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出塞五首

:

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
战伐有功业,焉能守旧丘?
召募赴蓟门,军动不可留。
千金买马鞍,百金装刀头。
闾里送我行,亲戚拥道周。
斑白居上列,酒酣进庶羞。
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

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
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
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
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

古人重守边,今人重高勋。
岂知英雄主,出师亘长云。
六合已一家,四夷且孤军。
遂使貔虎士,奋身勇所闻。
拔剑击大荒,日收胡马群;
誓开玄冥北,持以奉吾君!

献凯日继踵,两蕃静无虞。
渔阳豪侠地,击鼓吹笙竽。
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
越罗与楚练,照耀舆台躯。
主将位益崇,气骄凌上都:
边人不敢议,议者死路衢。

我本良家子,出师亦多门。
将骄益愁思,身贵不足论。
跃马二十年,恐辜明主恩。
坐见幽州骑,长驱河洛昏。
中夜间道归,故里但空村。
恶名幸脱免,穷老无儿孙。

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
男子汉生在这个世上,就是要在壮年的候实现自己的报负。

战伐有功业,焉能守旧丘?
应当征战边疆,怎么可以守着自己出生的地方呆一辈子呢?

召募赴蓟门,军动不可留。
国家招用我们的时候远赴蓟门,大军就要走了不可以因为自己而留下。

千金买马鞍,百金装刀头。
把家里的钱财全都散尽用来装备自己。

闾里送我行,亲戚拥道周。
那样乡亲们会为我送行,亲戚朋友们把道路挤的满满的欢送我。

斑白居上列,酒酣进庶羞。
头发花白了才有了点自己的功业,醉了以后看到别人年青有为才感到羞愧。

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
想当年霍去病出征,却只能面带苦笑看着自己的武器。

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
清晨,我到东门营报到,傍晚,就开拔到了河阳桥上。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晚霞映照迎风招展的军旗,战马与萧萧朔风呼应嘶鸣。

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
一望无际的沙原排列着无数行军帐幕,行伍首领各自召集手下的士兵。

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
夜空中,高高悬挂朗朗明月,军令森严,整个营地寂然无声。

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
几声悲咽的茄声划破长空,从军壮士神情肃然,失去了往日骄纵之情。

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
借问统领军队的大将是谁?大概又是一个嫖姚校尉霍去病。

古人重守边,今人重高勋。
古代的将军重视守卫边疆,如今的边将却只重高官厚禄。

岂知英雄主,出师亘长云。
哪里料得到皇帝偏又好武,出征的军队绵亘不断,漫卷长空。

六合已一家,四夷且孤军。
当今全国既已统一,就没有出师必要,这样却还要孤军深入。

遂使貔虎士,奋身勇所闻。
使得战士们都是为了统治者的企图而拼命。

拔剑击大荒,日收胡马群;
在穷荒之地拔剑练习作战,每天征收成群的战马。

誓开玄冥北,持以奉吾君!
将军发誓要开发极北的地方,对吾皇效忠心。

献凯日继踵,两蕃静无虞。
捷报不断传来,其实是虚报邀赏,因为是奚族与契丹本无寇警。

渔阳豪侠地,击鼓吹笙竽。
渔阳郡尚武,多豪士侠客,此豪侠之地,成天鼓乐轰隆。

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
渤海上船只鼓帆前进,那是装载来自东吴的粮食。

越罗与楚练,照耀舆台躯。
还有越罗与楚练,其光彩照耀得人身都发光。

主将位益崇,气骄凌上都:
主将的地位更崇高,气焰更嚣张,都不把朝廷放在眼里。

边人不敢议,议者死路衢。
边疆之人不敢议论,有敢议论告发的死无葬身之地。

我本良家子,出师亦多门。
我本来出身良家,懂得许多门道,揣知主将有叛逆的可能,所以不敢跟从。

将骄益愁思,身贵不足论。
主将骄矜增加了我的忧虑,荣华富贵已不值得一说。

跃马二十年,恐辜明主恩。
跃马横刀二十年,担心的是辜负了明主的恩情。

坐见幽州骑,长驱河洛昏。
眼看幽州叛军长驱直入,洛阳即将沦陷。

中夜间道归,故里但空村。
于是半夜里抄小路逃回家,可是故乡已经变成了空村。

恶名幸脱免,穷老无儿孙。
我幸亏没有背上叛逆的罪名,如今孤身一人,没有儿孙。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杜甫诗选注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年8月版 :第59-64页 .

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

战伐有功业,焉能守旧丘?

召募赴蓟(jì)门,军动不可留。
召募:这时已实行募兵制的“扩骑”。蓟门,点明出塞的地点。其地在今北京一带,当时属渔阳节度使安禄山管辖。

千金买马鞍(ān),百金装刀头。

闾里送我行,亲戚拥道周。
道周:即道边。

(bān)白居上列,酒酣(hān)进庶(shù)羞。
斑白:是发半白,泛指老人。居上列,即坐在上头。酒酣:是酒喝到一半的时候。庶羞,即莱肴。白居易诗“人老意多慈”,老人送别,只希望小伙子能多吃点。

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
别有赠:即下句的“吴钩”。“别”字对上文“庶羞”而言。吴钩:春秋时吴王阖闾所作之刀,后通用为宝刀名。深喜所赠宝刀,暗合自己“封侯”的志愿,所以“含笑”而细玩。

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
东门营:洛阳东面门有“上东门”,军营在东门,故曰“东门营”。由洛阳往蓟门,须出东门。这句点清徵兵的地方。河阳桥:在河南孟津县,是黄河上的浮桥,晋杜预所造,为通河北的要津。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大旗:大将所用的红旗。。

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
幕:帐幕。列,是整齐的排列着。这些帐幕都有一定的方位和距离。

