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诗代书别后寄赠诗

:

余本水乡士,闭门江海隅。时逢世道泰,蹇足步高衢。

名成宦虽立,效微功日疏。入仕乘肥马,出守拥高车。

关门游昔吏,迁亭有故书。江派资贤牧,宗英出建旟。

不劳王布鼓,无赖露田车。弼政非责实,求名已课虚。

长卿病犹在,修龄疾未祛。讵知亭长肉,宁挂府丞鱼。

不能未能止,内讼惭诸已。黾勉从王事,纚舟出淮泗。

朋故远追寻,暝宿清江阴。明旦一分手,翻飞各异林。

归舟随岸曲,犹闻歌棹音。行者日超远,谁见别离心。

夕次冽洲岸,明登慈姥岑。水流多回复,余归良未寻。

江关寒事早,夜露伤秋草。心属姑苏台,目送邯郸道。

葭苇日苍苍,亲知慎早凉。刘兄消渴病,休摄戒无良。

殷弟癫眩疾,行止避风霜。刘侯有馀冷,宜饵陟厘方。

伏子多风咳,门冬幸易将。率更爱雅体,体弱思自强。

吏曹勉玉润,讽议勖金相。比部多暇日,奚用肆龙章。

建德何为者,无堕无人乡。记室朋从暇,露蝎附行商。

议曹坐朝罢,尺板嗣徽芳。双栖成独宿,俱飞忽异翔。

眷言思亲友,沉思结中肠。追惟畴昔时,朝府多欢暇。

薄暮尘埃静,飞盖遥相迓。李郭或同舟,潘夏时方驾。

娱谈终美景,敷文永清夜。促膝岂异人,戚戚皆朋娅。

今者一乖离,漼然心事差。山川望犹近,便似隔天涯。

玉躬子加护,昭质余未亏。八行思自勉,一札望来仪。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陆倕

(470—526)南朝梁吴郡吴人,字佐公。陆慧晓子。少勤学,善属文。杜绝往来,昼夜读书数岁。年十七,举州秀才。与兄陆僚、陆任并有美名,时称三陆。与沈约、谢朓等共为齐竟陵王萧子良西邸八友。梁武帝天监初,为右军安成王主簿。武帝爱其才,命撰《新漏刻铭》、《石阙铭记》。累迁扬州大中正,太常卿。有文集。 9篇诗文

猜你喜欢

昭君辞

:
朝发披香殿,夕济汾阴河。
于兹怀九逝,自此敛双蛾。
沾妆如湛露,绕臆状流波。
日见奔沙起,稍觉转蓬多。
朔风犯肌骨,非直伤绮罗。
衔涕试南望,关山郁嵯峨。
始作阳春曲,终成苦寒歌。
惟有三五夜,明月暂经过。

朝发披香殿,夕济汾阴河。
早上离开汉代后宫,晚上度过汾水。

于兹怀九逝,自此敛双蛾。
此时已远离故乡离匈奴更近了,不由得黯然魂逝,自此双眉紧锁,愁苦满怀。

沾妆如湛露,绕臆状流波。
沾在粉妆上的泪水犹如浓重的露水,泪水环绕眼睑状似流波。

日见奔沙起,稍觉转蓬多。
每天可见之处风沙奔腾,随风飘转的蓬草也随处可见。

朔风犯肌骨,非直伤绮罗。
外凛冽的寒风,不仅侵透了身上的绮罗,深入骨髓。

衔涕试南望,关山郁嵯峨。
南望故国泪流满面,然而关山阻隔再不能回去。

始作阳春曲,终成苦寒歌。
试图用欢乐的曲子排遣心中的哀怨,始终无法弹出。

惟有三五夜,明月暂经过。
南归无望,日后唯有每月十五的夜晚,月圆之时,聊以望月来寄托相思之情。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白马非马译注

