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岁二首

:
去年留不住,年来也任他。当垆一榼酒,争奈两年何。
老来经节腊,乐事甚悠悠。不及儿童日,都卢不解愁。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卢仝

卢仝

卢仝tóng〈形〉(约795-835) 唐代诗人,汉族,“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的嫡系子孙。祖籍范阳(今河北省涿州市),生于河南济源市武山镇(今思礼村),早年隐少室山,自号玉川子。他刻苦读书,博览经史,工诗精文,不愿仕进。后迁居洛阳。家境贫困,仅破屋数间。但他刻苦读书,家中图书满架。仝性格狷介,颇类孟郊;但其狷介之性中更有一种雄豪之气,又近似韩愈。是韩孟诗派重要人物之一。 98篇诗文

猜你喜欢

别董大二首

: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千里黄云遮天蔽日,天气阴沉,北风送走雁群又吹来纷扬大雪。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天下还有谁不认识你呢?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就像鸟儿四处奔波无果只能自伤自怜,离开京洛已经十多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大丈夫贫贱谁又心甘情愿,今天相逢可掏不出酒钱。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113页2、 谢楚发.高适岑参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年10月版:第47-48页3、 徐中玉 金启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版:第500-501页

千里黄云白日曛(xūn),北风吹雁雪纷纷。
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曛 :昏暗。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谁人:哪个人。君:你,这里指董大。

六翮(hé)飘飖(yáo)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翮:鸟的羽翼。飘飖:飘动。六翮飘飖,比喻四处奔波而无结果。京洛:长安和洛阳。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113页2、 谢楚发.高适岑参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年10月版:第47-48页3、 徐中玉 金启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版:第500-501页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风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在唐人赠别诗篇中,那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却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与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高适的《别董大二首》便是后一种风格的佳篇。

  这两首送别诗作于公元747年(天宝六年),当时高适在睢阳,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惟有河南房次律,始终怜得董庭兰。”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但在这两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从诗的内容来看,这两篇作品当是写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而且,两个人都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贫贱相交自有深沉的感慨。诗的第二首可作如是理解。第一首却胸襟开阔,写别离而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雄壮豪迈,堪与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情境相媲美。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开头两句,描绘送别时候的自然景色。黄云蔽天,绵延千里,日色只剩下一点余光。夜幕降临以后,又刮起了北风,大风呼啸。伴随着纷纷扫扬的雪花。一群征雁疾速地从空中掠过,往南方飞去。这两句所展现的境界阔远渺茫,是典型的北国雪天风光。“千里”,有的本子作“十里”,虽是一字之差,境界却相差甚远。北方的冬天,绿色植物凋零殆尽,残枝朽干已不足以遮目,所以视界很广,可目极千里。说“黄云”,亦极典型。那是阴云凝聚之状,是阴天天气,有了这两个字,下文的“白日曛”、“北风”,“雪纷纷”,便有了着落。如此理解,开头两句便见出作者并非轻率落笔,而是在经过了苦心酝酿之后,才自然流一出的诗歌语言。这两句,描写景物虽然比较客观,但也处处显示着送别的情调,以及诗人的气质心胸。日暮天寒,本来就容易引发人们的愁苦心绪,而眼下,诗人正在送别董大,其执手依恋之态,我们是可以想见的。所以,首二句尽管境界阔远渺茫,其实不无凄苦寒凉;但是,高适毕竟具有恢弘的气度,超然的禀赋,他开没有沉溺在离别的感伤之中不能自拔。他能以理驭情,另具一副心胸,写出慷慨激昂的壮伟之音。

  “莫愁风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两句,是对董大的劝慰。说“莫愁”,说风路有知己,说天下人人识君,以此赠别,足以鼓舞人心,激励人之心志。据说,董大曾以高妙的琴艺受知于宰相房琯,崔珏曾写诗咏叹说:“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惟有河南房次律,始终怜得董庭兰”。这写的不过是董大遇合一位知音,而且是官高位显,诗境未免狭小。高适这两句,不仅紧扣董大为名琴师,天下传扬的特定身份,而且把人生知己无贫贱,天涯处处有朋友的意思融注其中,诗境远比崔珏那几句阔远得多,也深厚得多。崔诗只是琴师身世的材料,而高诗却堪称艺术珍品。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可见他当时也还处于“无酒钱”的“贫贱”境遇之中。这两首早期不得意时的赠别之作,不免“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但诗人于慰藉中寄希望,因而给人一种满怀信心和力量的感觉。

