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
我飘泊到湖南为客,已过了整整一个春天,燕子如今也是第二次在此衔泥筑巢了。
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
以前你入我故园中曾经认识了我这主人,如今春社之日你却远远地看我为陌生人。
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
可怜你到处筑巢为家,却没有定居之所,与我飘飘荡荡,托身江湖没有什么不同。
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
桅杆上暂时同我说话,还是要飞起而去,穿花贴水飞去,我不禁泪越发湿了衣巾。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812、 杨佐义.全唐诗精品译注汇典(上):长春出版社,1994:855-856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xián)泥两度新。
湖南:洞庭湖之南,这里即指潭州。动经春:动不动便又经历了一个春天。动,不知不觉。两度新:杜甫从大历四年(769)春来到潭州。到现在已是第二个存天,已是第二次见到燕子衔泥了。
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
故园:指诗人在洛阳、长安的旧居。社日: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这天是人们祭神祈求丰收的日子。远看人:指仍然认识自己,远远地望着自已。
可怜处处巢(cháo)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
巢居室:指燕子处处在人家屋室的梁上作窝。托此身:指诗人自己的到处漂泊求地安身。
暂语船樯(qiáng)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
樯:船桅。沾巾:指诗人见燕子如此多情而动心落泪。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812、 杨佐义.全唐诗精品译注汇典(上):长春出版社,1994:855-856诗的前四句总写客舟逢燕。
“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诗人流落湖南不觉得已迎来第二个春天。“新”对“泥”而言。燕子于春季常衔水边湿泥,筑其新巢。“两度新”也就是说诗人在这里已两见燕子衔泥筑巢了。古人与动植物的直接接触远比现代人密切,对动植物的观察也很仔细。他们习惯于根据各种生物的特性,赋于它们不同的象征意义。燕子逐春而生,巢梁而居,所以常常被看作春天的象征,它的鸣叫与飞舞又使人联想到闲适安居的欢乐。杜甫很喜欢燕子,他虽然“漂泊西南天地间”(《咏怀古迹》)已有十年,但是他始终辛苦经营,像筑巢的燕子一样,为给自己创造安稳的生活环境而不懈地努力。在这些日子里,体态轻盈的燕子曾伴诗人度过了不少良辰美景,在诗人的佳篇秀句中留下了栩栩如生的形象:“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水槛遣心》)“泥融飞燕子,沙暖卧鸳鸯。”(《绝句》)“暂止飞鸟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堂成》)“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绝句漫兴》)这一切都生动地留在诗人的记忆中。如今诗人在漂泊无定的时刻又看见了燕子,当然会产生他乡逢故旧的感觉。
“旧人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这两句是对燕子形象的描绘。“旧人故园”,突出诗人对燕子一往深情。“尝识主”,是诗人对燕子的推测。在诗人的心目中,这燕子被看作是往年在故乡同室而居的燕子,它还记着自己的主人,远道来舟中相会,不觉为之一喜。“远看人”既画出了燕子对诗人的同情与疑问,也流露出诗人的无限感慨。在这烟水渺渺之处,前途茫茫之际,诗人无依无靠,独有燕来相就,倍感身世的凄凉。然而,燕纵识主,一叶扁舟,终不似昔日故园的有屋可巢,故尔,燕子既欲亲近,又怀疑豫,只是远远看看。这里的“识”与“看”都写的是燕子的动作、情态,也都涉及诗人。其实这只是诗人自己的想象,是诗人眼中看到的燕子的动态,是燕子的人格化,所谓“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物皆著我之色彩”也。(王国维《人间词话》)
后四句,对燕自伤。