朝发披香殿,夕济汾(fén)阴河。
披香殿:汉后宫宫殿之一。济:渡。汾阴:地名。在今山西省万荣县境内。因在汾水之南而名。汉武帝时曾于此得宝鼎。汾阴河,似指汾水。

于兹怀九逝,自此敛双蛾(é)
怀:怀念。胸怀。九逝:几度飞逝。谓因深思而心灵不安。双蛾:一双蛾眉。

沾妆如湛(zhàn)露,绕臆(yì)状流波。
沾妆:接触化妆。湛露:浓重的露水。绕臆:绕心得胸臆,缠绕的臆想。状:形状似。流波:流水。比喻晶莹流转的眼波。

日见奔沙起,稍觉转蓬多。
奔沙:奔腾的风沙。稍觉:逐渐觉得。转蓬:随风飘转的蓬草。

(shuò)风犯肌骨,非直伤绮(qǐ)罗。
朔风:寒风、西北风。肌骨:肌肤和骨头。非直:不是直接。绮罗:有文采的轻纱罗衣。我意,指美人。

(xián)(tì)试南望,关山郁(yù)(cuó)(é)
衔涕:含着泪涕。试:尝试。郁:郁郁葱葱。嵯峨:山高峻貌。

始作阳春曲,终成苦寒歌。
阳春曲:古曲。苦寒歌:古词牌。

惟有三五夜,明月暂经过。
三五:十五,半月。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白马非马译注
朝发披香殿,夕济汾阴河。
于兹怀九逝,自阴敛双蛾。
沾妆如湛露,绕臆状流波。
日见奔沙起,稍觉转蓬多。
朔风犯肌骨,非直伤绮罗。
衔涕试南望,关山郁嵯峨。
始作阳春曲,终成苦寒歌。
惟有三五夜,明月暂经过。

  昭君即王昭君,是汉元帝时宫女。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时,汉元帝将昭君嫁给了单于。昭君出嫁匈奴的故事引起后人的无限感慨,屡有歌咏其命运的诗歌。至沈约时,昭君出塞已经成了诗歌中的传统题材了,所以阴诗就题材与表达的内容情感而言并无多少新鲜之处,但在剪裁与刻画技巧方面颇具匠心,仍显出与众不同之处。作者写昭君诗却不把注意力放在昭君出塞前后的一系列具体事件的叙述上,对于昭君出塞的缘由、过程以及出嫁匈奴后的生活和最终结局并不涉及,而是着重描写她离开汉宫前往匈奴途中的所见所感,从这样的角度写,更显得集中、精致。

  诗从昭君辞别故国、北上与匈奴成亲写起。“披香殿”是汉代后宫殿名,“汾阴河”似指汾水,在今山西省境内。昭君北上时是否渡过汾水难以确知,作者阴处用“汾阴河”与前句中的“披香殿”对举,意在暗示昭君已远离中原故土,进入北方边远之地,地域的转换表示行程渐远,风物已变,全诗描写的离愁别恨也从阴引出。接着的四句,便转入对昭君痛苦情状的描绘。“于兹”二句说离宫北上,渡过汾水,离匈奴渐近了,不由得黯然魂逝,自阴双眉紧锁,愁苦满怀。“沾妆”二句是对昭君忧伤容貌的描绘,沾在粉妆上的泪珠犹如浓重的露水,泪水环绕眼睑状似流波。大多数齐梁诗人有这么一种倾向,即描写刻画精致细腻,不厌其详,以阴显示自己在这方面的才能。沈约这四句诗便是如阴,然而这类精细的刻画有时也会因过于繁复而使诗歌显得板滞堆砌,缺乏生动流转之美,沈约这四句诗虽然工丽,但语义已略嫌重复,好在并未继续铺陈下去,故未使诗歌风格平弱、结构臃肿。

  “日见”句起四句诗写了沿途的景象。随着行程日远,大漠中奔沙时起,随风飘转的蓬草也随之增多。塞外凛冽的寒风,不仅侵透了身上的绮罗,而且刺入肌骨。四句诗展现了大漠苍凉萧瑟的景象,奔沙、胡风的肆虐,使人倍觉长途跋涉的艰辛,飘转迁移的蓬草,更衬出昭君远离故土、飘零异域的无限哀怨。作者阴处用“日见”、“稍觉”,将由汉入胡时沿途所见景物的渐变及其对人物心理的影响刻画得很委婉细致,奔沙、转蓬等也很好地烘托了气氛。

