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游夜怀

:
苦心终是否,舍此复无营。已致归成晚,非缘去有程。
馆空吟向月,霜曙坐闻更。住久谁相问,驰羸又独行。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许彬

许彬,唐朝诗人。一作郴,亦作琳,字不详,睦州人。生卒年均不祥,与唐末诗人郑谷同时代。约唐懿宗咸通末前后在世,即约公元八七三 年前后在世。许彬举进士不第,所作诗,全唐诗录存一卷。郑谷曾为其做过诗,如《送进士许彬》、《闻进士许彬罢举归睦州怅然怀寄》。 19篇诗文

猜你喜欢

题平阳郡汾桥边柳树

:
此地曾居住,今来宛似归。
可怜汾上柳,相见也依依。

此地曾居住,今来宛似归。
我故地重游,宛若以前从外地回家。

可怜汾上柳,相见也依依。
汾河岸上袅娜垂柳,似乎还识旧人,欲著人衣,依依难舍。

参考资料:

1、 陆坚.中国咏物诗选: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83-842、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0:203-204

此地曾居住,今来宛(wǎn)似归。
宛似:好象。归:回到家里。

可怜汾(fén)上柳,相见也依依。
可怜:可爱。依依:形容柳树对人依依惜别的情态。

参考资料:

1、 陆坚.中国咏物诗选: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83-842、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0:203-204
此地曾居住,今来宛似归。
可怜汾上柳,相见也依依。

  诗人重游小时居住地,恍然多少往事涌上心头。诗人感慨万千,浮想联翩,千头万绪,欲言还止,而诗人只撷取河边杨柳意象来传情达意。

  这是一首咏物诗,所咏之物是“汾上柳”,所抒之情是重返旧地的欢快喜。柳树本是一种没有感情的植物,而诗中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树以动人的情感。诗的语言很平常,如说白话,可是一个“归”字写出了诗人对旧居的怀恋,故地重访,就像当年回家一样,自然而然,信步走来,写出对环境的熟悉和亲切感。旧地的一切,都像自家人一样朴实真切,亲在骨子里。就连汾河边的柳树,微风拂来,依依流连,像是对作者打招呼,亲昵可爱。

  诗的后两句比拟手法新颖、别致。特别是“也依依”三个字,不仅写出了柳树的娇娜可爱,而且把柳树对作者的不舍之情、留恋之意,生动地表达出来。而这种动人的话态,是作者重到“此地”,即题中“平阳郡”的心境的具体写照,是“宛似归”的形象描绘。这种物与情、情与境交织在一起的描写。创造出完美的艺术形象,使所咏之物栩栩如生,使所抒之情历历可睹。而且不正面说自己见到河边柳树生起依依之情,却说柳对人依依,对面下笔,赋予柳以人格和情感,便使诗中平添一种感情交流的温馨之情,艺术效果高超。

  诗人撷取河边杨柳意象来传情达意。自古即有折杨柳送别的风俗,古诗中亦屡见不鲜,诗人能化陈出新,意巧语奇。诗中即浓缩了诗人哽咽难述的追怀,记载着诗人当初与旧邻长亭送别、依依不舍的动人画面,也凝聚着诗人对故地的深厚感情。言短而意长,语浅而情深,杨柳依依之貌形象生动,俏如丽人,直有画面效果。

参考资料:

1、 陆坚.中国咏物诗选: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83-842、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0:203-204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陌上桑

:
美女渭桥东,春还事蚕作。
五马如飞龙,青丝结金络。
不知谁家子,调笑来相谑。
妾本秦罗敷,玉颜艳名都。
绿条映素手,采桑向城隅。
使君且不顾,况复论秋胡。
寒螀爱碧草,鸣凤栖青梧。
托心自有处,但怪傍人愚。
徒令白日暮,高驾空踟蹰。

