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中举进士游岳阳遇真人录沁园春词诘其姓名…留诗于壁

:
腹内婴儿养已成,且居廛市暂娱情。
无端措大刚饶舌,却入白云深处行。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吕岩

吕岩

吕岩,也叫做吕洞宾。唐末、五代著名道士。名喦,号纯阳子,自称回道人。世称吕祖或纯阳祖师,为民间神话故事八仙之一。较早的宋代记载,称他为“关中逸人”或“关右人”,元代以后比较一致的说法,则为河中府蒲坂县永乐镇(今属山西芮城)人,或称世传为东平(治在今山东东平)人。 112篇诗文

猜你喜欢

种桃杏

:
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
路远谁能念乡曲,年深兼欲忘京华。
忠州且作三年计,种杏栽桃拟待花。

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
无论身处天涯海角,只要内心平静就能安然地把所在地当做家乡。

路远谁能念乡曲,年深兼欲忘京华。
路途遥远,谁还能唱出家乡的小曲儿?时间久长,我已渐渐忘却京城面貌。

忠州且作三年计,种杏栽桃拟待花。
忠州的生活清闲幽静,我想以三年为期,种下的杏树桃树等待花开。

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

路远谁能念乡曲,年深兼(jiān)欲忘京华。
年深:时间久长。

忠州且作三年计,种杏栽桃拟(nǐ)待花。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送陈七赴西军

:
吾观非常者,碌碌在目前。
君负鸿鹄志,蹉跎书剑年。
一闻边烽动,万里忽争先。
余亦赴京国,何当献凯还。

吾观非常者,碌碌在目前。
我看到一些非凡的人,总是在眼前做些小事。

君负鸿鹄志,蹉跎书剑年。
你心怀鸿鹄之志,文武才华耽误多年。

一闻边烽动,万里忽争先。
一听说边境有敌入侵,立即赴军万里争先。

余亦赴京国,何当献凯还。
我也将进京谋求功名,何时你能胜利归来?

参考资料:

1、 张学文.唐代送别诗名篇译赏:重庆出版社,1988年11月第1版:36-38

吾观非常者,碌(lù)碌在目前。
非常者:非凡的人。碌碌:平庸,一般。

君负鸿(hóng)(hú)志,蹉(cuō)(tuó)书剑年。
鸿鹄:鸟名,飞得高远。蹉跎:耽误失时。比喻失意,时间白白过去,光阴虚度。书剑年:指读书做官、仗剑从军的年月。书剑,指文武之事。书剑:指文才武略。

一闻边烽(fēng)动,万里忽争先。
边烽动:边塞上的军事行动。烽:烽火。古时边境有敌入侵。在高台上烧柴或狼粪以报警。

余亦赴京国,何当献凯(kǎi)还。
京国:京城。何当:何时可以。献:献功。凯还:胜利归来。

参考资料:

1、 张学文.唐代送别诗名篇译赏:重庆出版社,1988年11月第1版:36-38
吾观非常者,碌碌在目前。
君负鸿鹄志,蹉目书剑年。
一闻边烽动,万里忽争先。
余亦赴京国,何当献凯还。

  此诗赞扬陈七素有大志,一闻国家有难,即从戎请缨,万里赴边。歌词中处处流露出浑健壮逸的意境,既有称颂又有勉励,既饱含怨恨又无迹可寻,表现了诗人关心国事的感情,预祝友人早日凯旋,也抒发出诗人对明主弃才,友人失意的愤慨。

  首联,诗人从生活经验上远远起笔,说非凡之人往往在眼前干些小事,无所作为,以消除友人对仕途失意的愧恨,为后文的称颂勉励作好铺垫。首句的“吾观”二字,把这一生活经验,说成亲眼所见,表达得斩钉截铁,使人不得不信。

  第二联由普遍转到个别,具体写友人的抱负和遭遇。前后两联意脉贯通,应接严谨。“鸿鹄志”三字是对友人的称赞,也是诗人“冲天羡鸿鹄”的勃勃雄心的表露。“蹉目”一句,为友人申述了怀才不遇的悲愤,也表现了诗人宏图难展,碌碌无为的苦闷。

