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浮航

:
青誉浮航夜照波,星繁云静月华多。
玉楼人凭栏干立,直下天心耿耿河。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杨备

建州浦城人,字修之。杨亿弟。仁宗天圣中为长溪令,后宰华亭。庆历中为尚书虞部员外郎,分司南京。尝乐吴地风俗之美,作《姑苏百题》,每题笺释其事,后范成大修志多采用之。 118篇诗文

猜你喜欢

曲游春·禁苑东风外

:

禁烟湖上薄游,施中山赋词甚佳,余因次其韵。盖平时游舫,至午后则尽入里湖,抵暮始出,断桥小驻而归,非习于游者不知也。故中山亟击节余“闲却半湖春色”之句。谓能道人之所未云。

禁苑东风外,飚暖丝晴絮,春思如织。燕约莺期,恼芳情偏在,翠深红隙。漠漠香尘隔,沸十里、乱弦丛笛。看画船、尽入西泠,闲却半湖春色。
柳陌,新烟凝碧,映帘底宫眉,堤上游勒。轻暝笼寒,怕梨云梦冷,杏香愁幂。歌管酬寒食,奈蝶怨、良宵岑寂。正满湖、碎月摇花,怎生去得?

禁烟湖上薄游,施中山赋词甚佳,余因次其韵。盖平时游舫,至午后则尽入里湖,抵暮始出,断桥小驻而归,非习于游者不知也。故中山亟击节余“闲却半湖春色”之句。谓能道人之所未云。
寒食节在西湖上泛舟游玩,施中山写下一首妙词。于是我和了一首。平时的游船,到午后便全进入里湖。黄昏时才缓缓划出断桥,稍微停一会就各自返回。不是熟习游湖的人不知道这种情形。所以施中山屡次击节盛赞我“闲却半湖春色”的词句,说是能道出他人所未说到的景色。

禁苑东风外,飚暖丝晴絮,春思如织。燕约莺期,恼芳情偏在,翠深红隙。漠漠香尘隔,沸十里、乱弦丛笛。看画船、尽入西泠,闲却半湖春色。
宫廷外的东风,在和煦的暖日里吹拂着堤岸上的柳丝飞絮,使人感到春日的情思如织。相爱男女约会的时日,浓情蜜意,全藏在花丛之间,浓荫深处。漾漾的香尘遮天蔽日,十里西湖人声沸腾,到处是琴弦管笛。看那画船,全都荡入西泠桥内,西湖一半的春色竟被闲置。

柳陌,新烟凝碧,映帘底宫眉,堤上游勒。轻暝笼寒,怕梨云梦冷,杏香愁幂。歌管酬寒食,奈蝶怨、良宵岑寂。正满湖、碎月摇花,怎生去得?
垂柳湖堤,被刚刚升起的烟雾凝聚成翠色,映衬出帷帘下的丽人和堤岸上骑马的游客。淡淡的落日笼罩着寒意,只怕像梨花如云的美梦一片凄冷,让馥郁芬香的杏花覆盖着一层愁绪。歌声管乐齐鸣,酬答这一年一度的寒食节,怎奈蝴蝶还埋怨如此良宵为何太静寂。整个西湖,波光粼粼,明月荡碎,花影摇曳,这样的美景我怎能舍得离别?

参考资料:

1、 上彊邨民(编) 蔡义江(解). 宋词三百首全解 .上海 :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11/1: 第316-317页2、 吕明涛,谷学彝编著 .宋词三百首 .北京:中华书局, 2009.7:第280-281页

禁烟湖上薄游,施中山赋词甚佳,余因次山韵。盖平时游舫(),至午后则尽入里湖,抵暮始出,断桥小驻而归,非习于游者不知也。故中山亟(qì)击节余“闲却半湖春色”之句。谓能道人之所未云。
曲游春:词牌名, 双调一百二字,前段十句五仄韵,后段十一句七仄韵。禁烟:指寒食节。旧俗寒食节要禁烟火,故云。薄游:即游历。薄为句首语气词,无意义。施中山:名岳,字中山。能词,精音律。游舫:游船。里湖:杭州里西湖或西里湖 的省称。击节:赞赏之意。

