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

枫桥夜泊

: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难抵我独自傍愁而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姑苏城外那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367

月落乌啼(tí)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乌啼:一说为乌鸦啼鸣,一说为乌啼镇。霜满天:霜,不可能满天,这个“霜”字应当体会作严寒;霜满天,是空气极冷的形象语。江枫:一般解释作“江边枫树”,江指吴淞江,源自太湖,流经上海,汇入长江,俗称苏州河。另外有人认为指“江村桥”和“枫桥”。“枫桥”在吴县南门(阊阖门)外西郊,本名“封桥”,因张继此诗而改为“枫桥”。渔火:通常解释,“鱼火”就是渔船上的灯火;也有说法指“渔火”实际上就是一同打渔的伙伴。对愁眠:伴愁眠之意。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相传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夜半钟声:当今的佛寺(春节)半夜敲钟,但当时有半夜敲钟的习惯,也叫「无常钟」或「分夜钟」。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367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唐朝安史之乱后,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这首羁旅诗。此诗精确而细腻地描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此外,这首诗也将作者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充分地表现出来,是写愁的代表作。全诗句句形象鲜明,可感可画,句与句之间逻辑关系又非常清晰合理,内容晓畅易解。

  这首七绝以一“愁”字统起。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后两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

  全诗抓住一个“愁”字展开。如果说“月落乌啼霜满天”多少透示着凄清悲凉,那么“江枫渔火”难道不给诗人一点光明与温暖吗?然而,“对愁眠”却凸现在人们面前。旅途的孤独、寂寞,牵起诗人的满怀愁绪,更遇上残月衔山、乌鸦悲啼,满目寒霜洒遍江天,一个迷茫、凄清、寂寥的背景已经形成,奠定了全诗以“愁”为中心的基调。人在逆境中(从诗的字里行间可以品味出来),最忌的是景物伤怀,诗人泊船于枫桥之下,本来心情就已凄恻,却偏逢残月。外出旅游者(也许作者不是旅游家)往往会对家人无限牵挂,可谓归心似箭,盼望与家人团圆,然而,他却客舟孤苦、愁怀难遣。残月也许已给诗人一丝莫名的预示,更兼乌鸦悲鸣的不祥之兆!(听到乌鸦啼叫,人们都会将其与不详联系)满天的飞霜又怎能不令诗人一阵阵心寒?

  “江枫渔火对愁眠”。经霜后鲜红似火的枫叶与渔船上星星点点的灯火,在霜天夜晚呈现出一种朦胧美,给这幅秋江月夜图平添几分悦目赏心的风姿,绘景已达到美得无瑕的境界!然而,作者着力渲染秋江月夜的美景时,笔束一顿便绘出一个“愁”字来。作者为什么愁?有几多愁?景愈美则情(愁)愈烈。诗人面对美景,却没有半点的欢乐,愁得辗转反侧,这是为什么?我们回顾前文“月落”、“乌啼”、“霜满天”,俗话说天黑怕鬼,诗人心中的“鬼”是什么?是他的仕途得失、宦海沉浮?还是家事索怀、亲朋离散?诗中没说,不得而知。但诗人无心欣赏夜景、孤独难眠,我们不难想象他心中之愁。郁结难抒,确实不是言语说得清的。从他害怕乌啼,我们可以觉察他心中一定有什么事(或人)令他担心,以至乌鸦的啼叫声也令他心烦意乱。霜,是诗人描绘的这幅秋江月夜图的组成部分。玉屑般的飞霜给人一种素雅高洁的美感,然而和“乌啼”“愁眠”联系起来理解,这霜就有点“不妙”了。既然诗人听到乌啼已感意乱,那么飞霜岂不是令他心寒吗?意乱心烦自是他“愁眠”之因了。“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夜,静得可怕,静得令人难以入睡。

  诗的前幅布景密度很大,十四个字写了六种景象,后幅却特别疏朗,两句诗只写了一件事:卧闻山寺夜钟。这是因为,诗人在枫桥夜泊中所得到的最鲜明深刻、最具诗意美的感觉印象,就是这寒山寺的夜半钟声。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固然已从各方面显示出枫桥夜泊的特征,但还不足以尽传它的神韵。在暗夜中,人的听觉升居为对外界事物景象感受的首位。而静夜钟声,给予人的印象又特别强烈。这样,“夜半钟声”就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永和清寥,而诗人卧听疏钟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枫桥夜泊》是一首情与景交织在一起的古诗,全诗除了“对愁眠”外,其余都是刻意绘景。它不是直抒胸臆,而是通过描绘秋江月夜的美景,间接而自然地把诗人旅途寂寞的郁结愁思寄托于景物而抒发出来。欲抒情,先绘景,情随景发,是这首古诗显著的艺术特点。由此可见,在借景抒情的古诗中,作者的情感是通过所描绘的景物来抒发的。在教学这类古诗时,我们既要欣赏作者描绘的景物,更重要的是理解他凭借景物巧妙抒情的技巧,这样才能真正地读懂了古诗。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634-635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阊门即事

