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陆氏斋赋得残灯诗

:
殷勤照永夜,属思未成眠。馀辉含薄雾,落烬迸空筵。
谁比秦楼晓,缄愁别幌前。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杨衡

[唐](约公元七六六年前后在世)字仲师,吴兴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代宗大历初年前后在世。天宝间,避地至江西,与符载、李群、李渤(全唐诗作符载、崔群、宋济。此从唐才子传)等同隐庐山,结草堂于五老峰下,号“山中四友”。日以琴酒相娱。衡工吟咏,尝吟罢自赏其作,抵掌大笑,长谣曰:“一一鹤声飞上天”。盖自谓其声韵响彻如此。有人盗其文登第,衡因诣阙,亦登第,见其人,盛怒曰:“一一鹤声飞上天,在否?其人答曰:“此句知兄最惜,不敢偷”。衡乃笑曰:“若是,犹可恕也”。官至大理评事。衡著有诗集一卷,《唐才子传》传于世。 54篇诗文

猜你喜欢

缭绫

:
缭绫缭绫何所似?不似罗绡与纨绮。
应似天台山上明月前,四十五尺瀑布泉。
中有文章又奇绝,地铺白烟花簇雪。
织者何人衣者谁?越溪寒女汉宫姬。
去年中使宣口敕,天上取样人间织。
织为云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水色。
广裁衫袖长制裙,金斗熨波刀剪纹。
异彩奇文相隐映,转侧看花花不定。
昭阳舞人恩正深,春衣一对值千金。
汗沾粉污不再着,曳土踏泥无惜心。
缭绫织成费功绩,莫比寻常缯与帛。
丝细缲多女手疼,扎扎千声不盈尺。
昭阳殿里歌舞人,若见织时应也惜。

缭绫缭绫何所似?不似罗绡与纨绮。
缭绫缭绫,跟什么相似?既不似罗、绡,也不似纨、绮。

应似天台山上明月前,四十五尺瀑布泉。
该是像那天台山上,明月之前,流下了四十五尺的瀑布清泉。

中有文章又奇绝,地铺白烟花簇雪。
织在上面的图案美得令人叫绝,底上铺了一层白烟,花儿攒成一丛白雪。

织者何人衣者谁?越溪寒女汉宫姬。
织它的是什么人?穿它的又是谁?越溪的贫女,宫中的艳姬。

去年中使宣口敕,天上取样人间织。
去年太监来宣布皇帝口授的诏令,从宫中取来式样,命民间照式纺织。

织为云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水色。
织成飞在云上的一行行秋雁,染上江南一江春色。

广裁衫袖长制裙,金斗熨波刀剪纹。
宽幅裁作衫袖,长幅制成衣裙,用熨斗熨平绉折,用剪刀剪开花纹。

异彩奇文相隐映,转侧看花花不定。
奇异的色彩和纹饰相互隐映,正面看,侧面看,鲜艳的花色闪烁不定。

昭阳舞人恩正深,春衣一对值千金。
宫廷舞姬深受皇帝恩宠,赐她一套春衣,价值千金。

汗沾粉污不再着,曳土踏泥无惜心。
只要汗、粉沾污,她就不愿意再穿,在地上拖来踩去,毫无爱惜之心。

缭绫织成费功绩,莫比寻常缯与帛。
要知道缭绫织成费尽了心力,莫把它与寻常的缯帛相比。

丝细缲多女手疼,扎扎千声不盈尺。
煮茧抽丝痛煞了织女的双手,扎扎千声,缭绫还织不满一尺。

昭阳殿里歌舞人,若见织时应也惜。
宫廷里轻歌曼舞的艳姬,如果见到织造的艰辛,应该也会爱惜。

参考资料:

1、 吴大奎 马秀娟.元稹白居易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56-160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363-364

