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东行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观赏苍茫的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周围树木葱茏,花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萧瑟的风声传来,草木动摇,海中翻涌着巨大的海浪。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太阳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好像是从大海的怀抱里涌现出来的。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啊,庆幸得很!就用诗歌来表达内心的志向吧。
参考资料:
1、 陈国林.高中生必背古诗文:龙门书局出版社,2012年8月:149东临碣(jié)石,以观沧海。
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碣石:山名。碣石山,河北昌黎碣石山。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征乌桓得胜回师时经过此地。沧:通“苍”,青绿色。海:渤海。
水何澹(dàn)澹,山岛竦(sǒng)峙(zhì)。
何:多么。澹澹:水波摇动的样子。竦 峙:耸立。竦 ,通耸,高。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萧瑟:树木被秋风吹的声音。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日月:太阳和月亮。若:如同,好像是。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星汉:银河,天河。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幸:庆幸。甚:极点。至:非常,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太值得庆幸了!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参考资料:
1、 陈国林.高中生必背古诗文:龙门书局出版社,2012年8月:149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观沧海》是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四言写景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观沧海》的高潮放在诗的末尾,它的感情非常奔放,思想却很含蓄。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而且做到了情理结合、寓情于景。因为它含蓄,所以更有启发性,更能激发我们的想像,更耐人寻味。过去人们称赞曹操的诗深沉饱满、雄健有力,“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从这里可以得到印证。全诗的基调为苍凉慷慨的,这也是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前四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与“水何澹澹”写的是动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与“山岛竦峙”写的是静景。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轮廓。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诗意盎然之感。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表现出作者面对萧瑟秋风,仍有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胸怀。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运用作者的想象,写出了作者曹操的壮志情怀。前面的描写,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也指出这是乐府唱过的。
这首诗全篇写景,其中并无直抒胸臆的感慨之词,但是诵读全诗,仍能令人感到它所深深寄托的诗人的情怀。通过诗人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读者仿佛看到了曹操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触摸到了作为一个诗人、政治家、军事家的曹操,在一种典型环境中思想感情的流动。写景部分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海洋的形象,单纯而又饱满,丰富而不琐细,好像一幅粗线条的炭笔画一样。尤其可贵的是,这首诗不仅仅反映了海洋的形象,同时也赋予它以性格。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既表现了大海,也表现了诗人自己。诗人不满足于对海洋做形似的摹拟,而是通过形象,力求表现海洋那种孕大含深、动荡不安的性格。海,本来是没有生命的,然而在诗人笔下却具有了性格。这样才更真实、更深刻地反映了大海的面貌。
参考资料:
1、 张新国主编.学生必背古诗词精选(彩图版):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4.04:632、 陈君慧主编.古诗三百首:北方文艺出版社,2013.01:104-105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的岁月有多少。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好比晨露转瞬即逝,逝去的时光实在太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宴会上歌声慷慨激昂,心中的忧愁却难以遗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豪饮美酒。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有学识的才子们啊,你们令我朝夕思慕。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只是因为您的缘故,让我沉痛吟诵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在原野吃着艾蒿。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嘉宾。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心中深深的忧思,喷涌而出不能停止。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远方宾客穿越纵横交错的田路,屈驾前来探望我。
契阔谈䜩,心念旧恩。(谈䜩 一作:谈宴)
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重温那往日的恩情。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我愿如周公一般礼贤下士,愿天下的英杰真心归顺与我。
参考资料:
1、 余冠英选注.三曹诗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第二版):7-8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对酒当歌:一边喝着酒,一边唱着歌。当,是对着的意思。几何:多少。
譬(pì)如朝(zhāo)露,去日苦多。
去日:过去的日子;苦:患,苦于。已经过去的日子太多了。用于感叹光阴易逝之语。
慨(kǎi)当以慷(kāng),忧思难忘。
慨当以慷:指宴会上的歌声激昂慷慨。当以,这里无实际意义。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代指酒。
青青子衿(jīn),悠悠我心。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学的人。子:对对方的尊称。衿:古式的衣领。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悠悠:长久的样子,形容思虑连绵不断。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沉吟:原指小声叨念和思索,这里指对贤人的思念和倾慕。
呦(yōu)呦鹿鸣,食野之苹。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呦呦:鹿叫的声音。苹:艾蒿。
我有嘉宾,鼓瑟(sè)吹笙(shēng)。
鼓:弹。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duō)?
