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气诗

:

蘅若首春华,梧楸当夏翳。
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

蘅若首春华,梧楸当夏翳。
蘅芜和杜若最早在春天开花,梧桐和楸树每值夏日便绿叶成荫。

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
吹响笙管时真好是秋风乍起,安置暖酒已是冬雪漫天。

参考资料:

1、 褚斌杰主编.《中国历代诗词精品鉴赏(上册)》:青海人民出版社,2001.1:第588、589页2、 韦凤娟编.《古诗三百首(注音 注解 今释 插图)》:大连出版社,1994.01:第236页

(héng)若首春华,梧楸(qiū)当夏翳(yì)
四气:四季阴阳、寒热之气。这里当是指四时、四季。蘅:蘅芜,一种香草。若:杜若,一种香草。首春华:最早在春天开花。华,同“花”,开花。梧楸:梧桐和楸树。翳:遮蔽,这里指梧桐、楸树枝叶茂盛。

鸣笙(shēng)起秋风,置酒飞冬雪。
笙:一种管簧乐器,笙箫易抒悲秋之情,故说“鸣笙起秋风”。

参考资料:

1、 褚斌杰主编.《中国历代诗词精品鉴赏(上册)》:青海人民出版社,2001.1:第588、589页2、 韦凤娟编.《古诗三百首(注音 注解 今释 插图)》:大连出版社,1994.01:第236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蘅芜和杜若最早在春天开花,梧桐和楸树每值夏日便绿叶成荫
吹响笙管时真好是秋风乍起,安置暖酒已是冬雪漫天。

注释
四气:四季阴阳、寒热之气。这里当是指四时、四季。
蘅(héng):蘅芜,一种香草。
若:杜若,一种香草。
首春华:最早在春天开花。华,同“花”,开花。
梧楸(qiū):梧桐和楸树。
翳(yì):遮蔽,这里指梧桐、楸树枝叶茂盛。
笙(shēng):一种管簧乐器,笙箫易抒悲秋之情,故说“鸣笙起秋风”。
“置酒”句:冬天寒冷,适合置酒取暖,故说“置酒飞冬雪”。

参考资料:

1、 褚斌杰主编.《中国历代诗词精品鉴赏(上册)》:青海人民出版社,2001.1:第588、589页2、 韦凤娟编.《诗三百首/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古诗三百首(注音 注解 今释 插图)》:大连出版社,1994.01:第236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王微

(415—453)南朝宋琅邪临沂人,字景玄。王弘侄。善属文,能书画,兼解音律、医方、阴阳术数。初为始兴王刘浚友。微素无宦情,江湛举为吏部郎,不就。与何偃书,深言尘外之适。常住门屋一间,寻书玩古,终日端坐,床席皆生尘埃,惟坐处独净。弟有疾,微躬自处疗,以服药失度卒。深自咎恨,发病不复自疗,弟卒后四旬亦终。 76篇诗文

猜你喜欢

子夜四时歌·绣带合欢结

:
绣带合欢结,锦衣连理文。
怀情入夜月,含笑出朝云。

绣带合欢结,锦衣连理文。
姑娘绣花的衣袋上打上一个合欢结,穿着织锦做的衣衫上绣满连理枝的图纹。

怀情入夜月,含笑出朝云。
晚上怀情而去,这时夜深人静,月华如水,早上含笑而归,像朝云一样美丽。

绣带合欢结,锦衣连理文。
绣带:绣花的衣带。合欢结:以绣带结成双结,象征夫妇和好恩爱。锦衣:织锦做的衣衫。精美华丽的衣服。显贵者的服装。连理文:连理枝的图纹。连理,异根草木,枝干连生。旧以为吉祥之兆。喻结为夫妇同心。

怀情入夜月,含笑出朝(zhāo)云。

怀情:怀着情感。夜月:夜晚的月亮。夜晚。朝云:早晨的云彩。

绣带合欢结,锦衣连理文。
怀情入夜月,含笑出朝云。

  春花秋月,人所习见,但月与秋季的联系更为紧密。此诗全篇采用第三人称的口吻,委婉含蓄地描写了一位热恋中的女郎。诗中没有单纯写景的笔墨,一开始视角即对准那女子,用大特写镜头映出她的绣着连理花纹的锦衣和打着合欢结的刺绣衣带。“连理”,原指不同根的草木,枝干连在一起;“合欢”,一种象征和合欢乐的图案:二者常比喻男女相结合成或夫妻相爱。这里借以表明女子已有相好。以上二句是静态描写,接写的后二句由静转动,仿佛那女子从画面上走出:她晚上怀情而去,这时夜深人静,月华如水,好的时光希望给自己带来好的结局;两情相谐,不知东方之既白,在朝霞升起时,她告别情郎归来,含着笑靥,仿佛从朝霞深处出来,步步走近。末句中的“朝云”,暗用了宋玉的《高唐赋》楚王与神女在高唐欢合,神女自谓“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后人即以“云雨”作为男女幽会的代称。“朝云”即“旦为朝云”。

  这首诗,虽写幽会,却不落痕迹。诗人所要着力表现的,是一个沉浸于自由自在爱情之间的少女;由于情志不俗,加之构思巧妙,故能表现得意境幽美,字句芳菲。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枯树赋

:

  殷仲文风流儒雅,海内知名。世异时移,出为东阳太守。常忽忽不乐,顾庭槐而叹曰:“此树婆娑,生意尽矣!”。

  至如白鹿贞松,青牛文梓。根柢盘魄,山崖表里。桂何事而销亡,桐何为而半死?昔之三河徙植,九畹移根。开花建始之殿,落实睢阳之园。声含嶰谷,曲抱《云门》。将雏集凤,比翼巢鸳。临风亭而唳鹤,对月峡而吟猿。乃有拳曲拥肿,盘坳反覆。熊彪顾盼,鱼龙起伏。节竖山连,文横水蹙。匠石惊视,公输眩目。雕镌始就,剞劂仍加。平鳞铲甲,落角摧牙。重重碎锦,片片真花。纷披草树,散乱烟霞。

