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旁倒树

:
沧洲老树生几秋,斡如黑龙根紫虬。
雨水如激势突兀,夭矫出饮沧江流。
危不见持颠不扶,萧萧生意令人愁。
岂无耕夫与过客,暂时憩尔行则休。
西风八月海水飞,枯槎昔曾凌斗牛。
恐尔漂零未终极,挂帆欲去仍回头。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刘敞

刘敞

刘敞(1019—1068)北宋史学家、经学家、散文家。字原父,一作原甫,临江新喻荻斜(今属江西樟树)。庆历六年与弟刘攽同科进士,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后官至集贤院学士。与梅尧臣、欧阳修交往较多。为人耿直,立朝敢言,为政有绩,出使有功。刘敞学识渊博,欧阳修说他“自六经百氏古今传记,下至天文、地理、卜医、数术、浮图、老庄之说,无所不通;其为文章尤敏赡”,与弟刘攽合称为北宋二刘,著有《公是集》。 1317篇诗文

猜你喜欢

贺新郎·三山雨中游西湖

:
三山雨中游西湖有怀赵丞相经始
翠浪吞平野。挽天河谁来照影,卧龙山下。烟雨偏宜晴更好,约略西施未嫁。待细把江山图画。千顷光中堆滟滪,似扁舟欲下瞿塘马。中有句,浩难写。
诗人例入西湖社。记风流重来手种,绿阴成也。陌上游人夸故国,十里水晶台榭。更复道横空清夜。粉黛中洲歌妙曲,问当年鱼鸟无存者。堂上燕,又长夏。

翠浪吞平野。挽天河谁来照影,卧龙山下。烟雨偏宜晴更好,约略西施未嫁。待细把江山图画。千顷光中堆滟滪,似扁舟欲下瞿塘马。中有句,浩难写。
微风吹动着茂盛的庄稼,掀起了一道道翠绿的波浪,像海水一般地吞食了大片平原的土地。赵丞相以挽天河的力量,驯服了河水,乖乖的在卧龙山下流过;河水晶莹见底,像一面平平的镜子,有谁来照照影子呢?西湖真是美丽,烟雨濛笼的时候,给人以幽雅适意的感觉;清朗的天气,更给人以心旷神怡的享受。西湖你好像当年西施未嫁的妙龄女郎,那么叫人心醉神迷。可惜,在此以前这个地方却荒芜的不成样子,只有等待着赵丞相把这片江山仔细地图谋描绘。在水光里有千顷那么大的石头,像长江里瞿塘峡里的滟滪堆,它轻快的像的一匹快马,又像一叶扁舟顺流而下,奔向南湖而去。整治西湖的种种责难,实在难以言明。

诗人例入西湖社。记风流重来手种,绿阴成也。陌上游人夸故国,十里水晶台榭。更复道横空清夜。粉黛中洲歌妙曲,问当年鱼鸟无存者。堂上燕,又长夏。
诗人们按照条例加入了西湖诗社。要记住,我们能以在这个景色迷人的西湖享受着饮酒赋诗,歌舞游乐的风流韵事,是因为赵丞相整治西湖的功劳,而且又重来亲手栽种柳杉树,这些树都已经长成翠绿的浓阴了。在田陌上行走的客人们,夸说着闽中国的故事:在这周围十几里的西湖的水面上,王延钧修建了水晶宫和楼台水榭,从宫中到西湖,在空中架设了复道,国王、后妃和宫女们整夜的来往不休。宫女们在水晶宫里歌唱着王后陈金凤谱制的《乐游曲》。所有这些繁华盛况,已经成为过去了。问问当年的鱼鸟有没有生存下来的?没有了。现在,只有燕子在堂上垒窠筑巢生儿育女,过着漫长的夜天。

参考资料:

1、 辛弃疾.稼轩词编年笺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321-3232、 李肇翔.辛弃疾词:万卷出版社,2009年 :第58页

