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事奉呈郎中韦使君(明系试秘书省校书郎)

:
久卧云间已息机,青袍忽著狎鸥飞。
诗兴到来无一事,郡中今有谢玄晖。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秦系

秦系[唐]约唐玄宗开元八年至宪宗元和五年间在世(即约公元七二o午至八一o年间在世)字公绪,越州会稽人。年八十余岁。系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40篇诗文

猜你喜欢

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
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
三晋日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
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
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
汉文皇帝修建高高的望仙台,今日登临时天边曙色刚散开。

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
三晋的重重云山全向着北方,崤山二陵的风雨从东边飘来。

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
像关门令尹谁能够认识清楚,仙翁河上公一去便不再返回。

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远求神仙不如就近寻彭泽宰,一起畅饮共为重阳菊花干杯。

参考资料:

1、 李星.唐诗三百首:吉林文史出版社,2009:157-1582、 江龙.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江西教育出版社,2012:502-503

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shǔ)色开。
高台:指望仙台。曙色开:朝日初出、阳光四照的样子。

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líng)风雨自东来。
三晋:指古晋国,春秋末韩、魏、赵三家分晋,故有此称。在今山西、河南一带。北向:形容山势向北偏去。二陵:指崤山南北的二陵,在今河南洛宁、陕县附近。据《左传》载,崤山南陵是夏帝皋的陵墓,北陵是周文王避风雨的地方。东:一作“西”。

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
关:函谷关。令尹:守函谷关的官员尹喜,相传他忽见紫气东来,知有圣人至。不一会果然老子骑青牛过关。尹喜留下老子,于是老子写《道德经》一书。尹喜后随老子而去。谁能识:谁还能遇到关门令尹呢?河上仙翁:即河上公,汉文帝时人,传说其后羽化成仙。

且欲近寻彭泽宰(zǎi),陶然共醉菊花杯。
彭泽宰:晋陶渊明曾为彭泽令。渊明嗜酒而爱菊。有一次重阳节无酒喝,久坐于菊丛中,刚好王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后而归。这里暗用其“九日”事。彭泽宰借指刘明府。陶然:欢乐酣畅的样子。共醉:一作“一醉”。菊花杯:意谓对菊举杯饮酒。

参考资料:

1、 李星.唐诗三百首:吉林文史出版社,2009:157-1582、 江龙.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江西教育出版社,2012:502-503
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
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
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
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这是一首登临兼应酬的七律。崔曙只有这一首七律,但却是名作,可见诗贵精不贵多。诗人重阳节登临仙台,描写了仙台雄伟壮丽的景色,指出就近邀友畅饮要比寻访神仙畅快舒适。这首诗写景气势雄浑,酣畅淋漓,转承流畅自然。

  此诗主题表达富贵荣华转瞬即逝,奔波仕途徒劳无功,不如归隐。全诗围绕时、地、人三点展开。诗题已点明了这三点,即重阳节为登高之时,望仙台为登高之地,登高之俗又与神仙传说有关,刘明府容为诗人的投赠对象。

  首联言事。作者登台凭高望远,看到朝阳,心情顿觉开朗。颔联字面写四季变换,“云山皆北向”,是夏天;“风雨自东来”是春天。从汉文帝修筑此台到作者登台时,经历了近千个春夏秋冬。战国时的三晋,经过秦汉、魏晋、北朝,几经分合,此时成了一统天下的一个部分。汉代的皇帝,当时多么显赫,而此刻只能在二陵中,任凭风雨侵袭了。实际上是感叹;历史变迁,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颈联继续抒发历史感慨:望仙台所在地的地方长官,经过多次改朝换代,难以记住他们一个个的名字。当年磻溪垂钓、后来被周文王聘请为宰相的姜尚,也早死了多年,再也不能回来了。真有“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的感慨。尾联言志。有了前面的铺垫,既然功名利禄都是过眼云烟,那么就不必拼命走仕途了。不如沿着陶渊明的道路,采菊东篱下,饮酒自娱。

  这首诗前面写“九日登望仙台”所见,结尾表达“呈刘明府容”之意,将一首应酬诗写得有声有色、不落俗套;语气上转承自然,一气呵成。全诗融写景、怀古、抒情于一炉,透露出一股浓浓的隐逸气息,这与诗人曾隐居读书于太室山等生活经历是分不开的。