(liáo)(líng)缭绫何所似?不似罗绡(xiāo)与纨(wán)(qǐ)
罗绡与纨绮:四种精细的丝织品。

应似天台山上明月前,四十五尺瀑布泉。
天台山:浙江的名山,主峰在今浙江天台县境内。

中有文章又奇绝,地铺白烟花簇(cù)雪。
文章:错杂的色彩,这里指花纹图案。

织者何人衣者谁?越溪寒女汉宫姬(jī)
汉宫姬:借指唐代宫中的妃嫔。

去年中使宣口敕(chì),天上取样人间织。
敕:帝王的诏书、命令。

织为云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水色。
云外:指高空。

广裁衫袖长制裙,金斗熨波刀剪纹。
刀剪纹:用剪刀裁剪衣料。金斗:早期的熨斗就是斗样,内置红炭,不需预热,直接熨烫。

异彩奇文相隐映,转侧看花花不定。
转侧看花:从不同的角度看花。

昭阳舞人恩正深,春衣一对值千金。
昭阳舞人:汉成帝时的赵飞燕,善于歌舞,曾居昭阳殿。

汗沾粉污不再着,曳(yè)土踏泥无惜心。
曳:拉,牵引。

缭绫织成费功绩,莫比寻常缯(zēng)与帛(bó)
缯、帛:都是指丝织品。

丝细缲(sāo)多女手疼,扎扎千声不盈尺。
缲:同“缫”(sāo),把蚕茧浸在滚水里抽丝。盈:足,满。

昭阳殿里歌舞人,若见织时应也惜。
昭阳殿:汉代宫殿名,这里指皇宫。

参考资料:

1、 吴大奎 马秀娟.元稹白居易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56-160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363-364
缭绫缭绫何所似?不似罗绡与纨绮。
应似天台山上明月前,四十五尺瀑布泉。
中有文章又奇绝,地铺白烟花簇雪。
织者何人衣者谁?越溪寒女汉宫姬。
去年中使宣口敕,天上取样人间织。
织为云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水色。
广裁衫袖长制裙,金斗熨波刀剪纹。
异彩奇文相隐映,转侧看花花不定。
昭阳舞人恩正深,春衣一对值千金。
汗沾粉污不再着,曳土踏泥无惜心。
缭绫织成费功绩,莫比寻常缯与帛。
丝细缲多女手疼,扎扎千声不盈尺。
昭阳殿里歌舞人,若见织时应也惜。

  缭绫是一种精美的丝织品,用它做成“昭阳舞人”的“舞衣”,价值“千金”。这首诗的描写,都着眼于这种丝织品的出奇的精美,而写出了它的出奇的精美,则出奇的费工也就不言而喻了。

  “缭绫缭绫何所似?”诗人以突如其来的一问开头,让读者迫切地期待下文的回答。回答用了“比”的手法,又不是简单的“比”,而是先说“不似……”,后说“应似……”,文意层层逼进,文势跌宕生姿。罗、绡、纨、绮,这四种丝织品都相当精美;而“不似罗绡与纨绮”一句,却将这一切全部抹倒,表明缭绫之精美,非其他丝织品所能比拟。而配与它相比的事物,诗人找到了一种天然的东西——“瀑布”。用“瀑布”与丝织品相比,唐人诗中并不罕见,徐凝写庐山瀑布的“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就是一例。但白居易在这里说“应似天台山上明月前,四十五尺瀑布泉”,仍显得新颖贴切。新颖之处在于照“瀑布”以“明月”;贴切之处在于既以“四十五尺”兼写瀑布的下垂与一匹缭绫的长度,又以“天台山”点明缭绫的产地,与下文的“越溪”相照应。缭绫是越地的名产,天台是越地的名山,而“瀑布悬流,千丈飞泻”(《太平寰宇记·天台县》),又是天台山的奇景。诗人把越地的名产与越地的名山奇景联系起来,说一匹四十五尺的缭绫高悬,就像天台山上的瀑布在明月下飞泻,不仅写出了形状、色彩,而且表现出闪闪寒光,耀人眼目。缭绫如此,已经是巧夺天工了;但还不止如此。瀑布是没有“文章”(图案花纹)的,而缭绫却“中有文章又奇绝”,这又非瀑布所能比拟。写那“文章”的“奇绝”,又连用两“比”:“地铺白烟花簇雪”。“地”是底子,“花”是花纹。在不太高明的诗人笔下,只能写出缭绫白底白花罢了,而白居易一用“铺烟”、“簇雪”作比,就不仅写出了底、花俱白,而且连它们那轻柔的质感、半透明的光感和闪烁不定、令人望而生寒的色调都表现得活灵活现。

