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昔青云志,蹉跎白发年。
谁知明镜里,形影自相怜。
宿昔青云志,蹉跎白发年。
以前做宰相时,报效国家,日理万机,志向远大。现在做了长史,无事可做,蹉跎岁月,虚度华年。
谁知明镜里,形影自相怜。
谁知道照镜子时,才看到自己头发白了,老了。我深深感到孤独,只是自己的形体与影子相怜。
参考资料:
1、 王莉.小学生古诗词赏析大全: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3:53-54宿昔青云志,蹉(cuō)跎(tuó)白发年。
宿昔:宿是怀有,昔是以前(是指任宰相期间)。青云志:凌云壮志,志向远大。蹉跎:蹉跎岁月。白发年:白头发的年纪,形容自己老了。
谁知明镜里,形影自相怜。
谁知:谁知道。这是自言自语。明镜里:镜子里照到的作者。形影:形体和影子。自相怜:自己的形体和影子互相同情,怜悯。意思是孤独。
参考资料:
1、 王莉.小学生古诗词赏析大全: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3:53-54宿昔青云志,蹉跎白发年。
谁知明镜里,形影自相怜。
李贺诗云:“少年心事当拏云”。大凡人们年轻时的宏图大愿,在历经坎坷漫长的人生岁月之后,往往成为空瓤的神话,不堪回首。《照镜见白发》抒发的是人到暮年、壮志未酬的无限感叹。笔致清浅如流,朴实无华。诗题“照镜见白发”极简练地勾画出抒情主人公对镜伤怀的典型情境。
“宿昔青云志,蹉跎白发年。”两句诗超越人生种种具体形态的风云际遇,以“关山度符飞”式的大写意笔法,摹写出人们普遍的心未了、年已老的情感范型。自古以来.哪一个朝气蓬勃的年轻人都怀抱创业建功的凌云壮志,那些无以计数的炽热梦幻都曾将繁花似锦的未来预付给了少年之心。然而,时光茌苒,岁月蹉跎,弹指间已是青春不再,老之将至。芸芸众生中有多少人得以遂平生志愿!早年率尔自许的人生理想,更多的则如残英飘坠,无以收拾,只赢得萧萧然白发丛生。诗中并不明言,也无须拘泥于究竟是何原因致使青云之志跌入寂寥空虚。从萌生“青云志”的“宿昔”蹉跎逶迤而至“白发年”,本该有许多具体的生活内容。但所有这些,在诗人高度慨括的笔下急遽掠过。诗行大幅度地腾跳.更显出事业未竞,蓦然间两鬓已秋的惊惶与叹喟。
“谁知明镜里,形影白相怜。”“谁知”,未必不是一种出人意外的口吻。也许是少壮时对自我的期望悬得过高,与如今碌碌无为抑或未达目标的现实反差太大,于是“临晚镜,伤流景”,发为遗憾、悲凉,无可奈何之浩叹;同时、意外的口吻亦表达了辛酸的自嘲自讽。主人公羞于重温往昔的壮怀激烈,揽镜自怜,无从躲避,嗒然若失,凝然镜前,备受自尊心折磨。
壮志难酬是人生普遍的缺憾。张九龄虽贵为天子股肱,是初唐名相,但屡遭奸臣李林甫等排挤,宏图未展.常感惆怅失落。此诗或许是以嗟叹自怜的方式提出了一方人生明鉴:凡欲成就青云之志者,必得时时自醒奋进,蹉跎延宥将贻白发之恨。全诗寥寥二十字,用语明畅、笔势飞动,感情沉郁凝霞。
参考资料:
1、 徐应佩.历代哲理诗鉴赏辞典: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331-332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村庄处处披满夕阳余辉,牛羊沿着深巷纷纷回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老叟惦念着放牧的孙儿,柱杖等候在自家的柴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雉鸡鸣叫麦儿即将抽穗,蚕儿成眠桑叶已经薄稀。
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
农夫们荷锄回到了村里,相见欢声笑语恋恋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如此安逸怎不叫我羡慕?我不禁怅然地吟起《式微》。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98-992、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93、 闫国猛 等.唐诗三百首.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15:71-72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渭川:渭水,源于甘肃鸟鼠山,经陕西,流入黄河。田家:农家。墟落:村庄。斜阳:一作“斜光”。穷巷:深巷。
野老念牧童,倚羊候荆(jīng)扉(fēi)。
野老:村野老人。牧童:一作“僮仆”。倚羊:靠着拐羊。荆扉:柴门。
雉(zhì)雊(gòu)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雉雊:野鸡鸣叫。《诗经·小雅·小弁》:“雉之朝雊,尚求其雌。”蚕眠:蚕蜕皮时,不食不动,像睡眠一样。
田夫荷(hè)锄立,相见语依依。
