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
荆门山秋来霜降,树叶零落眼前空;秋风也为我送行,使我的旅途平安。
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
此次离家远行不是为了口舌之贪,而是为了游览名山大川,因此才想去剡中这个地方。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118 .2、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813-814 .霜落荆(jīng)门江树空,布帆无恙(yàng)挂秋风。
荆门:山名,位于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的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隔江对峙,地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空:指树枝叶落已尽。布帆无恙:此处表示旅途平安。
此行不为鲈(lú)鱼鲙(kuài),自爱名山入剡(shàn)中。
鲈鱼鲙:运用《世说新语·识鉴》的典故:西晋吴人张翰在洛阳做官时,见秋风起,想到家乡菰菜、鲈鱼鲙的美味,遂辞官回乡。剡中:指今浙江省嵊州市一带。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118 .2、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813-814 .此诗写于李白第一次出蜀远游时。诗中借景抒情,抒发了作者秋日出游的愉悦心情,也表达了作者意欲饱览祖国山河而不惜远走他乡的豪情与心志。全诗写景、叙事、议论各具形象,笔势变幻灵活而又自然浑成,风格雍容典雅又不失豪放飘逸,妙用典故而不着痕迹,达到了推陈出新、活泼自然的境界。
第一句是写景,同时点出题中的“秋”和“荆门”。荆门山原是林木森森,绿叶满山,然而诗人到来时,却是秋来霜下,木叶零落,眼前一空。由于山空,江面也显得更为开阔。这个“空”字非常形象地描绘出山明水净、天地清肃的景象,寥廓高朗,而无萧瑟衰飒之感。
第二句“布帆无恙挂秋风”,承上句“江”字,并暗点题中“下”字。东晋大画家顾恺之为荆州刺史殷仲堪幕府的参军,曾告假乘舟东下,仲堪特地把布帆借给他,途中遇大风,顾恺之写信给殷仲堪说:“行人安稳,布帆无恙。”这里借用了“布帆无恙”这一典故,不仅说明诗人旅途平安,更有一帆风顺、天助人愿的意味。这种秋风万里送行舟的景象,生动地写出了诗人无比乐观欣慰的心情。
前人有诗:“张翰江东去,正值秋风时。”这首诗的第三句,就是由第二句中的“秋风”连及而来的。据说西晋时吴人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而想到故乡的莼羹、鲈鱼鲙,说:“人生贵得适志耳,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于是回到了故乡。李白此行正值秋天,船又是向着长江下游驶行,这便使他联想到张翰的故事,不过他声明“此行不为鲈鱼鲙”,此行目的与张翰不同,他自己是远离家乡。这样反跌一笔,不但使诗变得起伏跌宕,而且急呼下文“自爱名山入剡中”。剡中,今浙江嵊州,境内多名山佳水。句中“自”字,与上一句中“不为”相呼应,两句紧相连贯,增强了感情色彩。
