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征闺怨诗

:
湘水旧言深。
征客理难寻。
独愁无处道。
长悲不自禁。
逢人憎解佩。
从来懒听音。
唯当有夜鹊。
南飞似妾心。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阴铿

阴铿

阴铿(约511年-约563年),字子坚,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南北朝时代梁朝、陈朝著名诗人、文学家,其高祖袭迁居南平(在今湖北荆州地区),其父亲子春仕梁,为都督梁、秦二州刺史。铿幼年好学,能诵诗赋,长大后博涉史传,尤善五言诗,为当时所重,仕梁官湘东王萧绎法曹参军;入陈为始兴王陈伯茂府中录事参军,以文才为陈文帝所赞赏,累迁晋陵太守、员外、散骑常侍。约在陈文帝天嘉末年去世。阴铿的艺术风格同何逊相似,后人并称为“阴何”。 37篇诗文

猜你喜欢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 / 长安九日诗

: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心追逐南去的白云飘逝,身体跟随者北飞的大雁回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家乡篱笆下的菊花,如今又有多少株盛开?

参考资料:

1、 褚斌杰主编.中国历代诗词精品鉴赏 (上册):青海人民出版社,2001.1:第743页2、 美文,逸才主编.古诗源 白话乐府卷:哈尔滨出版社,1995.11:第586页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扬州:这里指陈京都建康(今江苏南京)。九月九日:是指重阳节。薇山亭:亭名,所在不详。薇山:一作“微山,山名。在今山东微山县,山下有微山湖。赋韵:犹言赋诗。逐:追赶;追随。南云:南去之云。逝:往,去。形:身。北雁:北来的大雁。

故乡篱(lí)下菊,今日几花开。
篱:篱笆。

参考资料:

1、 褚斌杰主编.中国历代诗词精品鉴赏 (上册):青海人民出版社,2001.1:第743页2、 美文,逸才主编.古诗源 白话乐府卷:哈尔滨出版社,1995.11:第586页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这首诗是作者晚年回归故乡时路过薇山亭时所作。该诗主要通过南云、北雁寄托自己对家乡的思恋,通过单独询问故乡篱笆下菊花抒发了诗人思乡欲归的急迫心情。全诗即景抒情,感情比较含蓄。

  诗的首句就云“心逐南云近”,在这一句当中,寄寓了丰富的含义。首先是诗人对家乡的思念,然而思念却不得归还,于是仰天长叹,奇情于南去的白云,就是陆机所说的“指南云以寄款”。但是只云去而未去,思乡之悄愈苦,只得心追逐南去的白云飘逝。江总在思乡情浓时,总是仰望那南去的白云,在《遇长安使寄裴尚书》中亦云“去云目徒送,离琴手自挥”,表达的仍然是这种思乡的感情。如果说在《寄装尚书》中表达的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感情的话,那么,在这里,作者着重表现的就是一种归还家乡的焦急心情。因为此时诗人已经行走在回家的路途之上了。

  第二句是“形随北雁来”,在上句表达思乡之苦和归乡之焦急之后,这一句流露了一种来到南方的欣喜。伴随那从北而来的轻快的大雁,诗人来到了南方。因为归家乡的感望就要实现了,所以欣喜;因为心中欣喜,因而脚步也就轻快。“形随北雁来”五字显得自自在而飘逸。

  前二句加在一起,就产生了第一个波折,从对比中表现出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的思念。从格律和用词上看,这二句对仗工整,表现出诗人语言技巧的高妙;在语势上,语句轻快急促如行云流水很好地表现了诗人归家的心情。