:
耕夫召募爱楼船,万项田为万顷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gēng)夫召募(mù)爱楼船,万项田为万顷田。
阊(chānɡ)门:城门名。在江苏省苏州市城西。古时阊门建筑雄伟壮丽。唐代尤为繁华,是宴请和送迎之地。楼船:亦作“楼舩”。有楼的大船。古代多用作战船。有时也指有楼饰的游船。唐·杜甫《城西陂泛舟》诗:“青蛾皓齿在楼船,横笛短箫悲远天。”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郡郭:近郊新烟:古代风俗,清明前的寒食节禁止烧火,到了清时节重新起火。烟指烟火。

耕夫召募爱楼船,万项田为万顷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此诗精妙之句是“清明几处有新烟”,清明之前是寒食,民间不用火,清明之后本应“处处有新烟”,现在却因战乱农民都被召去打打仗,大片土地都荒芜了,只有寥寥几处的人家燃起新烟,一片凄凉。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宿白马寺

:
白马驮经事已空,断碑残刹见遗踪。
萧萧茅屋秋风起,一夜雨声羁思浓。

白马驮经事已空,断碑残刹见遗踪。
汉代白马驮经的事早已过去,只剩下断碑和残破的古庙留下遗迹。

萧萧茅屋秋风起,一夜雨声羁思浓。
这茅草房上吹起了萧瑟的秋风,一夜的浙沥秋雨给人带来了多少别思离情。

参考资料:

1、 肃静,阿华编,中国名胜风光诗词选,中国书店,1992.01,第84页2、 王曙著,新编唐诗故事集 黄河长江亲情篇,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1,第193页

白马驮经事已空,断碑残刹(chà)见遗踪。
白马驮经:传说汉明帝遗使去天竺(今印度)求佛法,有天竺僧摄摩腾和竺法兰至洛阳,同时有白马驮经而来,故所建佛寺名白马寺,白马驮经即指此事。刹:佛寺。

萧萧茅屋秋风起,一夜雨声羁(jī)思浓。
萧萧:风声。羁思:即羁旅之思。在外做客思念故乡的心情。

参考资料:

1、 肃静,阿华编,中国名胜风光诗词选,中国书店,1992.01,第84页2、 王曙著,新编唐诗故事集 黄河长江亲情篇,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1,第193页
白马驮经事已空,断碑残刹见遗踪。
萧萧茅屋秋风起,一夜雨声羁思浓。
  诗先写入白马寺时所见所感。作者从眼前的断碑残刹想起白马驮经的往昔盛事,一“空”一“见”的鲜明对比,极为准确地传达出他当时的感伤情绪,从中透露出浓郁的时代气息。接着,抒写宿白马寺的感受。破旧的茅屋,萧萧的秋风,沙沙的雨声。触发起作者思乡念亲的愁情;在这环境的演染与衬托下,“浓”字就显得极为自然而突出。至此,伤时之恨,身世之感、羁旅之愁在诗中达到水乳交融的地步,因而使此诗成为继 《 枫桥夜泊 》 后的又一写愁名篇。对比《宿白马寺》和《枫桥夜泊》两首诗,可以发现两者有共同之处:两者写的都是秋天,前者为“秋风起”,后者为“霜满天”;两者均写到夜晚,前者为“一夜雨声”,后者为“江枫渔火”;两者都写到愁苦,前者为“羁思浓”,后者为“对愁眠”。

参考资料:

1、 鲍思陶 郇玉华等主编,中国名胜诗联精鉴,山东友谊书社,1992年06月第1版,第591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金谷园

:
彩楼歌馆正融融,一骑星飞锦帐空。
老尽名花春不管,年年啼鸟怨东风。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清明日自西午桥至瓜岩村有怀

:
晚霁龙门雨,春生汝穴风。
鸟啼官路静,花发毁垣空。
鸣玉惭时辈,垂丝学老翁。
旧游人不见,惆怅洛城东。

晚霁龙门雨,春生汝穴风。
洛阳龙门的一夕雨近晚渐渐歇止了,春天的节气来临,使汝穴不断生风。

鸟啼官路静,花发毁垣空。
官路上只闻得数声鸟啼,令四周更显静肃,在塌毁的墙垣缝隙中,几朵野花盛放,妆点着此处的空寂。

鸣玉惭时辈,垂丝学老翁。
如今想要去仕宦为官,却惭愧才能不及当时的同辈俊秀。只好归隐,效法江湖上无拘无束的老渔翁。

旧游人不见,惆怅洛城东。
往昔所交游的知心好友至今皆已不能相见,只有抱着惆怅的心情,徘徊在洛阳城东。

晚霁(jì)龙门雨,春生汝穴风。
晚霁:傍晚雪止或雨停,天气晴朗。

鸟啼官路静,花发毁垣空。

鸣玉惭(cán)时辈,垂丝学老翁。
鸣玉:比喻出仕在朝。

旧游人不见,惆怅洛城东。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归山

:
心事数茎白发,生涯一片青山。
空林有雪相待,古道无人独还。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上清词

:
紫阳宫女捧丹砂,王母令过汉帝家。
春风不肯停仙驭,却向蓬莱看杏花。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阊门即事

:
耕夫召募逐楼船,春草青青万顷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寄郑员外

:
经月愁闻雨,新年苦忆君。何时共登眺,整屐待晴云。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安公房问法

:
流年一日复一日,世事何时是了时。
试向东林问禅伯,遣将心地学琉璃。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