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征人

:
凄凄北风吹鸳被,娟娟西月生蛾眉。
谁知独夜相思处,泪滴寒塘蕙草时。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廉氏

女诗人。生平无考。《全唐诗》存诗3首,其中《峡中即事》一首出《又玄集》卷下,其余二首皆出《才调集》卷一〇。 3篇诗文

猜你喜欢

三月

:
辛夷才谢小桃发,蹋青过后寒食前,
四时最好是三月,一去不回唯少年。
吴国地遥江接海,汉陵魂断草连天。
新愁旧恨真无奈,须就邻家瓮底眠。

辛夷才谢小桃发,蹋青过后寒食前,
辛夷花刚刚凋谢,小桃花又接续开放了。三月三踏青过后,直到清明前。

四时最好是三月,一去不回唯少年。
三月里的这段日子,正是四季里最美好的时节,可是年少青春却一去不返。

吴国地遥江接海,汉陵魂断草连天。
当此之时,遥远的吴地,江流入海,长安汉家陵墓春草连天,惹人肠断。

新愁旧恨真无奈,须就邻家瓮底眠。
新愁旧恨萦绕心头,自知无法消除,还得在邻家酒瓮旁烂醉而眠。

参考资料:

1、 杨刚编.中国名胜诗词大辞典(增补本):浙江大学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第1400页

辛夷才谢小桃发,蹋(tà)青过后寒食前,
辛夷:一种香草。发:开发。谢:凋谢。蹋青与寒食:是古代的节日,寒食节在清明的前一天(一说前两天)。

四时最好是三月,一去不回唯少年。

吴国地遥江接海,汉陵魂断草连天。
汉陵:汉陵,即西汉历朝帝王的陵墓,在陕西成阳北原(亦称五陵原)。

新愁旧恨真无奈,须就邻家瓮(wèng)底眠。
瓮:酒瓮。

参考资料:

1、 杨刚编.中国名胜诗词大辞典(增补本):浙江大学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第1400页
辛夷才谢小桃发,蹋青过后寒食前,
四时最好是三月,一去不回唯少年。
吴国地遥江接海,汉陵魂断草连天。
新愁旧恨真无奈,须就邻家瓮底眠。

  韩偓的七言律诗《三月》主要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盛景不再的感慨,其中也寄寓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无奈。这与诗人所处的时代不无关系。晚唐早已没有了盛唐的雄壮和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剩下的仅有颓废和衰弱,作为始终坚持反对朱全忠篡唐的有气节的士人,身处这种时代,面对危乱的时局,却只能无奈叹息,这首《三月》正是诗人无奈的哀叹,一方面是借哀叹美好的初春三月来哀叹国势颓危的晚唐王朝,另一方面也在为自己盛年易逝,无可挽留,功业未就的现实感慨万分,诗的结尾 “新愁旧恨真无奈,须就邻家瓮底眠”万般无奈的心情表露纸上,借酒消愁却愁更愁。

  辛夷花是一月开花的,它才刚刚谢了,桃花却早早的开了。笫一句就说明写诗时是早春时节,这样的时节是充满生气的,绿地草涨莺飞,万物渐欣渐荣。在这样的日子出去踏青是再好不过的了,在南方,寒食时节,总是细雨飘飘,滋润着千树力‘花,也带给人清新舒服的感觉。第一句的前半句“四时最好是三月”,正好说明“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就好比一个人的少年时期,一个精力充沛、活力无限的时期,然而少年也像春天的三月那样,晃一晃就过去了。时间总是这样,在你的指缝隙间流失,而你却全然不知。韩偓在这里就借用短暂的三月来感叹少年时期的一去不复返,让人不禁的感伤了起来。“吴国地遥江接海”,吴国即吴地,是长江及其支流哺乳的地域,长江经过吴地最后流入浩翰的东海,故诗人说“江接海”。汉陵是汉朝天子陵墓,“汉陵魂断草连天”,汉朝天子建立的辉煌大业早已成为历史,今也只剩陵墓断碑伴着杂草丛生。“新愁旧恨真无奈”,新增添的忧烦苦闷和旧有的遗憾悔恨,让诗人也无可奈何,如今的他除了借酒醉酣睡在瓮底,还以做什么来扭转故国火亡的乾坤呢?

