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行。
春江月出大堤坦平,堤上女郎牵手前行。
唱尽新词欢不见,红霞映树鹧鸪鸣。
唱尽新词情郎不见,红霞映树鹧鸪啼鸣。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910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mèi)行。
连袂:犹联袂。晋葛洪《抱朴子·疾谬》:“携手连袂,以遨以集。”袂:指衣袖。
唱尽新词欢不见,红霞映树鹧(zhè)鸪(gū)鸣。
欢:古时女子对所爱男子的爱称。映:《乐府》作“影”。鹧鸪:鸟名。为中国南方留鸟。古人谐其鸣声为“行不得也哥哥”,诗文中常用以表示思念故乡。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910民歌中,情歌一类数量很多。它不仅有较高的审美娱乐价值,而且也起到实际的爱情桥梁的作用。在我国西南民间,对歌的风俗自古很盛。刘禹锡谪居巴楚间的诗作中就有这种民俗的描写,这首《踏歌词》就是。踏歌是不用伴奏、踏地以为节拍的徒歌,是民歌的一种唱法。刘禹锡居夔州时创作了《踏歌词四首》,这是第一首。
开篇以景起兴。春江水涨,几乎平堤。尤其在月下,堤面和江面都明晃晃连成一片,更给人水与堤平的感觉。“大堤平”三字,不仅写出江水上涨,大堤平宽,还写出月色的皎洁。就在这样的春江花月夜,堤上走着成队的“女郎”。她们都是生在村野的民间姑娘,是趁月圆之夜“踏歌”来的。她们初来的情态是彼此偎靠连袂而行,既兴奋,又含几分娇羞。一二句写“春江月出”,是暮色;三四句写到“红霞映树”,是拂晓,其间有较长的时间跨度,省略了一些情事。从三句的“唱尽新词”和“欢”等字样看,省去的正是“新词宛转递相传”的对歌的情景。民间对歌,词儿大多是即兴新编,言为心声,所以是“新词”。“欢”则是女方所悦的男子,即对歌的另一方。歌声一起,姑娘们最初的娇羞立即被赶跑了,到后来,新词唱尽,便与所欢相就。所以同组第三首《踏歌词·新词宛转递相传》就写道:“月落乌啼云雨(指男女私情)散,游童陌上拾花钿。”在这样美丽的夜晚并非十全十美,有人找到情侣,同时也有人找不到。三四句正是这样一个特写的镜头。它表现的并不是全部的女郎而是其中的某一个。在别人都凭歌声为媒介而会到自己所“欢”的时候,她却是“唱尽新词欢不见”,尝到了失望的滋味。但她仍旧怀着希望,一直等到“红霞映树”的早晨。小伙子最后是否来了,“鹧鸪鸣”声似乎有所暗示。然而终究是个谜,有两种猜法。鹧鸪雄雌和鸣,也许暗示姑娘终于等到了自己的心上人。但也可以是相反,这双双鸟儿和鸣之声反衬出她的烦恼。不光这结尾有些扑朔迷离,第三句省略的主词也有解作女郎全体的。从而这就成了一个很离奇的夜晚——小伙子们都没有来,姑娘们都有些不堪。总之,由于使用了省略和暗示的语言,使得此诗意境灵活,不易确指。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诗写出了妙龄中的女郎对爱情失望而有所期待的心情。
景阳宫井剩堪悲,不尽龙鸾誓死期。
胭脂井(也就是景阳井)到现在只剩下让人悲叹的故事了,明明之前皇帝和后妃在里面海誓山盟,要求同生共死的(可是后妃张丽华死了,陈后主却苟且偷生)。
肠断吴王宫外水,浊泥犹得葬西施。
作为越国之功臣,吴国之罪人的西施最后的结局却是被越王勾践沉尸在吴国宫殿外的河里,那河中的污泥埋葬着美丽的西施。
有关景阳井,是南朝的故事,到李商隐时也将过去三百年,估计文人以此典故写成诗歌、散文的已经很多。比如唐朝诗人温庭筠的《题望苑驿》诗:“ 景阳寒井人难到,长乐晨钟晓自知。”景阳井的故事到后唐,文人们还是很熟悉的很喜欢引用的。
清秋望不极,迢遰起曾阴。
