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寄韦太守陟

:
荒城自萧索,万里山河空。
天高秋日迥,嘹唳闻归鸿。
寒塘映衰草,高馆落疏桐。
临此岁方晏,顾景咏悲翁。
故人不可见,寂寞平陵东。

荒城自萧索,万里山河空。
荒凉的古城萧条冷落,极目远望,万里山河一片空旷寂寥。

天高秋日迥,嘹唳闻归鸿。
秋天,天高云淡,高远空旷,不时传来几声南归鸿雁的哀鸣。

寒塘映衰草,高馆落疏桐。
散发着凉气的池塘里倒映着枯败的杂草,高大的馆舍坐落在稀疏的梧桐树中。

临此岁方晏,顾景咏悲翁。
正当这一年将尽的时节,只能自古其影高咏一曲《思悲翁》。

故人不可见,寂寞平陵东。
老朋友已经难以见到了,只能寂寞地独处平陵之东。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75-76

荒城自萧索,万里山河空。
荒城:荒凉的古城。萧索:萧条冷落;凄凉。

天高秋日迥(jiǒng),嘹唳(lì)闻归鸿。
迥:远。嘹唳:形容声音响亮凄清。归鸿:归雁。诗文中多用以寄托归思。

寒塘映衰草,高馆落疏桐。
寒塘:寒冷的池塘。衰草:枯草。高馆:高大的馆舍。疏桐:梧桐树间因为稀疏而落下的斑驳的影子。

临此岁方晏,顾景(yǐng)咏悲翁。
岁方晏:一年将尽的时候。晏:晚。顾景:即顾影。自顾其影。有自矜、自负之意。悲翁:古曲名。《思悲翁》的省称。

故人不可见,寂寞平陵东。
故人:旧交;老友。平陵:一作“平林”,地名,在襄阳之西。此指韦陟任职之地。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75-76
荒城自萧索,万里山河空。
天高秋日迥,嘹唳闻归鸿。
寒塘映衰草,高馆落疏桐。
临此岁方晏,顾景咏悲翁。
故人不可见,寂寞平陵东。

  此诗描绘了边塞孤城衰败、萧条的景象,抒发了诗人无限的惆怅、悲凉之感,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好友的思念之情。

  “荒城自萧索,万里山河空。”开门见山,直接描写边塞孤城的萧条衰败。一座非常荒凉,被人荒废的池城,随着岁月的侵蚀,更添了些岁月斑驳的痕迹,越发地衰败,荒凉。极目望去,万里河山只一片空旷寂寥,这空不只是空间的空虚,也是回首后,戍守边疆,保家卫国之事业付诸东流的空。这一联中,一“自”一“空”,如神来之笔,画龙点睛。自,表现了城池荒废,自身自灭,无人管辖的悲凉。或许当年无数英雄为戍守家园在此叱咤风云,而如今,那雄伟壮阔已消失殆尽,只杂草丛生,一片衰飒。空,亦是沉重的悲凉,这广阔的边城曾经何等的壮阔,何等地雄伟,如今,“浪花淘尽英雄”,英雄事业转头空。无尽的苍凉,无尽的悲壮,尽在这“自”与“空”中。后来杜甫《蜀相》诗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也用了“自”与“空”,应为受此诗启发。

  “天高秋日迥,嘹唳闻归鸿。”落笔于高空。秋气肃杀,高远阔大的边城景象,只孤城一座,“天高秋日迥”,是古老的苍凉。满目疮痍,抑制不住满心悲愁。忽城外几点孤雁,凄厉的鸣叫传入耳际,那是寻找同伴的哀鸣,是跋涉在故乡途中悲苦的呼叫,撕心裂肺,揪人心肠。鸿雁尤可展翅飞翔,而自身呢,便怕要陷身此荒凉之地了,不禁自问何时能归乡。内心的愁绪与阴影不禁又增添了一层。

  “寒塘映衰草,高馆落疏桐。”诗人从身边的细节着眼。城池的荒废,秋日的高迥,欲躲避了这满眼的肃杀的景象,可眼前池塘凛冽的水,岸边衰败的草,驿馆外稀疏枯干的梧桐,处处如此,又能够向何处逃呢。而现在恰是年终之际,归乡也不得,既然躲不过,那就直面这肃杀之景,高咏一曲《思悲翁》。古人杜康以解忧,今诗人咏歌以遣怀。孰不知,“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临此岁方晏,顾景咏悲翁。”诗人故作刚强,似勉强还能控制住内心无限的惆怅、悲凉。

