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生丁亥方端叟乙酉长二岁其弟名万里庚寅少

:
越州兄弟好,年与德俱高。
未觉同宗吝,宁须盖代豪。
雪炉称夜坐,花墅接春遨。
何日成三老,茶瓯沦碧涛。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方回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2290篇诗文

猜你喜欢

节节高·题洞庭鹿角庙壁

:
雨晴云散,满江明月。风微浪息,扁舟一叶。半夜心,三生梦,万里别,闷倚篷窗睡些。
雨晴云散,满江明月。风微浪息,扁舟一叶。半夜心,三生梦,万里别,闷倚篷窗睡些。
骤雨过后,天色初晴,乌云散尽,满江上都是一片明洁的月光。风平浪静,一叶扁舟航行在浩淼的江上。夜深了,心里却很惆怅,想想人生如梦,亲朋久别。胸中顿生烦闷,倚着篷窗,但愿可以小睡片刻。

参考资料:

1、 尚儒编注.元曲三百首:中国工人出版社,2015.03:第48页
雨晴云散,满江明月。风微浪息,扁(piān)舟一叶。半夜心,三生梦,万里别,闷倚篷(péng)窗睡些。
节节高:曲牌名。满江明月:指满湖明月。半夜心:指子夜不眠生起的愁心。三生梦:谓人的三生如梦。三生,佛家指前生、今生、来生。些:少许,一会儿。

参考资料:

1、 尚儒编注.元曲三百首:中国工人出版社,2015.03:第48页
雨晴云散,满江明月。风微浪息,扁舟一叶。半夜心,三生梦,万里别,闷倚篷窗睡些。

  “雨晴云散,满江明月。风微浪息,扁舟一叶。”起首描写风雨过后的湖面景色:天上是拨云见月,而水上则是满江月华,流金溢彩,此时,晚风习习,一望无垠的八百里洞庭湖面上只有诗人的一叶扁舟。宋代张孝祥曾有《念奴娇·过洞庭》云“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意境便与此近似。

  小令在前四句交代了情景与环境,接下来便转向抒情。“半夜心”形容夜深人静之时作者油然而生的离情别绪。“三生”是佛教用语,意指人的前生、今生与来生。“三生梦”则是化用了唐代高僧圆观的典故。相传圆观在圆寂之前,曾与友人李源许下来生之约,定于十二年后重会于杭州天竺寺三生石。卢挚在此引用这个典故,意在表达今日一别,自己与友人(或恋人)恐将此生不复有重逢机会,只能托以来生再约。

  三生轮回的说法充满宿命之感,诗人因遭遇坎坷,不禁由此生联想到前生,思索自己的上辈子到底是何种下场,才会历经这辈子的因果轮回。古代文人常以前人自比,如白居易就曾在《赠张处士山人》诗中以巢父、许由等隐士自许道:“世说三生如不谬;共疑巢、许是前身”。卢挚在小令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其自比对象,但是在其另外一首作品《蟾宫曲·长沙怀古》中,曾以同样被贬湖南的屈原、贾谊自况。可见这里的“三生梦”对他而言,充满了百般无奈与苍凉。

  万里一别,挥别的不仅是友人与恋人,更是一去不复返的美好时光与一腔忠诚的报国之志,原来人生的际遇就像今晚遭遇的这场暴风雨一样,阴晴难捉,瞬间万变。思绪至此,诗人悲从中来,只能“闷倚篷窗睡些”,希望在梦乡中暂且忘却一切烦忧,求得片刻的安宁。然而,内心刚刚经历了一番波折的诗人,此刻又不能平静心绪安然入梦,更何况是客居在外,漂泊舟中,漫漫长夜恐怕只能辗转反侧。

  此曲虽然短小,却深刻表现了三组不同的对比:天上的皎月与诗人心情的阴霾,湖面的宁静与诗人心中的波折,以及从前的欢聚与如今的离别。这三组对比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与维度,将一个被贬诗人的痛苦形象刻画得更为立体,也因此丰富了这首抒情小令的内涵,意蕴深远。

参考资料:

1、 陈思思,于湘婉编著.元曲鉴赏大全集 上: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9:第65-66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折桂令·想人生最苦别离