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

悲笳(jiā)数声动,壮士惨不骄。
悲笳:静营之号,军令既严,笳声复悲,故惨不骄。

借问大将谁?恐是霍(huò)(piāo)(yáo)
嫖姚:指西汉大将霍去病。“嫖姚”同“剽姚”,霍去病曾以“嫖姚校尉”一战成名。

古人重守边,今人重高勋(xūn)
古人、今人:都指边将说。重高勋,即贪图功名。

岂知英雄主,出师亘(gèn)长云。
亘:是绵亘不断。

六合已一家,四夷且孤军。
且:尚也。跟上句“已”字对照。

遂使貔(pí)虎士,奋身勇所闻。
遂使:于是使得。承上“且孤军”来,貔,音琵,即貔貅,猛兽,这里比喻战士。边将贪功,人主好武,这就使得战士们为了统治者的企图而拼命。勇,是勇往:所闻,是指地方说的,即下文的“大荒”“玄冥”。《汉书·张骞传》:“天子(武帝)既闻大宛之属多奇物,乃发间使,数道并出。汉使言大宛有善马,天子既好宛马,闻之甘心,使壮上车令等持千金以请宛王善马。”即此“所闻”二字的本意。

拔剑击大荒,日收胡马群;
大荒:犹穷荒,过去所谓“不毛之址”。

誓开玄冥(míng)北,持以奉吾君!
玄冥:传说是北方水神,这里代表极北的地方。

献凯日继踵,两蕃(fān)静无虞。
两蕃:是奚与契丹;静无虞,本无寇警。

渔阳豪侠地,击鼓吹笙(shēng)(yú)
渔阳:郡名,今河北蓟县一带。其地尚武,多豪士侠客,故曰豪侠地。

云帆转辽海,粳(jīng)稻来东吴。
辽海:即渤海,粳音庚,晚熟而不黏的稻。来东吴,来自东吴。

越罗与楚练,照耀舆(yú)台躯。

主将位益崇,气骄凌上都:
主将:即安禄山。天宝七载禄山赐铁券,封柳城郡公:九载,进爵东平郡王,节度使封王,从他开始。上都:指京师,即朝廷。凌,凌犯,目无朝廷。

边人不敢议,议者死路衢(qú)

我本良家子,出师亦多门。
多门:许多门道,有多次意。

将骄益愁思,身贵不足论。
益:是增益,“思”字照过去读法应作去声,愁思,即忧虑,是名词。

跃马二十年,恐辜(gū)明主恩。
跃马:指身贵,兼含从军意。

坐见幽州骑,长驱河洛昏。
坐见:有二义:一指时间短促,犹行见、立见:一指无能为力,只是眼看着:这里兼含二义。长驱,言其易。河洛昏,指洛阳行将沦陷。当时安禄山所部皆天下精兵。

中夜间道归,故里但空村。
间道归:抄小路逃回家。

恶名幸脱免,穷老无儿孙。
恶名:是叛逆之名,禄山之乱,带有民族矛盾性质,这个士兵不肯背叛,是完全值得肯定的。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杜甫诗选注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年8月版 :第59-64页 .

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
战伐有功业,焉能守旧丘?
召募赴蓟门,军动不可留。
千金买马鞍,百金装刀头。
闾里送我行,亲戚拥道周。
斑白居上列,酒酣进庶羞。
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

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
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
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
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

古人重守边,今人重高勋。
岂知英雄主,出师亘长云。
六合已一家,四夷且孤军。
遂使貔虎士,奋身勇所闻。
拔剑击大荒,日收胡马群;
誓开玄冥北,持以奉吾君!

献凯日继踵,两蕃静无虞。
渔阳豪侠地,击鼓吹笙竽。
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
越罗与楚练,照耀舆台躯。
主将位益崇,气骄凌上都:
边人不敢议,议者死路衢。

我本良家子,出师亦多门。
将骄益愁思,身贵不足论。
跃马二十年,恐辜明主恩。
坐见幽州骑,长驱河洛昏。
中夜间道归,故里但空村。
恶名幸脱免,穷老无儿孙。

  《后出塞五首》组诗叙写开元(713—741)天宝(742—756)年间一位军士从应募赴军到只身脱逃的经历,通过一个人的遭遇深刻反映了天宝之变的“酿乱期”的历史真实。

  自开元中玄宗改府兵制为募兵制,兵农分离,出现了职业兵。德宗时李泌论募兵制是祸乱的根源,说这种应募的兵士,既非土著,又无宗族,重赏赐而轻生。《后出塞五首》主人公正是这样一个应募者形象。一无牵挂的汉子,乐意当兵吃粮。诗中提到相赠吴钩的“少年”,当属唐诗中常常写到的少年游侠一类人物。物以类聚,此诗主人公也应是这一类人物。组诗第一首系主人公自叙应募动机及辞家盛况;第二首叙赴军途中情事,尚归美主将;第三首是诗人的议论;第四首则揭露蓟门主将的骄横;第五首则写逃离军旅的经过。此组诗的突出成就,便在塑造了一个“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形象”。对此诗的赏析,便应围绕这一中心来进行。

  一度怀着功名万里雄心的军士后来逃归,其逃离的动机,诗中说得很清楚,是由于他在蓟门军中看到“主将”(当指安禄山)日益骄横、目中无君,而朝廷一味姑息养奸“主将位益崇,气骄凌上都,边人不敢议,议者死路衢”,自己本为效忠国家而来(“誓开玄冥北,持以奉吾君”),不料却上了“贼船”,“坐见幽州骑,长驱河洛昏”,因而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了。