  此诗格律为平起式首句入韵格,韵合十灰。中二联对仗半工,风雨对云山,河上对关门,都不很工。对仗微有不工,可见灵活,不拘泥,唐诗多如此。

参考资料:

1、 夏于全.唐诗宋词(第二卷):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6:127-1292、 江龙.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江西教育出版社,2012:502-5033、 任犀然.唐诗三百首:华文出版社,2009:116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湘中酬张十一功曹

:
休垂绝徼千行泪,共泛清湘一叶舟。
今日岭猿兼越鸟,可怜同听不知愁。

休垂绝徼千行泪,共泛清湘一叶舟。
不必再因贬官南方而垂泪千行了,今天不是乘一叶扁舟沿湘江北上了吗?

今日岭猿兼越鸟,可怜同听不知愁。
岭猿越鸟的鸣叫声,本来会使北人听了哀愁的,因为今日遇赦北归又和好友同行,似乎猿鸟声也变得可爱而使人忘掉忧愁了。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849页2、 汤贵仁.韩愈诗选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6月版:第50-51页

休垂绝徼(jiǎo)千行泪,共泛清湘一叶舟。
绝徼:偏僻荒远之地,此指广东省和湖南省南部韩、张两人贬官之所。绝,一作“越”。一叶舟:船如一叶,极言其小。

今日岭猿(yuán)兼越鸟,可怜同听不知愁。
岭:五岭,具体说法不一,通常指大庾、骑田、都庞、萌渚、越城五岭。当时以岭南为蛮荒之地。可怜:这里作可爱解。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849页2、 汤贵仁.韩愈诗选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6月版:第50-51页
休垂绝徼千行泪,共泛清湘一叶舟。
今日岭猿兼越鸟,可怜同听不知愁。

  《湘中酬张十一功曹》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作品,载于《全唐诗》卷三百四十三。作者和张署遭贬后同时遇赦,诗中有遇赦北移的愉快心情,虽也有对新任职务(江陵府参军)的不满,但总的说来,喜多于悲,心中有一种劫后余生的感慨。

  当初韩愈和张署二人同时遭贬,韩愈为阳山令,张署为临武令,都在极为边远荒蛮的边塞之地。前途的阴霾,环境的恶劣曾让二人壮志顿消,感慨于仕途的浮沉不定和自己的遭遇而黯然泣下。此时忽逢大赦,得以脱离偏远的蛮荒之所,于是诗人止住哭泣,“休垂绝徼千行泪”,和张署“共泛清湘一叶舟”,赶往江陵赴任。“今日岭猿兼越鸟,可怜同听不知愁。”猿啼鸟鸣本是哀音,是孤寂、愁苦的象征,诗人在这里却故写哀音而闻之不哀,反觉可爱,进一步将内心的喜悦表露出来。韩愈此为反话正说,令人觉得更有韵味。其用心不可谓不巧,其立意不可谓不绝。

  全诗用湘江泛舟的乐趣来排解往昔的忧伤,用朋友情谊的温暖来慰藉当前的苦闷,用语奇崛,笔力遒劲,体现了中唐以后的绝句注重炼意的特点。

参考资料:

1、 汤贵仁.韩愈诗选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6月版:第50-51页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311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诏追赴都二月至灞亭上

:
十一年前南渡客,四千里外北归人。
诏书许逐阳和至,驿路开花处处新。

十一年前南渡客,四千里外北归人。
于永贞元年九月诗人被贬永州,如今北归走了四千里,从永州回到了长安。

诏书许逐阳和至,驿路开花处处新。
朝廷下诏许可在暖和的春天返回京城,在回途的官道上两旁处处开放了新花。

参考资料:

1、 高学良.通信典故:人民邮电出版社,1986年06月

十一年前南渡(dù)客,四千里外北归人。
十一年前:指公元八前。五年诗人被贬离开长安的时间。南渡:指被贬到永州。四千里外:永州北距长安约四千里。四千里:这里说“四千”,是举其成数。

(zhào)书许逐阳和至,驿(yì)路开花处处新。
许:许可。逐:跟随。阳和:暖和的春天。驿路:官道,古时供传车、驿马通行,沿途设有驿站。

参考资料:

