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扑地花 一作:铺地花)
靖安宅里,天天面对着窗前碧柳;望驿台前,春意阑珊,落红满地。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两处美好的春光,在同一天消尽;此时,家里人思念着出门在外的亲人,出门在外的人一样也思念着家中的亲人。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082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yì)台前扑地花。(扑地花 一作:铺地花)
望驿台:在今四川广元。驿:旧时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当窗柳:意即怀人。唐人风俗,爱折柳以赠行人,因柳而思游子。扑地:遍地。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春光:一作“春风”。居人:家中的人。诗中指元稹的妻子。客:出门在外的人。指元稹。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082这是白居易应和好友元稹的诗。首句“靖安宅里当窗柳”,元稹住宅在长安靖安里,他的夫人韦丛当时就住在那里,诗人写元稹的住宅,诗句就自然联系到元稹的妻子。“当窗柳”意即怀人。唐人风俗,爱折柳以赠行人,因柳而思游子,这是取柳丝柔长不断,以寓彼此情愫不绝之意。这诗句里,表现出韦丛天天守着窗前碧柳、凝眸念远的情景,她对丈夫的怀念之情很深。
次句“望驿台前扑地花”是写元稹。元稹当时在四川广元,春意阑珊,落红满地。元稹一人独处驿邸,见落花而念家中如花之人。这一句巧用比喻,富于联想,也饶有诗情。
三句“两处春光同日尽”,更是好句。“尽”字如利刀割水,效果强烈,它含有春光尽矣、人在天涯的感伤情绪。“春光”不单指春天,而兼有美好的时光、美好的希望的意思。“春光同日尽”,也就是两人预期的欢聚落空了。
这样,就自然导出了“居人思客客思家”。本来,思念决不只是限在这一天,但这一日既是春尽日,这种思念之情便更加重了。一种相思,两处离愁,感情的暗线把千里之外的两颗心紧紧联系起来了。
诗的中心是一个“思”字。全诗紧扣思字,含蓄地、层层深入地展开。首句“当窗柳”,传出闺中绮思,次用“扑地花”,写出驿旅苦思。这两句都通过形象以传情,不言思而思字灼然可见。三句推进一层,写出了三月三十日这个特定时日由希望转入失望的刻骨相思。但仍然没有直接点出,只用“春光尽”三字来写,很有含蓄之妙。四句更推进一层,含蓄变成了爆发,直点“思”字,而且迭用两个思字,将前三句都绾合起来,点明诗旨,收束得很有力量。此诗诗格与原作一样,采用“平起仄收”式,但又与原诗不同,开篇便用对句,而且对仗工稳,不仅具有形式整饬之美,也加强了表达力量。因为,在内容上,这两句同时写双方,用了对句,就表现出双方感情同等深挚,相思同样缠绵,形式与内容和谐一致,相得益彰。又由于用对局开篇,用散句收尾,章法于严谨中有变化,也就增加了诗的声情之美。
参考资料:
1、 赖汉屏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885-886水香塘黑蒲森森,鸳鸯鸂鶒如家禽。
前村后垄桑柘深,东邻西舍无相侵。
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
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
水香塘黑蒲森森,鸳鸯鸂鶒如家禽。
池塘黑水飘香蒲草长得密森森,鸳鸯鸂鶒在水中嬉戏好像家禽。
前村后垄桑柘深,东邻西舍无相侵。
村前村后田间地头桑柘多茂盛,东邻西舍界限分明彼此不相侵。
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
养蚕女在前面清澈的溪中洗茧,牧童吹着短笛穿衣在水中洗浴。
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
山翁好客热情挽留我一住再住,笑着指点西坡说瓜豆就要成熟。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859-860水香塘黑蒲森森,鸳鸯鸂(xī)鶒(chì)如家禽。
鸂鶒:一种水鸟,形大于鸳鸯,而多紫色,好并游。俗称紫鸳鸯。
前村鸯垄桑柘(zhè)深,东邻西舍无相侵。
桑柘:桑木与柘木。深:茂盛。
蚕娘洗茧前溪渌(lù),牧童吹笛和衣浴。
蚕娘:农家养蚕女。渌:水清而深的样子。