  诗一开始就讲得很明白,主人公赴边的目的就是追求“封侯”,“首章便作高兴语,往从骄帅者,赏易邀,功易就也。”(浦起龙)此人正是第三首所谓“重高勋”的“今人”、“奋身勇所闻”的“貔虎士”中的一员。“拔剑击大荒,日收胡马群;誓开玄冥北,持以奉吾君”,也正属于这类人物的夸耀口吻。从第一首“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到第五首“跃马二十年,恐辜明主恩”的表白,可见主人公求取功名封赏的思想是一贯的,并未发生何种转变。“古人重守边”六句,不能理解为诗中人思想的转变,而只能理解为诗人自己对时事的评议,或者说它们恰恰是诗人对笔下人物思想、行动的一种批判。说这是杜甫微露本相的地方还不够,应该说这是作者直接激扬文字,站出来表态。这种夹叙夹议的手法,在杜甫诗中原是并不罕见的。

  据《通典》称:“国家开元天宝之际,宇内谧如,边将邀宠,竟图勋伐,西陲青海之戍,东北天门之师,碛西怛罗之战,云南渡沪之役,没入异域数十万人,向无幽寇内侮,天下四征未息,离溃之势,岂可量邪!”当时的边境战争,唐玄宗好战固然是一个原因;兵制的改变,也同样是个重要原因。府兵原是寓兵于农的一种兵制,将帅不能拥兵自重,故唐朝前期没有武夫割据事件。而募兵之行,诚如李泌所说,应募兵士多是不事生产的亡命之徒,他们贪功重赏,形成军中好战心理。上自朝廷,下至士兵,互相影响,正是“岂知英雄主,出师亘长云。六合已一家,四夷但孤军。遂使貔虎士,奋身勇所闻。”对侵侮邻国的兴趣随战争的进行愈来愈浓厚,野心的将帅也就得到长成羽翼的机会。

  《后出塞五首》就艺术地再现了这一特定时代的历史生活。诗中主人公正是募兵制下一个应募兵的典型形象。他既有应募兵通常有的贪功恋战心理,又有国家民族观念。他为立功封爵而赴边,又为避叛逆的“恶名”而逃走。组诗在欢庆气氛中开头,凄凄凉凉地结尾,是一出个人命运的悲剧。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 .唐诗鉴赏辞典补编 .成都 :四川文艺出版社 ,1990年6月版 :第259-261页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注释

上句“有”字喑含讽意,揭出功业的罪恶本质。“旧丘”犹“故园”,即“老家”。
召募,这时已实行募兵制的“扩(音廓)骑”。蓟门,点明出塞的地点。其地在今北京一带,当时属渔阳节度使安禄山管辖。
这两句模仿《木兰诗》的“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辕”的句法。
道周,即道边。
斑白,是发半白,泛指老人。居上列,即坐在上头。
酒酣,是酒喝到一半的时候。庶羞,即莱肴。白居易诗“人老意多慈”,老人送别,只希望小伙子能多吃点。
别有赠,即下句的“吴钩”。“别”字对上文“庶羞”而言。
吴钩,春秋时吴阖闾所作之刀,后通用为宝刀名。深喜所赠宝刀,暗合自己“封侯”的志愿,所以“含笑”而细玩。
洛阳东面门有“上东门”,军营在东门,故曰“东门营”。由洛阳往蓟门,须出东门。这句点清徵兵的地方
河阳桥在河南孟津县,是黄河上的浮桥,晋杜预所造,为通河北的要津。
大旗,大将所用的红旗。《通典》卷一百四十八:“陈(阵)将门旗,各任所色,不得以红,恐乱大将。”这两句也是杜甫的名句,因为抓住了事物的特徵,故能集中地表现出那千军万马的壮阔军容,下句化用《诗经》的“萧萧马鸣”,加一“风”字,觉全局部动,飒然有关塞之。
幕,帐幕。列,是整齐的排列着。这些帐幕都有一定的方位和距离。
因为要宿营,所以各自集合各自的部队。
因军今森严,故万幕无声,只见明月高挂无中。上句也是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令严”的。
悲笳,静营之号,军令既严,笳声复悲,故惨不骄。
大将,指召募统军之将。“嫖姚”同“剽姚”,汉武帝时,霍去病为嫖姚校尉,尝从大将军卫青出塞,故以为比。
古人”“今人”都指边将说。重高勋,即贪图功名。《昔游》诗所谓“将帅望三台”。因贪功名,故边疆多事。
边将贪功,本该制止,偏又皇帝好武,所以说“岂知”。有怪叹之意。“亘”是绵亘不断。
天地四方为“六合”,这里指全国范围以内,全国既已统一,便无出师必要,但还要孤军深入,故用一“且”字。且,尚也。跟上句“已”字对照。
遂使,于是使得。承上“且孤军”来,貔,音琵,即貔貅,猛兽,这里比喻战士。边将贪功,人主好武,这就使得战士们为了统治者的企图而拼命。勇,是勇往:所闻,是指地方说的,即下文的“大荒”“玄冥”。《汉书:张骞传》:“天子(武帝)既闻大宛之属多奇物,乃发间使,数道并出。汉使言大宛有善马,天子既好宛马,闻之甘心,使壮上车令等持千金以请宛王善马。”即此“所闻”二字的本意。
大荒,犹穷荒,过去所谓“不毛之址”。
《安禄山事迹》:“禄山包藏涡心,畜单于护真大马习战斗者数万匹。”诗句当指此。
玄冥,传说是北方水神,这里代表极北的地方。这两句要善于体会,因为表面上好像是对皇帝效忠,其实是讽刺,正如沈德潜说的:“玄冥北,岂可开乎?”
上既好武,下自贪功,故奏捷日至。《通鉴》二百一十七:“天宝十三载四月禄山奏击奚破之,虏其王。十四载四月奏破奚、契丹。”
点破“献凯”只是虚报邀赏。两蕃,是奚与契丹;静无虞,本无寇警。
渔阳:郡名,今河北蓟县一带。其地尚武,多豪士侠客,故日豪侠地。
辽海,即渤海,粳音庚,晚熟而不黏的稻。来东吴,来自东吴。
周代封建社会把人分成十等:王、公、大夫、士、皂、舆、隶、僚、仆、台。这里泛指安禄山豢养的爪牙和家僮。罗和练都有光彩,故曰“照耀”。这以上几句,写禄山滥赏以结人心。《通鉴》(同上):“天宝十三载二月,禄山奏所部将士勋效甚多,乞超资加赏,于是除将军者五百余人,中郎将者二千余人。禄山欲反,故先以此收众心也。”即其事。
主将,即安禄山.天宝七载禄山赐铁券,封柳城郡公:九载,进爵东平郡王,节度使封王,从他开始。
上都,指京师,即朝廷。凌,凌犯,目无朝廷。
写禄山一方面又用恐怖手段来俯制众口,当时本有人告安禄山反,玄宗为了表示信任,反将告发的人缚送禄山,因之“道路相目,无敢言者。”(见《禄山事迹》)
是良家子,故不肯从逆:出师多门,故能揣知主将心事。二句是下文张本,多门,许多门道,有多次意。
益,是增益,“思”字照过去读法应作去声,愁思,即忧虑,是名词。
所忧在国家,放觉身贵上不值一说。下二句正申“不足论”。
跃马,指身贵,兼含从军意,刘孝标《自序》:“敬通(冯衍)当更始之世,手握兵符:跃马食肉。”
坐见,有二义:一指时间短促,犹行见、立见:一指无能为力,只是眼看着:这里兼含二义。长驱,言其易。河洛昏,指洛阳行将沦陷。当时安禄山所部皆天下精兵。
间读去声,间道归,抄小路逃回家。
这句直照应到第一首。初辞家时,进庶羞的老者,赠吴钩的少年,都不见了,一切都完蛋了。
恶名,是叛逆之名,禄山之乱,带有民族矛盾性质,这个士兵不肯背叛,是完全值得肯定的。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杜甫诗选注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年8月版 :第59-64页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创作背景