  若夫松子、古度、平仲、君迁,森梢百顷,槎枿千年。秦则大夫受职,汉则将军坐焉。莫不苔埋菌压,鸟剥虫穿。或低垂于霜露,或撼顿于风烟。东海有白木之庙,西河有枯桑之社,北陆以杨叶为关,南陵以梅根作冶。小山则丛桂留人,扶风则长松系马。岂独城临细柳之上,塞落桃林之下。

  若乃山河阻绝,飘零离别。拔本垂泪,伤根沥血。火入空心,膏流断节。横洞口而敧卧,顿山腰而半折,文斜者百围冰碎,理正者千寻瓦裂。载瘿衔瘤,藏穿抱穴,木魅睒睗,山精妖孽。

  况复风云不感,羁旅无归。未能采葛,还成食薇。沉沦穷巷,芜没荆扉,既伤摇落,弥嗟变衰。《淮南子》云:“木叶落,长年悲。”斯之谓矣。乃歌曰:”建章三月火,黄河万里槎。若非金谷满园树,即是河阳一县花。“桓大司马闻而叹曰:“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殷仲文风流儒雅,海内知名。世异时移,出为东阳太守。常忽忽不乐,顾庭槐而叹曰:“此树婆娑,生意尽矣!”。
  殷仲文英俊多才,温文尔雅,声名传遍天下。当晋朝末年世道时局发生变化的时候,把他外放为东阳太守。他因此而感到很不得志,常常怏怏不乐,曾顾视庭前的槐树而叹息说:“这棵树的枝干分散剥落,看来是毫无生机了!"

  至如白鹿贞松,青牛文梓。根柢盘魄,山崖表里。桂何事而销亡,桐何为而半死?昔之三河徙植,九畹移根。开花建始之殿,落实睢阳之园。声含嶰谷,曲抱《云门》。将雏集凤,比翼巢鸳。临风亭而唳鹤,对月峡而吟猿。乃有拳曲拥肿,盘坳反覆。熊彪顾盼,鱼龙起伏。节竖山连,文横水蹙。匠石惊视,公输眩目。雕镌始就,剞劂仍加。平鳞铲甲,落角摧牙。重重碎锦,片片真花。纷披草树,散乱烟霞。
  譬如白鹿塞坚贞的古松,雍州南山神奇的梓树,根深叶茂,气势磅礴,与山崖内外结成一体。但桂树却枯死了,梧桐也凋败了,这又是因为什么呢?原来它们当初是从很远的地方(三河),从很广阔的园田里移植而来的。它们虽然在汉魏帝王的建始殿前开花,在睢阳梁孝王的东苑里结果。它们虽然能随风发出嶰谷乐器般的声响,枝条拂动而形成《云门》似的舞姿;虽然有凤凰携带幼雏聚集于树上,有鸳鸯围绕左右比翼双飞,不过它们临风怀想,难以忘记故乡的鹤鸣;对月叹息,又好像是听到了三峡的猿啼。也有些弯曲结疤,上下缠扭的树木,树干粗短得如同蹲在地上的熊虎,枝条柔弱得好像出没嬉水的鱼龙。然而这样无用的树木却被用来制作山形的斗拱,藻绘的梁柱,使匠石看了大吃一惊,公输见了迷惑不解。初步雕凿成型后,竟还要用刻刀做进一步加工,或雕上有鳞有甲的祥龙,或刻成有角有牙的瑞兽。一层层灿烂如碎锦,一片片娇艳如真花。色彩纷呈的花草树木,散布成一团团的云霞。

  若夫松子、古度、平仲、君迁,森梢百顷,槎枿千年。秦则大夫受职,汉则将军坐焉。莫不苔埋菌压,鸟剥虫穿。或低垂于霜露,或撼顿于风烟。东海有白木之庙,西河有枯桑之社,北陆以杨叶为关,南陵以梅根作冶。小山则丛桂留人,扶风则长松系马。岂独城临细柳之上,塞落桃林之下。
  说到松子、古度、平仲、君迁这类树木,茂盛挺拔,动辄有百顷之多,砍倒复生,往往有千年的树龄。有的树在秦朝曾受封过大夫的官职,有的树在汉朝曾与将军的名字连在一起。但不论是哪种树,它们无不受到苔藓和蕈菌的遮压,无不受到鸟雀和害虫的剥啄。在霜露的侵袭下它们不得不低眉垂首,在风烟的围剿中它们又不得不震颤乃至倒仆。东海一带有座神庙前种着白皮松,西河地区有棵枯干的桑树被奉为社神。北方用杨叶作为关塞的名称,南国又用梅根称呼冶铸的场所。淮南小山的辞赋讲过桂枝遭人攀折,刘琨的《扶风歌》也写过在松树下系马。又何止是在细柳设立过城防,在桃林修建过关塞。

  若乃山河阻绝,飘零离别。拔本垂泪,伤根沥血。火入空心,膏流断节。横洞口而敧卧,顿山腰而半折,文斜者百围冰碎,理正者千寻瓦裂。载瘿衔瘤,藏穿抱穴,木魅睒睗,山精妖孽。
  至于山水隔绝,流落在异地他方。被移动的大树流着眼泪,受伤的树根鲜血淋漓。枯死的空心老干时常起火,断裂的节疤处树脂横溢。有的树歪歪斜斜地横卧在山洞口,有的树从中间拦腰折断仰倒在半山坡。纹理偏斜的极粗的树像冰块一样破碎了,纹理端正的极高的树也像瓦片一般断裂了。树身上下长满疙瘩肿瘤,树身内外满是乌窝虫穴。丛林中有树怪出没闪烁,山野里有鬼魅游荡作祟。

