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皮日休悼鹤
何意忽归十二城。露滴谁闻高叶坠,月沉休藉半阶明。
人间华表堪留语,剩向秋风寄一声。
道林曾放雪翎飞,应悔庭除闭羽衣。
料得王恭披鹤氅,倚吟犹待月中归。
故国春归未有涯,小栏高槛别人家。
春回故乡美妙的景象无边无涯,那优美的小栏高槛是别人的家。
五更惆怅回孤枕,犹自残灯照落花。
五更时惆怅苦闷又回到我心上,仍是孤灯一盏照着这片片落花。
参考资料:
1、 尚作恩 等 .晚唐诗译释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7 :192-194 .故国春归未有涯,小栏高槛(jiàn)别人家。
故国:指作者的家乡。春归:指春回大地。未有涯:无边无际。小栏高槛:小小的栏杆,高高的横槛。
五更惆(chóu)怅(chàng)回孤枕(zhěn),犹自残灯照落花。
五更:天快亮时称五更。孤枕:指作者自己孤零零地睡着。犹:还。残灯:灯已没油,光也昏暗了。落花:指花朵零落,春即归去。
参考资料:
1、 尚作恩 等 .晚唐诗译释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7 :192-194 .诗的第一句写梦中的境界。作者远离家乡,久久不能归去,又正是大好的春天,思乡之情与眼前之景便衍成一梦,写自己回到了故乡,正是春光洒遍大地,无边无际。这里的“未有涯”三字,既包括姹紫嫣红”、“莺啼燕语”,也有作者的内心活动和无限的喜悦。虽然着笔不多,而喜悦之情却十分明显。次写梦后。一梦醒来,眼前所见却是小栏高槛,环境虽然优美,可惜不是梦中的故乡了,而是“别人家”。在这两句诗中,梦中回到故乡与现实中回不了故乡成了对比,梦中家乡春光大好与醒来“别人家”的“小栏高槛“成了对比。这样便把诗人极度怀念故乡,又恨不得归去的复杂情怀抒发得十分真切。
诗的第三、四句紧承前两句写作者梦醒后的心情和环境。这些描写与第一句梦游故乡相对照,与第二句的描写紧紧相连。这里的“小栏高槛”是“别人家”,这里没有了梦游回乡的欢乐,有的只是自己五更独眠,苦闷、惆怅,室内只有残灯一盏,窗外还有纷纷的落花。这样便把诗人的内心世界,把诗人的情态和愁容展示出来,环境的凄凉冷落也写得逼真形象。这样,总观全诗,作者思乡这个题意便表现得更为完整了。
参考资料:
1、 尚作恩 等 .晚唐诗译释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7 :192-194 .无事乌程县,蹉跎岁月余。
我百无聊赖地居住在乌程,虚度光阴,转眼又到了年终。
不知芸阁吏,寂寞竟何如。
七兄啊,你在芸阁那样清冷的地方供职,不知你的寂寞该是怎样的情形?