  《后出塞五首》当作于公元755年(唐玄宗天宝十四载)冬,安禄山反唐之初。目的在于通过一个脱身归来的士兵的自述大声疾呼揭露安禄山的反唐真相,叫唐明皇快快清醒过来,并指出养成禄山反叛的原因,即在于他自己的好大喜功,过宠边将,以致禄山得以边功市宠、形成养虎贻患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杜甫诗选注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年8月版 :第59-64页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2010年12月版 ,中国华侨出版社 :第158-161页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鉴赏

  《后出塞五首》组诗叙写开元(713—741)天宝(742—756)年间一位军士从应募赴军到只身脱逃的经历,通过一个人的遭遇深刻反映了天宝之变的“酿乱期”的历史真实。

  自开元中玄宗改府兵制为募兵制,兵农分离,出现了职业兵。德宗时泌论募兵制是祸乱的根源,说这种应募的兵士,既非土著,又无宗族,重赏赐而轻生。《后出塞五首》主人公正是这样一个应募者形象。一无牵挂的汉子,乐意当兵吃粮。诗中提到相赠吴钩的“少年”,当属唐诗中常常写到的少年游侠一类人物物以类聚,此诗主人公也应是这一类人物。组诗第一首系主人公自叙应募动机及辞家盛况;第二首叙赴军途中情事,尚归美主将;第三首是诗人的议论;第四首则揭露蓟门主将的骄横;第五首则写逃离军旅的经过。此组诗的突出成就,便在塑造了一个“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形象”。对此诗的赏析,便应围绕这一中心来进行。

  一度怀着功名万里雄心的军士后来逃归,其逃离的动机,诗中说得很清楚,是由于他在蓟门军中看到“主将”(当指安禄山)日益骄横、目中无君,而朝廷一味姑息养奸“主将位益崇,气骄凌上都,边人不敢议,议者死路衢”,自己本为效忠国家而来(“誓开玄冥北,持以奉吾君”),不料却上了“贼船”,“坐见幽州骑,长驱河洛昏”,因而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了。

  诗一开始就讲得很明白,主人公赴边的目的就是追求“封侯”,“首章便作高兴语,往从骄帅者,赏易邀,功易就也。”(浦起龙)此人正是第三首所谓“重高勋”的“今人”、“奋身勇所闻”的“貔虎士”中的一员。“拔剑击大荒,日收胡马群;誓开玄冥北,持以奉吾君”,也正属于这类人物的夸耀口吻。从第一首“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到第五首“跃马二十年,恐辜明主恩”的表白,可见主人公求取功名封赏的思想是一贯的,并未发生种转变。“古人重守边”六句,不能理解为诗中人思想的转变,而只能理解为诗人自己对时事的评议,或者说它们恰恰是诗人对笔下人物思想、行动的一种批判。说这是杜甫微露本相的地方还不够,应该说这是作者直接激扬文字,站出来表态。这种夹叙夹议的手法,在杜甫诗中原是并不罕见的。

  据《通典》称:“国家开元天宝之际,宇内谧如,边将邀宠,竟图勋伐,西陲青海之戍,东北天门之师,碛西怛罗之战,云南渡沪之役,没入异域数十万人,向无幽寇内侮,天下四征未息,离溃之势,岂可量邪!”当时的边境战争,唐玄宗好战固然是一个原因;兵制的改变,也同样是个重要原因。府兵原是寓兵于农的一种兵制,将帅不能拥兵自重,故唐朝前期没有武夫割据事件。而募兵之行,诚如李泌所说,应募兵士多是不事生产的亡命之徒,他们贪功重赏,形成军中好战心理。上自朝廷,下至士兵,互相影响,正是“岂知英雄主,出师亘长云。六合已一家,四夷但孤军。遂使貔虎士,奋身勇所闻。”对侵侮邻国的兴趣随战争的进行愈来愈浓厚,野心的将帅也就得到长成羽翼的机会。