1、 高学良.通信典故:人民邮电出版社,1986年06月
十一年前南渡客,四千里外北归人。
诏书许逐阳和至,驿路开花处处新。

  头两句是说,11年前被贬于4000里外的永州,此时终于回来了,语含喜悦,也有感慨。后两句借用景物来描写回京路上的欢快心情。春光,鲜花,是实景,但也是作者心理状态的反映。这样借景抒情比直接叙述更加生动,真切。末句“处处新”三字用得精当,值得好好体味。

  “十一年前南渡客,四千里外北归人”。这里看来是对事实的描述,其实精炼地概括了诗人复杂和激动的情感。其中包含着他对当年遭受贬斥的愤懑,对长期放逐生活的回忆,以及重回长安时的激动心情。交集的百感凝聚在诗句的朴素描绘之中,增强了抒情力量。

  “诏书”使他伴随着温暖的春天一同回到长安来,路上的景物明媚喜人。“诏书许逐阳和至,驿路开花处处新”,朝廷诏返京城,又是红这阳春季节,驿路上花开簇簇,既清新又温暖,此时面对此景,再有一步就可迈入长安东城门的诗人不能不深感激动、喜悦,激动、喜悦而不明说,仅用“处处新”三字来见意,便胜过了万语千言。因此“驿路开花处处新”,这是诗人自己精神状态的写照,反映出诗人的愉快心情和愿望。这是写花,更是写人,是将人的情意寄托于花,又由花来表人之情意,含蓄蕴藉而不失自然流转,堪称得体。

  然而儒法两条路线的斗争是不可调和的,事实上,顽固保守势力并没有放松对他的打击,他回到长安后所得到的却是再一次贬逐。所以,诗篇在抒发他的战斗理想的同时,也表现出他对大地主顽固派的反动本质缺乏认识,对顽固派头子唐宪宗始终存有幻想,反映出诗人自己的阶级局限性。

参考资料:

1、 中国人民解放军五二九六一部队 河北师范学院中文系.法家诗歌选析:河北人民出版社,1976年04月2、 姚立岩 王少阁 刘金城.历代绝句选读: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08月3、 尚永亮.柳宗元诗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12月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九月九日登玄武山 /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九月九日登上玄武山远望山河,回归故乡的心思、回归故土的热望,浓得如眼前聚集的风尘。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身在别人的家乡我们一起喝下这菊花酒,我们离家万里,望着大雁飞过的天空,心中有着一样的悲伤。

参考资料:

1、 张长青.中国古典诗词名篇文化鉴赏: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2042、 孙建军.《全唐诗》选注 :线装书局,2002:1813、 任国绪.初唐四杰诗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1514、 杨佐义.每周一唐诗:长春出版社,1993:6

九月九日眺(tiào)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九月九日:即重阳节。玄武山:蜀地山名。眺:望,往远处看。积风烟:极言山川阻隔,风烟弥漫。

他乡共酌(zhuó)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酌:饮酒。金花酒:即菊花酒。菊花色黄,称黄花,又称金花。重阳节饮菊花酒,是传统习俗。鸿雁天:鸿雁飞翔的天空。

参考资料:

1、 张长青.中国古典诗词名篇文化鉴赏: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2042、 孙建军.《全唐诗》选注 :线装书局,2002:1813、 任国绪.初唐四杰诗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1514、 杨佐义.每周一唐诗:长春出版社,1993:6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这首七言绝句写诗人在旅途中过重阳,登高远望所见所感,抒发浓浓的思归的情怀。

  首句点明题旨: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远望。九月九日重阳节,自古以来就有登高的习俗。游子在外,都难免思乡思归,登高远望时,当然会遥望古乡的山川。这一句非常恰切地写出了游子此时此地的望乡动态。次句由动态转写心情,这种“归心归望”的情怀,不是直抒胸臆抒发出来,而是寄寓在“风烟”中,一个“积”字很有分量,道出了归心归望的程度。风烟有多浓多广,那么诗人的“归心归望”也就有多浓多广。这样表现了诗人的归思归望是浓浓的厚厚的。

  最后两句写诗人远在他乡的高山上,和大家一起喝着节日的菊花酒,而这里与故乡身隔万里,只能伤心地望着鸿雁飞向南天。重阳登高喝菊花酒是习俗,饮酒是叙事,而游子此时思归,难免多饮几杯,借以消乡愁,这就是事中寓情;饮酒消乡愁,叙事中寄寓了乡愁之情。“鸿雁天”是写景,是鸿雁南飞之景,而诗人是范阳人,雁南飞而反衬人不能北归,这就是景中含情了。

