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嵩阳客月夜忆上清人

:
独夜嵩阳忆上仙,月明三十六峰前。
瑶池月胜嵩阳月,人在玉清眠不眠。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徐凝

徐凝,唐代(约公元八一三年、唐宪宗元和中前后前后在世)诗人,浙江睦州人,代表作《奉酬元相公上元》。《全唐诗》录存一卷。 99篇诗文

猜你喜欢

送杨山人归嵩阳

:
不到嵩阳动十年,旧时心事已徒然。
一二故人不复见,三十六峰犹眼前。
夷门二月柳条色,流莺数声泪沾臆。
凿井耕田不我招,知君以此忘帝力。
山人好去嵩阳路,惟余眷眷长相忆。

不到嵩阳动十年,旧时心事已徒然。
不到嵩阳转眼过去十年,从前隐居的心事已经徒然。

一二故人不复见,三十六峰犹眼前。
一二位老朋友不能相见,少室山的三十六峰还在眼前。

夷门二月柳条色,流莺数声泪沾臆。
夷门的初春二月柳条泛绿,流莺数声令人热泪沾衣。

凿井耕田不我招,知君以此忘帝力。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不招我,知道你以此来忘掉帝力。

山人好去嵩阳路,惟余眷眷长相忆。
山人一心前往嵩阳路,只留下无穷眷念长久回忆。

参考资料:

1、 周蒙,冯宇主编.全唐诗广选新注集评2: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08:6202、 吕树坤,徐潜选注译.新编·注释·今译唐诗一千首: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17.01:102

不到嵩(sōng)阳动十年,旧时心事已徒然。
嵩阳:隋唐时县名,在嵩山之南;唐武后时期改称登封(今属河南)。动:近。心事:指欲隐居嵩阳之事。徒然:枉然,空然,意谓不能实现。

一二故人不复见,三十六峰犹眼前。
三十六峰:嵩山有三十六峰。犹眼前:依然还在眼前。

夷门二月柳条色,流莺数声泪沾臆(yì)
夷门:战国大梁的城门。在今河南开封县城内。战国时魏国的贤士侯赢为夷门监者。流莺:莺鸟。流,谓其鸣声圆转。

(záo)井耕田不我招,知君以此忘帝力。
不我招:即不招我之意。帝力:帝王的作用,指皇权统治。

山人好去嵩阳路,惟余眷(juàn)眷长相忆。
眷眷:同睠睠,反顾的样子,表示心里顾念很深。

参考资料:

1、 周蒙,冯宇主编.全唐诗广选新注集评2: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08:6202、 吕树坤,徐潜选注译.新编·注释·今译唐诗一千首: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17.01:102
不到嵩阳动十年,旧时心事已徒然。
一二时人不复见,三十六峰犹眼前。
夷门二月柳条色,流莺数声泪沾臆。
凿井耕田不我招,知君以此忘帝力。
山人好去嵩阳路,惟余眷眷长相忆。

  诗的前两句诗人感叹十年的时间,人事屡经变迁,心境发生很大变化,过去曾经有过的种种梦想和想法都被时间慢慢地消磨直至淡忘,隐居的心事也已经徒然。三、四句中写诗人来到嵩山之后的情形,本想会会旧友叙叙旧情,可是遗憾的是仅有的几个挚友可能都遭遇变时,没有再见到。看着挺立眼前的嵩山三十六峰,诗人不由发出慨叹:青山依旧,时人难求。唯其如此,他才格外珍惜与杨山人的友情。

  五、六两句点明了送别的具体时节、地点。开封二月,草长莺飞,阵阵春意令人流连忘返。春色使人欣喜,却也使人生出感伤,因为诗人就要在此时此地告别朋友。本来报春的流莺,现在却叫人感伤不已。这时的春色越迷人,越惹动离情,所谓“以乐景写哀”,更觉悲哀。诗人面对将要归嵩阳的时人,面对让人伤情的景致,离别之情难耐,不禁潸然泪下。

  七、八句用了《击壤歌》的传说典时。这个传说原本是对尧安民之政的歌颂和赞扬,本诗则以“凿井耕田”、“忘帝力”等表示隐居生活。诗中说的“不我招”,体现出诗人欣羡杨山人过着超然世外的恬淡隐居生活。

  最后两句描写别离。挚友别离,前路漫漫,离愁别绪总会涌上心头。诗人祝愿友人这一去前路顺利,申说别后必然相忆之情。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与友人的叙旧分别,诗人触景生情,以景写情,通过此诗抒发内心的依依惜别。诗写得婉转流畅,情深意切。