  “故人不可见,寂寞平陵东。”忽念及自己在这偏远的边塞荒城上,竟无一好友相伴,一时所有的情感如开闸之水,奔涌汹涌出来,再也难以控制了。全诗至此,戛然而止,但那难以遣怀的悲愁,却久久不散。

  纵观全诗,首句概写,第二联亦从大处落笔,而第三联则从身边细节入手,由远及近,层层递进。且精炼简洁地描绘出边塞荒凉之景,借悲景诉悲情。至结尾两联,则环顾自身,直抒胸臆,情感的深度再往推一层。全诗从大处落笔,由远及近,层层递进,语言精炼简洁,借悲景诉悲情,最后直抒胸臆,读来荡气回肠。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75-76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荒凉的古城萧条冷落,极目远望,万里山河一片空旷寂寥
秋天,天高云淡,高远空旷,不时传来几声南归鸿雁的哀鸣。
散发着凉气的池塘里倒映着枯败的杂草,高大的馆舍坐落在稀疏的梧桐树中。
正当这一年将尽的时节,只能自古其影高咏一曲《思悲翁》。
朋友已经难以见到了,只能寂寞地独处平陵之东。

注释
奉:敬词。太守:一郡的行政长官。韦太守陟:即韦陟,维的好友,两人多相唱和之诗。
荒城:荒凉的古城。唐杜甫《谒先主庙》诗:“绝域归舟远,荒城系马频。”萧索:萧条冷落;凄凉
迥(jiǒng):远。
嘹唳(lì):形容声音响亮凄清
归鸿:归雁。诗文中多用以寄托归思。
寒塘:寒冷的池塘。衰草:枯草。高馆:高大的馆舍。疏桐:梧桐树间因为稀疏而落下的斑驳的影子。
岁方晏:一年将尽的时候。晏:晚。
顾景(yǐng):即顾影。自顾其影。有自矜、自负之意。悲翁:古曲名。
故人:旧交;老友。
平陵:一作“平林”,地名,在襄阳之西。此指韦陟任职之地。

参考资料:

1、 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75-76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赏析

  此诗描绘了边塞孤城衰败、萧条的景象,抒发了诗人无限的惆怅悲凉之感,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好友的思念之情。

  “荒城自萧索,万里山河空。”开门见山,直接描写边塞孤城的萧条衰败。一座非常荒凉,被人荒废的池城,随着岁月的侵蚀,更添了些岁月斑驳的痕迹,越发地衰败,荒凉。极目望去,万里河山只一片空旷寂寥,这空不只是空间的空虚,也是回首后,戍守边疆保家卫国之事业付诸东流的空。这一联中,一“自”一“空”,如神来之笔画龙点睛。自,表现了城池荒废,自身自灭,无人管辖的悲凉。或许当年无数英雄为戍守家园在此叱咤风云,而如今,那雄伟壮阔已消失殆尽,只杂草丛生,一片衰飒。空,亦是沉重的悲凉,这广阔的边城曾经等的壮阔,何等地雄伟,如今,“浪花淘尽英雄”,英雄事业转头空。无尽的苍凉,无尽的悲壮,尽在这“自”与“空”中。后来杜甫《蜀相》诗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也用了“自”与“空”,应为受此诗启发。

  “天高秋日迥,嘹唳闻归鸿。”落笔于高空。秋气肃杀,高远阔大的边城景象,只孤城一座,“天高秋日迥”,是古老的苍凉。满目疮痍,抑制不住满心悲愁。忽城外几点孤雁,凄厉的鸣叫传入耳际,那是寻找同伴的哀鸣,是跋涉在故乡途中悲苦的呼叫,撕心裂肺,揪人心肠。鸿雁尤可展翅飞翔,而自身呢,便怕要陷身此荒凉之地了,不禁自问何时能归乡。内心的愁绪与阴影不禁又增添了一层。

  “寒塘映衰草,高馆落疏桐。”诗人从身边的细节着眼。城池的荒废,秋日的高迥,欲躲避了这满眼的肃杀的景象,可眼前池塘凛冽的水,岸边衰败的草,驿馆外稀疏枯干的梧桐,处处如此,又能够向何处逃呢。而现在恰是年终之际,归乡也不得,既然躲不过,那就直面这肃杀之景,高咏一曲《思悲翁》。古人杜康以解忧,今诗人咏歌以遣怀。孰不知,“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临此岁方晏,顾景咏悲翁。”诗人故作刚强,似勉强还能控制住内心无限的惆怅、悲凉。

