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房太尉墓

:
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
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
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
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

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
我东西漂泊,一再奔走他乡异土,今日歇脚阆州,来悼别你的孤坟。

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
泪水沾湿了泥土,心情十分悲痛,精神恍惚,就象低空飘飞的断云。

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
当年与你对棋,比你为晋朝谢安,而今在你墓前,象季札拜别徐君。

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
不堪回首,眼前只见这林花错落,离去时,听得黄莺啼声凄怆难闻。

他乡复行役(yì),驻马别孤坟。
复行役:指一再奔走。

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
近泪句:意谓泪流处土为之不干。

对棋(qí)陪谢傅,把剑觅(mì)徐君。
对棋:对奕、下棋。谢傅:指谢安。以谢安的镇定自若、儒雅风流来比喻房琯是很高妙的,足见其对房琯的推崇备至。把剑句:春秋时吴季札聘晋,路过徐国,心知徐君爱其宝剑,及还,徐君已死,遂解剑挂在坟树上而去。意即早已心许。

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

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
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
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
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

分句分析
  “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既在他乡复值行役之中,公事在身,行色匆匆。尽管如此,诗人还是驻马暂留,来到孤坟前,向亡友致哀。先前堂堂宰相之墓,如今已是茕茕“孤坟”,表现了房琯晚年的坎坷和身后的凄凉。
  “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无干土”的缘由是“近泪”。诗人在坟前洒下许多伤悼之泪,以至于身旁周围的土都湿润了。诗人哭墓之哀,似乎使天上的云也不忍离去。天低云断,空气里都带着愁惨凝滞之感,使诗人倍觉寂寥哀伤。
  “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诗人下句则用了另一典故。《说苑》载:吴季札聘晋过徐国,心知徐君爱其宝剑,等到他回来的时候,徐君已经去世,于是解剑挂在徐君坟的树上而去。诗人以延陵季子自比,表示对亡友的深情厚谊,虽死不忘。这又照应前两联,道出他为何痛悼的原因。诗篇布局严谨,前后关联十分紧密。
  “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唯”字贯两句,意思是,只看见林花纷纷落下,只听见莺啼送客之声。这两句收尾,显得余韵悠扬不尽。诗人着意刻画出一个幽静肃穆之极的氛围:林花飘落似珠泪纷纷,啼莺送客,也似哀乐阵阵。此时此地,诗人只看见这样的场景,只听见这样的声音,格外衬托出孤零零的坟地与孤零零的吊客的悲哀。

意境分析
  此诗极不易写,因为房琯不是一般的人,所以句句都要得体;而杜甫与房琯又非一般之交,所以句句要有情谊。而此诗写得既雍容典雅,又一往情深,十分切合题旨。

思想感情
  诗人表达的感情十分深沉而含蓄,这是因为房琯的问题,事干政局,诗人已经为此吃了苦头,自有难言之苦。但诗中那阴郁的氛围,那深沉的哀痛,还是表现出诗人不只是悼念亡友而已,更多的是内心对国事的殷忧和叹息。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东西漂泊,一再奔走他乡异土,今日歇脚阆州,来悼别你的孤坟。
泪水沾湿了泥土,心情十分悲痛精神恍惚,就象低空飘飞的断云。
当年与你对棋,比你为晋朝谢安,而今在你墓前,象季札拜别徐君。
不堪回首,眼前只见这林花错落,离去时,听得黄莺啼声凄怆难闻。

注释
房太尉:房琯
复行役:指一再奔走。
近泪句:意谓泪流处土为之不干。
对棋:对奕、下棋。
把剑句:春秋时吴季札聘晋,路过徐国,心知徐君爱其宝剑,及还,徐君已死,遂解剑挂在坟树上而去。意即早已心许。
谢傅:指谢安。以谢安的镇定自若儒雅风流比喻房琯是很高妙的,足见其对房琯的推崇备至。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赏析

