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雍尊师隐居

:
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
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
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
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

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
连绵陡峭的苍翠山峰高耸入云端,远离尘嚣已经不记得过了多少年。

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
拨开云雾去找寻隐秘树林的山间古道,依靠着石头听潺潺的流水声。

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
温暖的花丛中卧着青牛,高高的松枝上停着白鹤正在休息入眠。

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
与雍尊师交谈起来一直到江水已笼罩在暮色里,我只好独自走下烟云弥漫的寒山。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866-867 .

群峭(qiào)碧摩天,逍遥不记年。
群峭:连绵陡峭的山峰。

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

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
花暖二句:都是指道行高深之意。

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866-867 .
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
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
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
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

  这是一首诗、画、音完美结合的五言律诗。其特色有三:其一,构思精巧,移步换形;其二,首尾呼应,承转分明,篇法圆紧;其三,四联八句全合律,颔联颈联对仗工整而又毫无斧凿之痕。李白近体诗每有不合律处。这首青年时代写的五律又是一个证据,证明李白非不谙声律,而是不屑自缚于声律。

  “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从大处落笔,起势不凡。“峭”壮群峰之势,“碧”绘其色,补以“摩天”二字,壮观的景象全出。这是些雍尊师隐居所在。下句“逍遥”二字赞美雍尊师超尘拔俗的人生态度;“不记年”则为补足“逍遥”之意,远离尘嚣,连岁月的流逝都不屑去计算了。上句写景,下句写人,写景也为写人,人景浑然一体,显得崇高、挺拔、永恒。

  “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紧扣诗题,着意写“寻”。“拨”与“寻”二字绝妙,生动地再现了寻者攀登的举止和情态。诗人穿过雾隐云横的丹岩翠壁奋力攀登之后,斜靠在长藤古树之上,一览众山景色,倾听流泉欢歌。上句从视觉着笔,写行寻的艰难和乐趣;下句则从听觉落墨,流泉叮咚,沁心悦耳。

  “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以五彩交辉的浓笔,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地描绘了雍尊师居所优美、静谧、仙境般的环境。用青牛、白鹤来点缀隐居处,又用花和松做烘托,“卧”与“眠”清幽、安谧、静美的境界活脱而出。

  “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以素冷的色调,泼墨挥洒出一幅清幽隽永的画面。上句“语来”二字,省去了诗人与雍尊师的高谈阔论的细节,但可以想象他们感情之融洽,谈吐之投机。开怀畅饮,不觉已是黄昏,只好分手。诗人独自从寒烟笼罩的摩天碧峰上走下来。“下”字不仅与首句呼应,还别有情趣,与“暮”“独”“寒”三字在一联中连用,使人顿生寒气扑面而至之感。

  此诗通过作者入山造访之所见所感,浓笔重彩地描绘了深山幽谷的瑰丽景物。首联点明雍尊师所居之处高远非凡,处林泉伴日月,遗世独居,自在逍遥;颔联写林壑幽深,寻访不易,以加浓气氛;颈联使用道家典故,以“青牛卧”“白鹤眠”颂扬雍尊师道行高深,境界非凡;尾联写诗人在暮色苍茫,寒烟四合中独上归程。全诗再现了李白洒脱矫健、豪爽多情的神态风姿,同时也表明他在艺术上已经达到挥笔落纸如云烟的境地。

参考资料:

1、 裴 斐 .李白诗歌赏析集 .成都 :巴蜀书社 ,1988 :367-368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连绵陡峭的苍翠山峰高耸入云端,远离尘嚣已经不记得过了多少年
拨开云雾去找寻隐秘树林的山间古道,依靠着石头听潺潺的流水声。
温暖的花丛中卧着青牛,高高的松枝上停着白鹤正在休息入眠。
与雍尊师交谈起来一直到江水已笼罩在暮色里,我只好独自走下烟云弥漫的寒山

注释
雍尊师:姓雍的道师,名字、生平不详。尊师是对道士的尊称。
群峭:连绵陡峭的山峰。
”花暖“二句:都是指道行高深之意。《列仙传》:老子乘青牛车去,入大秦。《玉策记》:千岁之鹤,随时而鸣,能登于木。其未千岁者,终不集于树上也。色纯白,而脑尽成丹。杨齐贤曰:青牛,花叶上青虫也。有两角,如蜗牛,故云。琦按:“青牛”、“白鹤”,不过用道家事耳,不必别作创解。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 .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866-867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赏析

