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歌·云中君

:
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
灵连蜷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
蹇将憺兮寿宫,与日月兮齐光。
龙驾兮帝服,聊翱游兮周章。
灵皇皇兮既降,猋远举兮云中。
览冀州兮有余,横四海兮焉穷。
思夫君兮太息,极劳心兮忡忡。

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
用兰汤沐浴带上一身芳香让衣服鲜艳多彩像花朵一样。

灵连蜷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
灵子盘旋起舞神灵仍然附身,他身上不断地放出闪闪神光。

蹇将憺兮寿宫,与日月兮齐光。
我将在寿宫逗留安乐宴享,与太阳和月亮一样放射光芒。

龙驾兮帝服,聊翱游兮周章。
乘驾龙车上插五方之帝的旌旗,姑且在人间遨游观览四方。

灵皇皇兮既降,猋远举兮云中。
辉煌的云神已经降临,突然间像旋风一样升向云中。

览冀州兮有余,横四海兮焉穷。
俯览中原我目光及于九州之外,横行四海我的踪迹无尽无穷。

思夫君兮太息,极劳心兮忡忡。
思念你云神啊我只有叹息,无比的愁思真让人忧心忡忡!

参考资料:

1、 《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版,第758页

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
兰汤:兰草沁入其中而带有香味的热水。此下四句为祭巫所唱。华采:使之华丽。若英:像花朵一样。

灵连蜷(quán)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
灵:灵子,祭祀中有神灵附身的巫觋。连蜷:回环婉曲的样子,此处指舞蹈时身体婀娜摆动的姿态。既留:已经留下来。烂:分散的光。昭昭:小光(闻一多《九歌解诂》)。烂昭昭:光明灿烂的样子。央:尽。

(jiǎn)将憺(dàn)兮寿宫,与日月兮齐光。
蹇:发语词。憺:安。寿宫:供神之处。此下四句扮云中君的巫所唱。

龙驾兮帝服,聊翱(áo)游兮周章。
龙驾:龙车。此指驾龙车。帝服:指五方帝之服,言服有青黄赤白黑之五色。聊:姑且。周章:周游。

灵皇皇兮既降,猋(biāo)远举兮云中。
灵:此处指云中君。此下二句祭巫所唱。皇皇:同“煌煌”,光明灿烂的样子。猋:形容词,疾速。举:高飞。

览冀州兮有余,横四海兮焉穷。
览:看。冀州:古代中国分为九州,冀州为九州之首,因此以代指全中国。此下二句云中君所唱。横:横布或横行。焉:怎么。穷:完,尽。焉穷:无穷无尽。

思夫君兮太息,极劳心兮忡忡。
君:云中君。此下二句祭巫所唱。

参考资料:

1、 《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版,第758页
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
灵连蜷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
蹇将憺兮寿宫,与日月兮齐光。
龙驾兮帝服,聊翱游兮周章。
灵皇皇兮既降,猋远举兮云中。
览冀州兮有余,横四海兮焉穷。
思夫君兮太息,极劳心兮忡忡。

  《云中君》一篇按韵可分为两章,每一章都是对唱。开头四句先是祭巫唱,说她用香汤洗浴了身子,穿上花团锦簇的衣服来迎神。灵子翩翩起舞,神灵尚未离去,身上隐隐放出神光。这是表现祭祀的虔诚和祭祀场面的。

  “蹇将憺兮寿宫”以下四句为云中君(充作云中君的灵子)所唱,表现出神的尊贵、排场与威严。由于群巫迎神、礼神、颂神,神乃安乐畅意、精神焕发、神采飞扬。“与日月兮齐光”六字,准确地道出了云的特征;就天空中而言,能同日月并列的唯有星和云,但星是在晴朗而没有日光时方能看见,如同时也没有月亮,则更见其明亮。惟云,是借日光而生辉,云团映日,放出银光,早晚霞光,散而成绮,所以说“与日月兮齐光”。这两句,上句是说明“神”的身份,下一句更表明“云神”的身份。“龙驾兮帝服”,是说出行至人间受享。“聊翱游兮周章”则表示不负人们祈祷祭祀之意,愿为了解下情。古人以为雨是云下的,云师有下雨的职责。“屏”是遮蔽的意思。“翳”,《离骚》王逸注:“蔽也。”《广雅·释诂二》:“障也。”则“屏翳”之名实表示了同“览冀州兮有馀,横四海兮焉穷”一样的意思。周宣王祈雨之诗名曰《云汉》,贾谊悯旱之赋题曰《旱云》,俱可以看出古人对云和云神的看法。

  祭巫唱“灵皇皇兮既降,猋远举兮云中”,乃是说祭享结束之后云中君远离而去。“皇皇”是神附在巫身上的标志。神灵降临结束之后,则如狂飙一般上升而去。这里是表现云神的威严与不凡。“览冀州兮有馀,横四海兮焉穷”,则是云神升到高空后因眼底所见而言,表现了云高覆九州、广被四海的特征。末尾二句,是祭巫表示对神灵离去的惆怅与思念,表现出对云神的依赖情绪。祭云神是为了下雨,希望云行雨施,风调雨顺。

  《云中君》祭歌共十四句,在《九歌》中除去《礼魂》一首外,它算是最短的了。这十句的艺术特点归纳起来有三项:一是从云中君本身构画出云的神秘气氛;二是从云中君的审美咏叹中透露出对神的礼赞;三是从云的晕彩卷舒的阴柔美,翻入云的磅礴飞扬的阳刚美。这中间十句一共只用了五十九个字,就做得这么巧密贴切,天衣无缝。如果配合舞蹈,表演起来,将是令人俯仰周旋不能自已的。

  这中间十句的前六句,写的是停云状态,因为只有停云才能返照出日月的晕彩,这正是云中君的神性所在。其中“烂昭昭兮未央”一句以后,隔了一句,又配上“与日月兮齐光”一句遥相呼应。这“烂昭昭”和“与日月”是写其光彩,这“未央”与“齐光”,则着重写其永恒,让人自去联想这是在寿宫里对神的永恒的礼赞。但又暗示着人们内心里对长寿的祝祈,两者掩映得非常巧妙。

  然后再接上“龙驾兮帝服,聊翱游兮周章”两句,使云中君这位“灵”的神彩在云光晕影的礼赞中,呈现出来,又以其俯仰周旋雍容华贵的气象,跟流云的神态配合得完全一致。这中间十句中的前六句,把舒卷的云、彩晕的云、旋动的云都写到点子上了,然后接下去四句重写云中君带着煌煌的光焰归去。它虽藉云的飞扬而飚举,但它之横览大地.却仍然像云那么纷披迷漫于天空,从而显示出云中君的俊爽雄伟,广大高超。这前六句以云写云中君,后四句又以云中君写云,都组织得工细熨贴。这是符合民间巫祠既要将神形象化,又要将神灵异化的要求的。如果说这前六句写停云,用的是细致刻划的手法;这后四句写飞云却用的是晕染逸彩的笔调,令人读之觉得有一股磅礴飞扬的气势,挟人腾空飞去,另有一番美的感受。

  至于这首祭歌前后各两句分写女巫,这女巫本是云中君的陪体,在祭歌里也只能作为衬笔了。开篇两句写女巫之华丽芬芳,正所以引出云中君的光彩灿烂。收篇两句写女巫之柔情缱绻,亦只为衬托出云中君的飘逸俊伟,在飞扬的气势后面,缀上一点缠绵的情韵.就足以留下一丝悠然不尽的回味。文中这“夫君”一唤,就具有这样的艺术效果。至于她是神妻,她能够传达神谕,这都无关诗歌情韵,自然歌辞里是无须说,也不用说的了。

参考资料:

1、 钱树棠著,钱树棠文集 九歌析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3.10,第21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用兰汤沐浴带上一身芳香让衣服鲜艳多彩像花朵一样。
灵子盘旋起舞神灵仍然附身,
他身上不断地放出闪闪神光。
我将在寿宫逗留安乐宴享,与太阳月亮一样放射光芒。
乘驾龙车上插五方之帝的旌旗,姑且在人间遨游观览四方。
辉煌的云神已经降临,突然间像旋风一样升向云中。
俯览中原我目光及于九州之外,横行四海我的踪迹无尽无穷
思念你云神啊我只有叹息,无比的愁思真让人忧心忡忡!