禁苑东风外,飚(yáng)暖丝晴絮,春思如织。燕约莺期,恼芳情偏在,翠深红隙。漠漠香尘隔,沸十里、乱弦丛笛。看画船、尽入西泠(línɡ),闲却半湖春色。
禁苑:帝王的园林。指宫廷。飚:同“扬”。春思:春日的思绪;春日的情怀。燕约莺期:比喻相爱的男女约会的时日。西泠:桥名,在西湖白堤上。后也称西湖为西泠。

柳陌,新烟凝碧,映帘底宫眉,堤上游勒。轻暝(míng)笼寒,怕梨云梦冷,杏香愁幂。歌管酬(chóu)寒食,奈蝶怨、良宵岑(cén)寂。正满湖、碎月摇花,怎生去得?
柳陌:植柳之路帘底宫眉:宫中丽人。这里指楼中丽人。游勒:骑马的游人。梨云梦:指梦境。用唐王建梦见梨花云事典。幂:覆盖。歌管:唱歌奏乐。怎生:怎样,如何。

参考资料:

1、 上彊邨民(编) 蔡义江(解). 宋词三百首全解 .上海 :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11/1: 第316-317页2、 吕明涛,谷学彝编著 .宋词三百首 .北京:中华书局, 2009.7:第280-281页

禁烟湖上薄游,施中山赋词甚佳,余因次山韵。盖平时游舫,至午后则尽入里湖,抵暮始出,断桥小驻而归,非习于游者不知也。故中山亟击节余“闲却半湖春色”之句。谓能道人之所未云。

禁苑东风外,飚暖丝晴絮,春思如织。燕约莺期,恼芳情偏在,翠深红隙。漠漠香尘隔,沸十里、乱弦丛笛。看画船、尽入西泠,闲却半湖春色。
柳陌,新烟凝碧,映帘底宫眉,堤上游勒。轻暝笼寒,怕梨云梦冷,杏香愁幂。歌管酬寒食,奈蝶怨、良宵岑寂。正满湖、碎月摇花,怎生去得?

  该词是和施岳“清明湖上”之韵而作。词描写寒食节前后西湖游春的盛况,极写当年西湖游览的赏心乐事。起笔由宫苑春光引出“春思”,接下来写湖波花丛撩拔人的赏春之情。又以纪实之笔,描写出西湖春游的热闹景象。下阕写堤上游人,鞍上公子,宝车佳人,更将西湖夜景和盘托出。但春色是观赏不尽的,月影入湖,浆动水溅,游兴不衰,引出末句“怎生去得”,呼应开头“春思”,心中无限惆怅,对西湖春色的钟情表露无遗。全词意象清丽,用语凝炼,为游记词中精品。

  词首三句,“禁苑东风外”是说春风由宫苑吹到西湖:“飏暖丝晴絮”,柳絮如游丝般飘扬,起让人感到一丝暖意——丝和思,絮和绪,是谐音双关语,即惹起人们春日的思绪,同时丝和絮又是可以纺织之物,因而说“春思如织”用法巧妙令人击节。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西湖(此是许州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参军春思乱如云,白发题诗愁送春”,意思与之相同。“织”千丝万绪交织一起,难以名状。“燕约莺期,恼芳情、偏在翠深红隙”,“恼”,撩拨之义,承接春思一句。看树底花间,莺燕婉转,撩起自己对春之爱怜,这正是词人的游春之愿。以上几句融情于景,几写尽清明时节西湖春色。下面转入写游人特别是游船。

  “漠漠香尘隔”,是写红尘带着香气笼罩着西湖。韦庄《河传》:“香尘隐映,遥望翠槛红楼。”张先《谢池春慢》:“尘香拂马,逢谢女城南道。”二诗词可作参证。诗词中惯以香尘指代士女出游景象。“隔”,言香尘之盛,几以隔障。