  后二句是“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作者通过这个问题,把思乡的感情变得深沉了。在回故乡的途中,在思乡之情急切的时候,也是在家乡就快要出现在眼前的时候,诗人突然想到了故乡篱墙下的菊花,这种思维过程非常符合感情发展的逻辑。篱墙下的菊花是一个具体的物像,而且是诗人在故乡时常常能见到的东西,给诗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种印象埋藏在诗人的潜意识当中,所以在归乡的感望就要实现的时候,它就突然从潜意识里跳了出来,诗人对故乡的印象也清晰起来。诗人这时想到了篱下菊,但并不是只想到了篱下菊,从前常常见到的物像必然附著着许多其他的事件、感情,所以想起了篱下菊,那些篱下菊上的附著物也自然就联想起来了。因此,诗人通过对一个单一而具体的物件的回忆下子唤起了对家乡的整个的印象。可见这两句诗使全诗的感情得到了深化。而此二句的语势变得缓慢,也正好村托了这种深化的感情。

参考资料:

1、 贺新辉主编.古诗鉴赏辞典 图文修订版:北京燕山出版社,1989.09:第1095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与朱元思书

: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风停,烟雾都消散尽净,高爽的晴空和山峰是一样的颜色。乘船随着江流漂荡,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山水奇特独异,天下独一无二。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水都是淡青色的,深深的江水清澈见底。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密而绿的树,高山凭依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无数山峰。泉水拍打在山石上,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不断地鸣叫,猿猴千百遍地啼叫不绝。像老鹰一样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忙于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木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好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可以见到阳光。

参考资料:

1、 张圣洁 朱五书 .初中文言文全解一点通 :贵州教育出版社 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9月第一版:161-1642、 唐孝麟.中国古代散文选: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109-1103、 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室.九年义务标准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169-1704、 《艺文类聚》(中华书局1982版)卷七字的拼音根据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整理。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风烟俱净:烟雾都消散尽净。风烟,指烟雾。俱,全,都。净,消散尽净。共色:一样的颜色。共,一样。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流漂荡。从,顺,随。任意东西:情境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东西,方向,在此做动词,向东漂流,向西漂流。自:从。至:到。许:表示大约的数量,上下,左右。独绝:独一无二。独,只。绝,绝妙。皆:全,都。

  水皆缥(piǎo)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tuān)甚箭,猛浪若奔。
  缥碧:原作“漂碧”,据其他版本改为此,青白色。游鱼细石: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直视无碍: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这里形容江水清澈见底。急湍:急流的水。急,迅速,又快又猛。湍,水势急速。甚箭:“甚于箭”,比箭还快。甚,胜过,超过。为了字数整齐,中间的“于”字省略了。若:好像。奔:动词活用作名词,文中指飞奔的骏马。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miǎo),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líng)泠作响;好鸟相鸣,嘤(yīng)嘤成韵。蝉则千转(zhuàn)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yuān)飞戾(lì)天者,望峰息心;经纶(lún)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kē)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寒树: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形容树密而绿。负势竞上:高山凭依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负,凭借。竞,争着。上,向上。轩邈: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轩,向高处伸展。邈:向远处伸展。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指,向,向上。千百成峰:意思是形成无数山峰。激:冲击,拍打。泠泠作响:泠泠地发出声响。泠泠,拟声词,形容水声的清越。好:美丽的。相鸣:互相和鸣,互相鸣叫。嘤嘤成韵:鸣声嘤嘤,和谐动听。嘤嘤,鸟鸣声。韵,和谐的声音。蝉则千转不穷:蝉儿长久不断地鸣叫。则,助词,没有实在意义。千转:长久不断地叫。千,表示多,“千”与下文“百”都表示很多。转,通“啭”鸟鸣声。这里指蝉鸣。穷,穷尽。无绝:就是“不绝”。与上句中的“不穷”相对。绝,停止。鸢飞戾天:老鹰高飞入天,这里比喻追求名利极力攀高的人。鸢,俗称老鹰,善高飞,是一种凶猛的鸟。戾,至。望峰息心:意思是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息,使……平息,使动用法。经纶世务者: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经纶,筹划、治理。世务,政务。窥谷忘反: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窥,看。反,通“返”,返回。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木在上面遮蔽着。柯,树木的枝干。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上面。蔽,遮蔽。在昼犹昏:在白天,也好像黄昏时那样阴暗。昼,白天。犹,好像。疏条交映: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疏条,稀疏的小枝。交映,互相遮掩。交,相互。见:看见。日:太阳,阳光。