何时可掇: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掇,拾取,摘取。另解:掇读chuò,为通假字,掇,通“辍” ,即停止的意思。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qiān),枉用相存。
越陌度阡: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陌,东西向田间小路。阡,南北向的小路。枉用相存:屈驾来访。枉,这里是“枉驾”的意思;用,以。存,问候,思念。
契阔谈䜩(yàn),心念旧恩。(谈䜩 一作:谈宴)
䜩:通“宴”。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zā),何枝可依。
三匝:三周。匝,周,圈。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海不厌深:一本作“水不厌深”。意思是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
周公吐哺(bǔ),天下归心。
参考资料:
1、 余冠英选注.三曹诗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第二版):7-8《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属于《相和歌辞·平调曲》。这就是说它本来是一个乐曲的名称。最初的古辞已经失传。乐府里收集的同名有24首,最早的是曹操的这首。这种乐曲怎么唱法,现在当然是不知道了。但乐府《相和歌·平调曲》中除了《短歌行》还有《长歌行》,唐代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引证古诗“长歌正激烈”,魏文帝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长”和晋代傅玄《艳歌行》“咄来长歌续短歌”等句,认为“长歌”、“短歌”是指“歌声有长短”。现在也就只能根据这一点点材料来理解《短歌行》的音乐特点。《短歌行》这个乐曲,原来当然也有相应的歌辞,就是“乐府古辞”,但这古辞已经失传了。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短歌行》就是曹操所作的拟乐府《短歌行》。所谓“拟乐府”就是运用乐府旧曲来补作新词,曹操传世的《短歌行》共有两首,这里要介绍的是其中的第一首。
这首《短歌行》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作者求贤若渴,希望人才都来投靠自己。曹操在其政治活动中,为了扩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统治基础,打击反动的世袭豪强势力,曾大力强调“唯才是举”,为此而先后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等;而《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又正因为运用了诗歌的形式,含有丰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独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传了他所坚持的主张,配合了他所颁发的政令。
全诗分为四节,逐而一一分析。
第一节主要抒写了诗人对人生苦短的忧叹。第一节中有两处都提到了“酒”,酒在魏晋时期,多受到魏晋诗人的喜好。无论心情愉悦,或是悲伤,感慨时都不难找到酒的影子。本诗中,第一句话就用酒来作开头引出诗人对人生苦短的忧叹。第一节最后一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其中“杜康”相传发明酿酒的人,这里也是指代酒的意思。其中我们如去何理解诗人这种人生苦短的忧叹呢?诗人生逢乱世,目睹百姓颠沛流离,肝肠寸断,渴望建功立业而不得,改变乱世局面,因而发出人生苦短的忧叹。
第二节情味更加缠绵深长了。“青青”二句原来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话,原诗是写一个姑娘在思念她的爱人,其中第一章的四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你那青青的衣领啊,深深萦回在我的心灵。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音信?)曹操在这里引用这首诗,而且还说自己一直低低地吟诵它,这实在是太巧妙了。他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对“贤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两句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曹操由于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所以他便用这种含蓄的方法来提醒他们:“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由这一层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看出,他那“求才”的用心实在是太周到了,的确具有感人的力量。而这感人力量正体现了文艺创作的政治性与艺术性的结合。他这种深细婉转的用心,在《求贤令》之类的文件中当然无法尽情表达;而《短歌行》作为一首诗,就能抒发政治文件所不能抒发的感情,起到政治文件所不能起的作用。紧接着他又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并合作的。这八句仍然没有明确地说出“求才”二字,因为曹操所写的是诗,所以用了典故来作比喻,这就是“婉而多讽”的表现方法。同时,“但为君故”这个“君”字,在曹操的诗中也具有典型意义。本来在《诗经》中,这“君”只是指一个具体的人;而在这里则具有了广泛的意义:在当时凡是读到曹操此诗的“贤士”,都可以自认为他就是曹操为之沈吟《子衿》一诗的思念对象。正因为这样,此诗流传开去,才会起到巨大的社会作用。
第三节是对以上十六句的强调和照应。以上十六句主要讲了两个意思,即为求贤而愁,又表示要待贤以礼。倘若借用音乐来作比,这可以说是全诗中的两个“主题旋律”,而“明明如月”八句就是这两个“主题旋律”的复现和变奏。前四句又在讲忧愁,是照应第一个八句;后四句讲“贤才”到来,是照应第二个八句。表面看来,意思上是与前十六句重复的,但实际上由于“主题旋律”的复现和变奏,因此使全诗更有抑扬低昂、反复咏叹之致,加强了抒情的浓度。再从表达诗的文学主题来看,这八句也不是简单重复,而是含有深意的。那就是说“贤才”已经来了不少,我们也合作得很融洽;然而我并不满足,我仍在为求贤而发愁,希望有更多的“贤才”到来。天上的明月常在运行,不会停止(“掇”通“辍”,“晋乐所奏”的《短歌行》正作“辍”,即停止的意思;高中课本中“掇”的解释为:拾取,采取。何时可掇: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同样,我的求贤之思也是不会断绝的。说这种话又是用心周到的表现,因为曹操不断在延揽人才,那么后来者会不会顾虑“人满为患”呢?所以曹操在这里进一步表示,他的求贤之心就象明月常行那样不会终止,人们也就不必要有什么顾虑,早来晚来都一样会受到优待。关于这一点作者在下文还要有更加明确的表示,这里不过是承上启下,起到过渡与衬垫的作用。
第四节求贤如渴的思想感情进一步加深。“月明”四句既是准确而形象的写景笔墨,也有比喻的深意。清人沈德潜《古诗源》中说:“月明星稀四句,喻客子无所依托。”实际上是说那些犹豫不决的人才,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诗人以乌鸦绕树、“何枝可依”的情景来启发他们,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我这边来。最后“周公”四句画龙点睛,明明白白披肝沥胆,希望人才都来归顺我曹操,点明了全诗的主旨。关于“周公吐哺”的典故,据说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这话似也表达诗人心情。
总起来说,《短歌行》正像曹操的其它诗作如《蒿里行》、《对酒》、《苦寒行》等一样,是政治性很强的诗作,主要是为曹操当时所实行的政治路线和政治策略服务的;然而它那政治内容和意义却完全熔铸在浓郁的抒情意境之中,全诗充分发挥了诗歌创作的特长,准确而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来达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在曹操的时代,他就已经能够按照抒情诗的特殊规律来取得预期的社会效果,这一创作经验显然是值得借鉴的。同时因为曹操在当时强调“唯才是举”有一定的进步意义,所以他对“求贤”这一主题所作的高度艺术化的表现,也应得到历史的肯定。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194-196乡土不同,河朔隆冬。
各地的风土人情有很大的不同,此时此刻,黄河以北的地区正值寒冬。
流澌浮漂,舟船行难。
河中漂浮着冰块,舟船难以行走。
锥不入地,蘴藾深奥。
地被冻得用锥子都扎不进去,田地荒芜长满干枯厚密的蔓菁和蒿草。
水竭不流,冰坚可蹈。
河水冻结不流动,上面由坚硬的冰覆盖,人都可以行走。
士隐者贫,勇侠轻非。
有识之士穷困潦倒,而好勇斗狠的人却不在乎随意犯法。
心常叹怨,戚戚多悲。
我为此叹息怨恨,心中充满了悲伤和忧愁。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参考资料:
1、 余冠英.三曹诗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第二版):10-142、 张可礼 宿美丽 编选.曹操曹丕曹植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2-19乡土不同,河朔(shuò)隆冬。
河朔:古代泛指黄河以北的地区。
流澌(sī)浮漂,舟船行难。
流澌:江河解冻时流动的冰块。
锥不入地,蘴(fēng)藾(lài)深奥。
蘴:古同“葑”,芜菁。藾:蒿类植物。
水竭不流,冰坚可蹈(dǎo)。
蹈:踩。
士隐者贫,勇侠轻非。
心常叹怨,戚(qī)戚多悲。
戚戚:忧愁,悲哀。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参考资料:
1、 余冠英.三曹诗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第二版):10-142、 张可礼 宿美丽 编选.曹操曹丕曹植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2-19参考资料:
1、 张可礼 宿美丽 编选.曹操曹丕曹植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2-192、 吴小如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202-206周西伯昌,怀此圣德。三分天下,而有其二。
姬昌受封为西伯,具有神智和美德。殷朝土地为三份,他有其中的两份。
修奉贡献,臣节不坠。崇侯谗之,是以拘系。
整治贡品来进奉,不失臣子的职责。只因为崇侯进谗言,而蒙冤受拘禁。
后见赦原,赐之斧钺,得使专征,为仲尼所称。
后因为送礼而赦免,受赐斧钺征伐的权力。他被孔丘称赞,品德高尚地位显。
达及德行,犹奉事殷,论叙其美。齐桓之功,为霸之道。
始终臣服殷朝帝王,美名后世流传遍。齐桓公拥周建立功业,存亡继绝为霸首。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一匡天下,不以兵车。
聚合诸侯捍卫中原,匡正天下功业千秋。号令诸侯以匡周室,依靠的主要不是武力。
正而不谲,其德传称。孔子所叹,并称夷吾,民受其恩。
行为磊落不欺诈,美德流传于身后。孔子赞美齐桓公,也称赞管仲,百姓深受恩惠。
赐与庙胙,命无下拜。小白不敢尔,天威在颜咫尺。
天子赐肉与桓公,命其无拜来接受。桓公称小白不敢,天子威严就在咫尺前。
晋文亦霸,躬奉天王。受赐圭瓒,秬鬯彤弓。
晋文公继承来称霸,亲身尊奉周天王。周天子赏赐丰厚,仪式也非常隆重。
弓矢千,虎贲三百人。威服诸侯,师之所尊。
接受玉器和美酒,弓矢武士三百名。晋文公声望镇诸侯,从其风者受尊重。
八方闻之,名亚齐桓。河阳之会,诈称周王,是其名纷葩。
威名八方传遍,名声仅次于齐桓公。佯称周王巡狩,招天子到河阳,因此大众议论纷纷。
参考资料:
1、 冠英 选注.三曹诗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第二版):7-82、 张可礼 宿美丽 编选.曹操曹丕曹植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28-34周西伯昌,怀此圣德。三分天下,而有其二。
修奉贡献,臣节不坠。崇侯谗之,是以拘系。
贡献:谓进奉,进贡。节:礼仪、规矩、纪律。坠,失去。一作“隆”。
后见赦(shè)原,赐之斧钺(yuè),得使专征,为仲尼所称。
见:被。赦原:赦免原谅其过。斧钺,古代兵器。古代军法用以杀人的斧子。专征,古代帝王授予诸侯,将帅掌握军旅的特权,不待天子之命,得自专征伐。仲尼,孔子字。
达及德行,犹奉事殷(yīn),论叙其美。齐桓之功,为霸之道。
殷:朝代名,即商。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一匡天下,不以兵车。
不以兵车:指齐桓公称诸侯以匡周室,主要靠的不是武力,主要靠的完全落实了取信于诸侯和周室的如前所述的八条得力措施。
正而不谲(jué),其德传称。孔子所叹,并称夷吾,民受其恩。
谲:诡诈。夷吾:即管仲,春秋时期政治家。
赐与庙胙(zuò),命无下拜。小白不敢尔,天威在颜咫(zhǐ)尺。
庙胙:祭祀用的肉。胙,古代祭祀时供的肉。小白:齐桓公名。尔:这样。天威:天子的威严。在颜:即不违颜意,即特别亲切地感受到了天子的威严。咫尺:指距离很近。
晋文亦霸,躬奉天王。受赐圭(guī)瓒(zàn),秬(jù)鬯(chàng)彤弓。
圭瓒:古代的一种玉制酒器。鬯,古代祭祀用的酒。彤弓,朱红色的弓。古代诸侯有大功时,天子赏赐弓矢,使“专征伐”。
弓矢千,虎贲(bēn)三百人。威服诸侯,师之所尊。
卢弓:形似戟的一种弓。矢千:一千支箭。矢,即箭。虎贲:勇士,武士。
八方闻之,名亚齐桓。河阳之会,诈称周王,是其名纷葩(pā)。
亚:次于。河阳:古县名,春秋晋邑(今河南孟县西)。是:一作“是以”。纷葩:亦作“芬葩”。多貌,盛貌。葩,花。
参考资料:
1、 冠英 选注.三曹诗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第二版):7-82、 张可礼 宿美丽 编选.曹操曹丕曹植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28-34《周西伯昌》是一首咏史诗,诗人意在借周文王、齐桓公、晋文公的史事向内外臣僚及天下表明心迹。通篇以时间先后为序,结构层次分明:开头“周西伯昌”十五句写周文王;中间“齐桓之功”十五句写齐桓公;最后“晋文亦霸”十三句写晋文公。曹操写他们,强调了他们的功业和德行。此外还特别突出了他们虽然有盖世的功业,但始终尊奉天子的事迹。
在诗中,曹操赞颂周文王、齐桓公、晋文公这样的成就伟业的历史人物,实际上是借他们来抒发自己的雄伟志向。周文王姬昌在殷朝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大好形势下,犹能奉事殷纣,故孔子盛称“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但纣王亲信崇侯虎仍不免在纣王前还要谗毁文王,并拘系于羑里。曹操举此史实,意在表明自己正在克心效法先圣西伯姬昌,并肯定他的所作所为,谨慎惕惧,向来无愧于献帝之所赏;并大谈西伯姬昌、齐桓公、晋文公皆曾受命“专使征伐”,意在表明当时天下形势与当年西伯、齐桓、晋文之际颇相类似,天子命他“专使征伐”以讨不臣,乃英明之举。他的态度非常明确,就是要效法周文王、齐桓公、晋文公终守臣节的事迹。
观汉献帝下诏《册魏公九锡文》全篇,尽叙曹操之功,以为其功高于伊、周,而其奖却低于齐、晋,故赐爵赐土,又加九锡,奖励空前。但曹操被奖愈高,心内愈忧。故曹操在曾早在五十六岁写的《让县自明本志令》中谓“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齐桓、晋文所以垂称至今日者,以其兵势广大,犹能奉事周室也。《论语》云‘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可谓至德矣。’夫能以大事小也。”曹操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并能发挥。鉴于齐桓、晋文当初虽能率诸侯以尊周,但终未能如西伯姬昌终其身而不代商纣,只是为儿子武王姬发创造条件,一旦天地人三才俱备,那就瓜熟蒂落了,不必操之过急而速招恶名。曹操暗欣自己深得文王精义,故亦终其身奉事汉帝而不称孤道寡,故对孙权伺机上表称臣之用心,便洞若观火,使其毒计无所逞其能矣。曹操此诗,是对如孙权辈等外内政敌企图把曹操推向高处不胜寒极端阴谋的粉碎措施。当自己的臣下如陈群、桓阶、夏侯惇等亦诚意敦请曹操称帝时,曹操亦坚定地回答:“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可见曹操谋略之高超,实非常人所能及。遵循既定方针,实为曹操施政运筹之要略。
这首《周西伯昌》是诗人从《史记·殷本纪》中采辑西伯周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犹尊奉殷室“臣节不坠”的美德,从《左传》中掬取齐桓公“一匡天下,不以兵车”、晋文公“躬奉天王”“威服诸侯”的史迹,加以裁剪,成为诗章,既是对“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具体阐释,又是对敌手“妄相忖度”疑其有篡汉自立之心的有力回击。
曹操的四言诗,在《诗经》之后独树一帜。他的四言诗,句式整齐,有明显的节奏感。而这第二首《短歌行》不同,诗中主要主要用四言句式,但又有变化,如有少量的五言、六言句式,还有不少散文句式。这说明曹操在诗歌形式上,并不拘泥,而能灵活地根据所抒发的思想感情随时变化。
曹操的《短歌行二首》,《对酒当歌》是咏怀,在对酒当歌的燕礼现场,就事兴感,即景抒情,心苞天下,思接千载,在沉郁悠长的忧思中,激荡着抗志任事的慷慨之气,抒发了为重建大汉王业而求贤若渴的情怀;《周西伯昌》是咏史,文笔质直,借礼赞周文王、齐桓公、晋文公坚守臣节、以大事小而造福天下的大德,申明自己只有殚精竭虑扶佐汉室之志,而决无代汉自立之心。两诗珠联璧合,全面展现了曹操的人格、学养、抱负和理想,雄深雅健为其诗品。
参考资料:
1、 张可礼 宿美丽 编选.曹操曹丕曹植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28-342、 吴小如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194-1963、 袁传璋.曹操《短歌行》剩义拾零.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1):95-101云行雨步,超越九江之皋。
初意打算南征荆州,施泽惠给江南人民。
临观异同,心意怀犹豫,不知当复何从?