分句分析
  “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既在他乡复值行役之中,公事在身,行色匆匆。尽管如此,诗人还是驻马暂留,来到孤坟前,向亡友致哀。先前堂堂宰相之墓,如今已是茕茕“孤坟”,表现了房琯晚年坎坷和身后的凄凉
  “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无干土”的缘由是“近泪”。诗人在坟前洒下许多伤悼之泪,以至于身旁周围的土都湿润了。诗人哭墓之哀,似乎使天上的云也不忍离去。天低云断,空气里都带着愁惨凝滞之感,使诗人倍觉寂寥哀伤
  “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诗人下句则用了另一典故。《说苑》载:吴季札聘晋过徐国,心知徐君爱其宝剑,等到他回来的时候,徐君已经去世,于是解剑挂在徐君坟的树上而去。诗人以延陵季子自比,表示对亡友的深情厚谊,虽死不忘。这又照应前两联,道出他为痛悼的原因。诗篇布局严谨,前后关联十分紧密。
  “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唯”字贯两句,意思是,只看见林花纷纷落下,只听见莺啼送客之声。这两句收尾,显得余韵悠扬不尽。诗人着意刻画出一个幽静肃穆之极的氛围:林花飘落似珠泪纷纷,啼莺送客,也似哀乐阵阵。此时此地,诗人只看见这样的场景,只听见这样的声音,格外衬托出孤零零的坟地与孤零零的吊客的悲哀。

意境分析
  此诗极不易写,因为房琯不是一般的人,所以句句都要得体;而杜甫与房琯又非一般之交,所以句句要有情谊。而此诗写得既雍容典雅,又一往情深,十分切合题旨。

思想感情
  诗人表达的感情十分深沉而含蓄,这是因为房琯的问题,事干政局,诗人已经为此吃了苦头,自有难言之苦。但诗中那阴郁的氛围,那深沉的哀痛,还是表现出诗人不只是悼念亡友而已,更多的是内心对国事的殷忧和叹息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创作背景

  房太尉即房琯,他在唐玄宗来到四川时拜相,为人比较正直。757年(至德二年),为唐肃宗所贬。杜甫曾毅然上疏力谏,结果得罪肃宗,几遭刑戮。房琯罢相后,于763年(宝应二年)拜特进、刑部尚书。在路遇疾,卒于阆州。两年后杜甫经过阆州,特来看看老友的坟。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杜甫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1115篇诗文

猜你喜欢

酒泉子·花映柳条

:
花映柳条,闲向绿萍池上。凭阑干,窥细浪,雨萧萧。
近来音信两疏索,洞房空寂寞。掩银屏,垂翠箔,度春宵。

花映柳条,闲向绿萍池上。凭阑干,窥细浪,雨萧萧。
在这花红柳绿的春天,我闲游在绿萍池边,倚身在栏杆上,凝视着池上细波连连。那潇潇细雨如我的思愁绵绵。

近来音信两疏索,洞房空寂寞。掩银屏,垂翠箔,度春宵。
近来他的书信稀疏难见,我更难忍洞房的寂寞无边。且打开银屏放下竹帘,苦熬这长长的春夜,只怕又是孤愁难眠。

参考资料:

1、 房开江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30-312、 邱美琼 胡建次.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38-39

花映柳条,闲向绿萍池上。凭阑(lán)干,窥(kuī)细浪,雨萧(xiāo)萧。
“花映”二句:花柳相映,正是好景,谁知风吹花落,坠于池上绿色浮萍中。闲,一作“吹”。凭:倚。阑干:即栏杆。萧萧:一作“潇潇”,形容细雨连绵。

近来音信两疏索,洞房空寂寞。掩银屏,垂翠箔(bó),度春宵。
两疏索:指双方都未得到音信。疏索,稀疏冷落。洞房,幽深的闺房。银屏:镶嵌银丝花纹的屏风,以示华丽。箔,一作“幕”,一作“泊”,意指竹帘子。

参考资料:

1、 房开江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30-312、 邱美琼 胡建次.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38-39
花映柳条,闲向绿萍池上。凭阑干,窥细浪,雨萧萧。
近来音信两疏索,洞房空寂寞。掩银屏,垂翠箔,度春宵。

