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中作

:
苍莽寒空远色愁,呜呜戍角上高楼。
吴姬怨思吹双管,燕客悲歌别五侯。
千里关山边草暮,一星烽火朔云秋。
夜来霜重西风起,陇水无声冻不流。

苍莽寒空远色愁,呜呜戍角上高楼。
远望苍莽迷蒙的寒空秋色令人发愁,独上高楼即听到驻军呜呜的号角声。

吴姬怨思吹双管,燕客悲歌别五侯。
吴地歌姬为寄托怨思而吹响了双管,荆轲临行前辞别燕太子丹大声悲歌。

千里关山边草暮,一星烽火朔云秋。
千里边塞山河辽阔暮色苍茫,山顶燃起如明星似的烽火更显得秋之萧索。

夜来霜重西风起,陇水无声冻不流。
入夜之后寒霜浓重西风吹起,陇水悄无声息地凝冻成了冰导致难以畅流。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4802、 刘学锴 注评.温庭筠诗词选.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109-110

苍莽寒空远色愁,呜呜戍(shù)角上高楼。
回中:回中道。汉武帝巡幸郡国,为行路方便,辟回中道,为丝绸之路中的一段。苍莽寒空:一作“莽莽云空”。苍莽,广阔无边的样子。戍角:边防驻军的号角声。

吴姬怨(yuàn)思吹双管,燕客悲歌别五侯。
吴姬:泛指吴地歌姬。怨思:怨恨悲伤。双管:古乐器。燕客悲歌:用荆轲在易水与燕太子丹、高渐离辞别时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之事。别:一作“动”,一作“上”。五侯:泛指权贵豪门。

千里关山边草暮,一星烽火朔(shuò)云秋。
关山:关隘山岭。一星:指山顶燃起的烽火如明星般耀眼。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朔云:北方的云气。朔,泛指北方。

夜来霜重西风起,陇(lǒng)水无声冻不流。
夜来:入夜。西风:西面吹来的风。此指秋风。陇水:河流名。源出陇山,因名。在今陕西省陇县至甘肃省平凉一带。冻:一作“噎”。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4802、 刘学锴 注评.温庭筠诗词选.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109-110
苍莽寒空远色愁,呜呜戍角上高楼。
吴姬怨思吹双管,燕客悲歌别五侯。
千里关山边草暮,一星烽火朔云秋。
夜来霜重西风起,陇水无声冻不流。

  此诗写征戍之苦。三四句置于全篇中,似是写“燕客”回忆身在江南与亲友相别的悲情场面,当提出来单看。除此二句之外,其余六句均极力渲染边塞景物,没有丝毫主观情绪掺入其中,纯是以景煽情。作者只是客观的把边塞景物呈现出来,至于苦不苦、如何苦等问题,则完全留给读者自己遐想体味。作者无意把读者的思维拘束在文字的范围之内,因此形成一种意蕴绵长的效果。看似不言情只绘景,而情却蕴在景中,这是温庭筠一贯的手法。

  全诗描绘了一幅日暮边关阔大苍茫的景象,从中寄寓着诗人客游边地的愁怀。这种边愁是如此的沉重,不能出世为官,亦不能在边塞建功立业。在诗人眼前,是国势衰微军队战斗力下降的悲凉压抑的边塞情景,边塞早已失去了昔日盛唐的荣光,而自己满腹才学却不能受重用而辗转流离,因此触景伤情。“重霜”“西风”“陇水冻不流”,诗人的内心充满了凄苦与悲凉。

  全诗语言清新爽利,对回中道一带边塞景色的描写,颇能显现西北边境的苍莽辽阔与悲壮苍凉的情致。明清之际思想家王夫之对温庭筠诗颇多贬抑,但对这首诗却颇为赞赏。

参考资料:

1、 刘学锴 注评.温庭筠诗词选.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109-110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远望苍莽迷蒙的寒空秋色令人发愁,独上高楼即听到驻军呜呜的号角声。
吴地歌姬为寄托怨思而吹响了双管,荆轲临行前辞别燕太子丹大声悲歌
千里边塞山河辽阔暮色苍茫,山顶燃起如明星似的烽火更显得秋之萧索。
入夜之后寒霜浓重西风吹起,陇水悄无声息地凝冻成了冰导致难以畅流。

注释
回中:回中道。汉武帝巡幸郡国,为行路方便,辟回中道,为丝绸之路中的一段。南起干河河谷(今陕西陇县北),北出萧关(今宁夏固原东南)。一说指回中宫。秦始皇曾在干河河谷内修造回中宫作为其行宫,故址在今陕西陇县西北。
苍莽寒空:一作“莽莽云空”(《文苑英华》)。苍莽,广阔无边的样子。
戍(shù)角:边防驻军的号角声。
吴姬:泛指吴地歌姬。怨思:怨恨悲伤。双管:古乐器
燕客悲歌:用荆轲在易水与燕太子丹、高渐离辞别时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之事。别:一作“动”,一作“上”。五侯:泛指权贵豪门。
关山:关隘山岭。
一星:指山顶燃起的烽火如明星般耀眼。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朔云:北方的云气。朔,泛指北方。
夜来:入夜。西风:西面吹来的风。此指秋风
陇水:河流名。源出陇山,因名。在今陕西省陇县至甘肃省平凉一带。冻:一作“噎”。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4802、 刘学锴 注评.温庭筠诗词选.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109-110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赏析

  此诗写征戍之苦。三四句置于全篇中,似是写“燕客”回忆身在江南与亲友相别的悲情场面,当提出来单看。除此二句之外,其余六句均极力渲染边塞景物,没有丝毫主观情绪掺入其中,纯是以景煽情。作者只是客观的把边塞景物呈现出来,至于苦不苦、如苦等问题,则完全留给读者自己遐想体味。作者无意把读者的思维拘束在文字的范围之内,因此形成一种意蕴绵长的效果。看似不言情只绘景,而情却蕴在景中,这是温庭筠一贯的手法。

  全诗描绘了一幅日暮边关阔大苍茫的景象,从中寄寓着诗人客游边地的愁怀。这种边愁是如此的沉重,不能出世为官,亦不能在边塞建功立业。在诗人眼前,是国势衰微军队战斗力下降的悲凉压抑的边塞情景,边塞早已失去了昔日盛唐的荣光,而自己满腹才学却不能受重用而辗转流离,因此触景伤情。“重霜”“西风”“陇水冻不流”,诗人的内心充满了凄苦与悲凉。

  全诗语言清新爽利,对回中道一带边塞景色的描写,颇能显现西北边境的苍莽辽阔与悲壮苍凉的情致。明清之际思想夫之对温庭筠诗颇多贬抑,但对这首诗却颇为赞赏

参考资料:

1、 刘学锴 注评.温庭筠诗词选.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109-110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温庭筠西游边塞之时。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长陈尚君在《温庭筠早年事迹考辨》中根据温庭筠所作边塞诗中提到的节候、地名,考察其出塞路线是由长安出发,沿渭川西行,取回中道出萧关,到陇首后折向东北。此诗为温庭筠亲历回中所作。

参考资料:

1、 刘学锴 注评.温庭筠诗词选.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109-110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温庭筠

温庭筠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351篇诗文

猜你喜欢

登嘉州凌云寺作

:
寺出飞鸟外,青峰戴朱楼。
搏壁跻半空,喜朱登上头。
殆知宇宙阔,下看三江流。
天晴见峨眉,如向波上浮。
迥旷烟景豁,阴森棕楠稠。
愿割区中缘,永从尘外游。
回风吹虎穴,片雨当龙湫。
僧房云蒙蒙,夏月寒飕飕。
回合俯近郭,寥落见行舟。
胜概无端倪,天宫可淹留。
一官讵足道,欲去令人愁。