远水浮仙棹,寒星伴使车。
滔滔的江水裹挟着你的仙舟远去,天上的寒星伴随着你的使车前行。
因过大雷岸,莫忘几行书。
你路过大雷岸时,不要忘记像鲍照一样,给我寄几个字,以告慰小妹的思念之情。
参考资料:
1、 吴湛莹.唐代名媛诗译析.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3:10-11无事乌程县,蹉(cuō)跎(tuó)岁月余。
校书:即校书郎,官名,掌管整理图书工作的。七兄:名不详,当时任校书郎。乌程县:在今浙江湖州吴兴南。作者家乡。磋跎:光阴虚度。岁月余:岁晚、年终。
不知芸(yún)阁(gé)吏,寂寞竟何如。
芸阁吏:即校书郎,此处代指七兄。“芸阁”即秘书省,系朝廷藏书馆。因为芸香可辟纸蠢,故藏书馆称“芸台”或“芸阁”。何如:是“如何”的倒置。
远水浮仙棹(zhào),寒星伴使车。
仙棹:仙人所乘之船。这里指七兄所乘之船。棹:本摇船工具,船桨。常用来代指船。寒星伴使车:过去传说天上有使星,伴着地上的使者。
因过大雷岸,莫忘几行书。
大雷岸:即《水经》中所说的大雷口,也叫雷池,在今安徽望江县。南朝宋诗人鲍照受临川王征召,由建业赴江州途经此地。写下了著名的《登大雷岸与妹书》。
参考资料:
1、 吴湛莹.唐代名媛诗译析.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3:10-11此诗前两句描绘出一幅诗人百无聊赖、岁晚迟暮的心境,直逼出“寂寞”二字,为开启后文相思之意作铺垫。颔联是写七兄的寂寞无聊,诗人由自己的寂寞,推及到七兄,表现了对七兄的体贴和关怀。颈联想象七兄出使路上的情景:水陆兼程,日夜赶路,凄寒孤独。思虑七兄,慰问舟车之苦,正体现了诗人对七兄的深情。尾联借鲍照的《登大雷岸与妹书》之典,写出了对七兄的叮嘱,表现了对七兄的无限关切之情,语淡而情深。这首诗作法不同于五律通常之例。它自不经意写来,初似散缓,中幅以后,忽入佳境,有愁思之意,而无危苦之词;至曲终奏雅,韵味无穷,堪称律诗中别具风格的妙品。
律诗起句尤难,“或对景兴起,或比起,或引事起,或就题起。要突兀高远,如狂风卷浪,势欲滔天。”(杨载《诗法家数·律诗要法》)但作者却只从眼前心境说起,淡到几乎漫不经意:“无事乌程县,蹉跎岁月余。”既非兴比,又非引事,甚至未点题,更谈不上“突兀高远”,发唱惊挺了。但“无事”加之“蹉跎”,自能写出百无聊赖的心境,“岁月余”三字除写时令(岁晚),还兼带些迟暮之感。两句直逼出“寂寞”二字,对开启后文相思之意,也算得是很好的导入。
颔联点出“寂寞”,却又不是在说自家了。“不知芸阁吏,寂寞竟何如?”不道自家寂寞清苦,反从七兄方面作想,为他的寂寞而耽忧,是何等体贴,何等多情呢。其实,自己的寂寞是不言而喻的。所以这里写法又是推己及人,情味隽永。对于前一联,承接自然,同时仍是漫不经意,连对仗都不讲求,可谓不事雕琢,“不求深远”。诗写至此,很象一篇五古的开头,其徐缓的节奏,固然有助于渲染寂寞无聊的气氛,以传相思深情。但对律诗来说,毕竟篇幅及半,进一步发展诗情的余地不多。
颈联一出,上述担心似乎是完全不必要的。高仲武赞云:“如‘远水浮仙棹,寒星伴使车’,盖五言之佳境也。”这两句想象七兄行程,上句写水程,水“远”舟“浮”,亦即“孤帆远影碧空尽”也,当是作者回忆或想象中目送七兄征帆的情景。汉代曾以“蓬莱”(神山,传说仙府秘籍多藏于此)譬“芸阁”,故此称七兄所乘舟为“仙棹”,这样写来,景中又含一层向往之情。下句写陆程,写“星”曰“寒”,则兼有披星戴月、旅途苦辛等意;“使车”惟“寒星”相伴,更形其寂寞,惹人思念。以“寒星”、“远水”来概述旅途风光,写景简淡而意象高远。由于前四句全是情语,难免会有空疏之感,此联则入景,恰好补救。其对仗天然工致,既能与前文协调,又能以格律相约制,使全篇给人散而不散的感觉。所以二句之妙,又不止境佳而已。