  “沸十里乱弦丝笛”,“歌欢箫鼓之声,振动远近”,却是入耳如沸。两句反映出南宋都城节日的欢庆热闹的场面。在极热极闹之时,词人却笔锋突转,写出“看画船尽入西泠,闲却半湖春色”的极冷极清之句。依《武林旧事》所述,此时日已至午。以上之热闹,是午前情事。至午后画船尽入里西湖,外西湖“几无一舸”。

  “闲却半湖春色”,是词人极得意之句。此句是“纪实”,词人自己的审美情趣也尽在山中表露。此“半湖春色”之“闲却”,不是为游春的如云士女而惜,却是为自己的得以从容赏析湖边春色而庆幸,包含词人真正的爱惜春天之情。

  随后转笔写湖堤上情景。上结既已说了画船尽入里湖,湖面闲却,湖堤上游上便突现出来,写他们,既是时游湖场面的补写,又是对湖上画船的衬笔。堤上杨柳成阴,烟霭笼罩,一片新碧。游赏的士女们香车宝马,极尽情致,柳如烟车帘里的女子宫眉和马背上的少年身影,时隐时现,景色朦胧而清晰,画图别致。

  接下突然转写日暮:“轻暝笼寒,怕梨云冷,杏香愁幂。”游人渐散,暮烟生于湖上,西湖寂寞,春亦寂寞,只恐梨花之美如梦一般消逝,杏花之香被将射之愁所笼罩。《高斋诗话》认为梨花云一语出于王昌龄“梦中唤作梨花云”诗句,词人多用梨云代表梨花,梨云梦,指梨花或人的香美的梦。苏轼《西江月》:“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刘学箕《贺亲郎》:“回首春空梨花梦”,也是指梨花由盛由衰,“梨云梦冷”可兹参证。周密另有《浣溪沙》词云“梨云如雪冷清明”,也反映这种季节景色。这几句写春残的用语冷峭动人。

  “歌管酬寒食”一句总结全天的赏游活动。寒食、清明时节连近,游事亦相接,界限不必截然分开。节日在歌管声中渐渐消逝,无限追之情“奈蝶怨良宵岑寂”来表现。此处是借蝶怨写人所感到的热闹后的凄清,飞绕花丛,翩翩而舞的蝴蝶也怨这样好的夜晚却太寂寞了。这里拓开一笔,似乎减轻了游人散后句人心情的寂聊无奈。

  最后用清雅飘逸的笔写他对人静后西湖夜色的留恋,说:“正满湖碎月摇花,怎生去得!”满湖风动涟漪,碎月层叠,似花簇摇风,——怎能在这西湖最美的时刻离去呢?词人的审美情趣是深爱宁静的西湖春色的,并不喜欢游人的喧器热闹,而且珍惜将要过去的春天。这两句正和上片“看画船尽入西泠,闲却半湖春色”遥相照应。

  周密写西湖之春,实在处、热闹处尽显美丽,而写虚静空灵处更称美绝。闲却的半湖春色和“碎月摇花”的宁静夜景更使人神往。也只有日暮游人散尽,才使词人得以体会到“轻暝笼寒,梨云梦冷,杏香愁幂”境界。极热闹与极清冷,相反相成,两相衬映,是这首词的写作上的一大特点。欧阳修《采桑子》写颍州西湖暮春:“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写春空写得比较明显,这首词却含蓄隽永,显示出南北宋词的不同之处。

  周密用字甚精,“飏暖丝晴絮”、“乱弦丛笛”、“轻暝笼寒”、“碎月摇花”,写景色细致入微,也反映了词人心理上的不同感受。但由于是和韵的关系,所以“翠深红隙”、“杏香愁幂”,用字虽新奇,却稍显凑合趋就。

