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出云

:
片云朝出岫,孤色迥难亲。盖小辞山早,根轻触石新。
飘扬经绿野,明丽照青春。拂树疑舒叶,临江似结鳞。
从龙方有感,捧日岂无因。看助为霖去,恩沾雨露均。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沈亚之

沈亚之(781—832),字下贤,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工诗善文,唐代文学家。沈亚之初至长安,曾投韩愈门下,与李贺结交,与杜牧、张祜、徐凝等友善。举不第,贺为歌以送归。元和十年(公元八一五年)第进士。泾原李汇辟掌书记,后入朝为秘书省正字。大和初,柏耆为德州行营诸军计会使,召授判官。耆贬官,亚之亦贬南康尉。后于郢州掾任内去世。沈亚之兼长诗、文、传奇,曾游韩愈门下,以文才为时人所重,李贺赠诗称为“吴兴才人” 28篇诗文

猜你喜欢

水夫谣

:
苦哉生长当驿边,官家使我牵驿船。
辛苦日多乐日少,水宿沙行如海鸟。
逆风上水万斛重,前驿迢迢后淼淼。
半夜缘堤雪和雨,受他驱遣还复去。
夜寒衣湿披短蓑,臆穿足裂忍痛何!
到明辛苦无处说,齐声腾踏牵船歌。
一间茅屋何所值,父母之乡去不得。
我愿此水作平田,长使水夫不怨天。

苦哉生长当驿边,官家使我牵驿船。
真是苦啊生长在这驿站旁边,官府强迫我去拉驿站的行船。

辛苦日多乐日少,水宿沙行如海鸟。
辛苦的日子多欢乐的时候少,在船上睡在沙上行像只海鸟。

逆风上水万斛重,前驿迢迢后淼淼。
顶风逆流而上好像有千斤重,前面驿站遥遥后面烟波渺渺。

半夜缘堤雪和雨,受他驱遣还复去。
半夜沿着河堤冒着飞雪夹雨,受到府吏的驱使奔来又走去。

夜寒衣湿披短蓑,臆穿足裂忍痛何!
夜里寒冷衣服湿我披上短蓑,胸磨破脚冻裂不忍痛又奈何!

到明辛苦无处说,齐声腾踏牵船歌。
到天亮一夜的辛苦无处诉说,只好齐声合步吼起了拉船歌。

一间茅屋何所值,父母之乡去不得。
一间破旧的茅屋能值几个钱,因只是生我的地方离开不得。

我愿此水作平田,长使水夫不怨天。
我愿这河水化做平整的良田,永远让拉船人不再嗟地怨天。

参考资料:

1、 王长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上):科学出版社,2010:262-2632、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出版社,2010:443-444

苦哉生长当驿(yì)边,官家使我牵驿船。
驿边:释站附近。驿,古代政府中的交通站。古代官府传递公文,陆路用马,水路用船,沿途设中间站叫驿站。水驿附近的百姓,按时都要被官府差遣去服役拉纤,生活极为艰苦。使:命令。牵驿船:给驿站的官船拉纤。

辛苦日多乐日少,水宿沙行如海鸟。
水宿沙行:夜里睡在船上,白天在沙滩上拉纤。

逆风上水万斛(hú)重,前驿迢(tiáo)迢后淼(miǎo)淼。
逆风上水:顶着风逆水而上。万斛重:形容船非常非常重。斛,容量单位,古时十斗为一斛。迢迢:形容水路的遥远。淼淼:渺茫无边的样子。

半夜缘堤(dī)雪和雨,受他驱遣还复去。
缘堤:沿堤。他:指官家,官府。驱遣:驱使派遣。还复去:回来了又要去。

夜寒衣湿披短蓑(suō),臆(yì)穿足裂忍痛何!
蓑:一种简陋的防雨用具,用草或棕制成。臆穿:指胸口被纤绳磨破。臆,胸。穿,破。足裂:双脚被冻裂。忍痛何:这种疼痛怎么能够忍受呢?