  诗人用六句诗、一系列比喻写出了缭绫的精美奇绝,就立刻掉转笔锋,先问后答,点明缭绫的生产者与消费者,又从这两方面进一步描写缭绫的精美奇绝,突出双方悬殊的差距,新意层出,波澜叠起。

  “织者何人衣者谁?”连发两问,“越溪寒女汉宫姬”,连作两答。生产者与消费者以及她们之间的对立已经非常明显。“越溪女”那么“寒”,却不给自己织布御“寒”,就因为要给“汉宫姬”织造缭绫,不暇自顾。“中使宣口敕”,说明皇帝的命令不可抗拒,“天上取样”,说明技术要求非常高,因而也就非常费工。“织为云外秋雁行”,是对上文“花簇雪”的补充描写。“染作江南春水色”,则是说织好了还得染,而“染”的难度也非常大,因而也相当费工。织好染就,“异彩奇文相隐映,转则看花花不定”,其工艺水平达到如此惊人的程度,那么,它耗费了“寒女”多少劳力和心血,也就不难想见了。

  精美的缭绫要织女付出高昂的代价:“丝细缲多女手疼,扎扎千声不盈尺。”然而,“昭阳舞女”却把缭绫制成的价值千金的舞衣看得一文不值:“汗沾粉污不再着,曳土踏泥无惜心。”这种对比,揭露了一个事实:皇帝派中使,传口敕,发图样,逼使“越溪寒女”织造精美绝伦的缭绫,就是为了给他宠爱的“昭阳舞人”做舞衣。就这样,诗人以缭绫为题材,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被剥削者与剥削者之间尖锐的矛盾,讽刺的笔锋,直触及君临天下、神圣不可侵犯的皇帝。其精湛的艺术技巧和深刻的思想意义,都值得重视。

  这首诗也从侧面生动地反映了唐代丝织品所达到的惊人水平。“异采奇文相隐映,转侧看花花不定”,是说从不同的角度去看缭绫,就呈现出不同的异彩奇文。这并非夸张。《资治通鉴》“唐中宗景龙二年”记载:安乐公主“有织成裙,值钱一亿。花绘鸟兽,皆如粟粒。正视、旁视,日中、影中,各为一色”,就可与此相参证。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864-866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闽中秋思

: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
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
秋雨使丛丛紫菊颜色浓淡均匀,金风吹拂片片红蕉叶飒飒有声。

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
闽中北面是高山南临汹涌大海,便于成图作画而道路崎岖难行。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 .唐诗鉴赏大典(十二)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9 :134-135 .2、 尚作恩 等 .晚唐诗译释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7 :270-271 .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

北畔(pàn)是山南畔海,只堪(kān)图画不堪行。
北畔是山:指闽中地势,北边是连绵的山脉。南畔海:指闽中南边是波涛汹涌的大海。只堪:只能的意思。图画:指画画。不堪行:指行走起来十分困难。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 .唐诗鉴赏大典(十二)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9 :134-135 .2、 尚作恩 等 .晚唐诗译释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7 :270-271 .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
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诗的开篇,即写闽中秋景。诗人以极为细腻的笔触,以雨中紫菊的艳丽色彩和风里红蕉的清脆乐音,新鲜生动地写出了南国特点。前句的一个“匀”字,极准确地勾画出雨的细密,雨的轻柔。在那动人的丛丛紫菊前,雨是那样的温情而善解花意,是它,将那大片大片的紫菊之色,浸淫得浓淡均匀,让人赏心悦目;而后句的“弄”字,则以拟人的手法将“风”人格化。闭着眼想想,风吹红蕉,蕉叶声声有韵,这该是怎么的一种情致。这样的一幅声色俱备的图画,是很容易让人陶醉的。

  接下来的三、四两句,诗人有意地拓开一笔,将笔触延伸到人们的目力的尽处:“北畔是山南畔海”,诗句看似极为平实,却高度地概括出闽中的地势:北边是山,山道弯弯;南边是海,海浪滔滔。风景美妙得可以入画,可以为诗,可以作为旁观者兴奋地指手画脚,可是,真的走马行船却实在不易。于是,便有了结句的“只堪图画不堪行”。这不仅是诗人由衷地慨叹,也是全诗旨意之所在。