翠浪吞平野。挽天河谁来照影,卧龙山下。烟雨偏宜晴更好,约略西施未嫁。待细把江山图画。千顷光中堆滟滪,似扁(piān)舟欲下瞿(qú)塘马。中有句,浩难写。
三山:福州城内有越王山、九仙山、乌石山,故郡有三山之名。翠浪吞平野:水稻长势茂盛,一片翠绿,覆盖了原野,微风吹来,前伏后起,像波浪一样。天河:即银河。西施未嫁:这里是形容西湖像西施没有出嫁时的美。

诗人例入西湖社。记风流重来手种,绿阴成也。陌上游人夸故国,十里水晶台榭(xiè)。更复道横空清夜。粉黛(dài)中洲歌妙曲,问当年鱼鸟无存者。堂上燕,又长夏。
西湖社:诗人们组织的诗社。故国:五代时王审知受梁封为闽王,所据地即福州。后其子鏻更建国称帝,为其时十国之一。水晶台榭:《十国春秋》:“闽王延钧于城西筑水晶宫,与其后陈金凤采莲湖中,后制《乐游曲》,宫女倚声歌之。”粉黛:本为女子的化妆品,这里代指美女。

参考资料:

1、 辛弃疾.稼轩词编年笺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321-3232、 李肇翔.辛弃疾词:万卷出版社,2009年 :第58页
三山雨中游西湖有怀赵丞相经始
翠浪吞平野。挽天河谁来照影,卧龙山下。烟雨偏宜晴更好,约略西施未嫁。待细把江山图画。千顷光中堆滟滪,似扁舟欲下瞿塘马。中有句,浩难写。
诗人例入西湖社。记风流重来手种,绿阴成也。陌上游人夸故国,十里水晶台榭。更复道横空清夜。粉黛中洲歌妙曲,问当年鱼鸟无存者。堂上燕,又长夏。

  词的上片写雨中游西湖所见。起首写西湖概貌。碧波连天,翠浪翻腾,气吞平野,虽然用字不多,却写得极有气势。二三句写雨中游。杜甫《洗兵马》说:“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此处用其前句,言雨从天降犹如有人力挽天河之水使之落入西湖,在卧龙山下形成一片明镜,而游人的影子则从“镜”中倒映出来。作者不说来游西湖,而说不知何人在卧龙山下照影,既点出了出游地点,又不粘皮带骨,可以说是空灵慰藉。以上三句,一句写湖,一句写雨,一句写游,“三山雨中游西湖”之意已全部写出,下边则围绕这一中心,渲染铺叙。“烟雨”三句化用苏轼咏杭州西湖诗意吟咏福州西湖之美。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诗说:“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而此处化用苏诗,言游福州西湖在烟雨迷茫中最相宜,因为那空濛如画的景色会给游人以飘然欲仙的感受;然而晴天来游则更好,因为那会使你心情开朗,看得更真切,显得更美。但是,西湖的美又是朴素的,约略是西施未嫁,待字闺中,需要加以打扮,也就是说要使西湖更美,还需要加以开发,还有待于“细把江山图画”,从而引出以下四句词来。其中前两句写福州西湖中的孤山,言其像瞿塘峡之滟滪堆,偃卧在千顷湖光之中,扁舟过此,极为凶险。据《淳熙三山志》说,赵汝愚帅福建,曾上书请疏浚西湖旧迹,匆匆兴役,议者以费多利少为疑,作者以“中有句,浩难写”,说明是是非非,一时也说不清楚,对怀疑疏浚西湖的议论表示了谨慎的异议。这样写,既照应了“有怀丞相经始”的词题,又丰富了“待细把、江山图画。”的具体含义,表明他要继赵汝愚之后,把西湖建设的更美丽的意向,内涵深厚。