寺出飞鸟外,青峰戴朱楼。
寺院高出飞鸟之外,青青峰顶戴着红楼。

搏壁跻半空,喜得登上头。
顺着峭壁来到半空,心中欢喜登上山头。

殆知宇宙阔,下看三江流。
只觉宇宙顿时开阔,俯看三江滔滔水流。

天晴见峨眉,如向波上浮。
天睛气朗远望蛾眉,好似在那波上浮游。

迥旷烟景豁,阴森棕楠稠。
烟气笼罩气象开阔,树木葱郁遍布四周。

愿割区中缘,永从尘外游。
我愿割断世间缘分,永远去那尘外漫游。

回风吹虎穴,片雨当龙湫。
旋风阵降吹过虎穴,阵雨时时飘下龙湫。

僧房云蒙蒙,夏月寒飕飕。
寺院之间云气蒙蒙,夏日也觉凉风飕飕。

回合俯近郭,寥落见行舟。
俯视近处城池环绕,眺望远处三二渔舟。

胜概无端倪,天宫可淹留。
眼前胜景难以望尽,天宫之上尽可久留。

一官讵足道,欲去令人愁。
身为一官本不足道,辞官离去又觉忧愁!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六):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52-1542、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308-311

寺出飞鸟外,青峰戴朱楼。
出:高出。

搏壁跻(jī)半空,喜得登上头。
搏:攀缘。跻:登。

殆知宇宙阔,下看三江流。
殆:大概,这里有只是之意。阔:深广。三江流:指岷江、青衣江、大渡河。嘉州地处三江会合处。

天晴见峨眉,如向波上浮。
峨眉:峨眉山,在嘉州西部约六十里处。

(jiǒng)旷烟景豁,阴森棕楠稠(chóu)
迥:远。旷:空阔。烟景:风景。豁:明朗开阔。阴森:幽暗阴郁的颜色。棕楠:棕榈树、楠树。

愿割区中缘,永从尘外游。
割:弃。区中缘:尘世缘分。

回风吹虎穴,片雨当龙湫(qiū)
回风:旋风。虎穴:与下文“龙湫”均未详其处。片雨:阵雨。当:临。

僧房云蒙蒙,夏月寒飕(sōu)飕。
僧房:指寺院。蒙蒙:云雾迷茫的样子。飕飕:阴冷貌。

回合俯近郭,寥落见行舟。
回合:回环盘曲。郭:外城,此处指嘉州城。寥落:稀疏。

胜概无端倪,天宫可淹留。
胜概:锦绣山河的美丽风光。端倪:边际。天宫:天上宫殿,此处指凌云寺。淹留:逗留。

一官讵(jù)足道,欲去令人愁。
讵:岂。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六):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52-1542、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308-311
寺出飞鸟外,青峰戴朱楼。
搏壁跻半空,喜得登上头。
殆知宇宙阔,下看三江流。
天晴见峨眉,如向波上浮。
迥旷烟景豁,阴森棕楠稠。
愿割区中缘,永从尘外游。
回风吹虎穴,片雨当龙湫。
僧房云蒙蒙,夏月寒飕飕。
回合俯近郭,寥落见行舟。
胜概无端倪,天宫可淹留。
一官讵足道,欲去令人愁。

  作此诗时,诗人已届暮年,虽然历经坎坷但壮志未酬,歌行雄健之风依稀可见。

  开头两句,“寺出飞鸟外,青峰戴朱楼。”仍保留盛年时的风格。写凌云寺高耸之貌,借飞鸟青峰映衬,突出了凌云寺的高峻壮丽。飞鸟与青峰,从地面上看,都是高空之物,但在诗人笔下凌云寺却高出飞鸟,跃出青峰。起笔遒劲,形象传神。把寺上红楼比喻为戴帽,凌云寺俨然成了顶天立地的巨人。佛寺如此奇伟,现在得以于半山腰攀援登临,自然是“喜得”之事。