注释
兰汤:兰草沁入其中而带有香味的热水。此下四句为祭巫所唱。
华采:使之华丽。若英:像花朵一样。
灵:灵子,祭祀中有神灵附身的巫觋。连蜷:回环婉曲的样子,此处指舞蹈时身体婀娜摆动的姿态。
既留:已经留下来。
烂:分散的光。昭昭:小光(闻一多《九歌解诂》)。烂昭昭:光明灿烂的样子。
央:尽。
蹇(jiǎn):发语词。憺:安。
寿宫:供神之处。此下四句扮云中君的巫所唱。
龙驾:龙车。此指驾龙车。帝服:指五方帝之服,言服有青黄赤白黑之五色。
聊:姑且。
周章:周游。
灵:此处指云中君。此下二句祭巫所唱。皇皇:同“煌煌”,光明灿烂的样子。
猋(biāo):形容词,疾速。举:高飞。
览:看。冀州:古代中国分为九州,冀州为九州之首,因此以代指全中国。此下二句云中君所唱。
横:横布或横行。
焉:怎么。穷:完,尽。焉穷:无穷无尽
君:云中君。此下二句祭巫所唱。

参考资料:

1、 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版,第758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创作背景

  云中君是屈原《九歌》中的作品。以前楚国南郢沅湘之间的地域内,那里的人们相信鬼神而且经常祭祀。他们祭祀一定会作歌乐鼓舞来取悦诸神。屈原被放逐后,在那个地域游荡流离,怀忧苦毒,愁思沸郁,见到世俗之人祭祀的礼仪,歌舞之乐,他们的祭祀词句鄙陋,屈原于是作《九歌》的曲子,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己之冤结,托之以讽谏

参考资料:

1、 《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版,第758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赏析

  《云中君》一篇按韵可分为两章,每一章都是对唱。开头四句先是祭巫唱,说她用香汤洗浴了身子,穿上花团锦簇的衣服来迎神。灵子翩翩起舞,神灵尚未离去,身上隐隐放出神光。这是表现祭祀的虔诚和祭祀场面的。

  “蹇将憺兮寿宫”以下四句为云中君(充作云中君的灵子)所唱,表现出神的尊贵、排场与威严。由于群巫迎神、礼神、颂神,神乃安乐畅意、精神焕发、神采飞扬。“与日月兮齐光”六字,准确地道出了云的特征;就天空中而言,能同日月并列的唯有星和云,但星是在晴朗而没有日光时方能看见,如同时也没有月亮,则更见其明亮。惟云,是借日光而生辉,云团映日,放出银光,早晚霞光,散而成绮,所以说“与日月兮齐光”。这两句,上句是说明“神”的身份,下一句更表明“云神”的身份。“龙驾兮帝服”,是说出行至人间受享。“聊翱游兮周章”则表示不负人们祈祷祭祀之意,愿为了解下情。古人以为雨是云下的,云师有下雨的职责。“屏”是遮蔽的意思。“翳”,《离骚》逸注:“蔽也。”《广雅·释诂二》:“障也。”则“屏翳”之名实表示了同“览冀州兮有馀,横四海兮焉穷”一样的意思。周宣王祈雨之诗名曰《云汉》,贾谊悯旱之赋题曰《旱云》,俱可以看出古人对云和云神的看法。

  祭巫唱“灵皇皇兮既降,猋远举兮云中”,乃是说祭享结束之后云中君远离而去。“皇皇”是神附在巫身上的标志。神灵降临结束之后,则如狂飙一般上升而去。这里是表现云神的威严与不凡。“览冀州兮有馀,横四海兮焉穷”,则是云神升到高空后因眼底所见而言,表现了云高覆九州、广被四海的特征。末尾二句,是祭巫表示对神灵离去的惆怅与思念,表现出对云神的依赖情绪。祭云神是为了下雨,希望云行雨施风调雨顺

  《云中君》祭歌共十四句,在《九歌》中除去《礼魂》一首外,它算是最短的了。这十句的艺术特点归纳起来有三项:一是从云中君本身构画出云的神秘气氛;二是从云中君的审美咏叹中透露出对神的礼赞;三是从云的晕彩卷舒的阴柔美,翻入云的磅礴飞扬的阳刚美。这中间十句一共只用了五十九个字,就做得这么巧密贴切,天衣无缝。如果配合舞蹈,表演起来,将是令人俯仰周旋不能自已的。

  这中间十句的前六句,写的是停云状态,因为只有停云才能返照出日月的晕彩,这正是云中君的神性所在。其中“烂昭昭兮未央”一句以后,隔了一句,又配上“与日月兮齐光”一句遥相呼应。这“烂昭昭”和“与日月”是写其光彩,这“未央”与“齐光”,则着重写其永恒,让人自去联想这是在寿宫里对神的永恒的礼赞。但又暗示着人们内心里对长寿的祝祈,两者掩映得非常巧妙。

  然后再接上“龙驾兮帝服,聊翱游兮周章”两句,使云中君这位“灵”的神彩在云光晕影的礼赞中,呈现出来,又以其俯仰周旋雍容华贵的气象,跟流云的神态配合得完全一致。这中间十句中的前六句,把舒卷的云、彩晕的云、旋动的云都写到点子上了,然后接下去四句重写云中君带着煌煌的光焰归去。它虽藉云的飞扬而飚举,但它之横览大地.却仍然像云那么纷披迷漫于天空,从而显示出云中君的俊爽雄伟,广大高超。这前六句以云写云中君,后四句又以云中君写云,都组织得工细熨贴。这是符合民间巫祠既要将神形象化,又要将神灵异化的要求的。如果说这前六句写停云,用的是细致刻划的手法;这后四句写飞云却用的是晕染逸彩的笔调,令人读之觉得有一股磅礴飞扬的气势,挟人腾空飞去,另有一番美的感受。

  至于这首祭歌前后各两句分写女巫,这女巫本是云中君的陪体,在祭歌里也只能作为衬笔了。开篇两句写女巫之华丽芬芳,正所以引出云中君的光彩灿烂。收篇两句写女巫之柔情缱绻,亦只为衬托出云中君的飘逸俊伟,在飞扬的气势后面,缀上一点缠绵的情韵.就足以留下一丝悠然不尽的回味。文中这“夫君”一唤,就具有这样的艺术效果。至于她是神妻,她能够传达神谕,这都无关诗歌情韵,自然歌辞里是无须说,也不用说的了。

参考资料:

1、 钱树棠著,钱树棠文集 九歌析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3.10,第21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屈原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忧国忧民的屈原在长沙附近汩罗江怀石自杀,端午节据说就是他的忌日。他写下许多不朽诗篇,成为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他创造的“楚辞”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与《诗经》并称“风骚”二体,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积极影响。 31篇诗文