面对北伐和南征两种不同意见,便犹豫起来,不知如何为好。
经过至我碣石,心惆怅我东海。
到达碣石后,看到百姓所受的压迫,心情更加伤感。
参考资料:
1、 余冠英.三曹诗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第二版):10-142、 张可礼 宿美丽 编选.曹操曹丕曹植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2-19云行雨步,超越九江之皋(gāo)。
九江:这里指荆州一带。皋:水边高地。
临观异同,心意怀犹豫,不知当复何从?
经过至我碣(jié)石,心惆怅我东海。
碣石:原渤海边的一座山名,在今河北省昌黎县北。
参考资料:
1、 余冠英.三曹诗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第二版):10-142、 张可礼 宿美丽 编选.曹操曹丕曹植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2-19从军征遐路,讨彼东南夷。
随军千里去征战,讨伐那盘踞东南的孙权。
方舟顺广川,薄暮未安坻。
船船相并沿着大江而下,夜晚将至还未抵岸。
白日半西山,桑梓有余晖。
眼前太阳半落西山,林梢上尽是夕阳的余晖。
蟋蟀夹岸鸣,孤鸟翩翩飞。
两岸的蟋蟀声此起彼落,江上的孤鸟翩翩飞翔。
征夫心多怀,恻怆令吾悲。
征夫的心中有所思念,凄凄怆怆让我哀伤。
下船登高防,草露沾我衣。
走下战船登上那高处的阵地,草叶上的夕露沾湿了衣衫。
回身赴床寝,此愁当告谁。
回身赴帐上床休息,我心中的苦闷诉给何人。
身服干戈事,岂得念所私。
既然自己已参加了战斗,怎么能时时挂念一己之私。
即戎有授命,兹理不可违。
作战中随时献出生命,这种道理怎可违背!
参考资料:
1、 陈宏天 赵福海 陈复兴主编.《昭明文选译注(第三卷)(第二版)》:吉林文史出版社,2007年04月第2版:第216-225页2、 廖晨星注译.《古诗》:崇文书局,2007.12:第153页从军征遐(xiá)路,讨彼东南夷。
遐:远。东南夷:此处指孙权。
方舟顺广川,薄南未安坻。
方舟:两船并行。顺广川:沿大江顺流而下。薄南:傍晚。未安坻:没有安全靠岸,指船还在江中行驶。
白日半西山,桑梓有余晖。
西山:西边的山。桑梓:是征途中所见的桑树和梓树。
蟋蟀夹岸鸣,孤鸟翩(piān)翩飞。
夹岸:河两岸。翩翩:飞翔的样子,含轻盈自如之意。
征夫心多怀,恻(cè)怆(chuàng)令吾悲。
多怀:思绪缠绕。恻怆:悲痛伤感。
下船登高防,草露沾我衣。
防:堤岸。
回身赴床寝,此愁当告谁。
回身:转身。
身服干戈事,岂得念所私。
服:从事。干戈:古代兵器,干指盾,戈指戟。干戈事,指战事。所私:指怀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
即戎有授命,兹(zī)理不可违。
即戎:用兵,交战。兹:这。
参考资料:
1、 陈宏天 赵福海 陈复兴主编.《昭明文选译注(第三卷)(第二版)》:吉林文史出版社,2007年04月第2版:第216-225页2、 廖晨星注译.《古诗》:崇文书局,2007.12:第153页开篇二句“从军征遐路,讨彼东南夷”,点明从军远征的目的。作者是个胸怀大志的人,这次出征无疑为他提供了一个建功立业的好机会。因此,他对这次从军出征抱有很大的希望。一个“遐”字、一个“讨”字,写出了这次出征的浩浩荡荡、堂堂正正,显现了诗人内心的艰巨感和自豪感,从而为作品奠定了一个慷慨激昂的基调,并成为全诗的主旋律。
然而诗人并没有立即从正面抒写自己的豪情壮志及令人神往的战斗生活,而是笔锋一转,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沿途的景物。“方舟顺广川,薄暮未安坻。”这二句既写出了从军生活的紧张气氛,又写出了因离家愈来愈远而产生的一种惆怅感。“白日半西山,桑梓有余晖”,既是眼前的实景,又是诗人思乡之情的自然流露。不仅如此,秋风中蟋蟀的哀鸣,暮霭下孤鸟的乱窜,更增加了内心的凄凉与悲伤。诗人把暮色中的行军、夕阳下的桑梓及蟋蟀、孤鸟等富有特征性的景物,有机地编织在一起,构成一幅典型的“悲秋图”。这样的景物描写,融情于景,以景写情,情与景妙合无间,浑融一体,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面对如此凄凉景象,诗人的感受是:“征夫心多怀,恻怆令吾悲。”离情别绪,人皆有之,而出征的将士则尤为强烈。这是因为他们随时都有可能横尸疆场,即便能侥幸生还,也很难保证在战乱频繁的年代不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因此生离死别的痛苦不能不咬噬他的心灵。为了排遣悲伤的情绪,诗人“下船登高防”,登上高高的河堤,久久地凝望着远方的故乡,以至被秋露打湿了衣裳。登高不仅没能销忧,反而感到一股寒意阵阵袭来,感情的浪涛不停地在胸中翻腾,无法遏制。“回身赴床寝,此愁当告谁。”柔肠寸断,难以成眠,甚至连个说心里话的人也没有。诗人好像被孤独、寂寞的气氛所包围,跌进了痛苦的深渊。这可以说是思妇游子的一种共同的心境。作品以简洁、朴实的语言,形象地勾画出抒情主人公悲怆难抑的情态。
但是作者毕竟是一位有远大抱负的志士,决不会长久地沉溺在儿女之悲中。因此,诗人笔锋又转,唱出了时代的音响:“身服干戈事,岂得念所私。即戎有授命,兹理不可违。”这犹如平地一声惊雷,将作者从沉溺中惊醒,也如狂飙突起,喷泻出慷慨激昂的情怀,悲伤、低沉的情绪荡然无存。在国事与家事,事业与私情的天平上,作者作了理智的抉择。
慷慨悲凉,是建安诗人的共同特色,该诗就体现了这一鲜明的时代特色。作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很善于运用感情起伏的反差,来突出内心的激情,这首诗就具有这样的特点。作品先通过景物描写,创造出一个典型的艺术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诗人孤寂、凄凉、悲愁的心境,使诗歌的情绪跌入低谷。接着急转直上,又把情绪推向高潮:为了事业的成功,不惜抛弃个人的一切。可以说,这种落差越大,就越能突出诗人慷慨豪迈的情怀,也就越能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参考资料:
1、 刘凤泉 牟瑞平 蔡玉和主编.《中国历代军旅诗三百首鉴赏》:山东友谊出版社,1999年08月第1版:第52页为问杜鹃,抵死催归,汝胡不归?似辽东白汝,尚寻华表;海中玄鸟,犹记乌衣。吴蜀非遥,羽毛自好,合趁东风飞向西。何为者,却身羁荒树,血洒芳枝?