  然而,“喜得登上头”的喜悦,主要不在登寺本身,而在于凭高远眺,开阔眼界,拓宽胸襟。因而在咏寺之高以后,紧接着语气一转,抒发出“殆知宇宙阔,下看三江流”的情思。如此,从写寺过渡到写寺外的宇宙三江,峨眉烟景,就显得合乎自然了。

  身登高寺,峨眉山景,尽收眼底。写峨眉山,一咏一叹,用了六句。“天晴见峨眉,如向波上浮。迥烟景豁,阴森棕楠稠。”今日天晴气朗,得以看清楚了峨眉山的状貌:山岭蜿蜒起伏,如波涛滚滚;辽远的云雾似袅袅青烟,使山景空旷浩茫;棕树楠树漫山遍野,蓊郁阴森,一派肃穆。以上四句勾勒峨眉山景,接着直抒胸臆,发出慨叹:“愿割区中缘,永从尘外游。”诗人眼界高远空阔,触景生情,故有此叹。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诗人看破凡尘,对纷扰的世俗产生了厌倦情绪,希望超凡脱俗,云游尘外。有了这番念头,才把眼光转向佛寺内部和佛寺的周围环境。

  “回风吹虎穴,片雨当龙湫。”虎穴洞、龙湫潭都在附近,山风回旋,细雨濛濛,这是寺上的气象;“僧房云蒙蒙,夏月寒飕飕。”间间僧舍,如蒙蒙云朵,若水月光,寒气袭人,这是寺中气氛;嘉州府城,坐落山下,片片风帆,撒于江面,这是寺下景象。

  写罢诸景,又是一番慨叹:“胜概无端倪,天宫可淹留。”寺美景无边,诗人很想在这宝刹天宫之中长留久住。然而,虽然“一官讵足道”,是“欲去令人愁”,最终只落得满腹忧愁。诗人到嘉州后,心情一直很不舒畅,这在此时的一些诗作中屡有反映。这首诗中说“愿割区中缘,永从尘外游”,并且最后以“愁”字作结,正概括了这一时期诗人的心境。

  此时诗人的情绪,显得有些消沉、悲观,写作手法上也与先前不同,不是一气写景,高调抒情,而是边咏边叹,一咏三叹,错综起伏。这大约与安史乱后唐朝江山颓败、诗人壮志未酬的心境有关联。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六):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52-1542、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308-311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御

:
月化五白龙,翻飞凌九天。
胡沙惊北海,电扫洛阳川。
虏箭雨宫阙,皇舆成播迁。
英王受庙略,秉钺清南边。
云旗卷海雪,金戟罗江烟。
聚散百万人,弛张在一贤。
霜台降群彦,水国奉戎旃。
绣服开宴语,天人借楼船。
如登黄金台,遥谒紫霞仙。
卷身编蓬下,冥机四十年。
宁知草间人,腰下有龙泉。
浮云在一决,誓欲清幽燕。
愿与四座公,静谈金匮篇。
齐心戴朝恩,不惜微躯捐。
所冀旄头灭,功成追鲁连。

