堤上柳

:
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行人攀折处,闺妾断肠时。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戴叔伦

戴叔伦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241篇诗文

猜你喜欢

送宗判官归滑台序

:

  大丈夫其谁不有四方志?则仆与宗衮二年之间,会而离,离而会,经途所亘,凡三万里。何以言之?去年春会于京师,是时仆如桂林,衮如滑台;今年秋,乃不期而会于桂林;居无何,又归滑台,王事故也。舟车往返,岂止三万里乎?人生几何?而倏聚忽散,辽夐若此,抑知己难遇,亦复何辞!

  岁十有一月,二三子出饯于野。霜天如扫,低向朱崖。加以尖山万重,平地卓立。黑是铁色,锐如笔锋。复有阳江、桂江,略军城而南走,喷入沧海,横浸三山,则中朝群公岂知遐荒之外有如是山水?山水既尔,人亦其然。衮乎对此,与我分手。忘我尚可,岂得忘此山水哉!

  大丈夫其谁不有四方志?则仆与宗衮二年之间,会而离,离而会,经途所亘,凡三万里。何以言之?去年春会于京师,是时仆如桂林,衮如滑台;今年秋,乃不期而会于桂林;居无何,又归滑台,王事故也。舟车往返,岂止三万里乎?人生几何?而倏聚忽散,辽夐若此,抑知己难遇,亦复何辞!
  大丈夫哪个没有奔走天下、安邦定国的远大志向?我和宗衮在两年之间,会面了又离别,离别了又会面,这当中来来去去所经历的路程,总共有三万里。为什么说有这么长的路程呢?去年春天,我们两人在京城相会,当时我去桂林,宗衮去滑台;今年秋天,我们竟然料想不到又在桂林相会;过了没多久,宗衮因为国事的缘故又回到滑台。坐船坐车,来来往往,哪里只止三万里呢?人的一生有多久?刚聚在一起,突然间又要分别,象这样相距遥远,更何况像这样的知己朋友极难遇上,还有什么好说的!

  岁十有一月,二三子出饯于野。霜天如扫,低向朱崖。加以尖山万重,平地卓立。黑是铁色,锐如笔锋。复有阳江、桂江,略军城而南走,喷入沧海,横浸三山,则中朝群公岂知遐荒之外有如是山水?山水既尔,人亦其然。衮乎对此,与我分手。忘我尚可,岂得忘此山水哉!
  时间正值十一月,我们几个朋友出城到野外为宗衮饯行。秋天的天空洁净无杂物,像是俯向红色的山崖。再加上万重高山耸立,像从平地上突起。山像铁那么黑,像笔锋那么尖。又有阳江、桂江,从军城旁流过,向南流淌,喷薄进入大海,浸润着海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处在朝廷的那些官员们,哪里知道遥远的边地还有这么美好的山水?山水既是这样,人也是这样,都充满情趣。宗衮面对此情此景,与我分手。忘记我还是可以的,怎么能忘掉这美好的山水啊!

  大丈夫其谁不有四方志?则仆与宗衮(gǔn)二年之间,会而离,离而会,经途所亘(gèn),凡三万里。何以言之?去年春会于京师,是时仆如桂林,衮如滑台;今年秋,乃不期而会于桂林;居无何,又归滑台,王事故也。舟车往返,岂止三万里乎?人生几何?而倏(shū)聚忽散,辽夐(xiòng)若此,抑知己难遇,亦复何辞!
  仆:自身的谦称。亘:在空间或时间上延续不断,这里指走过。京师:唐朝都城长安。居无何:停了不久。王事:国事。倏聚忽散:刚聚到一起很快就离开。倏、忽,都指时间短暂。辽夐:辽阔遥远。夐,远。抑:何况。亦复何辞:还有什么好说的!