  况复风云不感,羁旅无归。未能采葛,还成食薇。沉沦穷巷,芜没荆扉,既伤摇落,弥嗟变衰。《淮南子》云:“木叶落,长年悲。”斯之谓矣。乃歌曰:”建章三月火,黄河万里槎。若非金谷满园树,即是河阳一县花。“桓大司马闻而叹曰:“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更何况像我这样机运不佳,生逢国难,出使不归,羁旅异朝的人。身居陋巷,荒草掩门。看到草木的凋谢自然会伤心,看到草木的衰老枯死更要哀叹不已。《淮南子》说:“树叶落了说明一年又要过去了,这是使老年人最感伤心的事。”这些话所说的意思正和我现在的心情是一样的啊。于是我作歌唱道:“建章宫的栋梁毁于大火,黄河里的木筏烂在水中。如果不像金谷园中的柏树那样人去园空,也会像河阳县里的桃花那样枯萎不存。”桓大司马听了我的歌恐怕还会大发感慨:“当年栽种的柳树,繁茂可爱。现在看到它们枯败凋零,不能不令人凄伤。在短短的时间里树都老得不成样子了,人又怎么能经受得了年龄的催迫!”

参考资料:

1、 李寅生著.《中国古典诗文精品读本(上册)》: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3.03:第206-210页2、 许逸民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庚信诗文选译(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05:第15-25页3、 刘磊编著.《名赋赏析》:金盾出版社,2012.05:第161-165页

  殷仲文风流儒雅,海内知名。世异时移,出为东阳太守。常忽忽不乐,顾庭槐而叹曰:“此树婆娑,生意尽矣!”。
  殷仲文:字仲文,陈郡(今河南淮阳)人。东晋大臣、诗人。少有才藻,美容貌。为新安太守。东晋元兴元年(402年),桓玄入建康(今江苏南京),仲文弃郡投玄,被用为咨议参军。二年(403年),桓玄废晋安帝,立国号楚,仲文以佐命(辅政)亲贵。三年(404年),桓玄败,仲文随玄西走,至巴陵(今湖南岳阳),叛玄,因奉二后(永安皇后何氏、皇后王氏)投义军,而为镇军长史,转尚书。东晋义熙三年(407年),与桓胤、骆球等谋反,被刘裕所杀。《晋书》卷九十九有传。风流:英俊。儒雅:风度温文尔雅。世异时移:桓玄称帝,以殷仲文为咨议将军。后桓玄为刘裕所败,晋安帝复位,仲文上表请罪。此句指此事。东阳:郡名,在今浙江金华。忽忽:恍惚,失意的样子。殷仲文复归晋朝,自认为素有名望,必当朝政,结果只做到大司马咨议,而且和他平日所看不起的谢混等人比肩同列,所以常感到怏怏不得志。后来又出为东阳太守,就更加怨愤。见《晋书》本传。庭:院子。婆娑(suō):本指舞蹈时婉转倾侧的样子,引申为人的偃息纵弛之貌,这里用来形容槐树枝干分散剥落。《世说新语·黜免》:”桓玄败后,殷仲文还为大司马咨议,意似二三(反复无定),非复往日。大司马府听(厅)前有一老槐,甚扶疏(繁茂分披)。殷因月朔,与众在听(厅),视槐良久,叹曰:‘槐树婆娑,无复生意!’”生意:生机。

  至如白鹿贞松,青牛文梓。根柢盘魄,山崖表里。桂何事而销亡,桐何为而半死?昔之三河徙植,九畹移根。开花建始之殿,落实睢阳之园。声含嶰谷,曲抱《云门》。将雏集凤,比翼巢鸳。临风亭而唳鹤,对月峡而吟猿。乃有拳曲拥肿,盘坳反覆。熊彪顾盼,鱼龙起伏。节竖山连,文横水蹙。匠石惊视,公输眩目。雕镌始就,剞劂仍加。平鳞铲甲,落角摧牙。重重碎锦,片片真花。纷披草树,散乱烟霞。
  至如:发语词。下文“乃有”、“若夫”、“若乃”同此。白鹿:指白鹿塞,在今甘肃敦煌。贞松:松历寒不凋,故喻其品格为坚贞。贞,坚。晋黄义仲《十三州记》载:“甘肃敦煌有白鹿塞,多古松,白鹿栖息于下。”青牛文梓:唐徐坚等辑《初学记》引《录异传》载,春秋时秦文公砍伐雍州南山文梓树,断树,有一青牛从中出来,走入泮(pàn)水中。又古人以为树万岁化为青牛。柢(dǐ):树木的本根。盘魄:同“磅(páng)礴(bó)”,盛大。山崖表里:以山崖为表里,形容上句所说根柢的牢固。桂:桂树。销亡:枯死。《汉书·外戚传》载:“李夫人死后,汉武帝思念不已,作《悼李夫人赋》说:‘秋气憯以凄泪兮,桂枝落而销亡’。”桐:梧桐。半死:凋残。汉枚乘《七发》:“龙门之桐,高百尺而无枝……其根半生半死,冬则烈风、漂霰、飞雪之所激也,夏则雷霆、霹雳之所感也。”三河:汉时称河东、河内、河南三郡为三河,相当于今河南西北部、山西南部地区。徙植:迁徙移植。九:虚数,泛指多。畹(wǎn):古代三十亩为一畹。九畹,指大面积移植。《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建始:洛阳宫殿名,于建安二十五年(220年)为曹操所建。睢(suī)阳之园:指汉梁孝王刘武所建的梁园,方三百里,在今河南商丘。声:指树木在风雨中发出的声音。嶰(jiè)谷:传说在昆仑山北,黄帝曾派伶纶至此地取竹制作乐器。这里指乐曲。见《汉书·律历志》。曲:指似乐曲的树中风声。抱:怀有。《云门》:黄帝时的舞曲。见《周礼·大司乐》。将:带领。集:群鸟停落在树上。这句是说凤凰携幼鸟停落在树上。《礼瑞命记》云:“黄帝时,凤蔽日而来,止帝园,食常竹实,栖常梧桐,终不去。”乐府古辞《陇西行》:“凤凰鸣啾啾,一母将九雏。”巢:筑巢。鸳:鸳鸯。这句是说鸳鸯在树上筑巢双飞。《列异传》载:“宋康王欲夺韩凭妻,逼死韩凭,妻跳台自杀,分别埋之,两冢各生梓树,根交枝错,合为一体,有鸳鸯雌雄各一栖其上,晨夕不去。”风亭:指风。唳(lì)鹤:鹤叫。这句是说鹤常立树上对风鸣叫。陆机、陆云兄弟被成都王司马颖杀害,遇害前陆机叹道:“华亭鹤唳(lì),有可复闻乎!”月峡:明月峡,巴郡三峡(明月峡、广德峡、东突峡)之一,在今重庆市东北八十里,峡壁有圆孔,形如满月。这里指月。见《华阳国志》、《益州记》。吟猿:巴东三峡(广溪峡、巫峡、西陵峡)水路艰险,行人至此往往起怀乡之感,有渔歌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呜三声泪沾裳。”见《水经注·江水》。这里合二事而用之,是说猿猴常立树上对月长鸣。拳曲:即弯曲。拥肿:同“臃(yōng)肿(zhǒng)”,树木瘿(yǐng)节多而不平。《庄子·逍遥游》:“吾有大树,人谓之樗(chū),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拳曲而不中规矩。立之途,匠者不顾。”盘坳(ào):盘曲扭结的样子。反覆:指缠绕交错。彪:小虎。以上两句形容树木的曲肿盘绕之状。节:树的枝干交接处。这句是说树节竖立多如山山相连。文:花纹。蹙(cù):皱。这句是说树木的花纹横生,有如水面波纹。匠石:古代有名的木匠,名石。《庄子·人间世》载,有个叫石的木匠到齐国去,路上见到一棵被奉为神树的大栎树,连看也不看,因为他知道栎树木质极差,没有大用途。这里反用其意。公输:春秋时鲁国的能工巧匠,姓公输名班,也称鲁班。眩目:眼光惑乱。雕镌:雕刻。就:成。剞(jī)劂(jué):雕刻用的刀子。平鳞铲甲,落角摧牙:平、铲、落、摧,义同,指砍掉,铲平。鳞、甲,指树皮。角、牙,指树干的疙瘩节杈。纷披:散乱的样子。

