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亭离别处,风景每生愁。
谢朓、范云当年离别的地方犹如还在,每次目睹这里的景物都不免生出愁绪。
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
主客分别,已是青天明月;人去山空,只有那山间溪水缓缓流。
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鸣秋。
池花映着春日自开自落,窗外修竹在静谧的秋夜中窣窣地发出轻响。
今古一相接,长歌怀旧游。
依稀看到了古人的风貌,在精神上产生了共鸣;长久的郁积化为浩然长歌。
谢亭离别处,风景每生愁。
谢亭:即谢公亭,在安徽宜城城北,南齐著名诗人谢眺任宣城太守时所建。谢眺在此送别过友人。
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
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鸣秋。
今古一相接,长歌怀旧游。
谢公亭位居安徽宣城城北,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曾在这里送别诗人范云。
“谢亭离别处,风景每生愁。”谢朓、范云当年离别的地方犹如还在,诗人每次目睹这里的景物都不免生愁。“愁”字内涵很广,诗人思念古人而恨自己不能见到古人,度过每一天却觉得孤独,乃至由谢朓的才华、交游、遭遇,想到诗人自己的受谗遭妒,这些意思都可能蕴含其中。
“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两句紧承上联“离别”、“生愁”,写谢公亭的风景。由于“离别”,当年诗人欢聚的场面不见了,此地显得天旷山空,谢公亭上唯见一轮孤月,空山寂静,碧水长流。这两句写的是眼前令诗人“生愁”的寂寞。李白把他那种怀古人而不见的怅惘情绪涂抹在景物上,就使得这种寂寞而美好的环境,似乎仍在期待着久已离去的前代诗人,从而能够引起人们对于当年客散之前景况的遐想。这不仅是怀古,同时包含李白自己的生活感受。李白的诗,也经常为他生活中友人散去、盛会难再而深致惋惜,这表现了李白对于人间友情的珍视,并且也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客散”两句似乎已经括尽古今了,但意犹未尽,接着两句“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鸣秋”,不再用孤月、空山之类的景物来写“生愁”,而是描绘谢公亭春秋两季佳节良宵的景物。这是用了反衬的手法。池花映着春日自开自落,窗外修竹在静谧的秋夜中窣窣地发出清响,景物虽美,却没有知己为伴欣赏,越见寂寞孤独。这两句看上去似乎只是描写诗人眼前的风光,而由于上联已经交代了“客散”、“山空”,因此,这种秀丽的景色,也表现了诗人言外的寂寞,以及他面对谢公亭风光追思遐想,欲与古人神游的情态。
“今古一相接,长歌怀旧游。”诗人在缅怀遐想中,似乎依稀看到了古人的风貌,沟通了古今的界限,乃至在精神上产生了共鸣。这里所谓“一相接”,是由于心往神驰而与古人在精神上的契合,是写在精神上对于谢公旧游的追踪。这是一首缅怀谢朓的诗,但其中却表现了李白的精神性格。他的怀念,表现了他美好的精神追求,高超的志趣情怀。
李白的五律,具有近似于古体的特点。这,一方面体现在往往不受声律的约束,在体制上近古;而更主要地则是他的五律绝无初唐的浮艳气息,深情超迈而又自然秀丽。像这首《谢公亭》,从对仗声律上看,与唐代一般律诗并无多大区别,但从精神和情致上看,说它在唐代律诗中带点古意却是不错的。李白有意要矫正初唐律诗讲究词藻着意刻画的弊病,这首《谢公亭》就是信笔写去而不着力的。“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浑括地写出了谢公死后亭边的景象,并没有细致的描绘,但青天、明月、空山、碧水所构成的开阔而又带有寂寞意味的境界,却显得高远。至于诗的后四句,王夫之说得更为精辟:“五六不似怀古,乃以怀古。‘今古一相接’五字,尽古今人道不得。神理、意致、手腕,三绝也。”(《唐诗评选》)因为“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鸣秋”二句,写得悠远飘逸,看似描绘风光,而怀古的情思已包含在其中。“今古一相接”五字,一笔排除了古今在时间上的障碍,雄健无比。尤其是“一相接”三字,言外有谢公死后,别无他人,也就是“古来相接眼中稀”(《金陵城西月下吟》)的意思。这样就使得李白的怀念谢公,与一般人偶尔发一点思古的幽情区别开了,格外显得超远。像这种风神气概,就逼近古诗,而和一般的初唐律诗面貌迥异。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长久被官职所缚不得自由,幸好被贬谪到南方少数民族地区。