“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巢居室”是说燕子筑巢于人家,因为南北无定,所以令人可怜。接着就点破怜燕正是哀己。诗人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弃官西行,先是举家徙秦州(今甘肃天水)东柯谷,投奔一个叫佐的侄子。上元元年(760)又往成都去投靠老友严武,卜居浣花溪畔。大历元年(766)又到夔州,在柏茂琳中丞的帮助下定居西阁。十年间这种寄人篱下的生活,实在和燕子的“处处巢居室”没有两样。如今竟至于无人可依、无地可居,教人叹息。
“暂语船播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那被诗人寄于同情的燕子此刻似乎领会了诗人的意思,“暂语船墙”,向诗人表示同情,但它立即发现这是一只漂流不定的船,不是它应该选择垒巢的“居室”,它忽然又变得漠然无情,随即起而飞去。但是,它又好像舍不得似曾相识的主人,贴水低飞,绕船盘桓,无情而似有情,可爱亦复可恼,终于翻然穿花而逝,给诗人留下空虚、惆怅和寂寞,诗人不觉老泪横流了。鸟之将死,其鸣也哀。《燕子来舟中作》是杜集中最后一首七律,可以看作诗人临终的哀鸣。在这首诗里,深沉真挚的人性借轻盈的燕子的形象表达出来,朴实、亲切而感人至深。这“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形象,经宋代晏殊的点化,就更加深入人心了。
历代唐诗和杜诗的选本都很少选这首诗。其实这首诗的艺术成就并不低于为人们所称道的《秋兴》、《咏怀古迹》诸篇。传统的欣赏标准是无一字无来处,是一饭之间未尝忘君。而这首诗动人的地方正在于它无一字有来处,在于把深情厚意寄托在一只微小的燕子身上。它完全不同于那些从概念出发的、以物喻理的咏物诗。也不同于那些摹拟象貌、堆砌典故的咏物诗,诗人在这首诗里完全摆脱了机械的比附,不刻意于追求外形的相似,而是抓住事物最突出的特征,通过内在联系,把人的感情赋于物,使物我达到契合无间的境界,这就是深沉的寄托—杜诗沉郁风格的另一特点。在这首诗中,诗人眼中隐藏着燕子的多情,燕子的眼中又隐藏着诗人的不幸,燕子与诗人的差别仿佛在诗中消失了,从整个画面中只能发现那倾诉不尽的辛酸、诗人颇倾的形容,以及一颗苦难的心的低语。杜甫之所以为大诗人,正在于他对人生的悲欢离合、甘苦哀乐感受得深刻而真切,善于敏锐地捕捉那些最感人的形象,并细致人微地再现它们。而善于描绘自然万物的诗人,同时也就是技艺高超的自画像大师,他一草一木中都留下了自己的影子。
参考资料:
1、 杨军.存真斋古诗文鉴赏:中国国际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134-1372、 萧涤非.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601-602巫峡迢迢旧楚宫,至今云雨暗丹枫。
绵长高峻的巫峡,靠近旧日的楚宫。到今天巫山云雨,依然遮暗了丹枫。
微生尽恋人间乐,只有襄王忆梦中。
啊,芸芸众生,只贪恋人间的欢乐。只有那楚襄王,在追忆飘渺的梦中。
参考资料:
1、 陈永正.李商隐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05-106巫峡迢(tiáo)迢旧楚宫,至今云雨暗丹枫。
巫峡:长江三峡之一。丹枫:经霜泛红的枫叶。李商隐《访秋》诗:“殷勤报秋意,只是有丹枫。”
微生尽恋人间乐,只有襄(xiāng)王忆梦中。
微生:细小的生命,卑微的人生。
参考资料:
1、 陈永正.李商隐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05-106“巫峡迢迢旧楚宫,至今云雨暗丹枫”二句追述楚宫旧事,说明男女间的至情是古今长在的。“微生尽恋人间乐,只有襄王忆梦中”二句以“微生”与“襄王”对照,暗示自己如今已无复人间之乐,旧日的欢愉有如一梦,却令自己终生思忆。这表明了作者悼亡恋旧,感喟无穷,不能自已。
李商隐诗常涉人生哲理,并与人生情感体验融汇。刘学锴、余恕诚《李商隐诗歌集解》认为:此诗感情内涵,实较复杂。人间之乐与云雨之梦,似代表现实与理想两种不同境界。仕宦婚姻之顺遂,家室人伦之乐趣,皆常人所经营所依恋者。然徒有此则人生不免卑琐。故作者乃刻意追求更美好之人生理想。而此种理想境界又正如云雨梦思,虚幻恍惚,难以寻求,且并追求理想之高情远意,亦不为世所理解。人间之乐,亦因己之坚持理想而不能享有。是则理想之境,现实之乐,两皆落空,此实理想主义者之莫大悲剧。“微生尽恋人间乐”,于“人间乐”固有所不足,然其中又寓有并此亦不能享受之悲哀;“只有襄王忆梦中”,于己之独持理想固含自负,然又不免透出孤孑与自伤。屈原《离骚》:“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义山此诗,实祖屈子之意而融铸自身独特生活体验与思想性格。屈原坚信其人生理想,义山则既向往又深感其虚幻,表现为幻灭中之追求。至于“民生各有所乐”,则并屈原亦未否定。故以为义山于“人间乐”有所不足则可,以为即是庸俗之代称,则似未切。就全诗论,自伤之情固多于自负。
参考资料:
1、 陈永正.李商隐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05-106泾水黄,陇野茫。
泾水混浊发黄,陇西原野茫茫。
负太白,腾天狼。