美女渭桥东,春还事蚕作。
美女在渭桥东采桑,春天正是事蚕作的时候。

五马如飞龙,青丝结金络。
这时,突然有个乘坐五马之车的太守疾驰经过此地,他的马装饰华美,还饰有金络。

不知谁家子,调笑来相谑。
不知是哪家公子,前来调笑采桑女。

妾本秦罗敷,玉颜艳名都。
采桑的人本是秦罗敷,她的美貌在整个都城里都是有名的。

绿条映素手,采桑向城隅。
嫩绿的桑条映着她那洁白的纤纤细手,她正在都城的一角采桑。

使君且不顾,况复论秋胡。
像使君那样的高官都调戏不动她,何况是秋胡那样的人呢。

寒螀爱碧草,鸣凤栖青梧。
寒蝉喜爱碧草,鸣凤栖息在青翠的梧桐树上。

托心自有处,但怪傍人愚。
她自己心中已经有中意之人,只怪旁人愚钝,不知道她已托心于人。

徒令白日暮,高驾空踟蹰。
只让他们从白天空等到日暮,停下车来空自踟蹰。

美女渭桥东,春还事蚕作。

五马如飞龙,青丝结金络(luò)
五马:汉代太守出行时乘坐五马之车,因此以“五马”为太守的代称。

不知谁家子,调笑来相谑(xuè)

妾本秦罗敷(fū),玉颜艳名都。

绿条映素手,采桑向城隅(yú)

使君且不顾,况复论秋胡。
秋胡:鲁秋胡成婚五日就赴陈做官,五年后回家,在路上看到一个采桑的妇人,秋胡调戏人家,许以千金,被严词拒绝。到家里才知道那个被自己调戏的采桑妇是自己的妻子。秋胡十分惭愧,他的妻子悲愤而投河自杀。

寒螀(jiāng)爱碧草,鸣凤栖青梧。

托心自有处,但怪傍人愚。

徒令白日暮,高驾空踟(chí)(chú)

美女渭桥东,春还事蚕作。
五马如飞龙,青丝结金络。
不知谁家子,调笑来相谑。
妾本秦罗敷,玉颜艳名都。
绿条映素手,采桑向城隅。
使君且不顾,况复论秋胡。
寒螀爱碧草,鸣凤栖青梧。
托心自有处,但怪傍人愚。
徒令白日暮,高驾空踟蹰。
  《陌上桑》,乐府《相和歌辞》旧题。这首诗写的是秋胡戏妻的故事,诗中赞扬了罗敷的坚贞自洁,诗人也用以寄托自己对国、对君的忠诚。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上元夫人

:
上元谁夫人?偏得王母娇。
嵯峨三角髻,馀发散垂腰。
裘披青毛锦,身著赤霜袍。
手提嬴女儿,闲与凤吹箫。
眉语两自笑,忽然随风飘。

上元谁夫人?偏得王母娇。
上元是谁的夫人?偏偏最得王母娘娘的宠爱。

嵯峨三角髻,馀发散垂腰。
头发梳成山样高,余发下垂到臀腰。

裘披青毛锦,身著赤霜袍。
身着大红袍,上面还罩着锦绣小青袄。

手提嬴女儿,闲与凤吹箫。
手携美女弄玉,弄玉与凤(箫史)悠闲地吹着玉箫。

眉语两自笑,忽然随风飘。
眉目频频传情,忽然不见了他们的踪影。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赠妓云英 / 嘲钟陵妓云英

:

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
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卿未嫁 一作:君未嫁)

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
钟陵醉饮一别已经十余载,又再次见到云英婀娜的身姿。

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如今我未成名你也未出嫁,大概是我们两个都不如别人吧!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 等.唐诗精华注译评 .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784-785

钟陵(líng)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
钟陵:县名,即今江西进贤。掌上身:形容云英体态窈窕美妙。此用赵飞燕典故。

我未成名卿(qīng)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卿:古代用为第二人称,表尊敬或爱意。此指云英。成名:指科举中式。俱:都。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 等.唐诗精华注译评 .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784-785

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
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卿未嫁 一作:君未嫁)

  这首诗通过写与故人久别重逢的感怀,借对云英的安慰,抒发了作者屡试不第、不遇于时的悲愤之情。全诗采用欲扬先抑及侧面衬托的手法,起到了跌宕起伏、言简意赅的效果。从文字风格看,此诗寓愤慨于调侃,化严肃为幽默,亦谐亦庄,耐人寻味。