  第三联由感伤转入豪放,用数字对举法构成顿挫。“一闻”对“万里”,再着一个“忽”字,把友人不计得失,急于国难,努力争先的精神和形象,表达得很是鲜明。

  最后以反诘句终篇,扣住题意,表明自己也将进京寻找前程,并预祝友人旗开得胜,早日献功阙下。

  全诗浑健壮逸,当为孟诗别调。此诗的情绪比较复杂,它一方面赞扬了陈七素有大志,一闻边关有敌入侵,便立即争先从军,万里赴敌,以身许国的精神,表现了诗人关心国事,预祝友人早日凯旋的感情;另一方面又抒发了对明主弃才,友人失意的愤慨。全诗既有称颂又有勉励,既饱含怨恨又无迹可寻。

参考资料:

1、 张学文.唐代送别诗名篇译赏:重庆出版社,1988年11月第1版:36-38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宿天台桐柏观

:
海行信风帆,夕宿逗云岛。
缅寻沧洲趣,近爱赤城好。
扪萝亦践苔,辍棹恣探讨。
息阴憩桐柏,采秀弄芝草。
鹤唳清露垂,鸡鸣信潮早。
愿言解缨络,从此去烦恼。
高步陵四明,玄踪得二老。
纷吾远游意,乐彼长生道。
日夕望三山,云涛空浩浩。

海行信风帆,夕宿逗云岛。
凭风鼓帆海上行,黄昏住宿逗云岛。

缅寻沧洲趣,近爱赤城好。
远寻水滨隐者的乐趣,近爱赤城山无限美好。

扪萝亦践苔,辍棹恣探讨。
手揽长萝足踩着软苔,停船到天台山观赏探讨。

息阴憩桐柏,采秀弄芝草。
桐柏观中稍休息,采摘灵芝仙人草。

鹤唳清露垂,鸡鸣信潮早。
深夜鹤鸣露水垂降,拂晓鸡啼信潮早。

愿言解缨络,从此去烦恼。
真想抛开官服印信,从此去掉世间烦恼。

高步陵四明,玄踪得二老。
迈开大步登上四明高顶,探踪觅迹寻得二老。

纷吾远游意,乐彼长生道。
我饶有离家远游的意趣,就是要学他们的长生之道。

日夕望三山,云涛空浩浩。
日日夜夜遥望海上三神山,只看到云水相接一片浩渺。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孙佩君.孟浩然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29-32

海行信风帆,夕宿逗云岛。
天台:山名。在今浙江省天台县东北。西南接括苍山、雁荡山,西北接四明山、金华山。桐柏观:即桐柏宫。观:道教之庙宇。信:任凭。逗:停留。

(miǎn)寻沧洲趣,近爱赤城好。
缅寻:远处探访。缅,遥远的样子。

(mén)萝亦践苔,辍(chuò)(zhào)(zì)探讨。
扪萝:扪,攀援。萝,女萝,生长在山中的一种地衣类植物,常自树梢悬垂,全体丝状,呈淡黄绿色或灰白色。辍棹:停船。棹,划船工具。恣探讨:尽情赏玩。

息阴憩(qì)桐柏,采秀弄芝草。

鹤唳(lì)清露垂,鸡鸣信潮早。
唳:鹤鸣声。信潮:潮水定时而起,故称。

愿言解缨络,从此去烦恼。

高步陵四明,玄踪得二老。

纷吾远游意,乐彼长生道。
纷:盛多的样子。长生:生命永远存在。

日夕望三山,云涛空浩浩。
三山:古代传说中的三座仙山。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孙佩君.孟浩然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29-32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自常州还江阴途中作

:
处处空篱落,江村不忍看。
无人花色惨,多雨鸟声寒。
黄霸初临郡,陶潜未罢官。
乘春务征伐,谁肯问凋残。

处处空篱落,江村不忍看。
从常州回江阴的路上,所到之处到处都是空荡荡的篱笆院落,颓败的江村景象让人触目惊心。

无人花色惨,多雨鸟声寒。
因为少有人迹,路边的野花看上去颜色惨淡;频繁的春雨,使鸟鸣听上去也满含寒意。

黄霸初临郡,陶潜未罢官。
上官才刚刚上任,我也还没有辞官而去。

乘春务征伐,谁肯问凋残。
今年春天,首要的任务是平息战乱,谁还有心来关心民生的凋敝、江村的残破?

