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植千树桑,文杏作中梁。
亲手栽下很多棵杏与桑,富家郎砍倒文杏作中梁。
频年徭役重,尽属富家郎。
只因为连年徭役太繁重,不得不全部卖给富家郎。
富家田业广,用此买金章。
富家的大郎田地产业多,他又花臭钱买来大官当。
昨日门前过,轩车满垂杨。
老田翁咋日在他门前过,垂杨下满是贵人的车辆。
归来说向家,儿孙竟咨嗟。
老田翁到家一向家人讲,惹得满室的儿孙竟嗟伤。
不见千树桑,一浦芙蓉花。
看不见千裸桑树与杏树,只有满池的荷花散幽香。
参考资料:
1、 尚作恩.晚唐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155-1582、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二):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手植千树桑,文杏作中梁。
植:种树。树:株,棵。文杏:杏树的一种,树高大,其材有文彩,可做中梁。
频年徭(yáo)役重,尽属富家郎。
频年:累年,连年。尽:都,全部。
富家田业广,用此买金章。
金章:大官执掌的金印。
昨日门前过,轩车满垂杨。
轩:古代一种前顶较高而有帷幕的车子,供大夫以上的人乘坐。垂杨:树名,又名垂柳,此树易于栽种,枝叶下垂,摇曳多姿。
归来说向家,儿孙竟咨(zī)嗟(jiē)。
说向家:“向家说”的倒文,向家人说起此事的意思。咨嗟:感叹声。
不见千树桑,一浦(pǔ)芙蓉花。
浦:本作“水滨”解,这里指水池。芙蓉花:荷花的别名,荷花为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浅水中,开花美丽,又有莲花、菡萏等别名。
参考资料:
1、 尚作恩.晚唐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155-1582、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二):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田翁叹》通过一位植树田翁的感叹反映了广阔的社会面貌,写出了封建社会的阶级对立、人间的不平与官府徭役的繁重与害人。这位植树的田翁是一位勤劳善良的老农,他辛勤劳动了一生,亲手栽下了千棵桑树与杏树,他本指望这些劳动会给自已与自己的一家带来温饱,也造福于社会与后代。这种愿望是应该得到满足的。但是,封建社会的现实却完全是另外一回事。连年繁重的徭役使田翁倾家荡产,他不得不把自己心爱的倾注了全部心血与希望的桑林与杏树卖给富家郎。而这位富家郎却砍倒“文杏作中梁”,又段林开池,在池中种上了满池的荷花,以供自己的观赏与享乐。这位富家郎“田业广”,又花钱买了“金章”,步入了官场。他又广为结交,使他家门前的垂杨下满是贵人的车辆。这样的现实,使田翁及田翁的一家感叹嗟伤,又使作者感到不平。
这首诗形象鲜明,有简单的故事情节。田翁的形象是从作者的正面描写中展示出来的。这首诗是以写田翁的所做、所观、所想为主,这位田翁的性格特点是由他的动作及心理活动表现出来的。他“手植千树桑”,他家有满室的儿孙,说明他的勤劳,他已经为社会劳动了一生。他对富家郎的怨恨说明他有朴素的阶级觉悟。他对“千树桑”被毁,对他亲手栽的文杏做了中梁,对桑林被开为荷花池感到痛心与惋惜,这说明他一生种桑与种杏不单是为了自身与一家人的温饱(当然也包含着为自身与一家人的温饱),这中间透出了一定的为社会及后代造福的思想。这是他性格中可贵的善良的一面。这位老田翁的形象是具体的,是有血有肉的。而那位富家郎的活动,他的所作所为,他砍“文杏作中梁”,他“田业广”,他用钱“买金章”,他招来无数贵人的车辆,他毁桑林开水池种荷花,这一切都是从田翁的眼里看出,从田翁的嘴里说出,这种写法省略了不少笔墨,而这位富家郎“为富不仁”的特点又表现得极为突出。作者的态度,作者对田翁的同情,对富家郎的厌恶与斥责都是通过这些具体描写表现出来的。诗人对官府徭役繁重的揭露也没有正面阐述,只是在说明田翁把“手植”的“千树桑”卖给富家郎的原因时,顺便交待了一句“频年徭役重”,致使田翁的“千树桑”“尽属富家郎”。这样描写,使这首诗重点突出,情节多变化,这是一首以叙事与扦情二者相结合的作品。另外,这首诗巧妙运用对比的手法。诗中田翁与富家郎是封建社会两类人的代表,田翁是受压迫受剥削的劳动者,富家即是压迫别人剥削别人的官僚地主。这两者在诗中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封建社会的阶级对立就在这对比之中展示出来。同时,语言通俗形象,情节跳跃性较大也是这首诗的特点。
参考资料:
1、 尚作恩.晚唐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155-1582、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二):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
濯锦江边两岸开满了鲜花,春风吹拂着水面,波浪正冲刷着沙砾。
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匹晚霞。
女郎剪下一段鸳鸯锦,投向濯锦江中流与晚霞相比美。
参考资料:
1、 梁守中.刘禹锡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48-52濯(zhuó)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
濯锦江:又名浣花溪,在今四川省成都市西,古代因洗涤锦缎而得名。
女郎剪下鸳(yuān)鸯(yāng)锦,将向中流匹晚霞(xiá)。
