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陆思远妇作诗
洁己入德门。终远母与兄。
如何耽时宠。游宦忘归宁。
虽为三载妇。顾景媿虚名。
岁暮饶悲风。洞房凉且清。
拊枕循薄质。非君谁见荣。
离君多悲心。寤寐劳人情。
敢忘桃李陋。侧想瑶与琼。
车遥遥兮马洋洋,追思君兮不可忘。
君安游兮西入秦,愿为影兮随君身。
君在阴兮影不见,君依光兮妾所愿。
车遥遥兮马洋洋,追思君兮不可忘。
车马遥遥行远去到何方,追念你的行踪啊不能把你遗忘。
君安游兮西入秦,愿为影兮随君身。
你游历到哪里呢?是否西入秦地,我愿像影子跟随在你身旁。
君在阴兮影不见,君依光兮妾所愿。
你在暗处时影子无法随身,希望你永远依傍着光亮。
参考资料:
1、 蔡景仙.传世诗词鉴赏: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552、 徐寒.历代古诗鉴赏 上:中国书店,2011:3493、 李元洛.历代文人爱情诗词曲三百首:岳麓书社,2012:130车遥(yáo)遥兮马洋洋,追思君兮不可忘。
遥遥:言远去。洋洋:同“扬扬”,通假字,得意的样子。
君安思兮西入秦,愿为影兮随君身。
安:怎么,代词。
君在阴兮影不见,君依光兮妾(qiè)所愿。
阴:暗处。光:明处。
参考资料:
1、 蔡景仙.传世诗词鉴赏: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552、 徐寒.历代古诗鉴赏 上:中国书店,2011:3493、 李元洛.历代文人爱情诗词曲三百首:岳麓书社,2012:130车遥遥兮马洋洋,追思君兮不可忘。
君安游兮西入秦,愿为影兮随君身。
君在阴兮影不见,君依光兮妾所愿。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人虽已经离去,情却常难断绝。因此就有了“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凄伤,有了“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无奈。此诗即借一位妻子真切的内心独白,抒写了这种难以言传的离情别意。
“车遥遥兮马洋洋”——诗之开篇,是女主人公追忆夫君离去的梦幻般的虚景。不过,在此刻追忆之际,这虚景也可能为眼前所见的实景所引发。似乎是一个春日的早晨,阳光明媚、草色青青。画面近处,则是一位倚栏而立的女子,正痴痴地注视着穿过新绿树影的车马,东来西往。倘若能从近处观察,你便可发现:她其实并不“看着”车马,而是沉入了迷茫的幻境之中——眼前的车马,勾起了她十分珍贵的忆念。她仿佛觉得,此刻还正是亲爱的夫君离去的时候:那车身也一样颠簸、轻摇,那马儿也一样舒缓、潇洒。就这样在遥遥无尽的大道上去了,什么时候再见到它载着夫君归来?当消歇的马蹄声,终于将她从幻境中惊觉,车马和夫君便全都云雾般消散。美好的春景,在女主人公眼中只变得一片黯然。这无情之景,不过让她忆及往事,徒然增添一段缠绕不去的思愁罢了。
这就是“车遥遥兮马洋洋”所化出的诗境。这诗境妙在没有“时间”。它既可能是女主人公独伫楼头所见的实景,又为一个早已逝去的美好虚景所叠印,便在女主人公心中造出一片幻觉,引出一种惆怅失意的无限追念。
“追思君兮不可忘”,即承上文之境,抒发了女主人公追忆中的凄婉情思。那情景怎么能够忘怀呢——当夫君登车离去时,自己是怎样以依恋的目光追随着车影,几乎是情不自禁地倾身于栏杆。倘若不是空间之隔,她真想伸出手去,再攀住车马话别一番呢!夫君究竟要去往哪里?“君安游兮西入秦”正以自问自答方式,指明了这远游的令人忧愁的去向。她说:夫君之入秦,既然是为了求宦进取,我自然不能将你阻留;只是这一去颠沛万里,可教我怎能不牵挂你?句中的“安游”从字面上看,只是一种幽幽的自问之语。不过在体会女主人公心境时,读者不妨把它理解为对旅途平安的一片祈祝之情。她当时就这样噙着泪水,送别了夫君。全没有想到,夫君的“入秦”竟如此久长,使自己至今形单影只、空伫楼头。