参考资料:

1、 张圣洁 朱五书 .初中文言文全解一点通 :贵州教育出版社 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9月第一版:161-1642、 唐孝麟.中国古代散文选: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109-1103、 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室.九年义务标准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169-1704、 《艺文类聚》(中华书局1982版)卷七字的拼音根据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整理。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本文是用骈体写成的一篇山水小品。一共140多个字。骈文常用四字六字组织,故亦称“四六文”。但文章又有异于当时一般的骈文,它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骈文形式上的束缚,体现了可贵的突破与创新。

  首段是总写全景,写出富春江山水之美。第一句“风烟俱净,天山共色”绘的是远景,极目远眺,风停雾散,高爽晴空一尘不染,天山一碧,景象清新而壮阔。这既绘写景色,又暗点惬意畅游的季节。秋天特有迷人景象深深吸引作者,于是泛舟江上,兴致分外盎然。第二句,由远及近,由景及人,写的是泛舟情景和畅游心情。“从流飘荡”,既写小舟沿江逆水而上的情态,又抒写心中随顺追趣之情。一中路美景收不尽,只好“任意东西”以饱眼福。第三句进而写出作者游踪,统观“自富阳至桐庐”百来里的山光水色之后,作者由衷赞叹:沿江奇山异水,天下无与伦比。

  第二段先承上写“异水”。前两句写富春江静态美。江水色泽,青白一片,水流清澈,深可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可以看见鱼儿在往来嬉戏,甚至连细小的石子也历历在目,足见江水的明静和、清澈。第三句又转写富春江的动态。作者运用两个比喻,形容江流比射出的箭还快,激浪像骏马飞奔,真是动人心魂,气势不凡。这段只用了三句二十四字,或是正面描绘,或侧面烘托,或设喻作譬,就把变幻多姿的景象展现出来。

  第三段进而写山之景。作者用概括而形景的语言写出那江流险峻的山势和山中种种奇异的景物,视野从低到高,从点到面。“负势竞上”,视线由低往高移动:“互相轩邈”,视线向远处发展,视线扩展到座座高山:“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再从局部扩展到整体。“竞上”、“互相”、“争高”,无生命的山,无不奋发向上,这不仅描绘出层峦迭峰种种奇特的雄姿,还写出观赏者荡涤心胸的奇趣,写了奇特山势,作者的目光又从整体转到细部,再次突出山之“奇”,从描写对象看,写了泉水、百鸟、鸣蝉、山猿和树木,但不是突出形象而是从音响和日照角度来写,写出听觉和视觉中新奇的美感,泉水泠泠,清越悦耳,好鸟嘤嘤,和谐动听;山蝉儿高唱,山猿长啼,也无不令人振奋。山林百间交汇,组成一曲优美交响乐。这一段最后珍两句写树木,跟段首“皆生寒树”照应,群峰丛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给人以欣欣向荣,蓬勃向上感觉,写树木繁茂,、虚实结合,正写“横柯”、“疏条”,侧写“在昼犹昏”,“有时见日”,运笔手法灵活多变。

  这一段描写山中景物,插入一组议论性偶句“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是作者观赏美景中油然而生和联想,借景言志,既反映了作者对争名逐利官场的鄙视,又衬出大自然美景诱人的力量。这里“望峰息心”和“窥谷忘反”中的“谷”既是实指,又是泛指。就实指而言,意谓这名利极力攀上峰巅,热衷政务而想飞黄腾达者,应窥见面前危险深谷而返,就泛指而言,意谓大自然的伟大会使人流连忘返,平息功名利禄之心。总之,既写奇景,又抒感概。

  作者抓住此山此水特征,把动与静、声与色、光与影巧妙结合,为读者描绘出一幅充满生命力的山水图,让读者充分享受到了富春江两岸的“山川之美”。

参考资料:

1、 何永华·《与朱元思书》评赏·中山大学·2004年2、 现代教学, Modern Teaching, 2006年Z2期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

:

江路西南永,归流东北骛。
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旅思倦摇摇,孤游昔已屡。
既欢怀禄情,复协沧洲趣。
嚣尘自兹隔,赏心于此遇。
虽无玄豹姿,终隐南山雾。

江路西南永,归流东北骛。
船与江水背向而行,江水尚知入海为归,人却辞别旧乡而去。

天际识归舟,云北辨江树。
水天相接处能够认出返归之船,云雾之北也能分辨江江畔的树林。

旅思倦摇摇,孤游昔已屡。
旅途疲倦,人只能随着江舟的颠簸摇来晃去,这样的孤旅已不是第一次。

既欢怀禄情,复协沧洲趣。
虽然为得朝廷赏识而高兴,但又怎能比得上遁迹僻远之地的情趣。

嚣尘自兹隔,赏心于此遇。
世间喧嚣从此远隔,庆幸得到这种机会。

虽无玄豹姿,终隐南山雾。
虽然没有玄豹深藏远害的资质,但也终于能够隐于南山的雾北。

江路西南永,归流东北骛(wù)
江路:长江的水路。句:写诗人逆水向西南而行。永:长,远。归流:归向大海的江流。鹜:通“鹜”,奔驰。如,鹜置,以马疾驰传递。鹜行,疾驰。引申为追求。

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天际:天边,指江天相接处。归舟:返航的船,这里指归向京城的船。江树:江边之树。

旅思倦摇摇,孤游昔已屡(lǚ)
摇摇:心神不定貌。心情恍惚貌。屡:副词,屡空,经常贫乏而一无所有。屡复,多次告白,后用以指贫穷、衣食不继。

既欢怀禄(lù)情,复协(xié)沧洲趣。
禄情:怀恋俸禄。协:会意。从办,从十。办,亦声。协,表示同力。十,表示众多。合起来表示众人同力。本义,和睦;融洽。沧洲:滨水的地方。古时常用以称隐士的居处。

(xiāo)尘自兹隔,赏心于此遇。
嚣尘:亦作“嚻尘”。喧闹扬尘。这里指喧嚣的尘世。赏心:.心意欢乐。

虽无玄豹(bào)姿,终隐南山雾。
玄豹,颜色黑中带红的豹。此以玄豹为喻,说自己外任宣城,远离京都是非之地,可以全身远害。

江路西南永,归流东北骛。
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旅思倦摇摇,孤游昔已屡。
既欢怀禄情,复协沧洲趣。
嚣尘自兹隔,赏心于此遇。
虽无玄豹姿,终隐南山雾。

  全诗十二句分二层。

  第一层开头四句,写自已离开建康乘船逆流西行。第一、二句“江路西南永,归流东北鹜 ”,点明此行溯流而上,与江水相背而行,水长路远。谢朓的船第一站定是新林浦,由此出发。在赴宣城的途中有不少佳篇,又如《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是侍停靠写的。新林浦、三山的在建康西南,离京邑不远,宣城也在建康西南,所以开头是说,江舟向西南方向行驶,水流却东北流去。此时诗人想,江水尚知道入海为归,而人却辞别故土而去。这时诗人对归海的江水感慨万千,羡慕不已。他又遥想,水流归海的途中正经过自已的家乡京邑,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永” 与“ 鹜”不但形容了逆流而上与顺流而下的不同水速,而且融入了自已思念故乡的真情实感。第三、四句“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由近写到远,继续写江舟远行时的景物,表达自已不舍的眷念。江面上点点帆影,消逝在远方的天空,但它仍是归去的舟船,再向前看,远处江岸还有约隐约现的树林,那树林的深处,不正是我的家乡吗?一字一句,情真意切。诗人以“识”与“辨 ”两字写出自己当时回望故乡专注与眷念的心绪。