  若夫松子、古度、平仲、君迁,森梢百顷,槎枿千年。秦则大夫受职,汉则将军坐焉。莫不苔埋菌压,鸟剥虫穿。或低垂于霜露,或撼顿于风烟。东海有白木之庙,西河有枯桑之社,北陆以杨叶为关,南陵以梅根作冶。小山则丛桂留人,扶风则长松系马。岂独城临细柳之上,塞落桃林之下。
  松子:指松树,子可食。一说作“松梓”,松树与梓树。古度:树名,不华而实,子从皮中出,大如石榴。平仲:树名,实白如银。君迁:树名,实如瓠(hù)形。晋左思《吴都赋》:“木则枫柙(xiá)、豫樟,栟(bīng)榈(lǘ)、枸(gǒu)桹(láng),绵杬(yuán)、杶(chūn)栌(lú),文欀(xiāng)、桢(zhēn)橿(jiāng),平仲、桾(jūn)櫏(qiān),松梓、古度。”森梢:指枝叶繁盛茂密。槎(chá)枿(niè):树木砍后重生的枝条。斜砍为槎,砍而复生为枿。这句是说这些新芽也会生长千年。大夫受职:受封大夫之职。《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到泰山封禅时,避雨于松树下,于是封其松为“五大夫”。后以“五大夫”为松树的别名。这里指松。将军坐焉:《后汉书·冯异传》载,东汉将领冯异辅佐刘秀兴汉有功。诸将并坐立功,他常独坐树下,军中称其为“大树将军”。此句指树。苔埋菌压,鸟剥虫穿:指枯树埋没于青苔,上面寄生菌类,被飞鸟剥啄、蛀虫蠹(dù)穿。撼顿:摇撼倒地。东海:指东部沿海地区。白木之庙:相传为黄帝葬女处的天仙官,在今河南密县。此地有白皮松,称“白木之庙”。白木,指白皮松。西河:西方黄河上游地区。社:古代祭祀土地神的地方。应劭《风俗通义》载,东汉汝南南顿(今河南项城西南)人张助在干枯的空桑中种李,有患目疾者在树荫下休息,其目自愈,于是在此处设庙祭祀。北陆:泛指北方地区。以杨叶为关:以“杨叶”为关卡之名。南陵:泛指南方地区。梅根作冶:以梅树根作冶炼金属时用的燃料。以上四句统言东西南四方,有庙、社、关、冶,都是以木得名的。小山:即淮南小山,汉淮南王刘安的门客,姓名不详,今存辞赋《招隐士》。丛桂留人:淮南小山《招隐士》:“桂树丛生兮山之幽,……攀援桂枝兮聊淹留。”扶风:指《扶风歌》,乐府诗篇名。长松系马:晋刘琨《扶风歌》:“据鞍长叹息,泪下如流泉。系马长松下,发鞍高岳头。”长松,高松。岂独:难道只有。临:看。细柳:即细柳城,在今陕西咸阳市西南渭河北岸,西汉周亚夫屯军于此,称细柳营。城临细柳,即临细柳城。桃林:即桃林塞,约当今河南灵宝以西、陕西潼关以东地区,其地有函谷关古道。春秋时晋文公命詹嘉守桃林之塞,即指此地。塞落桃林,即落桃林塞。