问杜鹃,你为何竭力催人归去,你却不回呢?当年丁令威在灵虚山学道,化成仙汝,飞返家乡,止息在城门前的华表上,漂泊在海上的燕子,都惦念自己的故乡。从吴国到楚国的道路并不遥远,况且你羽翼丰满,大可以乘东风西飞故里,为什么你却要栖息在这荒凉的林中,在树枝上啼血呢?
兴亡常事休悲。算人世荣华都几时。看锦江好在,卧龙已矣;玉山无恙,跃马何之。不解自宽,徒然相劝,我辈行藏君岂知?闽山路,待封侯事了,归去非迟。
人间兴亡是常事,不必悲伤。人生的荣华富贵能享受几时?你看锦江依然流淌,而卧龙诸葛亮却早已不在;玉山依然耸立,跃马称帝的公孙述却不知到哪儿去了。不知道怎么宽慰自己,一切都是徒劳,我辈志向你岂能理解?待封侯之事完成,再踏上回乡之路也不迟。
参考资料:
1、 钟振振 著.唐宋词举要.芜湖: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05月第1版:268-2702、 李振国.宋词译评.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年07月第1版:450-452为问杜鹃,抵死催归,汝胡不归?似辽东白鹤,尚寻华表;海中玄鸟,犹记乌衣。吴蜀非遥,羽毛自好,合趁东风飞向西。何为者,却身羁(jī)荒树,血洒芳枝?
沁园春:词牌名,又名“东仙”、“寿星明”、“洞庭春色”等,正体为双调一百十四字,上片十三句四平韵,下片十二句五平韵。为问:问。为,词头,无实义。抵死:急急,竭力。催归:杜鹃鸣声像“不如归去”,故云。归,有归隐之义。汝:你。胡:为何。辽东白鹤:《搜神后记》载,汉代辽东人丁令威入灵虚山学道,千年后化鹤归辽,栖于城门华表柱上,见城郭犹在而人民已非。尚:尚且。寻:寻觅。玄鸟:即燕子。燕子能在海上飞,故亦称海燕。犹记:还记得。乌衣:乌衣巷。吴:今江苏一带,词人写此词时当在吴地。蜀:今四川一带,指杜鹃的故乡。羽毛:指羽翼。合:应该。何为者:为什么。荒树:荒野的树木。芳枝:指杜鹃花。
兴亡常事休悲。算人世荣华都几时。看锦江好在,卧龙已矣;玉山无恙(yàng),跃马何之。不解自宽,徒然相劝,我辈行藏君岂知?闽()山路,待封侯事了,归去非迟。
都:总计。锦江:岷江流经今四川成都附近的那一段。好在:依旧,如故。卧龙:已矣:死了。玉山:即玉垒山,在今四川成都下辖都江堰市。无恙:无病,无灾,这里也是“依旧”、“如故”之义。跃马:指汉代公孙述。王莽篡汉时,公孙述为蜀郡(今成都一带)太守,自恃地形险要,遂称帝。后被刘秀军攻破,身死国灭。见《后汉书》。何之:哪里去了。不解:不晓得。宽:宽慰。行藏:如为统治者所用,就出来做官;如为统治者舍弃,就回去隐居。闽山:指词人家乡的山。一作乌石山,在今福州;一作福建之山的泛称,均可通。封侯:古代立有大功的人士可以封侯爵。了:了结,完成。
参考资料:
1、 钟振振 著.唐宋词举要.芜湖: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05月第1版:268-2702、 李振国.宋词译评.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年07月第1版:450-452“为问杜鹃,抵死催归,汝胡不归。”从杜鹃叫声的谐音“不如归去”展开联想,把杜鹃人格化,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方法,单刀直入地责问杜鹃不以身作则——拼死叫别人回去而自己言“归”却不归。围绕归与不归的问题,下文几句分三层从正面加以评述,劝杜鹃带头先归。
第一层“似辽东白鹤,尚寻华表;海中玄鸟,犹记乌衣”四句以鹤燕尚知重返故地的事例与杜鹃作比较,表明:同属卵生羽化的禽鸟,鹤燕不言“归”而归,杜鹃口言“归”却不归,指出“归”的必要。
第二层“吴蜀非遥,羽毛自好,合趁东风飞向西”三句指出吴蜀相去不远,杜鹃自身完全有力量能飞回去。另外,杜鹃还有外力条件作帮助,正是回去的大好时机。
第三层歇拍三句“何为者,却身羁荒树,血洒芳枝”又从杜鹃眼前凄凉悲苦的处境来分析,更有必要趁早回去,不必要“血洒芳枝”自己去折磨自己,更充实了第一层的理由。这里,词人对杜鹃应当归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作了形象的描述,使杜鹃无言以对,杜鹃似亦吐尽詈辞。指责杜鹃对别人“抵死催归”,而自己该归、能归却不归的无理,从而反衬词人自己催其归而暂不归的合理性,为下文点题埋下伏笔。此片抓住杜鹃的言行矛盾,一路严责,本有难以为继之势,但至“血洒芳枝”句,却于“汝胡不归”的质问中,隐隐牵入“杜鹃之‘不归’盖伤心人别有怀抱”的新内容,从而引出下片训诫之词来。
“兴亡常事休悲。算人世荣华都几时。”承接上文杜鹃“血洒芳枝”的断肠思故园而对杜鹃加以劝诫:不要因国家的兴亡而悲伤。借此引出词人对人生的看法:国家兴亡是常事,富贵不久长也是常事,因此绝对不能为国家的衰败,人人失去富贵荣华而忧伤。
为使自己的见解有根有据,“看锦江好在,卧龙已矣;玉山无恙,跃马何之”四句中,词人还把一度称雄于蜀地并作出了贡献的诸葛亮、公孙述与蜀地的锦江、玉山相比较,阐明江山永存,人生却是短暂的。即客观事物的发展有着它自己的内在规律,这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凡事都应该从积极方面去考虑,具体来说应着眼于为国家多作贡献。这就是词人借告诫杜鹃而对人生所持的积极态度,表现词人乐观、进取的精神。如此广阔胸襟,处于凄苦心境的杜鹃自然是无法理解的。
因此,“不解自宽,徒然相劝,我辈行藏君岂知”三句中,词人以自豪的口吻嘲弄杜鹃太不自爱,不理解词人的“行藏”却要一个劲地“催归”,可笑而白费心血,同时暗示词人坚决不归是要有一番作为的。