猜你喜欢

山有扶苏

: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山有桥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山上有茂盛的扶苏,池里有娇美的荷花。没见到子都美男子啊,偏遇见你这轻狂之人。

山有桥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
山上有挺拔的青松,池里有丛生水荭。没见到子充好男儿啊,偏遇见你这狡狯少年。

参考资料:

1、 杨伯峻.白话四书五经(下册):岳麓书社,1994年:452、 王秀梅 译注.诗经:中华书局,2015.9:169

山有扶苏,隰(xí)有荷华(huā)。不见子都,乃见狂且(jū)
扶苏:树木名。一说桑树。隰:洼地。华:同“花”。子都:古代美男子。狂:狂妄的人。且:助词。一说拙、钝也。

山有桥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
桥:通“乔”,高大。游龙:水草名。即荭草、水荭、红蓼。子充:古代良人名。狡童:姣美的少年。一说为狡狯的少年。

参考资料:

1、 杨伯峻.白话四书五经(下册):岳麓书社,1994年:452、 王秀梅 译注.诗经:中华书局,2015.9:169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山有桥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

  《山有扶苏》为《郑风》的第十首。这首诗写一位女子在与情人欢会时,怀着无限惊喜的心情对自己恋人的俏骂。就是这样一首明白易懂的情歌,却因历代说诗者的刻意求深而蒙上重重烟雾,仿佛诗中真有什么深意似的。《毛诗序》说,“刺忽也。所美非美然。”郑玄笺说:“言忽所美之人实非美人”,“扶胥之木生于山,喻忽置不正之人于上位也。荷花生于隰下,喻忽置有美德者于下位。此言其用臣颠倒,失其所也。”以为是讥刺郑昭公忽的,这种解说完全是曲解了诗意。今人陈子展《诗经直解》以为“疑是巧妻恨拙夫之歌谣。‘不见子都,乃见狂且’,犹云‘燕婉之求,得此戚施’也”。高亨《诗经今注》以为这诗写“一个姑娘到野外去,没见到自己的恋人,却遇着一个恶少来调戏她。”二说似乎都较牵强。程俊英《诗经译注》说:“这是写一位女子找不到如意对象而发牢骚的诗。”有一定道理。而宋儒朱熹则认为《山有扶苏》是“淫女戏其所私者。”此说倒比较接近诗旨。所谓“戏”,即俏骂之意。至于称诗中女主人公为“淫女”,完全出于道学家的偏见,因为在他看来,《郑风》中的所有恋爱诗都是“淫奔之诗”。今人袁梅《诗经译注》“这是一位女子与爱人欢会时,向对方唱出的戏谑嘲笑的短歌”之类的说法,即脱胎于朱熹之说,但扬弃了朱说的糟粕。

  关于诗中所写的情景,读者不妨作这样的想像:在一个山清水秀的野外僻处,一对恋人约定在此幽会。姑娘早早就来了,可是左等右等却不见心上人来。最后,姗姗来迟的爱人总算见着了,姑娘心里当然很高兴,可嘴里却骂骂咧咧地说:我等的人是子都那样的美男子,可不是你这样的狂妄之徒啊!我等的人是子充那样的良人,可不是你这样的狡狯少年啊!处于热恋中的古代青年男女在欢会中的愉悦的心情,可以用各种形式表现,诗中所描写的那种俏骂,更能表示他们的亲密无间。小儿女的情态在诗中确实被刻画得入木三分。

  至于诗中“山有扶苏,隰有荷华”和“山有桥松,隰有游龙”这四句,读者大可不必当真,以为是恋人约会环境的真实写照。在《诗经》中,“山有……,隰有……”是常用的起兴句式。如《邶风·简兮》中有“山有榛,隰有苓”;《唐风·山有枢》中有“山有枢,隰有榆”、“山有漆,隰有栗”等。清代的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说得好:“诗非兴会不能作。或因物以起兴,或因时而感兴,皆兴也。”姚际恒在《诗经通论》中也说:“兴者,但借物以起兴,不必与正意相关也。”此诗中的起兴就属于这种性质。当然,无论是高山上长的扶苏树、松树,还是水洼里盛开的荷花、红蓼,这些美好的形象,从烘托诗的意境的角度看,还是很有作用的。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衡门

:

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泌之洋洋,可以乐饥。
岂其食鱼,必河之鲂?岂其取妻,必齐之姜?
岂其食鱼,必河之鲤?岂其取妻,必宋之子?

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泌之洋洋,可以乐饥。
横木为门城东头,可以幽会一逗留。洋洋流淌泌水边,解饥慰我相思愁。

岂其食鱼,必河之鲂?岂其取妻,必齐之姜?
难道想要吃鱼鲜,定要鳊鱼才如愿?难道想要娶妻子,必得齐姜才开颜?

岂其食鱼,必河之鲤?岂其取妻,必宋之子?
难道想要吃鲜鱼,定要鲤鱼才可取?难道想要娶妻子,必得宋子才欢愉?

参考资料:

1、 《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12月版,第267页

(héng)门之下,可以栖(qī)迟。泌(bì)之洋洋,可以乐饥。
衡门:衡,通“横”。可以:一说何以。栖迟:栖息,安身,此指幽会。泌:泌:“泌”与“密”同,均为男女幽约之地,在山边曰密,在水边曰泌,故泌水为一般的河流,而非确指。乐饥:隐语,《诗经》中常将性的欲望称为饥,乐饥指满足性的饥渴。

岂其食鱼,必河之鲂(fáng)?岂其取妻,必齐之姜?
岂:难道。河:黄河。齐之姜:齐国的姜姓美女。姜姓在齐国为贵族。

岂其食鱼,必河之鲤(lǐ)?岂其取妻,必宋之子?
宋之子:宋国的子姓女子。子姓在宋国为贵族。

参考资料:

1、 《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12月版,第267页

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泌之洋洋,可以乐饥。
岂其食鱼,必河之鲂?岂其取妻,必齐之姜?
岂其食鱼,必河之鲤?岂其取妻,必宋之子?

  许多解诗者认为此诗乃隐者表述安贫乐道之词。如朱熹《诗集传》云:“此隐居自乐而无求者之词。言衡门虽浅陋,然亦可以游息;泌水虽不可饱,然亦可以玩乐而忘饥也。”姚际恒《诗经通论》云:“此贤者隐居甘贫而无求于外之诗。一章甘贫也,二三章无求也。唯能甘贫,故无求。唯能无求,故甘贫。”这一观点即使不像闻一多先生所言“未免太可笑了”(《说鱼》),至少也有些酸腐。盖因此论带有明显的儒道杂糅的思想痕迹,是深受儒道思想影响的后世文人以六经注我的产物。这一观点与上古民歌的创作实情格格不入,正如《康衢谣》、《击壤歌》明显地属后世文人假托原始歌谣一样。让上古民歌谈安贫乐道未免有些滑稽。

  倒是闻一多先生从民俗学角度考释此诗兴象,认为当属情诗的看法较为贴切。按闻先生意见,“衡门之下”乃男女幽会之所,与《邶风·静女》中的“俟我于城隅”如出一辄;泌水之岸,乃男欢女爱之地,“泌”与密同,在山曰密,在水曰泌,都“是行秘密之事的地方”;“饥”亦非指腹饥,而是性之饥渴;更关键的是,“鱼”在上古是“匹偶”、“情侣”的隐语,“食鱼”所暗示的恰是男女的“合欢或结配”(闻先生的观点见《说鱼》、《高唐神女传说之分析》)。由是,则诗意已明:

  夕阳已逝,月上柳梢,一双青年男女悄悄来到城门下密约幽会,一番卿卿我我的甜言蜜语之后,激情促使他们双双相拥,又来到郊外河边,伴着哗哗的流水,极尽男欢女爱。或许小伙儿被这难忘良宵所陶醉,竟发表了一段富有哲理的爱情名言:吃鱼何必一定要黄河中的鲂鲤,娶妻又何必非齐姜、宋子不可?只要是两情相悦,谁人不可以共渡美好韶光?言外之意是,他与眼前的女子情感甚笃,非常满意,希望娶她为妻。此诗虽然短促,简单,但表现了上古陈地百姓自由、纯朴的情爱意识,正如民歌中唱的:“风过岭头水过基,男从女愿莫讲离。我俩有情吃水饱,无情吃肉也皱眉。”

  此诗在章法上也较独特,先是叙事,由叙事引发议论。“兴”没有放在诗首,而是放在议论之前,且与所兴之事又共同构成旨意相同的议论,使议论充满了形象感而未流于枯燥,加厚了诗意。

  《陈风》中多为情诗,说明陈地人民非常善于歌唱爱情。因此,能在这片土地上诞生这样一首富有哲理的情歌,也就不足为奇了。

参考资料:

1、 《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12月版,第267-268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悲回风

:
悲回风之摇蕙兮,心冤结而内伤。
物有微而陨性兮,声有隐而先倡。
夫何彭咸之造思兮,暨志介而不忘!
万变其情岂可盖兮,孰虚伪之可长?
鸟兽鸣以号群兮,草苴比而不芳。
鱼葺鳞以自别兮,蛟龙隐其文章。
故荼荠不同亩兮,兰茝幽而独芳。
惟佳人之永都兮,更统世以自贶。
眇远志之所及兮,怜浮云之相羊。
介眇志之所惑兮,窃赋诗之所明。
惟佳人之独怀兮,折若椒以自处。
曾歔欷之嗟嗟兮,独隐伏而思虑。
涕泣交而凄凄兮,思不眠以至曙。
终长夜之曼曼兮,掩此哀而不去。
寤从容以周流兮,聊逍遥以自恃。
伤太息之愍怜兮,气于邑而不可止。
糺思心以为纕兮,编愁苦以为膺。
折若木以弊光兮,随飘风之所仍。
存彷佛而不见兮,心踊跃其若汤。
抚珮衽以案志兮,超惘惘而遂行。
岁曶曶其若颓兮,时亦冉冉而将至。
薠蘅槁而节离兮,芳以歇而不比。
怜思心之不可惩兮,证此言之不可聊。
宁溘死而流亡兮,不忍此心之常愁。
孤子吟而抆泪兮,放子出而不还。
孰能思而不隐兮,照彭咸之所闻。
登石峦以远望兮,路眇眇之默默。
入景响之无应兮,闻省想而不可得。
愁郁郁之无快兮,居戚戚而不可解。
心鞿羁而不开兮,气缭转而自缔。
穆眇眇之无垠兮,莽芒芒之无仪。
声有隐而相感兮,物有纯而不可为。
邈漫漫之不可量兮,缥绵绵之不可纡。
愁悄悄之常悲兮,翩冥冥之不可娱。
凌大波而流风兮,讬彭咸之所居。
上高岩之峭岸兮,处雌蜺之标颠。
据青冥而摅虹兮,遂儵忽而扪天。
吸湛露之浮源兮,漱凝霜之雰雰。
依风穴以自息兮,忽倾寤以婵媛。
冯昆仑以澂雾兮,隐渂山以清江。
惮涌湍之礚礚兮,听波声之汹汹。
纷容容之无经兮,罔芒芒之无纪。
轧洋洋之无从兮,驰委移之焉止?
漂翻翻其上下兮,翼遥遥其左右。
氾潏潏其前后兮,伴张驰之信期。
观炎气之相仍兮,窥烟液之所积。
悲霜雪之俱下兮,听潮水之相击。
借光景以往来兮,施黄棘之枉策。
求介子之所存兮,见伯夷之放迹。
心调度而弗去兮,刻著志之无适。
曰吾怨往昔之所冀兮,悼来者之悐悐。
浮江淮而入海兮,从子胥而自适。
望大河之洲渚兮,悲申徒之抗迹。
骤谏君而不听兮,重任石之何益?
心絓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