  “故人不可见,寂寞平陵东。”忽念及自己在这偏远的边塞荒城上,竟无一好友相伴,一时所有的情感如开闸之水,奔涌汹涌出来,再也难以控制了。全诗至此,戛然而止,但那难以遣怀的悲愁,却久久不散。

  纵观全诗,首句概写,第二联亦从大处落笔,而第三联则从身边细节入手,由远及近,层层递进。且精炼简洁地描绘出边塞荒凉之景,借悲景诉悲情。至结尾两联,则环顾自身,直抒胸臆,情感的深度再往推一层。全诗从大处落笔,由远及近,层层递进,语言精炼简洁,借悲景诉悲情,最后直抒胸臆,读来荡气回肠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75-76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创作背景

  公元743年(唐玄宗天宝二年),韦陟被林甫所排挤,由吏部侍郎出为襄阳太守。王维写了这首诗寄赠韦陟,对他的遭遇表示同情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75-76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王维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360篇诗文

猜你喜欢

送崔子还京

:
匹马西从天外归,扬鞭只共鸟争飞。
送君九月交河北,雪里题诗泪满衣。

匹马西从天外归,扬鞭只共鸟争飞。
我骑着马独自从西方那远在天边的地方归来,扬起马鞭急切地赶路,好像是和鸟儿在争先一样。

送君九月交河北,雪里题诗泪满衣。
九月时节我在交河北岸给你送别,风雪中题完诗时不觉泪水已经沾满了衣服。

匹马西从天外归,扬鞭(biān)只共鸟争飞。
天外:指塞外离家乡远得好像在天外一样。交河:指河的名字。争飞:争着和鸟儿飞,比喻急切的心情。

送君九月交河北,雪里题诗泪满衣。
雪里题诗泪满衣:一是对好友还京离去的不舍,另一更重要的是反映出作者自身仍得滞留异域的苦闷,久戍塞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匹马西从天外归,扬鞭只共鸟争飞。
送君九月交河北,雪里题诗泪满衣。
  此诗与《热海行》作于同时,这个崔子是否就是崔侍御也很难说。全诗采用了诗家惯用的对照手法。前二句写崔子获归长安的喜悦,后二句写自身仍得滞留异域的苦闷。这一喜一忧都反映出久戍塞外之人的恋乡心情。由于写喜用“扬鞭只共鸟争飞”,写苦用“雪里题诗泪满衣”,极为形象,渲染非常得力。为人所爱赏。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过楚宫

:
巫峡迢迢旧楚宫,至今云雨暗丹枫。
微生尽恋人间乐,只有襄王忆梦中。

巫峡迢迢旧楚宫,至今云雨暗丹枫。
绵长高峻的巫峡,靠近旧日的楚宫。到今天巫山云雨,依然遮暗了丹枫。

微生尽恋人间乐,只有襄王忆梦中。
啊,芸芸众生,只贪恋人间的欢乐。只有那楚襄王,在追忆飘渺的梦中。

参考资料:

1、 陈永正.李商隐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05-106

巫峡迢(tiáo)迢旧楚宫,至今云雨暗丹枫。
巫峡:长江三峡之一。丹枫:经霜泛红的枫叶。李商隐《访秋》诗:“殷勤报秋意,只是有丹枫。”

微生尽恋人间乐,只有襄(xiāng)王忆梦中。
微生:细小的生命,卑微的人生。

参考资料:

1、 陈永正.李商隐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05-106
巫峡迢迢旧楚宫,至今云雨暗丹枫。
微生尽恋人间乐,只有襄王忆梦中。

  “巫峡迢迢旧楚宫,至今云雨暗丹枫”二句追述楚宫旧事,说明男女间的至情是古今长在的。“微生尽恋人间乐,只有襄王忆梦中”二句以“微生”与“襄王”对照,暗示自己如今已无复人间之乐,旧日的欢愉有如一梦,却令自己终生思忆。这表明了作者悼亡恋旧,感喟无穷,不能自已。