处处空篱(lí)落,江村不忍看。

无人花色惨,多雨鸟声寒。

黄霸初临郡,陶潜未罢官。

乘春务征伐,谁肯问凋(diāo)残。
春务:春季的农事。

处处空篱落,江村不忍看。
无人花色惨,多雨鸟声寒。
黄霸初临郡,陶潜未罢官。
乘春务征伐,谁肯问凋残。

  当去年夏天,李嘉祐还在哀叹自己命运多蹇,考虑要不要辞官而去的时候,一场突然而来的战事打破了平淡的生活,刘展军队如秋风扫落叶一般,席卷过江阴大地,李嘉祐没有经历安史之乱,面对战争他有点手足无措,不知道如何应对判断,开始的时候甚至都分不清谁是谁非,江阴的老百姓出逃的出逃,被征兵的征兵,作为文官的李嘉祐似乎对这一切也无能为力,只能坚守江阴,等待时局的稳定。

  好在战乱来得快去得也快,但是战争对江阴的伤害短时间却无法恢复。上元二年春,李嘉祐去常州谒见新任常州刺史,回来的路上,看到满目疮痍的江村,心情应该是无比沉重的,一句“谁肯问凋残”,表达了李嘉祐对民生的关怀,也让他的诗名好了不少。

  首联“处处空篱落,江村不忍看”,前句是直接看到的,后句说不忍看,却偏还要看,江村的残破避无可避,直击人心。

  颔联是本诗的精华所在,可见诗人遣词造句的功力。前句是视觉的感受,花色本不会因为战争而有所改变,但在诗人看来,人民的悲惨境遇却通过花色反映了出来,赋予的花色别样的意味。后句是听觉的感受,虽然写的是声音,却同样赋予了鸟鸣声以感情色彩,一个寒字,反映了诗人当时的心情。

  颈联和尾联隐约地表达了乱后初定,诗人意图收拾残局,重新经营民生的愿望。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局的无奈和彷徨。不过李嘉祐并没有机会重整江阴了,因为当年春天,他就升官去当台州刺史了。

  此后,江南到大历年间,才渐渐从刘展之乱中恢复过来,《旧唐书》卷185下《萧定传》载:“大历中,有司条天下牧守课绩,唯定(润州刺史萧定)与常州刺史萧复、濠州刺史张镒为理行第一。其勤农桑,均赋税,逋亡归复,户口增加,定又冠焉。”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菩萨蛮·蕊黄无限当山额

:
蕊黄无限当山额,宿妆隐笑纱窗隔。 相见牡丹时,暂来还别离。
翠钗金作股,钗上蝶双舞。 心事竟谁知?月明花满枝。

蕊黄无限当山额,宿妆隐笑纱窗隔。 相见牡丹时,暂来还别离。
宿妆的蕊黄只留下依稀残迹,迷蒙的纱窗又将你的笑容隐去。你来时已是晚春时节,刚刚来又匆匆别离。相见时虽有牡丹花开,终难留住将逝的春意。

翠钗金作股,钗上蝶双舞。 心事竟谁知?月明花满枝。
玉钗上配有金股的装饰,钗上的彩蝶舞弄着双翅。明月洒下遍地的银光,照着院里黄花满枝。欲问明月和黄花,你可知道我的心事?