  前四句是写景,后八句是抒情。

  第二层后八句。诗的第五、六句“旅思倦摇摇,孤游昔已屡”, 摇摇,心神不定貌,这里是双关。一是写眼前涛涛的江水使船颠簸,摇晃不定。二是写当时的心情。在离开京邑赴宣城前夕,南齐在一年(495)之内换了三个皇帝,其中之一就是谢朓充任中军记室的新安王,他仅做了三个月的皇帝。新安王登基之时,谢朓连迁骠骑谘议、中书诏浩、中书郎官职。明帝废新安王,谢朓官职虽未动,但他心有余悸。第二年就被外放出任宣城太守。这时的他心情复杂,他既对京邑留恋,又庆幸自已摆脱了纠葛。这两句巧妙地把由眷念故土转换成自我排遣。这是一个倒装句,说从前我孤游不止一次,回想起旅途行程,自已总是心神不定。这里借景抒情,诗家稼研“神来之笔”。

  第七、八句“既欢怀禄情,复协沧洲趣”,禄情,怀恋俸禄。欢喜、愿去做官领俸禄。沧洲,滨水的地方。古时常用以称隐士的居处。这两句是说又要当官,又做隐士,正合乎自已意向。隐居的志趣又合乎自已隐居的志趣。中国古代文人既要当官,又做隐士,最好是合二而一,在六朝以后渐成风气。而谢朓这次去宣城赴任,亦官亦隐,正好达到了这个目的。

  第九、十句“嚣尘自兹隔,赏心于此遇”,作者自己说,从此我将离开这烦嚣的是非之地,赏心乐事从此开始了。这只是作者一种天真的想法,实际是不可能的;如有,也只能是公务入之外逍遥吟咏的散淡生活,并非真正的避世远遁。

  最后两句“虽无玄豹姿,终隐南山雾”,借用典故,一典多用,精当巧妙。据刘向《列女传》卷二载:“陶答子治陶(古邑名,在今山东)三年,名誉不兴,家富三倍。其妻独抱儿而泣,曰:‘妾闻南山有玄豹,雾雨七日而不食者,何也?’欲以泽其毛而成文章也,故藏而远害。犬彘(猪)不择食以肥其身,坐而须(等待)死耳。一年后,答子之家果以盗诛。玄豹,颜色黑中带红的豹。”诗人借用此典,说自已虽无玄豹的姿质,不能深藏远害,但这次去宣城,与南山雾雨一样隐敝。“玄豹姿”,喻自已虽为一郡之守,并无美德,也未必能治好此郡,但自已却深爱名声,绝不会做陶答子邦样贫污、弄贫国家的事。从字面意义看,是借外任隐遁远祸,但更深的意义是说自己将以淡泊心境处理政务。这还包罗了“既欢怀禄情”照应,让人看到了诗人乘舟向西南江路漫漫前行、最终隐没在云遮雾绕的远山深林之中的景象。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闺怨篇

:
寂寂青楼大道边,纷纷白雪绮窗前。
池上鸳鸯不独自,帐中苏合还空然。
屏风有意障明月,灯火无情照独眠。
辽西水冻春应少,蓟北鸿来路几千!
愿君关山及早度,念妾桃李片时妍。

寂寂青楼大道边,纷纷白雪绮窗前。
大道边青色的楼房静静伫立,我独自倚在窗前看窗外白雪纷纷。

池上鸳鸯不独自,帐中苏合还空然。
池塘里鸳鸯成双作对让人好生羡慕,空荡荡的闺房中,唯有那罗帐里面的苏合香,在默默地燃烧。

屏风有意障明月,灯火无情照独眠。
好心的屏风有意遮掩逗人愁思的月光,无情的灯火却使闺房通明,照出了相思人儿孤眠独宿的模样。

辽西水冻春应少,蓟北鸿来路几千!
辽西边境早已是天寒水冻,那里的春光恐怕极少停驻吧;蓟北塞外,与江南相隔好几千里,即使托鸿雁传书,也很难送到啊!

愿君关山及早度,念妾桃李片时妍。
只盼望夫君早早归家,须知我的青春短暂;正如秾桃艳李,只有片时的妍丽啊!

寂寂青楼大道边,纷纷白雪绮(qǐ)窗前。
青楼:指涂饰青漆的楼房。魏晋南北朝诗中常用来指女子所居,与后世指妓院不同。

池上鸳(yuān)(yāng)不独自,帐中苏合还空然。
苏合:即苏合香。

屏风有意障明月,灯火无情照独眠。

辽西水冻春应少,蓟(jì)北鸿来路几千!