  这是一首诗、画、音完美结合的五言律诗。其特色有三:其一,构思精巧,移步换形;其二,首尾呼应,承转分明,篇法圆紧;其三,四联八句全合律,颔联颈联对仗工整而又毫无斧凿之痕。李白近体诗每有不合律处。这首青年时代写的五律又是一个证据,证明李白非不谙声律,而是不屑自缚于声律。

  “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从大处落笔,起势不凡。“峭”壮群峰之势,“碧”绘其色,补以“摩天”二字,壮观的景象全出。这是些雍尊师隐居所在。下句“逍遥”二字赞美雍尊师超尘拔俗人生态度;“不记年”则为补足“逍遥”之意,远离尘嚣,连岁月的流逝都不屑去计算了。上句写景,下句写人,写景也为写人,人景浑然一体,显得崇高、挺拔、永恒。

  “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紧扣诗题,着意写“寻”。“拨”与“寻”二字绝妙,生动地再现了寻者攀登的举止和情态。诗人穿过雾隐云横的丹岩翠壁奋力攀登之后,斜靠在长藤古树之上,一览众山景色,倾听流泉欢歌。上句从视觉着笔,写行寻的艰难和乐趣;下句则从听觉落墨,流泉叮咚,沁心悦耳。

  “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以五彩交辉的浓笔,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地描绘了雍尊师居所优美、静谧、仙境般的环境。用青牛、白鹤来点缀隐居处,又用花和松做烘托,“卧”与“眠”清幽、安谧、静美的境界活脱而出。

  “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以素冷的色调,泼墨挥洒出一幅清幽隽永的画面。上句“语来”二字,省去了诗人与雍尊师的高谈阔论的细节,但可以想象他们感情之融洽,谈吐之投机。开怀畅饮,不觉已是黄昏,只好分手。诗人独自从寒烟笼罩的摩天碧峰上走下来。“下”字不仅与首句呼应,还别有情趣,与“暮”“独”“寒”三字在一联中连用,使人顿生寒气扑面而至之感。

  此诗通过作者入山造访之所见所感,浓笔重彩地描绘了深山幽谷的瑰丽景物。首联点明雍尊师所居之处高远非凡,处林泉伴日月,遗世独居,自在逍遥;颔联写林壑幽深,寻访不易,以加浓气氛;颈联使用道家典故,以“青牛卧”“白鹤眠”颂扬雍尊师道行高深,境界非凡;尾联写诗人在暮色苍茫,寒烟四合中独上归程。全诗再现了李白洒脱矫健、豪爽多情的神态风姿,同时也表明他在艺术上已经达到挥笔落纸如云烟的境地。

参考资料:

1、 裴 斐 .李白诗歌赏析集 .成都 :巴蜀书社 ,1988 :367-368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此诗可能是李白青年时期的作品,当作于蜀中。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866-8672、 裴 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367-368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859篇诗文

猜你喜欢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

:
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
烽火四起,干戈遍地,我已看不到像春秋隐士老莱子那种彩衣娱亲的人了,不由感叹人世沧桑、世事多变。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战乱不休,流落他乡的我已好久没有和弟妹联系了,如今更无处可寻他们了。你离家多日,此次去江东探亲,而那一带现在又不大太平,你去何处寻访家人呢?

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我仿佛听到你途经幽静的黄牛峡时,滩上汹涌的江水发出不绝的回声,而眼前白马江畔寒风吹骨、树影稀疏。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朋友啊,此次一别,我们应各自努力,珍重前程,可惜我们不能实现同返故里的愿望。

兵戈不见老莱(lái)衣,叹息人间万事非。
老莱衣:此用老莱子彩衣娱亲典故。老莱子相传为春秋时隐士,七十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wéi)
庭闱:内舍。多指父母居住处。因用以称父母。

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转:一作“急”。白马江:成都附近的一条河流。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应:一作“还”。同:一作“堪”。

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此诗发端即不凡,苍劲中蕴有一股郁抑之气。诗人感叹古代老莱子彩衣娱亲这样的美谈,然而在他这个时候,干戈遍地,已经很难找到。这就从侧面扣住题意“觐省”,并且点示出背景。第二句,诗的脉络继续沿着深沉的感慨向前发展,突破“不见老莱衣”这种天伦之情的范围,而着眼于整个时代。安史之乱使社会遭到极大破坏,开元盛世一去不复返了。诗人深感人间万事都已颠倒,到处是动乱、破坏和灾难,不由发出了声声叹息。“万事非”三字,包容着巨大的世上沧桑,概括了辛酸的人间悲剧,表现出诗人深厚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三、四两句,紧承“万事非”而来,进一步点明题意。送友人探亲,不由勾起诗人对骨肉同胞的怀念。在动乱中,诗人与弟妹长期离散,生死未卜,有家等于无家,这也正是“万事非”中的一例。相形之下,韩十四似乎幸运得多了。可是韩十四与父母分手年久,江东一带又不太平,“访庭闱”恐怕也还有一番周折。所以诗人用了一个摇曳生姿的探问句,表示对韩十四此行的关切,感情十分真挚。同时透露出,由于当时正是乱世,韩十四的前途也不免有渺茫之感。这一联是前后相生的流水对,从诗人自己的“无家寻弟妹”,引出对方的“何处访庭闱”,宾主分明,寄慨遥深,有一气流贯之妙。