  诗为诗人客中之作,描摹的也是客地之美景,而透过这些“紫”、“红”的耀眼色彩,透过那些音韵和谐的声响,不难发现,诗人抒写的,原来是浓浓的思乡情怀,诗人笔下的景色,也都不知觉地印上了深深的乡愁的印记。于是,“菊”也好,“蕉”也好,乃至那“山”,那“海”,都成为诗人一种情感的载体,成为诗人以景抒情的绝佳选择。这就是所谓“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之意了。

  诗人跋涉异乡,旅途艰辛,又恰逢秋日,慨然而萌怀乡之感,则成为一种必然。可诗人在诗中,却有意识地不直接言明,而是将极和谐的风景与不堪行走的矛盾娓娓地道出,从而形成强烈的对比,借此,含蓄地表达出诗人缘于内心深处的隐痛。于是,一种叫作“乡愁”的东西,也就隐逸于其中,弥漫于其中。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 .唐诗鉴赏大典(十二)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9 :134-135 .2、 尚作恩 等 .晚唐诗译释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7 :270-271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留别广陵诸公 / 留别邯郸故人

:
忆昔作少年,结交赵与燕。
金羁络骏马,锦带横龙泉。
寸心无疑事,所向非徒然。
晚节觉此疏,猎精草太玄。
空名束壮士,薄俗弃高贤。
中回圣明顾,挥翰凌云烟。
骑虎不敢下,攀龙忽堕天。
还家守清真,孤洁励秋蝉。
炼丹费火石,采药穷山川。
卧海不关人,租税辽东田。
乘兴忽复起,棹歌溪中船。
临醉谢葛强,山公欲倒鞭。
狂歌自此别,垂钓沧浪前。

忆昔作少年,结交赵与燕。
回忆我青年时代,结识的皆为燕赵之豪杰。

金羁络骏马,锦带横燕泉。
身骑饰金骏马,腰佩燕泉宝剑。

寸心无疑事,所向非徒然。
心中没有疑难事,所向之处决非徒然而返。

晚节觉此疏,猎精草太玄。
到得晚岁觉此粗俗,越细究玄理即奥义妙理。

空名束壮士,薄俗弃高贤。
无实之名束缚了壮士,轻薄之世俗委弃了高贤之才。

中回圣明顾,挥翰凌云烟。
中年时曾深得皇帝的垂顾,挥洒妙笔气凌云烟之上。

骑虎不敢下,攀燕忽堕天。
骑得猛虎不敢贸然而下,意欲攀燕却忽然自天落下。

还家守清真,孤洁励秋蝉。
还得家中固守真朴,像秋蝉蜕壳一样励我素洁之志。

炼丹费火石,采药穷山川。
为炼月砂广费了火石,为采药而走遍了山水。

卧海不关人,租税辽东田。
高山云海事未关人,就像管宁那样隐居山首自称而食。

乘兴忽复起,棹歌溪中船。
乘着逸兴忽然再次起身,在溪水之船上放吟高歌。

临醉谢葛强,山公欲倒鞭。
我像当年山简一样逢酒则饮、醉不知处。

狂歌自此别,垂钓沧浪前。
狂歌一曲自此与诸公分别,我要前去沧浪而垂钓。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546-548

