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李袁州桑落酒

:
色比琼浆犹嫩,香同甘露仍春。
十千提携一斗,远送潇湘故人。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郎士元

郎士元

郎士元(生卒年不详,一说727年—780年?) ,字君胄,唐代诗人,中山(今河北定县)人。天宝十五载(756)登进士第。安史之乱中,避难江南。宝应元年(762)补渭南尉,历任拾遗、补阙、校书等职,官至郢州刺史。郎士元与钱起齐名,世称\"钱郎\"。他们诗名甚盛,当时有\"前有沈宋,后有钱郎\"(高仲武《中兴间气集》)之说。 77篇诗文

猜你喜欢

酬郭给事

:
洞门高阁霭馀辉,桃李阴阴柳絮飞。
禁里疏钟官舍晚,省中啼鸟吏人稀。
晨摇玉佩趋金殿,夕奉天书拜琐闱。
强欲从君无那老,将因卧病解朝衣。

洞门高阁霭馀辉,桃李阴阴柳絮飞。
高高的宫门和楼阁沐浴在夕阳的余晖中,桃李技叶茂密,柳絮随风飞舞。

禁里李钟官舍晚,省中啼鸟吏人稀。
皇宫里钟声稀李,官舍中办公的官吏已经很少,门下省里只听见鸟鸣。

晨摇玉佩趋金殿,夕奉天书拜琐闱。
早晨步入金殿时玉佩摇晃,夜晚捧着皇帝的诏书拜别宫门。

强欲从君无那老,将因卧病解朝衣。
想勉强跟着您一同进退,无奈我已衰老,会因病卧床而解下我这身官袍。

参考资料:

1、 方笑一评注.唐诗三百首品读: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04:230-2312、 (清)蘅墉塘退士编.唐诗三百首评注:三秦出版社,1990年12月第1版:259-260

洞门高阁霭(ǎi)馀辉,桃李阴阴柳絮(xù)飞。
洞门:指深宫中重重相对相通的门。霭余辉:遮蔽住落日的光辉。阴阴:枝叶茂密的样子。

禁里疏钟官舍晚,省中啼鸟吏人稀。
禁里:禁里:禁中,即皇宫中。省:指唐门下省。

晨摇玉佩趋(qū)金殿,夕奉天书拜琐闱(wéi)
玉佩:官员身上佩带的玉石饰物。趋:小步而行。奉:“捧”的本字。天书:皇帝的诏书。拜琐闱:指毕恭毕敬地离开宫门。琐闱,宫门。因宫门上刻着连琐图案并以青色饰之,故得名。

强欲从君无那老,将因卧病解朝衣。
强:勉强。从君:喻在朝做官。无那:无奈。卧病:生病卧床。解朝衣:喻不再做官。

参考资料:

1、 方笑一评注.唐诗三百首品读: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04:230-2312、 (清)蘅墉塘退士编.唐诗三百首评注:三秦出版社,1990年12月第1版:259-260
洞门高阁霭馀辉,桃李阴阴柳絮飞。
禁里疏钟官舍晚,省中啼鸟吏人稀。
晨摇玉佩趋金殿,夕奉天书拜琐闱。
强欲从君无那老,将因卧病解朝衣。

  王维的后半生,虽然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然而在官场上却是“昆仲宦游两都,凡诸王驸马豪右贵势之门,无不拂席迎之。”(《旧唐书·王维传》)因此,在他的诗作中,这类应酬的题材甚多。这首诗,既颂扬了郭给事,同时也表达了王维想辞官隐居的思想。写法上,诗人又别具机杼。最突出的是捕捉自然景象,状物以达意,使那颂扬之情,完全寓于对景物的描绘中,从而达到了避俗从雅的艺术效果。

  首联“洞门高阁霭余晖,桃李阴阴柳絮飞”是写郭给事所在门下省的暮春晚景。门下省官署较大,其间门户重叠,楼宇高耸,在落日余晖的笼罩下,显得十分壮丽。时当暮春,院中的桃李已成绿荫,柳絮在轻轻地飞扬。郭给事在这样幽雅的环境中居官,想来是很可乐的。

  诗的前两句着意写郭给事的显达。第一句“洞门高阁”,是皇家的写照,“余晖”恰是皇恩普照的象征。第二句“桃李阴阴”,突显出郭给事桃李满天下,而“柳絮飞”意指那些门生故吏,个个飞扬显达。前后两句,形象地描绘出郭给事上受皇恩之曝,下受门生故吏拥戴,突出了他在朝中的地位。