  行行日已远,触目又皆是与故国迥异的景象,昭君更思念故国了。“衔涕”二句写她含泪南望,然而关山阻隔,故国杳渺,心中的哀怨之情更难以抑制,这里用一“试”字,颇为传神,既写出昭君频频回首引领眺望的神情,又显示了关山无极,南望非易,从而愁绪愈浓。“始作”二句写她试图用音乐排遣胸中的怨情,然而终于不能。据说汉武帝时,将公主嫁给乌孙王昆莫。“令琵琶马上作乐,以慰其道路之思”,送昭君时大约也如阴,故沈约诗中有阴二句。“阳春”、“苦寒”均为乐曲名,“阳春”原是楚国的古曲,阴处泛指欢乐的曲子,“苦寒歌”即汉乐府《苦寒行》,这里泛指辞调哀苦的乐曲。“阳春曲”与“苦寒歌”相对,且分别用“始”、“终”二字,别有深意,实际上这两句还以乐曲为象征,总括了昭君初始入选宫中,最终事与愿违,未承恩宠而出嫁匈奴的悲剧性的一生,揭示了昭君命运的蹇踬。最后二句言南归无望,日后唯有每月十五日的夜晚,明月又圆之时,聊以望月来寄托思乡之情。这里的“暂”字用得也极讲究,思乡之情无以排遣,只得寄托于夜空中团圆的明月,这本已是无可奈何中仅存的一丝慰藉,然而这明月却并非夜夜都圆,则阴情之最终不可排遣也就不难体会了。末二句委婉含蓄,富于思致,所谓“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阴诗除了剪裁上颇有特色,字句的锻炼也极工巧外,还有一个特点不容忽视,即讲究声律。沈约是永明体诗歌的代表,他主张在诗歌中运用声律法则,因阴,阴诗有半数诗句为律句,尤其是第三、四、五、六句,就每一联而言,已合于律诗的平仄要求了,只是联与联之间尚未考虑粘接。有意识地追求声律协调是齐梁诗坛上出现的新气象,沈约在这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为后来唐代律诗的形成作出了贡献,阴诗便是他声律理论在创作中运用得较为成功的一例,因阴,欣赏阴诗,不能不注意到这点。

参考资料:

1、 《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版,第991-992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咏史

:

五都矜财雄,三川养声利。
百金不市死,明经有高位。
京城十二衢,飞甍各鳞次。
仕子彯华缨,游客竦轻辔。
明星晨未晞,轩盖已云至。
宾御纷飒沓,鞍马光照地。
寒暑在一时,繁华及春媚。
君平独寂寞,身世两相弃。

五都矜财雄,三川养声利。
五大都市,自夸财富雄厚,三川一带,热衷于名利追逐。

百金不市死,明经有高位。
有钱的富豪,可以不受法律的制裁,明经的士人,能够得到高官厚禄。

京城十二衢,飞甍各鳞次。
京城里,大路四通八达,高耸韵屋脊,像鱼鳞一样密布。

仕子彯华缨,游客竦轻辔。
做官的,华美的帽缨随风飘动,闲游的,骑着快马在城中漫步。

明星晨未晞,轩盖已云至。
凌晨时分,天上依旧繁星闪烁,官宦们的车驾,已如风云般涌入。

宾御纷飒沓,鞍马光照地。
宾客与仆从,随之纷至沓来,黑乎乎的土地上映照着鞍马的光芒闪闪。

寒暑在一时,繁华及春媚。
寒来暑往,似乎只是一瞬,百花纷纷争艳,只趁春光明媚之时。

君平独寂寞,身世两相弃。
唯独严君平,甘于寂寞不慕荣利,俗世不用他,他也不求入仕。

参考资料:

1、 穆德编著.读点经典: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09:3782、 赵沛霖著.历代诗文名著新选 八代三朝诗新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年07月:3693、 刘心明译注.谢灵运鲍诗选译:巴蜀书社,1991年10月:167

五都矜(jīn)财雄,三川养声利。
五都:西汉时以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为五都。矜:自夸。三川:秦郡名,治荥阳(今河南省荥阳县西南),其地有河、洛、伊三水,所以称三川。养声利:追求名利。

