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新婚三天来到厨房,洗手亲自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还不熟悉婆婆的口味,做好先让小姑品尝。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757&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328-329&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446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gēng)汤。
三日:古代风俗,新媳妇婚后三日须下厨房做饭菜。羹:泛指做成浓的菜肴。
未谙(ān)姑食性,先遣(qiǎn)小姑尝。
“未谙”句:意思是还不熟悉婆婆的口味。谙:熟悉。姑食性:婆婆的口味。遣:让。小姑:一作“小娘”。丈夫的妹妹。也称小姑子。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757&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328-329&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446中唐人以白描叙日常生活,往往曲尽人情。朱庆余《闺意上张水部》写洞房花烛夜后的新嫁娘,令人过目不忘;王建《新嫁娘词》内容如朱诗之续,艺术上亦不相让。
古时常言新媳妇难当,在于夫婿之上还有公婆。夫婿称心还不行,还得婆婆顺眼,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古代女子过门第三天(俗称“过三朝”),照例要下厨做菜,这习俗到清代还保持着,《儒林外史》二十七回:“南京的风俗,但凡新媳妇进门,三天就要到厨下去收拾一样菜,发个利市”。画眉入时固然重要,拿味合口则更为紧要。所以新媳妇总会有几分忐忑不安的。
“三日入厨下”直赋其事,同时也交待出新婚的特定程序。“洗手”本是操作中无关紧要的环节,写出来就有表现新妇慎重小心的功效——看来她是颇为内行,却分明有几分踌躇。原因很简单:“未谙姑(婆婆)食性”。考虑到姑食性的问题,颇见出新妇的精细。同样一道羹汤,兴许有说咸,有说淡。这里不仅有个客观好坏标准,还有个主观好恶标准。“知己不知彼”,是不能稳操胜券的。她需要参谋,还要考虑谁来参谋。夫婿么,十个男儿九粗心,他在回答母亲食性问题上,也许远不如对“画眉深浅”的问题来得那么叫人放心。而女儿才是最体贴娘亲的,女儿的习惯往往来自母亲的习惯,食性亦然。所以新嫁娘找准“小姑”。味”这东西,说不清而辨得出,不消问而只须请“尝”。小姑小到什么程度不得而知,总未成年,还很稚气。她也许心想尝汤而末敢僭先的,所以新嫂子要“遣”而尝之。姑嫂之间,嫂是尊长。对夫婿要低声问,对小姑则可“遣”矣。情事各别,均应服从于规定情景。这两句切合人物的身份和特定的生活情境,写得细腻传神。
诗人写到“尝”字为止,以下的事情,就要由读者去补充了。这样反觉余味无穷,体裁的限制转化为表达的优长。由于诗人善于描写特定情境下的特定心理,寥寥几笔便勾出了一个栩栩如生的慧黠的新嫁娘的形象,生活气息非常浓厚。
蓬莱正殿压金鳌,红日初生碧海涛。闲著日门遥北望,柘黄新帕御床高。
殿前传点各依班,召对西来八诏蛮。上得青花龙尾道,侧身偷觑正南山。
龙烟日暖紫瞳瞳,宣政门当玉殿风。日刻阁前卿相出,下帘声在半天中。
白玉窗前起草臣,樱桃初赤赐尝新。殿头传语金阶远,只进词来谢圣人。
内人对御叠花笺,绣坐移来玉案边。红蜡烛前呈草本,平明舁出阁门宣。
千牛仗下放朝初,玉案傍边立起居。每日进来金凤纸,殿头无事不多书。
延英引对碧衣郎,江砚宣毫各别床。天子下帘亲考试,宫人手里过茶汤。
未明开著九重关,金画黄龙日色幡。直到银台排仗合,圣人三殿对西番。
少年天子重边功,亲到凌烟画阁中。教觅勋臣写图本,长将殿里作屏风。
丹凤楼门把火开,日云金辂下天来。阶前走马人宣尉,天子南郊一宿回。
楼前立仗看宣赦,万岁声长拜舞齐。日照彩盘高百尺,飞仙争上取金鸡。
集贤殿里图书满,点勘头边御印同。真迹进来依数字,别收锁在玉函中。
秘殿清斋刻漏长,紫微宫女夜焚香。拜陵日近公卿发,卤簿分头入太常。
新调白马怕鞭声,供奉骑来绕殿行。为报诸王侵早入,隔门催进打球名。
对御难争第一筹,殿前不打背身球。内人唱好龟兹急,天子鞘回过玉楼。
新衫一样殿头黄,银带排方獭尾长。总把玉鞭骑御马,绿鬃红额麝香香。
罗衫叶叶绣重重,金凤银鹅各一丛。每遍舞时分两向,太平万岁字当中。
鱼藻宫中锁翠娥,先皇行处不曾过。如今池底休铺锦,菱角鸡头积渐多。
殿前明日中和节,连夜琼林散舞衣。传报所司分蜡烛,监开金锁放入归。
日更三点索金车,尽放宫人出看花。仗下一时催立马,殿头先报内园家。
城东北面望云楼,半下珠帘半上钩。骑马行人长远过,恐防天子在楼头。
射生宫女宿红妆,把得新弓各自张。临上马时齐赐酒,男儿跪拜谢君王。
新秋白兔大于拳,红耳霜毛趁草眠。天子不教人射杀,玉鞭遮到马蹄前。
内鹰笼脱解红绦,斗胜争飞出手高。直上青云还却下,一双金爪掬花毛。
竞渡船头掉采旗,两边溅水湿罗衣。池东争向池西岸,先到先书上字归。
灯前飞入玉阶虫,未卧常闻半夜钟。看著中元斋日到,自盘金线绣真容。
红灯睡里唤春云,云上三更直宿分。金砌雨来行步滑,两人抬起隐花裙。
一时起立吹箫管,得宠人来满殿迎。整顿衣裳皆著却,舞头当拍第三声。
琵琶先抹六么头,小管丁宁侧调愁。半夜美人双唱起,一声声出凤凰楼。
春池日暖少风波,花里牵船水上歌。遥索剑南新样锦,东宫先钓得鱼多。
十三初学擘箜篌,弟子名中被点留。昨日教坊新进入,并房宫女与梳头。
红蛮杆拨贴胸前,移坐当头近御筵。用力独弹金殿响,凤凰飞下四条弦。
春风吹雨洒旗竿,得出深宫不怕寒。夸道自家能走马,团中横过觅人看。
粟金腰带象牙锥,散插红翎玉突枝。旋猎一边还引马,归来鸡兔绕鞍垂。
云驳花骢各试行,一般毛色一般缨。殿前来往重骑过,欲得君王别赐名。
每夜停灯熨御衣,银熏笼底火霏霏。遥听帐里君王觉,上直钟声始得归。
因吃樱桃病放归,三年著破旧罗衣。内中人识从来去,结得金花上贵妃。
欲迎天子看花去,下得金阶却悔行。恐见失恩人旧院,回来忆著日弦声。
往来旧院不堪修,近敕宣徽别起楼。闻有美人新进入,六宫未见一时愁。
自夸歌舞胜诸人,恨未承恩出内频。连夜宫中修别院,地衣帘额一时新。
闷来无处可思量,旋下金阶旋忆床。收得山丹红蕊粉,镜前洗却麝香黄。
蜂须蝉翅薄松松,浮动搔头似有风。一度出时抛一遍,金条零落满函中。
合暗报来门锁了,夜深应别唤笙歌。房房下著珠帘睡,月过金阶白露多。
御厨不食索时新,每见花开即苦春。白日卧多娇似病,隔帘教唤女医人。