  颔联“禁里疏钟宫舍晚,省中啼鸟吏人稀”是写郭给事在省中值晚班的悠闲自在。宫禁里晚钟敲响,官吏散归,留下一片清静给郭给事,他怡然自得地欣赏着鸟鸣。作为门下省的副长官,他掌管着审核政令的重大职事,倘若有心于国事,如何能有此闲心欣赏鸟鸣?联系杜甫在门下省值班时“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春宿左省》)的情景,便可知道这位郭大人是位怎样的官吏了。此联的“官舍”、“省中”均指门下省,重复用词,也表现出作者的无话强说之状。

  此两句写郭给事居官的清廉闲静。如果说前两句的景状是华艳的,这两句就转为恬淡了。一个“疏”字,一个“稀”字,正好点染了这种闲静的气氛。诗人描写“省中啼鸟”这个现象,意味甚浓。一般说,官衙内总是政务繁忙,人来人往,居然可以听到鸟儿的鸣叫声,正活画出郭给事为官的闲静。

  王维作诗,善于抓住自然界中平凡无奇的景或物,赋予它们某种象征意义。“省中啼鸟”,看起来是描写了景致,其实,是暗喻郭给事政绩卓著,时世太平,以致衙内清闲。虽是谀词,却不着一点痕迹。

  颈联“晨摇玉佩趋金殿,夕奉天书拜琐闱”是写郭给事官职的显要。早朝时摇弄出玉佩的美音去金殿朝见皇帝,傍晚时捧着皇帝的诏书回到门下省给官吏们宣读。他那恭谨的样子,有一个“趋”和一个“拜”字生动地描写出来了。“晨”、“夕”两字,则使人感到他时时紧随皇帝左右,处于一种令人嘱目的地位。从全诗结构看,这里是极扬一笔,为最后点出全诗主旨作好准备。

  诗的末两句作了一个急转,从谦恭的语气中写出了诗人自己的意向:我虽想勉力追随你,无奈年老多病,还是让我辞官归隐吧!这是全诗的主旨,集中地反映了诗人的出世思想。唐人的很多酬赠诗中,往往在陈述了对酬者的仰慕之后,立即表达希冀引荐提拔的用意。然而王维此诗,却一反陈套,使人感到别开生面。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168-169页2、 韩成武 张国伟主编.唐诗三百首赏析:河北人民出版社,1995年04月第1版:370-372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宣城青溪 / 入清溪山

:
青溪胜桐庐,水木有佳色。
山貌日高古,石容天倾侧。
彩鸟昔未名,白猿初相识。
不见同怀人,对之空叹息。

青溪胜桐庐,水木有佳色。
宣城青溪的风景胜于浙江的桐庐,水木清华,秀丽轻婉。

山貌日高古,石容天倾侧。
山势是远古面貌,石头仿佛天上飞来。

彩鸟昔未名,白猿初相识。
彩羽鸟从来没有人命名过,白猿猴也是初次与人相见。

不见同怀人,对之空叹息。
看不到与我一样喜爱大自然的人,对着美景,只能徒自叹息。

参考资料:

1、 天下阅读网.宣城青溪

青溪胜桐(tóng)庐,水木有佳色。
青溪,一作“清溪”。清溪,在池州秋浦县北五里。而此云宣城清溪者,盖代宗永泰元年,始析宣州之秋浦、青阳及饶州之至德为池州,其前固隶宣城郡耳。桐庐:浙江省有桐庐县,境内的富春江清澈见底,两岸连山,风景秀丽。

山貌日高古,石容天倾侧。

彩鸟昔未名,白猿初相识。

不见同怀人,对之空叹息。
同怀人:指志同道合的人。

参考资料:

1、 天下阅读网.宣城青溪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初授官题高冠草堂

:
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阑。
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
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
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

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阑。
人到三十才得个一命官,仕宦的念头快要消磨完。

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
自怜没有什么祖传家业,总不敢嫌弃这微小的官。

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
涧水吞没了采樵的小路,美丽的山花醉倚在药栏。

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
只因为这五斗米的官俸,竟然要辜负这根钓鱼竿。

参考资料:

1、 谢楚发 .高适岑参诗选译 .成都 :巴蜀书社 ,1991 :151-152 .