鸳鸯锦:绣有鸳鸯图案的锦缎。匹晚霞:与晚霞比美。匹:匹敌。旧写作"疋",故一些版本误作"定"。
参考资料:
1、 梁守中.刘禹锡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48-52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剑栈风樯各苦辛,别时冰雪到时春。
为凭何逊休联句,瘦尽东阳姓沈人。
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
(在昨日)蜡烛点点、滴泪成灰,凄凄满别情的送别宴席上,(您的儿子)十岁的韩偓文思敏捷的就像东晋的袁虎一样,走马之间即成文章;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不久,您将带您的儿子到果州上任了)在那万里长的丹山路上,桐花盛开,花丛中传来那雏凤的鸣声,一定会比那老凤更为清亮动听(您儿子的才华会比你这只老凤凰的声音还清亮)。
剑栈风樯各苦辛,别时冰雪到时春。
我在靠近剑门栈道的巴蜀之地,你在有风樯的江南,我们俩天各一方。当初分别正值冰天雪地的时候,没想到,现在又到了春暖花开的季节。
为凭何逊休联句,瘦尽东阳姓沈人。
如果将韩冬郎的诗才比作何逊,将我自己比作沈东阳的话,为了休联句,我就要像沈某人般瘦尽了。
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zhú)动离情。
十岁:公元851年(大中五年),韩偓十岁。裁诗:作诗。走马成:言其作诗文思敏捷,走马之间即可成章。冷灰残烛:当是当时饯别宴席上的情景。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chú)凤清于老凤声。
桐花:现常用后句,泛指后起之秀将更有作为,不可限量。桐,梧桐,传说凤凰非梧桐不宿。丹山:传说为凤凰产地。老凤:指韩瞻,有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意思。
剑栈(zhàn)风樯(qiáng)各苦辛,别时冰雪到时春。
剑栈:剑阁栈道,此指李商隐在梓州柳仲郢幕府中。风墙:当指赴蜀途中的一段水程,指韩瞻在江南之地。各苦辛:兼指水陆行程。
为凭何逊(xùn)休联句,瘦尽东阳姓沈人。
凭:请。此诗“别时冰雪到时春”巧妙联合何逊与范云联句中的“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姓沈人:此处以何逊比偓,以沈约自比。
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剑栈风樯各苦辛,别时冰雪到时春。
为凭何逊休联句,瘦尽东阳姓沈人。
这首诗用一条长题说明作诗的缘由。冬郎,是晚唐诗人韩偓的小名。小字冬郎,是李商隐的姨侄,他少有才华。他的父亲韩瞻,字畏之,是李商隐的故交和连襟。大中五年(851)秋末 ,李商隐离京赴梓州(州治在今四川三台)入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府,韩偓才十岁,就能够在别宴上即席赋诗,才华惊动四座。大中十年,李商隐返回长安,重诵韩偓题赠的诗句,回忆往事,写了两首七绝酬答。这是其中的第一篇。
诗中最后两句名句,将冬郎及其父亲畏之比作凤凰。丹山相传是产凤凰的地方,其上多梧桐。桐花盛开,凤凰偕鸣,其中雏凤鸣声清圆,更胜于老凤。
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
李白往往写出很美妙的诗文,写的就像阴铿那样好。
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
我也算得上是鲁郡的隐士,喜爱他就像对待自家弟兄。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喝醉后可以同盖被子睡觉,白天就结伴携手一起游玩。
更想幽期处,还寻北郭生。
想到我们还有个隐逸的期约,便一同去寻访城北郭先生。
入门高兴发,侍立小童清。
进门后就产生高雅的兴致,年幼的小童也让人感到清雅。
落景闻寒杵,屯云对古城。
一直到夕阳西下寒杵声起,晚云笼罩古城还不想告辞离开。
向来吟橘颂,谁与讨莼羹?
就如《橘颂》中的高品格之人,谁会贪恋故乡风物之美呢?
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
我们不想讨论仕途的事情,而安闲沐浴于纯真的友情之中。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杜甫全集校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95-99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kēng)。
李侯:指李白。佳句:指诗文中精彩的语句,借指美妙的诗文。阴铿:南朝文学家,字子坚,官至陈晋陵太守、员外散骑常侍,长于五言诗,声律上已接近唐律诗,为杜甫所称赞。
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
东蒙客:泛指处士、隐士。东蒙,此指鲁郡(今山东兖州)一带。怜:喜爱。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共被:同被而寝,谓亲如兄弟。日:一作“月”。
更想幽期处,还寻北郭生。
幽期:隐逸之期约。北郭生:“北郭先生”的省称,借指隐士。
入门高兴发,侍立小童清。
高兴:高雅的兴致。小童:年幼的男仆。《杜臆》:见小童之清俊,便知主人不俗。
落景(yǐng)闻寒杵,屯云对古城。
落景:夕阳。景,同“影”。寒杵:寒秋时的杵声。屯云:积聚的云气。
向来吟橘颂,谁与讨莼(chún)羹(gēng)?