秋天一眼望去清旷无极,遥远的阴云重重叠叠。
远水兼天净,孤城隐雾深。
水天相接的地方一片明净,孤城外云雾缭绕。
叶稀风更落,山迥日初沉。
稀疏的树叶在秋风中更快脱落,夕阳刚刚沉入高远的山。
独鹤归何晚,昏鸦已满林。
孤独的白鹤为何回的这么晚?要知道黄昏时乌鸦早已宿满林。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502、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五):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2063、 张忠刚.杜甫诗选:中华书局,2005:175-176清秋望不极,迢遰(dì)起曾(céng)阴。
迢遰:即迢递,遥远貌。曾阴:重叠的阴云。曾,层。
远水兼天净,孤城隐雾深。
兼:连着。天净:天空明净。
叶稀风更落,山迥(jiǒng)日初沉。
迥:远。
独鹤归何晚,昏鸦已满林。
归何晚:为何回得晚。昏鸦:黄昏时的乌鸦。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502、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五):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2063、 张忠刚.杜甫诗选:中华书局,2005:175-176这首诗是诗人于边秋野望而作,全篇都是写望中所见之景物。
“清秋望不极”是总写清秋时节的“望”。望秋天景色清旷无极,这就很好的表现“远水天净”。
接下来“迢遰起曾阴”句是写景。写云,云是如何,是遥远的,重叠的。如此的云就表现了此时的天气是不错的。然后从云写到水,从水写到城,虽仍是远景但逼近了一些。
“远水兼天净,孤城隐雾深。”句则是水天相接的地方,一片明净,孤城外,雾气缭绕。这样一写,就由首联的不错天气转进了一些悲凉的气氛。
但作者不仅写这么一点点悲凉。“叶稀风更落”,就是“风起,叶稀更落”,由颔联转向近景,并深入的画出了悲凉,第六句写落日,再变成了远景:夕阳刚刚沉入高远的山。这里,秋天的凉意更有力量的射出。
最后一联“独鹤归何晚,昏鸦已满林。”,融入了作者深沉的情感:孤独的鹤,为何归晚?那些昏鸦早已宿满了树林。结合作者当时的境况不难发现,当时的作者已无落足之地,安史叛军攻陷洛阳,本欲前往洛阳的杜甫被迫退回秦、华,有家不能回,一种哀痛便油然而生,所以见到孤鹤(作者自喻)晚归,便认为是昏鸦(安史叛军)占据了树林。
这首诗自上而下无不表现出秋天的悲凉,而作者内心更深层的悲凉正是安史之乱所造成的,这就含蓄而有力的批判了安史之乱对国家与人民带来的灾难。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五):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2062、 张忠刚.杜甫诗选:中华书局,2005:175-176翡翠巢南海,雄雌珠树林。
何知美人意,骄爱比黄金。
杀身炎州里,委羽玉堂阴。
旖旎光首饰,葳蕤烂锦衾。
岂不在遐远,虞罗忽见寻。
多材信为累,叹息此珍禽。
翡翠巢南海,雄雌珠树林。
翡翠鸟栖息于南海之滨,雌雄相伴比翼树林间。
何知美人意,骄爱比黄金。
哪里知道美人的心思,对它的珍爱不下于黄金。
杀身炎州里,委羽玉堂阴。
在炎热的南国被杀害,珍丽的羽毛被放在宫殿之中。
旖旎光首饰,葳蕤烂锦衾。
美丽的翠羽制成的首饰光艳夺目,用羽毛装饰的被褥绚丽多彩。
岂不在遐远,虞罗忽见寻。
难道南海还不算遥远么,可是猎人们还是罗网追杀而来。
多材信为累,叹息此珍禽。
因为自己有才华,却反被才华所累,可叹这珍禽翡翠鸟也遭此厄运!