  诗人在即将分手之际,全然不写千丝万缕的离愁别绪,而是满怀激情地鼓励友人踏上征途,迎接未来。诗之所以卓绝,是因为高适“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殷璠《河岳英灵集》)、“以气质自高”(《唐诗纪事》),因而能为志士增色,为游子拭泪。如果不是诗人内心的郁积喷薄而出,则不能把临别赠语说得如此体贴入微,如此坚定不移,也就不能使此朴素无华之语言,铸造出这等冰清玉洁、醇厚动人的诗情。

参考资料:

1、 谢楚发.高适岑参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年10月版:第47-48页2、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392-393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凌朝浮江旅思

:
太清上初日,春水送孤舟。
山远疑无树,潮平似不流。
岸花开且落,江鸟没还浮。
羁望伤千里,长歌遣四愁。

太清上初日,春水送孤舟。
(清朗的)天空升起一轮朝阳,(碧绿的)春水载送着一叶孤舟。

山远疑无树,潮平似不流。
青山渺远,似乎没有树木;江水平淌,好像不动不流。

岸花开且落,江鸟没还浮。
两岸的春花开而复落,江中的水鸟载沉载浮。

羁望伤千里,长歌遣四愁。
羁旅中远望千里,感伤无限,放声高歌排遣浩茫的愁绪。

太清上初日,春水送孤舟。
太清:一作“天晴”,天空。

山远疑无树,潮平似不流。

岸花开且落,江鸟没还浮。
没还浮:时而钻入水中,时而浮出水面。

(jī)望伤千里,长歌遣四愁。
羁:停留。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闻黄鹂

:
倦闻子规朝暮声,不意忽有黄鹂鸣。
一声梦断楚江曲,满眼故园春意生。
目极千里无山河,麦芒际天摇清波。
王畿优本少赋役,务闲酒熟饶经过。
此时晴烟最深处,舍南巷北遥相语。
翻日迥度昆明飞,凌风邪看细柳翥。
我今误落千万山,身同伧人不思还。
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
闭声回翅归务速,西林紫椹行当熟。

倦闻子规朝暮声,不意忽有黄鹂鸣。
听厌了杜鹃朝朝暮暮的啼叫,不料忽然间传来了黄鹂的鸣唱。

一声梦断楚江曲,满眼故园春意生。
熟悉的叫声打断了我在湘江边上的睡梦,满眼显现出故乡生机盎然的景象。

目极千里无山河,麦芒际天摇清波。
那里放眼千里看不到高山大河,与长天相连翻滚着青青麦浪。

王畿优本少赋役,务闲酒熟饶经过。
京都地区优待农民少征赋役,乡邻们在农忙过后、酒酿成熟频繁来往。

此时晴烟最深处,舍南巷北遥相语。
在那炊烟袅袅巷道深深的村舍里,村南巷北的人们远远地打着招呼互话短长。

翻日迥度昆明飞,凌风邪看细柳翥。
黄鹂翻飞在阳光下高高地横过昆明池,又迎着风斜看着细柳展翅飞翔。

我今误落千万山,身同伧人不思还。
我如今跌落在家乡的千山万水之外,就像楚地客家人那样不再返家回乡。

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
你这故乡的鸟儿为什么要来到这里,使我心里不禁思念起遥远的家乡。

闭声回翅归务速,西林紫椹行当熟。
停止鸣叫调转翅膀快快往回飞吧,你爱吃的西林紫桑就要飘出成熟的果香。

倦闻子规朝暮声,不意忽有黄鹂(lí)鸣。
子规:即杜鹃,又名布谷、杜宇、鹈鴂 ,初夏时啼声昼夜不断,其声凄楚。黄鹂:即黄莺,亦名仓庚、搏黍、黄鸟,羽毛黄色,从眼边到头后部有黑色斑纹,鸣声悦耳。

一声梦断楚江曲,满眼故园春意生。
一声梦断:言黄鹂的一声鸣叫把梦惊醒。楚江曲:指永州湘江之滨。故园:指长安。春意生:春天欣欣向荣的景象。

目极千里无山河,麦芒际天摇清波。
无山河:谓秦中平原没有高山大河。际天:连天,一望无际。青波:指麦浪。

王畿(jī)优本少赋役(yì),务闲酒熟饶经过。
王畿:京郊,古称靠近京城的周围。优本:优待农民。务闲:指农忙过后稍稍清闲的时候。饶经过:颇有情谊的频繁来往。

此时晴烟最深处,舍南巷北遥相语。
晴烟:指炊烟,有人家居住的地方。

翻日迥(jiǒng)度昆明飞,凌风邪看细柳翥(zhǔ)
昆明:昆明池,在长安西南。翥:飞举。

我今误落千万山,身同伧人不思还。
伧:韩醇注:“楚人别种。”不思还:不想还乡。

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zǐ)
乡禽:指在家乡常能见到的子规、黄鹂。生心:产生思念之心。桑梓:家乡。