  李商隐诗常涉人生哲理,并与人生情感体验融汇。刘学锴、余恕诚《李商隐诗歌集解》认为:此诗感情内涵,实较复杂。人间之乐与云雨之梦,似代表现实与理想两种不同境界。仕宦婚姻之顺遂,家室人伦之乐趣,皆常人所经营所依恋者。然徒有此则人生不免卑琐。故作者乃刻意追求更美好之人生理想。而此种理想境界又正如云雨梦思,虚幻恍惚,难以寻求,且并追求理想之高情远意,亦不为世所理解。人间之乐,亦因己之坚持理想而不能享有。是则理想之境,现实之乐,两皆落空,此实理想主义者之莫大悲剧。“微生尽恋人间乐”,于“人间乐”固有所不足,然其中又寓有并此亦不能享受之悲哀;“只有襄王忆梦中”,于己之独持理想固含自负,然又不免透出孤孑与自伤。屈原《离骚》:“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义山此诗,实祖屈子之意而融铸自身独特生活体验与思想性格。屈原坚信其人生理想,义山则既向往又深感其虚幻,表现为幻灭中之追求。至于“民生各有所乐”,则并屈原亦未否定。故以为义山于“人间乐”有所不足则可,以为即是庸俗之代称,则似未切。就全诗论,自伤之情固多于自负。

参考资料:

1、 陈永正.李商隐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05-106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客从

:
客从南溟来,遗我泉客珠。
珠中有隐字,欲辨不成书。
缄之箧笥久,以俟公家须。
开视化为血,哀今征敛无!

客从南溟来,遗我泉客珠。
有客人从南方来,送我珍珠。

珠中有隐字,欲辨不成书。
珍珠里隐约有字,想辨认却又不成字。

缄之箧笥久,以俟公家须。
我把它久久地藏在竹箱里,等候官家来征求。

开视化为血,哀今征敛无!
但日后打开箱子一看,珍珠却化成了血水,可想的是我现在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应付官家的征敛了。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杜甫诗选注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 :311-312 .2、 海兵 .杜甫全集诗祥注 .乌鲁木齐 :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0 :359-360 .

客从南溟(míng)来,遗我泉客珠。
南溟,南海,遗,问遗,即赠送。泉客:即鲛人,也叫泉仙或渊客。泉客珠:指珍珠。泉客:传说中的人鱼,相传它们流出的眼泪能变为珍珠。

珠中有隐字,欲辨不成书。
有隐字:有一个隐约不清的字。因为隐约不清,所以辨认不出是个什么字。佛教传说,有些珠子中隐隐有字。珠由泪点所成,故从珠上想出“有隐字”,这个字说穿了便是“泪”字。它是如此模糊,却又如此清晰。书:即文字。

(jiān)之箧(qiè)(sì)久,以俟公家须。
缄:封藏。箧笥:指储藏物品的小竹箱。俟:等待。公家:官家,须:需要,即下所谓“征敛”。

开视化为血,哀今征敛(liǎn)无!
化为血:实即化为乌有,但说化为血,更能显示出人民遭受残酷剥削的惨痛。征敛:犹征收。《周礼·地官·里宰》:“以待有司之政令,而徵敛其财赋。”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杜甫诗选注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 :311-312 .2、 海兵 .杜甫全集诗祥注 .乌鲁木齐 :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0 :359-360 .
客从南溟来,遗我泉客珠。
珠中有隐字,欲辨不成书。
缄之箧笥久,以俟公家须。
开视化为血,哀今征敛无!

  这是一首寓言式的政治讽刺诗。“征伐诛求寡妇哭”,“已诉征求贫到骨”,便是这首诗的主题。杜甫巧妙地、准确地运用了传说,用“泉客”象征广大的被剥削的劳动人民,用泉客的“珠”象征由人民血汗创造出来的劳动果实。

  首二句仿汉乐府民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的格式,但别生新意。“客”和“我”都是虚构的。关于珠的传说是相当多的,如明月珠、夜光珠等,为什么一定要用泉客珠呢?赵次公说:“必用泉客珠,言其珠从眼位所出也。”(郭注卷十五引)这话很能揭示作者的用心所在。接着“珠中有隐字”,寓意为百姓心中有难言的隐痛。意在警告统治阶级应该看到他们所剥削的一切财物其中都含着人民的血泪。最后两句点明作诗本旨。珍珠“化为血”,寓意为官家征敛的实为平民百姓的血汗。这又是从泪化为珠想出来的。原有的财物,既剥夺一光,而公家的征敛,仍有加无已,所以说“哀今征敛无”,意谓而今再没有什么东西可供搜刮的。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赠阙下裴舍人

:
二月黄莺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阴。
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
阳和不散穷途恨,霄汉长怀捧日心。
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

二月黄莺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阴。
早春二月,黄鹂在宫苑飞翔歌吟;拂晓时紫禁城春浓树木阴阴。

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
长乐宫的钟声消逝在花丛外,龙池旁的杨柳沐浴在春雨中翠色深深。

阳和不散穷途恨,霄汉长怀捧日心。
暖阳不能消散穷途落魄之憾,遥望天空常常怀有捧日赤心。

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
十年来频频献赋还知音未遇,我头发斑白愧对华贵的帽簪。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602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216-217 .3、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637-638 .4、 蘅塘退士 等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 :160 .