参考资料:

1、 刘常编著.高适:五洲传播出版社,2008.07:43-47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子夜吴歌·春歌

:
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
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
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

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
秦地有位叫罗敷的女子,在绿水边上采摘桑叶。

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
白皙的纤纤手指攀在青枝上,嫩红的面容在阳光下特别鲜亮。

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
蚕儿已经饿了,我该赶快回去了,达官贵人莫在此耽搁您宝贵的时间了。

参考资料:

1、 葛景春.李白诗选.北京:中华书局,2005:326-3292、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229-231

秦地罗敷(fū)女,采桑绿水边。
“秦地”句:秦地,指今陕西省关中地区。罗敷女,乐府诗《陌上桑》有“日出东南隅,归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的诗句。

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
素:白色。“红妆”句:指女子盛妆后非常艳丽。

蚕饥妾(qiè)欲去,五马莫留连。
妾:古代女子自称的谦词。五马:这里指达官贵人。

参考资料:

1、 葛景春.李白诗选.北京:中华书局,2005:326-3292、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229-231
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
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
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
  这首诗吟咏了汉乐府《陌上桑》诗中美女秦罗敷的故事。秦罗敷不仅有美貌,更有美丽的心灵。诗人赞扬她不为富贵动心、拒绝达官贵人挑逗引诱的高尚品质。而且,诗中还突出了秦罗敷的勤劳品质,这在“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一句中得到了很好的阐述。这是“春歌”,所以用采桑起兴。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玉真仙人词

:
玉真之仙人,时往太华峰。
清晨鸣天鼓,飙欻腾双龙。
弄电不辍手,行云本无踪。
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

玉真之仙人,时往太华峰。
玉真公主真是真人啊,时时来往于华山太华峰修道。

清晨鸣天鼓,飙欻腾双龙。
一清早就起来叩齿鸣天鼓,练气时双龙迅速腾起。

弄电不辍手,行云本无踪。
不断将全身元气聚集,如电如虹,行踪如白云来去飘忽。

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
何时去少室山?在那里一定可以与王母娘娘相逢。

玉真之仙人,时往太华峰。
玉真仙人:玉真公主。太华:华山。

清晨鸣天鼓,飙(biāo)(xū)腾双龙。
鸣天鼓:道家的一种法术。飚欻:迅疾貌。腾龙,犹驾龙,乘龙。

弄电不辍(chuò)手,行云本无踪。
弄电:《太平御览》卷一三引《汉武内传》:“西王母曰:东方朔为太山仙官,太仙使至方丈,助三天司命,朔但务山水游戏,擅弄雷电,激波扬风,风雨失时。”

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
少室:在河南省登封县北,主峰玉寨山为篙山最高峰。王母:即西王母。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
兵卫森画戟,宴寝凝清香。
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
烦疴近消散,嘉宾复满堂。
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
理会是非遣,性达形迹忘。
鲜肥属时禁,蔬果幸见尝。
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
神欢体自轻,意欲凌风翔。
吴中盛文史,群彦今汪洋。
方知大藩地,岂曰财赋强。

兵卫森画戟,宴寝凝清香。
官邸门前画戟林立兵卫森严,休息室内凝聚着焚檀的清香。

海上风雨至,逍清池阁凉。
东南近海层层风雨吹进住所,逍清自在池阁之间阵阵风凉。

烦疴近消散,嘉宾复满堂。
心里头的烦躁苦闷将要消散,嘉宾贵客重新聚集济济一堂。

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
自己惭愧所处地位太过高贵,未能顾及平民百姓有无安康。

理会是非遣,性达形迹忘。
如能领悟事理是非自然消释,性情达观世俗礼节就可淡忘。

鲜肥属时禁,蔬果幸见尝。
鲜鱼肥肉是夏令禁食的荤腥,蔬菜水果希望大家尽管品尝。

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
大家躬身饮下一杯醇清美酒,抬头聆听各人吟诵金玉诗章。

神欢体自轻,意欲凌风翔。
精神愉快身体自然轻松舒畅,心里真想临风飘举奋力翱翔。

吴中盛文史,群彦今汪洋。
吴中不愧为文史鼎盛的所在,文人学士简直多如大海汪洋。

方知大藩地,岂曰财赋强。
现在才知道大州大郡的地方,哪里是仅以财物丰阜而称强?