  岁十有一月,二三子出饯(jiàn)于野。霜天如扫,低向朱崖。加以尖山万重,平地卓立。黑是铁色,锐如笔锋。复有阳江、桂江,略军城而南走,喷入沧海,横浸三山,则中朝群公岂知遐(xiá)荒之外有如是山水?山水既尔,人亦其然。衮乎对此,与我分手。忘我尚可,岂得忘此山水哉!
  朱崖:红色的山崖。黑是铁色:即“黑如铁色”之意。阳江、桂江:都是桂林附近的河流。桂江即漓江。略军城:从军城旁流过。略,过。军城,可能是桂林附近的一个屯兵处。三山:传说中的海外三座仙山,即蓬莱、方丈、瀛洲。中朝群公:指在朝廷里当官的人。遐荒:遥远的边地。遐,远。尔:这样。人亦其然:人也是这样,意为人和山水同样有情趣。

  大丈夫其谁不有四方志?则仆与宗衮二年之间,会而离,离而会,经途所亘,凡三万里。何以言之?去年春会于京师,是时仆如桂林,衮如滑台;今年秋,乃不期而会于桂林;居无何,又归滑台,王事故也。舟车往返,岂止三万里乎?人生几何?而倏聚忽散,辽夐若此,抑知己难遇,亦复何辞!

  岁十有一月,二三子出饯于野。霜天如扫,低向朱崖。加以尖山万重,平地卓立。黑是铁色,锐如笔锋。复有阳江、桂江,略军城而南走,喷入沧海,横浸三山,则中朝群公岂知遐荒之外有如是山水?山水既尔,人亦其然。衮乎对此,与我分手。忘我尚可,岂得忘此山水哉!

  这篇赠言主要分两个部分,开头以“大丈夫哪个没有奔走天下、安邦定国的远大志向”总领全文,抒发了作者的远大抱负,拂去了离别的伤感。后面两句话中的“人的一生有多久?刚聚在一起,突然间又要分别,像这样相距遥远,更何况像这样的知己朋友极难遇上”这一句表现出作者的不舍和哀伤。其中“更何况像这样的知己朋友极难遇上”更体现出了“海内存知己”的感觉。当时很快就被“亦复何辞”挥去。表现出作者的豁达,让人读起来不禁有一种轻快潇洒的感觉。

  第二段再现了桂林瑰丽的自然风光,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在歌咏自然风光的同时还表现了送人的真挚情谊。“与我分手。忘记我还是可以的,怎么能忘掉这美好的山水啊!”这不仅希望好友能记住这美丽的风景,还希望能永远记住他们的友谊。表现出作者感情细腻,非常珍惜这份友谊,“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比较能反映出作者的心境。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病马

:
乘尔亦已久,天寒关塞深。
尘中老尽力,岁晚病伤心。
毛骨岂殊众?驯良犹至今。
物微意不浅,感动一沉吟。

乘尔亦已久,天寒关塞深。
骑这匹马儿已经很久了,总是一起冒着天寒,向那偏远的关塞前进。

尘中老尽力,岁晚病伤心。
如今你已在风尘劳苦中力尽衰老,天寒岁晚之时,又患病在身,怎能不令人伤心。

毛骨岂殊众?驯良犹至今。
你的毛骨没有与众不同,但你的驯良至今未曾改变。

物微意不浅,感动一沉吟。
马儿虽然低微,但蕴藏的情意确是非常深厚,你真叫我感动,我要一心地把你沉吟。

参考资料:

1、 邓魁英 聂石樵.杜甫选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154-1552、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127-128

乘尔亦已久,天寒关塞深。
尔:代指马。关塞:边关;边塞。深:远、险。

尘中老尽力,岁晚病伤心。
老尽力:谓一生尽力,年老而力衰。语出《韩诗外传》卷八。

毛骨岂殊(shū)众?驯(xùn)良犹至今。
毛骨:毛发与骨骼。岂:难道。殊众:不同于众。殊:不一样。驯良:和顺善良;驯服和善。犹至今:言一贯驯良,至今不变。

物微意不浅,感动一沉吟。
沉吟:忧思。

参考资料:

1、 邓魁英 聂石樵.杜甫选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154-1552、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127-128
乘尔亦已久,天寒关塞深。
尘中老尽力,岁晚病伤心。
毛骨岂殊众?驯良犹至今。
物微意不浅,感动一沉吟。

  这是一首有寄托的咏物诗,通过吟咏那“老尽力”的病马,来表现自己晚年那种落魄的心态。

  首联是说自己和这匹马共渡患难相处的时间已经很久了,建立了很深厚的感情。

  颔联是承接首联两句,在句法上一句变作三折,具体描写马现在的状态:老了且病了。但是,在艰苦路途上,依旧还在为诗人卖力;在当岁晚天寒的时候,况且又生病,不能不让人为它伤心。老尽力,用《韩诗外传》典故。