“太白”“天狼”失守,薛举加倍猖狂。
有鸟鸷立,羽翼张。
恶鸟高视鸷立,羽翼肆意伸张。
钩喙决前,钜趯傍。
铁嘴钢牙列前,脚掌顿地其旁。
怒飞饥啸,翾不可当。
飞腾喧啸无忌,其势似不可挡。
老雄死,子复良。
不料薛举早死,其子更加猖狂。
巢岐饮渭,肆翱翔。
秦王直驱岐渭,大鹏展翅翱翔。
顿地紘,提天纲。
整顿纲纪国法,布下天罗地网。
列缺掉帜,招摇耀鋩。
战旗飞动如电,刀剑耀眼放光。
鬼神来助,梦嘉祥。
自来鬼神相助,祥梦示教战场。
脑涂原野,魄飞扬。
恶鸟肝脑涂地,仁杲魂魄飞散。
星辰复,恢一方。
日月星辰归位,秦王造福一方。
泾(jīng)水黄,陇(lǒng)野茫。
泾水黄:隋朝末年,河东汾阳人薛举与其子仁杲(găo 搞)反于陇西,自称西秦霸王。公元616年(大历十三年)僭(jiàn 见)帝号于兰州,公元618年(唐武德元年)举军谋取长安时,举染疾而卒,其子仁杲立,为秦王李世民所破,仁杲率部归降,被斩,陇西遂平。《泾水黄》所叙即为此事。
负太白,腾天狼。
太白、天狼:均为秦之疆域;又,古人以太白主杀伐,故用以喻兵戎,以天狼喻贪残。负:仗恃。
有鸟鸷(zhì)立,羽翼张。
钩喙(huì)决前,钜(jù)趯(tì)傍。
喙:鸟嘴。钜,一作“距”,指禽类脚掌后的尖端突起的部分。趯:跳跃的样子。
怒飞饥啸,翾(xuān)不可当。
翾:飞翔。
老雄死,子复良。
老雄死:指公元618年(武德元年)薛举率部谋取长安,临发时染病,未几而卒。良,甚也:意思是更加厉害。
巢岐(qí)饮渭,肆翱(áo)翔。
巢岐饮渭:指秦王李世民的军队进驻关中之地。巢:用如动词,筑巢,引申为安营扎寨。岐:岐山。渭:渭水。
顿地紘(hóng),提天纲。
紘:成组的绳子。地紘:系地的大绳,喻维系国家的法律。纲:鱼网上的总绳,引申为事物的主要部分。天纲:天布的罗网,亦喻国家的法律。
列缺掉帜(zhì),招摇耀鋩(máng)。
列缺:闪电。帜:旗帜。招摇:星名,在北斗杓端,为北斗第七星。鋩:刀剑的尖端部分。
鬼神来助,梦嘉祥。
脑涂原野,魄飞扬。
星辰复,恢一方。
所思竟何在,怅望深荆门。
我所思念的人在何方?重山叠嶂,只能怅然遥望荆州。
举世无相识,终身思旧恩。
我虽满腹才华,可天下却无人赏识,没有您张丞相的擢升,恐怕我还寂寂无名。您的知遇之恩,我终身难忘。
方将与农圃,艺植老丘园。
您遭不幸,被贬荆州,我也将追随您,退出这污浊的官场。归隐田园。
目尽南飞雁,何由寄一言。
南飞的大雁呀,你们振翅高飞,可是怎能将我的思绪传与荆州的故人?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912、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128-129所思竟何在,怅望深荆(jīng)门。
所思:所思慕的人,所思虑的事。怅望:惆怅地看望或想望。荆门:山名,在湖北省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此处借指荆州。
举世无相识,终身思旧恩。
举世:普天下。
方将与农圃(pǔ),艺植老丘园。
方将:将来,未来。农圃:种粮和种菜的人。艺植:种植,耕种,栽植。老丘园:终老于田园。
目尽南飞雁,何由寄一言。
飞雁:一作“飞鸟”。飞:《全唐诗》校:“一作无。”何由:怎能。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912、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128-129《寄荆州张丞相》这首诗寄托作者对张九龄的深切怀念,抒发世无知音,自己也将归老田园的情怀。
首联起笔疑问,设置悬念,然后用脑海中的想象做答,并点题,表明对张丞相的思念。“所思竟何在”,诗人“思”那名动一时的名相在哪里,接着“怅望深荆门”,既表达了对张九龄的深深怀念,又写出了对当时黑暗政治的不满。颔联则是加深了这种不满的感情,在抒情上更进一层。“举世无相识,终身思旧恩”,追忆往事,诉说自己仕途的坎坷及对张九龄赏识、提拔自己的感激。“无相识”略显夸张,有明显的奉承之意;或有双关意,指别的丞“相”不“识”己的意思。颈联表明自己的立场:“方将与农圃,艺植老丘园”,说明自己不会与昏暗的官僚门同流合污,将隐居于山川田园之中。那山水田园就是诗人在红尘中一直所沉吟向往的地方,表达了诗人归隐的决心。尾联讲寄言,“目尽南飞雁,何由寄一言?”眼睛望着南飞雁,一直看它们飞到天边的尽头,消失为止,与“怅望”首尾呼应。此处用了“雁”、“言”谐音,似乎也是在说或许那南飞雁能帮诗人捎带去吧。诗人寄思念之情于南飞大雁中,更以鸿雁过尽,无从寄书,抒发自己难言的隐痛,意在言外。
全诗以景结束,苏轼赞王维“诗中有画”,“目尽南飞雁”有这个意思。以此收束全文,低吟婉转,更觉深沉。诗歌语言朴实无华,自然天成,处处透露出作者的真情实意。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128-129仰幽岩而流盼,抚桂枝以凝想。
仰望着幽深的岩石而眼波流盼,抚摸着桂花的枝条而凝神冥想。
将千龄兮此遇,荃何为兮独往。
等待千年才等到与你相遇,你又为何独自前往?