荷:肩负的意思。至:一作“立”。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即此:指上面所说的情景。式微:《诗经》篇名,其中有“式微,式微,胡不归”之句,表归隐之意。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98-992、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93、 闫国猛 等.唐诗三百首.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15:71-7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恬然自乐的田家暮归图,虽都是平常事物,却表现出诗人高超的写景技巧。全诗以朴素的白描手法,写出了人与物皆有所归的景像,映衬出诗人的心情,抒发了诗人渴望有所归,羡慕平静悠闲的田园生活的心情,流露出诗人在官场的孤苦、郁闷。全诗不事雕绘,纯用白描,自然清新,诗意盎然。
诗的核心是一个“归”字。诗人一开头,首先描写夕阳斜照村落的景象,渲染暮色苍茫的浓烈气氛,作为总背景,统摄全篇。接着,诗人一笔就落到“归”字上,描绘了牛羊徐徐归村的情景,很像是《诗经》里的几句诗:“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诗人痴情地目送牛羊归村,直至没入深巷。就在这时,诗人看到了更为动人的情景:柴门外,一位慈祥的老人拄着拐杖,正迎候着放牧归来的小孩。这种朴素的散发着泥土芬芳的深情,感染了诗人,似乎也分享到了牧童归家的乐趣。顿时间,诗人感到这田野上的一切生命,在这黄昏时节,似乎都在思归。麦地里的野鸡叫得多动情啊,那是在呼唤自己的配偶;桑林里的桑叶已所剩无几,蚕儿开始吐丝作茧,营就自己的安乐窝,找到自己的归宿了。田野上,农夫们三三两两,扛着锄头下地归来,在田间小道上偶然相遇,亲切絮语,简直有点乐而忘归呢。诗人目睹这一切,联想到自己的处境和身世,十分感慨。自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宰相张九龄被排挤出朝廷之后,王维深感政治上失去依傍,进退两难。在这种心绪下诗人来到原野,看到人皆有所归,唯独自己尚旁徨中路,不能不既羡慕又惆怅。所以诗人感慨系之地说:“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此诗经“即此”一点化,不仅此前所写之景皆成情语,而且景情契合无间,浑然一体,画龙点睛式地揭示了主题。“此”乃此前的流水账式的描写和概括,也就是“此”引发了诗人对“闲适”的羡慕之情。其实,农夫们并不闲逸。但诗人觉得和自己担惊受怕的官场生活相比,农夫们安然得多,自在得多,故有闲逸之感。《式微》诗中反复咏叹:“式微,式微,胡不归?”诗人借以抒发自己急欲归隐田园的心情,不仅在意境上与首句“斜阳照墟落”相照映,而且在内容上也落在“归”字上,使写景与抒情契合无间,浑然一体,画龙点睛式地揭示了主题。前面写了那么多的“归”,实际上都是反衬,以人皆有所归,反衬自己独无所归;以人皆归得及时、亲切、惬意,反衬自己归隐太迟以及自己混迹官场的孤单、苦闷。这最后一句是全诗的重心和灵魂。如果以为诗人的本意就在于完成那幅田家晚归图,这就失之于肤浅了。
这首诗绝大部分的篇幅是在写农村和农民,然而,诗人还是一种旁观者的姿态,顶多只是寻得了一种借题发挥的缘起。王维丰裕的经济地位,且仕且隐的名士风度,及其绝对占上风的庄禅思想的支配,使他绝不会像陶渊明那样贴近田园而做自食其力的耕作,他的感触和体验是隐士的而非农民的。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39-1402、 王志清.王维诗选.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180-181青青水中蒲,下有一双鱼。
君今上陇去,我在与谁居?
青青水中蒲,长在水中居。
寄语浮萍草,相随我不如。
青青水中蒲,下有一双鱼。
青青的水中蒲草萋萋,鱼儿成双成对,在水中香蒲下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
君今上陇去,我在与谁居?
您如今要上陇州去,谁跟我在一起呢?
青青水中蒲,长在水中居。
蒲草青青,长期生活在水里。
寄语浮萍草,相随我不如。
哪及浮萍可以自由自在地随水漂流,我亦不能如浮萍般相随君去。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459-4602、 王 颖.唐诗宝鉴 至爱真情卷.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0:45-46青青水中蒲,下有一双鱼。
君今上陇去,我在与谁居?
陇:陇州。
青青水中蒲,长在水中居。
寄语浮萍草,相随我不如。
浮萍:浮生在水面上的一种草本植物。相随:伴随,跟随。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459-4602、 王 颖.唐诗宝鉴 至爱真情卷.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0:45-46青青水中蒲,下有一双鱼。
君今上陇去,我在与谁居?