月化五白龙,翻飞凌九天。
月亮化为五条白龙,飞上了九重云天。

胡沙惊北海,电扫洛阳川。
范阳叛军如胡地黄沙飞离北海,闪电一般横扫洛阳。

虏箭雨宫阙,皇舆成播迁。
胡虏的箭雨一般射向宫阙,皇帝的车驾逃往四川。

英王受庙略,秉钺清南边。
英明的王子秉受朝廷的谋划,执掌兵权靖清南边。

云旗卷海雪,金戟罗江烟。
军旗漫卷,如大海波涛;武器森列,似江上的云烟。

聚散百万人,弛张在一贤。
一人指挥百万大军,张弛聚散,号令森严。

霜台降群彦,水国奉戎旃。
御史台来了众多英贤,在南方水国,举起了军旗。

绣服开宴语,天人借楼船。
绣衣御史宴集一起,杰出的永王借给楼船。

如登黄金台,遥谒紫霞仙。
好似登上黄金台,谒见紫霞中的神仙。

卷身编蓬下,冥机四十年。
我藏身于茅屋里面,不问世事四十年。

宁知草间人,腰下有龙泉。
岂知隐居草泽的人,腰里有着锋利的龙泉。

浮云在一决,誓欲清幽燕。
一剑挥去,劈开浮云,发誓要扫清幽燕。

愿与四座公,静谈金匮篇。
如今很想与诸位御史.静心讨论金匮兵书。

齐心戴朝恩,不惜微躯捐。
大家都感谢王子的恩德,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

所冀旄头灭,功成追鲁连。
所希望的是平定叛乱,功成身退,追随鲁仲连。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408-409

月化五白龙,翻飞凌九天。
“月化”句:《十六国春秋·后燕录》载,后燕慕容熙建始无年,太史丞梁延年梦月化为五白龙。梦中占之曰:“月,臣也;龙,君也。月化为龙,当有臣为君。”比喻安禄山称帝。

胡沙惊北海,电扫洛阳川。

(lǔ)箭雨宫阙(què),皇舆(yú)成播迁。
皇舆:皇帝坐的车,代指唐玄宗。播迁:流亡。

英王受庙略,秉钺(yuè)清南边。
英王:指水王李璘。庙略:指朝廷的谋划。秉钺:持斧,借指执掌兵权。

云旗卷海雪,金戟罗江烟。

聚散百万人,弛张在一贤。

霜台降群彦,水国奉戎旃(zhān)
霜台:御史台,御史职司纠弹,严肃如霜,故名。此处借以赞美永王幕府诸侍御。戎旃:军旗。奉戎旃,谓参加永王军队。

绣服开宴语,天人借楼船。
绣服:指传御。天人:才能杰出者,谓永王璘。

如登黄金台,遥谒(yè)紫霞仙。
黄金台:又称金台、燕台,故址在今河北易县东南北易水甫。战国时,燕昭王筑此台,置千金于台上,延请天下贤士。

卷身编蓬下,冥机四十年。
编蓬:编结蓬草以为门户,喻平民居处。冥机:息机,不问世事。

宁知草间人,腰下有龙泉。
龙泉:即龙渊,古代传说中著名铸工欧冶子干将所造的利剑。

浮云在一决,誓欲清幽燕。
决:劈开。《庄子·说剑》:“上决浮云,下绝地纪。”幽燕:今北京市、河北北部以及辽宁西部一带,是安禄山的根据地。

愿与四座公,静谈金匮(kuì)篇。
金匮篇:兵书名。《隋书·经籍志》有《太公金匮》二卷。

齐心戴朝恩,不惜微躯捐。

所冀旄(máo)头灭,功成追鲁连。
旄头:即昂宿,胡星。旄头灭,指平定安史之乱。鲁连:即战国时鲁仲连。曾为赵国退秦军,事后不受赵国赏赐,功成身退。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408-409
月化五白龙,翻飞凌九天。
胡沙惊北海,电扫洛阳川。
虏箭雨宫阙,皇舆成播迁。
英王受庙略,秉钺清南边。
云旗卷海雪,金戟罗江烟。
聚散百万人,弛张在一贤。
霜台降群彦,水国奉戎旃。
绣服开宴语,天人借楼船。
如登黄金台,遥谒紫霞仙。
卷身编蓬下,冥机四十年。
宁知草间人,腰下有龙泉。
浮云在一决,誓欲清幽燕。
愿与四座公,静谈金匮篇。
齐心戴朝恩,不惜微躯捐。
所冀旄头灭,功成追鲁连。