对往事的温馨追忆,由此把女主人公推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而人在痛苦的时候,想象力往往异常活跃。在女主人公倚栏独立、顾影自伤之际,一个重要的发现吸引了她。她想:世界上什么事物最难分离?这静静跟随着她的地上的身影就是!影之于身,朝暮相随、无时不在,没有人能将它们分离须臾。那就让我作夫君的身影吧!那时候不管登山还是临水,我都能时时陪伴着他。倘若是举杯邀月,他便可和我月下共舞;倘若他夜深难寐,我便跟随他漫步中庭——我再不会感到孤单,夫君也不会再有寂寞,那该有多好呵!“愿为影兮随君身”一句,正是女主人公顾影自伤中触发的奇妙诗思。这诗思妙在来自日常生活,而且特别适合于常常陷入顾影自伤痛苦的女子心理。这诗思又异常动人,表现的是虽在痛苦之中,而关切夫君犹胜过自身的妻子的深情。
想到这里,女主人公似乎颇有些喜意了,因为她“解决”了一个日日萦绕她的痛苦难题。但她忽然又想到,身影之存在是需要“光”的。若是身在背阴之处,那影子也会“不见”的,这样岂不又要分离?她简直有些焦急了,终于在诗之结尾,向夫君发出了凄凄的呼唤:“君在阴兮影不见,君依光兮妾所愿”——夫君哪,你可不要到那背阴处去呀,一去我就会不见了。你站在阳光下好吗?那可是我的一片心愿呢!
这位深情的妻子,分明是被别离的痛苦折磨够了。在她的心中,再挨不得与夫君的片刻分离。痛苦的“追思”引出她化身为影的奇想,在这奇想的字字句句中,读者所听到的只是一个声音:“不离”!“不离”!“不离”!而诗中那六个连续使用的“兮”字,恰如女主人公痛苦沉吟中的叹息,又如钢琴曲中反复出现的音符,追随着思念的旋律,一个高似一个,一个强似一个,声声敲击在读者的心上,具有极大的感染力。
这首诗完全是女主人公的内心独白,或者说是她一片痴心的“自说自话”。迷茫中把眼前的车马,认作为载着夫君离去的车马;为了不分离,就想化为夫君的身影;而且还不准夫君站到阴处:似乎都可笑之至、无理得很。然而,这种“无理得很”的思致,倒恰恰是多情之至微妙心理的绝好表露。
参考资料:
1、 《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版,第351-352页丹木生何许?乃在峚山阳。
丹木生长在何方?就在峚山南坡上。
黄花复朱实,食之寿命长。
黄色鲜花红果实,食之可以寿命长。
白玉凝素液,瑾瑜发奇光。
白玉凝成白玉膏,瑾瑜发出奇异光。
岂伊君子宝,见重我轩黄。
岂止君子视为宝,轩辕黄帝早赞扬。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238-255丹木生何许?乃在峚(mì)山阳。
峚:逮本作“密”,今从李本、焦本改。山阳:山的南面。
黄花复朱实,食之寿命长。
朱实:红色的果实。
白玉凝素液,瑾(jǐn)瑜(yú)发奇光。
瑾瑜:皆美玉。
岂伊君子宝,见重我轩黄。
伊:彼。见重:被重视,被看重。轩黄:黄帝轩辕氏。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238-255在昔闻南亩,当年竟未践。
屡空既有人,春兴岂自免。
夙晨装吾驾,启涂情己缅。
鸟弄欢新节,泠风送馀善。
寒竹被荒蹊,地为罕人远;
是以植杖翁,悠然不复返。
即理愧通识,所保讵乃浅。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虽未量岁功,既事多所欣。
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
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在昔闻南亩,当年竟未践。
往日听说南亩田,未曾躬耕甚遗憾。
屡空既有人,春兴岂自免。
我常贫困似颜回,春耕岂能袖手观?