  颈联两句用先抑后扬的手法,抒发对病马的浓浓深情。

  尾联说:马之为物虽然低微,可是对人的情分却是十分深厚,使诗人禁不住为它感动、沉吟起来。“沉吟”二字,写出诗人感慨非常深,有一种人不如马的感叹。

  杜甫既受到统治者的弃斥,同时又很少得到人们的关怀和同情,这也是他为什么往往把犬马——特别是马看成知己朋友并感到它们所给予他的温暖的一个客观原因。读者能够从中看到作者自身的影子。申涵光说:“杜公每遇废弃之物,便说得性情相关,如病马、除架是也。”其所以如此,是和他自己便是一个“废弃之物”的身世密切相关的。

  杜甫在这首诗里,感情是多么深沉!他抒写了对病马的怜爱,又运用“以彼物比此物”的手法,表达了对病马同病相怜的感慨,令人如见到一个“漂泊西南天地间”的老诗人的艰难蹭蹬的憔悴形象,出现于字里行间。清代仇兆鳌注释这首诗,说它反映了杜甫的“爱物之心”,其实并不止于爱物,而是借马以自况。诗中的“驯良”、“长吟”显然别有寄托,全诗以四十字抒写了辛劳、遭遇、怨怼、不平、感悟的几层意思,归结到自己叹老嗟卑,风尘仆仆,辗转征途,与老马的结局是没有两样的。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127-128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代迎春花招刘郎中

:
幸与松筠相近栽,不随桃李一时开。
杏园岂敢妨君去,未有花时且看来。

幸与松筠相近栽,不随桃李一时开。
幸亏与松竹同处一起栽,不愿随着桃李花一时开。

杏园岂敢妨君去,未有花时且看来。
杏园哪里敢妨碍你离去,没有花之时你再且看来。

参考资料:

1、 汪明启.白居易诗选:巴蜀书社,2000:1052、 谢思炜.白居易诗选:中华书局,2005:1383、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239

幸与松筠(yún)相近栽,不随桃李一时开。
松筠:松与竹。因其材质坚韧,经冬不凋,常用以比喻节操坚贞。

杏园岂敢妨(fáng)君去,未有花时且看来。
杏园:园名。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郊大雁塔南。秦时为宜春下苑地。唐时与慈恩寺南北相直,在曲江池西南,为新进士游宴之地。

参考资料:

1、 汪明启.白居易诗选:巴蜀书社,2000:1052、 谢思炜.白居易诗选:中华书局,2005:1383、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239
幸与松筠相近栽,不随桃李一时开。
杏园岂敢妨君去,未有花时且看来。

  “幸与松筠相近栽,不随桃李一时开。”欲写迎春,却落墨于松竹、桃李,曲笔有致。松竹皆岁寒不凋、翠叶常青。迎春则能“带雪冲寒折嫩黄”(韩琦语),最先点缀春色。因而它友于松竹,与纷艳一时的桃李不能同日而语。自古来文士都视松竹为坚贞高洁的象征。陶潜谓:“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白居易则“植竹窗前,日日观照。”(《竹窗》)说迎春欣喜自得为松竹近邻,实是赞人的高风亮节、卓然独立。唐人爱牡丹,最不喜桃李。刘禹锡《杨柳枝词》道:“城东挑李须臾尽,争似垂杨无限时。”《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一诗更以桃花讽刺显赫一时的满朝新贵。白居易曰迎春花“不随桃李一时开”,是麻姑手搔到了刘禹锡心头的痒处。语似平易,实则痛快淋漓。

  “杏园岂敢妨君去,未有花时且看来。”杏园,据说那里是“花卉环周,烟水明媚”。唐代每年科举放榜后,新登进士多游宴于此(见《松窗杂录》)。这是个众芳斗撼 热闹非凡之处。然而迎春花却自有佳处,它先于群芳,应春傲然怒放。迎春花热情地邀请刘禹锡在桃、李、杏等花未开时,不妨来看一看。其超群拔俗的品格,得到了进一步的表现。两句紧扣诗题“招”,极为贴切。“岂敢”二字下得遒劲、有力,“且”字用得玩皮、冷峻。联系刘禹锡的生平事迹看,这两句显然是借花喻人。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政治革新失败后,刘禹锡、柳宗元等革新派人物一一遭贬。十年后,刘、柳等应召人京,待起用。谁知刘禹锡不肯改悔,游玄都观时作《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讥刺权贵,因之刘、柳等又再度被谗毁、出贬。十四年后,刘禹锡仍然不易初衷,从洛阳一回到长安就旧地重游,并以诙谐、嘲笑的笔调作了《再游玄都观》。诗云:“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这不像是渡尽劫波人的口气,倒是有一种坚持立场、九死不悔的战斗精神和胜利后的豪放风度。这正是诗人笔下迎春花的气派。