丛丛洗手绕金盆,旋拭红巾入殿门。众里遥抛新摘子,在前收得便承恩。
御池水色春来好,处处分流白玉渠。密奏君王知入月,唤人相伴洗裙裾。
移来女乐部头边,新赐花檀木日弦。缏得红罗手帕子,中心细画一双蝉。
新晴草色绿温暾,山雪初消渐出浑。今日踏青归校晚,传声留著望春门。
两楼相换珠帘额,中尉明朝设内家。一样金盘日千面,红酥点出牡丹花。
尽送春来出内家,记巡传把一枝花。散时各自烧红烛,相逐行归不上车。
家常爱著旧衣裳,空插红梳不作妆。忽地下阶裙带解,非时应得见君王。
别敕教歌不出房,一声一遍奏君王。再三博士留残拍,索向宣徽作彻章。
行中第一争先舞,博士傍边亦被欺。忽觉管弦偷破拍,急翻罗袖不教知。
私缝黄帔舍钗梳,欲得金仙观里居。近被君王知识字,收来案上检文书。
月冷江清近猎时,玉阶金瓦雪澌澌。浴堂门外抄名入,公主家人谢面脂。
未承恩泽一家愁,乍到宫中忆外头。求守管弦声款逐,侧商调里唱伊州。
东风泼火雨新休,舁尽春泥扫雪沟。走马犊车当御路,汉阳宫主进鸡球。
风帘水阁压芙蓉,四面钩栏在水中。避热不归金殿宿,秋河织女夜妆红。
圣人生日明朝是,私地教人属内监。自写金花红榜子,前头先进凤凰衫。
避暑昭阳不掷卢,井边含水喷鸦雏。内中数日无呼唤,拓得滕王蛱蝶图。
内宴初秋入二更,殿前灯火一天明。中宫传旨音声散,诸院门开触处行。
玉蝉金雀三层插,翠髻高丛绿鬓虚。舞处春风吹落地,归来别赐一头梳。
树叶初成鸟护窠,石榴花里笑声多。众中遗却金钗子,拾得从他要赎么。
小殿初成粉未乾,贵妃姊妹自来看。为逢好日先移入,续向街西索牡丹。
内人相续报花开,准拟君王便看来。逢着日弦琴绣袋,宜春院里按歌回。
巡吹慢遍不相和,暗数看谁曲校多。明日梨花园里见,先须逐得内家歌。
黄金合里盛红雪,重结香罗四出花。一一傍边书敕字,中官送与大臣家。
未明东上阁门开,排仗声从后殿来。阿监两边相对立,遥闻索马一时回。
宫人早起笑相呼,不识阶前扫地夫。乞与金钱争借问,外头还似此间无。
小随阿姊学吹笙,见好君王赐与名。夜拂玉床朝把镜,黄金殿外不教行。
日高殿里有香烟,万岁声长动九天。妃子院中初降诞,内人争乞洗儿钱。
宫花不共外花同,正月长生一半红。供御樱桃看守别,直无鸦鹊到园中。
殿前铺设两边楼,寒食宫人步打球。一半走来争跪拜,上棚先谢得头筹。
太仪前日暖房来,嘱向朝阳乞药栽。敕赐一窠红踯躅,谢恩未了奏花开。
御前新赐紫罗襦,步步金阶上软舆。宫局总来为喜乐,院中新拜内尚书。
鹦鹉谁教转舌关,内人手里养来奸。语多更觉承恩泽,数对君王忆陇山。
分朋闲坐赌樱桃,收却投壶玉腕劳。各把沈香双陆子,局中斗累阿谁高。
禁寺红楼内里通,笙歌引驾夹城东。裹头宫监堂前立,手把牙鞘竹弹弓。
春风院院落花堆,金锁生衣掣不开。更筑歌台起妆殿,明朝先进画图来。
舞来汗湿罗衣彻,楼上人扶下玉梯。归到院中重洗面,金花盆里泼银泥。
宿妆残粉未明天,总立昭阳花树边。寒食内人长白打,库中先散与金钱。
众中偏得君王笑,偷把金箱笔砚开。书破红蛮隔子上,旋推当直美人来。
教遍宫娥唱遍词,暗中头白没人知。楼中日日歌声好,不问从初学阿谁。
青楼小妇砑裙长,总被抄名入教坊。春设殿前多队舞,朋头各自请衣裳。
水中芹叶土中花,拾得还将避众家。总待别人般数尽,袖中拈出郁金芽。
玉箫改调筝移柱,催换红罗绣舞筵。未戴柘枝花帽子,两行宫监在帘前。
窗窗户户院相当,总有珠帘玳瑁床。虽道君王不来宿,帐中长是炷牙香。
雨入珠帘满殿凉,避风新出玉盆汤。内人恐要秋衣着,不住熏笼换好香。
金吾除夜进傩名,画袴朱衣四队行。院院烧灯如白日,沈香火底坐吹笙。
树头树底觅残红,一片西飞一片东。自是桃花贪结子,错教人恨日更风。
金殿当头紫阁重,仙人掌上玉芙蓉。太平天子朝迎日,日色云车驾六龙。
鸳鸯瓦上瞥然声,昼寝宫娥梦里惊。元是我王金弹子,海棠花下打流莺。
忽地金舆向月陂,内人接著便相随。却回龙武军前过,当处教开卧鸭池。
画作天河刻作牛,玉梭金镊采桥头。每年宫里穿针夜,敕赐诸亲乞巧楼。
春来睡困不梳头,懒逐君王苑北游。暂向玉花阶上坐,簸钱赢得两三筹。
步行送入长门里,不许来辞旧院花。只恐他时身到此,乞恩求赦放还家。
缣罗不著索轻容,对面教人染退红。衫子成来一遍出,明朝半片在园中。
弹棋玉指两参差,背局临虚斗著危。先打角头红子落,上三金字半边垂。
后宫宫女无多少,尽向园中笑一团。舞蝶落花相觅著,春风共语亦应难。
宛转黄金白柄长,青荷叶子画鸳鸯。把来不是呈新样,欲进微风到御床。
供御香方加减频,水沈山麝每回新。内中不许相传出,已被医家写与人。
药童食后送云浆,高殿无风扇少凉。每到日中重掠鬓,衩衣骑马绕宫廊。
蓬莱正殿压金鳌,红日初生碧海涛。闲著五门遥北望,柘黄新帕御床高。
殿前传点各依班,召对西来八诏蛮。上得青花龙尾道,侧身偷觑正南山。
龙烟日暖紫瞳瞳,宣政门当玉殿风。五刻阁前卿相出,下帘声在半天中。
白玉窗前起草臣,樱桃初赤赐尝新。殿头传语金阶远,只进词来谢圣人。
内人对御叠花笺,绣坐移来玉案边。红蜡烛前呈草本,平明舁出阁门宣。
千牛仗下放朝初,玉案傍边立起居。每日进来金凤纸,殿头无事不多书。
延英引对碧衣郎,江砚宣毫各别床。天子下帘亲考试,宫人手里过茶汤。
未明开著九重关,金画黄龙五色幡。直到银台排仗合,圣人三殿对西番。
少年天子重边功,亲到凌烟画阁中。教觅勋臣写图本,长将殿里作屏风。
丹凤楼门把火开,五云金辂下天来。阶前走马人宣尉,天子南郊一宿回。
楼前立仗看宣赦,万岁声长拜舞齐。日照彩盘高百尺,飞仙争上取金鸡。
集贤殿里图书满,点勘头边御印同。真迹进来依数字,别收锁在玉函中。
秘殿清斋刻漏长,紫微宫女夜焚香。拜陵日近公卿发,卤簿分头入太常。
新调白马怕鞭声,供奉骑来绕殿行。为报诸王侵早入,隔门催进打球名。
对御难争第一筹,殿前不打背身球。内人唱好龟兹急,天子鞘回过玉楼。
新衫一样殿头黄,银带排方獭尾长。总把玉鞭骑御马,绿鬃红额麝香香。
罗衫叶叶绣重重,金凤银鹅各一丛。每遍舞时分两向,太平万岁字当中。
鱼藻宫中锁翠娥,先皇行处不曾过。如今池底休铺锦,菱角鸡头积渐多。
殿前明日中和节,连夜琼林散舞衣。传报所司分蜡烛,监开金锁放入归。
五更三点索金车,尽放宫人出看花。仗下一时催立马,殿头先报内园家。
城东北面望云楼,半下珠帘半上钩。骑马行人长远过,恐防天子在楼头。
射生宫女宿红妆,把得新弓各自张。临上马时齐赐酒,男儿跪拜谢君王。
新秋白兔大于拳,红耳霜毛趁草眠。天子不教人射杀,玉鞭遮到马蹄前。
内鹰笼脱解红绦,斗胜争飞出手高。直上青云还却下,一双金爪掬花毛。
竞渡船头掉采旗,两边溅水湿罗衣。池东争向池西岸,先到先书上字归。
灯前飞入玉阶虫,未卧常闻半夜钟。看著中元斋日到,自盘金线绣真容。
红灯睡里唤春云,云上三更直宿分。金砌雨来行步滑,两人抬起隐花裙。
一时起立吹箫管,得宠人来满殿迎。整顿衣裳皆著却,舞头当拍第三声。
琵琶先抹六么头,小管丁宁侧调愁。半夜美人双唱起,一声声出凤凰楼。
春池日暖少风波,花里牵船水上歌。遥索剑南新样锦,东宫先钓得鱼多。
十三初学擘箜篌,弟子名中被点留。昨日教坊新进入,并房宫女与梳头。