到明辛苦无处说,齐声腾踏牵船歌。
到明:到天亮。腾踏:形容许多人齐步走时的样子。歌:高声唱歌,指劳动时为了协调动作高声唱起劳动号子。

一间茅屋何所值,父母之乡去不得。
何所值:值什么钱?父母之乡:家乡。去:离开。

我愿此水作平田,长使水夫不怨天。
作:变作、化作。长:永远。

参考资料:

1、 王长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上):科学出版社,2010:262-2632、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出版社,2010:443-444
苦哉生长当驿边,官家使我牵驿船。
辛苦日多乐日少,水宿沙行如海鸟。
逆风上水万斛重,前驿迢迢后淼淼。
半夜缘堤雪和雨,受他驱遣还复去。
夜寒衣湿披短蓑,臆穿足裂忍痛何!
到明辛苦无处说,齐声腾踏牵船歌。
一间茅屋何所值,父母之乡去不得。
我愿此水作平田,长使水夫不怨天。

  这首诗以水边纤夫的生活为描写对象,通过一个纤夫的内心独白,写出了水上服役难以忍受的苦痛,对当时不合理的劳役制度进行了控诉,写得很有层次。

  “苦哉生长当驿边”,诗一开头就以“苦哉”二字总领全篇,定下了全诗感伤的基调。水夫脱口呼出这一声嗟叹,说明他内心的悲苦是难以抑制的。这强烈的感情,紧紧地抓住了读者的心灵。“官家使我牵驿船”,点出了使水夫痛苦的原因。古代官设的交通驿站有水陆两种,住在水边,要为水驿牵船服役。“官家使我”说明水夫拖船是被迫的。这两句是总写生长水边为驿站服役的痛苦心情。紧接着,诗人从“辛苦日多乐日少”至“齐声腾踏牵船歌”,用一大段文字,让水夫具体述说他牵船生活的悲苦。“辛苦日多乐日少,水宿沙行如海鸟”,较前描写进了一步,用了一个比喻。把人比作海鸟,说纤夫的生活象海鸟一样夜宿水船,日行沙上,过着完全非人的生活。然后诗人用细腻的笔触,具体描写纤夫从日到夜、又由夜到明的牵船生活。先写白天牵船的艰难。前一句,顶风一层,逆水一层,船重一层,详述行船条件的困难;行船如此艰难,而前面的驿站又是那样的遥远,水波茫茫无边无际,纤夫的苦难日子似乎永远没有尽头。后写黑夜牵船的辛酸。诗人写一个雨雪交加的寒夜,纤夫们披着短蓑,纤绳磨破了胸口,冻裂了双脚,一切辛酸他们都无可奈何地忍受着。一夜劳作,却无丝毫报酬,而是“到明辛苦无处说”,在凶残的官家面前,纤夫能够说什么呢?只好把满腔愤懑积郁在心里,“齐声腾踏牵船歌”,用歌声发泄内心的怨愤不平。

  而纤夫们却没有逃离这苦难的深渊。“一间茅屋何所值,父母之乡去不得”。纤夫的全部财产只有一间茅屋,本不值得留恋,可故乡却又舍不得离开。即使逃离水乡,他们的处境也不会好到哪去。“田家衣食无厚薄,不见县门身即乐!”(《田家行》)没有了水上徭役,还会有陆上的徭役和租赋,田家遭受着官府同样的剥削和压迫。在无可奈何的境况下,纤夫只得把改变困境的希望寄托在这样的幻想中:“我愿此水作平田,长使水夫不怨天。”水变平田当然不现实,即使变了平田,他们也一样遭受官府的压榨欺凌。

  诗对纤夫的心理描写细致而有层次,由嗟叹到哀怨,到愤恨,又到无可奈何,把其内心世界揭示得淋漓尽致。配合水夫思想感情的变化,诗歌不断变换韵脚,使人觉得水夫倾诉的哀愁怨愤是如此之多。由于充分揭示人物心理,水夫形象也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诗人写的是一个水夫的自述,反映的却是整个水乡人民的痛苦生活。诗的语言既具有民歌通俗流畅之美,又具有文人作品凝炼精警之风,颇有特色。不用惊人之笔,不遣华美之词,诗人从看似平淡的细细描绘中表现真情,酝酿诗情。看似平淡无奇,实则余味无穷,正如宋王安石所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题张司业诗》)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771-772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菩萨蛮·宝函钿雀金鸂鶒

:
宝函钿雀金鸂鶒,沉香阁上吴山碧。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
画楼音信断,芳草江南岸。鸾镜与花枝,此情谁得知?