  《后出塞五首》就艺术地再现了这一特定时代的历史生活。诗中主人公正是募兵制下一个应募兵的典型形象。他既有应募兵通常有的贪功恋战心理,又有国家民族观念。他为立功封爵而赴边,又为避叛逆的“恶名”而逃走。组诗在欢庆气氛中开头,凄凄凉凉地结尾,是一出个人命运悲剧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 .唐诗鉴赏辞典补编 .成都 :四川文艺出版社 ,1990年6月版 :第259-261页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杜甫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1115篇诗文

猜你喜欢

望庐山瀑布水二首

:
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挂流三百丈,喷壑数水里。
欻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
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
空中乱潈射,左右洗青壁。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
而我乐名山,对之心益闲。无论漱琼液,还得洗尘颜。
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
从西面登上香炉峰,向南望见瀑布高挂在山前。水流直下达三百丈,沿着山谷奔涌前行几十里。

欻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
速度快如风驰电掣,隐约之中宛如有白虹腾空。乍以为是银河从天上落下,弥漫飘洒在半空中。

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
仰观瀑布那气势真雄奇啊,这是神灵造化之功!再大的海风也吹不断,江上月光却能直透其中。

空中乱潈射,左右洗青壁。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
水流在空中任意飞溅,冲刷着两侧青色的石壁。飞腾的水珠散发彩色霞光,水沫在巨石上沸腾。

而我乐名山,对之心益闲。无论漱琼液,还得洗尘颜。
我本来就最爱游赏名山,面对此景心胸更宽广。不必像服琼浆一样成仙,此水已足以荡涤尘俗。

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
遁世归隐本是我夙愿,只想久居此地永辞人间。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挂流三百丈,喷壑(hè)数十里。
香炉峰:庐山北部名峰。水气郁结峰顶,云雾弥漫如香烟缭绕,故名。南见:一作“南望”。三百丈:一作“三千匹”。壑:坑谷。“喷壑”句:意谓瀑布喷射山谷,一泻数十里。

(xū)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
歘:歘忽,火光一闪的样子。飞电:空中闪电,一作“飞练”。隐若:一作“宛若”。白虹:一种出现在雾上的淡白色的虹。“欻如”二句:意谓快如闪电而来,隐似白虹而起。河汉:银河,又称天河。一作“银河”。“半洒”句:一作“半泻金潭里”。

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
造化:大自然。江月:一作“山月”。“江月”句:意谓瀑布在江月的映照下,显得更加清澈。

空中乱潈(zōng)射,左右洗青壁。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qióng)石。
潈:众水汇在一起。“空中”二句:意谓瀑布在奔流过程中所激起的水花,四处飞溅,冲刷着左右青色的山壁。穹石:高大的石头。

而我乐名山,对之心益闲。无论漱(shù)琼液,还得洗尘颜。
乐:爱好。乐名山:一作“游名山”。益:更加。闲:宽广的意思。无论:不必说。漱:漱洗。琼液:传说中仙人的饮料。此指山中清泉。还得:但得。一作“且得”。尘颜:沾满风尘的脸。洗尘颜:喻指洗除在尘世中所沾染的污垢。

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
谐:谐和。宿:旧。宿所好:素来的爱好。“且谐”二句:一作“集谱宿所好,永不归人间”,又一作“爱此肠欲断,不能归人间”。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香炉:指香炉峰。紫烟:指日光透过云雾,远望如紫色的烟云。“日照”二句:一作“庐山上与星斗连,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从远处看。挂:悬挂。前川:一作“长川”。川:河流,这里指瀑布。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直:笔直。三千尺:形容山高。这里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疑:怀疑。银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九天:一作“半天”。古人认为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九重天,即天空最高处。此句极言瀑布落差之大。

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
欻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
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
空中乱潈射,左右洗青壁。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
而我乐名山,对之心益闲。无论漱琼液,还得洗尘颜。
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两首诗体裁不一,一首五古,一首七绝,内容也有部分重复。第二首诗流传很广,曾被选入小学语文教科书,题作“望庐山瀑布”。

  第一首诗是五言古诗。此诗共换四次韵,前八句为一韵;中间八句每四句各一韵;末六句为一韵。诗意也可按韵分为四层。前三层基本上是摹写瀑布的壮观奇姿,属景语;只有末一层言志抒怀,属情语。前三层也各有重点:第一层从正面描写瀑布的主体实景;第二层从虚处更深更细地描绘瀑布;第三层,从上下四旁来烘托瀑布之动态。最后一层先擒后纵,收束得自然平易。首二句交待“望庐山瀑布水”的立足点和所“望”的方向。接着十四句用各种形象从不同角度形容瀑布的壮伟气势和诗人的赞叹。所谓“挂流三百丈”,“初惊河汉落”,亦即第二首的“飞流直下三干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之意,但不如后者的简练和生动。末六句抒写诗人的志趣和愿望。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李白思想中孤傲遁世的一面。