红蛮杆拨贴胸前,移坐当头近御筵。用力独弹金殿响,凤凰飞下四条弦。
春风吹雨洒旗竿,得出深宫不怕寒。夸道自家能走马,团中横过觅人看。
粟金腰带象牙锥,散插红翎玉突枝。旋猎一边还引马,归来鸡兔绕鞍垂。
云驳花骢各试行,一般毛色一般缨。殿前来往重骑过,欲得君王别赐名。
每夜停灯熨御衣,银熏笼底火霏霏。遥听帐里君王觉,上直钟声始得归。
因吃樱桃病放归,三年著破旧罗衣。内中人识从来去,结得金花上贵妃。
欲迎天子看花去,下得金阶却悔行。恐见失恩人旧院,回来忆著五弦声。
往来旧院不堪修,近敕宣徽别起楼。闻有美人新进入,六宫未见一时愁。
自夸歌舞胜诸人,恨未承恩出内频。连夜宫中修别院,地衣帘额一时新。
闷来无处可思量,旋下金阶旋忆床。收得山丹红蕊粉,镜前洗却麝香黄。
蜂须蝉翅薄松松,浮动搔头似有风。一度出时抛一遍,金条零落满函中。
合暗报来门锁了,夜深应别唤笙歌。房房下著珠帘睡,月过金阶白露多。
御厨不食索时新,每见花开即苦春。白日卧多娇似病,隔帘教唤女医人。
丛丛洗手绕金盆,旋拭红巾入殿门。众里遥抛新摘子,在前收得便承恩。
御池水色春来好,处处分流白玉渠。密奏君王知入月,唤人相伴洗裙裾。
移来女乐部头边,新赐花檀木五弦。缏得红罗手帕子,中心细画一双蝉。
新晴草色绿温暾,山雪初消渐出浑。今日踏青归校晚,传声留著望春门。
两楼相换珠帘额,中尉明朝设内家。一样金盘五千面,红酥点出牡丹花。
尽送春来出内家,记巡传把一枝花。散时各自烧红烛,相逐行归不上车。
家常爱著旧衣裳,空插红梳不作妆。忽地下阶裙带解,非时应得见君王。
别敕教歌不出房,一声一遍奏君王。再三博士留残拍,索向宣徽作彻章。
行中第一争先舞,博士傍边亦被欺。忽觉管弦偷破拍,急翻罗袖不教知。
私缝黄帔舍钗梳,欲得金仙观里居。近被君王知识字,收来案上检文书。
月冷江清近猎时,玉阶金瓦雪澌澌。浴堂门外抄名入,公主家人谢面脂。
未承恩泽一家愁,乍到宫中忆外头。求守管弦声款逐,侧商调里唱伊州。
东风泼火雨新休,舁尽春泥扫雪沟。走马犊车当御路,汉阳宫主进鸡球。
风帘水阁压芙蓉,四面钩栏在水中。避热不归金殿宿,秋河织女夜妆红。
圣人生日明朝是,私地教人属内监。自写金花红榜子,前头先进凤凰衫。
避暑昭阳不掷卢,井边含水喷鸦雏。内中数日无呼唤,拓得滕王蛱蝶图。
内宴初秋入二更,殿前灯火一天明。中宫传旨音声散,诸院门开触处行。
玉蝉金雀三层插,翠髻高丛绿鬓虚。舞处春风吹落地,归来别赐一头梳。
树叶初成鸟护窠,石榴花里笑声多。众中遗却金钗子,拾得从他要赎么。
小殿初成粉未乾,贵妃姊妹自来看。为逢好日先移入,续向街西索牡丹。
内人相续报花开,准拟君王便看来。逢着五弦琴绣袋,宜春院里按歌回。
巡吹慢遍不相和,暗数看谁曲校多。明日梨花园里见,先须逐得内家歌。
黄金合里盛红雪,重结香罗四出花。一一傍边书敕字,中官送与大臣家。
未明东上阁门开,排仗声从后殿来。阿监两边相对立,遥闻索马一时回。
宫人早起笑相呼,不识阶前扫地夫。乞与金钱争借问,外头还似此间无。
小随阿姊学吹笙,见好君王赐与名。夜拂玉床朝把镜,黄金殿外不教行。
日高殿里有香烟,万岁声长动九天。妃子院中初降诞,内人争乞洗儿钱。
宫花不共外花同,正月长生一半红。供御樱桃看守别,直无鸦鹊到园中。
殿前铺设两边楼,寒食宫人步打球。一半走来争跪拜,上棚先谢得头筹。
太仪前日暖房来,嘱向朝阳乞药栽。敕赐一窠红踯躅,谢恩未了奏花开。
御前新赐紫罗襦,步步金阶上软舆。宫局总来为喜乐,院中新拜内尚书。
鹦鹉谁教转舌关,内人手里养来奸。语多更觉承恩泽,数对君王忆陇山。
分朋闲坐赌樱桃,收却投壶玉腕劳。各把沈香双陆子,局中斗累阿谁高。
禁寺红楼内里通,笙歌引驾夹城东。裹头宫监堂前立,手把牙鞘竹弹弓。
春风院院落花堆,金锁生衣掣不开。更筑歌台起妆殿,明朝先进画图来。
舞来汗湿罗衣彻,楼上人扶下玉梯。归到院中重洗面,金花盆里泼银泥。
宿妆残粉未明天,总立昭阳花树边。寒食内人长白打,库中先散与金钱。
众中偏得君王笑,偷把金箱笔砚开。书破红蛮隔子上,旋推当直美人来。
教遍宫娥唱遍词,暗中头白没人知。楼中日日歌声好,不问从初学阿谁。
青楼小妇砑裙长,总被抄名入教坊。春设殿前多队舞,朋头各自请衣裳。
水中芹叶土中花,拾得还将避众家。总待别人般数尽,袖中拈出郁金芽。
玉箫改调筝移柱,催换红罗绣舞筵。未戴柘枝花帽子,两行宫监在帘前。
窗窗户户院相当,总有珠帘玳瑁床。虽道君王不来宿,帐中长是炷牙香。
雨入珠帘满殿凉,避风新出玉盆汤。内人恐要秋衣着,不住熏笼换好香。
金吾除夜进傩名,画袴朱衣四队行。院院烧灯如白日,沈香火底坐吹笙。
树头树底觅残红,一片西飞一片东。自是桃花贪结子,错教人恨五更风。
金殿当头紫阁重,仙人掌上玉芙蓉。太平天子朝迎日,五色云车驾六龙。
鸳鸯瓦上瞥然声,昼寝宫娥梦里惊。元是我王金弹子,海棠花下打流莺。
忽地金舆向月陂,内人接著便相随。却回龙武军前过,当处教开卧鸭池。
画作天河刻作牛,玉梭金镊采桥头。每年宫里穿针夜,敕赐诸亲乞巧楼。
春来睡困不梳头,懒逐君王苑北游。暂向玉花阶上坐,簸钱赢得两三筹。
步行送入长门里,不许来辞旧院花。只恐他时身到此,乞恩求赦放还家。
缣罗不著索轻容,对面教人染退红。衫子成来一遍出,明朝半片在园中。
弹棋玉指两参差,背局临虚斗著危。先打角头红子落,上三金字半边垂。
后宫宫女无多少,尽向园中笑一团。舞蝶落花相觅著,春风共语亦应难。
宛转黄金白柄长,青荷叶子画鸳鸯。把来不是呈新样,欲进微风到御床。
供御香方加减频,水沈山麝每回新。内中不许相传出,已被医家写与人。
药童食后送云浆,高殿无风扇少凉。每到日中重掠鬓,衩衣骑马绕宫廊。
王建《宫词一百首》以白描见长,语言平易清新。其中第九十首“树头树底觅残红”是较有代表性的、脍炙人口的一首。此诗近于口语,并适当运用重叠修辞,念来琅琅上口,具有民歌风调。尤其因为在明快中见委曲,于流利中寓顿挫,便成为宫词中百里挑一的佳作。
诗一开始就展开具体形象的画面:宫中,一个暮春的清晨,宫女徘徊于桃树下,看看“树头”,花朵越来越稀;“树底”则满地“残红”。这景象使她们感到惆怅,于是一片一片拾掇起狼藉的花瓣,一边拾,一边怨,怨东风的薄情,叹桃花的薄命……。在古典诗歌中,伤春惜花,常与年华逝去,或受到摧残联系在一起的。如“洛阳女儿好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刘希夷《代悲白头翁》)宫人的惜花恨风,只是自觉不自觉地移情于物罢了,也隐含着对自身薄命的嗟伤。
诗上下联间有一个转折。从“觅残红”突然想到“桃花贪结子”,意境进了一层。《诗经·周南·桃夭》云:“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用桃花结子来暗示女子出嫁,此诗“桃花贪结子”一样具强烈的暗示性。桃花结子是自然的、合理的,人也一样。然而封建时代的宫女,连开花结子的桃花都不如,写“桃花贪结子”,就深深暗示出宫女难言的隐衷和痛苦。