闭声回翅归务速,西林紫椹(shèn)行当熟。
闭声:停止鸣叫。回翅:张开翅膀往回飞。务速:一定要快。西林:柳宗元在长安城西有祖遗田产,有果树数百株,西林指此。椹:同“葚”,桑树结的果实,成熟后色紫,故日紫椹。行:即将。

倦闻子规朝暮声,不意忽有黄鹂鸣。
一声意断楚江曲,满眼故园春意生。
目极千里无山河,麦芒际天摇清波。
王畿优本少赋役,务闲酒熟饶经过。
此时晴烟最深处,舍南巷北遥相语。
翻日迥度昆明飞,凌风邪看细柳翥。
我今误落千万山,身同伧人不思还。
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
闭声回翅归务速,西林紫椹行当熟。

  诗一开篇以杜鹃啼血的典故,实写久不量移的悲苦。“子规”就是杜鹃,又称之为“杜魄”,相传为古蜀帝杜宇所变,日夜悲啼,叫声似“不得归去”,直叫得眼睛出血,是历来诗文中悲苦的象征。武元衡《送柳侍御裴起居》诗说:“望乡台上秦人去,学射山中杜魄哀。”诗人取白居易“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的诗意开篇,一个“倦”字点明悲苦之久,“不意”的喜悦可想而知。诗人闻“乡禽”黄鹂的叫声而思念故乡,展开想象的翅膀飞越时空关隘,以优美的语言、眷恋的情怀,向读者描绘了一幅鲜活有趣、令人向往的故园乡土风情画。故园长安既是诗人的出生、成长之地,也是诗人建功立业、实现平生抱负的希望所在。在迭经变故、风雨如晦的日子里,诗人无时无刻不在渴望朝廷恩赦,祈盼擢用,于是,家乡变成了作者魂牵意绕的精神寄托。由此,诗人不惜浓墨重彩,礼赞了日思夜想的家乡,如痴者之喃,意者之呓,亦真亦幻,如歌如画。春天的故园,春意盎然、生机勃勃。故乡土地平阔,产出丰富,人情醇厚,生活恬愉,连鸟儿在曾经显出卓著功绩的昆明湖、细柳营上空自由自在地飞翔。现实是严酷无情的,复出的机会日益渺茫,使作者心灰意冷,徒生伤悲。诗句着力刻画故乡风物,字里行间既蕴涵着往日“翻日迥度昆明飞,凌风斜看细柳翥”的惬意和欢愉,又弥漫着“我今误落千万山,身同伧人不思还”的悲苦和忧伤。结尾以拟人的手法,借问黄鹂“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心生忆桑梓”,嘱咐黄鹂速归,将作者戚苦、郁闷、无助、不平而又不甘放弃的情绪宣泄得淋漓尽致。

  此诗创作于诗人离开永州的前一年。作品显示,作者对现实既失意迷惘,同时对复出抱有强烈的追求和幻想,一颗赤子之心始终在逆境中顽强地跳动。所以语言未失活泼,风格依然俊朗,在意境上有喜有悲,大起大落。全诗以黄鹂一脉贯通,寓意高远,气韵流畅,开合自如,大气泱泱,读后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扼腕生情,回味无穷。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浪淘沙·其九

:
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
令人忽忆潇湘渚,回唱迎神三两声。

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
江中流水一刻不停歇地冲刷着沙砾,前面的波浪尚未退去后面的波浪已经生成。

令人忽忆潇湘渚,回唱迎神三两声。
使人忽然回忆起昔日漫步潇湘洲头的往事,不禁和着迎神曲调唱了几声。

参考资料:

1、 梁守中.刘禹锡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48-52

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

令人忽忆潇湘渚(zhǔ),回唱迎神三两声。
潇湘:潇水和湘水在今湖南省零陵县北会合。此借潇湘泛指湖南一带。刘禹锡曾谪居朗州十年,此云“忽忆”,可知此诗作于其后。迎神:迎神曲,湖南一带民间祀神歌曲。

参考资料:

1、 梁守中.刘禹锡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48-52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梦泽

:
梦泽悲风动白茅,楚王葬尽满城娇。
未知歌舞能多少,虚减宫厨为细腰。

梦泽悲风动白茅,楚王葬尽满城娇。
悲风萧瑟吹拂着梦泽地区衰枯的白茅草,楚灵王荒淫无道葬送了如花似玉的娇娆。

未知歌舞能多少,虚减宫厨为细腰。
谁也不知道能为楚王献舞的宫女有多少?她们费尽心机忍饥挨饿就为了拥有纤腰!