夙晨装吾驾,启涂情己缅。
早晨备好我车马,上路我情已驰远。
鸟弄欢新节,泠风送馀善。
新春时节鸟欢鸣,和风不尽送亲善。
寒竹被荒蹊,地为罕人远;
荒芜小路覆寒草,人迹罕至地偏远。
是以植杖翁,悠然不复返。
所以古时植杖翁,悠然躬耕不思迁。
即理愧通识,所保讵乃浅。
此理愧对通达者,所保名节岂太浅?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先师孔子留遗训:“君子忧道不忧贫”。
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仰慕高论难企及,转思立志长耕耘。
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
农忙时节心欢喜,笑颜劝勉农耕人。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远风习习来平野,秀苗茁壮日日新。
虽未量岁功,既事多所欣。
一年收成未估量,劳作已使我开心。
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
耕种之余有歇息,没有行人来问津。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
日落之时相伴归,取酒慰劳左右邻。
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掩闭柴门自吟诗,姑且躬耕做农民。
参考资料:
1、 孟二冬 .陶渊明集译注 :昆仑出版社 ,2008-01 .2、 《陶渊明集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9月版,第123页在昔闻南亩,当年竟未践(jiàn)。
在昔:过去,往日。与下句“当年”义同。南亩:指农田。未践:没去亲自耕种过。
屡(lǚ)空既有人,春兴岂自免。
屡空:食用常缺,指贫穷。既有人:指颜回。诗人用以自比像颜回一样贫穷。春兴:指春天开始耕种。兴:始,作。
夙(sù)晨装吾驾,启涂情己缅(miǎn)。
夙晨:早晨。夙:早。装吾驾:整理备好我的车马。这里指准备农耕的车马和用具。启涂:启程,出发。涂通“途”。缅:遥远的样子。
鸟弄欢新节,泠(líng)风送馀善。
伶风:小风,和风。
寒竹被荒蹊(xī),地为罕人远;
被荒蹊:覆盖着荒芜的小路。地为罕人远:所至之地因为人迹罕至而显得偏远。
是以植杖翁,悠然不复返。
植杖翁:指孔子及弟子遇见的一位隐耕老人。植:同“置”,放置。杖:木杖。悠然:闲适的样子。不复返:不再回到世俗社会。
即理愧通识,所保讵乃浅。
即理:就这种事理。指隐而耕。通识:识见通达高明的人。这里指孔子和子路。所保:指保全个人的名节。讵(jǜ巨):岂。浅:浅陋,低劣。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先师:对孔子的尊称。遗训:留下的教诲。忧道不忧贫:君子只忧愁治国之道不得行,不忧愁自己生活的贫困。
瞻望邈(miǎo)难逮,转欲志长勤。
瞻望:仰望。邈:遥远。逮:及。勤:劳。长勤:长期劳作。
秉耒(lěi)欢时务,解颜劝农人。
秉:手持。耒:犁柄,这里泛指农具。时务:及时应做的事,指农务。解颜:面呈笑容。劝:勉。
平畴(chóu)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畴:田亩。平畴:平旷的田野。交:通。苗:指麦苗,是“始春”的景象。怀新:指麦苗生意盎然。
虽未量岁功,既事多所欣。
岁功:一年的农业收获。即事:指眼前的劳动和景物。
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
行者:行人。津:渡口。行者问津:用长沮、桀溺的事。。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
相与:结伴。劳:慰劳。这两句是说黄昏时和农民结伴而归,再提一壶酒浆去慰劳近邻。
长吟掩柴门,聊为陇(lǒng)亩民。
聊:且。陇亩民:田野之人。
参考资料:
1、 孟二冬 .陶渊明集译注 :昆仑出版社 ,2008-01 .2、 《陶渊明集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9月版,第123页在昔闻南亩,当年竟未践。
屡空既有人,春未岂自免。
夙晨装吾驾,启涂情己缅。
鸟弄欢新节,泠风送馀善。
寒竹被荒蹊,地为罕人远;
是以植杖翁,悠然不复返。
即理愧通识,所保讵乃浅。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虽未量岁功,既事多所欣。
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
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陶渊明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堪称第一位田园诗人。他的《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是诗人用田园风光和怀古遐想所编织成的一幅图画。诗分两首,表现则是同一题材和思想旨趣。