  奚禄诒日本篇:“首序禄山之乱,次入永王,次入诸侍御,次自序,末勉诸公以报国。”正道出了全诗的结构及其主题。

  开头六句叙写安史叛军的嚣张气焰及其叛乱的主要过程。其中“胡沙惊北海”、“电扫洛阳川”、“虏箭雨官阙”等句对当时的形势做了高度的艺术概括。“皇舆播迁”四字则道出了唐王朝腐败,不堪叛军一击的可悲情况。诗句间诗人的爱憎感情是很鲜明的。

  接下六句叙写永王承朝廷委任,率军南下的情景。“云旗卷海雪,金戟罗江烟’’两句,是描写永王的旌旗舒卷有如海涛,武器罗列有如江烟的雄壮气势。“聚散百万人,弛张在一贤”两句是对永王璘的热情赞美。

  再下六句赞扬诸侍御才华出众,同时也表达了自己身赴宴会“如登黄金台,遥谒紫霞仙”的畅快心情。

  再下六句是抒写自已的爱国之志。表明他尽管是一个“草间人”,但是他的腰下却有“龙泉”宝剑,意在强调自己有非凡的才干,“浮云在一决,誓欲清幽燕”两句是紧承上面四句,作一收束,直抒胸臆,表达自己愿为国家平定叛乱的雄心壮志。这几句写得词情慷慨,意气挥放。

  最后六句勉励四座诸公要齐心协力,不惜微躯,尽力报国。这几句既是勉励大家,也是激励自己,所以最后又归结到自身上来,表明自己平素所怀的功成身退的理想。全诗共分五层,每六句一转,结构井然,气韵流动,有力地抒发了爱国的豪情。诗中先叙安史之乱,次述永王的率军平乱;再次赞美诸侍御的清正严明;最后表明自己渴望为平定叛乱贡献出一切力量,并勉励大家尽力报国,表现了诗人的爱国思想。

参考资料:

1、 复旦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选注.李白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08:218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视刀环歌

:
常恨言语浅,不如人意深。
今朝两相视,脉脉万重心。

常恨言语浅,不如人意深。
常常遗恨自己言语表达粗浅有限,不如人的情绪那么丰富深厚。

今朝两相视,脉脉万重心。
今天你我四目相对,含情脉脉,用眼神传达着心中复杂的情感。

参考资料:

1、 梁守中 译注.刘禹锡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7-9

常恨言语浅,不如人意深。
恨:遗憾。人意:人的意愿、情绪。

今朝两相视,脉(mò)脉万重心。
脉脉: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表达情意的样子。万重心:极言内心感情的复杂。

参考资料:

1、 梁守中 译注.刘禹锡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7-9
常恨言语浅,不如人意深。
今朝两相视,脉脉万重心。

  《视刀环歌》同《泰娘歌》《更衣曲》《竞渡曲》一样,是刘禹锡创作的一首“新乐府”诗歌。这首新乐府的题目是用典。据《汉书·李广苏建传》记载,汉昭帝继位后,大将军霍光、左将军上官桀辅政,他们都与兵败投降匈奴的李陵关系不错,希望能把李陵召回汉朝。于是派遣任立政等三人到了匈奴。匈奴单于设酒招待汉使者,李陵、卫律都在座。立政他们看到李陵,却没有机会私下交谈,于是就给李陵使眼色,“数数自循其刀环,握其足,阴谕之,言可还归汉也”。也就是几次自已抚摩把玩自己的刀环,握自己的脚,暗示李陵,意思是可以归还汉朝了。“环”谐音“还”,握脚表示走路离开。因为刀环在大刀头部,所以古人常以“大刀头”作为“还”字的隐语。如《玉台新咏·古绝句》:“藁砧今何在?山上复有山。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由此可知,刘禹锡乐府新题《视刀环歌》,暗含的意思是希望思念的人尽早归还。