二月黄莺(yīng)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阴。
黄莺:一作“黄鹂”。上林:指上林苑,汉武帝时据旧苑扩充修建的御苑。此处泛指宫苑。紫禁:皇宫。一作“紫陌”。阴阴:一作“沈沈”。

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
长乐:即长乐宫。西汉主要宫殿之一,在长安城内。这里借指唐代长安宫殿。龙池:唐玄宗登位前王邸中的一个小湖,后王邸改为兴庆宫,玄宗常在此听政,日常起居也多在此。

阳和不散穷途恨,霄(xiāo)汉长怀捧日心。
阳和:指二月仲春,与开头二月相应。霄汉:指高空。长怀:一作“长悬”。

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zān)
献赋:西汉时司马相如向汉武帝献赋而被进用,后为许多文人效仿。此指参加科举考试。遇:遇时,指被重用。华簪:古人戴帽,为使帽子固定,便用簪子连帽穿结于发髻上。有装饰的簪,就是华簪,是达官贵人的冠饰。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602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216-217 .3、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637-638 .4、 蘅塘退士 等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 :160 .
二月黄莺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阴。
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
阳和不散穷途恨,霄汉长怀捧日心。
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

  这是一首投赠诗。此诗以其用景色隐含的请求提携之意,和不落窠臼的恭维手段而闻名。前半部分以写景为主,但融情于景;后半部分以抒情为主,但思与景谐。诗人含蓄地赞颂了裴舍人,并委婉地陈述了自己的心事。全诗未有一句是明写作者自己之情,却在景色和感情的描写中点明了自己的想法,富丽精工,又不流于藻饰堆砌,由此颇见作者娴熟的艺术技巧。

  “二月黄鹂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阴。”首联是说,二月天黄莺鸟飞到上林苑,春天早上紫禁城郁郁葱葱。

  “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颔联是说,长乐宫钟声消逝在花丛外,龙池杨柳沐春雨翠色更深。

  开头四句,诗人像并不在意求援似的,描画了一幅秾丽的宫苑春景图:早晨二月,在上林苑里,黄鹂成群的飞鸣追逐,好一派活跃的春的气氛!紫禁城中更是充满春意,拂晓的时候,在树木葱茏之中,洒下一片淡淡的春阴。长乐宫的钟敲响了,钟声飞过宫墙,飘到空中,又缓缓散落在花树之外。那曾经是玄宗皇帝发祥地的龙池,千万株春意盎然的杨柳,在细雨之中越发显得苍翠欲滴了。这四句诗写的都是皇宫苑囿殿阁的景色。

  那么,钱起赠诗给裴舍人,为什么要牵扯上这些宫殿苑囿呢?这就要看看舍人的日常活动情况了。在唐代,皇帝身边的职官,有通事舍人、起居舍人、中书舍人。这些“侍从之臣”每天都要随侍皇帝左右,过问机密大事,其实际权力范围很大。

  不难理解,此诗的开头四句,并不是为写景而写景,他的目的,是在“景语”中烘托出裴舍人的特殊身份地位。由于裴舍人追随御辇,侍从宸居,就能看到一般官员看不到的宫苑景色。当皇帝行幸到上林苑时,裴舍人看到上林苑的早莺;皇帝在紫禁城临朝时,裴舍人又看见皇城的春阴晓色;裴舍人草诏时,更听到长乐宫舒缓的钟声;而龙池的柳色变化及其在雨中的浓翠,自然也是裴舍人平日所熟知的。四种景物都若隐若现地使人看到裴舍人的影子。

  可见,虽然没有一个字正面提到裴舍人,但实际上句句都在恭维裴舍人。恭维十足,却又不露痕迹,可见手法高妙。

  “阳和不散穷途恨,霄汉长怀捧日心。”颈联是说,和煦春日也难消穷途遗恨,耿耿胸中咏怀着捧日忠心。

  随后诗人笔头一转,就写到请求援引的题旨上:“阳和”句是说,虽有和暖的太阳,毕竟无法使自己的穷途落魄之恨消散。“霄汉”句说,但我仰望天空,我还是时时刻刻赞颂着太阳(指当朝皇帝),意思是自己有一颗为朝廷干事的热心。