忆昔作少年,结交赵与燕。

金羁(jī)络骏马,锦带横燕泉。
金羁:金饰的马笼头。燕泉:指宝剑。

寸心无疑事,所向非徒然。
寸心:指心。旧时认为心的大小在方寸之间,故名。

晚节觉此疏,猎精草太玄。
猎精:猎取精华妙义。太玄:扬雄写的一部书名。此句用扬雄事。

空名束壮士,薄俗弃高贤。
薄俗:轻薄的习俗,坏风气。

中回圣明顾,挥翰(hàn)凌云烟。
圣明:皇帝的代称。挥翰:犹挥毫。

骑虎不敢下,攀燕忽堕(duò)天。
骑虎:意为骑虎仙游。这里是指居身朝廷。堕天:此指去朝。

还家守清真,孤洁励秋蝉。
励:自励。

炼丹费火石,采药穷山川。
采药:指隐居避世或求仙修道。

卧海不关人,租税辽东田。

乘兴忽复起,棹(zhào)歌溪中船。
棹歌:行船时所唱之歌。

临醉谢葛强,山公欲倒鞭。
山公:即山简,山涛之子;葛强,是山简的爱将,并州人。

狂歌自此别,垂钓沧浪前。
沧浪:取《孟子》“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之意。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546-548
忆昔作少年,结交赵与燕。
金羁络骏马,锦带横龙泉。
寸心无疑事,所向非徒然。
晚节觉此疏,猎精草太玄。
空名束壮士,薄俗弃高贤。
中回圣明顾,挥翰凌云烟。
骑虎不敢下,攀龙忽堕天。
还家守清真,孤洁励秋蝉。
炼丹费火石,采药穷山川。
卧海不关人,租税辽东田。
乘兴忽复起,棹歌溪中船。
临醉谢葛强,山公欲倒鞭。
狂歌自此别,垂钓沧浪前。

  此诗以回忆开头,为自己勾勒了一幅少年英雄形象。“忆昔作少年,结交赵与燕。金羁络骏马,锦带横龙泉。寸心无疑事,所向非徒然。”诗人少年时代,结交的朋友都是豪杰之士,座下骑的是金羁络头的骏马,身上穿的是鲜艳夺目的锦袍,腰间佩挂着龙泉宝剑,心里头没有什么疑难可怕之事,干什么事情都是所向无敌,马到成功。好一派豪放狂傲的气派!“赵与燕”,古云燕赵多豪杰,这里是借地名来比喻人。“金羁络马头,锦带横龙泉”是化用鲍照“聪马金络头,锦带佩吴钩”(《结客少年场行》)的句子,这或许是写实,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少年时代对功名的追求。“寸心无疑事,所向非徒然。”这两句把少年李白志大无畏,藐视一切,以为事业必成,功名必得的自信和狂妄表达得淋漓尽致,传神至极。

  李白少怀大志,要“济苍生”、“安社稷”,希图“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他曾多次自比管晏,并以大鹏自喻,希望一展宏图。可是,后来“遍干诸侯”,“厉抵卿相”,都累累碰壁,累累失败。直到玄宗天宝二年(743年),诗人四十三岁时,由道士吴筠推荐,玄宗皇帝命他供奉翰林,成了担任起草文书之类的侍臣。然而,仅仅两年时间就被解职放还了。所以诗人在回忆了自己少年时代的天真和狂妄之后,接着说:“晚节觉此疎,猎精草太玄。空名束壮士,薄俗弃高贤。”经历了四十多年人生的风风雨雨之后,才觉得自己少年时代的豪情壮志太空疎狂妄,太不切实际。为了求得空名,少年的豪气和锋芒差不多消磨殆尽了;那世俗的社会,小人得志,鸡犬升天,不可能容得贤人志士。不如像杨雄写《太玄经》那样,探求宇审人生的哲理,淡泊宁静地过日子。这里所谓的“晚节”,按詹锳《李白诗文系年》,其时诗人不过四十七岁,这当然是指诗人经历政治失败后的心境而言。“猎精草太玄”,用杨雄事。杨雄是汉代大经学家,早年也很有政治抱负,因参与王莽政变几乎丧命,后潜心学问。诗人援引杨雄的事例,表示效法之意。“空名束壮士,薄俗弃高贤”这两句与诗人的另一首诗《送族弟》中的“空手无壮士,穷居使人低”两句很相似,都是愤世嫉俗之词,说明世俗卑污,正直有才能的人不能得到任用;即便侥幸得以任用,也不可能施展才能,实现抱负。因此,很自然地引出自己供奉翰林这段辉煌而短暂的历史来。