从乌程出发,沿江溯行,须经过雷池(在今安徽望江县)。雷池一称大雷。刘宋文帝元嘉十六年秋,诗人鲍照受临川王征召,由建业赴江州途经此地,写下了著名的《登大雷岸与妹书》。照妹鲍令晖是女诗人,兄妹有共同的文学爱好,所以他特将旅途所经所见山川风物精心描绘给她,兼有告慰远思之意。
此诗结尾几乎是信手拈来这个典故,而使诗意大大丰富。“因过大雷岸,莫忘几行书”,由于这样的“提示”,便使读者从蹉跎岁余、远水仙棹、寒星使车的吟咏联想到那名篇中关于岁暮旅途的描写:“渡泝无边,险径游历,栈石星饭,结荷水宿,旅客贫辛,波路壮阔,始以今日食时,仅及大雷。涂登千里,日逾十晨。严霜惨节,悲风断肌。去亲为客,如何如何!”(《登大雷岸与妹书》)从而,更能具体深切地体会到“不知芸阁吏,寂寞竟何如”的淡语中,原来包含深厚的骨肉关切之情。女诗人以令晖自况,借大雷岸作书事,寄兄妹相思之情,用典既精切又自然。
“莫忘寄书”的告语,形出己之不能忘情;盼寄书言“几行”,意重而言轻。凡此种种,都使这个结尾既富于含蕴,又保持开篇就有的不刻意求深、“于有意无意得之”的风韵。
这首诗作法不同于五律通常之例。它自不经意写来,初似散缓,中幅以后,忽入佳境,有愁思之意,而无危苦之词;至曲终奏雅,韵味无穷,堪称律诗中别具风格的妙品。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417-418天下几人画古松,毕宏已老韦偃少。
天下有几人精于画古松?毕宏已老韦偃还年轻。
绝笔长风起纤末,满堂动色嗟神妙。
画成停笔便觉松梢长风起,满堂观者无不动容叹神奇。
两株惨裂苔藓皮,屈铁交错回高枝。
两株古松暴裂着长满苔藓的皮,盘绕的高枝有如青铁交错而屈曲。
白摧朽骨龙虎死,黑入太阴雷雨垂。
剥蚀的树干好像龙虎的白骨,阴森的树叶好像低垂的雷雨。
松根胡僧憩寂寞,庞眉皓首无住著。
松很处一位西域僧人在静息,眉发斑白神情超脱无拘羁。
偏袒右肩露双脚,叶里松子僧前落。
袒露右肩光着双脚,身前松子落满地。
韦侯韦侯数相见,我有一匹好东绢。
韦侯啊韦侯尽快来相见,我有一匹好素绢。
重之不减锦绣段,已令拂拭光凌乱。
其价不亚于锦绣缎,舒展时能把光影乱。
请公放笔为直干。
我已让人把它修饰得平展,请您挥笔画直干。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222、 王新龙.杜甫文集:中国戏剧出版社,2009:104-1053、 韩成武.杜甫诗全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362天下几人画古松,毕宏已老韦偃(yǎn)少(shào)。
韦偃:《历代名画记》“偃”作“鷃”,是唐代著名画家,本为京兆人,后寓居于蜀。毕宏:当时著名画家,善画古松奇石,天宝年间官为御史,后拜给事中。
绝笔长风起纤末,满堂动色嗟(jiē)神妙。
绝笔:谓画成而搁笔。长风起纤末:形容此画之笔力劲健,风格高举。嗟:赞叹。
两株惨裂苔藓(xiǎn)皮,屈铁交错回高枝。
屈铁:比喻松枝弯曲而色黑如铁。
白摧朽骨龙虎死,黑入太阴雷雨垂。
太阴:这里指阴森黑暗。
松根胡僧憩(qì)寂寞,庞眉皓首无住著。
胡僧:西域僧人。憩:休息。庞眉皓首:长眉白头。住著:佛教用语,即执著。
偏袒(tǎn)右肩露双脚,叶里松子僧前落。
偏袒右肩:佛教徒身披袈裟,袒露右肩,以表示恭敬。
韦侯韦侯数相见,我有一匹好东绢。
韦侯:即韦偃。数:快。东绢:四川盐亭县有鹅溪,县出绢,谓之鹅溪绢,亦名东绢。
