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三十里,不见逾一旬。
冒雨时立望,望之如朋亲。
虬龙一掬波,洗荡千万春。
日日雨不断,愁杀望山人。
天事不可长,劲风来如奔。
阴霪一以扫,浩翠写国门。
长安百万家,家家张屏新。
谁家最好山,我愿为其邻。
南山三十里,不见逾一旬。
终南山三十里的景色,我差不多有十几天没见到了。
冒雨时立望,望之如朋亲。
冒着雨久站着凝望,看见你如同看见亲朋好友一样。
虬龙一掬波,洗荡千万春。
虬龙掬手扬波,人间万里春色如洗。
日日雨不断,愁杀望山人。
只是每天春雨不断,让爱山人心情发愁。
天事不可长,劲风来如奔。
阴暗的天气不会太久,虽然现在的狂风来的非常猛烈。
阴霪一以扫,浩翠写国门。
久雨新晴,坏心情一扫而光之后,终南山翠色欲流,如美景如画泻于一国之京城的长安。
长安百万家,家家张屏新。
如同在长安百万人家,家家门前张开一面新崭崭的屏风。
谁家最好山,我愿为其邻。
谁家的山最好看,我愿意成为他家的邻居。
孤城漏未残,徒侣拂征鞍。
远处的城市逐渐的稀疏但还没有从视野中完全消失,同伴轻抚马鞍前行。
洛北去游远,淮南归梦阑。
从洛阳出发远游,过了淮南后归乡之梦愈发强烈。
晓灯回壁暗,晴雪卷帘寒。
清晨太阳初升屋内的墙壁依然是暗的,天晴后满地的积雪向卷起门帘的屋里散发着寒气。
强尽主人酒,出门行路难。
饮完主人的践行酒,再次出发前面依然路途艰难。
参考资料:
1、 古代汉语词典编写组.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8.12孤城漏未残,徒侣拂(fú)征鞍(ān)。
孤城:边远的孤立城寨或城镇。徒侣:同伴;朋辈。
洛北去游远,淮(huái)南归梦阑(lán)。
归梦:归乡之梦。
晓灯回壁暗,晴雪卷帘寒。
晴雪:天晴后的积雪。卷帘:卷起或掀起帘子。
强尽主人酒,出门行路难。
出门:外出。行路难:行路艰难。亦比喻处世不易。
参考资料:
1、 古代汉语词典编写组.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8.12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往年八月十五的夜晚,在京城中的曲江池畔杏园边欢度佳节。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今年八月十五的夜晚,却是在被贬后的湓浦沙头水馆前度过。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向着西北望也看不到家乡,人在东南看见月亮又圆了好几次。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昨天的秋风吹过无人理会这凄凉的秋意,今晚清朗的月光还似以往。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昔年:往年,从前。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pén)浦沙头水馆前。
湓浦:今名龙开河。源出江西瑞昌西南青山,东流经县南至九江市西,北流入长江。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歌题目的中心语“望月”,是叙述也是行为,其修饰语时间“八月十五日夜”和地点“湓亭”,它限定了望月的特定环境时,还突出“望”的动作,又强化“望”之月的圆盘貌。显然是这个“望”月引发了诗人情怀。
其实,诗人就是在特定空间面对这个特定时间的月亮引发的人生感慨,诗歌首颔联正是诗人关照月亮的思考。从逻辑上应该“明、曲江池畔、朝廷盛会欢饮图。诗歌起笔不同反响,召唤其昔日的觥筹交颔联的今年贬谪的“湓浦沙头水馆前”的失落。繁华的过去越明朗,对照今日的凄冷就越有感觉,以此造成的昔今悬殊反差,犹如从天堂掉入地狱的悲苦感。可是两联二十八言中,诗人不烦厌地重复“八月十五夜”,显然它带给诗人的心灵是震撼的,也是惨痛的。让诗人不堪回首昨日的欢乐,独自苦品着眼前的寂寞和凄苦。诗句一望而知地运用了昔今对比手法,其实每一联都交代了时间地点和场景,对比的不仅是时间,更是情景意境的对比,今晚观赏的心情,是一种过去到现在的物是人非的感伤情怀。
月亮在古典诗歌里,更多承载了怀乡思亲。“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明月照高楼,含君千里光”,这些月亮内涵是因空间距离产生而寄寓感情的。不过月亮也会出现时间概念,它却成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石头城》)”“春江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这些诗句里的月亮意象无不指向时间概念,突出物是人非之感留给个体生命的怅惘痛苦。
昔今这种对比古诗里还是常见的,“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杜甫《登岳阳楼》),过去听闻就该登楼观望洞庭水,可是不知为何直至今朝才有机缘登临,道出诗人生活无尽的无奈和生活的凄楚遭遇。其实白居易在对比中也在暗示自己无法主宰命运的无奈和感伤之情。
诗歌的首颔联多层面的表现诗人的痛苦感,其实这还是生活横截面的对比,那诗歌又是如何完成内容的转折呢?从内容上颈联涉及望乡和圆月,表面上像在思乡,但是“望乡“行为反映的心理,却浸透着诗人的孤寂和凄苦,而这种心理再次强化了内在的主体孤苦体验。“见月”就是观赏中秋明月月,那是一轮圆月,但行为发问的竟为“几回圆人极度孤寂产生的心理结果。“西北望四方眺望故乡和四野观望明月,能想象出一个人观望的心神不定和急切之情,希望能望到家乡带给自己温暖,能看到心中一轮明月留给自己关怀,却出现相反结果,徒添了诗人不尽的凄苦感。
诗歌是如此极尽曲折的突出诗人贬谪的孤寂之情,尾联诗人细节化的再现秋风月光。“秋风秋雨愁煞人”,过去的日子出现的“昨风一吹无人会”,没有人领会这凄厉秋风的凉意。能忽略这凄冷秋风的肌肤感,一定是人们沉浸在无情的喜悦里,已然忘记了秋风的凄冷,这里突出诗人过去日子的欢快感。“今夜清光似往年”,一是说今夜的月和往年是相似的,光是借代用法,突出的月亮还是昔日的月亮,暗含了人已不是昔日的意气之人了,照应诗歌前文对比的物是人非的无奈悲苦;二是言今夜的月亮似往年,但这样的月光照在身上,却令人清冷至极,置身“湓浦沙头水馆前”环境里,心内却是清冷感,诗歌在这进一步强化了诗人贬谪后面对十五惊叹诗人诗歌技巧的娴熟,尺幅之间尽情描摹无形的心里悲苦!