  这首词全是从词人心目中写同的。首先是写眼中整个清明景色与自己的春思情愫,山次就是十里湖面画船笙歌繁华喧闹景象,词人自己的特殊感受和遐思也融汇山中。逐渐写出游人散去,“暝色赴春愁”,又着重写寂静清幽的西湖夜色,前后映照,层次分明,时间、空间在不断移换,这种多彩多变的写法令人耳目一新,击案叫绝。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著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年版(2010年5月重印) :第2152-2154页2、 上彊邨民(编) 蔡义江(解). 宋词三百首全解 .上海 :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11/1: 第316-317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孤桐

: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梧桐树天生就能长得茂盛繁密,岿然屹立,拔地高达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接近了云霄,也不屈服,这是由于深深扎根大地的缘故。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年岁越老根越壮实,阳光越强,枝叶越显得茂盛葱郁。

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清明盛世,也想着解决明间疾苦,想帝舜抚琴唱的那样,愿被砍伐制作成五弦琴。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森森:形容繁密。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得地:得到适宜生长的土壤。

岁老根弥(mí)壮,阳骄叶更阴。
岁:年。弥:更加。阴:指茂盛。

明时思解愠,愿斫(zhuó)五弦琴。
斫:用刀斧砍。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七夕

: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在未曾相会的时候,牵牛星的心意,不知怎样,据我替他设想,须要邀请织女星来,弄那织棉的金梭子。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年年的赐给人问的许多巧,却不知道人间的巧事到底有多少。

参考资料:

1、 汤霖.全金诗注析:甘肃人民出版社,1982:102-1032、 沈祥源.千家诗助读:江西人民出版社,1996:623、 贾三强.千家诗新绎: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125-126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yāo)织女弄金梭(suō)
牵牛:星名,在银河之西,俗称牛郎,一名河鼓,又名黄姑。大概以李牛三星像牛头角、感之形,名之牵牛。若何:怎么样。织女,在银河东,织女四星像梭形,名之织女。织女传说为天帝之女,又叫她天孙,会纺织,韩愈待“天孙为织云锦裳”。金梭:梭子的美称。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年年”句:因织女会纺织,古代女子便于七夕焚香陈瓜果,祝贺她夫妇聚合,又向她乞求智慧,民间有穿七孔针之戏。乞与,赐给。不道:没有科到。

参考资料:

1、 汤霖.全金诗注析:甘肃人民出版社,1982:102-1032、 沈祥源.千家诗助读:江西人民出版社,1996:623、 贾三强.千家诗新绎: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125-126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唐诗主情,宋诗主理。宋的这种主理的诗,对那些喜好唐诗的人来说,常有味同嚼蜡之感。但诗如能用简捷的句子,深刻地表达一种哲理,也不能不说有其特殊的妙趣。杨朴的这首《七夕》,就是具有这种妙趣的哲理诗。

  诗的作者从牛郎、织女七夕踏鹊桥相会的神话传说发端,别出新裁,表达了作者独到而又深刻的见解。“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前两句设问:弄不懂牛郎到底打的什么主意,是怎么想的,非得邀天上的仙女来织满天的锦绣云霞。这里的“须”字,是一种怀疑和否定,从正面来解释,就是没有必要来邀请织女作这一切。这两句来得非常奇,出人意料,因为很多人把把牛郎织女的神话作为美妙的故事来接受,对其中所包含的意义从未提出过质疑。以为神胜过人,天上的仙女自然比人间的一切都要聪明许多。但诗人却对此表示怀疑。前两句的这种怀疑只涉及到神话故事本身,但这已足以造成悬念。这两句为诗的末联所发的奇论,做了有力的铺垫。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己多”。这两句是说:每年人们都要在七月七日晚上向天上的织女乞求赐予刺绣、纺织等的聪慧、智巧,但实际上,人间的智巧己经是很多了,多得有点可怕。诗人在这里并非是在赞扬人间的机巧,而是来了一个大转弯,诗人此时想起的不仅仅是人间创造幸福的巧智,还有行恶的智巧:有巧取牵夺,互相倾轧,以及繁复、杂多而又绞尽脑汁的勾心斗角。诗人赋予末一行诗中的“巧”的含义已经不同于第三行诗中“巧”的含义。恰是这种新的含义,不无道理,但又非常出人料想地拓宽了诗思的领域,这就便诗的情思和哲理向更深处开掘,一使诗具有了横空出世、奇崛诡辩之美。当人间充分运用他的机巧来进行勾心斗角的时候,要邀织女来已无意义。从四句诗的整体和诗情的深入来看,诗人的愤世嫉俗之情表现得很是恰当、巧妙、深刻。