  若乃山河阻绝,飘零离别。拔本垂泪,伤根沥血。火入空心,膏流断节。横洞口而敧卧,顿山腰而半折,文斜者百围冰碎,理正者千寻瓦裂。载瘿衔瘤,藏穿抱穴,木魅睒睗,山精妖孽。
  若乃:至于。阻绝:阻断。飘零:漂泊,流落。拔本垂泪,伤根沥血:拔本、伤根,指拔掉树根,损伤树根。垂泪、泣血,指大树因受到损伤而痛哭流涕。《三国志·魏志·武帝纪》注引《世说》及《曹瞒传》:曹操命花匠移植梨树,“掘之,根伤尽出血。”火入空心:即空心入火,把干空心的树放入火中。入,放入。空心,树枯朽心空。膏流断节:指树脂从断节处流出来。膏,树脂。横:横放。敧(qī):倾斜。顿:倒下。文:同“纹”,指树纹。百围:形容树干粗大。围,两臂合抱的长度。冰碎:像冰一样被敲碎。理:树的纹理。千寻:形容树木高大。寻,古代八尺为一寻。瓦裂:像瓦一样被吉裂。瘿(yǐng)、瘤(liú):树木枝干上隆起似肿瘤的部分。藏:指在树上的虫子。穿:咬穿。抱:环绕。代指整天环绕树木飞行的飞鸟。穴:作窝。藏穿,指虫穴。抱穴,指鸟窝。木魅:树妖。《抱朴子·登涉》:“山中有大树,有能语者,非树能语也,其精名曰云阳,呼之则吉。”睒(shǎn)睗(shì):目光闪烁的样子。山精:山妖。《玄中记》:“山精如人,头长三四尺,食山蟹,夜出昼藏。”妖孽:动词,为妖作孽。

  况复风云不感,羁旅无归。未能采葛,还成食薇。沉沦穷巷,芜没荆扉,既伤摇落,弥嗟变衰。《淮南子》云:“木叶落,长年悲。”斯之谓矣。乃歌曰:”建章三月火,黄河万里槎。若非金谷满园树,即是河阳一县花。“桓大司马闻而叹曰:“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风云:比喻社会局势。感:振奋。羁(jī)旅:寄居作客。采葛:完成使命。《诗经·王风·采葛》本是男女的爱情诗,汉代郑玄解作“以采葛喻臣以小事使出”。庾信是出使北朝时被迫留下的,以此典喻自己未能完成使命。食薇:周武王灭殷,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野草)而食,有人告诉他们薇也属周朝所有,他们便宁肯饿死。见《史记·伯夷传》。这里指在北朝做官。沉沦、芜没:指沦落潦倒。穷巷、荆扉:指平民百姓的住处。摇落:喻衰老。《楚辞》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弥:更加。嗟(jiē):叹息。《淮南子》:又称《淮南鸿烈》,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苏非、李尚等所写的杂家著作,主要阐述道家思想,间糅阴阳、儒、法诸家思想。“木叶落,长年悲“引自《淮南子·说山训》,今本作”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故桑叶落而长年悲也“。长年,指老年人。建章:西汉宫殿名,汉武帝时修建。三月火:指东汉建武二年(26)建章宫被焚之事。语用《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引兵“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槎(chá):木筏。传说黄河与天河相通,有人乘浮槎上犯牵牛、织女星。晋张华《博物志》:”年年八月,有浮槎往来不失期。“此句是说,建章宫被焚烧时,灰烬在万里黄河中漂流,有如浮槎。金谷:即金谷园。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为晋石崇所筑。石崇《思归引序》称园内有”柏木几于万株“。河阳:晋河南孟州市西北。晋潘岳为河阳令,命满城栽桃树。桓大司马:指东晋桓温,字元子,晋简文帝时任大司马。《晋书》卷九十八有传。按,桓温为桓玄父,死于宁康元年(373年),早在桓玄篡晋之前,与殷仲文顾槐而叹并非同时,庾信在这里对举殷、桓的话不过是假设之词。依依:繁盛貌,又指杨柳随风飘扬,似有眷恋之意。汉南:汉水之南。凄怆:凄惨悲伤。江潭:江水深处,此指江汉一带。堪:忍受。《晋书·桓温传》载,桓温自江陵北伐,行经金城,见年轻时“所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涕。”又见《世说新语·言语》。

参考资料:

1、 李寅生著.《中国古典诗文精品读本(上册)》: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3.03:第206-210页2、 许逸民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庚信诗文选译(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05:第15-25页3、 刘磊编著.《名赋赏析》:金盾出版社,2012.05:第161-165页

  殷仲文风流儒雅,海内知名。世异时移,出为东阳太守。常忽忽不乐,顾庭槐而叹曰:“此树婆娑,生意尽矣!”。

  至如白鹿贞松,青牛文梓。根柢盘魄,山崖表里。桂何事而销亡,桐何为而半死?昔之三河徙植,九畹移根。开花建始之殿,落实睢阳之园。声含嶰谷,曲抱《云门》。将雏集凤,比翼巢鸳。临风亭而唳鹤,对月峡而吟猿。乃有拳曲拥肿,盘坳反覆。熊彪顾盼,鱼龙起伏。节竖山连,文横水蹙。匠石惊视,公输眩目。雕镌始就,剞劂仍加。平鳞铲甲,落角摧牙。重重碎锦,片片真花。纷披草树,散乱烟霞。

  若夫松子、古度、平仲、君迁,森梢百顷,槎枿千年。秦则大夫受职,汉则将军坐焉。莫不苔埋菌压,鸟剥虫穿。或低垂于霜露,或撼顿于风烟。东海有白木之庙,西河有枯桑之社,北陆以杨叶为关,南陵以梅根作冶。小山则丛桂留人,扶风则长松系马。岂独城临细柳之上,塞落桃林之下。

  若乃山河阻绝,飘零离别。拔本垂泪,伤根沥血。火入空心,膏流断节。横洞口而敧卧,顿山腰而半折,文斜者百围冰碎,理正者千寻瓦裂。载瘿衔瘤,藏穿抱穴,木魅睒睗,山精妖孽。