  词的下片写雨中游湖所感。起句以福州西湖文人社集比作杭州文士的西湖诗社,用“例入”二字表示西湖诗社在文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从而写出西湖同文人的密切关系。赵汝愚两次知福州,所以二三句化用杜牧《叹花》诗意,言当他“重来”福州时,上次亲手种植的树木,如今已绿树成荫,再次表达他对丞相“经始”功业的肯定与赞许。“陌上”三句写昔日福州西湖的繁华。言远在五代时期,闽王王审知在此立国,在西湖中修建了“十里水晶台榭”,架起复道,“时携后庭游宴,不出庄陌,乃由子城复道跨罗城而下,不数十步至其所。”作者借陌上游人之口夸之,暗示出他对福州西湖旧日繁华的倾慕之意。结尾四句写其今昔变迁。其中前两句写福州西湖的今昔对比。“堂上燕,又长夏。”二句,承上句“鱼鸟”做进一步发挥,言只有堂上的燕子,在长夏时节,又重来此,不知它是否还能寻到昔日的故居。总之是说,今日的福州西湖,皆今非昔比。

参考资料:

1、 朱德才、薛祥生、邓红梅、 叶嘉莹.辛弃疾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6年1月 :第785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题春晚

:
花落柴门掩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花落柴门掩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落花纷纷我在夕阳的余晖中把门关上,天边有几只归巢的乌鸦绕着树林盘旋。

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吟完诗在栏杆边小立片刻,远远望见渔夫樵子一个个走在回家的路上。

参考资料:

1、 张鸣.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130-1312、 黄瑞云.两宋诗三百首:中州古籍出版社,2004:20-21

花落柴门掩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春晚:暮春傍晚。夕晖:夕阳的余晖。昏鸦:黄昏时的乌鸦。傍:围绕。

吟余小立阑(lán)干外,遥见樵(qiáo)渔一路归。
吟:诵读诗文。阑干:栏杆。樵渔:樵夫、渔夫。

参考资料:

1、 张鸣.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130-1312、 黄瑞云.两宋诗三百首:中州古籍出版社,2004:20-21
花落柴门掩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题春晚”之“春晚”,据首句“花落”之意,是指暮春之晚。诗所描写的,乃是乡村暮春晚景。

  红日西沉,夜色降临之前,一位“吟余小立阑干外”的诗人,正在游目观赏村野景致。吟,可以指作诗,亦可以指诵读诗文。这位诗人白昼一天都在伏案,薄暮时分,微感疲倦,便走出屋子,在楼台(其居处是简陋小楼,故有“柴门”之语)栏杆外稍立片刻,略事休息。一、二、四句便是他“小立”时所见之景。

  他先近看柴门。时已晚春,花儿纷纷飘落,有的还飘进了门内,把那夕阳的余辉挡在门外,可见落花堆积之多。继而又远看树林。稍远处有一片树林。苍茫暮色之中,可以看到几只黄昏时的乌鸦,忽高忽低、时上时下,紧挨林子飞着。将乌鸦称为“点”,是因为距离较远,天色昏暗,望去像“点”一样。最后诗人放目遥望,在那乡间小路的尽头,远远望见樵夫渔子,担柴捕鱼,一路归来。

  展现在诗人眼前的这“春晚”三景,景景都扣题中“晚”字,而起笔“花落”则点明了“春”字(诗中指暮春)。三景相合,融汇成村野薄暮时分谐和、静谧的意境。然而,诗人笔下所的静境,又并不显得冷清、空寂:花自“落”,鸦在“飞”,人正“归”。点缀在诗行之中的三个动词,为这静谧的环境增添了鸟飞鱼跃的活泼气息,诗人就置身在这恬静而又富有生意的境界之中,饶有兴味地“小立”观赏。

  周敦颐是北宋理学的开山鼻祖。理学家论人物,颇重所谓“气象”。程颢曾说:“自再见周茂叔之后,吟风弄月以归,有‘吾与点也’之意。”说的是茂叔(周敦颐)为人的气象。此诗的境界与他的为人一样,也是静而不寂,饶有生意,颇有“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述而》)的气象。

参考资料:

1、 缪钺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75-1762、 张鸣.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130-131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聚星堂雪

:
窗前暗响鸣枯叶,龙公试手行初雪。
映空先集疑有无,作态斜飞正愁绝。
众宾起舞风竹乱,老守先醉霜松折。
恨无翠袖点横斜,只有微灯照明灭。
归来尚喜更鼓永,晨起不待铃索掣。
未嫌长夜作衣棱,却怕初阳生眼缬。
欲浮大白追余赏,幸有回飙惊落屑。
模糊桧顶独多时,历乱瓦沟裁一瞥。
汝南先贤有故事,醉翁诗话谁续说。
当时号令君听取,白战不许持寸铁。