  韩十四终于走了。五、六两句,描写分手时诗人的遐想和怅惘。诗人伫立白马江头,目送着韩十四登船解缆,扬帆远去,逐渐消失在水光山影之间了,他还在凝想入神。韩十四走的主要是长江水路,宜昌西面的黄牛峡是必经之乘地。这时诗人的耳际似乎响起了峡下黄牛滩的流水声,其中白马江头的景色乃是实景,而黄牛峡则是作者想象之中的虚景,虚实相生,饱含作者对友人的惜别之情。水声回响不绝,韩十四坐的船也就越走越远,诗人的离情别绪,也被曲曲弯弯牵引得没完没了。一个“静”字,越发突出了滩声汩汩,如在读者目前。这是以静衬动的手法,写得十分传神。等到诗人把离思从幻觉中拉回来,才发现他依然站在二人分袂之地。只是江上的暮霭渐浓,一阵阵寒风吹来,砭人肌骨。稀疏的树影在水边掩映摇晃,秋意更深了。一种孤独感蓦然向诗人袭来。此二句一纵一收,正是大家手笔。别绪随船而去,道出绵绵情意;突然收回,景象更觉怅然。此情此景,催人泪下。

  尾联更是余音袅袅,耐人咀嚼。出句是说,分手不宜过多伤感,应各自努力,珍重前程。“此别”,总括前面离别的情景;“各”字,又双绾行者、留者,也起到收束全诗的作用。对句意为,虽说如此,只怕不能实现同返故乡的愿望。韩十四与杜甫可能是同乡,诗人盼望有一天能和他在故乡重逢。但是,世事茫茫难卜,这年头谁也说不准。诗就在这样欲尽不尽的诚挚情意中结束。“犹恐”二字,用得很好,隐隐露出诗人对未来的担忧,与“叹息人间万事非”前后呼应,意味深长。

  这是一首送别诗,但不落专写“凄凄戚戚”之情的俗套。诗人笔力苍劲,伸缩自如,包容国难民忧,个人遭际,离情别绪深沉委婉,是送别诗中的上乘之作。

参考资料:

1、 徐竹心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527-528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赠田叟

:
荷筱衰翁似有情,相逢携手绕村行。
烧畬晓映远山色,伐树暝传深谷声。
鸥鸟忘机翻浃洽,交亲得路昧平生。
抚躬道地诚感激,在野无贤心自惊。

荷筱衰翁似有情,相逢携手绕村行。
挑着竹器的老翁看起来有情致,我们彼此遇见之后就一起绕着村子走。

烧畬晓映远山色,伐树暝传深谷声。
烧荒的火光将天边映成白天的颜色,远处被照着的山显得更好看了,傍晚砍伐树木的声音在幽深的山谷里回荡。

鸥鸟忘机翻浃洽,交亲得路昧平生。
鸥鸟与白沙云天相伴,人们也完全忘掉心计,与他相亲,鸟儿和谐融洽的在空中飞翔,可亲戚朋友却彼此一向不了解。

抚躬道地诚感激,在野无贤心自惊。
自我反省后觉得实在是感激这眼前的一切,谁说乡间没有有明智的人,朝野里的人却不知道,真是让我吃惊。

参考资料:

1、 中华农业文明教育园地.赠田叟

(hè)(tiáo)衰翁似有情,相逢携手绕村行。
荷:挑,担。蓧:古代耘田用的竹器。

烧畬(shē)逢映远山色,伐树暝传深谷声。
烧畲:烧荒耕种。将砍伐的荆棘等烧成灰作肥料叫烧畲。暝:天黑,傍晚。

鸥鸟忘机翻浃洽,交亲得路昧平生。
鸥鸟忘机:本来喻指人无机心,动物也就与他相亲。这里指隐居自乐,不以世事为怀(此处诗人把田叟比视作隐士)。 浃洽:融洽,和洽。交亲:互相亲近。句中指亲友。得路:指得志升官。昧平生:素不相识。

抚躬道地诚感激,在野无贤心自惊。
诚:实在,诚实。这句是说:田叟为人诚直,使人印象深刻。

参考资料:

1、 中华农业文明教育园地.赠田叟
荷筱衰翁似有情,相逢携手绕村行。
烧畬晓映远山色,伐树暝传深谷声。
鸥鸟忘机翻浃洽,交亲得路昧平生。
抚躬道地诚感激,在野无贤心自惊。

  在李商隐诗中,具体表现为对自然景物的静照观赏、对山村野趣的忘我流连。诗歌首联写与田叟相逢之情景。颔联写所见所闻,皆为田园生活之景。颈联把田叟不以世事为怀与官场得志升官者进行对比,一歌颂一讽刺,表明了作者的爱憎。尾联用野无遗贤典故,既赞美了田叟,也讽刺了当权者。

  全诗语言精工,用典精当。田园生活与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世俗人际关系相比,纯朴厚直、了无机心的田叟也能使诗人感受到返朴归真的禅意,自然清景,对于红尘喧嚣的世人,具有净化心灵、抚平躁动的效用。受无常左右的凡夫俗子,蝉蜕红尘,就可以在大自然中获得审美观照。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了解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作者对官场污浊的憎恶。

参考资料:

1、 李竹筠;论李商隐诗歌的忧世情怀[D];郑州大学;2006年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投长沙裴侍郎

: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我虽然身份卑微但心中道义长存,我并非来攀附权贵而是因为你也是心怀道义之人。

只望至公将卷读,不求朝士致书论。
只希望您能读读我写的文章,我(此行)不求入朝为官,只希望和你一起谈谈为文著书方面的事情。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
雨中垂钓结下了隐居渔乡的孤傲之情,吹过树林的夜风传来了远飞鸿雁的心志。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
男子汉接受恩惠必须要有缘由,我平生也绝不能接受别人平白无故的施舍恩惠。

参考资料:

1、 胡嗣坤,罗琴.《杜荀鹤及其《唐风集》研究》.成都:巴蜀书社,2005:133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裴(péi)侍郎:即裴瓒(zàn)。朱门:权贵之门。孔门:孔子儒家之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不求朝士致书论。
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谓其大公无私。指裴侍郎。

垂纶(lún)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
垂纶:钓鱼。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
地:见地,缘由。等闲:平白无故。

参考资料:

1、 胡嗣坤,罗琴.《杜荀鹤及其《唐风集》研究》.成都:巴蜀书社,2005:133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赠薛校书

:
我有吴趋曲,无人知此音。
姑苏成蔓草,麋鹿空悲吟。
未夸观涛作,空郁钓鳌心。
举手谢东海,虚行归故林。

我有吴趋曲,无人知此音。
我珍藏着吴风民歌,可没有知音与我一同欣赏。

姑苏成蔓草,麋鹿空悲吟。
伍子婿当年感叹:不采纳我的言论,所以姑苏城宫殿荒芜野草蔓延,徒有麋鹿悲吟。

未夸观涛作,空郁钓鳌心。
我还未作出那受人夸奖的观涛诗,满腔抱负也未能实现。

举手谢东海,虚行归故林。
就辞别皇上,归隐山林,白白地失去了一次大好机会。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白马非马译注

我有吴趋(qū)曲,无人知此音。
吴趋曲:吴地歌曲名。

姑苏成蔓草,麋鹿空悲吟。

未夸观涛作,空郁钓鳌(áo)心。
鳌:传说中海里的大龟或大鳖。

举手谢东海,虚行归故林。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白马非马译注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树中草

:
鸟衔野田草,误入枯桑里。
客土植危根,逢春犹不死。
草木虽无情,因依尚可生。
如何同枝叶,各自有枯荣。

鸟衔野田草,误入枯桑里。
鸟在野草田间衔枝,却误入了枯桑丛里。

客土植危根,逢春犹不死。
入地不深容易拔起的根植生在异地的土壤上,适逢春天尚且不会枯死。

草木虽无情,因依尚可生。
草木虽然无情,因为彼此的依靠尚可以生存。

如何同枝叶,各自有枯荣。
为什么是同一棵树上的枝叶,命运却有枯荣的不同?

鸟衔野田草,误入枯桑里。

客土植危根,逢春犹不死。
客土:异地的土壤。危根:入地不深容易拔起的根。

草木虽无情,因依尚可生。

如何同枝叶,各自有枯荣。

鸟衔野田草,误入枯桑里。
客土植危根,逢春犹不死。
草木虽无情,因依尚可生。
如何同枝叶,各自有枯荣。
  《树中草》,乐府《杂曲歌辞》旧题。在这首诗里,诗人抒发了世人命运飘忽不定的郁闷之情。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