  刘、白交往数十年,相知甚深。故此诗虽然只就普通的迎春花着笔,却点活了人物的神采,含蓄地写出了刘禹锡的政治倾向、铮铮铁骨和倜傥风流。此可谓是善于小中见大,超然物外。作为一首咏物赠人小诗,非莫逆至交者,写不得这么深致。

参考资料:

1、 谢思炜.白居易诗选:中华书局,2005:1382、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239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柳枝词

:
大堤杨柳雨沉沉,万缕千条惹恨深。
飞絮满天人去远,东风无力系春心。

大堤杨柳雨沉沉,万缕千条惹恨深。
堤上夹道杨柳繁茂烟雨朦胧,那万缕千条的柳枝让人愁绪更深。

飞絮满天人去远,东风无力系春心。
飞絮满天飘扬离人远去,东风渐弱再难留住那美好的春天。

大堤(dī)杨柳雨沉沉,万缕千条惹恨深。
大堤:在襄阳城外,靠近横塘。在今湖北省襄阳县。

飞絮(xù)满天人去远,东风无力系春心。

大堤杨柳雨沉沉,万缕千条惹恨深。
飞絮满天人去远,东风无力系春心。

  《柳枝词》即《杨柳枝词》,是中唐以后流行的歌曲之一,歌辞则由诗人创作翻新。借咏柳抒写别情的,在其中占有很大比例。此诗即属此类。

  大堤在襄阳城外,靠近横塘。宋随王刘诞《襄阳曲》云 :“朝发襄阳来,暮止大堤宿。大堤诸女儿,花艳惊郎目。”似乎从这诗以后,大堤便成了情郎们寻花问柳的去处,唐人诗中写到大堤,多有此意。如施肩吾《襄阳曲》:“大堤女儿郎莫寻,三三五五结同心。清晨对镜理容色 ,意欲取郎千万金 。”李贺《大堤曲》:“莲风起,江畔春。大堤上,留北人。”由此推知,这首《柳枝词》写的,便是大堤女儿在暮春时分送别情人的情景。

  由于近水,堤上夹道的杨柳,枝条特别繁茂,丝条垂地,给人以嬝娜娇怯之感 。“柳条无力魏王堤”(白居易),写的便是这种情景。“晴烟漠漠柳毵毵,不那离情酒半酣”(韦庄),每逢折柳送别,即使晴天,也不免令人感伤,何况雨雾迷濛,那是要倍增惆怅的。“大堤杨柳雨沉沉”,“沉沉”二字,既直接写雨雾(这不是滂沱大雨,否则不能飞絮)沉沉,又兼关柳枝带雨,显得沉甸甸的。而人的心情沉重,也在景物的映衬下透露出来。送别情人,离恨自深,说“万缕千条惹恨深”,不仅意味着看到那两行象征离别的翠柳,又使愁情加码,还无意中流露出女子因无奈而迁怨于景物的情态,显得娇痴可爱。

  但此诗的精彩并不在前两句,三句写分手情景道:“飞絮满天人去远”,意境绝妙。前二句写雨不写风,写柳不写絮,到写“人去远”时,才推出“飞絮满天”的画面,这样便使人事和自然间发生感应关系,其妙类似于“蒙太奇”手法。同时这句包含一隐一显两重意味,明说着“人去也”,而飞絮满天,又暗示“春去也”。宋人王观有“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的名句,句下已有无尽惆怅;而两事同时发生,情何以堪!诗人都说风雪送人,景最凄迷;而“杨花似雪”、“飞絮满天”的景色 ,更易使人迷乱。“人去远”,是就行者而言;还有一个站在原地未动的人,一任柳絮飞怀扑面,此种神情意态,隐然见于言外。