古人曾说过:“诗人之言,不足为实也。”那意思大概就是说诗具有凝炼、概括、夸张、含蓄等特色,诗中语言的含意,往往不能就字面讲“实”、讲死,所以说写诗的人也应该“不以辞害意”。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如果只理解为诗人在表白“此行”的目的,不是为了吴地的美味佳肴,而是要去欣赏剡中的名山,那就未免太表面了,太“实”了。李白“入剡中”,是若干年以后的事。读者要知道它的含意到底是什么,还得回到诗的第三句。从张翰所说的话来看,张翰是把“名爵”与“鲈鱼鲙”对立起来,放弃前一个,而选后一个;而李白对后者的态度很明朗——“此行不为鲈鱼鲙”。至于对前者,诗人没有明说。可是,“秋下荆门”以后的所言,所行,就把这个问题说得很清楚了。第一,“此行”并没有“入剡中”,而是周游在江汉一带,寻找机会,以求仕进;第二,他还明白地声称:“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乃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上安州裴长史书》)他还希求“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这种建功立业的宏愿,积极用世的精神,和张翰的态度恰恰相反。所以诗人此时对“名爵”和“鲈鱼鲙”都是一反张翰的意思,只不过在诗中说一半留一半罢了。当然,这也是“适志”,是辞亲远游、建功立业的“志”。
诗的第四句说,饱览绍兴的名山佳水,也是诗人所向往的。这种兴趣,早在他出蜀之前就已经表露出来了,不过联系上一句来看,就不能仅仅局限于此了。自视不凡的李白,是不想通过当时一般文人所走的科举道路去获取功名的,而是要选择另一条富有浪漫色彩的途径,那便是游历,任侠,隐居名山,求仙学道,结交名流,树立声誉,以期达到目标。所以这里的“自爱名山入剡中”,无非是在标榜诗人自己那种高人雅士的格调,无非是那种不同凡俗的生活情趣的一种艺术概括。这种乐观浪漫、豪爽开朗、昂扬奋发的精神,生动地表现了诗人的个性,以及盛唐时代的精神风貌。
参考资料:
1、 赵其钧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337-339 .五鹤西北来,飞飞凌太清。
五只仙鹤从西北的天边,盘旋翱翔而来。
仙人绿云上,自道安清名。
绿色云彩上骑鹤的仙人自报家名:吾乃安清生。
两两白玉童,双吹紫鸾笙。
四个白玉般靓丽的小童,双双吹着紫色的鸾笙。
去影忽不见,回风送天声。
突然间仙人消失,只有回旋的风留下了丝丝天籁之声。
我欲一问之,飘然若流星。
我待追问几句,他们已如流星,无影无踪。
愿餐金光草,寿与天齐倾。
我真想得到仙草灵药,人与天共老。
参考资料:
1、 百度百科.古风·五鹤西北来五鹤西北来,飞飞凌太清。
凌太清:经过天空。凌,历经。太清,即天空。
仙人绿云上,自道安期名。
安期:即安期生,仙人名。《史记·封禅书》中说,方士李少君自言于海上见过安期生,给他吃过大枣,其大如瓜,居海上蓬莱仙山。
两两白玉童,双吹紫鸾(luán)笙(shēng)。
去影忽不见,回风送天声。
回风:回旋之风。天声:巨响。
我欲一问之,飘然若流星。
愿餐金光草,寿与天齐倾。
倾:本意超越,这里指相匹。
参考资料:
1、 百度百科.古风·五鹤西北来久别侵怀抱,他乡变容色。
久别后的孤寂渐渐侵入我的心怀,客居他乡使我脸色变得憔悴不堪。
月下调鸣琴,相思此何极?
夜不成眠,只有在月色之下弹琴相慰,这样的相思之情怎样才能到尽头?
参考资料:
1、 任国绪.初唐四杰诗选.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43久别侵怀抱,他乡变容色。
侵:侵扰。此处有渐进之义。容色:面容,脸色。容是容貌,色是神色。
月下调鸣琴,相思此何极?
调:整理。何极:什么时候才能终结。
参考资料:
1、 任国绪.初唐四杰诗选.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43这首诗写诗人因思念友人而苦苦煎熬,心情焦虑神情憔悴,以弹琴寄托思绪,也难以排遣痛苦。