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859-860水香塘黑蒲森森,鸳鸯鸂鶒如家禽。
前村后垄桑柘深,东邻西舍无相侵。
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
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
从“山家”一家一户的小环境扩大到周围的大环境。前三句写自然景色。“前村后垄”犹言“到处”。这三句中虽无一字赞美之词,然而田园的秀色,丰产的景象,静穆的生活气息已是触目可见,具体可辨,值得留恋。且不说桑柘的经济价值,单说蒲,蒲嫩时可食,成熟后可织席制草具,大有利于人。再说鸳鸯鸂鶒尚且宁静地生活着,何况乎人。这就又为第四句“东邻西舍无相侵”作了铺垫与烘托。而且植物的蓬勃生长,总离不开人的辛勤培植。诗句不言村民勤劳智慧,而颂扬之意俱在言外。
在上述景色秀丽、物产丰盛、生活宁静、村民勤劳的环境里,“东邻西舍”自然相安无事,过着“无相侵”的睦邻生活。没有强凌弱、众暴寡、尔虞我诈、互相争夺等社会现象。很明显,通过农家宁静生活的描写,诗人作为佛门人士,也不免寄托了诗人自己的理想和情趣,这自不待言。
诗的后四句,一口气写了包括作者在内的四个人物,在同类唐诗中,这还是不多见的。这四句从生活在这一环境中人物内心的恬静,进一步展示出山家的可爱。寥寥几笔,把茧白、水碧、瓜香、豆熟以及笛声悦耳的客观景致,写得逼真如画;蚕娘、牧童、山翁的形象,勾勒得栩栩如生,宛然在目,呼之欲出。令人不难想见,蚕娘喜获丰收,其内心之甜美;牧童和衣而浴,其性格之顽皮:“山翁留我宿又宿”,其情谊之深厚。加上“笑指”等词语的渲染,更把山翁的动作、情态、声音、笑貌及其淳朴善良、殷勤好客的性格进一步显现出来;而诗人“我”,处在这样的环境里,不待言,其流连忘返的心情可想而知。更妙的是,诗在末尾用一“熟”字状“西坡瓜豆”,绘出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回应上文满塘黑压压的蒲与到处都是的桑柘,真叫人见了喜煞。全诗至此戛然而止,却留下耐人回味的余地。
参考资料:
1、 邓光礼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363-1365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拂晓的云与攀在漫天游动,楼台殿阁高高耸立触天空。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残星点点大雁南飞越关塞,悠扬笛声里我只身倚楼中。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艳萦的菊花静静地吐芳幽,红红的莲花落瓣忧心忡仲。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可惜鲈鱼正美回也回不去,头戴楚冠学着囚徒把数充。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二):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3-52、 尚作恩.晚唐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106-1093、 林静.古代怀乡诗词三百首: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4:229-230云物凄清拂曙(shǔ)流,汉家宫阙(què)动高秋。
凄清:指秋天到来后的那种乍冷未冷的微寒,也有萧索之意。清,一作“凉”。拂曙:拂晓,天要亮还未亮的时候。流:指移动。汉家宫阙:指唐朝的宫殿。动高秋:形容宫殿高耸,好像触动高高的秋空。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yǐ)楼。
残星,天将亮时的星星。雁横塞:因为是深秋,所以长空有飞越关塞的北雁经过。横,渡、越过。塞,关塞。长笛:古管乐器名,长一尺四寸。
紫艳半开篱(lí)菊静,红衣落尽渚(zhǔ)莲愁。
紫艳:艳丽的紫色,比喻菊花的色泽。篱:篱笆。红衣:指红色莲花的花瓣。渚:水中小块陆地。
鲈(lú)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qiú)。