闲依农圃邻,偶夷山林客。
闲静无事,与农人的菜圃为邻,有的时候就像个山林中的隐士。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早晨耕田,翻锄带着露水的野草,傍晚伴着水激溪石的声响撑船游玩回来。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独往独来碰不到那庸俗之辈,眼望楚天一片碧绿,高歌自娱。
参考资料:
1、 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 :浙江古籍出版社,2010.05 :第28页2、 (清)蘅塘退士编选;方青羽编著.唐诗三百首彩图馆:中国华侨出版社,2016.03:第337页久为簪(zān)组累,幸此南夷(yí)谪(zhé)。
簪组:古代官吏的服饰,此指官职。累:束缚,牵累。南夷: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谪:被降职或调往边远地区。当时作者被贬为永州司马。
闲依农圃(pǔ)邻,偶似山林客。
楚天:永州原属楚地。束:束缚。南夷:这里指永州。谪:贬官流放。农圃:田园。偶似:有时好像。山林客:山林间的隐士。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夜榜:夜里行船。榜:此处读“彭音,意为进船。响溪石:水激溪石的声响。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长歌:放歌。楚天:这里指永州的天空。春秋战国时期,永州属楚国。
参考资料:
1、 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 :浙江古籍出版社,2010.05 :第28页2、 (清)蘅塘退士编选;方青羽编著.唐诗三百首彩图馆:中国华侨出版社,2016.03:第337页这首诗是柳宗元贬官永州时在愚溪之畔筑屋而居时的作品。
诗人被贬谪永州,应该是有满腹牢骚的,却在诗的开头将其称为幸事:“久为簪组柬,幸此南夷谪。”诗人认为他长久地为在朝中做官所累,幸亏贬谪南来这荒夷之地,可以让他过上闲适的生活。此两句正话反说,将不幸之事说成是幸事,表达了对朝中当权派的不满。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这四句是强调在此生活的闲适之情。闲暇时与种菜的老农为邻,有时还真像是在山林隐居的人。一大早带着露水就去锄草,晚上乘船沿着溪水前进。“闲依”表现作者的闲散之态, “偶似”是故作放旷之语,自我安慰。柳宗元少有才名,胸怀大志,可是仕途不顺,一再遭贬。这次更是被贬永州,远离长安。他满腔的热情得不到施展的空间,有志而不得伸,有才而不被重用。于是,在此贬所,只好强写欢愉,故作闲适,称自己对被贬感到庆幸,假装很喜欢这种安逸舒适的生活。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有时整日独来独往碰不见一个行人,于是放声高歌,声音久久地回荡在沟谷碧空之中,多么清越空旷。这闲适潇洒的生活,让诗人仿佛对自己的不幸遭贬无所萦怀,心胸旷达开朗。这里诗人看似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但毕竟也太孤独了。这两句恰恰透露出诗人是强作闲适,无人问津时自娱自乐,也只是一种无奈的调侃。
这首诗表面上写溪居生活的闲适,然而字里行间隐含着孤独的忧愤。“来往不逢人”句,看似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但毕竟也太孤独了。这里也透露出诗人是强作闲适。这首诗的韵味也就在这地方。清沈德潜说,“愚溪诸咏,处连蹇困厄之境,发清夷淡泊之音,不怨而怨,怨而不怨,行间言外,时或遇之。”这段议论是很有见地的。全诗清丽简练,含蓄深沉,意在言外,耐人寻味。