窗前暗响鸣枯叶,龙公试手行初雪。
前枯叶萧萧作响,是龙公小试身手降落初雪。

映空先集疑有无,作态斜飞正愁绝。
它们在空中映隐聚集,似有若无,故作姿态斜斜飘飞令人魂消意绝。

众宾起舞风竹乱,老守先醉霜松折。
宾客欢欣起舞如青竹风中摇曳,我这老迈的太守先醉,仿佛霜松摧折。

恨无翠袖点横斜,只有微灯照明灭。
遗憾席前没有佳人装点梅花,只有微灯照空中小雪忽明忽灭。

归来尚喜更鼓永,晨起不待铃索掣。
饮罢归来高兴夜还深沉,清早起身等不及吏人把铃索拉扯。

未嫌长夜作衣棱,却怕初阳生眼缬。
长夜未眠并不怕衣上生褶,倒怕耀人眼花的朝阳映雪。

欲浮大白追余赏,幸有回飙惊落屑。
想要豪饮乘兴追赏余景,惊喜旋风还吹落点点未化的雪屑。

模糊桧顶独多时,历乱瓦沟裁一瞥。
桧树顶上多时见模糊的白色,瓦沟中雪花烂漫才不过一息。

汝南先贤有故事,醉翁诗话谁续说。
汝南先前的贤士曾经有过旧例,醉翁诗话如今由谁来继续?

当时号令君听取,白战不许持寸铁。
当时约定的规矩请你听取,徒手战斗不许拿起一寸武器。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443-4452、 孙凡礼 朱刚.苏轼诗词选:中华书局,2005:173-1743、 王水照 朱刚.苏轼诗词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159-160

窗前暗响鸣枯叶,龙公试手行初雪。
初行雪:一作“行初雪”。

映空先集疑有无,作态斜飞正愁绝。

众宾起舞风竹乱,老守先醉霜松折。
风竹乱:形容舞姿。老守:苏轼时为颍州知州,故自谓老守。霜松折:形容醉态。

恨无翠袖(xiù)点横斜,只有微灯照明灭。
翠袖:代指佳人。横斜,指梅。

归来尚喜更鼓永,晨起不待铃索掣(chè)
更鼓永:指夜深沉。一作“更鼓暗”。铃索掣:宋制,州府衙门有铃阁,吏人掣铃索以报时。

未嫌长夜作衣棱(léng),却怕初阳生眼缬(xié)
作衣棱:谓衣服上生出折痕。眼缬:眼花时所见星星点点。

欲浮大白追余赏,幸有回飙(biāo)惊落屑。
浮大白:饮大杯酒。大白,大酒杯。回飙:旋风。落屑:指雪。

模糊桧(guì)顶独多时,历乱瓦沟裁一瞥(piē)
模糊:指雪。桧:树名。历乱:烂漫,此指雪花。瓦沟:瓦楞之间的泄水沟。一瞥:一注目间,比喻极短促的时间。

汝南先贤有故事,醉翁诗话谁续说。
汝南先贤:指欧阳修,因其曾任颍州知州,晚年复归老于此,故云。醉翁诗话:指《六一诗话》。

当时号令君听取,白战不许持寸铁。
白战:徒手战,比喻不加形容、不用“体物语”的白描手法。白战,一作“百战”。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443-4452、 孙凡礼 朱刚.苏轼诗词选:中华书局,2005:173-1743、 王水照 朱刚.苏轼诗词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159-160
窗前暗响鸣枯叶,龙公试手行初雪。
映空先集疑有无,作态斜飞正愁绝。
众宾起舞风竹乱,老守先醉霜松折。
恨无翠袖点横斜,只有微灯照明灭。
归来尚喜更鼓永,晨起不待铃索掣。
未嫌长夜作衣棱,却怕初阳生眼缬。
欲浮大白追余赏,幸有回飙惊落屑。
模糊桧顶独多时,历乱瓦沟裁一瞥。
汝南先贤有故事,醉翁诗话谁续说。
当时号令君听取,白战不许持寸铁。