到这里,读者会感到宫女惜花的心情渐渐消逝,代之以另一种情绪,这就是羡花、乃至妒花了。从惜花恨风到羡花妒花,是诗情的转折,也就是“在委曲深 挚中别有顿挫”(《石洲诗话》)。这一顿挫,使诗情发生跳跃,意境为之深化。如果说仅仅从惜花恨风,读者还难以分辨宫女之怨与洛阳女儿之怨的不同;那么,这羡花妒花的情绪,就把二者完全区别开来,写出了人物感情的个性,赋与形象以深度与厚度了。同时,这一转折又合乎生活逻辑,过渡自然:桃花被五更风吹散、吹落,引起宫女们的怜惜和怨恨,她们把桃花比为自己,同有一种沦落之感;但桃花凋谢了会结出甘美的果实来,这又自然勾起宫女的羡艳、妒嫉了。但诗人的运笔不这样直截表达,却说是桃花因“贪”结子而自愿凋谢,花谢并非“五更风”扫落之过。措词委婉,突出了桃花有结子的自由,也就是突出了宫女命运的大可怨恨。此诗就生动形象地通过宫女的思想活动的景物化,深刻揭露了封建制度反人道的现实。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776-777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眉妆漫染,额上的额黄半明半暗的闪耀着,鬓边发丝散漫将掩未掩那雪白的面颊。懒懒地无心去描弯弯的眉,迟了好久才起身梳理晨妆。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刚穿上的崭新绫罗短衣,上边绣贴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参考资料:
1、 陈国林.高中生必背古诗文:龙门书局出版社,2012年8月:79—802、 周汝昌.唐宋词鉴赏辞典(第一版《唐·五代·北宋》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4月:第40-41页小山重叠金明灭,鬓(bìn)云欲度香腮(sāi)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小山:眉妆的名目,指小山眉,弯弯的眉毛。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明灭:隐现明灭的样子。金明灭:形容阳光照在屏风上金光闪闪的样子。一说描写女子头上插戴的饰金小梳子重叠闪烁的情形,或指女子额上涂成梅花图案的额黄有所脱落而或明或暗。鬓云:像云朵似的鬓发。形容发髻蓬松如云。度:覆盖,过掩,形容鬓角延伸向脸颊,逐渐轻淡,像云影轻度。欲度:将掩未掩的样子。香腮雪:香雪腮,雪白的面颊。蛾眉:女子的眉毛细长弯曲像蚕蛾的触须,故称蛾眉。一说指元和以后叫浓阔的时新眉式“蛾翅眉”。弄妆:梳妆打扮, 修饰仪容。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rú),双双金鹧(zhè)鸪(gū)。
罗襦:丝绸短袄。鹧鸪:贴绣上去的鹧鸪图,这说的是当时的衣饰,就是用金线绣好花样,再绣贴在衣服上,谓之“贴金”。
参考资料:
1、 陈国林.高中生必背古诗文:龙门书局出版社,2012年8月:79—802、 周汝昌.唐宋词鉴赏辞典(第一版《唐·五代·北宋》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4月:第40-41页这首《菩萨蛮》词以精致的构思,精美的语言,写闺中思妇独处的情怀,刻画出一位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女性形象。
小山,眉妆之名目,晚唐五代,此样盛行,见于《海录碎事》,为“十眉”之一式。大约“眉山”一词,亦因此起。眉曰小山,也时时见于当时词中,如五代蜀秘书监毛熙震《女冠子》云:“修蛾慢脸(脸,古义,专指眼部),不语檀心一点(檀心,眉间额妆,双关语),小山妆。”正指小山眉而言。又如同时孙光宪《酒泉子》云:“玉纤(手也)淡拂眉山小,镜中嗔共照。翠连娟,红缥缈,早妆时。”亦正写晨妆对镜画眉之情景。可知小山本谓淡扫蛾眉,实与韦庄《荷叶杯》所谓“一双愁黛远山眉”同义。
旧解多以小山为“屏”,其实未允。此由不知全词脉络,误以首句与下无内在联系;不知“小山”为眉样专词,误以为此乃“小山屏”之简化。又不知“叠”乃眉蹙之义,遂将“重叠”解为重重叠叠。然“小山屏”者,译为今言,谓“小小的山样屏风”也,故“山屏”即为“屏山”,为连词,而“小”为状词;“小”可省减而“山屏”不可割裂而止用“山”字。既以“小山”为屏,又以“金明灭”为日光照映不定之状,不但“屏”“日”全无着落,章法脉络亦不可寻矣。
重,在诗词韵语中,往往读平声而义为去声,或者反是,全以音律上的得宜为定。此处声平而义去,方为识音。叠,相当于蹙眉之蹙字义,唐诗有“双蛾叠柳”之语,正此之谓。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故诗又有“八字宫眉捧额黄”之句,其良证也。
已将眉喻为山,再将鬓喻为云,再将腮喻为雪,是谓文心脉络。盖晨间闺中待起,其眉蹙锁,而鬓已散乱,其披拂之发缕,掩于面际,故上则微掩眉端额黄,在隐现明灭之间;下则欲度腮香,——度实亦微掩之意。如此,山也,金也,云也,雪也,构为一幅春晓图,十分别致。
上来两句所写,待起未起之情景也。故第三句紧接懒起,起字一逗——虽曰懒起,并非不起,是娇懒迟迟而起也。闺中晓起,必先梳妆,故“画蛾眉”三字一点题——正承“小山”而来。“弄妆”再点题,而“梳洗”二字又正承鬓之腮雪而来。其双管并下,脉络最清。然而中间又着一“迟”字,远与“懒”相为呼应,近与“弄”字互为注解。“弄”字最奇,因而是一篇眼目。一“迟”字,多少层次,多少时光,多少心绪,多少神情,俱被此一字包尽矣。
梳妆虽迟,终究须有完毕之日,故过片重开,即写梳妆已罢,最后以两镜前后对映而审看梳妆是否合乎标准。其前镜,妆台奁内之座镜也;其后镜,手中所持之柄镜也——俗呼“把儿镜”。所以照者,为看两鬓簪花是否妥恰,而两镜之交,“套景”重叠,花光之与人面,亦交互重叠,至于无数层次!以十个字写此难状之妙景,尽得神理,实为奇绝之笔。
词笔至此,写梳妆题目已尽其能事了,后面又忽有两句,又不知为何而设?新贴,新鲜之“花样子”也,剪纸为之,贴于绸帛之上,以为刺绣之“蓝本”者也。盖言梳妆既妥,遂开始一日之女红:刺绣罗襦,而此新样花贴,偏偏是一双一双的的鹧鸪图纹。闺中之人,见此图纹,不禁有所感触。此处之所感所触,乃与开头之山眉深蹙,梦起迟妆者相应。由此一例足见飞卿词极工于组织联络,回互呼应之妙。
全篇内容是写一个女子早晨自娇卧未醒,宿妆已残而懒起梳妆,而妆毕簪花照镜,而穿上新罗襦之 过程。结构亦循此次序作直线型之描叙,极清晰明了。此词写闺怨之情,却不着一字点破,而是通过主人公起床前后一系列的动作、服饰,让读者由此去窥视其内心的隐秘。尤其是词的末二句“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不仅充分体现了温庭筠词密丽浓艳的风格,而且以咏物衬人情,更见蕴藉。