翡翠巢南海,雄雌珠树林。
珠树:即三珠树,古代传说中的树名。
何知美人意,骄爱比黄金。
杀身炎州里,委羽玉堂阴。
旖(yǐ)旎(nǐ)光首饰,葳(wēi)蕤(ruí)烂锦衾。
旖旎:本为旌旗随风飘扬貌,引申为柔美貌,犹言婀娜。葳蕤:草木茂盛枝叶下垂貌。
岂不在遐远,虞(yú)罗忽见寻。
虞:虞人(周礼执掌打猎的官名)。罗:罗网。
多材信为累,叹息此珍禽。
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
人生在世如一场大梦,有什么必要辛劳终生。
所以终日醉,颓然卧前楹。
所以我整天沉醉在酒里,醉倒就如一堆烂泥卧在前庭。
觉来眄庭前,一鸟花间鸣。
醒来向庭院中看去,一只鸟儿正在花间飞鸣。
借问此何时?春风语流莺。
请问这已是什么时候?春风只顾与流莺细语声声。
感之欲叹息,对酒还自倾。
对此我真想发一通感慨,但还是对酒自饮自倾。
浩歌待明月,曲尽已忘情。
高歌一曲邀请天上的明月,曲终又使我沉醉忘情。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865-866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
所以终日醉,颓然卧前楹(yíng)。
前楹:厅前的柱子。
觉来眄(miǎn)庭前,一鸟花间鸣。
眄 :斜视。
借问此何时?春风语流莺(yīng)。
感之欲叹息,对酒还自倾。
浩歌待明月,曲尽已忘情。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865-866“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道家和佛家,都将人生看作是一场梦,认为人生不过是一场虚幻,唯有育化万物又为万物归宿的“道”及普渡众生的“佛法”,才是真实的,永恒的。故李白常常喝得酩酊大醉,他要在醉中来忘却这如梦的人生。诗人通过醉酒表达了对丑恶黑暗的社会现实的批判,同时在醉意朦胧中,以新的眼光发现新的天地,充分享受人生乐趣。当诗人从醉梦中一觉醒来的时候,觉得烦嚣的尘世已变得分外安宁:“觉来眄庭前,一鸟花间鸣。借问此何时,春风语流莺。”庭前花丛中,有一只小鸟在鸣叫,原来春天已经到了。原来世界中还有这样鸟语花香,春光明媚的幽美境地。这种幽美之境与其说是大自然的赐与,不如说是诗人心境的表现。他醉前竟百视而不一见,而如今在醉后醒来才突然发现,正是因为李白的心境在沉醉后平静了下来,他才会在安谧宁静的春光里发现了以前不曾发现的幽美之境。这种发现,犹如哲学上的顿悟,使人突然进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哲理境界,那是超凡脱俗的另一个世界,一切人间的忧虑和烦恼,都不复存在了。在这里宠辱皆忘,只有审美的观照、心灵的宁静。
对于这种醉后悟道境界的突然到来,诗人非常高兴,他感到自己已很久没有这种心境了,因此感慨再三。他很想让这种心境多持续些时候,怕自己过早地酒醒,又回到残酷的现实社会中来,被种种忧心的事所折磨,因此,他还得再喝上几杯。“对酒还自倾”,直喝到月上中天。他对酒狂歌,逍遥自得,久久地陶醉在无忧无虑的世界里。
这首诗深受陶渊明《饮酒》诗的影响,是“拟陶之作”,但又保持着李白自己的风格,写得“流丽酣畅”。不象陶渊明那样沉静、淡泊,只在沉醉的时刻,有些陶渊明的影子,等他一旦完全醒来,就又回复到豪放旷达的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