重之不减锦绣段,已令拂拭光凌乱。
锦绣段:精美的丝织品。光凌乱:指素绢舒展时光影凌乱的样子。
请公放笔为直干。
直干:指树干挺拔的松树。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222、 王新龙.杜甫文集:中国戏剧出版社,2009:104-1053、 韩成武.杜甫诗全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362此诗起句语调平缓,“天下几人画古松,毕宏已老韦偃少”总出韦偃善画松且正当年,接着,突然发出警语:“绝笔长风起纤末,满堂动色嗟神妙。”是说当韦偃画成搁笔的时候,松树梢末忽起清风,满堂观画的人都为之动色,惊叹松画的神妙。这与“堂上不合生枫树,怪底江山起烟雾”的惊人句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中段八句,具体描绘韦偃《双松图》中的景象,诗境即是画境。“两株惨裂苔藓皮,屈铁交错回高枝。”意思长满苔藓的双松树皮,已经坼裂,屈曲如铁的松枝,交错回环。“白摧”、“黑入”二句分承上文诗意,就“皮裂”和“枝回”作进一步的形象描绘。“白摧朽骨龙虎死”,是指松皮坼裂的枝干好象龙虎的朽骨,韦偃用枯淡的笔法画枝干,所以说“白摧”。“黑入太阴雷雨垂”,形容回环枝干上的松叶,好像下垂的阴云雷雨,韦偃用浓润的笔触画树荫,因此称“黑入”。“松根胡僧”以下四句,描写松下入定僧,神态宛然。须眉花白的胡僧在松下入定,右肩和双脚任其袒露,寂无声息,似乎在休憩,连松叶中的松子掉下来也不知道。
诗人喜爱韦偃的松画,于是备绢求画。“韦侯韦侯数相见”,可见诗人与韦偃已是熟识的朋友,所以他便拿出“不减锦绣段”的“好东绢”,请画家纵笔作画。韦偃画松,以屈曲见奇,画直干松就难以显示出他画技的长处,杜甫却请求他“放笔为直干”,这里是说:你能纵笔画直干的松树吗?强人所难,戏之也。也可见两人交情深厚。全诗别无“戏”意,直到结句才照应题上的“戏”字。
题画诗最基本的艺术要求是,诗人应当进入画的实境中,把绘画美转化为诗艺美。此诗开头四句和结尾五句,从《双松图》的艺术效果着笔,渲染韦偃画艺的出神入化,以至引起诗人的极大兴致,出绢求画。而中段八句,才是描写《双松图》的画面,画的实境是双松和松下老僧。前四句,描绘双松宛转盘曲之态、烟霞风云之变,着力表现松的奇崛之美;后四句,描摹松下老僧潇洒脱俗的神情,着力再现人物的灵异之美。松之奇崛和僧之灵异,融为一体,构成整幅《双松图》的绘画美。诗人用诗的语言再现了它们,造成了奇峭的诗境美。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299-300鹦鹉洲头浪飐沙,青楼春望日将斜。
鹦鹉洲头波浪卷着泥沙,青楼上少妇凝望春光,直到夕阳西下。
衔泥燕子争归舍,独自狂夫不忆家。
衔泥的燕子都争着回巢,只有那冤家就一点也不想家。
参考资料:
1、 梁守中.刘禹锡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48-52鹦鹉洲头浪飐(zhǎn)沙,青楼春望日将斜。
鹦鹉洲:原在武昌一带长江中。唐诗人崔颢《黄鹤楼》诗有"芳草萋萋鹦鹉洲"之句。青楼:旧称歌女、妓女所居之处为青楼。
衔(xián)泥燕子争归舍,独自狂夫不忆家。
狂夫:不合时俗、放浪形骸之人。
参考资料:
1、 梁守中.刘禹锡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4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