在格律上,词作采用了仄韵和平韵交错变换的调式来表现曲折细腻的思想感情,而“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二句,不仅平仄合于律句,而且巧妙地安排了五个响亮的去声字:“照”“后”“镜”“面”“映”,置于换头之处,吟唱时,就更加显得跌宕飞动,抑扬顿挫。。
参考资料:
1、 周汝昌.唐宋词鉴赏辞典(第一版《唐·五代·北宋》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4月:第40-41页2、 刘学锴.温庭筠诗词选.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169-1773、 邱美琼 胡建次.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1-44、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40-41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玉炉散发着炉香烟,红色的蜡烛滴着烛泪,摇曳的光影映照出华丽屋宇的凄迷。她的蛾眉颜色已褪,鬓发也已零乱,漫漫长夜无法安眠,只觉枕被一片寒凉。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窗外的梧桐树,正淋着三更的冷雨,也不管屋内的她正为别离伤心。一滴一滴的雨点,正凄厉地敲打着一叶一叶的梧桐,滴落在无人的石阶上,一直到天明。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bìn)云残,夜长衾(qīn)枕寒。
画堂:华丽的内室。鬓云:鬓发如云。衾:被子。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梧桐:落叶乔木,古人以为是凤凰栖止之木。不道:不管、不理会的意思。
温庭筠共写过六首内容相仿的《更漏子》。这首《更漏子》,借“更漏”夜景咏妇女相思情事,词从夜晚写到天明。
开头三个字,表面看是景语,不像后来李清照《醉花阴·重阳》的“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含有以炉烟袅袅来表示愁思无限的意思。次句“红蜡泪”就不同了:夜间燃烛,用以照明,但多了一个“泪”字,便含有了人的感情。说“玉炉”,既见其精美,又见其色洁;“红蜡”则透出色泽的艳丽而撩人情思,而闺中的寂寞也隐隐流露出来了。“画堂”,写居室之美,与“玉炉”、“红蜡”相映衬。这句紧承上句,说红蜡所映照是画堂中人的秋思。“秋思”,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深藏于人心中的情愫,红蜡是不能“照”到的,可是作者却执拗地强调“偏照”。“偏照”者,非照不可也。这一来,将室内的华美陈设与人的感情,巧妙地联系起来了。此刻,在这美丽的画堂中,冷清寂静,只有玉炉之香,红蜡之泪,与女主人公相伴,不管它们是有意、无意,但在她看来,却是“偏照”。至此,是蜡在流泪,抑或人在流泪,浑融一体,更反衬女主人公的“秋思”之深。概言之,第一句主要是衬景,二句景中含情,三句感情色彩强烈,女主人公的愁肠百结,呼之而出了。陈匪石云:“词固言情之作,然但以情言,薄矣。必须融情入景,由景见情。”(《旧时月色斋词谭》)这里“融情入景”是逐步深入的,至“偏照”始喷涌而出。
“眉翠薄,鬓云残”,两句写人。以翠黛描眉,见其眉之美。鬓云,是形容美发如云,可知其人之美。但紧接着用了一个“薄”字,一个“残”字,景况便完全不同了。“薄”字形容眉黛褪色,“残”字描绘鬓发不整。这两个字反映出她辗转反侧、无法入睡的情态,不仅写外貌,也同时写出了她内心难言的苦闷。“夜长衾枕寒”,继续写思妇独处无眠的感受,它不仅点明了时间:长夜漫漫;写出了人的感觉:衾枕生寒,如李清照怀念外出丈夫时的“半夜凉初透”。由此可知上面的一切景物,都是夜长不寐之人目之所见,身之所感。这些景物如粒粒珍珠,用“秋思”这条线把它们串了起来。
上阕写画堂中人所见,下阕从室内转到室外,写人的所闻。秋夜三更冷雨,点点滴滴在梧桐树上,这离情之苦没有人可以理解。它与“偏照画堂秋思”呼应,可见“秋思”即是离情。下面再作具体描述:“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潇潇秋雨不理会闺中少妇深夜怀人的苦情,只管让雨珠洒在一张张梧桐叶上,滴落在窗外的石阶上,一直滴到天明,还没有休止。秋雨连绵不停,正如她的离情连绵无尽。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由玉炉生香、红蜡滴泪的傍晚,到闻“三更雨”,再看“滴到明”,女主人公的彻夜不眠,当然更非“一个愁字了得”了。
这首词通首写画堂人的“秋思”“离情”,上阕的意境,在《花间集》中颇常见,下阕的写法则独辟蹊径。陈廷焯说“梧桐树”数语,用笔较快,而意味无上文章之厚。其实,“用笔快”如果一泻千里,言尽意止,固然不好;但这里并非如此。谭献说“梧桐树”以下似直下语,正从“夜长”逗出,亦书家“无垂不缩”之法。书法中的所谓“垂”,指竖笔;在作竖笔时,最后须往上逆缩一下,使字体不失其气势。比之于词,即是看似直率,纵笔而下,但须顿挫深厚,跌宕而有情致,似直而实纡也。《更漏子》下阕,写梧桐夜语,正有此特色。这里直接写雨声,间接写思妇,亦是“夜长衾枕寒”的进一步说明;但整夜不眠却仍用暗示,始终未曾点破,这就是直致中有含蓄之处。所以说此词深得书家 “无垂不缩”之法,即是指它“直说”中仍适当地配合以“含蓄”,否则便会使人有一览无余、索然寡味之感了。宋人聂胜琼《鹧鸪天·别情》词有句云:“枕前泪共阶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当是从此词脱胎而来,写得语浅情深;但全词并不像此词上下片浓淡相间,又缺乏转折变化,相较之下,韵味亦是略逊一筹。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
柳丝柔长春雨霏霏,花丛外漏声不断传向远方。塞雁向南归去令人惊心,杂乱的城鸟寻觅着栖巢,望着画屏上对对金鹧鸪令人格外伤感。
香雾薄,透帘幕,惆怅谢家池阁。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
薄薄的香雾透入帘幕之中,美丽的楼阁池榭啊再无人一起观赏。绣帘低垂独自背着垂泪的红色蜡烛,长梦不断远方亲人啊可知道我的衷肠?