  五言古诗讲究兴寄,直抒胸臆,质朴真切,气象浑成。诗人的感情起伏与诗的节奏同步,由此形成感染人的力量。李白善于乐府和歌行,常以他横空出世,骏马绝尘的非凡才力,将乐府、歌行作为表达他飞腾的想象,纵横的才思,不羁的思想,奔放的情感之最合适的艺术形式,这些诗写得神识超迈,飘然而来,忽然而去,不屑于雕章琢句,亦不劳劳于镂心刻骨,自有天马行空,不可羁勒之势。这首五古正是如此。李白把庐山瀑布写得壮美阔大。诗人寄情于山水,从“西登香炉峰”到“流沫沸穹石”都是写景,而最后三句是抒情之句。“海风吹不断,江月照江空”中的“空”字更说明诗人寻求的是一种“闲”情,也体现李白的飘逸之风。在庐山美景之下,诗人借景直抒胸臆,语言质朴真切,但仍能感染读者。第一首虽是古诗,其中却有不少对仗。古今读者多谓此首不如第二首绝句写得好,但也有不少人指出此诗自有妙句。如《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四:“然余谓太白前篇古诗云:‘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磊落清壮,语简而意尽,优于绝句多矣。”葛立方《韵语阳秋》卷十二:“以余观之,银河一派,犹涉比类,未若白前篇云:‘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凿空道出,为可喜也。”韦居安《梅硐诗话》亦谓此二句“语简意足,优于绝句,真古今绝唱”,并认为“非历览此景,不足以见诗之妙”。

  第二首诗是七言绝句。运用了比喻夸张的手法。此诗中的香炉,即第一首诗开头提到的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其峰尖圆,烟云聚散,如博山香炉之状”(乐史《太平寰宇记》)。可是,到了诗人李白的笔下,便成了另一番景象: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地升起了团团白烟,缥缈于青山蓝天之间,在红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这不仅把香炉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为不寻常的瀑布创造了不寻常的背景。接着诗人才把视线移向山壁上的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前四字是点题。“挂前川”,这是“望”的第一眼形象,瀑布像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挂”字很妙,它化动为静,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第一首诗说,“壮哉造化功!”正是这“造化”才能将这巨物“挂”起来,所以这“挂”字也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力的赞颂。第三句又极写瀑布的动态。“飞流直下三千尺”,一笔挥洒,字字铿锵有力。“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然而,诗人犹嫌未足,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惊人魂魄。“疑是”值得细味,诗人明明说得恍恍惚惚,而读者也明知不是,但是又都觉得只有这样写,才更为生动、逼真,其奥妙就在于诗人前面的描写中已经孕育了这一形象。巍巍香炉峰藏在云烟雾霭之中,遥望瀑布就如从云端飞流直下,临空而落,这就自然地联想到像是一条银河从天而降。可见,“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一比喻,虽是奇特,但在诗中并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在形象的刻画中自然地生发出来的。它夸张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从而振起全篇,使得整个形象变得更为丰富多彩,雄奇瑰丽,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给人以想象的余地,显示出李白那种“万里一泻,末势犹壮”的艺术风格。

  宋人魏庆之说:“七言诗第五字要响。……所谓响者,致力处也。”(《诗人玉屑》)这个看法在这首诗里似乎特别有说服力。比如一个“生”字,不仅把香炉峰写“活”了,也隐隐地把山间的烟云冉冉上升、袅袅浮游的景象表现出来了。“挂”字前面已经提到了,那个“落”字也很精彩,它活画出高空突兀、巨流倾泻的磅礴气势。很难设想换掉这三个字,这首诗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中唐诗人徐凝也写了一首《庐山瀑布》。诗云:“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场景虽也不小,但还是给人局促之感,原因大概是它转来转去都是瀑布,瀑布,显得很实,很板,虽是小诗,却颇有点大赋的气味。比起李白那种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有形有神,奔放空灵,相去实在甚远。苏轼说:“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唯有谪仙词。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戏徐凝瀑布诗》)话虽不无过激之处,然其基本倾向还是正确的,表现了苏轼不仅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也是一位颇有见地的鉴赏家。

  五言古诗因篇幅无限制,所以诗人任意挥洒,写“海风”,写“江月”,写“穹石”,写得大起大落,大开大阖,转折如意,挥洒自如,一气呵成。七言绝句因篇幅较小,诗人用夸张的比喻把景物升腾到更高的境界,达到写瀑布的极致,极为夸张,但又清新自然,浅显生动,同时具有动荡开阔的气势,飞动流走的章法,跳跃腾挪,纵横捭阖,亦有歌行的气势和特点。

  两首诗都是李白之作,同是写庐山瀑布之景,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在庐山秀丽的山水之中,更显诗人标名之灵气。其想象丰富,奇思纵横,气势恢宏,感情奔放,似江河奔腾,又自然清新,似云卷风清,其诗歌的审美特征是自然美、率真美和无拘无束的自由美。这两首诗歌都具有这样的审美特征。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寒夜思友三首·其三

:
朝朝翠山下,夜夜苍江曲。
复此遥相思,清尊湛芳绿。

朝朝翠山下,夜夜苍江曲。
每个早晨站在翠山之下,每个夜晚来到青江之滨,我吟唱着思乡的曲子。

复此遥相思,清尊湛芳绿。
我一再来到这里思念远方的亲人,盼望着一起喝酒,陶醉在花香绿树里。

参考资料:

1、 任国绪.初唐四杰诗选.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43

(zhāo)朝翠山下,夜夜苍江曲。
朝朝:天天,每天。

复此遥相思,清尊湛芳绿。
清尊:酒器。亦借指清酒。尊,同“樽”。

参考资料:

1、 任国绪.初唐四杰诗选.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43
朝朝翠山下,夜夜苍江曲。
复此遥相思,清尊湛芳绿。