兵卫森画戟(jǐ),宴寝凝清香。
森:密密地排列。戟:古代一种兵器。宴寝:宴,意为休息。宴寝就是私室,内室。这里指休息的地方。

海上风雨至,逍清池阁凉。
海上:指苏州东边的海面。

烦疴(kē)近消散,嘉宾复满堂。
烦疴:烦躁。疴,本指疾病。

自惭居处崇,未睹(dǔ)斯民康。
居处崇:地位显贵。斯民康:人民康乐。

理会是非遣(qiǎn),性达形迹忘。
理会:通达事物的道理。达:旷达。形迹:指世俗礼节。

鲜肥属时禁,蔬果幸见尝。
时禁:当时正禁食荤腥。幸:希望,这里是谦词。

俯饮一杯酒,仰聆(líng)金玉章。
金玉章:文采华美、声韵和谐的好文章。这里指客人们的诗篇。

神欢体自轻,意欲凌风翔(xiáng)
神欢:精神欢悦。

吴中盛文史,群彦(yàn)今汪洋。
吴中:苏州的古称。群彦:群英。汪洋:众多。

方知大藩(fān)地,岂曰财赋强。
大藩:这里指大郡、大州。藩,原指藩王的封地。

兵卫森画戟,宴寝凝清香。
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
烦疴近消散,嘉宾复满堂。
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
理会是非遣,性达形迹忘。
鲜肥属时禁,蔬果幸见尝。
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
神欢体自轻,意欲凌风翔。
吴中盛文史,群彦今汪洋。
方知大藩地,岂曰财赋强。

  这是韦应物晚年,任苏州刺史时所作。

  此诗可分成四个层次。

  第一层为开头六句,写宴集的环境,突出“郡斋雨中”四字。兵卫禁严,宴厅凝香,显示刺史地位的高贵、威严。然而这并非骄矜自夸,而是下文“自惭”的原由。宴集恰逢下雨,不仅池阁清凉,雨景如画,而且公务骤减,一身轻松。

  再加上久病初愈,精神健旺,面对嘉宾满堂,诗人不禁喜形于色。寥寥数句,洒脱简劲,颇有气概。

  第二层为“自惭”以下四句,写宴前的感慨。“自惭居处崇”,不单指因住处的高大宽敞而感到惭愧,还包括显示刺史地位的“兵卫森画戟,宴寝凝清香”等因素在内,因为这些更使韦应物感到了自身责任的重大。

  当然,“未睹斯民康”——人民生活的艰难困苦是触发他“自惭”的最为直接的原因。诗人从儒家仁政爱民的思想出发,自觉地将“斯民”之康跟自己的华贵、威严及“居处崇”对比,这是很自然的。他以前早就说过“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寄李儋元锡》)和“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观田家》)等语,把自己所得俸禄与农民的辛勤劳动联系起来,把自己的地位和自己的责任联系起来,为自己的无功受禄而深感惭愧,深感不安,这种深刻的认识,来自他历年担任地方官所得到的感性印象。

  但是又将宴饮享乐了,解决这种心理上的矛盾,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老庄思想了,于是,“理会是非遣,性达形迹忘”,会老庄之理而遣送是非,达乐天知命之性而忘乎形迹,用这种思想去麻痹自己,可以暂时忘怀一切,心安理得地宴集享受,不必再受良心的谴责。韦应物亦不能免给。这是中国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通病。

  第三层为“鲜肥”以下六句,写诗人对这次宴集的欢畅体会。这次宴会,正值禁屠之日,并无鱼肉等鲜肥食品上桌,而是以蔬果为主。这说明与宴者的欢乐并不在吃喝上,而是在以酒会友、吟诗作赋上。诗人得意洋洋地说:“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神欢体自轻,意欲凌风翔。”他一边品尝美酒,一边倾听别人吟诵佳句杰作,满心欢快,浑身轻松,几乎飘飘欲仙了。

  第四层为最后四句,盛赞苏州不仅是财赋强盛的大藩,更是“群彦今汪洋”的人才荟萃之地,以回应题目上“诸文士燕集”的盛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种柳戏题

:
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
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
垂阴当覆地,耸干会参天。
好作思人树,惭无惠化传。

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
柳州刺史柳宗元,今日种柳柳江边。

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
人们当作谈笑的故事,地方掌故又添一件。随着时间流逝,今日也会变为往年。

