茫茫。楚山红树,烟雨隔高唐。
岸泊渔灯风飐碎,白蘋远散浓香。灵娥鼓瑟韵清商。朱弦凄切,云散碧天长。

暮蝉声尽落斜阳,银蟾影挂潇湘。黄陵庙侧水茫茫。楚山红树,烟雨隔高唐。
斜阳落日送走最后一声蝉鸣,潇湘江面高悬起银色的明月,黄陵庙边的江水卷起阵阵涛声。楚山的红树笼罩在茫茫烟雨里,烟雨隔断了高唐台下的迷梦。

岸泊渔灯风飐碎,白蘋远散浓香。灵娥鼓瑟韵清商。朱弦凄切,云散碧天长。
江水摇碎岸边渔船的灯影,远处白蘋飘散着浓浓的香风。涛声仿佛湘妃在弹奏凄清的怨曲,那朱红的瑟弦凄切的悲鸣,久久地迥荡在蓝天白云中。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全唐诗(下)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2172 .2、 房开江 崔黎民 .花间集全译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0 :351-352 .3、 陈如江 .花间词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7 :125-126 .4、 钱国莲 等 .花间词全集 :当代世界出版社 ,2002 :115 .

暮蝉声尽落斜阳,银蟾(chán)影挂潇湘。黄陵庙蟾水茫茫。楚山红树,烟雨隔高唐。
银蟾:月亮。潇湘:潇水和湘水合称,均在湖南境内。黄陵庙:即湘妃祠,旧址在今湖南湘潭附近。高唐:楚国台观名。

岸泊渔灯风飐(zhǎn)碎,白蘋(pín)远散浓香。灵娥鼓瑟韵清商。朱弦凄切,云散碧天长。
风飐碎:指风吹渔灯,灯光或明或暗,点点碎碎。飐,风吹颤动。白蘋:水中浮草。灵娥:即湘灵。湘灵即湘妃。韵清商:音调哀怨,是清商怨曲。朱弦:瑟弦的美称。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全唐诗(下)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2172 .2、 房开江 崔黎民 .花间集全译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0 :351-352 .3、 陈如江 .花间词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7 :125-126 .4、 钱国莲 等 .花间词全集 :当代世界出版社 ,2002 :115 .
暮蝉声尽落斜阳,银蟾影挂潇湘。黄陵庙侧水茫茫。楚山红树,烟雨隔高唐。
岸泊渔灯风飐碎,白蘋远散浓香。灵娥鼓瑟韵清商。朱弦凄切,云散碧天长。

  毛文锡这首《临江仙》,取材于江湘女神传说,但表现的内容实是一种希幕追求而不遇的朦胧感伤,主题与词题是若即若离,恰好反映了从唐词多缘题而赋到后来去题已远之间的过渡。

  “暮蝉声尽落斜阳。银蟾影挂潇湘”。起笔词境就颇可玩味。时当秋夕,地则楚湘。从日落到月出,暗示情境的时间绵延,带有一种迷惘的意昧,词一发端,似已暗逗出一点《楚辞》的幽韵。“黄陵庙侧水茫茫”。接上来这一句,便点染出幽怨迷离之致。写黄陵庙,点追求怨慕之意,而黄陵庙侧八百里洞庭烟水茫茫境界的拓开,则是此意的进一步谊染。“楚江红树,烟雨隔高唐”。词境又从洞庭湖溯长江直推向三峡。楚江红树,隐然有“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楚辞·九歌·湘夫人》)的意味。而烟雨高唐,又暗引出楚襄王梦遇巫山神女的传说:神女“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宋玉《高唐赋》),襄王梦遇神女,实则“欢情未接”,以至于“惆怅垂涕”(均见《神女赋》)。这与二妃追舜不及实无二致。句中下一“隔”字,则词人心神追慕之不遇,哀怨可感。连用两个传说,可见词人并非著意一咏某一传说本身,而是为了突出表现追求不遇的伤感。

  “岸泊渔灯风飐碎,白蘋远散浓香”。水上渔火飐碎。已使人目迷。夜里萍香浓,愈撩人心乱。上片写黄陵茫茫、高台烟雨,见得词人神魂追求之不已。过片插写这段空景,暗示追求之不遇,足见迫求之难。变幻的词境,层层增添起怨慕的意味。“灵娥鼓瑟韵清商。朱弦凄切,云散碧天长。”历尽希慕追求,神女这才终于若隐若现出来了。鼓瑟的灵峨,自应是黄陵二妃,但又可视为高唐神女。而且同境既展开于从湖湘至江汉的广袤楚天,意境有似《诗·汉广》中“不可求思”的汉上游女,《楚辞·湘君》中“吹参差兮谁思”的湘夫人,她们都是楚地传说中被追求而终不可得的女性。灵娥鼓清商之乐,韵律清越,使词人希慕愈不可止。虽说朱弦俨然可闻,则神女也应宛然可见,但云散天碧。“曲终人不见”,终归于虚,终归于一分失落感。结尾写碧天长,不仅示意鼓瑟之音袅袅不绝,而且也意味着词人之心魂从失落感中上升,意味着希慕追求的无已。

  此词构思确有新意。它杂揉黄陵二妃与高唐神女的传说造境,表现的是一种希冀追求而终不可得的要眇含思。由潇湘而洞庭而高唐的神游,象征着词人希慕追求而终归于失落的心态。若隐若现、可遇而不可即的灵娥,不必指实为某一传说中的神女,而应是词人生活中所追求的理想女性或人生理想的化身。题材虽缘取调名。但实是发抒己意。与《花间集》中一些徒事摹写神女故实的词相比,便显出命意上的个性,体现了词的演进。同时,此词风格清越,也有别于《花间集》中他词之秾艳。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 :233-234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