参考资料:
1、 程帆.《唐诗宋词鉴赏辞典 学生版》 :湖南教育出版社,2011.07 :234-2352、 邓诗萍.《唐诗鉴赏大典 3》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9.05 :113楚女不归,楼枕小河春水。月孤明,风又起,杏花稀。
她回南方去了,现在还没有踏上归途。我独居的小楼枕卧溪畔,夜夜愁听那春水汩汩。明月也无伴,像我一样孤独。春风吹杏花稀疏零落,更使我愁伤春暮。
玉钗斜篸云鬟重,裙上金缕凤。八行书,千里梦,雁南飞。
玉钗在你的头上,斜斜地簪住云髻雾鬟。你裙上绣金的凤凰,仿佛栖息在我心间。真盼这春天又变秋天,请南飞的鸿雁,带去我的书信,带去我千里的思念。
参考资料:
1、 赵崇祚编 徐国良注.花间集.武汉:武汉出版社,1995:102、 房开江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32-333、 邱美琼 胡建次.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41-42楚女不归,楼枕小河春水。月孤明,风又起,杏花稀。
楚女:古代楚地的女子。此指抒情主人公,一个身世飘零的歌舞女伎。楼:楚女暂栖之所。稀:一作“飞”。
玉钗斜篸(zān)云鬟(huán)重,裙上金缕凤。八行书,千里梦,雁南飞。
斜篸:斜插。篸,通“簪”,此处用作动词。云鬟:高耸的环形发髻。金缕凤:用金丝线绣的凤凰图形。八行书:信札的代称。古代信札每页八行。
参考资料:
1、 赵崇祚编 徐国良注.花间集.武汉:武汉出版社,1995:102、 房开江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32-333、 邱美琼 胡建次.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41-42 此词起拍二句,言“楚女”飘零在外,寄居于水乡的临河楼宇中。“楼枕小河春水”的“楼”是“楚女”暂栖之所,可推测为一歌楼舞馆,临水构筑。“春水”,点明季节。“枕”字下得别致。
“月孤明”三句写暮春月夜之景而隐含伤春离别之情,说“楚女”自伤身世、月夜难眠。“风又起”,从听觉着笔,表明“楚女”虽然置身床榻而长时间处于不眠状态。“杏花稀”(系“楚女”的想像之辞)虽为景语,但其中亦寓有惜春、伤别之意。月本无所谓孤不孤,但对于欲归不归的楚女来说,它却显得孤独凄清,物象染上了人的主观情感色彩。加之“风又起,杏花稀”,其景象就更凄清,不眠的人儿,心情可想而知。这里既写暮春之景,又寓有自伤身世飘零,自伤老大,自伤离别的情绪。
过片二句写女子服饰,分别从头上玉钗、乌黑的鬓发及衣裙上金线所绣凤鸟图案着笔,一句写她的头饰和美发,一句写她用金缕盘绣成凤鸟图纹的舞裙,对“楚女”的形态进行描写。金玉锦绣的字面,恰好反衬出主人公内心的空虚索寞。“楚女”如此艳美,然而却长期漂零在外,其独居凄怆之情亦自在不言中。于是最后三句要借“八行书”,诉千里相思隔魂梦萦牵之情,恰值月夜闻雁,便欲凭雁足传书,以道相思之意。言作书寄远,并点明题旨。这数句与李商隐“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春雨》)异曲同工,虽然明说着欲凭鸿雁寄相思之意,其实隐含的意味却是鸿雁长飞,锦书难托,确有含蓄不尽之情。
参考资料:
1、 周汝昌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56-57不妨何范尽诗家,未解当年重物华。
远把龙山千里雪,将来拟并洛阳花。
沈约怜何逊,延年毁谢庄。
清新俱有得,名誉底相伤。
雾夕咏芙蕖,何郎得意初。
此时谁最赏,沈范两尚书。
不妨何范尽诗家,未解当年重物华。
年纪不同都成名人也不妨碍何逊与范云一起成为诗人,我不了解他们当年那个时候为什么看重描写自然景物。
远把龙山千里雪,将来拟并洛阳花。
南朝宋鲍照把北方云中郡龙山的千里雪拿到了江南江南满地花可似塞北雪,而何逊把龙山雪拿来打算一起比作洛阳城的花。
沈约怜何逊,延年毁谢庄。
作为梁朝著名文学家的沈约爱护珍惜何逊,可南朝宋的文学家颜延年和谢庄两人互相诋毁。
清新俱有得,名誉底相伤。
诗句的清新风格都有所得,声名怎么能够互相伤害呢?