  杨慎举出此诗与王勃《蜀中九日》“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人今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认为两诗雷同。实际上,王诗与此诗正好可以参读。王、卢的《九日》诗,虽然题材相同,构思相似,但是王诗的结句,问得痴情,问得无理而妙,表现诗入对南方生活的厌倦。而卢诗的结句,是以雁南飞反衬人不可北归的乡思.。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句,但艺术特色不同,非抄袭雷同可比。这两首诗,立意清新,情感真切,构思细密,结构完整,是唐人绝句中的名篇。所谓“王、扬、卢、骆当时体”也。具实卢照邻的诗,以“适意为宗”,“不以繁辞为贵”,题材广泛,深情流丽,雄劲自然,富有奇崛的幻想色彩,无论是在“初唐四杰”中还是在整个害初诗坛,都是十分突出的。

参考资料:

1、 蓝光中.民俗节日诗歌赏析集:中山大学出版社,2010:247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正月十五夜闻京有灯恨不得观

:
月色灯光满帝都,香车宝辇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月色灯光满帝都,香车宝辇隘通衢。
明亮的月色和五彩的灯光洒满了京都,达官贵人乘坐的马车阻塞了街道。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我身虽悠闲却看不见中兴的胜景,羞愧自己只能在乡下随着乡人祭祀侧神紫姑。

参考资料:

1、 陆永品.李商隐诗选注:上海远东出版社,2011:121-1222、 顾之京.李商隐诗歌精选:花山文艺出版社,1996:2793、 孙建军.《全唐诗》选注:线装书局,2002:39164、 李淼.李商隐诗三百首译赏:长春出版社,1990:392-393

月色灯光满帝都,香车宝辇(niǎn)隘通衢(qú)
灯:灯市。恨:遗憾。帝都:指京城。香车宝辇:指达官贵人乘坐的马车。宝辇,指用金银和宝石镶饰的车。隘通衢:谓拥挤于道路。隘,拥挤堵塞。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乡人:指乡里普通人。赛紫姑:即举行迎紫姑的赛会。赛,旧俗以仪仗、鼓乐、杂戏迎神出庙、周游街巷的仪式。紫姑,俗称“坑三姑娘”,厕神名,民间旧俗元夕之夜于厕边或猪栏边迎之,以问祸福。

参考资料:

1、 陆永品.李商隐诗选注:上海远东出版社,2011:121-1222、 顾之京.李商隐诗歌精选:花山文艺出版社,1996:2793、 孙建军.《全唐诗》选注:线装书局,2002:39164、 李淼.李商隐诗三百首译赏:长春出版社,1990:392-393
月色灯光满帝都,香车宝辇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题目中的“恨”字,诗中的“身闲”二字,合起来是“恨身闲”,那其实也是作者写此诗的主旨所在。诗很平常,然其情可悯,其言可哀。

  “月色灯光满帝都”概括了京城街景,写出元宵节的热闹。元宵节的夜晚,明月高悬,皎洁的月光洒满大地;五光十色,争奇斗妍的花灯挂满京城的大街小巷,远远地望去好像灯的长龙,置身其中好似是灯的海洋。“月色灯光”点题面中的“正月十五夜”,“帝都”扣题面中的“京师”。一个“满”字,则让京城的节日夜流光溢彩。

  “香车宝辇隘通衢”,由灯写到人,说明人之多,之繁华。元宵之夜,人们为了赏灯观景,都倾室而出,老百姓们或一家一户,或三五成群,形成熙熙攘攘、川流不息的人流;达官显贵,则是驾着各种华美的车辆,一排排、一串串,挤满了条条大道,车辇所过之处,幽香久久不散。诗人未曾亲到现场却根据自己的想象,极力渲染出了京城元宵夜的热烈气氛。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从前两句的想像中跌回到了现实状况。虽然元宵灯会异彩纷呈,热闹非凡,可是对别有感伤的诗人来说,那样的情形却愈发牵动他的万千思绪。李商隐作此诗时闲居家中。因此,后两句不仅说诗人看不到中兴景象自己只能和乡人去参加迎紫姑的赛会,充分表现诗人不愿无所事事而献身国家的殷切心情。

参考资料:

1、 李月辉.名画唐诗佳句欣赏: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2:841-8422、 邓中龙.李商隐诗译注·第2卷:岳麓书社,2000:1279-1281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