  这首诗在形式上的特点是“禁体”,即序中说的“禁用体物语”。所谓“禁用体物语”,欧阳修的《雪中会客赋诗》的序说:“玉、月、梨、梅、练、絮、白、舞、鹅、鹤,银等事,皆请勿用。”这并不是作者故意出难题,以便“于艰难中特出奇丽”。

  李商隐《对雪》诗说:“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已随江令夸琼树,又入卢家妒玉堂。侵夜可能争桂魄,忍寒应欲试梅妆。关河冻合东西路,肠断斑骓送陆郎。”此诗堆砌词藻,“多用故事”,写出一支“雪”的谜语,看不出有什么诗意。宋初“西昆派”诗人学李商隐,就专学这一类。由此可见,“禁用体物语”,正是要矫正“西尾体”流弊,使诗歌面向现实,以白描代替藻饰。欧阳修诗中说:“脱遗前言笑尘杂,搜索万象窥冥漠。”即有“力去陈言”,注意写实的意思。苏轼此诗,用白描语言,翔画喜爱雪的心情,尤为细腻。

  起句写“窗前”“枯叶”在“暗响”,再写“映空先集”,疑“有”疑“无”,纯属白描,正是初雪。欲落未落,“作态斜飞”,使人待之焦急,刻画尤为入神。这不仅把雪写活,而且写出望雪心情。久旱得雪,大家欢喜,“众宾起舞”,“老守先醉”,便是这种心情的生动表现。其中,“风竹乱”是舞姿,“霜松折”是醉态,但也是雪景。“恨无翠袖”,即《醉翁亭记》“宴酣之乐,非丝非竹”的意思。“横斜”是梅态也是舞姿,亦复语含双关。“微灯”写宴罢之后,灯光微淡,才能见雪;微雪时止时降,故望去若明若灭。纪昀说,此诗“体物神妙”是不错的。但此诗之妙,主要还在于写出心情。

  “归来”卧听“更鼓”,因更鼓知夜永,由夜永推知雪势(一般说来,雪多落于夜间,苏轼诗即有“夜静无风势转严”句)未停,所以欢喜。即使冷到衣裳像长了棱,也不以为嫌。人虽就寝,心在雪上,急欲了解雪下了多少,故第二天清晨不待铃索唤醒,而已起床。这时最怕是雪晴“初阳”出。但事实上只是一场小雪。可是他还想对“余雪”再赏一下。从桧树顶上到瓦沟,一一注视;对疾风吹落下来的“余屑”也感到惊喜。这就加倍刻画出望雪、喜雪的心情。杜甫说“忧国望年丰”。“雪兆半年”,望雪即望丰年。这种心情正是忧国、忧民的表现。欧阳修诗中说:“乃知一雪万人喜”,这种忧喜是与广大人民一致的。

  结处收到题目。“聚星堂”是欧阳修为知州时所建,“聚客赋诗”咏雪,“禁用体物语”是以前欧阳修的事。颍水在汝水之南,故说“汝南”。“故事”即指咏雪事,“白战不许持寸铁”,指“禁用体物语”,“白战”用作比喻生动形象。

  把此诗与上面所引的李商隐的诗相比,同为咏雪,而写法与内容迥不相同。李商隐那首诗,尽管词采藻丽,用典雅赡,究其思想,却很贫乏。苏轼洗去铅华,纯用白描,不惟“句句是小雪”,写出特征,且着重心理刻画,描写入微,写出“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与万人同忧、同喜的心情,实践了欧阳修讲的“搜索万象窥冥漠”的主张。清代翁方纲说:“诗至宋而益加细密,盖刻抉入里,非唐人所能囿。”(《石洲诗话》)苏轼此诗正可为其代表。黄庭坚的“夜听疏疏还密密,晓着整整复斜斜”(《咏雪呈广平公》),虽亦用白描,但中无寄托,仍近谜语,相较一下,有助赏鉴。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443-445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溪桥 一作:溪头)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皎洁的月光从树枝间掠过,惊飞了枝头喜鹊,清凉的晚风吹来仿佛听见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谷的香气里,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讨论,说今年是一个丰收的好年景。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溪桥 一作:溪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忽明忽暗,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往日的小茅草屋还在土地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便忽然出现在眼前。