橘颂:《楚辞·九章》篇名,战国楚人屈原作。谁:一作“惟”。欲:一作“与”。莼羹:用蓴菜烹制的羹。
不愿论簪(zān)笏(hù),悠悠沧海情。
簪笏:冠簪和手版,古代仕宦所用,比喻官员或官职。悠悠:安闲貌。沧海情:谓无复簪笏之愿,而欲寄情江海,亦孔子“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之意。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杜甫全集校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95-99此诗先写作者与李白的深厚交情,再叙与李白一同寻访范十隐居,后写在范居处即席朗诵屈原的《橘颂》,席上三个人因此在各自的心里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表达了朋友之间心神相连的感情。全诗有对真挚友情的珍惜,有心志共鸣的融洽,有生命志向茫茫无归的惆怅,格调高古,兴致飘逸,情境清妙。
全诗可分三部分。
开头六句为第一部分,叙写作者对待李白的交情。两人共被同行,亲如弟兄。“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可见作者是应约来此欢聚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见来此已是秋天,更见二人情谊之深。
中间六句为第二段,叙述两人同寻范十隐居。“更想幽期处,还寻北郭生”两句,叙途中之事。“入门高兴发,侍立小童清”两句,写造访范居。“落景闻寒杵,屯云对古城”两句,写他们留连至晚。
最后四句为第三段,写吟《橘颂》,对隐居而思物外之游。
虽然诗中有对李白的赞叹,但更多的是描出了友情的几幅简约入微的素描。“秋共被”“日同行”“寻北郭”“入门高兴发”“屯云对古城”“悠悠沧海情”,夜晚,白天,出城,入归,望天,问海,这种感情里,兄弟之情,心神相连,生生都是不会轻易断绝的。
刘辰翁以为“入门高兴发,侍立小重清”两句不可解,金陵生撰文认为此即曹洞宗所谓“不犯正位”,言小童清,则主人之清雅脱俗固不难想见。“向来吟橘颂,谁与讨莼羹”两句,朱彝尊谓“‘谁’字疑当作‘惟’字谓得”。金陵生据诗意认为当以“谁”为长。此联是正反两面言之,上句谓范十隐居自是为全其志节,如《橘颂》所咏之“苏世独立,横而不流”者;下句反诘,谁欲贪恋故乡风物之美呢?若作“惟”则与结联“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表意重复。
这首诗写寻范居士仅数句,格调高古,兴致飘逸,情境清妙,确乎难能可贵。若论叙事的真实、细节的生动、形象的传神、语言的幽默,却不及李白同时的作品《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见范置酒摘苍耳作》。
参考资料:
1、 陈贻焮.杜甫评传.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83-852、 金陵生.杜甫《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一解.文学遗产,2002(03)新茎未遍半犹枯,高架支离倒复扶。
葡萄新抽的芽尚未长全一半还如枯木,高高葡萄架子松散歪斜倒了又被扶起。
若欲满盘堆马乳,莫辞添竹引龙须。
如果要想秋天餐盘中堆满美味的马乳葡萄,就不要推辞,应该增加竹杆扎牢架子牵引龙须。
参考资料:
1、 汤贵仁.韩愈诗选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79-80新茎未遍半犹枯,高架支离倒复扶。
半犹枯:指老枝于新芽刚出时的状态。支离:松散歪斜,指葡萄枝条杂乱的攀络状。
若欲满盘堆马乳,莫辞添竹引龙须。
马乳:葡萄中的一个优良品种。引:牵引,引导。龙须:比喻葡萄卷曲的藤蔓。葡萄茎上会长出须状丝。
参考资料:
1、 汤贵仁.韩愈诗选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79-80这首诗是组诗中的第三首,全诗写景简洁精练,寥寥数语就生动地勾画出自然景象;抒情委婉含蓄,蕴含了作者孤独怨愤的心境;咏物与言志融为一体,表面咏物,实际是表达人生哲理。
“新茎未遍半犹枯,高架支离倒复扶”,写旅舍中的葡萄树经过人们的照顾后正待逢时生长之状。春夏之交,葡萄树上新的枝叶开始生长,但仍未完全复苏,尚有一半的茎条是干枯的。有人为其搭起了高高的架子,又将垂下的枝条扶上去。
后二句“若欲满盘堆马乳,莫辞添竹引龙须”,要在葡萄架子上多加竹条,扩大修缮,将葡萄的枝蔓引好。诗人希望种葡萄之人能对这株葡萄多加培育,让它结出丰硕的果实。
这首诗通过描绘葡萄生长之态,表达自己仕途困顿、渴望有人援引的心情。托物言志,咏物与言志融为一体,表面写葡萄,实际是表达自己谪后的希冀。
参考资料:
1、 汤贵仁.韩愈诗选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79-802、 卞孝萱 张清华.韩愈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