:
想人生最苦离别,雁杳鱼沉,信断音绝。娇模样其实丢抹,好时光谁曾受用?穷家活逐日绷曳,才过了一百五日上坟的日月,早来到二十四夜祭灶的时节。笃笃寞寞终岁巴结,孤孤另另彻夜咨嗟。欢欢喜喜盼的他回来,凄凄凉凉老了人也。
想人生最苦离别,雁杳鱼沉,信断音绝。娇模样其实丢抹,好时光谁曾受用?穷家活逐日绷曳,才过了一百五日上坟的日月,早来到二十四夜祭灶的时节。笃笃寞寞终岁巴结,孤孤另另彻夜咨嗟。欢欢喜喜盼的他回来,凄凄凉凉老了人也。
想人生最苦的是离别,鸿雁杳无踪迹鱼儿沉入深处,书信断,音讯绝。娇美的模样好屈辱,大好的时光有谁曾经受用,穷家的日子一天天难以支撑,才过了一百零五天上坟扫墓的日月,又到了二十四日夜晚祭灶的时节。实实在在的终年祈祷,孤孤零零通宵叹息,欢欢喜喜把他盼了回来,凄凄凉凉人已老了头发已斑白。
想人生最苦离别,雁杳(yǎo)鱼沉,信断音绝。娇模样其实丢抹,好时光谁曾受用?穷家活逐日绷曳(yè),才过了一百五日上坟的日月,早来到二十四夜祭(jì)(zào)的时节。笃(dǔ)笃寞寞终岁巴结,孤孤另另彻夜咨(zī)(jiē)。欢欢喜喜盼的他回来,凄凄凉凉老了人也。
雁杳鱼沉:形容书信全无,音讯渺茫。丢抹:即丢丢抹抹,梳妆打扮之意。谁曾:何曾。绷曳:勉强支持。一百五日:即寒食日。清明节前一(或二)日距上一年冬至日,刚好一百零五天。二十四夜祭灶:旧俗,每年农历腊月二十四(或二十三)日夜间祭“灶王爷”。笃笃寞寞:周旋、徘徊。咨嗟:叹息。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山坡羊·道情

:
青山相待,白云相爱,梦不到紫罗袍共黄金带。一茅斋,野花开。管甚谁家兴废谁成败,陋巷箪瓢亦乐哉。贫,气不改;达,志不改。
青山相待,白云相爱,梦不到紫罗袍共黄梦带。一茅斋,野花开。管甚谁家兴废谁成败,陋巷箪瓢亦乐哉。贫,气不改;达,志不改。
我爱青山,愿与它相伴;我爱白云,想让它相陪。做梦也梦不到穿上紫罗袍系了黄梦带。只要有一间茅屋,四周围野花盛开,管他谁家兴旺,谁家衰败。在陋巷中过着,一箪饭,一瓢水的生活我也挺愉快。贫穷时,骨气不丢;富贵了,志气不改。
青山相待,白云相爱,梦不到紫罗袍共黄金带。一茅斋(zhāi),野花开。管甚谁家兴废谁成败,陋巷箪(dān)(piáo)亦乐哉。贫,气不改;达,志不改。
紫罗袍:古代高级官员的服装。陋巷箪瓢:《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贫,气不改”二句:《论语·学而》:“贫而无谄,富而无骄。”《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孟子·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两句话,是上述引文的概括。
青山相待,白云相爱,梦不到紫罗袍共黄金带。一茅斋,野花开。管甚谁家兴废谁成败,陋巷箪瓢亦乐哉。贫,气不改;达,志不改。
  此是一首言志曲。它表达出了作者的一片浩然之气,真正达到了“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的境界。不管谁人成败(无力改变,并非消极避世),谁兴帝业,我绝不依附,永葆自由之身。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朝天子·秋夜吟

:
梵宫、晚钟。落日蝉声送。半规凉月半帘风,骚客情尤重。何处楼台,笛声悲动?二毛斑秋夜永。楚峰,几重?遮不断相思梦。
梵宫、晚钟。落日蝉声送。半规凉月半帘风,骚客情尤重。何处楼台,笛声悲动?二毛斑秋夜永。楚峰,几重?遮不断相思梦。
寺庙里传来傍晚的钟声,一阵阵蝉鸣送走了落日。半轮凉月升起,半帘夜风吹来,触发起诗人的满怀愁绪。什么地方的楼台上,传来悲怨的笛声?鬓发早已斑白秋夜这样漫长。巫山神女虽相隔重重山峰,也遮不断对她相思的梦。

参考资料:

1、 《元曲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7月版,第976-977
(梵fàn)宫、晚钟。落日蝉(chán)声送。半规凉月半帘风,送(sāo)客情尤重。何处楼台,笛声悲动?二毛斑秋夜永。楚峰,几重?遮不断相思梦。
梵宫:即佛寺。半规:圆形为规,半规即半圆。二毛:鬓发斑白。楚峰:指四川、湖北两省边境的巫山一带,有十二峰,其中神女峰最奇。

参考资料:

1、 《元曲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7月版,第976-977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阳春曲·题情

:

轻拈斑管书心事,细折银笺写恨词。可怜不惯害相思,则被你个肯字儿,迤逗我许多时。

鬓云懒理松金凤,胭粉慵施减玉容。伤情经岁绣帏空,心绪冗,闷倚翠屏。

慵拈粉线闲金缕,懒酌琼浆冷玉壶。才郎一去信音疏,长叹吁,香脸泪如珠。

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奶娘催逼紧拘钳,甚是严,越间阻越情忺。

笑将红袖遮银烛,不放才郎夜看书。相偎相抱取欢娱,止不过迭应举,及第待何如。

百忙里铰甚鞋儿样,寂寞罗帏冷篆香。向前搂定可憎娘,止不过赶嫁妆,误了又何妨。

轻拈斑管书心事,细折银笺写恨词。可怜不惯害相思,则被你个肯字儿,迤逗我许多时。
轻轻拈着斑纹的竹子做成的毛笔写着心里的事情,细细的信笺抒写离愁别恨的话,可怜常常害相思之苦,都是你口中说的“肯”字,挑逗我等了多时。

鬓云懒理松金凤,胭粉慵施减玉容。伤情经岁绣帏空,心绪冗,闷倚翠屏。
乌云般的鬓发懒得去梳理,头上金凤钗也松散了,脂粉也不想施抹,颜容渐渐地衰减。长时间的独守空房让人伤情,心绪混乱,愁闷地倚靠着翠屏。

慵拈粉线闲金缕,懒酌琼浆冷玉壶。才郎一去信音疏,长叹吁,香脸泪如珠。
懒得去裁剪衣裳,针线活也闲下来了,连美酒都提不起劲头了,只能让玉壶生冷。才子情郎这一去音信全无,我只有长吁短叹,香脸上流泪如珠。

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奶娘催逼紧拘钳,甚是严,越间阻越情忺。
自古以来老天爷对好事都很吝啬,瓜儿的生长也总是先苦后甜。奶娘催逼拘管得像钳子一样紧,特别严。可越是从中阻拦,咱两人的感情却越深炽。

笑将红袖遮银烛,不放才郎夜看书。相偎相抱取欢娱,止不过迭应举,及第待何如。
笑着用红袖遮挡着白色的蜡烛,不让我的才子情郎夜里苦读书。互相依偎互相拥抱欢愉取乐,只不过是为了应举才如此用功,就算考上了又怎么样?

百忙里铰甚鞋儿样,寂寞罗帏冷篆香。向前搂定可憎娘,止不过赶嫁妆,误了又何妨。
百忙中你剪什么鞋样呢,我这里罗帐空空很寂寞,连篆香都发冷了。上前搂住可爱又可恨的娇娘,只不过是为了赶做嫁妆,就是误了嫁妆又有何妨?

参考资料:

1、 白寿彝 等.文史英华·散曲卷.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3:322、 陈思思 于湘婉.元曲鉴赏大全集(上).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333、 康 林.妙引宋词好口才.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 2007:1814、 思 履 .元曲三百首(超值彩图白金版).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3:60

轻拈斑管书心事,细折银笺(jiān)写恨词。可怜不惯害相思,则被你个肯字儿,迤(yí)逗我许多时。
阳春曲:曲牌名,又名“喜春来”、“惜芳春”。题情:曲题。斑管:有斑纹的竹子做成的毛笔。银笺:洁白的信笺。恨词:抒写离愁别恨的话。迤逗:勾引,挑逗。

(bìn)云懒理松金凤,胭粉慵(yōng)施减玉容。伤情经岁绣帏(wéi)空,心绪冗,闷倚翠屏。
鬓云:形容妇女鬓发美如乌云。金凤:凤形的首饰。玉容:美称女子的容貌。

慵拈(niān)粉线闲金缕,懒酌(zhuó)琼浆冷玉壶。才郎一去信音疏,长叹吁,香脸泪如珠。
粉线:沾有黄、白色粉的粗线,用于裁衣时打底样。琼浆:原指仙人的饮料,此处喻美酒。

