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楼风雨感斯文,短翼差池不及群。
高楼上风雨如晦感动于杜司勋的诗文,他羽翼短小无力奋飞赶不上同群的人。
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惟有杜司勋。
倾注心血刻意写诗感伤时事又伤离别,人世间值得推崇和赞誉的只有杜司勋!
参考资料:
1、 陈永正.李商隐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26-1272、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715-716高楼风雨感斯文,短翼(yì)差池不及群。
风雨:抒写风雨怀人之情。斯文:此文,指他当时正在吟诵的杜牧诗作。差池:犹参差。指燕飞时尾羽参差不齐。
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惟有杜司勋(xūn)。
杜司勋:即杜牧,晚唐时期诗人、散文家。刻意:有意为之,此指别有寄托。伤春:因春天到来而引起忧伤、苦闷。复:又。伤别:因离别而悲伤。
参考资料:
1、 陈永正.李商隐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26-1272、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715-716首句“高楼风雨感斯文”,写自己对杜牧诗歌独特的感受。这是一个风雨凄凄的春日。诗人登上高楼,凭栏四顾,只见整个长安城都沉浸在迷茫的雨雾中。这风雨如晦的景象,正好触动胸中郁积的伤世忧时之感。
正是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诗人对杜牧的诗作也就有了更深切的感受,因为后者就是“高楼风雨”的时代环境的产物。杜牧的“斯文”,不能确指,也不必确指,应是感伤时世、忧愁风雨之作。
次句“短翼差池不及群”,转说自己,也暗含杜牧。这是一首送别诗。李商隐用“差池”暗寓“伤别”之情。这句是说,自己正如风雨中艰难行进的弱燕,翅短力微,赶不上同群。
这是自伤身世孤孑,不能奋飞远飞,也是自谦才力浅短,不如杜牧。这后一层意思,正与末句“唯有”相呼应。上句因“高楼风雨”兴感而兼写双方,这句表面上似专写自己。其实,“短翼差池”之恨不独李商隐。他另一首《赠杜十三司勋员外》曾深情劝勉杜牧:“心铁已从干镆利,鬓丝休叹雪霜垂。”正说明杜牧同样有壮心不遂之恨。这里只提自己,只是一种委婉含蓄的表达方式。
“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唯有杜司勋。”三、四两句极力推重杜牧的诗歌。伤春、伤别,即“高楼风雨”的忧时伤世之意与“短翼差池”的自慨身世之情,也就是这首诗的基本内容和主题。“伤春”、“伤别”,高度概括了杜牧诗歌的主要内容与基本主题,并揭示了带有那个衰颓时代所特有的感伤情调的艺术风格。“刻意”二字,既强调其创作态度之严肃,又突出其运思寓意之深厚,暗示他所说的“伤春伤别”,并非寻常的男女相思离别,伤心人别有怀抱。末句“唯有”二字极高评价了杜牧在当时诗坛上的崇高地位。
这首诗之蕴含着丰富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诗人极力称扬杜牧,实际上含有引杜牧为同调之意。既评杜,又属自道。同心相应,同气相求,诗人在评杜、赞杜的同时,也就寄托了自己对时代和身世的深沉感慨,暗含着诗坛寂寞、知音稀少的弦外之音。
参考资料:
1、 刘学锴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150-1152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
中秋节这天天空澄碧、万里无云,人们仰望着那刚刚浮出海面的明月。
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
只见它银辉四射,撒向天涯海角,从来不私照过一家半舍。
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chán)盘上海涯。
三五:十五天,中秋十五就是中秋节。蟾盘:指月亮。(蟾轮、冰轮、冰魄等都是古人对月亮的美称)。
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
天头天尽: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圆再大也有边缘,所以古人觉得天和地都是有尽头的。