  整首诗由春天短暂的三月写到人生的少年,又寄寓着家国灭亡的哀痛。春天的三月快的让人无奈,少年的大好光阴逝去让人无奈,国家变迁更让人无奈。这首诗倾注着诗人对国家的眷恋,环境的变化往往会让诗人的诗作风格有着质的改变,和李煜一样,社会动荡、王室颠覆给予韩偓诗歌创作以重大影响。他的诗常有以不写而写来传达窈妙之情,一句“一去不回唯少年”,无伤而让人感伤;一句“新愁旧恨真无奈”,不明言其愁,而愁巳不言而喻。

参考资料:

1、 李元洛.《唐诗三百首》:岳麓书社,2013-1-1:160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夜上受降城闻笛

: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回乐烽 一作:回乐峰)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回乐烽 一作:回乐峰)
回乐烽前的沙地洁白似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深秋白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惹得出征的将士一夜都在思念家乡。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年10月版 :第718页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年12月版 :第316页 .3、 蘅塘退士 .唐诗三百首 :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3 :309 .

回乐烽(fēng)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shuāng)。(回乐烽 一作:回乐峰)
受降城:唐初名将张仁愿​为了防御突厥,在黄河以北筑受降城,分东、中、西三城,都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回乐烽:烽火台名。在西受降城附近。一说当作“回乐峰”,山峰名,在回乐县(今宁夏灵武西南)。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芦管:笛子。一作“芦笛”。征人:戍边的将士。尽:全。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年10月版 :第718页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年12月版 :第316页 .3、 蘅塘退士 .唐诗三百首 :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3 :309 .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回乐烽 一作:回乐峰)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蕴藉含蓄,将所要抒发的感情蕴涵在对景物和情态的描写之中。诗的开头两句,写登城时所见的月下景色。如霜的月光和月下雪一般的沙漠,正是触发征人乡思的典型环境。环境的描写之中现出人物的感受。在这万籁俱寂的静夜里,夜风送来了凄凉幽怨的芦笛声,更加唤起了征人望乡之情。“一夜征人尽望乡”,不说思乡,不说盼归,而是以人物的情态行为展现其心理,写出了人物不尽的乡愁。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描写了一幅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举目远眺,蜿蜒数十里的丘陵上耸立着座座高大的烽火台,烽火台下是一片无垠的沙漠,在月光的映照下如同积雪的荒原。近看,高城之外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沙漠并非雪原,诗人偏说它“似雪”,月光并非秋霜,诗人偏说它“如霜”。诗人如此运笔,是为了借这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正是这似雪的沙漠和如霜的月光使受降城之夜显得格外空寂惨淡。也使诗人格外强烈地感受到置身边塞绝域的孤独,而生发出思乡情愫。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则正面写情。在万籁俱寂中,夜风送来呜呜咽咽的芦笛声。这笛声使诗人想到:是哪座烽火台上的戍卒在借芦笛声倾诉那无尽的边愁?那幽怨的笛声又触动了多少征人的思乡愁?在这漫长的边塞之夜,他们一个个披衣而起,忧郁的目光掠过似雪的沙漠,如霜的月地,久久凝视着远方。“不知何处”,写出了诗人月夜闻笛时的迷惘心情,映衬出夜景的空寥寂寞。“一夜”和“尽望”又道出征人望乡之情的深重和急切。

  从全诗来看,前两句写的是色,第三句写的是声;末句抒心中所感,写的是情。前三句都是为末句直接抒情作烘托、铺垫。开头由视觉形象引动绵绵乡情,进而由听觉形象把乡思的暗流引向滔滔的感情的洪波。前三句已经蓄势有余,末句一般就用直抒写出。李益却蹊径独辟,让满孕之情在结尾处打个回旋,用拟想中的征人望乡的镜头加以表现,使人感到句绝而意不绝,在戛然而止处仍然漾开一个又一个涟漪。这首诗艺术上的成功,就在于把诗中的景色、声音、感情三者融合为一体,将诗情、画意与音乐美熔于一炉,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意境浑成,简洁空灵,而又具有含蕴不尽的特点。

  这首诗语言优美,节奏平缓,寓情于景,以景写情,写出了征人眼前之景,心中之情,感人肺腑。诗意婉曲深远,让人回味无穷。刘禹锡《和令孤相公言怀寄河中杨少尹》中提到李益,有“边月空悲芦管秋”句,即指此诗。可见此诗在当时已传诵很广。《唐诗纪事》说这首诗在当时便被度曲入画。仔细体味全诗意境,的确也是谱歌作画的佳品。因而被谱入弦管,天下传唱,成为中唐绝句中出色的名篇之一。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720-721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寒食

: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天子宠臣的家中。

参考资料:

1、 张在军,王彦安.新课标小学生必备古诗词(六年级):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年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yù)柳斜。
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禁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树。

日暮(mù)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宫。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而得到燃烛。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候,受到特别的恩宠。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参考资料:

1、 张在军,王彦安.新课标小学生必备古诗词(六年级):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年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望中。“春城”一语,高度凝炼而华美。“春”是自然节候,城是人间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春意浓郁,笼罩全城。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流于一般性的概括,而说是“无处不飞花”,这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诗人不说“无处不开花”,而说“无处不飞花”,除了“飞”字的动态强烈,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然生机外,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序时措辞是何等精密。“飞花”,就是落花随风飞舞。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一个“飞”字,蕴意深远。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首诗能传诵千古,主要是其中的警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这一句诗中最能耀人眼目者,就在一个“飞”字。