霞帔云发,钿镜仙容似雪,画愁眉。遮语回轻扇,含羞下绣帷。
散开秀发,好似披着一肩云霓,看镜中的容颜如玉。细细地描画粉黛,抹去眉间愁迹。团扇轻轻地摆,遮住欲吐的心语。垂下绣帘,难掩满脸羞意。
玉楼相望久,花洞恨来迟。早晚乘鸾去,莫相遗。
我曾久久地伫立楼前,希望看到你的踪迹。你为何还不来相会,叫人难忍花庵空寂。但愿有一天,我们将乘凤凰携游仙海,到那时再也不要别离。
参考资料:
1、 徐国良 方红芹 注析.花间集.武汉:武汉出版社,1995:182、 邱美琼 胡建次.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72-753、 房开江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60-61霞帔(pèi)云发,钿(diàn)镜仙容似雪,画愁眉。遮语回轻扇,含羞下绣帷(wéi)。
女冠子: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霞帔:古代妇女的一种服饰,类似披肩,以纱罗制成。云发:像云一样的鬓发。钿镜:用金、银、玉、贝等贵重物品镶嵌的妆镜。愁眉:古代女子画眉样式的一种,此眉妆细而曲折,色较浓重,眉梢上翘。遮语:以扇子遮着脸说话,言其害羞的情态。羞:王国维辑本《金荃词》作“笑”。
玉楼相望久,花洞恨来迟。早晚乘鸾(luán)去,莫相遗。
玉楼:传说中天帝或仙人的居所。此指女道士所居之处,一说指女道士女伴所居之处。花洞:百花遍开的仙洞,道教称神仙及道士的居处。此指女道士所居之道观。乘鸾:指成仙。鸾,仙人所乘坐的鸾凤之类。遗:遗弃。彊村本《金奁集》作“违”。
参考资料:
1、 徐国良 方红芹 注析.花间集.武汉:武汉出版社,1995:182、 邱美琼 胡建次.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72-753、 房开江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60-61这首词是借写女道士的容貌、情态与动作来言情的,表面看起来全是铺陈其外貌妆束,其实词人是用物象的错综排比手法把客观的景物展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运用自己的想象把它们贯穿起来,从而理解人物。
此词上片写女主人公美丽的容貌和含羞多情之态。“霞帔”三句,写女主人公彩霞般的披肩,云一般的鬓发,镶金的镜子里,出现了她如雪洁净的容貌,她对镜正画着略带愁意的蛾眉。这里以一个“愁”字点出女主人公的心情。“遮语”二句,描写女主人公遮语、含羞、回扇、下帷等神态动作,生动地表现出她心事重重却又欲说还休,情思萦绕却又含羞掩饰的情态。下片写女主人公的相思相念与绵绵情思。“玉楼”二句,写女主人公望情人早日来到。意思是站在玉楼上盼望已久,恨情人来迟,道出其相思之切。“早晚”二句,直道心曲,写女主人公的愿望:自己迟早总要乘鸾而去,希望情人不要遗弃。
上片用的都是相当于现代电影蒙太奇小景别的手法展现景物,镜头自背后从下而上,先是让人们看到女主人公的服饰“霞帔”,然后是如云的黑发;之后镜头切换到照镜子的场景,也是一个特写,人面与镜像相映衬;之后又是另一个正面近景,女主人公轻转罗扇,遮住因窃窃私语而微微翕动的双唇,好像是怕被人听到,娇羞地走到窗前放下绣帏。下片写女主人公的期望。这里,就不是单纯的景物铺陈,而是人的服饰和外貌的客观呈现,但它也需要读者根据想象,在头脑中把这些画面串联成一个连续的情景,感受人物的心情,体会词人所要表达的感情。结尾直道心愿,其依恋之情,一往情深,相思之意,真挚感人。
参考资料:
1、 邱美琼 胡建次.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7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