参考资料:

1、 辛弃疾.稼轩词编年笺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3122、 程 帆.唐诗宋词鉴赏辞典.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10:578-5793、 杨 忠.辛弃疾词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78-180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chán)。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wā)声一片。
黄沙:黄沙岭,在江西上饶的西面。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鸣蝉:蝉叫声。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máo)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溪桥 一作:溪头)
旧时:往日。茅店:茅草盖的乡村客店。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社,土地神庙。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见:同“现”,显现,出现。

参考资料:

1、 辛弃疾.稼轩词编年笺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3122、 程 帆.唐诗宋词鉴赏辞典.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10:578-5793、 杨 忠.辛弃疾词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78-180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溪桥 一作:溪头)

  从《西江月》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同时,知了的鸣叫声也是有其一定时间的。夜间的鸣叫声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鸣,而当凉风徐徐吹拂时,往往特别感到清幽。总之,“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接下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把人们的关注点从长空转移到田野,表现了词人不仅为夜间黄沙道上的柔和情趣所浸润,更关心扑面而来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又由稻花香而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年景象。此时此地,词人与人民同呼吸的欢乐,尽在言表。稻花飘香的“香”,固然是描绘稻花盛开,也是表达词人心头的甜蜜之感。在词人的感觉里,俨然听到群蛙在稻田中齐声喧嚷,争说丰年。先出“说”的内容,再补“声”的来源。以蛙声说丰年,是词人的创造。

  前四句就是单纯的抒写当时夏夜山道的景物和词人的感受,然而其核心却是洋溢着丰收年景的夏夜。因此,与其说这是夏景,还不如说是眼前夏景将给人们带来的幸福。

  下阕开头,词人就树立了一座峭拔挺峻的奇峰,运用对仗手法,以加强稳定的音势。“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在这里,“星”是寥落的疏星,“雨”是轻微的阵雨,这些都是为了与上阕的清幽夜色、恬静气氛和朴野成趣的乡土气息相吻合。特别是一个“天外”一个“山前”,本来是遥远而不可捉摸的,可是笔锋一转,小桥一过,乡村林边茅店的影子却意想不到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词人对黄沙道上的路径尽管很熟,可总因为醉心于倾诉丰年在望之乐的一片蛙声中,竟忘却了越过“天外”,迈过“山前”,连早已临近的那个社庙旁树林边的茅店,也都没有察觉。前文“路转”,后文“忽见”,既衬出了词人骤然间看出了分明临近旧屋的欢欣,又表达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道途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相得益彰,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底,令人玩味无穷。

  从表面上看,这首词的题材内容不过是一些看来极其平凡的景物,语言没有任何雕饰,没有用一个典故,层次安排也完全是平平淡淡。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却有着词人潜心的构思,淳厚的感情。在这里,读者也可以领略到稼轩词于雄浑豪迈之外的另一种境界。

参考资料:

1、 吴调公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1548-1550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一落索·杨花终日空飞舞

:
杨花终日空飞舞,奈久长难驻。海潮虽是暂时来,却有个、堪凭处。
紫府碧云为路。好相将归去。肯如薄幸五更风,不解与、花为主。

杨花终日空飞舞,奈久长难驻。海潮虽是暂时来,却有个、堪凭处。
丈夫如同杨花,很轻浮,一会儿东,一会儿西,朝三暮四,就是不肯在家里久留。海潮虽然只是暂时到来,却好歹会来。

紫府碧云为路。好相将归去。肯如薄幸五更风,不解与、花为主。
丈夫啊,我一直思量着,如果真的有仙宫的话,夫妻俩应是帮扶着赶向那里。谁知道你就像摧花的残风一样,那么薄幸,根本不懂得替我做主,我还有什么盼头呢?