参考资料:
1、 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编 .古代汉语词典(第二版)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4 .2、 王力等编著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四版)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5 :319 .仰幽岩而流盼(pàn),抚桂枝以凝想。
流盼:犹流眄,流转目光观看。凝想:“犹凝思,聚精会神地思考;沉思。
将千龄兮此遇,荃(quán)何为兮独往。
千龄:犹千年、千岁。极言时间久长。荃: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亦用以喻国君。
参考资料:
1、 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编 .古代汉语词典(第二版)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4 .2、 王力等编著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四版)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5 :319 .徐惠的《拟小山篇》系徐贤妃徐惠八岁时所作的骚体诗,由其父亲命题,为仿汉代淮南小山《招隐士》而作。因为题目指定为拟《离骚》,所以使运用幽岩、桂枝、荃这类与屈原有关的意象和骚体表达方式的构思成为必然选择。也使文字层面的体性特征也必然是古雅庄重。本诗继承了《楚辞》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作者者技巧娴熟,用连缀的方式组合诗歌意象,把前两句中“流盼”和”凝想“的屈原形象与“千龄此遇”的作者关联起来。最后一句则挽结全诗。诗歌音韵流转,境界清雅,含义深远,格调沉着。中间虚词的使得诗歌语气舒缓有致,节奏抑扬顿错,含蓄蕴藉地抒发了诗人的内在情感,委婉曲折地表现了身处封建社会的学识出众的女子无法实现心志的孤寂。
全诗运用整齐的六言句式塑造了一个远离尘世喧嚣的女子,“她”在幽深寂静的岩谷,站立着、探寻着、若有所待。渐渐地,在惆怅袭上心头时,她下意识地抚摸着幽香清远的桂枝!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和久久的凝视。所待之人的久久不至,虽然使她的身心都笼罩在渐渐浓重的惆怅之中,但她深信那一份寂寞的孤独非常有价值,那份孤高拔俗、凝神澄志的虔诚等待,一定会在不期然中创造一段旷古未有的传奇。落寞的心虽然叹息“荃何为兮独往?”。但”她“并没有停止等待,诗中以"荃“指代”她“在等待的人。而”荃“这一意象在《离骚》中,专用以指代楚王。显然,徐惠模仿屈原的语气,向虚拟中的"荃”表白自己的等待。最后两小句诗显然表明,从女童步入少女时代的徐惠,心中早有一个属于想象世界的、与周围现实世界的凡夫俗子截然不同的”荃“。
全诗渗透着浪漫而幽婉的风格,显示出诗人在内心深处,渴望与一个伟大的人物建立起一份“千古一遇”足以传为万世美谈的旷古奇缘。
参考资料:
1、 李海燕 .《唐太宗之贤妃徐惠诗歌综论》载《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9年第7期 .山东曲阜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杂志社 ,2009 :31页 .2、 王明好 .《从初唐女性诗看《楚辞》之余韵》载《名作欣赏》(学术专刊)2009,01 .山西太原 ::作欣赏杂志社 ,2009 .3、 黄芸珠 .惠的诗文创作及其《谏太宗息兵罢役疏》载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第3期. .陕西西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杂志社 ,2011 :57页 .4、 王丽 .唐代儿童诗歌研究,2008年度贵州大学硕士论文 .贵阳 :贵州大学 ,2008 :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