参考资料:

1、 顾之京.李商隐诗歌精选.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6:502、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714-7153、 陈永正.李商隐诗选译.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199-200

梦泽(zé)悲风动白茅,楚王葬(zàng)尽满城娇。
梦泽:楚地有云、梦二泽,云泽在江北,梦泽在江南,现今为洞庭湖一带。悲风:一说为秋季。一说为春夏之交,白茅花开之季。白茅:生于湖畔的白色茅草。另有一说是白茅象征着女性。楚王:楚灵王,是春秋时代著名的荒淫无道之君。娇:对美女的称谓,这里指楚国宫女。

未知歌舞能多少,虚减宫厨为细腰。
虚:白白地。宫厨:宫中的膳食。

参考资料:

1、 顾之京.李商隐诗歌精选.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6:502、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714-7153、 陈永正.李商隐诗选译.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199-200
梦泽悲风动白茅,楚王葬尽满城娇。
未知歌舞能多少,虚减宫厨为细腰。

  李商隐此诗是一首咏史诗。

  首先,开头的一句“梦泽悲风动白茅”写出了梦泽的荒凉景象。放眼望去,梦泽此地为一片茫茫的湖泽荒野。旷野上的秋风,吹动梦泽上连天的白茅,发出萧萧悲声。这旷远迷茫、充满悲凉萧杀气氛的景象,本来就很容易引发怀古伤今的情感。加上这一带原是楚国旧地,眼前的茫茫白茅又和历史上楚国向周天子贡包茅的故事有某种意念上的关联,于是为下一句诗做了铺垫。

  第二句“楚王葬尽满城娇”则道出了诗人所想,诗人由此荒凉的景色回忆起一连串楚国旧事,最熟悉的莫过于楚宫细腰的故事。楚灵王好细腰,先秦两汉典籍中多有记载。但李商隐此诗却把范围却由“宫中”扩展到“满城”,为害的程度也由“多饿死”变成“葬尽”,突出了“好细腰”的楚王这一癖好为祸之惨酷。触景生情,“葬尽满城娇”的想象就和眼前“悲风动白茅”的萧瑟荒凉景象难以分辨了,这悲风阵阵、白茅萧萧的地下,也许正埋葬着当日为细腰而断送青春与生命的女子的累累白骨呢,相互对比下,更引发了诗人强烈的悲凄之感。楚王罪孽深重,成为这场千古悲剧的制造者。作者愤慨之情溢于言表。

  楚王的罪孽是深重的,是这场千古悲剧的制造者。但诗歌如果只从这一点上立意,诗意便不免显得平常而缺乏新意和深意。作者的可贵之处,在于对这场悲剧有自己独特的深刻感受与理解。三、四两句,就是这种独特感受的集中表现。

  “未知歌舞能多少,虚减宫厨为细腰。”由于楚灵王好细腰,这条审美标准风靡一时,成了满城年轻女子的共同追求目标。她们心甘情愿地竞相节食减膳,以便在楚王面前轻歌曼舞,呈现自己绰约纤柔的风姿,博得楚王的垂青和宠爱。她们似乎丝毫没有想到,这样的细腰曼舞又能持续多久呢。此时细腰竞妍,将来也难保不成为地下的累累白骨。这自愿而又盲目地走向坟墓的悲剧,比起那种纯粹是被迫而清醒地走向死亡的悲剧,即使不一定更深刻,却无疑更能发人深省。因为前一种悲剧如果没有人出来揭示它的本质,它就将长期地以各种方式不受阻碍地持续下去。所以这两句中,“未知”、“虚减”,前呼后应,正是对追逐细腰悲剧的点睛之笔。讽刺入骨,又悲凉彻骨。讽刺之中又寄寓着同情,这种同情包含着一种悲天悯人式的冷峻。

  纵观全诗,诗人将用笔的重点放到这些被害而又自戕的女子身上,并在她们的悲剧中发掘出同一性质的悲剧的内在的本质。因而这首以历史上的宫廷生活为题材的小诗,在客观上就获得了远远超出这一题材范围的典型性和普遍意义。人们可以从诗人所揭示的现象中可以联想起许多类似的生活现象,并进而从中得到启迪,去思考它们的本质。由此可见,此诗在这类题材的诗之中是非常难得的,也是非常可贵的。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1146-1147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