宝函钿雀金鸂鶒,沉香阁上吴山碧。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
华丽的香枕上装饰着漂亮的钿雀和金鸂鵣,在这个春天的早晨,女子已经起床梳妆一新。她来到了沉香楼阁上正看见远处隐隐的吴地青山,如丝的杨柳枝条又泛起青色,在春风中袅袅飘荡,而驿桥上已经开始飘起了丝丝蒙蒙的细雨。

画楼音信断,芳草江南岸。鸾镜与花枝,此情谁得知?
在画楼上看见那江南岸边春草萋萋,女子暗叹心中的那个人竟一去未归,音讯全无,每天陪伴自己的只有手中的鸾镜和枝上的花朵,但她那满腹的心事又有谁知道呢?

参考资料:

1、 房开江,崔黎民 .花间集全译 .贵阳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7 .

宝函钿(diàn)雀金鸂(xī)(chì),沉香阁上吴山碧。杨柳又如丝,驿(yì)桥春雨时。
宝函:一说指枕函,即枕套;一说指梳妆盒。此处似以梳妆盒解更优。钿雀:有雀鸟装饰的钗。金鸂鶒:亦指钗上所饰。沉香阁:沉香木制的楼阁。吴山:一说泛指吴地之山;一说为屏风上所绘的吴地山川风景。驿桥:驿站附近的桥。

画楼音信断,芳草江南岸。鸾(luán)镜与花枝,此情谁得知?
画楼:即雕梁画栋之楼,也是对楼的美称。鸾镜:背上镌刻有鸾凤图案的镜子。花枝:女子对镜照见自己所簪戴的花。此处借指这位女子。(浦江清)“枝”与“知”谐音。

参考资料:

1、 房开江,崔黎民 .花间集全译 .贵阳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7 .
宝函钿雀金鸂鶒,沉香阁上吴山碧。杨柳香如丝,驿桥春雨时。
画楼音信断,芳草江南岸。鸾镜与花枝,此情谁得知?

  《花间集》收温庭筠的《菩萨蛮》词十四首,都是写女子相思离别之情,这是其中的第十首。

  这首词起句写人妆饰之美。“宝函钿雀金鸂鶒”,可以想象一幅美人晨妆图:一位女子春晨妆梳,打开妆盒,手拈金钗。映入眼帘的是一对镂金的紫鸳鸯。次句写人登临所见春山之美。“沉香阁上吴山碧”,亦“泰日凝妆上翠楼”之起法。登上自家的香阁,伊凭栏远望。江南的绿水青山,十分可爱。“杨柳”两句承上,写春水之美,仿佛画境。晓来登高骋望,触目春山春水,视线难收,于是再放眼一望——“杨柳香如丝”,一个“香”字,透露了女子内心的跃动,能传惊叹之神,且见相别之久,相忆之深。这个“香”字,还使得下一句“驿桥春雨时”,这个本非眼前之景,也能勾粘得紧密无间。这两句写柳丝拨动女子心弦,使她想起那个春雨潇潇的日子,曾经和情人在驿外桥边折柳送别,依依惜别的情景如在眼前,而此时离人不知在何处。这就利用时空的交替,创造出耐人寻味的意境,这是温词凝炼、深密的典型笔法。

  上片的结句回忆驿桥送别,下片接写别后。“画楼音信断”,说明人去信断。“芳草江南岸”,抒发了春归人不归的隐痛。末两句,自伤苦忆之情,无人得知。“鸾镜与花枝”,以花枝喻人。美艳如花之人,而独处凄寂,可见其幽怨之深。“此情谁得知”,千回百转,哀思洋溢。这个结句是全词感情分量最重的一句,也是全词的高潮。

参考资料:

1、 赵其钧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 :48-49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庭前菊