悲回风之摇蕙兮,心冤结而内伤。
悲叹回风摇落着蕙草,凋谢众芳,心中愁思郁结而黯然神伤。

物有微而陨性兮,声有隐而先倡。
蕙草异常美好,却被摧残生机,风声有时隐微,那是狂飘震荡的先唱。

夫何彭咸之造思兮,暨志介而不忘!
我为何追思先贤彭咸?是慕求其志行操守而念念不忘。

万变其情岂可盖兮,孰虚伪之可长?
遭遇万变,其中情由岂能遮盖?虚伪做作又怎能保持久长。

鸟兽鸣以号群兮,草苴比而不芳。
鸟兽鸣叫呼号它们的同类,鲜草与枯草聚合一处,而芳华难觅。

鱼葺鳞以自别兮,蛟龙隐其文章。
众鱼修饰鳞甲,而自以为殊异,蛟龙却自隐其文采,而引身遁迹。

故荼荠不同亩兮,兰茝幽而独芳。
苦荼甜荠不在一块田里生长,兰草芷草深处幽谷也能独含清香。

惟佳人之永都兮,更统世以自贶。
思慕先贤的德行永远美善,虽然历尽许多世代,也愿与其相近相比。

眇远志之所及兮,怜浮云之相羊。
远大的志向所达到的高度,爱怜那悠悠的浮云,而与之徘徊飘忽于天际。

介眇志之所惑兮,窃赋诗之所明。
耿介抱着远大志向感于世事,所赋之诗,就是我要表白的心迹。

惟佳人之独怀兮,折若椒以自处。
思幕先贤的胸襟独与众人迥异,我折取芳椒在室,思度何以自处自励。

曾歔欷之嗟嗟兮,独隐伏而思虑。
屡屡悲慨哽咽连声叹息,独自隐居伏处思绪满怀。

涕泣交而凄凄兮,思不眠以至曙。
涕泪交流真是十分凄凉,思量着难以入睡直到天亮。

终长夜之曼曼兮,掩此哀而不去。
过尽了漫漫的长夜,留着的这点悲哀仍不消亡。

寤从容以周流兮,聊逍遥以自恃。
醒来后从容地周游四方,姑且以逍遥自在自我支持。

伤太息之愍怜兮,气于邑而不可止。
伤怀自怜而长长地喟叹,不能止息胸中郁悒的怨气。

糺思心以为纕兮,编愁苦以为膺。
纠合忧思之心作为佩带,编结愁苦之情作为背心。

折若木以弊光兮,随飘风之所仍。
折下若华之木遮蔽日光,任随飘风乱吹循着各种路径。

存彷佛而不见兮,心踊跃其若汤。
存在的事物迷迷糊糊辨不清,但思及君国,不免寸心跳动,犹如沸汤。

抚珮衽以案志兮,超惘惘而遂行。
抚持玉佩和衣襟,而压抑自己的心志,独在惘惘失意中走向无垠的远方。

岁曶曶其若颓兮,时亦冉冉而将至。
岁月匆匆有如水流,老年也缓缓地将要到来。

薠蘅槁而节离兮,芳以歇而不比。
白薠杜蘅枯槁而节节断离,芬芳鲜花已消歇不再并开。

怜思心之不可惩兮,证此言之不可聊。
自悯幽思缠绵而不可抑止,表白这些哀伤之言,既无聊赖,又于事无济。

宁溘死而流亡兮,不忍此心之常愁。
宁愿忽然死去从流而亡,也不忍心再作此常愁之态。

孤子吟而抆泪兮,放子出而不还。
孤独的人悲叹着拭去泪水,被放逐的人受贬谪不能返回。

孰能思而不隐兮,照彭咸之所闻。
谁能想起忧患而不痛苦?我愿使彭咸的遗则发扬昭著。

登石峦以远望兮,路眇眇之默默。
登上石山向远处瞭望,道路渺渺辽远,而又幽静沉寂。

入景响之无应兮,闻省想而不可得。
进入光影声响都无回应之地,听闻、省视、思索一无所获。

愁郁郁之无快兮,居戚戚而不可解。
愁思郁郁没有一点快乐,居处总戚戚悲凉不能自解。

心鞿羁而不开兮,气缭转而自缔。
心中有所束缚挣扎不开,血气缭绕自我纠缠打结。

穆眇眇之无垠兮,莽芒芒之无仪。
静穆时渺渺没有边际,苍莽处茫茫没有形态。

声有隐而相感兮,物有纯而不可为。
声音虽然隐微细弱,却能互相感应,事物虽然本质纯粹,有时却不起作用。

邈漫漫之不可量兮,缥绵绵之不可纡。
遐想漫漫邈远,难以测其极边,思绪缥缈绵绵,不能系结,难以切断。

愁悄悄之常悲兮,翩冥冥之不可娱。
愁思悄悄,常陷悲哀之中,神魂飞翔于冥冥之境,也并无快乐可言。

凌大波而流风兮,讬彭咸之所居。
乘凌大波之上,顺风飘流前行,彭咸所居之处,我愿依托相从。

上高岩之峭岸兮,处雌蜺之标颠。
登上岩石高高的陡峭河岸,处于雌霓副虹的高颠。

据青冥而摅虹兮,遂儵忽而扪天。
依凭着青天舒展一道彩虹,又倏忽地向上抚摸青天。

吸湛露之浮源兮,漱凝霜之雰雰。
将浓浓成团的露水吸饮,又将那雾雾散落的浓霜漱含。

依风穴以自息兮,忽倾寤以婵媛。
我依倚着生风的地穴而自行休息,忽然翻身醒转,不禁对故国眷恋缠绵。

冯昆仑以澂雾兮,隐渂山以清江。
凭靠着昆仑山下视云雾,依傍着岷山看清江流。

惮涌湍之礚礚兮,听波声之汹汹。
害怕急流中水石撞击之声,听着涛声汹汹的怒吼。

纷容容之无经兮,罔芒芒之无纪。
心思纷纷乱乱没有规律,精神迷迷惘惘没有头绪。

轧洋洋之无从兮,驰委移之焉止?
波涛互相倾压难以趋从,连绵起伏奔流着哪儿停住?

漂翻翻其上下兮,翼遥遥其左右。
心如飘浮翻飞一上一下,像两翼在左右摇动拍击。

氾潏潏其前后兮,伴张驰之信期。
像泛滥的大水前后奔涌,伴随着潮水的定期涨落而起伏波澜。

观炎气之相仍兮,窥烟液之所积。
观看那火焰与烟气相因而生,窥察那云朵与雨滴所以集积。

悲霜雪之俱下兮,听潮水之相击。
悲慨霜与雪一起降下,听着潮水波浪震激。

借光景以往来兮,施黄棘之枉策。
我借着光与影来来往往,使用棘刺做成的弯鞭驾御。

求介子之所存兮,见伯夷之放迹。
去寻求介子推隐居之地,再见一见伯夷放逐之处。

心调度而弗去兮,刻著志之无适。
心里惆怅不已忧思难除,意志坚决哪儿也不会去。

曰:吾怨往昔之所冀兮,悼来者之悐悐。
煞尾:我怨恨往昔的希望和理想化为尘泥,悼惜未来的国家命运而忧惧惕惕。

浮江淮而入海兮,从子胥而自适。
浮行于长江、淮水而投入大海,我愿追随子胥而顺适己意。

望大河之洲渚兮,悲申徒之抗迹。
眺望大河中的沙洲水渚,悲伤申徒狄的高尚事迹。

骤谏君而不听兮,重任石之何益?
屡屡劝谏君王而不被听从,抱着重石自沉又有何益。

心絓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
心中牵挂萦结而不能舒放愁怀,忧思郁塞屈曲而无法宽解自己。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850-8582、 王承略、李笑岩译注.楚辞.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4:127-1343、 黄寿祺、梅桐生译注.楚辞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4:115-121