参考资料:
1、 顾农,徐侠 .《中国历代名家流派词传·花间派词传》 .长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9 :48 .2、 林霄 .《唐宋元明清名家词选》 .贵阳 :贵州民族出版社 ,2005 :12 .3、 陈耳东,陈笑呐 .《情词》 .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7 :47 .4、 亦冬 .《唐五代词选译》(修订版) .南京 :凤凰出版社 ,2011 :48 .5、 赵仁珪 .《唐五代词三百首》 .长春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2 :49 .6、 郭彦全 .《历代词今译》 .北京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 :10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tiáo)递(dì)。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zhè)鸪(gū)。
漏声:指报更报点之声。迢递:遥远。塞雁:北雁,春来北飞。城乌:城头上的乌鸦。画屏:有图饰品的屏风,为女主人公居室中的摆设。金鹧鸪:金线绣成的鹧鸪,可能绣在屏风上,也可能是绣在衣服上的。
香雾薄,透帘幕,惆(chóu)怅(chàng)谢家池阁。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
薄:通“迫”,逼来。惆怅:失意、烦恼。谢家池阁:豪华的宅院,这星即指女主人公的住处。谢氏为南朝望族,居处多有池阁之胜。后来便成为一共名。韦庄归国遥词中有“日落谢家池阁”句。红烛背:背向红烛;一说以物遮住红烛,使其光线不向人直射。
参考资料:
1、 顾农,徐侠 .《中国历代名家流派词传·花间派词传》 .长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9 :48 .2、 林霄 .《唐宋元明清名家词选》 .贵阳 :贵州民族出版社 ,2005 :12 .3、 陈耳东,陈笑呐 .《情词》 .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7 :47 .4、 亦冬 .《唐五代词选译》(修订版) .南京 :凤凰出版社 ,2011 :48 .5、 赵仁珪 .《唐五代词三百首》 .长春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2 :49 .6、 郭彦全 .《历代词今译》 .北京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 :10 .这首词表现了一个思妇在春雨之夜的孤寂境遇和愁苦思恋。
上片写室外之景。首三句描写春雨绵绵洒在柳丝上,洒在花木丛中的情形。独处空闺的人是敏感的。外界的事物很容易触动其心绪,何况是在万籁俱寂的春夜。因此,当她听到从花木上掉下来的雨滴之声,犹误以为是远方传来的计时漏声。可以想象,思妇由于对远人的眷念时刻萦系在心,无法释然。故而心绪不宁,度日如年。那雨滴之声就像是放大了的漏声,对她来讲就格外地刺耳。柳丝、春雨等本是浓丽之景。但在这里只是用来暗示思妇凄凉的心境,增强对比的效果。“惊塞雁”三句则进一步渲染思妇的这种心理感觉。人忍受不了这夜雨之声的侵扰,那么物又如何呢。在思妇的想象中,即使征塞之大雁,宿城之乌鸦,甚至是画屏上之鹧鸪也必定会闻声而惊起,不安地抖动其翅翼。这几句是移情于物的写法,以惊飞的鸟来暗示思妇不安的心情。“画屏金鹧鸪”乍一看似突亍铿由室外移至室内,由听觉变成了视觉。其实,描写静止的鹧鸪慢慢变得灵动起来,这种错觉正好衬出思妇胸中难言之痛苦。
下片描写思妇所居之室内情形。在兰室之内,炉香即将燃尽.香雾渐渐消散,但却依然能透过层层的帷帐。在这样精致雅洁的环境里,思妇的心态却只能以“惆怅”两字来概括,可见其凄苦。这里“谢家池阁”泛指思妇居处。由于这些华堂美室曾经是思妇与离人共同欢乐的地方。现今独自居住,物是人非,故其心理感觉就迥然不同。“红烛背”三句则进一步描绘了在这孤寐无伴的夜晚。百无聊赖的环境下思妇之情状。如何才能排遣心中绵绵不绝的离情,如何才能寻觅离人的踪影。只有吹熄红烛,放下帐帷,努力排除外界的干扰,进入梦乡。然而“梦长君不知”,这又是一种多么可悲可叹的情景。
全词用暗示的手法,造成含蓄的效果,思妇寂寞凄凉的心理状态,深沉细腻的感情世界,几乎都是从具体的物象中反映出来的。
参考资料:
1、 钱仲联 .《爱情词与散曲鉴赏辞典》 .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2 :24 .百舌问花花不语,低回似恨横塘雨。
百舌鸟问花,花却不说话,低头好像怨恨横塘的雨。
蜂争粉蕊蝶分香,不似垂杨惜金缕。
蜜蜂争相采集着花粉,蝴蝶也分享着花的芳香。不像垂杨柳那样珍惜一丝丝金色的枝条。
愿君留得长妖韶,莫逐东风还荡摇。
希望你能够长久的留下妖娆美好,不随着春风依旧荡摇。
秦女含颦向烟月,愁红带露空迢迢。
秦女皱着眉头望向烟云笼罩的月亮,感慨青春就像那渐渐凋零的带露残花。
参考资料:
1、 乌一行,吕雁.《千年古韵·相逢今生 中国古诗词鉴赏》:中国铁道出版社,2016.08:199页-200页2、 董乡哲著.《“温庭筠”诗集译意》:三秦出版社,2010.07:95页百舌问花花不语,低回似恨横塘雨。
百舌:鸟名,能模仿百鸟之声。或代指百鸟。横塘:原为三国时吴国在建业(今南京市)秦淮河边修建的堤岸,后为百姓聚居处。此处未必即是吴国的横塘,或只是借名泛指而已。
蜂争粉蕊蝶分香,不似垂杨惜金缕(lǚ)。
金缕:金色枝条。此二句或只是飞卿(温庭筠)即目所见而别无深意;或是表面上赞扬妓女、讽刺良女。
愿君留得长妖韶(sháo),莫逐东风还荡摇。
君:指花。妖韶:妖娆美好。
秦女含颦(pín)向烟月,愁红带露空迢(tiáo)迢。
秦女:刘学锴认为这是泛指秦地之女。颦:皱眉,常用来形容愁态。愁红:指枯萎或即将枯萎之花,其状似女子含愁之态。此处借指诗中的女子。迢迢:喻指远逝。
参考资料:
1、 乌一行,吕雁.《千年古韵·相逢今生 中国古诗词鉴赏》:中国铁道出版社,2016.08:199页-200页2、 董乡哲著.《“温庭筠”诗集译意》:三秦出版社,2010.07:95页此诗写青楼女子的悲叹,诗人也借惜花而表达青春远逝、不堪命运的自怜、自伤之情。首联采用拟人手法写花朵含恨凋零,花是比喻妓女的青春;颔联反衬,表达妓女对坎坷、悲惨、无奈之人生的自我慰藉而已;颈联语义双关,表面上写妓女希望花能长保青春妖娆而不被东风摧落,实际上却是自顾自怜;尾联写妓女皱着眉对月惆怅,青春犹如枯萎的花朵渐渐凋零,实则表达出诗人备受打击后忧愁、痛楚的心境。全诗借景抒情,以花自喻,引起丰富联想。
首“百舌问花花不语,低回似恨横塘雨”采用拟人手法写花朵含恨,与之亲近的鸟儿问它也不说话,而心有所恨的原因是秦淮河上雨,花落自凋零。其中的花是比喻妓女的青春。
“蜂争粉蕊蝶分香,不似垂杨惜金缕”比较有趣,初看似乎并无深意,不过是眼前所见的即景,和一二句连贯,但实际上如果理解了是描写什么人,那么这一句就大有深意:首先从字面上看,先是称赞妓女的“粉蕊”和“香”任君采撷,非常大方,然后讽刺良女自珍“金缕”,十分小气。从潜台词上看,作者并非要对良好的礼教品德进行讽刺,而是以此反衬妓女人生的坎坷、悲惨和无奈,这种以妓女之口传递出来的意思,一方面代表不同角度的不同人生价值态度,另一方面也传递出妓女的这种观念不过是自我慰藉的“精神胜利法”。
“愿君留得长妖韶,莫逐东风还荡摇”同样语义双关,表面上写妓女希望花能长保青春妖娆而不被东风摧落,实际上却是自顾自怜,希望自己青春长久一些,否则年老色衰就会失宠,以后的生活将会如花摧落、凄凉无比。