  “中回圣明顾,挥翰凌云烟。骑虎不敢下,攀龙忽堕天。”这几句写自己得到唐王任用的情况。由于好友吴筠的推荐,又得当朝宰相贺知章的赏识,玄宗皇帝亲自召见,金殿对策,口若悬河;命草蕃书,笔不停辍。玄宗大为高兴,御手调羹,宝床赐食,命供奉翰林,掌理文书。李白以布衣直接晋升翰林,一介书生,得此殊荣,这实在是他人生历程上辉煌的一章。所以,诗人感恩戴德又不无得意地写道:“中回圣明顾,挥翰凌云烟。”的确,李白开始非常兴奋,以为施展抱负的时机已经来到;殊不知当时的唐王朝已日趋腐败,危机四伏。玄宗与贵妃耽于淫乐,不理政务;李林甫等把持朝政,任人唯亲;安禄山等深得优宠,已有图谋。李白对此深为不满和痛恨,同时他的傲岸性格也为权贵们所憎恨。天宝三年(744年),李白就因谗谤而被革职放还,结束了不到两年的帝京生活。“骑虎不敢下,攀龙忽堕天”,这两句十分形象地概括了这段供奉翰林的词臣生活。俗话说“伴君如伴虎”,何况李白又是那种傲视王侯的人,危险性就更大了。杜甫《饮中八仙歌》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虽是夸张,但李白的傲慢可见一斑。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李白在政治上的失败是注定了的。本想攀龙附凤,建功立业,不料反从云天中坠落下来,跌了个粉身碎骨。由于这次教训,诗人认清了政治的黑暗和险恶,决意退避三舍,去修身养性。

  “还家守清真,孤洁励秋蝉。炼丹费火石,采药穷山川。卧海不关人,租税辽东田。”这几句表示自己要认真修炼,砥砺高尚品性。首先以秋蝉自励。蝉生于土,升于高木,吟风饮露,乃是高洁的象征。郭璞《蝉赞》云:“虫之精洁,可贵唯蝉。潜秽弃蜕,饮露恒鲜。”接着以学道求仙寄托情怀。李白信奉道教,到处求仙访道。确有记载,说他炼过金丹,受过道箓。我以为李白决不会相信人真能修炼成仙,他这种所作所为只不过是一种寄托而已。最后以高士管宁自勉。汉末管宁避乱辽东海隅三十余年,后魏文帝拜为大中大夫,魏明帝拜为光禄勋,皆辞而不就。皇甫谧《高士传》记载:“人或牛暴宁田者,宁为牵饲之,其人大惭。”文天祥《正气歌》也称道管宁“清操厉冰雪。”

  最后写自己佯狂醉酒,辞别友人,回到了诗歌的题目上来。“乘兴忽复起,棹歌溪中船。”诗人本在一片淡泊宁静的气氛中守真励节,忽然来了兴致,便泛舟去游览。“棹歌”,是一边划桨一边唱歌,表现了诗人无拘无束的样子。“临醉谢葛强,山公欲倒鞭。”这里借用晋人山简的典故,形容自己的醉态。山简好酒,耽于优游。镇襄阳时,常常外出游嬉,每次必大醉而归。当地有歌谣曰:“山公出何许?往至高阳池。日夕倒载归,酩酊无所知。时时能骑马,倒著白接。举鞭向葛强,何如并州儿?”“白接”,是一种白帽子,山简因为喝醉了酒,连帽子都戴反了。李白另有一首《襄阳曲》(其二)也是吟咏山简的:“山公醉酒时,酩酊高阳下。头上白接,倒著还骑马。”李白“长安市上酒家眠”,好酒的劲头不亚于这位山公,故常引为知己。“狂歌自此别,垂钓沧浪前。”最后点题,表明与“广陵诸公”辞别,表示自己要做一个狂人,做一个酒徒,随波逐流,苟且偷生。

  这首诗文字虽短,但含量极大,差不多囊括了诗人一生的主要经历和思想变化,展示了诗人从一个积极的狂人到一个消极的狂人的演变过程。这当然是李白的人生悲剧,但是,“我不弃世人,世人自弃我”,归根到底,诗人的悲剧是社会造成的。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546-5482、 宋绪连 初旭.三李诗鉴赏辞典.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403-405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他乡七夕

:
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
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
绪风初减热,新月始临秋。
谁忍窥河汉,迢迢问斗牛。

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
身在他乡恰逢乞巧,看着所住途中旅店心中羁旅愁绪更甚。

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
远离故土,不见妻子月下穿针,心中空空只余孤寂,怀念家乡。

绪风初减热,新月始临秋。
微风拂过带走盛夏的炎热,新月当空,初秋已快来临。

谁忍窥河汉,迢迢问斗牛。
是谁在忍着心中愁痛偷偷的看着银河?就是那遥远天际的牵牛星。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白马非马译注