愿君关山及早度,念妾桃李片时妍。

寂寂青楼大道边,纷纷白雪绮窗前。
池上鸳鸯不独自,帐中苏合还空然。
屏风有意障明月,灯火无情照独眠。
辽西水冻春应少,蓟北鸿来路几千!
愿君关山及早度,念妾桃李片时妍。

  此诗前六句写闺妇冬夜空房独宿,因而触物伤心的苦景。“青楼”,指涂饰青漆的楼房。如曹植《美女篇》“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本诗首句即从曹诗化出。富家楼阁,本该是宾朋络绎,且临大路,更当有车马喧闹;然冠以“寂寂”二字,则其室内室外一片清静无声、冷落寂寥之状可想而知。故首句不仅点出地点,而且入手扣题,为下文描写闺怨预示了环境气氛。次句既点明时令是冬季,在那雕画着花纹的窗子外面,但见白雪纷纷飘舞;又通过“纷纷白雪”,烘托出闺妇那凄凉的心境和纷乱的思绪。第三句承上仍写室外,少妇无聊地守着窗儿,孤寒之感已然袭上心头;当她望见池上鸳鸯双双偎依,雪寒之间犹有一丝亲热温暖,更是不免“人而不如鸟乎”之叹。故第四句一转,由室外转写室内,由鸳鸯双联想到自己孤独。你看她,情不自禁地回顾室内:空荡荡的闺房中,唯有那罗帐里面的苏合香,在默默地燃烧(“然”同燃),平添了几分房栊空寂的气氛。一个“空”字,生动传神,既渲染出环境的虚空,也暗示出人物心境的空寂。在这寂寞的重压之下,她反而感谢那道屏风解人情意,将那撩人愁思的窗外明月遮障,令自己不至于由于月圆人不圆而弥加哀怨。她的心情也扭曲了:明明是害怕黑暗孤寂,不敢熄灯,她却恨那盏青灯冷酷无情,惨淡的碧火直射着孤眠之人,愈增其形影相吊、茕独凄惶的苦楚。这二句用拟人的笔法,移情入景,将思妇的凄楚,写到极为委婉深曲。

  “辽西”二句,忽又荡开一笔,将空间推移至几千里之外,设想边塞丈夫的情景。这位闺妇由眼前江南的“纷纷白雪”,自然联想到丈夫所处塞北的严寒:由长期的音沉信杳,自然想到路遥难通的缘故。她想:辽西边境早已是天寒水冻,冰天雪地,那里的春光恐怕极少停驻吧;蓟北塞外,离江南相隔好几千里,即使丈夫托鸿雁传书,但由于千山万水的阻隔,音书也很难送到啊!二句从对面着笔,设想对方的寂寞相思和雁书难寄,不仅表现出彼此的心心相印,而且把闺妇的痴情思念再度推进了一层。

  结尾二句,写闺妇殷切地期望以及深沉的忧虑:她希望丈夫早日度过关山,回到自己身旁,以慰己心;她提醒丈夫应当时刻想到,妻子虽正处在青春妙龄之际,妻子虽正处于青春妙龄之际,然而韶华易逝,红颜易衰,正如桃李花开,只能保持短暂的鲜艳妍美一样,随着春归,它又将凋谢零落。因此,千万要珍惜青春,不要错过时光。二句又由边关收到眼前闺房,与前文关合呼应。运用了暗喻和夸张的手法,愈见得思妇忧愁之重与盼归之切。

  此诗所写景物皆是闺妇眼中所见与心中所感,因而无不饱含闺妇强烈的感情色彩,成为其内心的物外表现,堪谓情景交融,形神兼备。通篇对仗工整而又自然。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泛南湖至石帆诗