  况复风云不感,羁旅无归。未能采葛,还成食薇。沉沦穷巷,芜没荆扉,既伤摇落,弥嗟变衰。《淮南子》云:“木叶落,长年悲。”斯之谓矣。乃歌曰:”建章三月火,黄河万里槎。若非金谷满园树,即是河阳一县花。“桓大司马闻而叹曰:“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枯树赋》是一篇骈赋,通篇骈四俪六,抽黄对白,词藻络绎奔会,语言清新流丽,声律婉谐,虽多次换韵,读之仍然音韵铿锵,琅琅上口。全赋以人喻树,以树喻人,借树木由荣到枯,喻自己由少壮到风烛残年的生活体验和心理感受,苍凉深婉,老练浑成。从而使得“枯树”这一形象成为庾信人北之后内心最为生动的表述。

  《枯树赋》开头一段,借殷仲文之事以发端,兼切赋题,并有两重用意。首先,殷仲文的身世经历与庾信有相似之处,所以虽是历史人物,却是以作者代言人的身份出场。其次,殷仲文对枯树的慨叹,沉痛而隽永,是早已载入《世说新语》的佳话。以此发端,既显得自然平易,又为全篇奠定了悲凉的抒情基调。第一段在全赋起了序文的作用。

  从“至如白鹿贞松”至“散乱烟霞”为第二段。此段写了各种各样的树木,其中有《十三州志》所记的白鹿塞的古松,有《搜神记》所写的“青牛大梓树”等。尽管它们盘根广大,结体山崖,到头来有的消亡了,有的半死不活。本段紧要之处在于“桂何事而销亡,桐何为而半死”这一疑问。这里既有同类的反衬,更有今昔的对比,而关键在于后者。通过北方贞松、文梓的郁勃生机,自然引发出对桂树、梧桐的萧瑟枯萎的惋惜和疑问。当桂树、梧桐从原产地移植到帝王之乡,皇宫苑囿时,可谓备极尊宠:“开花建始之殿,落实睢阳之园”,但它们又是不幸的,因为它离开了故土。它们发出的声音如上古乐曲,引来凤凰鸳鸯等象征吉祥的禽鸟。尽管备极荣华,在它们的意识中,始终不能忘却故乡,风朝月夕,不免悲吟。心灵的折磨,使嘉树失去了生机。这几句隐寓作者本是梁朝之臣,而今流落北朝,飘零异地,不觉年老,像枯树一样,已失去生意。下文转笔写各种不材之木,其中有弯曲臃肿的,也有节疤横生的,加工这种树木,使能工巧匠也望而生畏;但经过一番雕刻砍削之后,居然能雕出诸如“重重碎锦,片片真花;纷披草树,散乱烟霞”之类的美丽图案。无材之木偏偏有用,与此相反,便出现了“材大难为用”的反常现象。

  “若夫松子古度”以下至“塞落桃林之下”为第三段。此段写了名目繁多的树木,如松子、古度,平仲、君迁,还有在人事上,秦始皇曾封松树为五大夫,后汉冯异有“大树将军”之号;传说中,有白木之庙,枯桑之社;地理图标出了杨叶、梅根的字样;文学领域更有淮南小山丛桂留人的深情、两晋之交刘琨长松系马的豪迈,以及由于战争而著称的细柳营、桃林塞。但它们的最终结局,终不免“苔埋菌压,鸟剥虫穿”,枯萎于霜露与风烟之中。惟有以树命名的庙、社、关、冶、塞、营,却能名存后世。这里隐寓着人的年寿有时而尽,荣华止乎其身,惟有名存青史,才可永垂不朽。在洞悉了嘉树与恶木都必然朽落的命运之后,庾信将眼光投向更辽远广阔之处,去书写树木的历史与空间。树木荫蔽着人类,所以人类的历史也留下了树的印痕。

  “若乃山河阻绝”至“山精妖孽”为第四段。此段较明显地引入己身的遭遇。世间万般悲苦,莫过于生离和死别;死别则死者长已矣,生离却是漫延剥蚀,一生无法痊愈的伤口。所以“山河阻绝”一段,血泪纵横,火殛膏流,残毁碎裂,妖孽舞蹈,是庾信笔下最惊心动魄的景象。意象诡怪可怖,写法富于象征性,而一韵到底的文字,也分外予人以激烈却又无比压抑的感受。

  最后一段,由象征回到自身,代言变为自言,是更明显的自身遭际的感叹。这里有羁旅不归的悲哀,有屈节仕北的惭耻。激烈之后渐归于平静,但平静并非淡泊,而是对命运的承受,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忍受。“风云不感”以下六句,对个人经历做了简短的概括后,以“既伤摇落,弥嗟变衰”八字总结了自己的心境,可以看作是全赋的提要。《淮南子》上所说的“木叶落,长年悲”,引起作者的共鸣,引文意有未尽,作者又自作歌四句:“建章三月火,黄河千里槎。若非金谷满园树,即是河阳一县花。”这四句歌虽句句用典,却句句暗落己身,昔日的繁华已成过眼云烟,剩下的只有飘泊羁旅的孤独与凄凉和无穷无尽的哀伤而已。最后在桓温的几句哀叹中结束了全篇。“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既与赋首的“此树婆娑,生意尽矣”相呼应,又是全篇以树形人的致意之点,读之令人辄唤“奈何”。

  全篇的“文眼”,即陆机所说的“一篇之警策”,是“生意尽矣”四字。人至暮年,死亡的阴影无时不在,而早年国破身辱,生活流离的经历,更会加剧心灵的折磨,无材补天而只能沦为玩物的恶木,正是庾信的自我写照。所以赋中流露出悲伤到绝望的的情调,不是偶然的。我们可以说这种情调是不理智甚至偏执的,但若设身处地,就能理解,并进而同情、欣赏这种无理而有情的文字境界。传说,天鹅临终时发出的鸣声最美也最凄厉,《枯树赋》就是庾信的天鹅之歌。