  此诗写相爱双方将分别时的情景,彼此依依不舍,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四目相对,含情脉脉地来传达内心复杂的情意。全诗运用暗示的手法,意境深沉,含蕴无尽,表达了古代中国人含蓄、内敛、婉转、凝重的爱情观,也透露出作者对自身遭遇的寄托感慨。

  把诗的题目和内容联系起来看,刘禹锡可能要表达的是相爱的人就要分别时的情景,彼此依依不舍,千言万语却不知从何说起,只有四目相对,含情脉脉地来传达内心复杂的情意。因为这首诗没有特定、具体的写作背景,所以它所传递的信息就有了很强的张力,并不一定局限于爱情,也可能隐含着作者对自身遭遇的寄托感慨。

  “常恨言语浅,不如人意深”这两句诗,实际上道出了人们经常遇到的一种状况,即语言常常并不能准确地来表达内心想要表达的东西。钱锺书在《管锥编》中就曾说:“语言文字为人生日用之所必须,著书立说尤寓托焉而不得须臾离者也。顾求全责善,啧有烦言。作者每病其传情、说理、状物、述事,未能无欠无余,恰如人意中之所欲出。务致密则苦其粗疏,钩深赜又嫌其浮泛;怪其粘着欠灵活者有之,恶其暧昧不清明者有之。立言之人句斟字酌、慎择精研,而受言之人往往不获尽解,且易曲解而滋误解。‘常恨言语浅,不如人意深’,岂独男女之情而已哉?”

参考资料:

1、 梁守中 译注.刘禹锡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7-9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

:
匝路亭亭艳,非时裛裛香。
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
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
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匝路亭亭艳,非时裛裛香。
梅花开满了路边,亭亭而立,花容艳丽;未到时节就开放了,散发着浓郁的芳香。

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
嫦娥与月光相伴,一副清冷的样子;青霄玉女之冷峭胜过了严霜。

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
手中空握满把的梅花,却不知寄往何方;与梅花伤心离别的时候又恰好碰上我悲愤欲绝。

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梅花为了谁造成了过早开花,而不等到报春才开花,成为旧历新年时的香花呢?

参考资料:

1、 (唐)李商隐.《李商隐集 (第二版)》 :山西古籍出版社,2006:56页

(zā)路亭亭艳,非时裛(yì)裛香。
匝路亭亭艳:匝路,围绕着路;亭亭,昂然挺立的样子。非时裛裛香:非时,不合时宜,农历十,一月不是开花的时节,梅花却开了,所以说“非时”;裛裛,气味郁盛的样子。

素娥(é)惟与月,青女不饶霜。
素娥惟与月:素娥,嫦娥;惟与,只给。青女:霜神。

赠远虚盈(yíng)手,伤离适断肠。
赠远虚盈手:赠远,折梅寄赠远方的亲朋;虚,空;盈手,满手。伤离适断肠:伤离,因为离别而感伤;适,正。

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早秀:早开花。十一月中旬开的梅花,是早开的梅花。不待作年芳:待,等待。作年芳,为迎接新年而开花芬芳。

参考资料:

1、 (唐)李商隐.《李商隐集 (第二版)》 :山西古籍出版社,2006:56页
匝路亭亭艳,非时裛裛香。
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
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
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匝路亭亭艳,非时裛裛香。”一开头就奇峰突起,呈现异彩。裛裛,香气盛貌。虽然梅树亭亭直立,花容清丽,无奈傍路而开,长得不是地方。虽然梅花囊哀清芬,香气沁人,可是梅花过早地在十一月中旬开放,便显得很不适时宜。这正是“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作者的感情通过咏梅来表达。作者的品格才华,恰好正像梅花的“亭亭艳”、“裛裛香”。作者牵涉到牛李党争中去,从而受到排挤,以及长期在过漂泊的游幕生活,也正是处非其地。