:
轨息陆途初,枻鼓川路始。
涟漪繁波漾,参差层峰峙。
萧疏野趣生,逶迤白云起。
登陟苦跋涉,䁹盼乐心耳。
即玩玩有竭,在兴兴无已。

轨息陆途初,枻鼓川路始。
刚刚停下陆路车马,举棹湖上游览开始。

涟漪繁波漾,参差层峰峙。
涟漪丛生繁波荡漾,远方群山错落耸立。

萧疏野趣生,逶迤白云起。
村落稀疏野趣丛生,绵延不绝白云升起。

登陟苦跋涉,䁹盼乐心耳。
登临高山苦于跋涉,观赏风景乐在心里。

即玩玩有竭,在兴兴无已。
尽情游玩定有终时,而我兴味无时可止。

参考资料:

1、 沈文凡.汉魏六朝诗三百首译析:吉林文史出版社,2014.02:143

轨息陆途初,枻(yì)鼓川路始。
息:停止枻:桨鼓:摇动。

(lián)(yī)繁波漾,参差层峰峙(zhì)
涟漪:细小的波纹参差:错落不齐。峙:耸立。

萧疏野趣生,逶(wēi)(yí)白云起。
萧疏:稀疏逶迤(:弯弯曲曲、延绵不绝。

登陟(zhì)苦跋涉,䁹(bì)盼乐心耳。
陟:登高。䁹盼:泛指观赏风景。

即玩玩有竭,在兴兴无已。
竭:完,尽已:停止,完毕。

参考资料:

1、 沈文凡.汉魏六朝诗三百首译析:吉林文史出版社,2014.02:143
轨息陆途初,枻鼓川路始。
涟漪繁波漾,参差层峰峙。
萧疏野趣生,逶迤白云起。
登陟苦跋涉,䁹盼乐心耳。
即玩玩有竭,在兴兴无已。

  诗的首二句,交代启程游览的经过:刚刚从陆路停下车,连忙就划起桨开始游湖。从驱车,暗示诗人是长途跋涉而来;车一停就划船,又显示出诗人游兴甚浓,好山好水吸引着他,使他迫不及待。起句简炼清峭,于叙述中见情致。

  中间四句写湖上风光,是全诗的主体。“涟漪繁波漾”,写湖水浩渺,清波荡漾;“参差层峰峙”,写湖上峰峦迭翠,错落有致;“萧疏野趣生”,写两岸烟村竹树时聚时散,朦胧疏淡;“逶迤白云起”,写远处白云出岫,徐徐升起,连绵缭绕。这四句,每句描写一个方面,又互相映衬、烘托。波光粼粼的湖水,重重叠叠的峰峦,疏疏落落的树木、村舍,冉冉出谷的白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远近高低,组合成一幅萧疏清旷、野趣横生的山水画,令人有溪山无尽之思。这里是采取“大写意”的笔法,诗人抓住大自然赋予自己的独特的美的感受,选用“涟漪”、“参差”、“萧疏”、“逶迤”等富有动感等形容词,略加点染,用以显示客观景物内在的情韵。读这样的诗,使人如观米家山水画,从近处局部看,只有几个墨点,似乎用笔甚草草,但从远处整体看,则景物粲然,满纸云烟。

  诗的后四句即写游览中的体验和感受,诗人徜徉于此佳山丽水之中,触景生情。“登陟苦跋涉”,此句与开头“轨息陆涂初,鼓枻川路始”呼应,极言游途的辛苦。“䁹盻乐心耳”,此句与上四句写景呼应,极言游览的快乐。这两句富有理趣,诗人以亲身感受启示人们:经过“跋涉”苦,方得“䁹盻”乐;乐从苦来。这一哲理使诗的思想内容得到升华。诗以“即玩玩有竭,在兴兴无已”煞尾,表达了诗人留连忘返的心情,给人“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感,令人寻思而萦回不已。

  该诗写得很洗炼。短短五十个字,概括了丰富的内容。诗中不论是叙述、描景还是议论,都含蕴着诗人独特感受到的情趣和韵味,故耐人品赏,发人深思。诗的章法,起承转合井然有序,造句清秀俊逸,也增添了艺术光彩,使全诗显得玲珑剔透,清新可爱。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古诗三百首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12:386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