垂阴当覆地,耸干会参天。
浓绿的柳阴当会覆盖大地,耸立的树干将要耸入蓝天。

好作思人树,惭无惠化传。
到那时,人们见树也许会引起怀念,惭愧的是我没有什么良好政绩可以流传。

参考资料:

1、 吴文治.《柳宗元诗文选评》.西安市:三秦出版社,2004.05:302、 王松龄,杨立扬.《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柳宗元诗文选译》.南京市:凤凰出版社,2011.05:44-45

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
柳江:西江支流,流经今柳州市。当时亦称浔水。

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
故事:过去的事情。推移:指时光的流逝。昔年:往年,历史。

垂阴当覆(fù)地,耸(sǒng)(gàn)会参(cān)天。
垂阴:指柳树遮阴。当:应当。覆地:遮盖大地。耸干:高耸的树干。会:能够,一定能。参天:高入云天。

好作思人树,惭无惠化传。
思人树:“思人树”作为赞美官员有惠政的典故。柳宗元在此借用这个典故,是为了表达努力造福于民的愿望。惠化:有益于民的德政与教化。

参考资料:

1、 吴文治.《柳宗元诗文选评》.西安市:三秦出版社,2004.05:302、 王松龄,杨立扬.《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柳宗元诗文选译》.南京市:凤凰出版社,2011.05:44-45
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
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
垂阴当覆地,耸干会参天。
好作思人树,惭无惠化传。

  《种柳戏题》一诗,是柳宗元现存诗歌中别具一格的作品。之所以说其“别具一格”,是因为柳宗元这位对待写作从来都比较严肃的诗人,在此诗中,却一改自己平时的风格,紧紧扣住诗题中的“戏”字,将一个严肃的主题,用嬉戏的笔调表现出来。

  首先可见到首联两句,先交代了人物、事件和地点,仔细想来,种柳劳动也含蓄地暗示了其时间自然在春季。其中所提到的柳江,即西江的支流,流经柳州,此乃地点所在也。另外在语言上,诗歌一开始,柳宗元有意运用似乎有点“绕口”的句式,两句十个字,居然嵌入了四个“柳”字,既照应了诗题中的“戏题”二字,又使读者感到极度新颖,极度别致,自然而然地调动起读者阅读的兴趣,使人感到妙不可言。

  而颔联针对上联所写发了一番感慨,先想像自己今天的所作所为会成为人们谈笑的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也许会变成历史上的一段佳话。这绝不是作者的自夸,实际上,作者心里非常明白,在他所处的时代里,作为地方上的最高长官,能亲自参加公益劳动的“一方诸侯”实在少之又少,因而有这样的自信。

  前两联柳宗元以轻松活泼的笔调展开描写,使诗题中的“戏”字落到了实处。后半段的戏笔的成分似乎已大为减少。在此两句中,诗人以不容置疑的口吻提出自己美好的希冀:硕大的树冠应当能遮蔽住骄阳覆盖着大地,高耸的树干一定能长大成材高人云天,坚信自己今天的举动将有利于国,有利于民,这便自然而然地引出后面画龙点睛的议论。

  而尾联中,诗歌运用了“思人树”这一典故。并以议论的口吻,表达了诗人努力造福于民的强烈愿望,感情真挚,让人不禁感同身受。

  不过,虽然作者力图使这首诗基调轻松、语言幽默,但由于诗人的经历、秉性以及所表达的主题的需要,事实上,诗歌是越写越严肃,越写越接近自己的一贯风格的。

  纵观全诗,诗篇先在题目用“戏”笔写出重大严肃的主题,收到既准确地表达了自己的心愿而又避免了空话大话,避免了自吹自擂的奇特效果,这样来写,首先为诗歌的风格定下了一个基调。然后,除了头一联是叙述事情,是实写外,其他各联,或为推测,或为希望,或为议论,总之都是虚写。这种诗歌结构,不太像唐诗,更接近于宋诗的风格。由此可知作者并不想把种柳劳动当作诗歌的中心来写,而是通过种柳这件事,借端说理,表达自己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留惠于民的做官准则。这思想当然是值得肯定的,也许直到现在仍然有其不朽的借鉴意义。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此诗包含着风趣和幽默,但又不失丰富思想感情,细细读之,着实让人回味无穷。

参考资料:

1、 柳宗元作,景宏业评.《柳宗元集》.太原市:山西古籍出版社,2006.01:30-31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