  这首词写春日闺情,抒写一位女子与相爱之人分别后寂寞、无奈的心情。

  上阕写女主人公池上凭栏闲望,用“花映柳条”领起,“雨萧萧”作结,两句都是写景,前句明艳,后句暗淡,寓意着好景不常,美人迟暮。中间“闲向绿萍池上。凭阑干,窥细浪”三句写女主人公的一系列动作,重点落在一“闲”字上,以示她凭栏窥浪,全不觉得赏心悦目,体现其百无聊赖的内心感受。

  下阕写女主人公深闺怀远的寂寞。换头二句写她的境遇和感受。“近来音信两疏索”七个字,将相思离情点出,以下的描写无不因这情思引起。音信疏索是心情寂寞的原因。接下来“洞房”“寂寞”以一“空”字修饰,与上片的“闲”字相应,足以体现其无比遗憾的心绪。最后“掩银屏,垂翠箔,度春宵”三句紧承“疏索”“寂寞”,写女主人公掩屏垂帘,苦度春宵。

  全词以外显内,用女子的行动来表现了她空虚寂寞,无限惆怅的内心世界。

参考资料:

1、 房开江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30-312、 邱美琼 胡建次.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38-393、 赵崇祚编 徐国良注.花间集.武汉:武汉出版社,1995:10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赠别王山人归布山

:
王子析道论,微言破秋毫。
还归布山隐,兴入天云高。
尔去安可迟?瑶草恐衰歇。
我心亦怀归,屡梦松上月。
傲然遂独往,长啸开岩扉。
林壑久已芜,石道生蔷薇。
愿言弄笙鹤,岁晚来相依。

王子析道论,微言破秋毫。
王山人剖析仙道的高论,微言透彻秋毫。

还归布山隐,兴入天云高。
马上要回归布山去隐居,逸兴高入云天。

尔去安可迟?瑶草恐衰歇。
你能不能多待几天再回去?怕山上的瑶草会衰歇吗?

我心亦怀归,屡梦松上月。
我也很想去隐居,屡屡梦见松间云月。

傲然遂独往,长啸开岩扉。
你傲然独往,长啸着开劈岩石筑室。

林壑久已芜,石道生蔷薇。
林壑久已荒芜,石道上都长满蔷薇。

愿言弄笙鹤,岁晚来相依。
冬天来到的时候,我会去你那里,一起弄笙戏鹤,风雨相依。

参考资料:

1、 郁贤皓 .李白选集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62 .

王子析(xī)道论,微言破秋毫。
析道论:析,分也,解也。道论,即道家之经论。微言:精妙之论。秋毫:谓精微之理。

还归布山隐,兴入天云高。

尔去安可迟?瑶(yáo)草恐衰歇。
瑶草:传说中的仙草,如灵芝等,能治百病或食之长生。亦泛指珍异之草。

我心亦怀归,屡梦松上月。

傲然遂独往,长啸开岩扉。

林壑久已芜,石道生蔷薇。

愿言弄笙鹤,岁晚来相依。

参考资料:

1、 郁贤皓 .李白选集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62 .
王子析道论,微言破秋毫。
还归布山隐,兴入天云高。
尔去安可迟?瑶草恐衰歇。
我心亦怀归,屡梦松上月。
傲然遂独往,长啸开岩扉。
林壑久已芜,石道生蔷薇。
愿言弄笙鹤,岁晚来相依。

  这首诗共分四个部分。第一个四句组(“王子析道论,微言破秋毫。还归布山隐,兴入天云高。”)以“毫”、“高”为韵,是全诗的起首,“王子析道论,微言破秋毫。”介绍王山人并对友人才干的赞赏跃然纸上;“还归布山隐,兴入天云高。”叙事说友人要归布山了;第二个四句(“尔去安可迟?瑶草恐衰歇。我心亦怀归,屡梦松上月。”)改以“歇”、“月”为韵,是承接前一组诗,“尔去安可迟?瑶草恐衰歇。”直言对友人的不舍,希望友人能多待几天;“我心亦怀归,屡梦松上月。”说王山人要走,我也很想走,向往那种隐居生活;第三个四句(“傲然遂独往,长啸开岩扉。林壑久已芜,石道生蔷薇。”)又改以“扉”、“薇”为韵,是诗意起了转折,诗人想象王山人回到布山的情景,言语间满是向往;最后一个二句(“愿言弄笙鹤,岁晚来相依。”)和上一组诗一样,也以“依”为韵,“岁晚来相依”以讲述自己的愿望结束全诗,我也要到你那里去。全诗开头的起句到最后的结句,从述说友人要走到自己也想跟友人一样,诗人的思想从起句到结句已经经历了一个起承转合的过程。