三十始一命,宦(huàn)情多欲阑。
一命:最低等的官职。周代的官秩为九命,一命最低。宦情:做官的志趣、意愿。阑:尽,残。

自怜无旧业,不敢耻(chǐ)微官。
自怜:自伤;自我怜惜。旧业:祖传家业。微官:小官。

(jiàn)水吞樵(qiáo)路,山花醉药栏。
涧水:指从高冠峪流过的溪水。樵路:打柴人走的小路。药栏:芍药之栏。泛指花栏。

只缘五斗米,辜(gū)负一渔竿。
五斗米:指官俸。渔竿:钓鱼的竹竿。此处作垂钓隐居的象征。

参考资料:

1、 谢楚发 .高适岑参诗选译 .成都 :巴蜀书社 ,1991 :151-152 .
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阑。
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
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
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

  首联感慨多年未得有做官的机会,到了三十多才好不容易有个官做,感慨这么多年做官的心情已经多半消退了。“三十始一命”,“一命”是官秩最低等,从八品,负责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门禁锁钥,工作刻板琐碎。这对隐居耕读十载的岑参来说太失望了。于是感到“宦情多欲阑”,做官的念头消磨殆尽。

  但失望归失望,因为家无产业,诗人还是不敢对这来之不易的小小官职有不屑之意。“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在这里,岑参流露出对其初授官职不那么感兴趣,从官职的卑微来说,本不屑为之;可是为生活所迫,却不敢以此为耻。其无可奈何的心态,跃然纸上。

  第三联写景。“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吞”、“醉”。前者写出了谷水淹没山间小路、恣肆无拘的情态,后者写出了山花装点药栏、旁若无人怒放的情态,从而表达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留恋。

  尾联“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两句用典。“五斗米”不是指实数,而是一种修辞手法——夸张,即言其少,意思是指“俸禄微薄”。这是用东晋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除了这首诗之外,岑参还在多首诗中用了这个典故,如“看君五斗米,不谢万户侯”(《送许拾遗恩归江宁拜亲》);“久别二室间,图他五斗米”(《峨眉东脚临江听猿怀二室旧庐》);“五斗米留人,东溪忆垂钓”(《衙郡守还》)。此诗结尾二句运用了用典、借代的修辞手法,很生动的写景,同时暗喻诗人为了微薄的官禄不得不割舍闲适自得的生活的矛盾心理。

参考资料:

1、 谢楚发 .高适岑参诗选译 .成都 :巴蜀书社 ,1991 :151-152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楚江怀古三首·其一

:
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

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
雾露团团凝聚寒气侵人,夕阳已经落下楚地的山丘。

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洞庭湖畔的树上猿啼声不断,乘着木兰舟悠闲地在湖中泛游。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明月从广阔的湖面上缓缓升起,两岸青山夹着滔滔乱流。

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
美丽的云神始终不肯降临,使我终夜苦思,独自悲秋。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420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403-404

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
微阳:微弱的阳光。楚丘:楚地的山丘。洞庭:洞庭湖。

(yuán)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木兰舟:木兰树所制的舟船,此因楚江而用《楚辞》中的木兰舟。木兰:小乔木。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广泽:广阔的大水面。

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
云中君:本《楚辞·九歌》篇名,为祭祀云神之作,此也因楚江而想到《九歌》。竟夕:整夜。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420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403-404
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

  唐宣宗大中初年,诗人由山西太原幕府掌书记。被贬为龙阳尉,自江北来江南,行于洞庭湖畔,触景生情,追慕先贤,感伤身世,而写下了《楚江怀古》五津三章,这是第一首。

  这一首诗虽题“怀古”,却泛咏洞庭景致。诗人履楚江而临晚秋,时值晚唐,不免“发思古之幽情”,感伤自身不遇。首联先点明薄暮时分;颔联上句承接“暮”字,下句才点出人来,颈联就山水两方面写夜景,“夹”字犹见凝练;尾联才写出“怀古”的主旨,为后两首开题,而以悲愁作结。

  全诗风格清丽婉约,感情细腻低徊。李元洛评曰:“在艺术上清超而不质实,深微而不粗放,词华淡远而不艳抹浓妆,含蓄蕴籍而不直露奔迸。”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绥州作

:
雕阴无树水南流,雉堞连云古帝州。
带雨堞驼鸣远戍,望乡孤客倚高楼。
明妃去日花应笑,蔡琰归时鬓已秋。
一曲单于暮烽起,扶苏城上月如钩。

雕阴无树水南流,雉堞连云古帝州。
初秋雨歇的暮色中,我倚靠在绥州南城门楼上,面向南方的家乡看着前头的雕山,城墙高耸与云相连,是那古帝州。

带雨晚驼鸣远戍,望乡孤客倚高楼。
茫茫夜雨中,阒寂边塞上,驼队隐约可见,驼铃摇曳不绝。一望无垠的黄土高原上,只有我这个羁旅客独倚高楼望着故乡。

明妃去日花应笑,蔡琰归时鬓已秋。
明妃出塞时路经绥州,连路边的花儿都露出笑脸,蔡琰归汉路过绥州时鬓已秋霜。

一曲单于暮烽起,扶苏城上月如钩。
无边的暮烟在升腾,凄清的单于之曲在暮烟中回响,扶苏城上弯月如钩。

参考资料:

1、 周蒙、冯宇主编.《毛泽东喜读的古典诗词曲赋500篇》.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6082、 张忠纲主编.《全唐诗大辞典》.北京:语文出版社,2000:303

雕阴无树水南流,雉(zhì)(dié)连云古帝州。
绥州:州名,西魏置,治所在今陕西绥德。雕阴:隋大业初年改绥州为雕阴郡,因雕山在该郡西南,故名。雉堞:指城上女墙。

带雨晚驼鸣远戍(shù),望乡孤客倚高楼。
远戍:指兵士守卫的边地。

明妃去日花应笑,蔡琰(yǎn)归时鬓(bìn)已秋。
明妃:汉元帝官人王昭君,晋人避文帝司马昭之讳,改称明君,又称明妃。蔡琰:东汉蔡邕之女,字文姬,没于匈奴十二年,为曹操赎归。

一曲单(chán)于暮烽起,扶苏城上月如钩。
单于:曲调名。扶苏城:绥州于天宝元年(742年)改为上郡,即秦始皇太子扶苏曾监兵上郡处。

参考资料:

1、 周蒙、冯宇主编.《毛泽东喜读的古典诗词曲赋500篇》.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6082、 张忠纲主编.《全唐诗大辞典》.北京:语文出版社,2000:303
雕阴无树水南流,雉堞连云古帝州。
带雨晚驼鸣远戍,望乡孤客倚高楼。
明妃去日花应笑,蔡琰归时鬓已秋。
一曲单于暮烽起,扶苏城上月如钩。

  第一、二两句写绥州城的自然状况。“雕阴”句描绘了边地荒凉。眼前是一片广漠的灰黄——黄土高原伸展到天边。这里树木不长,水土严重流失,到处是塬、峁、沟、壑,连水也不能畅流。原野多树,此地却“无”;水易流淌,这里却“难”。一“无”、一“难”,写尽了边地的荒凉、环境的艰苦。“雉堞”句写边防的严酷。在一望无垠的黄土高原上,蜿蜒的城墙高耸天际。“连云”,写空间;“古”写时间。这句时空跨度极大,故蕴蓄丰厚,寓意深刻。以上两句从静的角度来写,用笔粗犷简括。说明了诗人是从从时、空两方面拓展了深邃的意境。

  第三、四两句写诗人形象、夜雨驼铃与倚楼怀乡。诗人的形象是独倚高楼、引颈远望。“带雨”从动的角度写景,笔触转而工致。“望乡孤客”既点明诗人的身份处境,又表现了他的动作行为。诗人的目的是“望乡”,时已届晚,没有望到故乡,却望见烟雨迷蒙的远方戍兵的身影,以及驼铃声中的骆驼在缓缓跋涉。给荒凉的旷野增添许多凄凉况味,充满鲜明的边地特色。同时也更加暗示出诗人所在之地与家乡距离的遥远,突出了“孤客”之“孤”。

  第五、六两句是诗人所展开的联想。诗人望着眼前的路,引起内心的联想:这条连通内地边塞的路自古以来就一直存在着,汉元帝昭君出塞时走的就是这条路,她之后被曹操以匈奴赎归回汉时走的也是这条路。这两个历史人物一向被视为背井离乡、沦落不偶的典型,在这里诗人也有将他们引以自况的意思在内。自己到处漂泊,前途茫茫,这种处境同当年的王昭君、蔡琰也有某种相似。即使以后倘或出现文姬归汉式的转机,个人也会两鬓斑白,垂垂老矣了,诗人借历史人物委婉的传达出自己的心曲,可谓别开生面。

  第七、八两句,写对边患的感慨,以景语出之。单于,曲名。属唐大角曲。单于又是匈奴的最高首领,故亦有相关义。边月如钩,月色凄冷,《单于》一曲,在夜空回荡,引起“孤客”对边患的联想,暮色中蓦地升起了报警的烽火,结句摇曳生姿,感慨蕴蓄在写景之中,神味飞逸于语言之外。“扶苏城上月如钩”一句诗还包含有许多意蕴,可看出诗人还意有未尽,但诗却戛然而止,给人以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感觉。

  这首诗对边地景物的描写渲染笔酣墨饱,淋漓尽致。无树无水、雉堞连云、鸣驼远戍、单于烽烟,都是诗人眼中望到的边塞景象。这些景象又被迷离的晚雨和朦胧的月光所笼罩,将分散的景物组接融和在一起,构成统一的格调氛围。这一切既是诗人眼中之景,又是诗人身处之境,情由境生,境真情切,透过诗人对绥州景物的描写,表现他郁塞悲苦的心情。

参考资料:

1、 周蒙、冯宇主编.《毛泽东喜读的古典诗词曲赋500篇》.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608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