百金不市死,明经有高位。
不市死:不死于市中。

京城十二衢(qú),飞甍(méng)各鳞次。
衢:大道。飞甍:高耸的屋脊。鳞次:像鱼鳞一样密布。

仕子彯(piāo)华缨,游客竦(sǒng)轻辔(pèi)
彯:长带摆动的样子。竦:执。轻辔:是指善跑的马。辔,辔头,御马索。

明星晨未晞,轩盖已云至。
轩盖:带篷盖的车,达官贵人所乘。云至:云涌而来,极言其多。

宾御纷飒(sà)(tà),鞍马光照地。
宾御:宾客和侍者。飒沓:众多的样子。

寒暑在一时,繁华及春媚。
一时:一时间,刹时。

君平独寂寞,身世两相弃。
君平:汉代蜀人严遵,字君平。他在成都以占卜为生,每日得百钱则闭门下帘读《老子》,一生不求仕进。

参考资料:

1、 穆德编著.读点经典: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09:3782、 赵沛霖著.历代诗文名著新选 八代三朝诗新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年07月:3693、 刘心明译注.谢灵运鲍诗选译:巴蜀书社,1991年10月:167

五都矜财雄,三川养声利。
百金不市死,明经有高位。
京城十二衢,飞甍各鳞次。
仕子彯华缨,游客竦轻辔。
明星晨未晞,轩盖已云至。
宾御纷飒沓,鞍马光照地。
寒暑在一时,繁华及春媚。
君平独寂寞,身世两相弃。

  “五都矜财雄,三川养声利。”诗人起笔便尖锐地指出,五都的人以财产雄厚而自尊自大,三川的人好追逐名利。诗人谴责的,不仅仅是五都和三川的人,他谴责的还有高门世族和达官贵人。接下来,这种谴责进一步深入:“百金不市死,明经有高位。”在门阀制度盛行的时代,无疑给他造成沉重的压抑之感。使得自己的抱负无法实现,因而内心充满了孤独与苦闷。

  下面八句,对于靠明经而出仕、怀巨金而来游的仕子游客的生活,进行了细致的描写:“京城十二衢,飞甍各鳞次。仕子彯华缨,游客竦轻辔。明星晨未晞,轩盖已云至。宾御纷飒沓,鞍马光照地。”大意是:京城里大路四通八达,高屋似鱼鳞一般密布。做官的帽子上摆动着华美的长缨,游者骑着快马来到京城。在明星未稀的清早,官宦们的车子已云涌而至,色彩斑斓,光照大地。诗人抓住这些具有典型性质的场面,用夸张铺陈的手法,极尽渲染描绘之能事,显示了京城的繁华奢靡和游乐之风的盛行。

  紧接着,诗的笔锋一转:“寒暑在一时,繁华及春媚。”寒暑的变化快,因此,如今的繁华兴盛、春光明媚也只是暂时的,散热曲折地透露出寄希望于未来的心绪。

  “君平独寂寞,身世两相弃。”唯有严君平不慕荣利,弃绝世俗,甘于寂寞。世不用他,他亦不去求仕进。在成都卖卜为生,每日得百钱则闭门下帘读《老子》,一生不求功名。诗人赞扬贫贱不移的严君平,又不乏自身的身世感慨,借此表达了对仕途不介于心的高旷胸怀和豁达的精神。

  这首诗在艺术上是高明的。首先,诗的语言华美而生动。诗中运用“飞甍”、“华缨”、“轻辔”等偏正词组形容达官贵人们的房屋、服饰、马匹,形象鲜明地显露出它们的奢华,用“鳞次”来描绘高屋密布,用“云至”来形容官宦们的车子纷纷而来,其多如云。准确的语言、生动的比喻,使诗句显示出华贵的色彩,将统治阶级醉死梦生的生活暴露无遗。

  其次,构思超越凡俗,详略描写恰到好处。诗的大部分极力铺叙渲染京城的豪华与奢侈,只用最后二句写君平的生活,便足以衬托出君平的的寂寞。矜财逐利和安贫乐道的鲜明对照,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

参考资料:

1、 丁福林编著.谢灵运鲍照集:凤凰出版社,2009.01:204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燕歌行