参考资料:

1、 廖仲安.花间词派选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11-122、 邱美琼 胡建次.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6-83、 房开江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4-5

(ruǐ)黄无限当山额,宿妆隐笑纱窗隔。 相见牡丹时,暂来还别离。
菩萨蛮:本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也用作曲牌名。蕊黄:即额黄。因色似花蕊,故名。山额:旧称眉为远山眉,眉上额间故称山额。或解为额间的高处。宿妆:隔夜的妆饰,残妆。隐笑:浅笑。牡丹时:牡丹开花的时节,即暮春三月。暂:刚,表示时间短。吴本《花间集》作“新”。还:迅速,立即。

翠钗(chāi)金作股,钗上蝶双舞。 心事竟谁知?月明花满枝。

翠钗:镶嵌了翠玉的金钗,一种插于发髻的精美首饰。股:钗的组成部分,俗称钗脚。蝶双舞:钗头所饰双蝶舞形。

参考资料:

1、 廖仲安.花间词派选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11-122、 邱美琼 胡建次.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6-83、 房开江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4-5
蕊黄无限当山额,宿妆隐笑纱窗隔。 相见牡丹时,暂来还别离。
翠钗金作股,钗上蝶双舞。 心事竟谁知?月明花满枝。

  这首词写思妇离情,为怀旧思远之作表现她对相聚时短,相别时速的无限怨恨之情。这种怨恨之情贯穿全篇。

  上片写人、记事。开头即写初次相会时的突出印象,旨句“蕊黄无限当山额”,先从女主人公的额妆入笔,写出唐时流行的妇女妆饰美,由妆饰美,映托出女性形象美。下接次句,“宿妆隐笑纱窗隔”,写美人慵懒、怨淡的情态。此处“宿妆”,是在昭示女主人公晨起未理新妆,一副无情无绪的慵懒之状。“隐笑”二字,指笑意收敛、隐褪不显,表达一种忧苦、怨淡的表情。

  “相见牡丹时,暂来还别离”二句,叙写相见旋别情事,有“相见何迟,相别何速”之意,点到“离情”的题上来。”相逢牡丹时”一语双关,牡丹既是说花,也是说人,都是最美的青春时节。然而,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词人借用一个“暂”字,再清楚不过地表明“相见”时间之短暂;紧接又着一“还”字,表明离去匆匆。而在此之前“相见牡丹时”的欢笑与种种美好的情事,伴随着“暂来还别离”的词句倏然远去,引起后面无限的伤感。

  下片写饰物、写美景,烘托“别离”的情思。女主人公头饰非常美,翠钗闪烁着金黄碧绿的光泽,且以金作股,可见其贵重。钗由两股组成,古代情侣分别时常常掰钗为二,二人分执一股,以表相思,盼望重合。词人以重笔描摹“金作股”的妇女头钗,不单单是追求词句精致的装饰美,其深层的意蕴还在于以金钗暗示二人“似金钿坚”的爱情,以及女主人公对爱情持守的坚定。蝶双舞,这是借助钗上装饰的双飞蝶,象征美女的脉脉芳心,同时也反衬她孤独的心境。从翠钗上双双蝶舞,感伤别后的情难再遇,勾起无限心事重重,不得平复。

  “心事竟谁知?月明花满枝”二句倒装,意谓对着当头明月的满枝繁花,也无从诉说她的心事。“心事”二字,承“暂来还别离”而来:女主人公因追忆往日爱情的欢乐,而更加剧对离人的相思之情,“竟谁知”三字透露着女主人公深深的叹惋。词情至此,已趋整合,这种无人知晓又难与人说的情感,再怎么表达也只能沉默。所以,最后一句,“月明花满枝”,表面上看,是在描写明月朗照、鲜花满枝春夜美景,而进一层,则是女子在夜深人静之时,只能对着空中明月和园中花枝,无声苦相思,良辰美景徒然虚设。以淡语收煞,融怀人的情思于眼前之景,意境凄迷。

  这首词的创作,很典型地体现温庭筠追求一种隐约含蓄之美。作者选择具有丰富象征意义和暗示作用的“妆”与“饰”,来表达人物内心深隐情思。全词惟有结句一句是写景,也是以美景隐悲情,令人回味无穷。

参考资料:

1、 张 红.温庭筠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3:19-212、 吴熊和 沈松勤.唐五代词三百首.长沙:岳麓书社,1994:45-463、 王克俭.温庭筠 晏殊诗词选.海口: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2013:24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