首句“久别侵怀抱”,点明写诗的缘起。长久的离别所产生的孤独、乡愁,慢慢地侵入了诗人的怀抱之中,即占据了他的身心,弥漫了他的精神,让他在这种愁思中难以自拔。
因为久别之思慢慢侵入、充溢情怀,所以就有了第二句:“他乡变容色。”乡愁之苦,可谓是一至于斯。排解愁思的办法之一,是“月下调鸣琴”,即在乡愁最深切之月夜整理琴弦,歌之咏之。
但是,从下句“相思此何极”来看,这相思仍然是排遣不了的,所以オ有这个感叹。
这首诗几乎就是直抒胸臆之作,这既是初盛唐之际的唐诗风格,更是王勃的特殊风格,或者说,是由他开创的一种诗风。
参考资料:
1、 苏爱风.王勃诗歌艺术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07领得乌纱帽,全胜白接蓠。
戴上了乌纱帽,真是比白色接篱好得多。
山人不照镜,稚子道相宜。
我并不去照镜子,因为小儿子已经说很合适了。
参考资料:
1、 武秀主编.李白在兖州:山东友谊出版社,1995年12月第1版:121-1222、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673-674领得乌纱帽,全胜白接蓠(lí)。
领得:诗曰“领得”,此乌纱帽当为兖州瑕丘官府的友人所赠。乌纱帽:南朝宋明帝初年,建安王休仁置乌纱帽,以乌纱抽扎帽边。隋帝王贵臣多服乌纱帽,后民间贵贱皆服。白接蓠:白接篱,意指白头巾,白帽。
山人不照镜,稚(zhì)子道相宜。
山人:李白自谓。李白奉诏入京之前,应正隐于徂徕山之竹溪,故自称“山人”。稚子:稚,幼也。指李白爱子伯禽。时伯禽年龄在十至十四间,故谓。
参考资料:
1、 武秀主编.李白在兖州:山东友谊出版社,1995年12月第1版:121-1222、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673-674查旧版《辞海》“乌纱”条,谓“古官帽名”,并引《晋书·舆服志》及《唐书·舆服志》作为佐证。说是“古官帽名”,当然无误;但读了此条,失之太简,仍不能使人明白乌纱帽的来龙去脉。
其实,乌纱帽早先并非官帽。如果望文生义,以为李白既然戴了乌纱帽,一定是做了官了,其实不然,乌纱帽在唐代与“白接 ”一样,是一种日常便帽。因此,李白此诗所写,只是隐处期间的一件小事;并进而论曰:“宋元时代,尚未见将官帽称为‘乌纱帽’,而明以后的文学作品中,则屡见不鲜。”(“乌纱帽”小考,《学林漫录》六集)这个结论是符合历史实际的。
此诗运用铺叙的手法,描绘出一幅戴乌纱帽犹胜白头巾、儿子言辞很相宜的生活情趣图,诗句通俗易懂、言简意赅,生动诙谐地表达出诗人生活细节、小有情致的隐居生活。
此诗以画面清晰胜,浓墨淡彩,人、物、情浑然一体,透露了诗人脱却山人服、试戴乌纱帽时的喜悦心情,与《南陵别儿童入京》诗中“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之心情相合,据诗意,此诗略在前,《南陵别儿童入京》诗稍后。
参考资料:
1、 武秀主编.李白在兖州:山东友谊出版社,1995年12月第1版:121-1222、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673-674故交吾未测,薄宦空年岁。晚节踪曩贤,雄词冠当世。
我那些旧日的朋友都音信杳然,居官卑微,空度了几多年华。你的节操直追先贤,你雄浑的诗文的当世最好的。
堂中皆食客,门外多酒债。产业曾未言,衣裘与人敝。
你的厅堂之中坐满了食客,对外还欠着许多酒债。你从不言及财产积累之事,与朋友共衣,即使穿破了也毫不在意。
飘飖戎幕下,出入关山际。转战轻壮心,立谈有边计。
你供职幕府,随军转徙,出入于关隘山峰之间。苦战之时不以所谓豪情壮志为意,瞬息间并能拿出安定边塞的妙计。
云沙自回合,天海空迢递。星高汉将骄,月盛胡兵锐。
云雾、沙尘在风中回旋、聚散,天穹空旷高远。月盛星高,战斗十分频繁,当此之时唐军将领却十分骄纵,而胡人军队锐气正盛。