最后词人遂乘势就个人进退行藏这一严肃的政治问题,引出结拍三句,表明自己的态度:不是不肯退隐,只是现在还不是时候,要等为国建功立业后才回乡。从而呼应开头,点明题旨,词人在人生道路上的积极进取精神在对杜鹃“抵死催归”的批判中展示无遗,含蓄而令人寻味。
此词上片一开头就对杜鹃提出责问,问它何不归去。接下去以白鹤和玄鸟知返的故事为据,说明杜鹃应该归去的道理,问它因何“身羁荒树,血洒芳枝”。下片又转出新的内容:原来杜鹃之“不归”,是因为它故乡中像诸葛亮、公孙述那样的风云人物如今早已去世,即使回去也无益。于是,词人从中得到启示,决心等打败敌人,立功封侯之后才回福建老家。
全词构思新颖,词句流畅,用典贴切,言情自然,意境深远,围绕杜鹃的叫声及有关传说典故展开联想、进行议论,最后归结到抒写个人的怀抱,从而生发出一个富有积极意义的主题,从侧面表达了词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力求建功立业的理想,可谓构思新颖而别出心裁。
参考资料:
1、 金志奎 著.宋词名家名作三百首诠释赏析.武汉:武汉出版社,2010年08月第1版:573-5762、 奚少庚,赵丽云 主编.历代诗词千首解析辞典.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年05月第1版:967-968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
我从小就对奇装异服特别喜好,到如今年岁已老,兴趣却毫不减少。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腰间挂着长长的宝剑啊,头上戴着高高的切云冠帽。
被明月兮佩宝璐。
缀着明月珠啊,身佩美玉串串。
世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
世道混浊没有人理解我啊,我也要远远地离开这个世界的喧闹。
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
驾起青龙白龙车啊,我与舜帝啊同游天帝的玉园。
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
登上巍巍的昆仑,品尝玉花的佳肴。我要与天地比寿,
与日月兮同光。
我将如日月星辰一样将万物照耀。
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
痛心啊南方并没有人了解我,天一亮我就渡过了湘水长江。
乘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
登上鄂渚我回头眺望啊,唉,丝丝寒风凄苦悲凉。
步余马兮山皋,邸余车兮方林。
让我的马儿在山边漫步,把我的车儿停放在林旁。
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
我驾一叶扁舟上溯沅水啊,齐力摇起船桨,拍水击浪。
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疑滞。
船儿随波起伏不肯前进啊,陷入旋涡打转波荡。
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
清晨时我从枉陼出发,傍晚时我落宿于辰阳。
苟余心其端直兮,虽僻远之何伤。
只要我的心端正坦荡,虽处穷乡僻壤又有何伤!
入溆浦余儃徊兮,迷不知吾所如。
行到溆浦我有些打不定主意啊,心中迷惘不知该去何方。
深林杳以冥冥兮,乃猿狖之所居。
茂密的山林一片阴暗啊,那本是猿猴住的地方。
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
高峻的大山遮天蔽日啊,山下淫雨霏霏迷迷茫茫。
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
无边无际的雪花啊飞飞扬扬,布满天空的浓云阴沉无光。
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
可怜我一生无欢乐啊,孤独地生活在这高山老林中。
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我不能改变心志去随波逐流啊,当然就要穷愁潦倒终生。
接舆髡首兮,桑扈臝行。
接舆愤世剃去自己的头发,桑扈穷得裸体而行。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忠心的人啊,不被重用,贤明的人求进身也难成功。
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
伍子胥终遭祸殃啊,比干被剖心不得善终。
与前世而皆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
纵观历史都是这样啊,我又何苦抱怨今人的行径!
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
但我要坚持正道而毫不犹豫,当然那将使我一生遭难不见光明!
乱曰:鸾鸟凤皇,日以远兮。
尾声:鸾鸟和凤凰啊,一天比一天远了。
燕雀乌鹊,巢堂坛兮。
燕雀和乌鹊啊,却把窝筑在庙堂上面。
露申辛夷,死林薄兮。
香美的露申、辛夷,死在草木交错的丛林。
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腥臊恶臭的气味,弥漫在神圣的殿堂啊。芳香美好的花草,却没有立足的地方。
阴阳易位,时不当兮。
阴阳错位都颠倒了位置,这世道真是失常大变。
怀信侘傺,忽乎吾将行兮!
心中满怀着忠诚而不能得志,我还是赶快远走别迟疑!