最后“秦女含颦向烟月,愁红带露空迢迢”的读解稍有异议,这主要是因为对其中“秦女”二字的看法不同,有学者认为“秦女”为秦地之女的泛指,这二句是写妓女皱着眉对月惆怅,自己的青春犹如枯萎的花朵渐渐凋零。但如果为泛指,就包括了良家妇女,与上几句妓女的自述语境并不十分贴切,所以也有人提出“秦女”当泛指秦准河的青楼女子,理由是当时的秦淮河是烟花之地的代指。
总的来说,这是一首描写春天的诗,不过这里的春天既是大自然的春天,也是人生的春天,更是人生中美好事物的象征。
温庭筠写这首《惜春词》不仅是为歌伎的青春不再而哀叹,更是劝慰世人要珍惜时光,珍惜青春,珍惜自已有限的生命。他对歌伎无奈的生活际遇有着深深的同情,同时也是在勉励自己——自己拥有自由的生命,更应该珍惜青春,在年轻的岁月里多做一些事情。“愿君留得长妖韶,莫逐东风还荡摇”更是他对自己的寄语:希望自己心中永远保持美好的一面,不要随波逐流,不要被丑恶的东西同化,自己真正应该珍惜的是这些。
参考资料:
1、 乌一行,吕雁.《千年古韵·相逢今生 中国古诗词鉴赏》:中国铁道出版社,2016.08:199页-200页2、 丁龙著.唐诗是一曲风流 6 温庭筠诗传:时事出版社,2015.01:15页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女子睡在水晶帘里玲珑的玻璃枕上,相思怀念着心上人啊!屋室里暖暖的,香炉上焚着香,连绣着鸳鸯的锦被都是香的。江上青青拂动的柳枝似团团轻烟,大雁悲啼着从只留残月的夜空下飞过。
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穿着浅淡藕合色的丝绸罗衣,纤手握剪刀,参参差差地剪出人胜佩戴在头上;红花簪在乌发上,疑否烧却翠云鬟;两缕青丝半遮半掩地搭落在红润脸庞两边。钗头闪荡悠悠,玉钗凤鸣敲砌竹,翠鸟欲飞阵阵风。
参考资料:
1、 俞平伯 .唐宋词选释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 :20 .水精帘里颇(pō)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颇黎:李白《玉阶怨》“却下水精帘”,李商隐《偶题》“水纹簟上琥珀枕”,表示光明洁净的境界和这句相类。“颇黎”既玻瓈、玻璃。
藕(ǒu)丝秋色浅,人胜参(cēn)差(cī)剪。双鬓(bìn)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藕丝秋色浅:当断句,不与下“人胜参差剪”连。藕合色近乎白,故说“秋色浅”,不当是戴在头上花胜的颜色。这里藕丝是借代用法,把所指的本名略去,古词常见。如温庭筠另首《菩萨蛮》“画罗金翡翠”不言帷帐;李璟《山花子》“手卷真珠上玉钩”不言帘。这里所省名词,当是衣裳。胜:花胜,以人日为之,亦称“人胜”。香红:指花,即以之代花。着一“隔”字,两鬓簪花,光景分明。玉钗头上风:幡胜摇曳,花气摇荡,都在春风中。
参考资料:
1、 俞平伯 .唐宋词选释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 :20 .这首词所写的主人公是一位年轻女子。水精,就是水晶。颇黎,就是玻璃。门窗上挂着水晶制成或者晶莹透明赛似水晶的帘子,床上放着玻璃制成或滑润细腻如玻璃般的枕头。第一句虽仅举出两件器物,但女子房中其他陈设的精致讲究由此便可想见。更重要的是,房主人情操的高雅美洁,也就可以借此窥见端倪。此刻,女主人公正恬然入睡于她那绣有鸳鸯图案的锦被之中,做着一个个旖旎的梦。《古诗十九首·客从远方来》:“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文采双鸳鸯,裁为合欢被。”被子用香炉熏过,既暖且香,故能“惹梦”——带有温柔绮丽色彩的春梦。开篇两句,仅十四个字,并列地写了水精帘、颇黎枕、鸳鸯锦三件器物,却并不给人平板呆滞之感,因为其中着意点染了轻轻浮动于室内的香气和主人公幽远飘缈的梦思,就使这本来静止的画面变得有了生气,甚至充满了幻想的意味。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紧承“暖香惹梦”而来,因此清人张惠言认为这两句写的就是女主人公的梦境(见张惠言《词选》对此词的评注)。这自然不无道理。可是,尽管日常生活中的梦有许多确是不可思议、无从解释的,在文学作品中所写的梦却大抵能找到某种现实的原因或契机。因此,即使“江上”两句写的是梦境,这梦境也必然与女主人公的生活实境有些关系。根据温庭筠的另一首词《望江南·梳洗罢》可以想象,这位梦见“江上柳如烟”的女子,或许也是住在临江的楼阁里,每日对着江水在思念着心上人。她的梦,很可能便是她平日习见景致的幻化表现在梦境里。江岸边的柳树迷蒙似烟,晕成朦胧的一片。侵晓时分,月亮残了。在熹微的晨光中,大雁已经开始一天的旅程,它们正结队飞回北方。寂静的天空中,也许还偶尔传来它们的长唳。这是一幅十分凄清迷离又有声有色的画面。而这幅春江晓雁图的意义是在画面之外:冬天过去了,春天已经归来,因避寒而飞往南方的大雁,此时正连夜飞返家乡,唯独楼上那女子所思念的人却仍然没有音耗。眼前的景致既是她平时倚楼眺望所常见,也就难免化作她这时在鸳鸯锦被里所做之梦。另外,锦被上绣鸳鸯也是作者有意的安排。成双成对的鸳鸯,恰恰反衬了女主人公的孤单寂寞。
上阕的妙处全在借景物作烘托,以极其含蓄委婉的笔法暗示女主人公的生活情状和心理活动。“水精帘里”二句是近景,“江上柳如烟”二句则是远景,不管近景远景,都紧紧围绕着女主人公的生活和情绪落笔。在前二与后二句看似松散的结构中,实际上一贯穿着内在的有机联系。
词的后半正面刻划这位女主人公,同样有着含蓄深婉之妙。“藕丝秋色浅”写衣着。藕成熟于秋季,故将淡紫近白的藕合色称作“秋色”,又转而用这色彩来代指藕合色丝绸做成的衣裳,这是中国古代诗文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
“人胜参差剪”。人胜又叫花胜、春胜,是用彩纸或金箔剪刻而成的一种饰品,可以贴在屏风上,也可以戴在发鬓上。唐时风俗在正月七日(又称人日)这一天,要剪戴花胜以迎接春天到来,尤以妇女喜爱此项活动。从这句看,女主人公参参差差地剪出花胜准备佩戴,似乎兴致不浅。
“双鬓隔香红”。以描写气味和颜色的“香红”代指好的面容,正如以“藕丝秋色浅”代指衣裳,手法相同。这里的“隔”字用得颇讲究,因为双鬓正是隔开在脸庞两边,形象鲜明如见,而且仿佛“双鬓”有了某种主动性,还似有若无地流露出一丝遗憾不足的意味。
“玉钗头上风”,承上双鬓连写女主人公的头饰。她头上插着的玉钗在春风中轻轻摇曳摆动。“风”在这里是名词作动词用,形容女子的头饰在微微颤动的样子。
这四句刻划人物用的也是借物衬托之法。写女子的衣着、头饰,写她剪制春胜的活动,并没有一句直接写她的形貌,却使人可以想见她的外形与心灵之美好可爱。最奇妙的是整个下阕根本不提她的满腹心事,只是一味渲染她的美丽和她剪春胜的动作,而这就使她的孤单处境和悠悠梦思更加令人觉得可叹。词人对她的同情,也就尽在不言之中。
温庭筠是唐代诗人中较早致力于词的创作的一个,是花间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词多写女子日常生活,当是受到南朝宫体诗的一定影响。但温词常着重表现人物心理活动,而且是借助写景写物等手法来表现,因此在艺术境界上又与宫体诗有所不问。这些从这首《菩萨蛮》词都可以看得很清楚。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 :41-42 .相见稀,相忆久,眉浅澹烟如柳。垂翠幕,结同心,待郎熏绣衾。
两人的相见越来越稀少,她思念的时间也就越来越长久,离愁别绪让她无心妆饰,那浅浅的眉毛好像淡烟中的柳叶。夜里她垂下翠绿的帘幕,系上同心结,独自卧在熏香的绣被中,期待情郎能够前来与她相会。
城上月,白如雪,蝉鬓美人愁绝。宫树暗,鹊桥横,玉签初报明。
城头的月亮白如霜雪,思念的情郎不见踪影,蝉鬓的美人满怀愁思。庭院中树木的影子渐渐转暗,天空中银河横斜,漏壶中的浮箭报晓,天就快亮了。她又度过了一个辗转难眠的夜,见到这黎明的景色更会产生悲苦之情。