悲回风之摇蕙兮,心冤结而内伤。
回风:旋风,秋季的大风。

物有微而陨性(shēng)兮,声有隐而先倡。
性:通“生”,生命。声:秋风吹动的声音。倡:通“唱”。

夫何彭咸之造思兮,暨(jì)志介而不忘!
暨:慕求。志介:志节。

万变其情岂可盖兮,孰虚伪之可长?
盖:覆盖,遮掩。

鸟兽鸣以号群兮,草苴(chá)比而不芳。
苴:枯草。比:混在一起。

鱼葺鳞以自别兮,蛟龙隐其文章。

故荼荠不同亩兮,兰茝(chǎi)幽而独芳。
荼:苦菜。荠:甜菜。茝:白芷。

惟佳人之永都兮,更统世以自贶。

眇远志之所及兮,怜浮云之相(cháng)羊。
相羊:同“徜徉”,自由自在的徘徊,指云儿自由飘荡。

介眇(miǎo)志之所惑兮,窃赋诗之所明。
介眇志:介,耿介持守。眇志,高远之志行。眇:通“渺”,远,高。

惟佳人之独怀兮,折若椒以自处。

曾歔欷之嗟嗟兮,独隐伏而思虑。
曾:通“增”,屡次。

涕泣交而凄凄兮,思不眠以至曙。

终长夜之曼曼兮,掩此哀而不去。
掩:通“淹”,止。

寤从容以周流兮,聊逍遥以自恃。
寤:醒,这里指起床。

伤太息之愍怜兮,气于邑(yì)而不可止。
于邑:同“郁悒”,郁闷。

(jiū)思心以为纕(xiāng)兮,编愁苦以为膺。
糺:通“纠”,纠结。纕:佩的带子。膺:胸,这里指护胸的衣服。

折若木以弊光兮,随飘风之所仍。
仍:因循。

存彷佛而不见兮,心踊跃其若汤。
存:客观存在的事物。仿佛:模糊不清。

抚珮衽以案志兮,超惘惘而遂行。
案:同“按”,按捺,抑止。

岁曶(hū)曶其若颓兮,时亦冉冉而将至。
曶曶:同“忽忽”,很快的样子。

(fán)(héng)槁而节离兮,芳以歇而不比。
薠蘅:薠,蘅皆为芳草名。以:已。不比:比,聚合。不比,分散飘零。

怜思心之不可惩兮,证此言之不可聊。

宁溘死而流亡兮,不忍此心之常愁。

孤子吟而抆泪兮,放子出而不还。
吟:呻吟。抆:擦拭。

孰能思而不隐兮,照彭咸之所闻。

登石峦以远望兮,路眇眇之默默。
眇眇:同“渺渺”,遥远不清楚。

入景响之无应兮,闻省想而不可得。
景:通“影”,影子。闻:耳听。省:目视。想:心想。

愁郁郁之无快兮,居戚戚而不可解。

心鞿羁而不开兮,气缭转而自缔。

穆眇眇之无垠兮,莽芒芒之无仪。

声有隐而相感兮,物有纯而不可为。
声:指秋风。

邈漫漫之不可量兮,缥绵绵之不可纡。
邈:距离遥远。缥:缥缈。绵绵:隐约不绝,若有若无的样子。

愁悄悄之常悲兮,翩冥冥之不可娱。
翩冥冥:黑夜里飞舞,指梦中思绪。

凌大波而流风兮,讬彭咸之所居。
流风:顺风漂流。

上高岩之峭岸兮,处雌蜺(ní)之标颠。
雌蜺:虹的一种,古人认为内层色彩鲜艳的虹为雄性,称虹,外层色彩较淡的虹为雌性,称蜺。标颠:最高处,指虹的弓形最上部。

据青冥而摅(shū)虹兮,遂儵忽而扪天。
青冥:青天,摅:舒展。

吸湛露之浮源兮,漱凝霜之雰雰。
湛:露厚重。

依风穴以自息兮,忽倾寤以婵媛。
风穴:神山名,在昆仑山上,是北方寒风风源之地。

冯昆仑以澂雾兮,隐渂山以清江。

惮涌湍之礚礚兮,听波声之汹汹。
礚礚:水击石发出的声音。

纷容容之无经兮,罔芒芒之无纪。

(zhá)洋洋之无从兮,驰委移之焉止?
轧:“轧忽”之省文,长远貌。

漂翻翻其上下兮,翼遥遥其左右。

氾潏(yù)潏其前后兮,伴张驰之信期。
潏潏:水涌出的样子。信期:固定的时间。

观炎气之相仍兮,窥烟液之所积。

悲霜雪之俱下兮,听潮水之相击。

借光景以往来兮,施黄棘之枉策。
光景:日月之光。黄棘:神话中的树木名。策:鞭。

求介子之所存兮,见伯夷之放迹。

心调度而弗去兮,刻著志之无适。
心调度:仔细考虑。刻著志:下决心。

曰:吾怨往昔之所冀兮,悼来者之悐(tì)悐。
悐悐:同“惕惕”,忧劳,恐惧。

浮江淮而入海兮,从子胥而自适。
子胥:伍子胥,传说其被吴王夫差赐死之后,尸体被抛入江中,神化而归大海。

望大河之洲渚兮,悲申徒之抗迹。
申徒:申徒狄,殷末贤臣,力谏纣王不听,抱石自沉而死。

骤谏君而不听兮,重任石之何益?
骤:屡次,多次。任:抱。

心絓(guà)结而不解兮,思蹇(jiǎn)产而不释。
絓结:牵挂郁结。蹇产:曲折纠结。释:解开,消释。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850-8582、 王承略、李笑岩译注.楚辞.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4:127-1343、 黄寿祺、梅桐生译注.楚辞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4:115-121
悲回风之摇蕙兮,心冤结而内伤。
物有微而陨性兮,声有隐而先倡。
夫何彭咸之造思兮,暨志介而不忘!
万变其情岂可盖兮,孰虚伪之可长?
鸟兽鸣以号群兮,草苴比而不芳。
鱼葺鳞以自别兮,蛟龙隐其文章。
故荼荠不同亩兮,兰茝幽而独芳。
惟佳人之永都兮,更统世以自贶。
眇远志之所及兮,怜浮云之相羊。
介眇志之所惑兮,窃赋诗之所明。
惟佳人之独怀兮,折若椒以自处。
曾歔欷之嗟嗟兮,独隐伏而思虑。
涕泣交而凄凄兮,思不眠以至曙。
终长夜之曼曼兮,掩此哀而不去。
寤从容以周流兮,聊逍遥以自恃。
伤太息之愍怜兮,气于邑而不可止。
糺思心以为纕兮,编愁苦以为膺。
折若木以弊光兮,随飘风之所仍。
存彷佛而不见兮,心踊跃其若汤。
抚珮衽以案志兮,超惘惘而遂行。
岁曶曶其若颓兮,时亦冉冉而将至。
薠蘅槁而节离兮,芳以歇而不比。
怜思心之不可惩兮,证此言之不可聊。
宁溘死而流亡兮,不忍此心之常愁。
孤子吟而抆泪兮,放子出而不还。
孰能思而不隐兮,照彭咸之所闻。
登石峦以远望兮,路眇眇之默默。
入景响之无应兮,闻省想而不可得。
愁郁郁之无快兮,居戚戚而不可解。
心鞿羁而不开兮,气缭转而自缔。
穆眇眇之无垠兮,莽芒芒之无仪。
声有隐而相感兮,物有纯而不可为。
邈漫漫之不可量兮,缥绵绵之不可纡。
愁悄悄之常悲兮,翩冥冥之不可娱。
凌大波而流风兮,讬彭咸之所居。
上高岩之峭岸兮,处雌蜺之标颠。
据青冥而摅虹兮,遂儵忽而扪天。
吸湛露之浮源兮,漱凝霜之雰雰。
依风穴以自息兮,忽倾寤以婵媛。
冯昆仑以澂雾兮,隐渂山以清江。
惮涌湍之礚礚兮,听波声之汹汹。
纷容容之无经兮,罔芒芒之无纪。
轧洋洋之无从兮,驰委移之焉止?
漂翻翻其上下兮,翼遥遥其左右。
氾潏潏其前后兮,伴张驰之信期。
观炎气之相仍兮,窥烟液之所积。
悲霜雪之俱下兮,听潮水之相击。
借光景以往来兮,施黄棘之枉策。
求介子之所存兮,见伯夷之放迹。
心调度而弗去兮,刻著志之无适。
曰吾怨往昔之所冀兮,悼来者之悐悐。
浮江淮而入海兮,从子胥而自适。
望大河之洲渚兮,悲申徒之抗迹。
骤谏君而不听兮,重任石之何益?
心絓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

  此诗以首句命名,抒写作者遭受邪恶势力的打击、政治理想无从实现的悲哀。全诗艺术上的最大特点是心理刻画手法上的高妙,未见事实之叙述,全是作者心理活动的展现,其次是多运用双声叠韵联绵词,增加了诗歌的音乐美。

  全篇共分五段。

  第一段从开头至“窃赋诗之所明”。因回风摇蕙的季节气候,联系对忠贤见斥的现实悲哀,指出君子始终是光明正大的,与万变其情的小人不同,同时表明了自己终不改悔的坚定胸怀。

  “悲回风”四句,前二句是说在回风震荡之中,凋陨了蕙草的微弱生机。后二句是说,这回风的初起,是有隐微的声音倡之于先的。这是即景生情,托物起兴,钱澄之《庄屈合诂》说:“秋风起,蕙草先死;害气至,贤人先丧。”可谓得矣。

  “夫何彭咸”四句,表达了自己对古代贤臣彭咸的无限思念仰慕之情,并说,虽然天下之事万变,但真相怎么能够掩盖得了,虚伪哪能保持长久?