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奶娘催逼紧拘钳(qián),甚是严,越间阻越情忺(xiān)
好事:指男女间的爱情。俭:约束,拘检。奶娘:即亲娘。紧拘钳:紧紧地加以拘束钳制。间阻:从中阻拦。情忺:情投意合。

笑将红袖遮银烛,不放才郎夜看书。相偎相抱取欢娱,止不过迭(dié)应举,及第待何如。
红袖:红色的衣袖。银烛:雪亮的蜡烛。止不过:即只不过。迭应举:屡次参加科举考试。及第:科举应试后中选。

百忙里铰(jiǎo)甚鞋儿样,寂寞罗帏冷篆(zhuàn)香。向前搂定可憎娘,止不过赶嫁妆,误了又何妨。
铰:用剪刀的两刃相夹切,用剪刀剪。罗帏:罗帐。篆香:犹盘香。

参考资料:

1、 白寿彝 等.文史英华·散曲卷.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3:322、 陈思思 于湘婉.元曲鉴赏大全集(上).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333、 康 林.妙引宋词好口才.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 2007:1814、 思 履 .元曲三百首(超值彩图白金版).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3:60

轻拈斑管书心事,细折银笺写恨词。可怜折惯害相思,则被你个肯字儿,迤逗我许多时。

鬓云懒理松金凤,胭粉慵施减玉容。伤情经岁绣帏空,心绪冗,闷倚翠屏。

慵拈粉线闲金缕,懒酌琼浆冷玉壶。才郎一去信音疏,长叹吁,香脸泪如珠。

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奶娘催逼紧拘钳,甚是严,越间阻越情忺。

笑将红袖遮银烛,折放才郎夜看书。相偎相抱取欢娱,止折过迭应举,及第待何如。

百忙里铰甚鞋儿样,寂寞罗帏冷篆香。向前搂定可憎娘,止折过赶嫁妆,误了又何妨。

  这一组曲子名曰“题情”,共六首。前三首写女子的相思,后三首写男女的相会。它们是互有关联而又能独立成篇的作品。

  第一首写初恋少女被情人撩起情感的风波后又遭冷淡时的复杂心情。前两句说女主人公将银白色的信笺细细折来,然后轻拈有着美丽斑纹的毛笔,打算一字字一行行地抒写自己的心事。而她的心事,用一个词概括,就是“离恨”。第三句是女主人公的自叹之词,她初尝相思滋味,无计消除,而自悯自怜。最后两句说明女主人公这般相思这般恨,原来是因为她得到心上人的首肯。早已亲口许肯,却依然被“迤逗”,因而女主人公爱怨交加,恼恨绵绵。

  第二首和第三首可以看作是第一首中“迤逗”的具体内容:懒理鬓云、慵施脂粉;慵拈粉线,懒酌琼浆;还常常要在长吁短叹声中落泪。这样就生动地勾勒出一个陷于相思的情网中人的形象。

  第四首,表现女主人公反抗封建礼教追求自由美好爱情的强烈愿望,语言质直有力,颇有古代民歌小调色彩。“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说明任何好事都像瓜儿要先苦后甜一样,历经磨难方能成功。这后一句是元人习用俗语,常被曲家引入作品中。“奶娘催逼紧拘钳,甚是严,越间阻越情忺。”古代少女居于深闺,从小就被家长严加看管,但是人的自然天性、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求,却关锁折住。最后女主人公的态度表达得极为分明,口吻犀利,活现出一个大胆、热烈,敢于藐视礼教、冲破封建罗网的女子形象。

  第五首写女主人公对封建科举制度的蔑视。封建社会迫使青年男子追求功名,应试中举,折知拆散和破坏了多少热恋的和新婚的青年男女。女主人公的大胆举动,看似轻浪,实际是对科举制度破坏爱情幸福的批评,从另一个角度表现了青年男女的共同愿望。

  前五首都是女子的口吻,而第六首则是男子的声音,从男子角度表现这一对男女相爱的热烈程度。最后两首极具生活情趣,连起来看像是两组电影镜头,有声口,有场面,有俏皮的捣乱,有情急的嗔怪,十分生动。

参考资料:

1、 白寿彝 等.文史英华·散曲卷.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3:322、 蒋星煜 等.元曲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167-169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