青青水中蒲,长在水中居。
寄语浮萍草,相随我不如。
落莫谁家子,来感长安秋。
是谁家男儿流落在京城,无依无靠,独对寂寞的寒秋?
壮年抱羁恨,梦泣生白头。
青壮之年长抱着羁恨,梦中悲泣,只换得白发满头。
瘦马秣败草,雨沫飘寒沟。
像一匹干瘦的马,以败草为食,冷雨萧萧,水沫漂浮在寒沟。
南宫古帘暗,湿景传签筹。
贡院的旧帘遥看黯然,透过雨幕,听得见更声幽幽。
家山远千里,云脚天东头。
家山啊,远隔在千里之外,在那天边,那云脚的东头。
忧眠枕剑匣,客帐梦封侯。
满怀忧愁,枕着剑匣入眠,封侯之愿,也许这梦中得酬。
参考资料:
1、 吴企明 编选.李贺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07-1082、 滕学钦.李贺诗歌全集简疏 今译:中国书店,2010:156落莫谁家子,来感长安秋。
落莫:落魄潦倒。
壮年抱羁(jī)恨,梦泣生白头。
瘦马秣(mò)败草,雨沫飘寒沟。
秣:饲养。
南宫古帘暗,湿景传签筹(chóu)。
南宫:尚书省,此诗专指尚书省中主管官员选授的吏部。崇义里离尚书省很远,无法目及,此乃隐喻有司昏庸。湿景:雨影。签筹:古代报时用的竹筹。这句意谓只听到敲更声从雨影中传来。
家山远千里,云脚天东头。
天东头:长吉家在洛阳福昌县,在长安之东。
忧眠枕剑匣(xiá),客帐梦封侯。
客帐:他乡的住处。这里指崇义里。封侯:投笔从戎,立功以封侯。
参考资料:
1、 吴企明 编选.李贺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07-1082、 滕学钦.李贺诗歌全集简疏 今译:中国书店,2010:156诗人李贺抱着满腔热忱来到长安,冀望通过“荫子得官”的途径,求得一官半职,实现其济民报国的人生抱负。而现实生活对他的回报却是无情的,奉礼郎官职卑微,受尽皇亲国戚、达官贵人的冷遇和排挤,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愤,时时袭来心头。在萧瑟寒冷的秋雨中,他滞留馆舍,触景生情,凭借诗句抒发郁结于心头的忧愤。诗的首句用“谁家子”唱发,“仿佛自问,极愤郁之致”(叶葱奇《李贺诗集注》)。诗人来到长安,感受到秋意的萧瑟,更感受到“落莫”与“牢落”,壮年怀着羁居他乡的怨恨,梦见自己白发满头,暗自悲泣。“瘦马”以下四句,从直接抒情转入即景描写,诗人所骑的瘦马,喂饲劣等草料,雨沫飘零在寒沟里;遥望南宫,古帘下一片昏暗,只听到更筹声从雨中传来。笔触细致的景物描写,紧紧扣住“滞雨”的题意行笔,既能表现诗人贫困、飘零的景况,又能暗喻吏部官员的昏庸,着墨不多,而意境融沏。最后四句,诗人驰骋想象,一会儿想归回故乡。家乡远在千里之外的白云脚下,一会儿又想到投笔从戎,立功封侯。诗人不甘心沉沦下僚,不满于现状,亟想摆脱困境,徘徊于进退、穷通之间。
全诗基调极为低沉忧郁,结尾突然振起一笔,写出“客帐梦封侯”的诗句,以寄托自己的生活理想,自作宽慰之语。
参考资料:
1、 吴企明 编选.李贺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07-108初月如弓未上弦,分明挂在碧霄边。
新月如弯弓还没有到半个圆,却分明在天边斜挂着。
时人莫道蛾眉小,三五团圆照满天。
人们不要小看它只像弯弯的眉毛,等到十五夜,它会团圆完满,光照天下。
初月如弓未上弦,分明挂在碧霄(xiāo)边。
未上弦:阴历每月初八左右,月亮西半明,东半暗,恰似半圆的弓弦。称上弦,上弦,是说新月还没有还没有到半圆。碧霄:蓝天。
时人莫道蛾(é)眉小,三五团圆照满天。
蛾眉:原形容美人的眉毛,细长而弯曲,这里指新月,月亮弯如蛾眉。三五团圆:指阴历十五晚上最圆的月亮。
这首诗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表达了作者人小志大,准备成就一番经世济民大事业的豪迈气概。 这首诗的小作者借咏新月来表达自己的远大志向。
诗的另外一种意思是说,别看我这个时候年纪小,长大了可要做光照天下的大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