参考资料:

1、 洪柏昭选注.中国古代十大词人作品选 上:花城出版社,2000.04:第377页

杨花终日空飞舞,奈久长难驻。海潮虽是暂时来,却有个、堪凭处。
一落索:词牌名。双调,四十六字,两阕平仄格式,各三仄韵。

紫府碧云为路。好相将归去。肯如薄幸五更风,不解与、花为主。
紫府:道家称仙人居所。相将:相与,相共。

参考资料:

1、 洪柏昭选注.中国古代十大词人作品选 上:花城出版社,2000.04:第377页
杨花终日空飞舞,奈久长难驻。海潮虽是暂时来,却有个、堪凭处。
紫府碧云为路。好相将归去。肯如薄幸五更风,不解与、花为主。

  这是一首闺怨词,重在对男子薄幸的怨怼不满,抒情婉转而造语浅近。上片以杨花的终日飞舞与海潮短暂回归作对照,用心不在前者的飞舞“终日”,看似长久,所取却在海潮回归虽然短暂,但去来有信,行动有期。四句歌词,却两用对比,前两句是用杨花的终日的“空飞舞”,与其无法长久留驻作对照,后两句则是用海潮的暂时回归,与其“堪凭处”作对比。词人选取这两组意象,是有着丰富的内涵的。杨花终日飞舞,实指春景又至,春事再繁,实寓有美人迟暮之感和闺中寂寞之意。海潮的意象就更是含蕴丰富了。唐诗人李益有《江南曲》诗拟闺中怨妇云:“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这里,词人实际上是翻用其诗意,以海潮虽短却有信,表达出对男子一去之后即杏无音讯的愤懑和不满。

  下片也是利用两组意象的对比来抒发词情:碧云有路可相将归去,五更风却不解与花为主。在这里,词人将女主人公的怨情推进了一层,从上片的单纯抱怨,发展到如今的殷切期盼。所谓恨之深,正是因为爱之挚。在对碧云归路的向往中,读者似乎可以感受到闺中人那炽烈迸发的情感热流,虽然置身孤独与寂寞之中,但她仍然憧憬着“相将归去”的美好生活。在对薄幸五更风的责难声中,我们又似乎可以体味到她对情有所归心有所属的人生的美好追求。特别是末句,用“不解与花为主”作为对薄幸人的抱怨之辞,很值得品昧。对于一个彻夜未眠的思妇而言,其心绪的烦乱,是可想而知的。这里,让闺中人把一腔的怨气发泄到五更风上,可以说是很切合人物心理的。更妙的是,这一声抱怨之中,还包含着她满腹的心思。此女以花自喻,以五更风不知护花惜花的薄幸行为,比拟男子的薄情寡义,词情含蓄蕴藉,造语又生新可喜,可以说是不可多得的妙句。

  整首词抒情流畅清新,布局工稳,针脚细密,其情感发展的脉络也是相当明晰的,“奈”、“却有”、“好”、“肯如”等虚词,将每句话的前一层意思都作了推进,从中可以体会到抒情主人公的怨情,由无奈到抱怨、到企盼、到最后失落和愤恨,在不断地向纵深推进或者说上升。但同时,在这种怨愤背后,又显然有一种殷切的热望在心头:对杨花飞舞难驻的无奈,正因为意在希望两情长久;对海潮虽说短暂却守信约的赞颂,用意正在强调彼此贞信的可贵;对紫府碧云相将归去的向往,无非意在期盼着两情依依;抱怨五更风的不解与花为主,又可以看出她对爱的渴望。就是这样,一取一舍,句意不断转换,在对反面做出否定的同时,又对正面作了更大程度的肯定,一明一暗两条线索,彼此穿插、相互交织,用语虽简,而语意却丰。除此之外,词中实际上还暗含有一条更深的隐线,那就是时间线索。词以杨花飞舞的白昼开头,以夜深更残结束,中间作了大胆的省略,在形成前后呼应之时,也暗地里勾勒出闺中人日夜相思、苦自煎熬的形象。

参考资料:

1、 徐培均 罗立纲编著.秦观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3年01月第1版:第155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