  这首诗主要写诗人日夜思念着家乡和亲友。

  “朝朝翠山下,夜夜苍江曲”两句以诗人的行动表现其思绪,白天和夜里,山下和水边,都割不断对家乡亲友的思念。

  “复此遥相思,清尊湛芳绿”两句描写对亲友相聚共欢的盼望,想象着美妙的景色以及与亲友共醉的情景,这更衬托出此时此刻相思的孤独和寂寞。

参考资料:

1、 苏爱风.王勃诗歌艺术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07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代别情人

:
清水本不动,桃花发岸傍。
桃花弄水色,波荡摇春光。
我悦子容艳,子倾我文章。
风吹绿琴去,曲度紫鸳鸯。
昔作一水鱼,今成两枝鸟。
哀哀长鸡鸣,夜夜达五晓。
起折相思树,归赠知寸心。
覆水不可收,行云难重寻。
天涯有度鸟,莫绝瑶华音。

清水本不动,桃花发岸傍。
你像清水一样矜持,我像桃花生长在河岸。

桃花弄水色,波荡摇傍光。
桃花戏弄水色,水波荡漾起傍光。

我悦子容艳,子倾我文章。
我喜欢你的容颜,你喜爱我的文章。

风吹绿琴去,曲度紫鸳鸯。
我用绿绮琴弹指奏起:紫鸳鸯,琴声随风飘扬。

昔作一水鱼,今成两枝鸟。
我们曾经欢如鱼水,如今却成为两颗树上的鸟儿。

哀哀长鸡鸣,夜夜达五晓。
夜夜相对哀鸣,一直到天亮。

起折相思树,归赠知寸心。
我折一支相思树枝送给你,聊表我寸心。

覆水不可收,行云难重寻。
泼出去的水难以收回,飘出去的云朵哪里找回。

天涯有度鸟,莫绝瑶华音。
就算我们分隔天涯,别忘记托鸟儿带来你的音讯。

参考资料:

1、 张厚余.太白诗传 上.长傍市: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91页2、 杨辇宗,杨实诚.爱情诗注析.太原市: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271-272页

清水本不动,桃花发岸傍。
发:生长。

桃花弄水色,波荡摇春光。
波荡:水波荡漾。

我悦子容艳,子倾我文章。
悦:喜欢。子:你。这里是男子对女子的美称。倾:钦佩,倾慕。

风吹绿琴去,曲度紫鸳(yuān)(yāng)
绿琴:即绿绮琴,司马相如之琴。这里代指诗中男主人公弹奏的琴。曲度:即度曲,作曲,按曲谱弹奏歌唱。紫鸳鸯:即诗中男子所弹奏的曲谱名。

昔作一水鱼,今成两枝鸟。
一水:同一池中。

哀哀长鸡鸣,夜夜达五晓。
五晓:即五更,指天快亮的时候。

起折相思树,归赠(zèng)知寸心。
相思树:能够表达男女相思之情的树,红豆等,都称为相思树。寸心:即区区之心。

(fù)水不可收,行云难重寻。
覆水:指水泼在地上,比喻不可挽回。行云:飘来飘去的云彩。

天涯有度鸟,莫绝瑶(yáo)华音。
天涯:即天边,指极远的地方。度鸟:一个人孤独地生活。如台湾相思树、红豆树、海指飞来飞去的鸟,比喻男子一个人孤独的生活。莫绝:不要断绝。瑶华音:珍贵的音信。瑶华:指仙境中的玉花,比喻珍贵美好。

参考资料:

1、 张厚余.太白诗传 上.长春市: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91页2、 杨辇宗,杨实诚.爱情诗注析.太原市: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271-272页
清水本不动,桃花发岸傍。
桃花弄水色,波荡摇春光。
我悦子容艳,子倾我文章。
风吹绿琴去,曲度紫鸳鸯。
昔作一水鱼,今成两枝鸟。
哀哀长鸡鸣,夜夜达五晓。
起折相思树,归赠知寸心。
覆水不可收,行云难重寻。
天涯有度鸟,莫绝瑶华音。

  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大量运用比喻。“清水本不动,桃花发岸旁。桃花弄水色,波荡摇春光。”诗中的男子自比清水,借以象征自己的纯洁心灵和贞洁的感情;他把情人比作桃花,借以表现女子的艳丽动人。一池静静的清水,岸边长着一株桃树。桃枝的摆动,引起了水中倒影的摆动;水波荡漾,仿佛春光也在颤动。诗中的男主人公与情人就像这桃花和清水荡起爱情的波纹。比喻形象、生动,洋溢着诗情。

  诗人又用比喻手法描绘了分离后的凄惨图景。“昔作一水鱼,今成两枝鸟。哀哀长鸡鸣,夜夜达五晓。起折相思树,归赠知寸心。”过去二人如同一个池中的游鱼一样,相亲相爱在一起,二人分居两地,变成了两个树枝上的鸟,天天如长鸡呜叫,夜夜哀鸣到东方欲晓。我彻夜不眠,清晨起来折下一枝相思树枝,把它赠给你,你见到树枝后就一定会知道我想念你的苦苦心思。这里的比喻既恰切,又给人一种伤感的气氛,牵动人们的情感。

  最后以比喻结尾。“覆水不可收,行云难重寻。天涯有度鸟,莫绝瑶华音。”过去相亲相爱的日子,就如倒在地上的水一样不可收起,就如飘去的浮云一样难以把它重新找回。但愿你不要忘记在遥远的天边有一个孤苦伶仃的亲人。希望不断地给我带来瑶华一样珍贵的音信。这里的“覆水”、“行云”、“瑶华”都比喻得精当,以这样的比喻结尾,留下凄凄情意让人去体会。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诗中两人的感情发展经过为主题结构,首先追思年轻时的恋慕,其次写尔后分离,再写两人别离已久已不可能在一起,最后寄以希望再通音讯来结尾。

参考资料:

1、 杨辇宗,杨实诚.爱情诗注析.太原市: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271-272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梅花

:
繁如瑞雪压枝开,越岭吴溪免用栽。
却是五侯家未识,春风不放过江来。

繁如瑞雪压枝开,越岭吴溪免用栽。
一簇簇梅花绽放压低枝头,不用翻山越岭到处栽种,随处都可成活。

却是五侯家未识,春风不放过江来。
只是权贵之家却看不到梅花的坚毅品格,和煦的春风迟迟不肯到来。

繁如瑞雪压枝开,越岭吴溪免用栽。

却是五侯家未识,春风不放过江来。
五侯:泛指权贵之家。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齐安郡后池绝句

:
菱透浮萍绿锦池,夏莺千啭弄蔷薇。
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

菱透浮萍绿锦池,夏莺千啭弄蔷薇。
翠菱掩露青萍绿透一池锦水,夏莺歌喉婉转嬉弄蔷薇花枝。

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
整日无人来观赏这细雨景色,只有鸳鸯相对洗浴红色羽衣。

参考资料:

1、 吴鸥.杜牧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87

(líng)透浮萍绿锦池,夏莺千啭(zhuàn)弄蔷(qiáng)薇。
菱: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叶子略呈三角形,叶柄有气囊,夏天开花,白色。浮萍:浮生在水面上的一种草本植物。叶扁平,呈椭圆形或倒卵形,表面绿色,背面紫红色,叶下生须根,花白色。绿:此处作动词用,使动用法。锦池:即题中的“齐安郡后池”。啭:指鸟婉转地鸣叫。蔷薇:植物名。落叶灌木,茎细长,蔓生,枝上密生小刺,羽状复叶,小叶倒卵形或长圆形,花白色或淡红色,有芳香,可供观赏。

尽日无人看微雨,鸳(yuān)(yāng)相对浴红衣。
尽日:犹终日,整天。鸳鸯:鸟名。似野鸭,体形较小,为中国特产珍禽之一。旧传雌雄偶居不离,古称“匹鸟”。红衣:指鸳鸯的彩色羽毛。宋祖可《菩萨蛮》词:“鸳鸯如解语,对浴红衣去。”

参考资料:

1、 吴鸥.杜牧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87
菱透浮萍绿锦池,夏莺千啭弄蔷薇。
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

  这是一首画面优美、引人入胜的小诗。它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一座幽静无人的园林,在蒙蒙丝雨的笼罩下,有露出水面的菱叶、铺满池中的浮萍,有穿叶弄花的鸣莺、花枝离披的蔷薇,还有双双相对的浴水鸳鸯。诗人把这些生机盎然、杂呈眼底的景物,加以剪裁,组合成诗,向读者展示了一幅清幽而妍丽的画图。诗的首句“菱透浮萍绿锦池”和末句“鸳鸯相对浴红衣”,描画的都是池面景,点明题中的“后池”。次句“夏莺千啭弄蔷薇”,描画的是岸边景。这是池面景的陪衬,而从这幅池塘夏色图的布局来看,又是必不可少的。至于第三句“尽日无人看微雨”,虽然淡淡写来,却是极为关键的一句,它为整幅画染上一层幽寂、迷朦的色彩。句中的“看”字,则暗暗托出观景之人。四句诗安排得错落有致,而又融会为一个整体,具有悦目赏心的美感。

  这首诗之使人产生美感,还因为它的设色多彩而又协调。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篇》中指出“摛表五色,贵在时见”,并举“《雅》咏棠华,或黄或白,《骚》述秋兰,绿叶紫茎”为例。这首绝句在色彩的点染上,交错使用了明笔与暗笔。“绿锦池”、“浴红衣”,明点绿、红两色:“菱”、“浮萍”、“莺”、“蔷薇”,则通过物体暗示绿、黄两色。出水的菱叶和水面的浮萍都是翠绿色,夏莺的羽毛是嫩黄色,而初夏开放的蔷薇花也多半是黄色。就整个画面的配色来看,第一句在池面重叠覆盖上菱叶和浮萍,好似织成了一片绿锦。第二句则为这片绿锦绣上了黄鸟、黄花。不过,这样的色彩配合也许素净有余而明艳不足,因此,诗的末句特以鸳鸯的红衣为画面增添光泽,从而使画面更为醒目。

  这首诗还运用了以动表静、以声响显示幽寂的手法。它所要表现的本是一个极其静寂的环境,但诗中不仅有禽鸟浴水、弄花的动景,而且还让蔷薇丛中传出一片莺声。这样写,并没有破坏环境的静寂,反而显得更静寂。这是因为,动与静、声与寂,看似相反,其实相成。王籍《入若耶溪》诗“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一句,正道破了这一奥秘。

  这首诗通篇写景,但并不是一首单纯的写景诗,景中自有人在,自有情在。三、四两句是全篇关目。第三句不仅展示一个“尽日无人”的环境,而且隐然还有一位尽日看雨之人,其百无聊赖的情状是可以想见的。句中说“看微雨”,其实,丝雨纷纷,无可寓目,可寓目的应是菱叶、浮萍、池水、鸣莺、蔷薇。而其人最后心目所注却是池面鸳鸯的相对戏水。这对鸳鸯更映衬出看雨人的孤独必然使他见景生情,生发许多联想、遐想。可与这首诗参读的有焦循《秋江曲》:“早看鸳鸯飞,暮看鸳鸯宿。鸳鸯有时飞,鸳鸯有时宿。”两诗妙处都在不道破注视鸳鸯的人此时所想何事,所怀何情,而篇外之意却不言自见。对照两诗,杜牧的这首诗可能更空灵含蓄,更有若即若离之妙。

参考资料:

1、 陈邦炎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078-1079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