  朋友离别而去,李白有着浓浓的不舍与依依惜别之情,但只说“我心亦怀归,屡梦松上月”,把万语千言融入到景色之中,耐人寻味。虽然是赠别,却无凄凉之味。“愿言弄笙鹤,岁晚来相依”,诗人很直接的表达了向往隐居和求仙访道的生活。并据记载李白于开元(唐玄宗年号,公元713~741年)后期,曾隐于徂徕山,这首诗题中之“王山人归布山”,并说“我心亦怀归”、“岁晚来相依”不谋而合。

  这首赠别诗,虽有别离之愁,却并不为愁所溺,“哀而不伤”,这也是盛唐“酬应体”五古的一个特点,离别之际,他们或许会有些伤感,但是不会沉沦其中。

参考资料:

1、 郑铮.试论十四行诗的移植与继承[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89年第2期 2、 宫立华.李白五古研究[J] .江西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2011.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人有负盐负薪者

:

  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树阴。少时,且行,争一羊皮,各言藉背之物。久未果,遂讼于官。惠遣争者出,顾州纪纲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咸无答者。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

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树阴。少时,且行,争一羊皮,各言藉背之物。久未果,遂讼于官。惠遣争者出,顾州纪纲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咸无答者。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
  有背着盐和背着柴的两个人,同时放下重担在树荫下休息。休息一会儿,将要走了,争一张羊皮,都说是自己垫肩的东西。争执很久都没有结果,于是去报了官。李惠让他们出去,看着州府的主簿说:“凭借这张羊皮能够查出它的主人吗?”下属官吏都不能回答。李惠叫人把羊皮放在坐席上面,用棒子敲打,发现有少许盐末,就说:“得到实情了!”然后让争吵的双方进来看,于是背柴的人伏在地上承认了罪过。

参考资料:

1、 百度百科.人有负盐负薪者
人有负盐负薪(xīn)者,同释重担息树阴。少时,且行,争一羊皮,各言藉(jiè)背之物。久未果,遂讼于官。惠遣(qiǎn)争者出,顾州纪纲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咸无答者。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xiè),曰:“得其实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
  负:背。薪:柴。同释重担:(两人)同时放下重担。同,同时一起;释,放下。且:将要。藉:垫、衬惠:李惠,中山(今河北定县满城一带)人,北魏太武帝时任雍州刺史。遣:使,令, 让 。州纪纲:州府的主簿。拷:拷打。群下:部下。咸:都。盐屑:盐末。屑,碎末。实:事实。乃:才伏:通“服”,佩服。就罪:承认罪过。行:走。息:歇息。顾:回头,回头看。少时:一会儿。

参考资料:

1、 百度百科.人有负盐负薪者

  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树阴。少时,且行,争一羊皮,各言藉背之物。久未果,遂讼于官。惠遣争者出,顾州纪纲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咸无答者。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

  1.对现实生活的细致观察和严谨的逻辑推理。 天下事都有一定的规律,只要多思考,多观察,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2.人与人交往之中一定要友善对待,不能贪图小利,让利益蒙蔽了双眼,做出不良的行为。

  3.处理问题要具备丰富的生活常识、经验,再加之细心观察,以及善于思考。

  4.做事要多观察,多思考,不能贪图小利。

  5.合理地推理,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不要盲目推理。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寒食