:
为忆长安烂熳开,我今移尔满庭栽。
红兰莫笑青青色,曾向龙山泛酒来。

为忆长安烂熳开,我今移尔满庭栽。
为了忆念长安烂漫开的菊花,我今天把你们移来栽满庭院。

红兰莫笑青青色,曾向龙山泛酒来。
红兰不要笑菊花青青的颜色,它曾经让众多宾客泛酒龙山驻足观赏。

为忆长安烂熳(màn)开,我今移尔满庭栽。
烂熳:同“烂漫”。

红兰莫笑青青色,曾向龙山泛酒来。
龙山:据《晋书·孟嘉列传》载,九月九日重阳节,桓温曾大聚佐僚于龙山。后遂以“龙山会”称重阳登高聚会。

为忆长安烂熳开,我今移尔满庭栽。
红兰莫笑青青色,曾向龙山泛酒来。

  唐时长安的菊花,尽管不象牡丹那样“花开时节动京城”,有“真国色”之誉,但毕竟曾盛极一时,为许多诗人所吟唱。至今,西安兴庆公园中的菊花仍繁衍不绝,声驰中外,唐代遗风依约可见。

  本诗的作者思念京都长安,却将菊花特提,并满庭植菊,以寄托忆念之情。看来,诗人是有意将长安与菊连在一起,在婉转地透露其心曲。据有关资料载述,诗人性格疏旷,不拘小节,曾为西川宣谕和协使李询辟为判官,时常感慨唐末世之衰,对开元盛世追慕不已,谓:“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长安清明》)。诗人在这里忆念长安菊,或是藉以发抒追昔怀旧之情吧!开首的二句,一“因”一“果”,呼应成趣,章法细密谨严。而且.以对话的语势叙事抒情,也给人以亲切感,加强了,作品的表达效果。

  而对红兰,诗人则是另一副态度,在告诫它:切莫因菊花的颜色素雅而恣意轻慢,菊花历来为人们所珍视,有过龙山泛酒的小凡经历呢。龙山泛洒,据《世说新语》注引《孟嘉别传》载,盂嘉为征西大将军桓温参军。九月九日桓温游龙山,官僚咸集,皆戎服。有风吹嘉帽落,初不觉。嘉薄饮,愈多不乱,自言得酒中真趣。并未述及采菊泛酒事,但是,古时有九月九日“登山饮菊花洒”(《荆楚岁时记》)的习俗,诗人盖将二事糅为一体,意在强调菊花的不同凡流。

  本诗看去是平直叙述,无多机巧,实则寓曲于直,多弦外之音。大概诗人有过被人轻慢的经历,故而暗以菊相标榜,忆起“白马似冷朱绂贵,彩衣遥惹御炉香”(《寄右省李起居》)的京师生活,才有“龙山泛酒”之喻。借咏菊婉曲地表述了他郁闷不平的心理。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清平调·其三

: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杨贵妃绝代佳人与红艳牡丹相得益彰,美人与名花常使君王带笑观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动人姿色似春风能消无限怨恨,在沉香亭北君王贵妃双双倚靠着栏杆。

名花倾(qīng)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名花:指牡丹花。倾国:指杨贵妃。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lán)干。
解释:消除。沉香亭:亭子名称。在唐兴庆宫龙池东。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新年

:
燃灯朝复夕,渐作长年身。
紫阁未归日,青门又见春。
掩关寒过尽,开定草生新。
自有林中趣,谁惊岁去频。

燃灯朝复夕,渐作长年身。
从早到晚都点着灯火,肉体逐渐年长。

紫阁未归日,青门又见春。
还没从紫阁回归,就又要投入青门了。

掩关寒过尽,开定草生新。
坐关不觉寒冷的天气都已过尽,开定的时候都长出了新草。

自有林中趣,谁惊岁去频。
心中自然有在禅林的乐趣,谁会对一年的过去而惊讶呢。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方相氏译注

燃灯朝复夕,渐作长年身。
长年:即年长,年龄增大。《韩非子 奸劫弑臣》虽长年而美材。

紫阁(gé)未归日,青门又见春。
紫阁:仙人或隐士的居所。青门:泛指隐退之处。沉砺《感怀》息影青门学种瓜。

掩关寒过尽,开定草生新。
掩关:又叫坐关,为佛教徒闭门静坐,以求觉悟的一种修行方式,时间往往较长。开定:指结束坐关行为。

自有林中趣,谁惊岁去频。
林:应指禅林,即寺院。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方相氏译注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