  《枯树赋》名为咏树,实为咏怀,赋中的许多艺术描写,与他后半生的经历密不可分。赋末由树及人,将写树与喻己有机地结合起来。该赋将简单的叹喟变成丰富具体的形象,并用了很多艺术手段来写树,写各种各样的树,其中有环境的烘托,也有气氛的渲染,写树的遭遇,也写它们拔本伤根的悲哀,语言形象鲜明。作者使用了很多典故,他的典故汇彼多方,屡变屡新,有些用典使人不觉,多数典故,运用得灵活自如,似出己口。

  从《枯树赋》可以看出,这时的庾信,眼界宽广、思路开阔,把宫廷、山野、水边、山上的树,名贵的、普通的树都写到了,又把和树有关的典故、以树命名的地方,也都写了出来。庾信善用形象、夸张的语言,鲜明的对比,成功地描写出了各种树木原有的勃勃生机与繁茂雄奇的姿态,以及树木受到的种种摧残和因为摧残而摇落变衰的惨状,使人读后很自然地对树木所受到的摧残产生不平,感到惋惜。

  庾信由南入北,在与北朝文化的冲突抵牾中,在江南风气渐去渐远的羁旅之恨中,心中出现了强烈的文化失根之感,而江陵焚书更是一次空前的文化浩劫,在庾信心中留下巨大创痛。“树犹如此,人何以堪”,庾信暮年发出的这一声哀号,也正是其“拔根”、“伤根”之痛的自然反应。

参考资料:

1、 郭书村著.《诗赋宗师:庾信》:太白文艺出版社,2011.01:第249-251页2、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古文鉴赏辞典珍藏本(中)》.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01:第965-967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采莲曲

:

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
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
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
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

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
头上戴着华丽的彩带与花钿,罗衣飘飘垂在绿色的水面。

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
询问夏日盛装的少女将要到哪里去?是要乘舟去采江南莲。

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
想把暗示爱怜心意的莲子寄给你,辽西三千里,路远道阻无机缘。

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
只希望你早日凯旋,趁这美好的荷花还艳丽澄鲜。

参考资料:

1、 邓魁英,袁本良 主编.古诗精华.成都:巴蜀书社,2000年:7802、 郑在瀛,张声启 主编.中国历代爱情诗萃.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01月第1版:120-121

锦带杂花钿(diàn),罗衣垂绿川。
采莲曲:乐府《清商曲》名。锦带:锦制的衣带。 杂花钿:杂饰着花钿。花钿,用金翠珠宝制成的花形饰物。罗衣:轻软丝织品制成的衣服。

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
子:你,指采莲女子。

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
辽西:指辽河以西的地区,今辽宁的西部。此指丈夫征戍之地。无因缘:没有机会。

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
旋返:回还,回归。及此:趁此。荷花鲜:字面是指荷花的鲜艳美丽,实际是用来比喻女子的青春美貌。

参考资料:

1、 邓魁英,袁本良 主编.古诗精华.成都:巴蜀书社,2000年:7802、 郑在瀛,张声启 主编.中国历代爱情诗萃.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01月第1版:120-121

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
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
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
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

  此诗前二句勾勒出思妇的形象,让读者从美的装扮想象出美的人;接着二句设问过渡,巧妙地将笔触从采莲女转向采莲女的怀人;之后二句暗示采莲女的丈夫在遥远的边地,二人音息难通;最后二句直接抒情,写采莲女盼望夫君早日归来。

  此诗首先以第三者的眼光描绘采莲女,继开头纯客观的描写以描写与之直接对话,使“旁观者”的身份转变为直接参与者的身份。其中,首二句只写采莲女的穿着打扮而不作肖像描绘,于描写穿着中点出其身处的地点,使一个可爱女子的形象跃然纸上。

  接着二句以设问的形式作为过渡,转而采用与采莲女亲切对话的形式:前句是用一个假设中的人物的问话,后句则采莲女的回答。紧接着的“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四句又改用第一人称来描写,直接从采莲女的角度抒发情感,是主人公思“君”心境的自我剖露。其中,“辽西”与“江南”的对比突出了采莲女与“君”地理上相隔之遥远;“欲寄”则透出采莲女难以言说的一往深情。

  全诗短小厚实,纯用白描手法,重在抒情,从不同角度着笔,描写角度虽几经改换,表现了多次顿挫,却极为自然,毫不生硬,显示了曲折多变的艺术手法,而采莲女的情感完全由眼前景、手中物触发,情由景生,触景生情,情意绵绵,意味深长,双关手法的采用更使得诗中表现的情感显得深沉、含蓄、细腻。

参考资料:

1、 贺新辉 主编.古诗鉴赏辞典(下).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04年:1118-1119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春日行

:
献岁发,吾将行。
春山茂,春日明。
园中鸟,多嘉声。
梅始发,柳始青。
泛舟舻,齐棹惊。
奏《采菱》,歌《鹿鸣》。
风微起,波微生。
弦亦发,酒亦倾。
入莲池,折桂枝。
芳袖动,芬叶披。
两相思,两不知。

献岁发,吾将行。
在新年伊始之时,我将出发春游。

春山茂,春日明。
郊外我所见到的春光是如此明媚:

园中鸟,多嘉声。
园林中到处莺声燕语,鸣声清脆,仿佛一曲曲悦耳动听的春歌。

梅始发,柳始青。
红梅在春风中率先怒放,向人间报告春的信息。含烟惹雾的杨柳枝条,已纷纷生出嫩芽,渐渐由黄转青。

泛舟舻,齐棹惊。
春游的人们来到烟波浩渺的水上,荡起了龙舟画舫,他们整齐地举起桨片,使劲地划呀划呀;船儿飞快地在水上滑行,水鸟被惊得扑翅飞向两岸。

奏《采菱》,歌《鹿鸣》。
人们不禁心旷神怡,逸兴遄飞,在船上奏起了江南的《采菱》曲,音调流转柔婉;时而又唱起古老的《鹿鸣》歌,情韵和雅古朴。

风微起,波微生。
和煦的春风吹皱了一池春水,泛起层层涟漪;