雾夕咏芙蕖,何郎得意初。
傍晚泛起淡淡的白雾就赞美情人如清水出芙蓉的荷花清新,这就是何逊刚出名成婚得意时的作品。
此时谁最赏,沈范两尚书。
这个时候谁最赏识他呢?是沈约和范云这两个梁朝的尚书。
参考资料:
1、 作品译文及鉴赏部分内容由朝阳山人提供.不妨何范尽诗家,未解当年重物华。
漫成:随便作成的意思。何范:何逊、范云。未解:未知。针对时下文士袭文人相轻之习者而言。重物华:珍重美好风物。
远把龙山千里雪,将来拟(nǐ)并洛阳花。
龙山:在古云中郡。将来:拿来。底:何。
沈约怜何逊,延年毁谢庄。
清新俱有得,名誉底相伤。
雾夕(xī)咏芙蕖(qú),何郎得意初。
芙蕖:莲花。
此时谁最赏,沈范两尚书。
沈范两尚书:指沈约、范云。沈约在梁朝曾为吏部尚书兼右仆射,范云曾任吏部尚书。见《梁书》沈、范二传。此借指令狐楚与崔戎,二人于商隐均有知遇之恩。
参考资料:
1、 作品译文及鉴赏部分内容由朝阳山人提供.不妨何范尽诗家,未解当年重物华。
远把龙山千里雪,将来拟并洛阳花。
沈约怜何逊,延年毁谢庄。
清新俱有得,名誉底相伤。
雾夕咏芙蕖,何郎得意初。
此时谁最赏,沈范两尚书。
(其一)第一首诗李商隐就把自己比作南朝梁诗人何逊,把令狐楚恩师比作南朝梁诗人范云,并把他们之间的分别的感情用何逊的“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的诗句来表现。并以当时重视景物的描写提出来,顺利引出南朝宋诗人鲍照的“胡风吹朔雪,千里度龙山”的诗句,过度到何逊的诗句:“洛阳城东西,却作经年别。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便达了自己对恩师离别的痛苦与即将重逢的感受。这也模仿了诗经中的爱情诗句:昔我去时雨雪霏霏,今我来时芳草萋萋的感受。
(其二)这一首李商隐仍把自己比作何逊,把沈约比作令狐楚先辈,同时把说自己坏话的人比作颜延年和谢庄,也说明自己和有知遇之恩的先辈关系不同于沈约与何逊关系的合谐美好。这首诗说明文人间不能相轻视,这是没有用的,不能嫉妒而压抑他人。
(其三)这首诗李商隐继续把自己比作何逊,并说明自己刚得志时有如沈约、范云的两个人,一个是令狐楚、一个是崔戎,或另一个是王茂元最赏识自己,但今非昔比。何逊八岁能赋诗,弱冠时就被州里举为秀才。其《看伏郎新婚诗》写伏天新婚。李商隐娶王茂元女儿,也是在唐文宗开成年间的入伏之季。
参考资料:
1、 作品译文及鉴赏部分内容由朝阳山人提供.终日望夫夫不归,化为孤石苦相思。
整天地盼望丈夫而丈夫不归来,她最后化成孤立的石头苦苦相思。
望来已是几千载,只似当时初望时。
这妇人在这里望夫已经是几千年了,还是当年刚刚站在这里遥望的形象。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9122、 梁守中 译注.刘禹锡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53终日望夫夫不归,化为孤石苦相思。
望夫石:古迹名。属民间传说,谓妇人伫立望夫日久化而为石。此指安徽当涂望夫石。
望来已是几千载(zǎi),只似当时初望时。
载:一作“岁”。时:一作“年”。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9122、 梁守中 译注.刘禹锡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53全诗紧扣题目,通篇只在“望”字上做文章。“望”字三见,诗意也推进了三层。一、二句从“望夫石”的传说入题,是第一层,“终日”即从早到晚,又含有日复一日时间久远之意。可见“望”者一往情深;“望夫”而“夫不归”,是女子化石的原因。“夫”字叠用形成句中顶针格,意转声连,便觉节奏舒缓,音韵悠扬。次句重在“苦相思”三字,正是“化为石,不回头”(王建《望夫石》),表现出女子对爱情的坚贞。三句“望来已是几千载”比“终日望夫”意思更进一层。望夫石守候山头,风雨不动,几千年如一日。—— 这大大突出了那痴恋的执着。“望夫”的题意至此似已淋漓尽致。殊不知在写“几千载”久望之后,末句突然出现“初望”二字。这出乎意外,又尽情入理。因为“初望”的心情最迫切,写久望只如初望,就有力地表现了相思之情的真挚和深切。这里“望”字第三次出现,把诗情引向新的高度。三、四句层次上有递进关系,但通过“已是”与“只似”虚词的呼应,又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这首诗是深含寓意的。刘禹锡在永贞革新运动失败后,政治上备遭打击和迫害,长流边州,思念京国的心情一直很迫切。此诗即借咏望夫石寄托这种情怀,诗意并不在题中。同期诗作有《历阳书事七十韵》,其中“望夫人化石,梦帝日环营”两句,就是此诗最好的注脚。纯用比体,深于寄意,是此诗写作上第一个特点。
此诗用意虽深,语言却朴质无华。“望”字一篇之中凡三致意,诗意在用字重复的过程中步步深化。
这种反复咏叹突出主题的手法,形象地再现了诗人思归之情,含蓄地表达了他坚贞不渝的志行,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作峰头望故乡”,与此诗有相同的寄意。但柳诗“望故乡”用意显而诗境刻意造奇;此诗不直接写“ 望故乡”之意,却通过写石人“望夫”,巧妙地传达出来,用意深而具有单纯明快之美。陈师道因而称赞它“语虽拙而意工”。这是此诗写作上又一特点。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828-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