  “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二句清怨凄楚,别开意境。同是月下赏梅,作者没有发出“月明林下美人来”的赞叹,把梅花比作风姿姣好的美人;也没有抒写“月中霜里斗婵娟”(《霜月》)一类的颂词,赞美梅花傲霜的品格;而是手眼独出,先是埋怨“素娥”的“惟与月”,继而又指责“青女”的“不饶霜”。原来在作者眼里,嫦娥让月亮放出清光,并不是真的要给梅花增添姿色,就是没有梅花,她也会让月色皎洁的。嫦娥只是赞助月亮,并不袒佑梅花的。青女不是要使梅花显出傲霜品格才下霜的,而是想用霜冻来摧折梅花,所以她决不会因为梅花开放而宽恕一点,少下些霜。一种难言的怨恨,淡淡吐出,正与作者身世感受相映照。

  写到这里,作者的感情已达到饱和。突然笔锋一转,对着梅花,怀念起朋友来了:“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想折一把梅花来赠给远方的朋友,可是仕途坎坷,故友日疏,即使折得满把的梅花也没有什么用。连寄一枝梅花都办不到,更觉得和朋友离别的可悲,所以就哀伤欲绝,愁肠寸断了。“伤离”句一语双关,既含和朋友离别而断肠,又含跟梅花离别而断肠,这就更加蕴蓄隽永。

  “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在这里表达了他对梅花的悲痛,这种悲痛正是对自身遭遇的悲痛。联系到诗人很早就以文才著名,所以受到王茂元的赏识,请他到幕府里去,把女儿嫁给他。王茂元属于李德裕党,这就触怒了牛僧孺党。在牛党得势时,他就受到排斥,不能够进入朝廷,贡献他的才学,这正像梅花未能等到春的到来而过早开放一样。这一结,就把自伤身世的感情同开头呼应,加强了全篇的感情力量。咏物诗的最高境界是“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意思是依照事物的形貌来描绘,委婉地再现其形象;同时,也曲折地传达出内心的感情。这首诗正是这样。梅花是一定时空中盛开的梅花,移用别处不得。与之同时,又将诗人的身世从侧面描绘出来。两者融合得纹丝合缝,看不出一点拼凑的痕迹,是作者深厚功力的表现。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唐诗鉴赏辞典珍藏本 下》 :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01:1858-18592、 姜军.《唐诗大鉴赏》 :外文出版社,2012.04:360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莲叶

:
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摆柄柄香。(风摆 一作:风摇)
多谢浣纱人未折,雨中留得盖鸳鸯。

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摆柄柄香。(风摆 一作:风摇)
船儿前行,河水溅起,参差的绿荷在荡漾,倚在船边的栏杆旁,风一阵阵的吹来,摇动着一柄柄荷叶,送来缕缕清香。

多谢浣纱人未折,雨中留得盖鸳鸯。
要多多感谢那些浣纱的女子,她们没来采摘荷叶,这样,在雨中荷叶还可以遮盖戏水的鸳鸯。

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jiàn)风摆柄(bǐng)柄香。(风摆 一作:风摇)
槛:栏杆。

多谢浣纱人未折,雨中留得盖鸳(yuān)(yāng)
鸳鸯:鸳指雄鸟,鸯指雌鸟,故鸳鸯属合成词。

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摆柄柄香。(风摆 一作:风摇)
多谢浣纱人未折,雨中留得盖鸳鸯。
  郑谷的《莲叶》,意境优美,句句如画,全诗由舟行荷塘图、风摇荷叶图、荷塘浣纱图、鸳鸯戏莲图组成,给人以不尽的美的享受。 这首小诗吟咏莲叶,通篇不着一个“莲”字,但句句均未离开莲。诗中不仅描写莲叶的色彩、香味、形象,还特别写了莲叶在风中的动态美;船儿前行,河水溅起,参差的绿荷在荡漾,倚在船边的栏杆旁,风一阵阵吹来,摇动着一柄柄的荷叶,送来缕缕清香。诗中不仅从侧面写了人们对莲叶的喜爱,还婉转表达出“浣纱人”内心微妙的情感变化。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