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jī)愁。
七夕:为七月初七,民间的乞巧节。

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

(xù)风初减热,新月始临秋。
绪风:微小的风。

谁忍窥(kuī)河汉,迢迢问斗牛。
河汉:为天上的银河。迢迢:形容遥远的意思。斗牛:星名。牵牛星。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白马非马译注
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
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
绪风初减热,新月始临秋。
谁忍窥河汉,迢迢问斗牛。
  在异地他乡适逢七夕佳节,更增加旅人的思乡思亲的情怀。可是远离家乡,看不见妻子在月下穿针乞巧,对月怀人,诗人生起无限羁旅穷愁、去国怀乡之感。孟浩然诗歌大胆抒发个人的理想愿望,给开元诗风注入了清新浓郁的生活气息。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秋夜寄僧

:
尚被浮名诱此身,今时谁与德为邻。
遥知是夜檀溪上,月照千峰为一人。

尚被浮名诱此身,今时谁与德为邻。
我还被官场虚名诱惑着无法脱身,现在谁还有高尚的君子德行。

遥知是夜檀溪上,月照千峰为一人。
知道那远远的檀溪之上,月亮为您朗照着千山万峰。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主编;《万首唐人绝句校注集评 中》 ;第1029页2、 章红策划责编;殷茵策划编辑;杨遗旗校注;《《欧阳詹文集》校注》; 第125页3、 作者范凤驰著;《新选唐诗》 ;第309页

尚被浮名诱此身,今时谁与德为邻。
秋夜寄僧:《全唐诗》题《注》:“一作秋夜寄弘济上人”。被:作“披”。比喻精神上的担负。浮名:虚名。诱,欺诳;引诱,此为困扰之意。德:美好德行。

遥知是夜檀(tán)溪上,月照千峰为一人。
是夜:此夜,即今晚。檀溪:地处中国湖北省襄阳市,又名檀溪湖,在襄阳城西真武山北面。一人:指的是弘济上人。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主编;《万首唐人绝句校注集评 中》 ;第1029页2、 章红策划责编;殷茵策划编辑;杨遗旗校注;《《欧阳詹文集》校注》; 第125页3、 作者范凤驰著;《新选唐诗》 ;第309页
尚被浮名诱此身,今时谁与德为邻。
遥知是夜檀溪上,月照千峰为一人。

  诗中运用了设问和借景抒情的表达技巧,写下了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的社会状况,而作者不得不周旋其中,从而表现了弘济上人的高洁。

  《秋夜寄僧》没有运用精工华美的辞藻,而这也是欧阳詹一贯的诗词风格,欧阳詹的诗虽谈不上新奇,却很讲究炼饰。他继承了同时期诗人陈去疾清新洗炼的语言风格, 在用词炼意和声调格律上都十分讲究, 尽量避免押险韵,最忌用生僻词语,这就使他的诗不仅浅显平易,通俗易懂, 而且韵律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文字质朴,却富有味。

  开头前两句先言明自己的处境,想脱离官场,但又不忍,最终不得不周旋其中。二句虽是问话,实则自己心中早有答案,从而引导出对僧人的赞扬。意为“如今人心不古,世风日下,我还不得不周旋于其中,只有您却还与德为邻,佩有美好德行。”十几年求宦的道路上,欧阳詹艰难地抗争,苦苦地挣扎。痛苦的现实,刻骨铭心的人生历程,成了欧阳詹赋作最核心的表现内容。

  在后两句中诗人运用了自己所擅长的取材、 布景和造境的写作方式,“为什么呢?看那月光多么明朗,虽然照着千座峰峦,实是受感动而且只照您一人。”在诗中,他不是孤立地抽象地说教,而是把情与理置于形象的描写之中 , 在鲜明完整的意象中以借物言志即景抒情的方式表现个人的思想和情感,刻画传神,细致入微。抒写了他对弘济上人的怀念情绪的同时,把老僧的品德、感天动地月为之明的情形写了出来,可见诗人内心潜在的不须言明的感情。

参考资料:

1、 作者范凤驰著;《新选唐诗》 ;第309页2、 作者李文刚;欧阳詹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 中图分类号] I 207.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275 ( 2008) 03-0043-03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