  “鸟兽鸣”六句写秋冬之景,似都有所指称。“鸟兽鸣以号群”、“鱼葺鳞以自别”是说物以类聚,不相杂厕。用以比喻君子和小人之不能共处。“草苴比而不芳”象征奸佞在朝,同恶相济。“蛟龙隐其文章”比喻贤人远引,文采不彰,两两相对,交错成文。

  下面二句先以苦菜与甜菜不能种在一起,亦喻贤人处乱世,虽无人知,但不因此而改变其芬芳的节操。“惟佳人”六句意思又进一层,谓自己眼界高远,以古人彭咸等自期,然孤高之心却无所依傍,自己深微的意志不为别人理解。于是私下写作此诗,来明白地说出其中的道理。

  第二段从“惟佳人之独怀兮”至“昭彭咸之所闻”。写自己在放逐时感到十分孤单,但仍然爱国忧时,因此弄得心烦意乱。“惟佳人”四句,姜亮夫谓“言隐居伏处而独自思虑,无人知也”(《屈原赋校注》)。“涕泣交”八句王夫之释为“宵而不安于寝,旦而不怡于游,终不释于怀抱”(《楚辞通释》)。

  “糺思心”二句形容自己忧思之深切,这就像后世辛弃疾所谓“一身都是愁”(《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也。

  “折若木”二句,上句说自己求神木以遮蔽日光,象征自己曾力求韬光养晦,下句说自己随着飘风的牵引。任从它把自己吹到哪里,意指心情之空虚。

  “存仿髴”二句接着形容自己极端愁苦,有时陷入不闻不问、万念俱灰的枯寂状态,但有时又激动起来,心跳不止。

  “抚佩袵”二句意为勉强抑制自己的悲愁,茫无目的,踽踽而行。“岁曶曶”四句承“遂行”之后,写“行”中所见,时序迁流,众芳摇落,触目惊心,益深忧虑。

  “怜思心”四句言自己长愁的原因。“孤子唫”四句,姜亮夫《屈原赋校注》云:“此言思心既不可创伤,则惟存一死。”又引蒋骥《山带阁注楚辞》云:“所以然者,秦关不返,孤臣有故主之悲;南土投荒,放子无还家之日,此固交痛而不已者也。安得不为彭咸之所为乎?”

  第三段从“登石峦以远望兮”至“托彭咸之所居”。该段写自己生意已尽,死志已决。“登石峦”四句言自己登山远望,一片寂静。楚国本是个强国。上下本应忧勤警惕,奋发图强,然而此时既不见行动,呼之又不闻其反响,因此实在令人痛心疾首。

  “愁郁郁”四句紧承上文,写登高远望后引起的愁肠寸结。“穆眇眇”四句紧承上文,意谓自己的心情有时愁思茫茫无边无际,有时则陷入空虚而无所著落的状态。叹声隐尚有可感,志纯竟不可为。

  “藐蔓蔓”两句,亦诉说自己的主观心情,言思入辽远,则渺渺漫漫不可度量,思入深微,则悠悠长长不可收束,“愁悄悄”两句言自己的神魂虽在高远处飞逝,却并无快乐。

  “凌大波”两句,表明忠臣直士只有一条路:效法古之贤人彭咸。屈原于是想乘着滚滚波涛,随风而流,到彭咸投水而死的地方去。

  第四段从“上高岩之峭岸兮”至“刻着志之无适”。该段设想自己死后。灵魂不灭,神游天地的情形,进而抒写自己的主张和思想,剖白自己光明正大、志洁行芳。“上高岩”四句,姜亮夫认为:“此言上依彭咸,初至高岩陖岸之间,继则更上而处于云气之杪顶,再上则至于玄冥之上;而舒摅其虹采,遂尔于俄顷之间,而上抚于天庭矣。此上升之事也。”(《屈原赋校注》)

  “吸湛露”四句,姜亮夫认为是从彭咸居后之事。以上八句写神游太空,极想像中壮丽、高洁、温暖之乐。但转侧之间突然惊醒,又起故国之思。

  “冯昆仑”四句写身宿风穴。风穴在昆仑,故醒后即依凭昆仑透过云雾而下瞰人寰。

  “纷容容”四句就心境立说,姜亮夫说:“此言己心烦乱,无复经纪,欲进则无所从,欲退则无所止也。”(《屈原赋校注》)

  “漂翻翻”四句,上两句仍写心境,心如两翼摇摇,翻飞飘浮或上或下,时左时右;下两句言自昆仑下至江水,往来江上,神游故国而下观。

  “观炎气”四句,借炎气烟液等为喻述事物相因之理。天庭既不能久居,彭咸也不可终随,故下转为访问古代的贤人,“借光景”六句即言自己已下定决心,循着介子推、伯夷的足迹前进。

  第五段“曰”字以下至结尾。顾往悼来,表白决心,但决不轻于一死。“吾怨”二句谓怨恨往昔的希望落空,警惕来日可危。

  “浮江海”二句指伍子胥事。谓准备投水而死,追随子胥。“望大河之洲渚兮”四句承前“从子胥”而言,意思是说,申徒狄以身殉国,其情固属可悲,但他的死并不能挽救殷商的覆亡,则死又何益?显示自己的处境,虽然死志已决,但就整个楚国言,未来的危机,也不是自己一死所能遽了的。

  故以“心絓结”二句作为全篇的终结。屈原在政治斗争过程中,虽然早已作了最后牺牲的思想准备,这种念头,也曾经常浮现,但不到最后时刻,决不轻易付诸实施,可见此尚非绝命之词。

  此篇写作艺术上的最大特点是心理刻画手法上的高妙。全篇未见事实之叙述,全是作者心理活动的展现。作品充满着深沉、悲愤的情绪,思理困惑,不知所释,忧伤悲怆,故有此篇之作。

  此外,此篇语言上也有其特色。作品中有不少双声叠韵联绵词,“相羊”、“歔欷”、“仿髴”、“从容”、“周流”、“逍遥”、“于邑”、“踊跃”、“婵媛”、“委移”等等,随处可见。而叠字词的运用,更是接二连三,触目皆是,“嗟嗟”、“凄凄”、“曼曼”、“惘惘”、“曶曶”、“冉冉”、“眇眇”、“默默”、“郁郁”、“戚戚”、“芒芒”、“蔓蔓”、“緜緜”、“悄悄”、“冥冥”、“雰雰”、“礚礚”、“汹汹”、“容容”、“洋洋”、“翻翻”、“遥遥”、“潏潏”、“悐悐”,总计共有二十四个,这些词语。不仅增加了诗歌的音乐美,对诗歌幽怨悲凉意境的形成,也起着极大的作用。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850-858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将仲子

: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仲子哥啊你听我说,别翻越我家门户,别折了我种的杞树。哪是舍不得杞树啊,我是害怕我的父母。仲子哥实在让我牵挂,但父母的话也让我害怕。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仲子哥啊你听我讲,别翻越我家围墙,别折了我种的绿桑。哪是舍不得桑树啊,我是害怕我的兄长。仲子哥实在让我牵挂,但兄长的话也让我害怕。

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仲子哥啊你听我言,别越过我家菜园,别折了我种的青檀。哪是舍不得檀树啊,我是害怕邻人毁谗。仲子哥实在让我牵挂,但邻人毁谗也让我害怕。

参考资料:

1、 王秀梅 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154-1562、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150-1533、 徐中玉 金启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4-15

(qiāng)仲子兮,无逾(yú)我里,无折我树杞(qǐ)。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将:愿,请。一说发语词。仲子:兄弟排行第二的称“仲”。逾:翻越。里,居也,五家为邻,五邻为里,里外有墙。越过里墙。杞:木名,即杞柳。又名“榉”。落叶乔木,树如柳叶,木质坚实。树:种植。一说树桑、树檀,即桑树、檀树,倒文以协韵。爱:吝惜。怀:思念。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tán)。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檀:木名,常绿乔木。一名“紫檀”。