鲈鱼正美:西晋张翰,吴(治今江苏苏州)人。齐王司马冏执政时,任为大司马东曹掾。预知司马冏将败,又因秋风起,想念故乡的菜莼妒鱼脍的美味,便弃官回家。不久,司马冏果然被杀。南冠:楚冠。因为楚国在南方,所以称楚冠为南冠。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二):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3-52、 尚作恩.晚唐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106-1093、 林静.古代怀乡诗词三百首: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4:229-230这首七律,通过诗人望中的见闻,写深秋拂晓的长安景色和羁旅思归的心情。
首联总揽长安全景。在一个深秋的拂晓,诗人凭高而望,眼前凄冷清凉的云雾缓缓飘游,全城的宫观楼阁都在脚下浮动,景象迷蒙而壮阔。诗中“凄清”二字,既属客观,亦属主观,秋意的清冷,实衬心境的凄凉。正是这两个字,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颔联写仰观。“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雁横塞”取动势,“人倚楼”取静态。景物描写见闻动静的安排,颇见匠心。寥落的残星,南归的雁阵,这是秋夜将晓时天空中最具特征的景象;高楼笛声又为之作了饶有情韵的烘托。这两句是说:晨曦初见,西半天上还留有几点残余的星光,北方空中又飞来一行避寒的秋雁。诗人的注意力正被这景象所吸引,忽闻一声长笛悠然传来,寻声望去,在那远处高高的楼头,依稀可见有人背倚栏杆吹奏横笛。笛声那样悠扬,那样哀婉:是在喟叹人生如晨星之易逝,还是因见归雁而思乡里、怀远人?吹笛人,你只管在抒写自己内心的衷曲,却可曾想到你的笛音竟这样地使闻者黯然神伤吗?这一联是赵嘏的名句。据《唐诗纪事》卷五十六记载,诗人杜牧对此赞叹不已,因称赵嘏为“赵倚楼”。杜牧如此激赏,恐怕就是由于它选景典型、韵味清远的缘故。
颈联写俯察。夜色褪尽,晨光大明,眼前景色已是历历可辨:竹篱旁边紫艳的菊花,一丛丛似开未开,仪态十分闲雅静穆;水塘里面的莲花,一朵朵红衣脱落,只留下枯荷败叶,满面愁容。紫菊半开,红莲凋谢,正是深秋时令的花事;以“静”赋菊,以“愁”状莲,都是移情于物,拟物作人,不仅形象传神,而且含有浓厚的主观色彩。这与李清照《声声慢》中“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借菊之憔悴写人的愁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目睹眼前这憔悴含愁的枯荷,追思往日那红艳满塘的莲花,使人不禁会生出红颜易老、好景无常的伤感;而篱畔静穆闲雅的紫菊,俨然一派君子之风,更令人忆起“采菊东篱下”的陶靖节,油然而起归隐三径之心──写菊而冠以“篱”字,取意就在于此。
上面三联所写清晨的长安城中远远近近的秋色,无不触发着诗人孤寂怅惘的愁思;末联则抒写胸怀,表示诗人毅然归去的决心。诗人说:家乡鲈鱼的风味此时正美,我不回去享用,却囚徒也似的留在这是非之地的京城,所为何来!“鲈鱼正美”,用西晋张翰事,表示故园之情和退隐之思;下句用春秋锺仪事,“戴南冠学楚囚”而曰“空”,是痛言自己留居长安之无谓与归隐之不宜迟。
诗中的景物不仅有广狭、远近、高低之分,而且体现了天色随时间推移由暗而明的变化。特别是颔颈两联的写景,将典型景物与特定的心情结合起来,景语即是情语。雁阵和菊花,本是深秋季节的寻常景物,南归之雁、东篱之菊又和思乡归隐的情绪,形影相随,诗人将这些形象入诗,意在给人以丰富的暗示;加之以拂曙凄清气氛的渲染,高楼笛韵的烘托,思归典故的运用,使得全诗意境深远而和谐,风格峻峭而清新。
参考资料:
1、 尚作恩.晚唐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106-1092、 萧涤非.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251-1252去年别我向何处,有人传道游江东。
去年我们相别,有人传话说您游江东去了。
谓言挂席度沧海,却来应是无长风。
又说您挂帆东海,直渡沧溟,一路上平安无事,风平浪静。
参考资料:
1、 武秀主编 .李白在兖州 :山东友谊出版社 ,1995年12月第1版 :143 .2、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334-335 .去年别我向何处,有人传道游江东。
江东:长江流至芜湖,呈南北走向,江以东为辽东,即今安徽、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地区。
谓言挂席度沧(cāng)海,却来应是无长风。
挂席:挂风帆。沧海:此指东海。却来:返回之意。
参考资料:
1、 武秀主编 .李白在兖州 :山东友谊出版社 ,1995年12月第1版 :143 .2、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334-335 .“去年别我向何处,有人传道游江东”运用铺叙手法,讲述诗人与久别重逢的友人狄博通的亲切慰问,突显出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别我向何处”、“传道游江东”为李问狄答,增加了诗人与朋友间的相思离别之苦。诗词新颖别致、平淡无奇,又给人以信增亲切之感,似是客套之话而实为肺腑之言。
“谓言挂席度沧海,却来应是无长风”紧扣上文,拉近朋友之间的距离,字里间处处充溢着诗人对友人狄博通的关爱之情,嘘寒问暖,无微不至,抒写了诗人对友人狄博通的深切怀念和重逢的喜悦之情。“度沧海”能表达李白凌云之志,“长风”,则形容在大浪袭来时的情景,飘逸洒脱,无拘无束,豪情万丈。诗人运用“长风破浪”的意象来表达自己高远的志向,这恰恰是突显出诗人所追求的人生气质。比如:“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
全诗四句二十八字,廖廖数句就刻画出诗人与久别重逢友人狄博通的深厚友情,深深地印在了读者的心上,足见李白清新脱俗的诗风。此诗语言通俗易懂、言简意赅、信口成章,借用“挂席”、“度”、“沧海”、“长风”等有巨大气势的事物和表现大起大落的动词,使得诗意具有飞扬跋扈、不可一世的气势,生动诙谐地描写了友人狄博通“挂席度沧海”、“游江东”的形象,亦似是喻已,侧面衬托出诗人不满足于“孤臣孽子”的现状,向往着“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凌云壮志、冲天豪情,表达了诗人刚正不阿的高尚品格,想再次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
此诗字里间处处充溢着诗人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抱负,体现了李白与友人狄博通之间相互关心的真挚友谊,抒写出诗人见到从江东归来的好友狄博通的欣喜心情。
参考资料:
1、 武秀主编 .李白在兖州 :山东友谊出版社 ,1995年12月第1版 :143 .田家老翁住东陂,说道平生隐在兹。
田家老翁住在东面山坡,说自己一辈子隐居在这里。
鬓白道曾记日月,山青每到识春时。
两鬓斑白不曾记得岁月时日。只是看到满山绿遍才知春天又至。
门前种柳深成巷,野谷流泉添入池。
门前所种柳树已高同深巷,山间清泉流响进入池塘。
牛壮日耕十亩地,人闲常扫一茅茨。
老牛膘肥体壮一天能耕十亩地,老翁清闲时常扫一扫院子。
客来满酌清尊酒,感兴平吟才子诗。
有客远来就用美酒招待,兴致浓厚常常吟诵先人的诗。
岩际窟中藏鼹鼠,潭边竹里隐鸬鹚。
山岩洞穴里藏着鼹鼠,水边竹林里潜伏着鸬鹚。
村墟日落行人少,醉后无心怯路歧。
村子旧址上人烟稀少,喝醉后根本顾不上辩认道路。
今夜只应还寄宿,明朝拂曙与君辞。
今夜应该在这里歇息,明天一早就与老翁告辞。
参考资料:
1、 涂元渠.《高适岑参诗选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08月第1版:第21页2、 范凤驰.《新选唐诗》.北京:西苑出版社,2004年12月:第238页田家老翁住东陂(bēi),说道平生隐在兹。
陂:山坡。兹:此地。
鬓白未曾记日月,山青每到识春时。
识春时:知道春天的到来。
门前种柳深成巷,野谷流泉添入池。
牛壮日耕十亩地,人闲常扫一茅茨(cí)。
茅茨:茅屋。茨,用芦苇或茅草建成的屋。
客来满酌清尊酒,感兴平吟才子诗。
平吟:平和自然地吟诵。
岩际窟中藏鼹(yǎn)鼠,潭边竹里隐鸬(lú)鹚(cí)。
鼹鼠:田鼠。鸬鹚:水禽。鱼鹰,俗称水老鸦。
村墟日落行人少,醉后无心怯路歧。
怯路歧:担心路有岔道。
今夜只应还寄宿,明朝拂曙(shǔ)与君辞。
拂曙:拂晓,天将明时。
参考资料:
1、 涂元渠.《高适岑参诗选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08月第1版:第21页2、 范凤驰.《新选唐诗》.北京:西苑出版社,2004年12月:第238页这首诗写诗人寄宿农家、与老翁饮酒所见所感的内容,表现农人的闲静惬意和诗人对农家生活的极大兴趣。一联是老翁身世,居此已久。二联是远离尘世,不计时日。三、四两联是勤快但不忙碌的劳作。五联是热情待客。从吟诗看。农人是位隐居的官吏,诗人遂与他有共同语言。六联是自然景观。最后两联是表明心迹。诗的笔法属白描,抒写逼真实在。
参考资料:
1、 范凤驰.《新选唐诗》.北京:西苑出版社,2004年12月:第23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