  这首诗为云英的问题而发,是诗人的不平之鸣。但一开始却避开那个话题,只从叙旧平平道起。“钟陵”句,回忆往事,历历在目。十二年前,作者年少英敏,风华正茂,才气逼人;歌妓云英正值妙龄,体态轻盈,色艺双全。“酒逢知己千杯少”,当年彼此互相倾慕,欢会款洽,都可以从“醉”字见之。“醉别十余春”,含有对逝川的痛悼。十余年转瞬已过,作者是老于功名,一事无成,而云英也该人近中年了。

  “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两句中第一句写“别”,第二句则写“逢”。由怀旧过渡到眼前。前句兼及彼此,次句则侧重写云英。用汉代赵飞燕“掌上舞”典故。当诗人在“十余春”后再次见到已属半老徐娘的云英的时候,其婀娜的身姿竟然还同十余年前 一样,犹有“掌上身”的风采,可以想见年轻时的云英一定是十分令人倾倒。

  如果说这里啧啧赞美云英的绰约风姿是一扬,那么,第三句“卿未嫁”就是一抑。如果说首句有意回避了云英所问的话题,那么,“我未成名”又回到这话题上来了。“我未成名”由“卿未嫁”举出,转得自然高明。宋人论诗最重“活法”──“种种不直致法子”(《石遗室诗话》)。其实此法中晚唐诗已有大量运用。如此诗的欲就先避、欲抑先扬,就不直致,有活劲儿。这种委婉曲折、跌宕多姿的笔法,对于表现抑郁不平的诗情是很合宜的。

  既引出“我未成名卿未嫁”的问题,就应说个所以然。但末句仍不予正面回答,而用“可能俱是不如人”的假设、反诘之词代替回答,启人深思。它包含丰富的潜台词:即使退一万步说,“我未成名”是“不如人”的缘故,可“卿未嫁”又是为什么?难道也为“不如人”么?这说不过去(前面已言其美丽出众)。反过来又意味着:“我”又何尝“不如人”呢?既然“不如人”这个答案不成立,那么“我未成名卿未嫁”原因到底是什么,答案也就很明确了。此句情感深沉悲愤,一语百情,将诗人满腔的愤懑、无奈倾泻无余,是全诗不平之鸣的最强音。至此,全诗的情感达到了顶点。

  此诗以抒作者之愤为主,引入云英为宾,以宾衬主,构思甚妙。绝句取径贵深曲,用旁衬手法,使人“睹影知竿”,最易收到言少意多的效果。此诗的宾主避就之法就是如此。赞美云英出众的风姿,也暗况作者有过人的才华。赞美中包含着对云英遭遇的不平,连及自己,又传达出一腔傲岸之气。

  “俱是”二字蕴含着“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深切同情。不直接回答自己何以长为布衣的问题,使对方从自身遭际中设想体会它的答案,语意简妙,启发性极强。如不以云英作陪衬,直陈作者不遇于时的感慨,即使费辞亦难讨好。引入云英,则双管齐下,有言少意多之效。这首诗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有跌宕起伏之妙;引入云英来衬托自己,收到了言简意赅的效果。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272-1274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陪从祖济南太守泛鹊山湖三首

:

初谓鹊山近,宁知湖水遥?
此行殊访戴,自可缓归桡。

湖阔数千里,湖光摇碧山。
湖西正有月,独送李膺还。

水入北湖去,舟从南浦回。
遥看鹊山转,却似送人来。

初谓鹊山近,宁知湖水遥?
老李(李膺)啊,你真逗啊,还说鹊山湖很近,来了才知道,原来如此遥远。

此行殊访戴,自可缓归桡。
不过,此行又不是王徽之雪后访问戴胜,我们尽可以慢慢划船回家。

湖阔数千里,湖光摇碧山。
湖面宽阔达几千里,湖光水波摇荡着青山。

湖西正有月,独送李膺还。
湖西面正好有月亮,可以单独送你李膺回府。

水入北湖去,舟从南浦回。
水向北边流去,我们从南浦回府。

遥看鹊山转,却似送人来。
远处的鹊山仿佛围绕着船转,就像要跟着送我们回家。

参考资料:

1、 慕名至此搜狐空间

初谓鹊山近,宁知湖水遥?

此行殊访戴,自可缓归桡。

湖阔数千里,湖光摇碧山。

湖西正有月,独送李膺还。

水入北湖去,舟从南浦回。

遥看鹊山转,却似送人来。

参考资料:

1、 慕名至此搜狐空间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