参考资料:

1、 王秀梅 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154-1562、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150-1533、 徐中玉 金启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4-15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郑风·将仲子》所表现的,便正是一位青年女子在春秋时期社会舆论压迫下的畏惧、矛盾心理。首章开口即是突兀而发的呼告之语:“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这呼告初听令人摸不着头脑,细细品味又不免莞尔而笑:诗行中分明透露着,有一对青年男女正要私下相会。热恋中的男子(仲子)大约有点情急,竞提出了要翻墙过园前来相会的方案。这可把女子吓坏了,须知“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是要遭父母、国人轻贱和斥骂的;她想:“倘若心上人也如此鲁莽,可教我把脸儿往哪里搁?”于是便有了开章那三句的突发呼告。这呼告是温婉的,一个“将”(愿)字,正传达着女子心间的几多情意;但它又是坚决的,那两个“无”(不要)字,简直没有商量的余地。如果读者读得再深入些,当还能想见女主人公此刻因惶急而变得苍白的面容,还有“仲子”那因被拒绝而失望的神情。

  这失望也为女主人公感觉到了,诗中由此跳出了一节绝妙的内心表白:“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前一句反问问得蹊跷,正显出了女主人公的细心处,她唯恐“无折我树杞”的求告,会被心上人误会,故又赶紧声明:“岂敢爱之?畏我父母。”——我不是吝惜杞树,我只是怕我父母知道;因此虽然爱着你,却不能让你翻墙折杞前来,我实在是迫不得已啊。这番对心上人作解释的自白,一个“畏”字,吐露着她对父母的斥责,竟是如何的胆战心惊。这样一来,仲子却也不是完全绝望。“仲可怀也”三句表明,可怜的女主人公在担心之余,毕竟又给了心上人以温言软语的安慰:“我实在是天天想着你呀,只是父母的斥骂,也实在让我害怕呀……”话语絮絮、口角传情,似乎是安慰,又似乎是求助,活脱脱画出了热恋中少女那既痴情、又担忧的情态。

  第二、三两章初看只是对首章的重复,其实却是情意抒写上的层层递进。从女主人公呼告的“无逾我里”,到“无逾我墙”、“无逾我园”,可推测她那热恋中的“仲子”,已怎样不顾一切地翻墙逾园、越来越近。但男子可以鲁莽行动,女子却受不了为人轻贱的闲话。所以女主人公的畏惧也随之扩展,由“畏我父母”至于“畏我诸兄”,最后“畏”到左邻右舍的“人之多言”。让人觉得那似乎是一张无形的大网,从家庭一直布向社会,谁也无法挣得脱它。这就是不准青年男女恋爱、私会的礼法之网,它经了“父母”、“诸兄”和“人之多言”的重重围裹,已变得多么森严和可怕。由此品味女主人公的呼告之语,也难怪一次比一次显得急切和焦灼了——她实在孤立无助,难于面对这众口嚣嚣的舆论压力。

  字面上只见女主人公的告求和疑惧,诗行中却历历可见“仲子”的神情音容:那试图逾墙来会的鲁莽,那被劝止引发的不快,以及唯恐惊动父母、兄弟、邻居的犹豫,连同女主人公既爱又怕的情态,俱可于诗中得之。中国古代诗论,特别推重诗的“情中景”“景中情”,《将仲子》所创造的,正是这种情中见景的高妙诗境。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150-153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墙有茨

:
墙有茨,不可扫也。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
墙有茨,不可襄也。中冓之言,不可详也。所可详也,言之长也。
墙有茨,不可束也。中冓之言,不可读也。所可读也,言之辱也。

墙有茨,不可扫也。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
墙上长满了蒺藜,无论如何扫不掉。你们宫中私房话,实在没法说出口。如果真要说出来,那话就难听死啦。

墙有茨,不可襄也。中冓之言,不可详也。所可详也,言之长也。
墙上长满了蒺藜,无论如何除不掉。你们宫中私房话,实在没法详细说。如果真要说详细,那话说来可长啦。

墙有茨,不可束也。中冓之言,不可读也。所可读也,言之辱也。
墙上长满了蒺藜,没有办法打捆走。你们宫中私房话,实在不能对人说。如果真的传开来,简直就是羞辱啊。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89-902、 王秀梅 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91-92

墙有茨(cí),不可扫也。中冓(gòu)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
鄘(yōng):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汲县北。茨:植物名,蒺藜。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实有刺。中冓:内室,宫中龌龊之事。道:说。所:若。

墙有茨,不可襄(xiāng)也。中冓之言,不可详也。所可详也,言之长也。
襄:除去,扫除。详:借作“扬”,传扬。

墙有茨,不可束也。中冓之言,不可读也。所可读也,言之辱也。
束:捆走。这里是打扫干净的意思。读:宣扬。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89-902、 王秀梅 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91-92
墙有茨,不可扫也。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
墙有茨,不可襄也。中冓之言,不可详也。所可详也,言之长也。
墙有茨,不可束也。中冓之言,不可读也。所可读也,言之辱也。

  这首诗内容与《邶风·新台》相承接,主要意思是讽刺宣姜(齐女)不守妇道,和庶子通奸,其事丑不可言。诗以墙上长满蒺藜起兴,给人的感觉,卫公子顽与其父妻宣姜的私通,就像蒺藜一样痛刺着卫国的国体以及卫国人民的颜面与心灵。

  全诗一唱三叹,在反复重复的数落中,一层层加深着对这一宫廷丑事的批判。在结构上,叠咏而意义递进,无论在内容、思想感情上都是一层深过一层,有效地增强着诗歌的讽刺力量。诗中之“不可埽”、“不可襄”、“不可束”,表面上写墙茨之延伸愈来愈长,几乎到了不可控制的地步,实际上是比兴卫公子顽与其父妻私通已经到了无耻糜烂、昭然无忌的程度。诗中之“所可道也”、“所可详也”、“所可读也”,表明人们对这种宫廷丑事的议论,在一步一步的升级,几乎已经尽人皆知了。诗中之“言之丑也”、“言之长也”、“言之辱也”,写人们对于这种宫廷丑闻的感情态度,由丢脸、气愤到感到耻辱,真有一人之祸,祸及国体的感觉。

  此诗三章重叠,头两句起兴含有比意,以巴紧宫墙的蒺藜清扫不掉,暗示宫闱中淫乱的丑事是掩盖不住、抹煞不了的。接着诗人便故弄玄虚,大卖关子,宣称宫中的秘闻“不可道”。至于为何不可道,诗人绝对保密,却又微露口风,以便吊读者口味。丑、长、辱三字妙在藏头露尾,欲言还止,的确起到了欲盖而弥彰的特殊效果。本来,当时卫国宫闱丑闻是妇孺皆知的,用不着明说,诗人特意点到为止,以不言为言,调侃中露讥刺,幽默中见辛辣,比直露叙说更有情趣。全诗皆为俗言俚语,六十九个字中居然有十二个“也”字,相当今语“呀”,读来节奏绵延舒缓,意味俏皮而不油滑,与诗的内容相统一。三章诗排列整齐,韵脚都在“也”字前一个字,且每章四、五句韵脚同字,这种押韵形式在《诗经》中少见。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89-902、 王秀梅 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91-92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