:
孟冬初寒节气成,悲风入闺霜依庭。
秋蝉噪柳燕辞楹,念君行役怨边城。
君何崎岖久徂征,岂无膏沐感鹳鸣。
对君不乐泪沾缨,辟窗开幌弄秦筝。
调弦促柱多哀声,遥夜明月鉴帷屏。
谁知河汉浅且清,展转思服悲明星。

孟冬初寒节气成,悲风入闺霜依庭。
初冬时节,天气变冷,凉风透过窗隙,吹入室内,一层寒霜,铺在小院之中。

秋蝉风柳燕辞楹,念君行役怨边城。
秋蝉在柳树上喧叫,飞回温暖的南方,燕巢成空;想起夫君还在戍守边城,心中哀怨。

君何崎岖久徂征,岂无膏沐感鹳鸣。
总是走在崎岖的山路上,戍边抗敌,没有你在身边,我对梳装打扮也毫无热情。

对君不乐泪沾缨,辟窗开幌弄秦筝。
日思夜想心中悲怨,泪水沾湿了衣襟;我打开窗户,撩起帷幔,弹起秦筝,抒发满腔的思念。

调弦促柱多哀声,遥夜明月鉴帷屏。
琴声悲切哀婉,夫君啊,你是否能听见,漫漫长夜,只有照进屏风的月光与我作伴。

谁知河汉浅且清,展转思服悲明星。
自己与丈夫难以见面,好比天上的牛郎和织女隔着一道银河,翻来覆去睡不着,悲思不减到薄明。

参考资料:

1、 李运富.谢灵运集:岳麓书社,1999年08月:160,421-4352、 金牛江,金向银.谢灵运山居赋诗文考释:中国文史出版社,2009.03:2153、 刘心明.谢灵运鲍诗选译:巴蜀书社,1991年10月:123-124

孟冬初寒节气成,悲风入闺霜依庭。
燕歌行:乐府相和歌平调曲有《燕歌行》。《乐府解题》曰:“燕,地名。言良人从役于燕,而为此曲。”本篇也是写女子怀念到燕地边塞戍役的丈夫的。古燕地在今河北省北部及辽宁省一带。孟冬:初冬。指农历十月。悲风:容易引起人悲伤情绪的寒风。闺:古代女子住的内室。

秋蝉噪柳燕辞楹(yíng),念君行役怨边城。
噪柳:在柳树上喧叫。辞楹:在屋柱上筑巢准备过冬。

君何崎(qí)(qū)久徂征,岂无膏沐感鹳(guàn)鸣。
崎岖:本指道路高低不平,此喻命运艰难不顺。徂征:前往边塞从军。膏沐:油膏脂粉等古代女子美容品。鹳:鹳雀,一种水鸟。

对君不乐泪沾缨(yīng),辟窗开幌(huǎng)弄秦(qín)(zhēng)
对君:疑是“思君”之误。此诗拟之,故知是思君之误。缨:彩带。辟:开。幌:帷幔,窗帘。弄:谈拨。秦筝:一种形状像瑟的弦乐器。

调弦促柱多哀声,遥夜明月鉴帷屏。
促:旋紧。帷屏:帐幕和屏风。

谁知河汉浅且清,展转思服悲明星。
河汉:银河。此用古诗“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意,喻指夫妻不得团聚。明星:指启明星,早晨出现于东方。

参考资料:

1、 李运富.谢灵运集:岳麓书社,1999年08月:160,421-4352、 金牛江,金向银.谢灵运山居赋诗文考释:中国文史出版社,2009.03:2153、 刘心明.谢灵运鲍诗选译:巴蜀书社,1991年10月:123-124
孟冬初寒节气成,悲风入闺霜依庭。
秋蝉噪柳燕辞楹,念君行役怨边城。
君何崎岖久徂征,岂无膏沐感鹳鸣。
对君不乐泪沾缨,辟窗开幌弄秦筝。
调弦促柱多哀声,遥夜明月鉴帷屏。
谁知河汉浅且清,展转思服悲明星。

  这首诗写的是思妇怀人之情,开篇充满浓厚的悲凉气氛,以衬托主人公的不幸,继而细致描写怨妇心理,由思念远戍丈夫,变而为对战争的怨叹和对所处困境的痛心疾首,乃至彻夜难眠,通宵熬煎。此诗辞情哀婉动人,毫无造作之感。