沙深冷陉断,雪暗辽阳闭。亦谓扫欃枪,旋惊陷蜂虿。
沙漠渊深阻断冷陉,雪天里天光暗淡,辽阳城门紧闭。本来说要消弭兵患,却突然惊讶地发现自己已深陷敌阵。
归旌告东捷,斗骑传西败。遥飞绝汉书,已筑长安第。
先期归来的军队回来时说是打了胜仗,而逃回的骑兵却传来战败的实况。军中远远地传来求援的文书,而主帅已在长安城中建起了自己的私第。
画龙俱在叶,宠鹤先居卫。勿辞部曲勋,不藉将军势。
朝廷徒有好士之名,受到朝廷恩宠的败军将领反而先行返回了长安。将领不要争抢部署的功劳,部署不应凭借将军的威势。
相逢季冬月,怅望穷海裔。折剑留赠人,严装遂云迈。
我们的冬季之月相遇,惆怅地望着远方的海边。解下长剑送给你,你将整肃衣裳踏上远行之路。
我行将悠缅,及此还羁滞。曾非济代谋,且有临深诫。
我离开家时就已充满了忧虑,到了这里又长期遭受阻绊。我虽没有周济当代的谋略,却还算兢兢业业。
随波混清浊,与物同丑丽。眇忆青岩栖,宁忘褐衣拜。
随着波浪或清或浊,和物体一样或丑或美。闭着眼睛想着那栖居于青岩之间,忘却那追逐功名之事。
自言爱水石,本欲亲兰蕙。何意薄松筠,翻然重菅蒯。
我一直都希望能与贤良清廉之人为伍,与品德高尚的贤者相伴。为何我与志行高远之人相伴,却仍然才质平平。
恒深取与分,孰慢平生契。款曲鸡黍期,酸辛别离袂。
我一直十分谨慎于义利的取舍,哪里敢怠慢平素做人的原则?此时我热情地招待你,可惜又要痛苦地和你分别。
逢时愧名节,遇坎悲沦替。适赵非解纷,游燕往无说。
我虽遇上好时候,惭愧的是不能树立美好的名誉和节操。到了赵国却不是去排忧解难,到了燕国也没有达到游说的目的。
浩歌方振荡,逸翮思凌励。倏若异鹏抟,吾当学蝉蜕。
浩大的歌声正回荡在天空,遒劲的鸟儿正想着凌空飞翔。你将如奇异的大鹏鸟那样,忽然间展翅高翔,我且学习那蝉蜕去外壳一般隐居去吧。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99-101页故交吾未测,薄宦空年岁。晚节踪曩贤,雄词冠当世。
薄宦:居官低微。曩:过去,以往。
堂中皆食客,门外多酒债。产业曾未言,衣裘与人敝。
产业:财产。
飘飖戎幕下,出入关山际。转战轻壮心,立谈有边计。
飘飖:即飘摇。立谈:指时间短促之间。
云沙自回合,天海空迢递。星高汉将骄,月盛胡兵锐。
月盛:月满之时。
沙深冷陉断,雪暗辽阳闭。亦谓扫欃枪,旋惊陷蜂虿。
冷陉:山脉名称,在今辽宁开原。欃枪:彗星的别名。
归旌告东捷,斗骑传西败。遥飞绝汉书,已筑长安第。
已筑长安第:意指边将不关心国家边防,只关注自己的私产。
画龙俱在叶,宠鹤先居卫。勿辞部曲勋,不藉将军势。
宠鹤:语见《左传·闵公二年》:“卫懿公好鹤,鹤有乘轩者。”
相逢季冬月,怅望穷海裔。折剑留赠人,严装遂云迈。
海裔:海边。
我行将悠缅,及此还羁滞。曾非济代谋,且有临深诫。
缅:思虑的样子。临深:面临深渊。
随波混清浊,与物同丑丽。眇忆青岩栖,宁忘褐衣拜。
褐衣拜:以平民的身份入拜朝中。
自言爱水石,本欲亲兰蕙。何意薄松筠,翻然重菅蒯。
水石:清水、白石,比喻贤良清廉之人。兰蕙:两种香草,比喻品质高尚者。薄:接近。松筠:松树和竹子,比喻志行高洁之人。
恒深取与分,孰慢平生契。款曲鸡黍期,酸辛别离袂。
款曲:衷情。
逢时愧名节,遇坎悲沦替。适赵非解纷,游燕往无说。
适赵:反用鲁仲连为赵国排忧解难的典故。游燕:反用苏秦到燕国游说的典故。
浩歌方振荡,逸翮思凌励。倏若异鹏抟,吾当学蝉蜕。
鹏抟:大鹏展翅高飞,典出《庄子·逍遥游》。蝉蜕:喻指远离尘俗。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99-101页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99-10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