参考资料:
1、 《花间集全译》(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五代后蜀 赵崇祚 编、房开江 注、崔黎民 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年5月1版1印,28—292、 赵崇祚编选;夏华等编译,花间集 图文版,万卷出版公司,2012.03,第13页相见稀,相忆久,眉浅澹(dàn)烟如柳。垂翠幕,结同心,待郎熏绣衾(qīn)。
眉浅:谓眉色浅淡,如淡烟中的柳叶。澹:通“淡”。翠幕:指翠色的帘幕。一作床头锦帐讲,亦通。待:鄂本作“侍”。
城上月,白如雪,蝉鬓(bìn)美人愁绝。宫树暗,鹊桥横,玉签初报明。
蝉鬓:古代妇女的一种发式。崔豹《古今注·杂注》:“魏文帝宫人绝所爱者,有莫琼树……琼树乃制蝉鬓,飘渺如蝉,故曰蝉鬓。”愁绝:愁极。宫树暗:破晓时庭院中的树影转暗。鹊桥:指银河。银河横斜,谓夜将尽,天将明。玉签:报更的器具。《陈书·世祖记》:“每鸡人司漏传更签于殿,乃令送者必报签于阶石之上,令鎗然有声。”报明:报天晓。
参考资料:
1、 《花间集全译》(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五代后蜀 赵崇祚 编、房开江 注、崔黎民 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年5月1版1印,28—292、 赵崇祚编选;夏华等编译,花间集 图文版,万卷出版公司,2012.03,第13页此词完整地描写闺中女子彻夜等待情人到来而终至绝望的情景。
“相见稀,相忆久,眉浅澹烟如柳。垂翠幕,结同心,待郎熏绣衾。”上片六句,首两句用赋法,运用简洁明净的语言,交代青年男女倍受离别之苦的折磨,直叙“相见稀,相忆久”,点明远人离去已久,由此引出闺中女子浅淡如柳的眉黛,显示其娴雅柔静的气质和孤寂凄凉的意绪。“眉浅”一句,写因相思相忆,无由与远人相见而懒画蛾眉,眉薄妆浅,其谁为容,将心情外化,以形写情。尽管如此,她仍然心怀希冀,下面“垂翠幕”三句,女子移步闺房,放下了翠幕,准备就寝,却又用锦带结着同心结,又用薰香薰了绣被。这几个动作,表现了女子的一片痴情,她在“待郎”归来。
“城上月,白如雪,蝉鬓美人愁绝。宫树暗,鹊桥横,玉签初报明。”下片六句,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情人终究没有出现,女子却是彻夜无眠。女子空对城头上的一轮冷月,内心更感悲楚。“蝉鬓美人愁绝”,简直是痛彻心扉,把一位深夜独坐的怨女形象,非常真切地呈现在读者面前。结末三句描写黎明光景,深受离别折磨的女子又熬过了这一个漫漫长夜。除“蝉鬓美人愁绝”一句为赋法外,“城上月”两句和“宫树暗”两句,都是女子所见,“玉签”一句,写所闻。正是在这“见闻”之中表现了女子的无眠和“愁绝”。作品运用了正面烘托和反面映衬的手法,将清夜的冷月、幽暗的宫树、玉签的报晓,皆透过清冷的景致渲染出凄苦的情感氛围;然而“结同心”、“鹊桥横”等痴情苦语,又很自然地流露出女子对爱情的渴望和期待,可是她的期待之情越是殷切,失落之苦便更见沉痛,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感受。
参考资料:
1、 王克俭主编,温庭筠 晏殊诗词选,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第39页参考资料:
1、 高峰编选.温庭筠·韦庄集.江苏:凤凰出版社,2013:120参考资料:
1、 高峰编选.温庭筠·韦庄集.江苏:凤凰出版社,2013:120“手里金鹦鹉,胸前绣凤凰。”这是一个很有点气派的公子哥儿,手里擎的是名贵的鹦鹉,身上著的是绣着凤凰的锦服。“偷眼暗形相”,这是女主人公的活动。“形相”,端详、打量也。一“偷”一“暗”,一个思春心切又不无娇羞的少女出来了。“不如从嫁与,作鸳鸯”。一番“形相”之后,女主人公很快地做出了嫁他的抉择。在这里,作者为人们展示了一个鸟的意象系列:活的鹦鹉、绣的凤凰、抽象的富于像象征意味的鸳鸯。唐人多以鹦鹉、凤凰对举,如骆宾王诗云:“鹦鹉杯中浮竹叶,凤凰琴里落梅花。”又如杜甫诗云:“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但词中的鹦鹉、凤凰似乎只是为了招来鸳鸯。他端详了半天,看到的是他手里的鹦鹉、胸前的凤凰,于是自然而然地,她想到了鸳鸯,选择了鸳鸯。“不如从嫁与”一句颇觉突兀,而“作鸳鸯”又使“不如从嫁与”变得顺理成章,意象的转换揭示了少女的心理变化进程。
温庭筠借助民间艺术中常用的比兴手法使这首流于浅近的词饶有趣味,为人们描绘了一幅世俗的、平凡的而又充满了生命活力的民间生活小景。
牡丹花谢莺声歇,绿杨满院中庭月。相忆梦难成,背窗灯半明。
牡丹花谢,夜莺也停止了歌声,月光在满种满绿杨的庭院。我思念着你难以入梦,背窗陪伴着长夜孤灯,看着它昏昏欲。
翠钿金压脸,寂寞香闺掩。人远泪阑干,燕飞春又残。
玉翠金钿低垂在我的脸上,在紧闭着门窗的闺阁里,我只觉心中满是孤寂。想到远在边关的亲人,想一想燕子衔走的春光,伤心的泪,不停地淌!
参考资料:
1、 (后蜀)赵崇祚编选.花间集注评:凤凰出版社,2008.5.:8页2、 赵崇祚编选.花间集 插图本.:万卷出版公司,2008.1:7页牡丹花谢莺声歇,绿杨满院中庭月。相忆梦难成,背窗灯半明。
牡丹花谢:形容春天已过。梦难成:指难以入眠。背窗:谓人面背窗。
翠钿(diàn)金压脸,寂寞香闺掩。人远泪阑(lán)干,燕飞春又残。
翠钿:绿色的花钿,用翡翠(青绿色)珠玉制成的首饰。花钿,又名花子、媚子、施眉心,古代妇女面额上的一种妆饰。唐代妇女多用金箔、彩纸等剪成花样贴在额上以为妆饰。金压脸,指以黄粉敷面。香闺:女子居室。阑干:纵横。
参考资料:
1、 (后蜀)赵崇祚编选.花间集注评:凤凰出版社,2008.5.:8页2、 赵崇祚编选.花间集 插图本.:万卷出版公司,2008.1:7页这是一首闺怨词,主要描写闺中思妇忆念远人的悠悠情思。上片先写外界环境,再转入室内写人,点明主人公伤情怀远的具体情状;下片抒写女主人公在此情此景中的感受,充满相忆之苦与人生感慨。全词意脉连贯统一,情景交织互渗,结构首尾呼应,创造出回环往复的抒情效果。
上片首二句写外界环境。“牡丹花谢”“莺声歇”“绿杨满院”可见时当春暮,“中庭月”则点明“夜”。这两句,除表现时间外,又兼有布置环境的作用,杨树满院,浓绿暗淡,月到中庭,洒下清冷的光辉,同时点出了女主人公情绪的外感因素。
“相忆”两句,转入室内写人,直接点明在这暮春良宵之时,主人公伤情怀远的具体情状:因离别而相忆,继而辗转反侧,彻夜不眠,相伴的只有“半明”的孤灯,想要做个远梦,与远人相偎相倚,可梦也难成。
下片深入一层,写女主人公在此情此景中的感受。先刻画女子的情态:“翠钿金压脸”,以首饰之缤纷富丽反面衬托美人之孤寂;再写香闺的孤独:“寂寞香闺掩”,以香闺之掩闭正面状美人内心之凄苦,深动人心。末二句既叹春去匆匆,也叹年华易逝,一笔兼写两意,相忆之苦与人生感慨融为一体。
“人远泪阑干”,正面揭示出孤独与寂寞都是因为“人远”所致;而“燕飞春又残”,再从侧面暗寓主人公的青春正随时光的流逝而流逝。香闺空掩,盛装之下,却难掩寂寞;无语泪流,春已暮,人未还,真不知这种等待还要持续多久。以景结情,感情的表露凄恻感人,更加渲染出无限感伤的意绪。
这首词时而正面描写,时而侧面描写,回环往复,层层深入。全词意脉连贯统一,情景交织互渗,结构首尾呼应,创造出了回环往复的抒情效果,意味深长。
参考资料:
1、 邱美琼 胡建次.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14-152、 王克俭.温庭筠晏殊诗词选.海口: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200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