:
普天皆灭焰,匝地尽藏烟。
不知何处火,来就客心然。

普天皆灭焰,匝地尽藏烟。
天下家家熄灭火焰,整个大地都已不见炊烟。

不知何处火,来就客心然。
不知道哪里的火,能够温暖我这凄凉的游子之心。

普天皆灭焰,匝(zā)地尽藏烟。
匝地:遍地,满地。

不知何处火,来就客心然。

普天皆灭焰,匝地尽藏烟。
不知何处火,来就客心然。

  在此诗中,沈佺期运用早期宫廷诗的“封闭式”结尾,并能利用这种巧妙的结尾表现个人情绪。

  寒食节本来意味着快乐和团聚,但对于游子来说,却只能突出他的孤独。“然”不仅隐喻他的忧愁,并且与外部世界形成悬殊对照,这种不一致与他的处境是相应的。但沈佺期也能够运用较时新的“开放式”结尾,以暗示和描写结束诗篇。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捕渔谣

:
天子好征战,百姓不种桑。
天子好年少,无人荐冯唐。
天子好美女,夫妇不成双。

天子好征战,百姓不种桑。
天子喜欢打仗,百姓不事农桑。

天子好年少,无人荐冯唐。
天子喜欢少年,无人举荐冯唐。

天子好美女,夫妇不成双。
天子喜欢美女,夫妇不能成双。

天子好征战,百姓不种桑(sāng)
天子:古以君权为神所授,故称帝王为天子。不种桑:不从事农业生产。

天子好年少,无人荐(jiàn)冯唐。
年少:犹少年。冯唐:西汉代郡(今张家口蔚县)人,汉文帝时为中郎署长已近耄耋之年。此处借指年老而有德才的人。

天子好美女,夫妇不成双。
夫妇不成双:意指良家美女多被选入皇宫,使得民间妻离子散。

天子好征战,百姓不种桑。
天子好年少,无人荐冯唐。
天子好美女,夫妇不成双。

    此诗以民歌形式,三章六句分述三个并不相关的内容,通过对比手法讽刺时局,矛头直指最高统治阶级,鞭笞了皇帝的种种罪行,道出了人民的强烈呼声。

  《捕渔谣》共三章六句,分述三个并不相关的内容,用两种方式组合:一是不同内容的排比,拓宽外延;二是同一内容的对比,深化内涵,并集中在一个焦点(主题)曝光。丰茸其辞而凝炼其意,正是民间歌谣的普遍特色。远者汉桓灵时童谣:“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黾。”近者如民歌:“种田郎,吃米糠;纺织娘,没衣裳;卖盐的老婆喝淡汤,编凉席的睡光床。”其语虽浅显,事虽明了,作者仅仅作客观叙写,不加褒贬,而事实提供的强烈对比,却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内容与鲜明的憎爱态度。

  进一步考察,《捕渔谣》所列举三端,非同泛泛。首句写农桑为立国之本,废于征战;人才为兴邦之道,囿于偏见;夫妇为人伦之先,乱由上作。天子所好虽不过尔尔,其影响却至巨至大。诚如司马迁言:“其称文小,而所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屈原列传》)即以冯唐而论,冯唐向以不遇于时作为典故人物流传,在汉时尚数次有人举荐,如今竟至于荐引无人,可悲可叹。曹邺对晚唐社会的病态症结作了深刻揭露,既具有针对的时事性,又有深厚的历史感。

  至于题作《捕渔谣》,而诗却无相关内容,或以为怪异。盖民歌民谣向有特殊调名,如近世“杨柳青”“马灯调”“莲花落”“无锡景”可以推知;起先可能抒写直接内容,后来渐渐失去联系。水路山歌,渔夫樵子,“牧笛无心信口吹”,只取其自由洒脱。文人词原亦由民间词发展而来。其词调最初大抵有来历,尔后创作渐多,遂与内容分离;犹如时新名酒仍以百年老窖陈酿作商标,示其古朴醇正而已。顺便再说一说章法,前两章如正形方阵,纵横悉成对衬;第三章奇数陡起,便觉欹兀,戛然而止,锐其锋芒。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660-661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