第一首以“在昔闻南亩”起句,叙述了劳动经过,描绘了自然界的美景,缅怀古圣先贤,赞颂他们躬耕田亩、洁身自守的高风亮节。他早就听说过南亩,只恨自己没有尽早赶来,过这俯身躬耕的日子。这里他提到《论语》里“屡空”的颜回。陶渊明不怕贫穷。这正是他用以反抗世俗的安贫乐道。他喜欢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他从村落清新的晨曦里一路走出来,架好车马,下地干活,他的胸中饱胀着自然的情怀。鸟声婉转,风中送来弥漫的花草清香,凉爽,和善,绝不寒冷。田地上的白雪潮水般褪去,荒草覆盖了冬后大地的无数小径。这偏远的、人迹罕至的地方叫人惊喜。他可以在这里找到自由。不需要繁华、光荣和热烈的事物,以及任何一个多余的人。他甚至觉得,汲汲于功名的人类是可笑的。他理解了植杖翁的遁世选择。陶渊明觉得隐居的道理应该为人生的通识感到惭愧。隐,还是不隐,一直是个问题。这个世界的通识就是,不隐,要入世,功成名就,出人头地。陶渊明还不想归隐,时候还没到,但他的愧对只是暂时的不安。他终将心安理得地归去。
但是,作者却意犹未尽,紧接着便以第二首的先师遗训“忧道不忧贫”之不易实践,夹叙了田间劳动的欢娱,联想到古代隐士长沮、桀溺的操行,而深感忧道之人的难得,最后以掩门长吟“聊作陇亩民”作结。陶渊明一向把孔子视为先师。孔子说过的“忧道不忧贫”,他记在心里。但他更喜欢这种“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的农耕生活。陶渊明想成为长沮、桀溺那样的隐士。他的内心有挣扎,有焦虑,本想有所作为,世界却使他望而却步。他很失望,渐渐生出一颗叛逆之心,甘愿“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这将是他生命的归宿。
这两首诗犹如一阕长调词的上下片,内容既紧相联系,表现上又反复吟咏,回环跌宕,言深意远。可整首诗又和谐一致,平淡自然,不假雕饰,真所谓浑然天成。仿佛诗人站在读者的面前,敞开自己的心扉,既不假思虑,又不择言词,只是娓娓地将其所作、所感、所想,毫无保留地加以倾吐。这诗,不是作出来的,也不是吟出来的,而是从诗人肺腑中流泻出来的。明人许学夷在《诗源辩体》中,一则说:“靖节诗句法天成而语意透彻,有似《孟子》一书。谓孟子全无意为文,不可;谓孟子为文,琢之使无痕迹,又岂足以知圣贤哉!以此论靖节,尤易晓也。”再则说:“靖节诗直写己怀,自然成文。”三则说:“靖节诗不可及者,有一等直写己怀,不事雕饰,故其语圆而气足;有一等见得道理精明,世事透彻,故其语简而意尽。”这些,都道出了陶诗的独特的风格和高度的艺术成就。
冲淡自然是一种文学风格,这是一种特殊的文学艺术境界。在这种境界里,我融于物,全忘我乃至无我;神与景接,神游于物而又神随景迁。这种境界的极致是悠远宁谧、一派天籁。因此,陶渊明的“鸟哢欢新节,泠风送余善”,“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就成了千古不衰的绝唱。不加雕饰却又胜于雕饰,这是一种艺术的辩证法。不过,这中间确也有诗人的艰苦的艺术劳动在,那是一个弃绝雕饰,返璞归真的艺术追求过程,没有一番扎实的苦功是难以达到这种艺术创作境界的。
这组诗写田野的美景和亲身耕耘的喜悦,也还由此抒发作者的缅怀。其遥想和赞美的是贫而好学、不事稼穑的颜回和安贫乐道的孔子,尤其是钦羡古代“耦而耕”的隐士荷蓧翁和长沮、桀溺。虽然,作者也表明颜回和孔子不可效法,偏重于向荷蓧翁和长沮、桀溺学习,似乎是乐于隐居田园的。不过,字里行间仍透露着对世道的关心和对清平盛世的向往。如果再注意一下此诗的写作时代,这一层思想的矛盾也就看得更清晰了。在写这两首诗后的两年,作者还去做过八十多天的彭泽令,正是在这时,他才终于对那个黑暗污浊的社会彻底丧失了信心,并表示了最后的决绝,满怀愤懑地“自免去职”、归隐田园了。这是陶渊明式的抗争。如果不深入体会这一点,而过多地苛责于他的逸隐,那就不但是轻易地否定了陶渊明的大半,而且去真实情况也不啻万里了。
有人认为,陶渊明《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所表现的诗意与襟怀现实而完美地昭示了一种“极高明而道中庸”的人生境界。或者说,借用冯友兰先生的人生“四境界说”,可以认为《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代表了陶渊明站在“天地境界”对自然、功利乃至道德境界的同时超越。这就是陶渊明选择返归田园过耕读生活所必不可少的勇气与智慧的思想资源,也是陶渊明为人为诗何以超绝凡俗的根本原因。
参考资料:
1、 《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版,第542-544页息徒兰圃,秣马华山。
我们的部队于兰圃休息,在青草丰茂的山坡喂马。
流磻平皋,垂纶长川。
在水边的原野用石弹(磻)打鸟,在长河里钓鱼。
流送归鸿,手挥五弦。
一边流送着南归的鸿雁,一边信手挥弹五弦琴。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一举一动都悠然自得。对大自然的奥妙之道能够心领神会,十分快乐!