  “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尾联是说,献赋十年至今仍未得到恩遇,如今白发丛生羞对裴舍人。

  末两句意思是说,十年来,我不断向朝廷献上文赋(指参加科举考试),可惜没有得到知音者的赏识,如今连头发都变白了,看见插着华簪的贵官,我不能不感到惭愧。话说到这份上,意思自然是再清楚不过的,但仍然含蓄,尚保持了一定的身份。

  这首诗,通篇表示了一种恭维、求援之意,却又显得十分隐约曲折,尤其是前四句,虽然是在恭维,由于运用了“景语”,便不觉其庸俗了。由此颇见钱起娴熟的艺术技巧。全诗富丽精工,又不流于藻饰堆砌,十分难得。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637-638 .2、 刘扬.以乐景写哀——读钱起《赠阙下裴舍人》[J].课外语文,2010,11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营州歌

:
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
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
营州一带的少年习惯在旷野草原上生活,穿着狐皮袍子在城外打猎。

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他们即使喝上千杯酒也不会醉倒,这些少数民族的孩子10岁就能骑马奔跑。

参考资料:

1、 孙钦善,武青山,陈铁民,何双生.高适岑参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08月第1版:第16页&罗贯中原著 王福改写.唐诗三百首 彩图注音版:吉林摄影出版社,2004年07月第1版:第137页&何诚斌编.古诗精选:甘肃文化出版社,2002年:第31页

营州少年厌(yàn)原野,狐裘(qiú)蒙茸(róng)猎城下。
营州:唐代东北边塞,治所在今辽宁朝阳。厌:同“餍”,饱。这里作饱经、习惯于之意。狐裘:用狐狸皮毛做的比较珍贵的大衣,毛向外。蒙茸:裘毛纷乱的样子。“茸”通“戎”。城下:郊野。

(lǔ)酒千钟(zhōng)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虏酒:指营州当地出产的酒。千钟:极言其多;钟,酒器。胡儿:指居住在营州一带的奚、契丹少年。

参考资料:

1、 孙钦善,武青山,陈铁民,何双生.高适岑参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08月第1版:第16页&罗贯中原著 王福改写.唐诗三百首 彩图注音版:吉林摄影出版社,2004年07月第1版:第137页&何诚斌编.古诗精选:甘肃文化出版社,2002年:第31页
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
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唐代东北边塞营州,原野丛林,水草丰盛,各族杂居,牧猎为生,习尚崇武,风俗犷放。高适这首绝句有似风情速写,富有边塞生活情趣。

  从中原的文化观念看,穿着毛茸茸的狐皮袍子在城镇附近的原野上打猎,似乎简直是粗野的儿戏,而在营州,这些却是日常生活,反映了地方风尚。生活在这里的汉、胡各族少年,自幼熏陶于牧猎骑射之风,养就了好酒豪饮的习惯,练成了驭马驰骋的本领。即使是边塞城镇的少年,也浸沉于这样的习尚,培育了这样的性情,不禁要在城镇附近就犷放地打起猎来。诗人正是抓住了这似属儿戏的城下打猎活动的特殊现象,看到了边塞少年神往原野的天真可爱的心灵,粗犷豪放的性情,勇敢崇武的精神,感到新鲜,令人兴奋,十分欣赏。诗中少年形象生动鲜明。“狐裘蒙茸”,见其可爱之态:“千钟不醉”,见其豪放之性:“十岁骑马”,见其勇悍之状。这一切又都展示了典型的边塞生活。

  这首绝句的艺术特点是构思上即兴寄情,直抒胸臆;表现上白描直抒,笔墨粗放。诗人仿佛一下子就被那城下少年打猎活动吸引住,好像出口成章地赞扬他们生龙活虎的行为和性格,一气呵成,不假思索。它的细节描写如实而有夸张,少年性格典型而有特点。诗人善于抓住生活现象的本质和特征,并能准确而简炼地表现出来,洋溢着生活气息和浓郁的边塞情调。在唐人边塞诗中,这样热情赞美各族人民生活习尚的作品,实在不多,因而这首绝句显得可贵。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392页 2、 小学生导刊(低年级), Pupils’ Guide, 2006年Z3期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