这首诗写得非常明快,可能是受了当时晴空万里、皓月当空的影响,诗的前两句也只是描写了中秋时的景色和人们争相赏月,平淡无奇,但诗人笔锋一转,从月色皎皎转到了月色无私上,一人家很明显就是指帝王家,月亮对世上第一人家的帝王家也毫不偏袒,它的光明对帝王家和穷人都是一样的,体现了诗人天下大同、万物平等的博爱思想。
星斗稀,钟鼓歇,帘外晓莺残月。兰露重,柳风斜,满庭堆落花。
天边的星辰渐渐地隐入晓雾,钟声鼓乐也已停歇在远处,窗外的晓莺在啼送残月西去。兰花上凝结着晶莹的晨露,柳枝在风中翩翩飞舞,满庭的落花报道着春暮。
虚阁上,倚阑望,还似去年惆怅。春欲暮,思无穷,旧欢如梦中。
空荡荡的阁楼上,我还在凭栏远望,惆怅,还似去年一样。春天就要过去了,旧日的欢欣已仿佛梦中的幻影,我仍在无穷的相思中把你期待。
参考资料:
1、 房开江 崔黎民 .花间集全译 .贵阳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7 :25-26 .2、 胡国瑞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 :54-55 .星斗稀,钟鼓歇,帘外晓莺(yīng)残月。兰露重,柳风斜,满庭堆落花。
星斗:即星星。
虚(xū)阁上,倚阑(lán)望,还似去年惆(chóu)怅(chàng)。春欲暮,思无穷,旧欢如梦中。
虚阁:空阁。倚阑:即“倚栏”。鄂本作“倚兰”,误。
参考资料:
1、 房开江 崔黎民 .花间集全译 .贵阳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7 :25-26 .2、 胡国瑞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 :54-55 .此词写女主人公晨起之后,登阁望远思念心上人的惆怅思绪。前三句从视听的感觉描写清晨景象。天刚晓时许多星星都隐没了,天空只剩下少数星星,故觉“星斗稀”。“钟鼓歇”是说清晓报时警夜的钟鼓声已经停歇。首二句从高远处写起,“帘外”句落到近处。用星斗、钟鼓、晓莺、残月等一系列表示时间的意象,点明时间是在清晓,在景物描写中已暗含人物。次三句继续描写景物,写露重晓斜、落花满院,显已为暮春时节。不仅感到其中有人,而且隐约似见其有活动,从室内移步至庭院。上片名为写景,则已见情。主人公由室内转向庭院,满目萧索之景,满耳凄清之音。则其所感自不待言。作者抓住暮春与黎明的特点布景,展示出清冷凋零的画面,烘托出孤寂惆怅的气氛。这里虽然人未露面,景象中却已透出主人公的怨情愁绪。尤其画面中的“残月”、“落花”,蕴含人的情思更明显。
下片着重写主人公的活动心情。头三句写主人公登高望远,引起的无限惆怅之情。“虚”字既表物象,也表人情。虚的感觉因空空无人产生,从实境的空虚导致心情的空虚。“倚阑望”是下阕的关节,一切内心活动俱由此句的“望”引出。“还似去年”四字可见其惆怅时日之长。次三句点明惆怅之因,是惆怅之际的深入思索,表现主人公的活动心情。说惆怅“还似去年”,道旧欢“如梦中”,不仅写出主人公登高望远的一时心境,而且揭示出主人公相思的苦况,闺怨的深沉由来已久。“春欲暮”暗示青春已逝,美人迟暮的忧惧,“思无穷”则见其所欢仍然是遥不可及。因此结句点明旧日的欢乐如今只有在梦中追寻了。末句语调似甚轻淡,而表情极为深刻。“旧欢”是“思”的中心,两性欢爱是深闭闺中妇女的至愿,尤其是芳春花前月下的亲昵。而今芳时一再虚度,旧日欢乐益令人追思不置。过往之事,恍如梦逝,可思而不可即,而思念的迷惘之状,于此句则表现得淋漓尽致。
此词意蕴丰富,既可作思妇念人之看。亦可作人臣失位之想。全词语淡情浓,把主人公的怀人之情写得千转百回,缠绵不尽。这在温词中也可谓别具一格。
参考资料:
1、 胡国瑞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 :54-55 .2、 谭新红 王兆鹏 .唐宋词名篇导读 .武汉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5 :72-73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请你下马来喝一杯美酒,想问问朋友你要去往哪里?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你说因为生活不得意,要回乡隐居在终南山旁。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只管去吧我不会再追问,那里正有绵延不尽的白云,在天空中飘荡。
参考资料:
1、 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122、 金性尧.唐诗三百首新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193、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49-50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饮君酒:劝君饮酒。饮,使……喝。何所之:去哪里。之,往。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chuí)。
归卧:隐居。南山:终南山,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陲:边缘。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但:只。
参考资料:
1、 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122、 金性尧.唐诗三百首新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193、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49-50这首诗写友人归隐,看似语句平淡无奇,细细读来,却是词浅情深,含着悠然不尽的意味。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饮:这里是使动用法,“使......饮”的意思。一、二句是说,请你下马来喝一杯酒,敢问朋友你要去何方?第一句叙事,五个字就叙写出骑马并辔送了友人一段路程,然后才下马设酒,饯别友人。下马之地也就是饯饮之地,大概在进入终南山的山口。第二句设问,问友人到哪里去,由此引出下面的答话,过渡到写归隐。这一质朴无华的问话,表露了作者对友人的关切、爱护的深情厚意。送别者的感情一开始就渗透在字里行间。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三、四句是说,你说因为生活不得意,回乡隐居在终南山旁。“不得意”三字,显然是有深意的。指出了友人归隐的原因,道出了友人心中郁积不平。至于友人不得意的内容,当然主要是指政治上、功业上的怀才不遇,诗人没有明确写出,也不必写出,留以想象空间。这三个字是理解这首诗题旨的一把钥匙。
“但去莫复闻,白云无尽时。”结尾两句是说,只管去吧我何须再问,看那白云正无边飘荡。诗人在得知友人“不得意”的心情后,劝慰道:“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你只管去吧,我不再苦苦寻问了,其实你何必以失意为念呢?那尘世的功名利禄总是有尽头的,只有山中的白云才没有穷尽之时,足以供你娱乐排遣了。这两句表现了作者很复杂的思想感情:既有对友人的安慰,又有自己对隐居的欣羡;既有自己对人世荣华富贵的否定,又似乎带有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联系前面“不得意”三个字看来,在这两句诗中,更主要的是对朋友的同情之心,并蕴含着自己对现实的愤激之情,这正是此诗的着意之处和题旨所在。
王维这首《送别》用了禅法入诗,富于禅家的机锋。禅宗师弟子问斗机锋,常常不说话,而做出一些奇怪的动作,以求“心心相印”。即使要传达禅意,也往往是妙喻取譬,将深邃意蕴藏在自然物象之中,让弟子自己去参悟。王维在这首诗歌创作中吸取了这种通过直觉、暗示、比喻、象征来寄寓深层意蕴的方法。他在这首诗中,就将自己复杂的内心世界感受凝缩在“白云无尽时”这一幅自然画面之中,从而达到“拈花一笑,不言而喻”,寻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49-502、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128君家云母障,时向野庭开。
您家云母石做成的漂亮屏风,经常拿到外面的庭院里张开。
自有山泉入,非因采画来。
屏风上有淙淙的山泉流淌的纹路,并不是彩绘能画得出来。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187君家云母障(zhàng),时向野庭开。
云母:矿石名,俗称千层纸。古代诗词中性质、状态、光色等如云母的事物如美石、白花、冰雪、鳞片,也称云母。 这里指用来制作障子的美丽的石材。障子:一种家具,可看作是一面用来分割房间的简易墙体;也用来遮挡视线、屏蔽风,现在人们习惯称为“屏风”。时:一作“持”。
自有山泉入,非因采画来。
因:一作“关”。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