  这首诗起首两句写初冬季节,寒风四起,季节的更替引起思妇节序之感。将“悲”字予以“风”,无理而妙,将女子的悲伤意绪直接托出,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

  “秋蝉”句是思妇所见之景。秋末冬初的蝉声是凄清而稀疏的,可在思妇听来却是令人烦躁的,它使人已觉悲伤的心情更加烦闷。盂冬之际,作为候鸟的燕子已经离去,可是丈夫却没有回来,仍戍守在寒冷的边城。心情由“悲”变成了“怨”。

  “君何崎岖久徂征”句紧接上句“怨边城”,写思妇挂念丈夫,想像他走在崎岖的山路上,戍边抗敌,生活艰苦。“岂无膏沐”句合用《诗经·卫风·伯兮》“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和《诗经·豳风·东山》“鹳鸣于垤,妇叹于室”诗句。这两首诗都是写女子怀念远征的丈夫,与本诗诗旨相似。谢灵运熟谙风骚,诗歌善于取意或化用《诗经》和《离骚》诗句,古代诗论家曾经指出过这一点。

  “对君不乐泪沾缨”两句,继续叙写思妇由思念丈夫而潸然泪下,为缓解悲绪她要借弹筝诉说内心的哀怨。心中愁怨,所弹之调亦黯然销魂,借“筝”消愁愁更愁。

  “遥夜”句,思妇因心中悲切,放下秦筝,抬头望见明月悬空。见月思人,哀婉难捺。此句对晏殊“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的词句应有导引作用。

  “谁知河汉”句用《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中“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的诗意。虽未言相见,而渴望相见的心情却是何等强烈。“辗转思服”句本自《诗经·周南·关雎》:“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写思妇思念戍边之人,辗转难眠。

  这首歌行带有谢诗按时空叙述的特点,时序变化引起悲绪,然后描写思念的一系列行动,娓娓道来。虽是代人言情,但辞情哀婉动人,毫无造作之感。

参考资料:

1、 穆杰.古诗词鉴赏·冬之卷: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年06月:12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渡黄河

:
河流迅且浊,汤汤不可陵。
桧楫难为榜,松舟才自胜。
空庭偃旧木,荒畴余故塍。
不睹行人迹,但见狐兔兴。
寄言河上老,此水何当澄。

河流迅且浊,汤汤不可陵。
黄河流水湍急而且浑浊,其盛大的水势不可阻挡。

桧楫难为榜,松舟才自胜。
用桧木做成的桨,船夫也难以使用,松木造成的坚船方可胜任。

空庭偃旧木,荒畴余故塍。
空院落倒放着旧木头,荒地里留着旧土埂。

不睹行人迹,但见狐兔兴。
这里不见行人的踪迹,所见的只有狐狸兔子的出没。

寄言河上老,此水何当澄。
我要对黄河边上的老人说,这浊水何时才能澄清啊?

参考资料:

1、 费振刚主编.齐梁体诗传(中):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672、 孙年法主编.运城古中国游记·诗词歌赋篇:山西人民出版社,2015.07:137

河流迅且浊,汤(shāng)汤不可陵。
迅:疾速,急疾。汤汤:水势浩大貌。陵:超越,越过。

(guì)(jí)难为榜(bǎng),松舟才自胜。
桧楫:桧木做的桨。桧为坚硬木材,桧楫谓船桨极坚固。榜:船桨。

空庭偃旧木,荒畴余故塍(chéng)
空庭:犹空院,谓荒芜冷寂的庭院。偃:倒伏。故塍:过去的田埂。

不睹行人迹,但见狐兔兴。
兴:作,这里指狐兔奔跑。

寄言河上老,此水何当澄。
河上老:河上老:古时高士,即河上公,能预测未来。何:何时。澄:清。传说黄河千年一清,河清则天下太平。 

参考资料:

1、 费振刚主编.齐梁体诗传(中):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672、 孙年法主编.运城古中国游记·诗词歌赋篇:山西人民出版社,2015.07:137
河流迅且浊,汤汤不可陵。
桧楫难为榜,松舟才自胜。
空庭偃旧木,荒畴余故塍。
不睹行人迹,但见狐兔兴。
寄言河上老,此水何当澄。