  杨朴在那样一个时代有这样一种思想和见识是很深刻的,加之诗语简练、晓白、朴实,就使诗思凝重、洗练,富有趣味。

参考资料:

1、 沈祥源.千家诗助读:江西人民出版社,1996:622、 贾三强.千家诗新绎: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125-1263、 蒙万夫.千家诗鉴赏辞典: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97-98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冷泉亭

:
一泓清可沁诗脾,冷暖年来只自知。
流出西湖载歌舞,回头不似在山时。

一泓清可沁诗脾,冷暖年来只自知。
一泓清澄的泉水,沁人心脾,引起无尽的诗思;年复一年,泉的冷暖,又有谁能够理解知晓?

流出西湖载歌舞,回头不似在山时。
它流呀,流呀,流入了西湖,浮载着歌舞画舫,那时候,与在山时的清澈,已不是同一面貌。

参考资料:

1、 李梦生 .宋诗三百首全解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年5月1日:第158页

一泓(hóng)清可沁(qìn)诗脾(pí),冷暖年来只自知。
诗脾:等于“诗肠”,指诗思、诗兴。只自知:用佛家语“如鱼欲水,冷暖自知”(《传灯录》),表示别人无法理解。

流出西湖载歌舞,回头不似在山时。

参考资料:

1、 李梦生 .宋诗三百首全解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年5月1日:第158页
一泓清可沁诗脾,冷暖年来只自知。
流出西湖载歌舞,回头不似在山时。

  这首题冷泉亭的绝句,是在“冷”字上做文章,发表心中的感慨。前两句赞扬泉的清澈,说清泉引起诗人们无边诗兴,写下了众多的诗句,但诗人们有谁能真正理解泉水本身的心意呢?冷暖只自知,固是从泉水的温度而言,更多的是发挥到世情的冷热上。后两句先说泉的热,即世情的热,以西湖上的歌舞繁华作代表,次以“在山时”的冷与出山的热作对比,表示惋惜。杭州西湖的繁华为东南首屈一指,王安石《杭州呈胜之》诗云:“彩舫笙箫吹落日,画楼灯烛映残霞。”柳永的《望海潮》词更是极力铺陈了杭州盛况,以致于金主亮见了有投鞭南下之志。

  林稹在这里正是有感于当时富户官僚的穷奢极侈,借言泉的冷热,对“暖风吹得游人醉”的现象表示不满,表示担忧。同时,诗又通过冷泉在山与入湖的对比,揭示处世的准则,劝勉人们要慎始慎终、洁身自好。诗沿用杜甫《佳人》诗“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的意思,说冷泉一旦与西湖水同流合污,便失去了本来面目,再也无法恢复原来的清澄;同样,人一旦失足,也无法保持原来的令誉美名了。在题写山水名胜时,不忘警醒世人,把说理与写景结合,这是宋人绝句经常采用的手法。

  元韦居安《梅诗话》对这首诗很赞赏。韦居安还引了临川陈藏一的一首绝句,认为与林诗成就仿佛。陈诗云:“岩里空寒玉有声,亭前渊静镜生明。从他流入香尘去,不碍源头彻底清。”同样题冷泉亭,陈诗的意旨理趣显然无法与林诗比肩。唐白居易有首《白云泉》诗云:“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赞叹泉水在山时的悠闲,以出山之水喻世路坎坷,用意与林稹诗差不多。

参考资料:

1、 李梦生 .宋诗三百首全解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年5月1日:第158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临江仙引·渡口

:
渡口、向晚,乘瘦马、陟平冈。西郊又送秋光。对暮山横翠,衫残叶飘黄。凭高念远,素景楚天,无处不凄凉。
香闺别来无信息,云愁雨恨难忘。指帝城归路,但烟水茫茫。凝情望断泪眼,尽日独立斜阳。

渡口、向晚,乘瘦马、陟平冈。西郊又送秋光。平暮山横翠,衬残叶飘黄。凭高念远,素景楚天,无处不凄凉。
傍晚离开渡口,乘瘦马登上山岗平坦路。西郊又送来了秋日的凤光景色。暮色中,山上呈现的翠绿色,衬托着纷纷飘落的黄叶。登高思远,南国的秋景,无处不凄凉。

香闺别来无信息,云愁雨恨难忘。指帝城归路,但烟水茫茫。凝情望断泪眼,尽日独立斜阳。
自从和她离别以来彼此便杳无音信,难忘那云愁雨恨的离别之情。指着回归京城的道路,但见雾霭笼罩着广阔无际的茫茫水面。泪眼情意专注,向远处望去,直到看不见,终日就这样独自伫立,直到夕阳西沉。

参考资料:

1、 王克俭主编.柳永诗词选: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6:98

渡口、向晚,乘瘦马、陟(zhì)平冈。西郊又送秋光。对暮(mù)山横翠,衬残叶飘黄。凭高念远,素景楚天,无处不凄凉。
临江仙引:词牌名,正体双调七十四字,前段十句,四平韵;后段六句,三平韵。向晚:近晚,傍晚。陟:登上。平冈:平缓的山脊。暮山:暮色中的山。横翠:翠色横亘。衬:以暮山为背景衬托。飘黄:黄叶飘零。素景:秋景。楚天:长江中南部天空,此指南方天色。

香闺()别来无信息,云愁雨恨难忘。指帝城归路,但烟水茫茫。凝情望断泪眼,尽日独立斜阳。
云愁雨恨:因男女恋情而引起的烦恼。帝城:京城。凝情:全神贯注。望断泪眼:即泪眼望断。望断,望尽。

参考资料:

1、 王克俭主编.柳永诗词选: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6:98
渡口、向晚,乘瘦马、陟平冈。西郊又送秋光。对暮山横翠,衫残叶飘黄。凭高念远,素景楚天,无处不凄凉。
香闺别来无信息,云愁雨恨难忘。指帝城归路,但烟水茫茫。凝情望断泪眼,尽日独立斜阳。

  上片在人物活动中写景:渡口斜陌,瘦马行人,登平冈而望秋景,从暮山横翠、残叶飘黄中生发出凭高念远的凄凉之感。下片怀念香闺佳人,因久无信息而烦恼愈深,旧情难忘。意欲返回帝城,却又烟水茫茫,归期无望,只好独立斜阳,望断泪眼。

  此词表面上虽写的是旅途相思之情,但寄寓其中的人生感慨实在多于相思之情。词中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凄苦的漂泊者的形象:乘瘦马,陟平冈,在深秋暮色中,面对的只是暮山横翠、残叶飘黄,非常的凄凉。此刻,或许只有脉脉温情可以抚慰他孤独的怀抱,但“香闺别来无信息”,他所能把握的,只有一些温馨的回忆,也只是回忆而已。而另一方面,“帝城归路”又“烟水茫茫”,纵使他“凝情望断”了“泪眼”,最终也只留下一个“尽日独立斜阳”的孤独的身影。漂泊,阻断了过去和未来,使漂泊者成为一个纯粹孤独的存在,一个被时间和空间同时剥离了的存在,这是非常悲哀的。

  这首词语言凝练,节奏舒缓,首尾呼应;通篇不用典实,不施涂泽,清畅如话,弥见其天真率意也。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主编.柳永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5年01月:5092、 王星琦编选.柳永集:凤凰出版社,2014.10:272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