参考资料:
1、 黄寿祺、梅桐生译注.楚辞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4:87-902、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815-8213、 王承略、李笑岩译注.楚辞.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4:94-98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
奇服:奇伟的服饰,是用来象征自己与众不同的志向品行的。衰:懈怠,衰减。
带长铗(jiá)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铗:剑柄,这里代指剑。长铗即长剑。陆离:长貌。切云:当时一种高帽子之名。崔嵬:高耸。
被明月兮佩宝璐。
被:同“披”,戴着。明月:夜光珠。璐:美玉名。
世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
莫余知:即“莫知余”,没有人理解我。方:将要。高驰:远走高飞。顾:回头看。
驾青虬兮骖(cān)白螭(chī),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
虬:无角的龙。骖:四马驾车,两边的马称为骖,这里指用螭来做骖马。螭:一种龙。重华:帝舜的名字。瑶:美玉。圃:花园。
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
英:花朵。玉英:玉树之花。
与日月兮同光。
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
夷:当时对周边落后民族的称呼,带有蔑视侮辱的意思。南夷:指屈原流放的楚国南部的土著。旦:清晨。济:渡过。湘:湘江。
乘鄂渚而反顾兮,欸(āi)秋冬之绪风。
乘:登上。鄂渚:地名,在今湖北武昌西。反顾:回头看。欸:叹息声。绪风:余风。
步余马兮山皋,邸余车兮方林。
步马:让马徐行。山皋:山冈。邸:同“抵”,抵达,到。方林:地名。
乘舲(líng)船余上沅(yuán)兮,齐吴榜以击汰。
舲船:有窗的小船。上:溯流而上。齐:同时并举。吴:国名,也有人解为“大”。榜:船桨。汰:水波。
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疑滞。
容与:缓慢,舒缓。淹:停留。回水:回旋的水。
朝发枉渚(zhǔ)兮,夕宿辰阳。
枉渚:地名,在今湖南常德一带。辰阳:地名,在今湖南辰溪县西。
苟余心其端直兮,虽僻远之何伤。
苟:如果。端:正。伤:损害。
入溆(xù)浦(pǔ)余儃(chán)徊(huái)兮,迷不知吾所如。
溆浦:溆水之滨。儃佪:徘徊。这两句是说进入溆浦之后,我徘徊犹豫,不知该去哪儿。如:到,往。
深林杳以冥冥兮,乃猿狖(yòu)之所居。
杳:幽暗。冥冥:幽昧昏暗。狖:长尾猿。
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
幽晦:幽深阴暗。
霰(xiàn)雪纷其无垠兮,云霏(fēi)霏而承宇。
霰:雪珠。纷:繁多。垠:边际。这句是说雪下得很大,一望无际。霏霏:云气浓重的样子。承:弥漫。宇:天空。这句是说阴云密布,弥漫天空。
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
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终穷:终生困厄。
接舆(yú)髡(kūn)首兮,桑扈臝(luǒ)行。
接舆:春秋时楚国的隐士,即《论语》所说的“楚狂接舆”,与孔子同时,佯狂傲世。髡首:古代刑罚之一,即剃发。相传接舆自己剃去头发,避世不出仕。桑扈:古代的隐士,即《论语》所说的子桑伯子,《庄子》所说的子桑户。臝:同“裸”。桑扈用驘体行走来表示自己的愤世嫉俗。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以:用。这两句是说忠臣贤士未必会为世所用。
伍子逢殃兮,比干菹(zū)醢(hǎi)。
伍子:伍子胥,春秋时吴国贤臣。逢殃:指伍子胥被吴王夫差杀害。吴王夫差听信伯嚭的谗言,逼迫伍员自杀。比干:商纣王时贤臣,一说纣王的叔伯父,一说是纣王的庶兄。传说纣王淫乱,不理朝政,比干强谏,被纣王剖心而死。菹醢:古代的酷刑,将人跺成肉酱。此二字极云比干被刑之惨酷。
与前世而皆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
皆然:都一样。
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
董道:坚守正道。豫:犹豫,踟躇。重:重复。昏:暗昧。这句是说必定将终身看不到光明。
乱曰:鸾(luán)鸟凤皇,日以远兮。
鸾鸟、凤凰:都是祥瑞之鸟,比喻贤才。这两句是说贤者一天天远离朝廷。
燕雀乌鹊,巢堂坛兮。
燕雀、乌鹊:比喻谄佞小人。堂:殿堂。坛:祭坛。比喻小人挤满朝廷。
露申辛夷,死林薄兮。
露申:一做“露甲”,即瑞香花。辛夷:一种香木,即木兰。林薄:草木杂生的地方。
腥(xīng)臊(sāo)并御,芳不得薄兮。
腥臊:恶臭之物,比喻谄佞之人。御:进用。芳:芳洁之物,比喻忠直君子。薄:靠近。
阴阳易位,时不当兮。
阴阳易位:比喻楚国混乱颠倒的现实。当:合。
怀信侘傺,忽乎吾将行兮!
怀信:怀抱忠信。侘傺:惆怅失意。忽:恍惚,茫然。
参考资料:
1、 黄寿祺、梅桐生译注.楚辞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4:87-902、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815-8213、 王承略、李笑岩译注.楚辞.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4:94-98《惜诵》是《九章》的第一篇,叙述自己在政治上遭受打击的始末,和自己对待现实的态度,基本内容与《离骚》前半篇大致相似:故有“小离骚”之称。
《九章·涉江》全篇一般分为五段。
从开头至“旦余济乎江湘”为第一段,述说自己高尚理想和现实的矛盾,阐明这次涉江远走的基本原因,“奇服”、“长铗”、“切云”之“冠”、“明月”、“宝璐”等都用以象征自己高尚的品德与才能,蒋骥说:“与世殊异之服,喻志行之不群也。”自流放以来,屈原的年龄一天天大起来,身体也一天天衰老下去,可他为楚国的进步的努力绝没有放弃过,朱熹说:“登昆仑,言所致之高;食玉英,言所养之洁。”(《楚辞集注》)他坚持改革,希望楚国强盛的想法始终没有减弱,决不因为遭受打击,遇到流放而灰心。但他心中感到莫名的孤独。“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哀南夷之莫吾知兮”,自己的高行洁志却不为世人所理解,这真使人太伤感了。因此,决定渡江而去。
从“乘鄂渚而反顾兮”至“虽僻远之何伤”为第二段,叙述一路走来,途中的经历和自己的感慨。“乘鄂渚”四句,言自己登上今湖北武昌西面的鄂渚,不禁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途,又放马在山皋上小跑,直到方林(亦在今长江北岸)才把车子停住。“乘舲船”四句言自己沿沅江上溯行舟,船在逆水与漩涡中艰难行进,尽管船工齐心协力,用桨击水,但船却停滞不动,很难前进,此情此景正如诗人自己的处境。“朝发枉陼”四句,接写自己的行程,早上从枉陼出发,晚上到了辰阳,足有一日行程,行程愈西,作者思想愈加坚定。他坚信自己的志向是正确的,是忠诚的,是无私的。同时,坚信无论如何的艰难困苦,自己都不感到悲伤。
从“入溆浦余儃佪兮”至“固将愁苦而终穷”为第三段,写进入溆浦以后,独处深山的情景。“入淑浦”四句言已进入溆浦。溆浦在辰阳的万山之中。这里深林杳冥,榛莽丛生,是猿狖所居,而不是人所宜去的地方。“山峻高”四句写深山之中,云气弥漫,天地相连,更进一步描绘沅西之地山高林深,极少人烟的景象。这是对流放地的环境的形容夸张,也是对自己所处政治环境的隐喻,为下文四句作好铺垫。“哀吾生之无乐兮”四句言自己在这样的政治环境和生活环境当中,是无乐可言了。然而就是这样,也绝不改变自己原先的政治理想与生活习惯,决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妥协变节。