  这首诗前四句写渡河情况。“河流迅且浊,汤汤不可陵。”起笔写出了黄河的气势和特征:水流迅猛而浑浊。“桧楫难为榜,松舟才自胜。”这里说,连桧楫使用起来都好像力不胜任,松舟也只是勉强胜载,可见河水的迅猛,渡河的危险、困难。中四句写岸畔所见。“空庭偃旧木,荒畴余故塍。”庭户是空的,旧木横躺着,像要倒塌的样子;田地荒芜了,还可以看到往日的田埂畦垄。“不睹行人迹,但见狐兔兴。”周围也看不到行人,只见狐兔横行。这里的村庄完全破败了,像《古诗·十五从军征》所写:“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这就是作者眼中所见异族政权统治下的情形。在这描写中见出作者伤感、同情、愤慨等心情。“狐兔”既以纪实,当兼喻异族统治者。由此回过头来看前面关于黄河的描写,似也有兴寄:那汹涌浑浊的河水,当影射北中国的沦丧、淆乱。南宋张元干曾将这两个比兴融在一起,写道:“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贺新郎》)以愤慨中原之陷入金人之手。最后两句:“寄言河上老,此水何当澄?”这两句的意思明显是指澄清天下、拨乱反正。由于前面写有渡河情况,这两句出现就不显得生硬;又由于前面写有社会凋残、生民涂炭情况,这两句也就显得很有感情、很有力量了。这表现了作者渴望国家统一、拯救生民出洪荒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还可交代一下,“河上老”或许用河上公的典故。葛洪《神仙传》谓河上公住在黄河之滨,能预卜未来。作者“寄言”于这种决疑释惑的人物,更能见出他渴望河清心情的急切。这里的用典是浑然无迹的。

  “渡黄河”这种题材在南朝诗歌中实属罕见。作者身临北境,写出了旅途的感触,从而流露了澄清天下之志。这在“江左沉酣求名者”(辛弃疾《贺新郎》)不复顾念中原块土的情形下,这诗的创作就显得很是难能可贵了。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917-918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咏萍

:
可怜池内萍,葐蒀紫复青。
巧随浪开合,能逐水低平。
微根无所缀,细叶讵须茎?
飘泊终难测,留连如有情。

可怜池内萍,葐蒀紫复青。
那惹人怜爱的池中的浮萍,生长茂盛而背紫又面青。

巧随浪开合,能逐水低平。
巧妙地在波浪中开开合合,从容地在追逐水中沉升。

微根无所缀,细叶讵须茎?
微小的根须无法连缀水底,叶片小得不用茎来支撑。

飘泊终难测,留连如有情。
转徙无定而不知飘向何方,在水上留连如对人有情。

参考资料:

1、 曹鼎 著.齐梁体诗传(中).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942、 沈文凡 主编.汉魏六朝诗三百首译析.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9年09月第1版:259-260

可怜池内萍,葐(pén )(yūn)紫复青。
萍:浮萍,又称青萍。可怜:可爱。葐蒀:同“氛氲”,形容池中之萍繁盛。

巧随浪开合,能逐水低平。
浪:指水波。开合:聚散。低平:犹言沉浮。

微根无所缀,细叶讵(jù)须茎?
讵:岂。

飘泊终难测,留连如有情。

参考资料:

1、 曹鼎 著.齐梁体诗传(中).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942、 沈文凡 主编.汉魏六朝诗三百首译析.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9年09月第1版:259-260
可怜池内萍,葐蒀紫复青。
巧随浪开合,能逐水低平。
微根无所缀,细叶讵须茎?
飘泊终难测,留连如有情。

  浮萍给人们的印象,似乎总有一种随水现荡的不安定感。所谓“停不安处,行无定轨”,在怀才不遇的诗人眼中,便往往成了身世飘泊的象征物。但倘若是在阳光璀璨的晴日,心境又畅悦无翳,再伫立池边观赏那清波绿萍,人们就会发现:浮萍也自有一种与众不同的美好风神。建安诗人曹丕《秋胡行》(其二),就歌咏过它“寄身清波,随风靡倾”的倩姿;晋人夏侯湛,也赞叹过它“散圆叶以舒形,发翠绿以含缥”的容色(《浮萍赋》)。在“词美英净”的永明诗人刘绘笔下,它又是怎样一种风情?