  “寒食东风御柳斜”,春风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苑。苑中垂柳也随风飘动起来了。风是无形无影的,它的存在,只能由花之飞,柳之斜来间接感知。照此说来,一个“斜”字也是间接地写风。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日暮”就是傍晚。“汉宫”是借古讽今,实指唐朝的皇宫。“五侯”一般指东汉时,同日封侯的五个外戚。这里借汉喻唐,暗指中唐以来受皇帝宠幸、专权跋扈的外戚。这两句是说寒食节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点灯,但皇宫却例外,天还没黑,宫里就忙着分送蜡烛,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得到这份恩典。诗中用“传”与“散”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寒食禁火,是我国沿袭已久的习俗,但权贵大臣们却可以破例地点蜡烛。诗人对这种腐败的政治现象做出委婉的讽刺。

  这首诗善于选取典型的题材,引用贴切的典故对外戚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进行讽刺。虽然写得很含蓄,但有了历史典故的暗示,和中唐社会情况的印证,读者还是能了解诗的主题的。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对酒春园作

:
投簪下山阁,携酒对河梁。
陕水牵长镜,高花送断香。
繁莺歌似曲,疏蝶舞成行。
自然催一醉,非但阅年光。

投簪下山阁,携酒对河梁。
丢了官,从官舍来到山阁;在山阁里我拿起酒对着一座桥来喝。

狭水牵长镜,高花送断香。
窄窄的水流,很像拉着一个长长的镜子;从高处落下来的花,送来了一阵一阵的香味。

繁莺歌似曲,疏蝶舞成行。
很多很多的黄莺鸟叫得像唱歌一样,有几个蝴蝶在这里很有次序地飞舞。

自然催一醉,非但阅年光。
这样美好的自然景色正催人多喝几杯,正叫人不要空空地盯着自己的年岁而还想有什么别的计较!

参考资料:

1、 聂文郁.王勃诗解.青海:青海人民出版社,1980:127-1292、 倪木兴 选注.初唐四杰诗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33

投簪(zān)下山阁,携酒对河梁。
投簪:丢下固冠用的簪子。同“抽簪”,比喻弃官。山阁:依山而筑的楼阁。河梁:河上的桥梁。

狭水牵长镜,高花送断香。
长镜:长的镜子。形容狭长的水面。高花:高枝上的花。

繁莺(yīng)歌似曲,疏蝶舞成行。
断香:阵阵香气。

自然催一醉,非但阅年光。
阅:观赏。一作“惜”。年光:春光。

参考资料:

1、 聂文郁.王勃诗解.青海:青海人民出版社,1980:127-1292、 倪木兴 选注.初唐四杰诗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33
投簪下山阁,携酒对河梁。
陕水牵长镜,高花送断香。
繁莺歌似曲,疏蝶舞成行。
自然催一醉,非但阅年光。

  这是一首赞美春天的诗,安排合理,描写细腻,充满情趣。

  首联叙述诗人迫不及待亟欲回归人自然和回归后的形象:“下山阁”、“携酒对河梁”。额联具体写诗人见到的美景,写河水、花香,这是静态描写。颈联写动态景物,写莺歌燕舞,有声有态。两联动静结合,抓住春天景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写出它们的勃勃生机,流露出诗人喜悦轻松的心情。如同谢朓诗句“香风蕊上发,好鸟叶间鸣”(《送江兵曹檀主簿朱孝廉还上国》)一样清新优美。尾联抒发诗人的陶醉之情,与首联呼应。

  诗人尤其擅长调用多种感觉从多方面描写春天的景物。额联从视觉、嗅觉两个角度写春水、花香,颇似宋代王安石诗中的意境“一陂春水绕花身,身影妖挠各占春”(《北陂杏花》)。但“长镜”、“断香”充分展示出春水和花香的特点,比王安石的诗句写得更细腻传种,角度更新颖。颈联从听觉、视觉两个角度写春天的莺歌燕舞,恰似杜甫诗句“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江畔独步寻花》),生机盎然,其乐融融。

  此诗笔致疏朗,色彩明丽,诗人的兴致、感触通过景物表现出来,情趣盎然,淋漓尽致。

参考资料:

1、 杨晓彩,姜剑云 解评.王勃集.山西:山西古藉出版社,2008:35-36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贞女峡