  “东风无力系春心。”结句含蓄藉 ,耐人寻味。从上句的“飞絮满天”看,这是就自然节物风光而言,谓东风无计留春长驻,春来春去,有其必然性在;从上句的“人去远”看,“春心”二字双关,实指恋情,则此句又意味着爱情未必持久,时间会暗中偷换人心。前一重必然隐射着后一重必然。诗句既针对大堤男女情事,有特定的涵义;又超越这种情事,含有普遍的哲理。

  这首诗的诗味浑厚,一句比一句有味,读之如嚼甘饴,其味无穷。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休洗红

:
休洗红,洗多红色浅。
卿卿骋少年,昨日殷桥见。
封侯早归来,莫作弦上箭。

休洗红,洗多红色浅。
不要洗红衣啊,一洗再洗,红色会变浅。

卿卿骋少年,昨日殷桥见。
亲爱的人儿骑上马,放辔驰骋要趁少年;昨日送你出征,与你相别在桥畔。

封侯早归来,莫作弦上箭。
封侯之日早早归来,不要作那弦上的箭!

参考资料:

1、 闵泽平.李贺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522、 章培恒,安平秋,马樟根 主编;冯浩菲,徐传武 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李贺诗选译 修订版.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年:232-2333、 李小梅 选注.唐代情诗精萃.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06月第1版:153-1544、 滕学钦疏 译.李贺诗歌全集简疏今译.北京:中国书店,2010年:273

休洗红,洗多红色浅。
休洗红:乐府古题。乐府古辞有《休洗红》二首。

(qīng)卿骋(chěng)少年,昨日殷(yīn)桥见。
卿卿:男女的爱称。这里用来称呼所爱恋的男子。骋少年:放荡不羁的青年。骋,矜夸。殷桥:桥因洗红而赤。

封侯早归来,莫作弦上箭。
弦上箭:比喻一去不复返。

参考资料:

1、 闵泽平.李贺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522、 章培恒,安平秋,马樟根 主编;冯浩菲,徐传武 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李贺诗选译 修订版.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年:232-2333、 李小梅 选注.唐代情诗精萃.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06月第1版:153-1544、 滕学钦疏 译.李贺诗歌全集简疏今译.北京:中国书店,2010年:273
休洗红,洗多红色浅。
卿卿骋少年,昨日殷桥见。
封侯早归来,莫作弦上箭。

  此诗纯是民歌体的一首诗,题目即由乐府古辞《休洗红二首》而来,而且从音调、字句上都仿拟《休洗红二首》的第一首(休洗红,洗多红色淡。不惜故缝衣,记得初按茜。 人寿百年能几何?后来新妇今为婆。),承用其岁月易逝、红颜易老之义而以“休洗红”起兴,转而以少妇送别的口吻,最后以喻作结,嘱咐恋人功成名就后早日归来,不要一去不返,久负芳容,语浅而情深。

  “休洗红,洗多红色浅。”红纱绢洗得次数太多,难免褪色;红颜相思太久,自然憔悴。此处用比兴的手法说明岁月消磨,红颜易老,要珍惜青春时光。

  “封侯早归来,莫作弦上箭”以女子口吻写其送别之际嘱托男子功成名就后及时归来,不要如离弦之箭一去不返,使自己独守空闺,坐愁红颜老。这两句纯属生气灌注的活泼口语,语意浅近如话,比喻新颖贴切,晓畅自然,通俗易懂。

  全诗使用了比兴手法,节奏明快,言短情长,语重心长,在叮嘱的话语中,既有嘱托,更有深切的期盼,深深地揭示出少女对情人深切的爱情,感情纯真,极富意趣。但全篇都是女郎送别的口气,虽然想象丰富,具有一定的独创性,但摹拟仿制的痕迹也还是比较明显的。

参考资料:

1、 章培恒,安平秋,马樟根 主编;冯浩菲,徐传武 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李贺诗选译 修订版.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年:232-2332、 李小梅 选注.唐代情诗精萃.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06月第1版:153-1543、 滕学钦疏 译.李贺诗歌全集简疏今译.北京:中国书店,2010年:2734、 傅经顺.李贺传化.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06月第1版:805、 杨鸿儒 编著.爱情诗评译.北京:华文出版社,2001年01月第1版:1766、 闵泽平 编著.李贺全集.武汉:崇文书局,2015年:52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