  刘绘咏萍的开笔,便沾满了喜悦、赞美之情:“可怜池内萍,葐蒀紫复青。”“可怜”即“可爱”。不过,在“可爱”之中,似乎还含有几分惹人怜顾的柔弱之态。这便使诗人笔下的池萍,增添了某种情感色彩。“葐蒀”亦作“氛氲”,本为烟气纷纭之貌。这里用来为浮萍着色,表现青中带紫的萍叶,在清波澹淡之中,恍有青紫之气升腾,可以说是把色彩写活了。接着的“巧随浪开合,能逐水低平”两句,则进一步表现浮萍的动态之美。“池”中自然不会有沸涌翻滚的大浪;这“浪”之轻细,当如风中之花的绽放和收合一样几无声息。而绿萍,就站在这样的细浪轻波上飘舞,身姿何其轻巧!当池波终于静息之时,浮萍则轻轻从水波高处滑行而下,转眼间已在一平如镜的水面上凝立,又显得何等娴雅。这两句描摹浮萍在水中飘、立、动、静之态,简直如翩翩少女的轻巧舞姿,表现了极为动人的韵致。

  浮萍在诗人眼中,似乎一度幻作了飘舞于水波之上的绿衣少女。但当诗人从幻觉中清醒,它便又成了静浮于水面的绿萍。人们常常遗憾于浮萍的“无根”,似乎嫌它“轻浮”了些;而且叶圆而细小,又无清莲那婷婷直立的叶茎,当然更显得缺少“操守”了。故夏侯湛在赞叹之余,又有“浮轻善移,势危易荡”之语,隐隐表达了对它的贬斥之意。至于杜恕《笃论》,对它就更不客气了:“夫萍与菱之浮,相似也。菱植根,萍随波。是以尧舜叹巧言乱德,仲尼恶紫之夺朱”——如此抑萍而扬菱,小小的浮萍,简直就成了“乱德”之小人。刘绘对于前人的这类非议,大约并不赞同。故接着两句,似乎是在为浮萍鸣不平了:“微根无所缀,细叶讵须茎?”意思是说:浮萍看似“无根”,其实还是有根的呵,只是因为太微小,你叫它怎样连缀池底?萍之无茎,好像是一种缺憾;但对它自身来说,那萍叶本就细小,又何须非得有茎?这两句做的是“翻案”文章,但妙在不露声色,正与全诗清淡秀蕴的基调相谐。读者从中听到的,只是一声饱含怜惜之情的轻微叹息。最后的结句,正顺着诗人的这一怜惜之情,又将眼前的浮萍幻化了:“飘泊终难测,留连如有情。”这美好的浮萍,正如孤身无依的少女,其飘泊不定的前途,是很难预测的。而今,她就在诗人身边留连、徘徊,充满了依依之情,仿佛在诉说不忍离去的思念,抑或是飘迹无踪的凄苦。此情此景,与前文“巧随浪开合,能逐水低平”的美丽轻巧形象,交相叠合,不免令读者对这楚楚可人的绿萍,油然生出深切的爱怜和忧悯。而诗人则似乎是在用整个身心呼唤:可爱又可怜的浮萍,再莫要过那飘泊难测的生涯!请就在这清波绿池之中,寄托你风姿美好的青春。

  与同时代的诗人谢朓、范云、沈约相比,刘绘所擅长的是文辞。“至于五言之作,几乎尺有所短”(钟嵘《诗品》评王融、刘绘语)。往往辞采稍丽而情致嫌浅。故在当时,刘绘虽称“后进领袖”、“丽雅有风”(《南史》),而传世诗作却不多。不过,当其感受真切之时,笔端亦有深情蕴蓄。这首《咏萍诗》,于动、静、真、幻之中,写浮萍楚楚可怜之态。清逸秀出,摇曳生情,不失为一首颇具情趣的咏物好诗。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