:
江盘峡束春湍豪,雷风战斗鱼龙逃。
悬流轰轰射水府,一泻百里翻云涛。
漂船摆石万瓦裂,咫尺性命轻鸿毛。

江盘峡束春湍豪,雷风战斗鱼龙逃。
江水盘旋曲折,高高的山峡束住了江岸,春天的急流汹涌而过,气势豪壮。江峡之中风轩激荡,鱼龙也惊恐逃遁。

悬流轰轰射水府,一泻百里翻云涛。
江水从高处奔流直下,发出轰轰的巨晌,射向水的深处。一泻百里,翻滚着巨大的波涛。

漂船摆石万瓦裂,咫尺性命轻鸿毛。
急流漂没船只,冲开巨石,哗啦啦像万瓦齐裂,乘船的人的性命就在咫尺之间,轻如鸿毛。

参考资料:

1、 (唐)韩愈著.韩昌黎全集上: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01:1002、 邢怀忠著;杨丕祥主编;林汝贤,梁永祥,李长青等副主编.百图织情解韩愈:国际炎黄文化出版社,2012.08:603、 不详.文白对照 唐宋八大家集 (1-3册):天津古籍出版社,1999年09月第1版:3084、 汤贵仁.韩愈诗选注[M].第34页 5、 陈迩冬选注.韩愈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10:406、 刘纲纪著.唐诗书画新编·山川壮丽: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10:429

江盘峡束春湍(tuān)豪,雷风战斗鱼龙逃。
贞女峡:贞女峡,在今广东省阳山县至连州市的连江(古称湟水)上,从阳山县城溯水而上约六十里处。江盘:江水湾曲。映:两山对峙,中经一水,叫峡。束:江水为峡所束。春湍豪:春水盛而流急。雷风战斗:形容江水翻腾,声震峡谷,有如风雷相搏击。鱼龙逃:鱼龙都被吓跑了。

悬流轰轰射水府,一泻百里翻云涛。
悬流:不是指瀑布,而是指峡谷很陡,谷水从上流下,状若悬空。射水府:直冲入深水之中。翻云涛:浪涛滚滚如云。

(piāo)船摆石万瓦裂,咫尺性命轻鸿毛。
漂船:水流迅急,迫害船舶的意思。摆石:移动大石。咫尺:指距离之近,兼指很短的时问都会令人丧生。轻鸿毛:指轻如鸿毛。

参考资料:

1、 (唐)韩愈著.韩昌黎全集上: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01:1002、 邢怀忠著;杨丕祥主编;林汝贤,梁永祥,李长青等副主编.百图织情解韩愈:国际炎黄文化出版社,2012.08:603、 不详.文白对照 唐宋八大家集 (1-3册):天津古籍出版社,1999年09月第1版:3084、 汤贵仁.韩愈诗选注[M].第34页 5、 陈迩冬选注.韩愈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10:406、 刘纲纪著.唐诗书画新编·山川壮丽: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10:429
江盘峡束春湍豪,雷风战斗鱼龙逃。
悬流轰轰射水府,一泻百里翻云涛。
漂船摆石万瓦裂,咫尺性命轻鸿毛。

  该诗中诗人置身于贞女峡后,身不由己地被迁入到另一个境界,眼前呈现令人目呆、惊心动魄的宏阔场景。该诗有别于他诗,似乎没写到诗人自己,但人们已深深地触感到,诗人的魂魄早已被身临的险象吓飞了。

  该诗的起句“江盘峡束春湍豪,雷风战斗鱼龙逃”,构思奇特、想象怪异。这里,龙已威风扫地,变成逃跑的对象了,以此衬托峡之险、江流之湍。

  紧接着,“悬流轰轰射水府,一泻千里翻云涛”一股磅礴之气在岭南的险山恶水中跳跃激荡,这是自然环境的气势,也是诗人胸中跳荡的激情。此两句诗为本来就凶险可怕的激流又涂上了重重的一笔,可谓火上浇油,凶中加险了。

  该诗的末句“漂船摆石万瓦裂,咫尺性命轻鸿毛”则进一步突出了贞女峡峡窄流急之险。诗妙就妙在,诗人早已完全把自己彻底融化在惊涛骇浪之中了。诗人把那些可怕的,令人心惊肉跳的东西都被艺术的强力纳入了诗的境界。

  该诗写贞女峡峡窄流急,鱼龙因恐惧而逃匿,水神的住所亦被震撼的自然之景,从意象的择取、境界的构成到立意的注重点,都体现出反常态的怪异性和独创性。这也与诗人当时被贬阳山、政治上失意,贬地的自然环境和诗人身处的社会环境都给他触目惊心的感觉相吻合。

参考资料:

1、 邢怀忠著;杨丕祥主编;林汝贤,梁永祥,李长青等副主编.百图织情解韩愈:国际炎黄文化出版社,2012.08:602、 马忠. 从《贞女峡》看韩愈的诗美追求[J]. 写作2012,097-8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