嘉彼钓叟,得鱼忘筌。
不禁赞赏《庄子》中那位渔翁捕到了鱼,忘掉了筌(捕鱼工具)的风神。
郢人逝矣,谁与尽言?
同心同德的郢人已经死了,这些话跟谁多说了都没用。(作者担心嵇喜与他志趣相异,难以接受其劝谕,表示惋惜。)
息徒兰圃(pǔ),秣(mò)马华山。
兰圃:有兰草的野地。秣马:饲马。
流磻(bō)平皋(gāo),垂纶(lún)长川。
磻:用生丝做绳系在箭上射鸟叫做弋,在系箭的丝绳上加系石块叫做磻。皋:水边地。这句是说在皋泽之地弋鸟。纶:指钓丝。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五弦:乐器名,似琵琶而略小。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太玄:就是大道。“游心太玄”,是说心中对于道有所领会,也就是上句“自得”的意思。
嘉彼钓叟(sǒu),得鱼忘筌(quán)。
筌:捕鱼竹器名。
郢(yǐng)人逝矣,谁与尽言?
郢:古地名,春秋楚国的都城。
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
伏羲神农已遥远,世间少有人朴真。
汲汲鲁中叟,弥缝使其淳。
鲁国孔子心急切,补救阙失使其淳。
凤鸟虽不至,礼乐暂得新,
虽未遇得太平世,恢复礼乐面貌新。
洙泗辍微响,漂流逮狂秦。
礼乐之乡微言绝,日月迁延至于秦。
诗书复何罪?一朝成灰尘。
诗书典籍有何罪?顿时被焚成灰尘。
区区诸老翁,为事诚殷勤。
汉初几位老儒生,传授经学很殷勤。
如何绝世下,六籍无一亲。
汉代灭亡至于今,无人再与六经亲。
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
世人奔走为名利,治世之道无问津。
若复不快饮,空负头上巾。
如若不将酒痛饮,空负头上漉巾。
但恨多谬误,君当恕醉人。
但恨此言多谬误,望君愿谅醉乡人。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41-170羲(xī)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
羲农:指伏羲氏、神农氏,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去:离开。真:指真淳的社会风尚。
汲汲鲁中叟(sǒu),弥缝使其淳。
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鲁中叟:鲁国的老人,指孔子。弥缝:弥补,补救行事的闭失。
凤鸟虽不至,礼乐暂得新,
洙泗辍(chuò)微响,漂流逮(dài)狂秦。
洙泗:二水名,在今山东省曲阜县北。孔子曾在那里教授弟子。辍:中止,停止。微响:犹微言,指精微要妙之言。《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没而微言绝”。漂流:形容时光的流逝。逮:至,到。狂秦:狂暴的秦朝。
诗书复何罪?一朝成灰尘。
区区诸老翁,为事诚殷勤。
区区:少,为数不多。诸老翁:指西汉初年传授经学的饱学长者,如伏生、申培、辕固生、韩婴等人。为事:指传授经学之事。
如何绝世下,六籍无一亲。
绝世:指汉代灭亡。六籍:指六经。亲:亲近。
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
驰车走:指追逐名利之徒奔走不息。走:奔跑。“不见”句:指没有像孔子那样为探求治世之道而奔走的人。
若复不快饮,空负头上巾。
快饮:痛饮,畅饮。头上巾:这里特指作者所戴的漉酒巾。
但恨多谬(miù)误,君当恕醉人。
多谬误:谓以上所说,多有错误不当之处。这实际上是反语,为愤激之言。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41-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