弦亦发,酒亦倾。
人们在弦歌声中频频举杯祝酒,尽情痛饮。

入莲池,折桂枝。
女子们荡开双桨,时而没入一片荷叶田田的池里,时而又傍岸攀折那尚未开花的桂枝。

芳袖动,芬叶披。
随着她们透着香气的罗袖频频挥动,船儿便轻快地前进,那些芬芳的水草叶子纷纷地向两边倒伏让路。

两相思,两不知。
春游中的青年男女彼此产生了爱慕相思,两方都钟情于对方,又都不知道对方同时也在相思中。

献岁发,吾将行。
献岁:即岁首,一年之始。吾将行:是借用《楚辞·涉江》:“忽乎吾将行兮”中的成句,在此谓“我将出发春游”。

春山茂,春日明。

园中鸟,多茂声。
茂声:形容鸟的鸣叫声十分动听。

梅始发,柳始青。

泛舟舻(lú),齐棹(zhào)惊。
齐棹:整齐地举起船浆。

奏《采菱(líng)》,歌《鹿鸣》。

风微起,波微生。

弦亦发,酒亦倾。

入莲池,折桂枝。

芳袖动,芬叶披。

两相思,两不知。

献岁发,吾将行。
春山茂,春日明。
园中鸟,多嘉声。
梅始发,柳始青。
泛舟舻,齐棹惊。
奏《采菱》,歌《鹿鸣》。
风微起,波微生。
弦亦发,酒亦倾。
入莲池,折桂枝。
芳袖动,芬叶披。
两相思,两不知。
  《春日行》属古乐府《杂曲歌辞》。这首诗描写在明媚的春光中男女青年郊游嬉戏的欢乐情景。全诗洋溢着浓郁的诗情画意,显出俊逸的风格。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别毛永嘉

:

愿子厉风规,归来振羽仪。
嗟余今老病,此别空长离。
白马君来哭,黄泉我讵知。
徒劳脱宝剑,空挂陇头枝。

愿子厉风规,归来振羽仪。
期待你更加严饬风范箴规,他日回朝廷重振纲纪威仪。

嗟余今老病,此别空长离。
叹息我这老病之身,此一别恐将永诀。

白马君来哭,黄泉我讵知。
到时候你骑着白马来吊,我在黄泉下或难知晓。

徒劳脱宝剑,空挂陇头枝。
徒劳你解下腰间的宝剑,空挂在我坟墓的枝头。

参考资料:

1、 赵沛霖著.历代诗文名著新选 八代三朝诗新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年07月第1版:第462页2、 吕来好编著.古代送别诗词三百首: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4.09:第41页3、 弘征,熊治祁今译.汉魏六朝诗三百首 二: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8:第486页

愿子厉风规,归来振羽仪。
毛永嘉:即毛喜(516—587),字伯武。为人方正不苟,直言敢谏,因得罪陈后主而放为永嘉内史。厉:磨炼,砥砺。风规:节操、风范。振:整肃。羽仪:本指仪仗中以羽毛为装饰的旌旗之类,此指纲纪法度。

(jiē)余今老病,此别空长离。
长离:长久离别,即永别。

白马君来哭,黄泉我讵(jù)知。

徒劳脱宝剑,空挂陇(lǒng)头枝。
陇头:即垄头,坟头。末二句用季札挂剑故事。

参考资料:

1、 赵沛霖著.历代诗文名著新选 八代三朝诗新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年07月第1版:第462页2、 吕来好编著.古代送别诗词三百首: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4.09:第41页3、 弘征,熊治祁今译.汉魏六朝诗三百首 二: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8:第486页

愿子厉风规,归来振羽仪。
嗟余今老病,此别空长离。
白马君来哭,黄泉我讵知。
徒劳脱宝剑,空挂陇头枝。

  这是作者别毛先归的留赠之作。

  全诗八句,分两层。前四句写生前,后四句写死后。第一层,一、二两句写对毛喜的勉励,希望他砥砺风骨,恪守规范,为乡梓树立典型,为士林作出表率;三、四两句写自己的慨叹,为自己老境颓唐,病魔困扰,今此一别。恐成永诀而感叹。粗粗一看,这前后两句似乎有些互不相关。实则后者正直承前者而来。其之所以要对毛喜讲一番发自肺腑的临别赠言,是由于自己老病侵寻,后会难期,这才语重心长,殷殷叮咛,表示对老友的厚望。

  第二层写死后。这只是作者的一种设想,这种设想是从第一层意思中引申出来的。诗人说,如果我在生前不对你提出要求,那么我死之后,即使你敦重友谊,像后汉范式驾着素车白马赶来祭奠亡友张劭那样来凭吊我,可是我已葬身地下,怎还能知道些什么。即使你也像春秋时季札那样,没有忘怀徐国国君心爱其剑的事,仍然在路经徐国时将剑送去,可是徐君已经死了,只是徒劳无益地把剑空挂在墓前的树枝上罢了。

  全诗婉转蕴藉的情思,苍凉沉郁的格调,激越回荡的韵昧,读来令人伤怀。诗中用典浅近易解,如羽仪、白马、黄泉、挂剑等,或为世人所熟知,或为名作所习用,虽不注明出处,亦能联系上下文,从字面上获悉其用意所在。此种使事而不掉书袋、练句而不堆词藻的写法,确实值得称道。诗仅用字四十,一笔写下友谊的纯笃、身世的凄凉。其中“白马君来吊,黄泉我讵知”一联,系按流水格属对,意贯思邈,可见功力之深、构思之巧。

参考资料:

1、 王景霓 汤擎民 郑孟彤.汉魏六朝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05月第1版:第233页2、 原阳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刘学晔主编;吴峰,蔺瑞卿副主编.原阳县志 1986-2000: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04:第85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