从“接舆髡首兮”至“固将重昏而终身”是第四段,从自己本身经历联系历史上的一些忠诚义士的遭遇,进一步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场。《论语·微子》说:“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战国策·秦三》说:“箕子接舆,漆身而为厉,被发而为狂。”接舆被发佯狂,是坚决不与统治者合作的表示。《孔子家语》说桑扈“不衣冠而处”,也是一种玩世不恭,不与统治者合作的行为。“接舆”六句是通过两种不同类型的四个事例来说明一个观点:接舆、桑扈是消极不合作,结果为时代所遗弃;伍员、比干是想拯救国家改变现实的,但又不免杀身之祸,所以结论是“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与前世而皆然兮”四句说自己知道,所有贤士均是如此,自己又何怨于当世之人!表明自己仍将正道直行,毫不犹豫,而这样势必遭遇重重黑暗,必须准备在黑暗中奋斗终身。
“乱曰”以下为第五段。批判楚国政治黑暗,邪佞之人执掌权柄,而贤能之人却遭到迫害。“鸾鸟凤凰”四句,比喻贤士远离,小人窃位。凤凰是古传说中的神鸟,这里比喻贤士。“燕雀乌鹊”用以比喻小人。“露申辛夷”四句言露申辛夷等香草香木竟死于丛林之中,“腥臊”比喻奸邪之人陆续进用,而忠诚义士却被拒之门外。“阴阳易位”四句更点出了社会上阴阳变更位置的情况,事物的是非一切都颠倒了,他竟不得其时。不言而喻,他一方面胸怀坚定的信念,另一方面又感到失意徬徨。既然龌龊的环境难以久留,他将要离开这里远去。
本篇以写实为主,但又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诗人以丰富奇特的幻想,创造了一个优美的神话世界:神奇的车乘,高尚的旅伴,美好的境地,芳苦的食品,等等,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对黑暗现实的批判。本篇在艺术上有着十分鲜明的特点。首先,全篇洋溢着非常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作者发挥了丰富的想像力,虚构了一个实际上并不存在也不可能存在的虚幻的法庭,它由五方天帝、山川诸神、古代好法官共同组成。让他们来听取自己极度苦闷的倾诉,又虚构了一个厉神,让他在占梦时作答,如同女媭一样,给屈原以劝告和回答。这样的写法,使本篇诗作出现了一幅虚无飘渺的景象,引人入胜,给人以身临其境的艺术享受。
另外,本诗结尾,通段设喻,用以揭露楚国改治的黑暗和统治集团的腐败,形象地反映出小人窃位得志,忠贤被逐遭受迫害,黑白颠,是菲淆乱的社会现实。这种写作方法也是值得学习的。。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815-821凤皇集南岳,徘徊孤竹根。
凤凰在南岳集结,他们在枯败的竹林处徘徊不前。
于心有不厌,奋翅凌紫氛。
我的心不气馁,奋力的展翅凌驾于高空之上。
岂不常勤苦?羞与黄雀群。
我岂能不常常刻苦学习努力练习,我把和黄雀为伍当作耻辱。
何时当来仪?将须圣明君。
什么时候才有杰出人物的降临,就要等到我面见君主。
参考资料:
1、 邵阳市第一中学网.赠从弟·其三凤皇集南岳,徘(pái)徊(huái)孤竹根。
凤皇:即凤凰。
于心有不厌,奋翅凌紫氛(fēn)。
厌:通“餍(yàn)”,满足的意思。紫氛:高空,云霄。
岂不常勤苦?羞与黄雀群。
黄雀:比喻俗士或以闲散自适者。
何时当来仪?将须圣明君。
来仪:谓凤凰来舞而有容仪,古人以为瑞应。
参考资料:
1、 邵阳市第一中学网.赠从弟·其三参考资料:
1、 语文学刊, Journal of Chinese, 1988年04期2、 少年文艺(写作版), Kids Literature, 2007年12期 3、 小作家选刊(小学生版), 2006年03期雄气堂堂贯斗牛,誓将直节报君仇。
我的杀敌之气直冲霄汉,发誓用坚贞的气节为君王报仇。
斩除顽恶还车驾,不问登坛万户侯。
斩除金人迎回君王的车驾,不图谋拜将封侯、高官厚禄。
参考资料:
1、 刘凤泉.《中国历代军旅诗三百首鉴赏》.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1999年08月第1版:375页2、 陶文鹏 主编.《历史爱国诗歌选译》.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5年02月第1版:361页(徐剑 译)雄气堂堂贯斗牛,誓将直节报君仇。
青泥寺:在今江西省吉安市新干县境。贯斗牛:形容胆气极盛,直冲云霄。斗(dǒu)牛:二十八宿中的斗宿和牛宿,星座名,这里指天空。古人把天上的星辰划若干区域以与地面区域相照应。直节:谓守正不阿的操守。君仇:靖康二年(1127年)宋徽宗、宋钦宗被金人掠到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的国仇,即岳飞《满江红》词中所说的“靖康耻”。
斩除顽恶还(huán)车驾,不问登坛万户侯。
顽恶:指金人。还:迎回来。车驾皇帝乘坐的车子。此指宋徽、宋钦二帝。不问:不追求,不图谋。登坛:升登坛场。古代帝王即位、祭祀、会盟、拜将,多设坛场,举行隆重仪式。这里指拜将封侯得高官。万户侯:食邑万户的侯官。汉制,列侯食邑,大者万户,小者五六百户。这里指获厚禄。
参考资料:
1、 刘凤泉.《中国历代军旅诗三百首鉴赏》.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1999年08月第1版:375页2、 陶文鹏 主编.《历史爱国诗歌选译》.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5年02月第1版:361页(徐剑 译)读该诗,自然想到作者《满江红》词中“怒发冲冠”、“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的描写,两相比较,皆直抒胸臆,气势健举,可互为诠解。本诗中作者表达必将一雪靖康之耻,迎接君王车驾还朝的忠君之情,是一种报效祖国,誓死捍卫国家尊严的爱国之情。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在古代,忠君与爱国在一般人眼里是同一的,岳飞也不例外,这是时代的局限。
该诗开头“雄气”之“气”,即为诗眼,诗人之怨气、将军之怒气、爱国者的浩然正气,直冲云霄,通平天地气之所生,在“君仇”未报,如何报仇?作者要斩除敌人迎回君王,为民族大义,非一己利益。末句掷地有声,震聋发聩,凸现出诗人的形象与品格。结合诗人的人生行事,鉴赏者读此诗自不会因其平直显露,而否认其特有的艺术感染力。
另一个角度来说,第一句是全诗的主旋律,这种直冲霄汉的英雄之气,使岳飞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第二句的“君仇”,指金兵掳掠徽、钦二帝北去一事,他鞍马征战的目的就是要收复失地,雪靖康之耻。因此接下来,第三句表示要迎接二帝还朝。最后一句展示了岳飞的思想境界。作为一员战将,出生入死,不为拜将封侯、高官厚禄,只是为了忠君王,一雪国耻。这种“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的理想,是中国古代高尚士人们的人生追求。
文学史上,岳飞的诗名不显,但这首诗却豪气流贯,激昂壮烈,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感染力。
参考资料:
1、 刘凤泉.《中国历代军旅诗三百首鉴赏》.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1999年08月第1版:375页2、 侠名.《诗词精品 名家编注 宋诗 2》.成都:天地出版社,1999: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