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敕尚书省僚宴昆明池应制(同用尧字)
地脉山川胜,天恩雨露饶。时光牵利舸,春淑覆柔条。
芳酝酲千日,华笺落九霄。幸承欢赉重,不觉醉归遥。
细草绿汀洲,王孙耐薄游。
水中的小洲上长满了小草,王牧要出去游玩了。
年华初冠带,文体旧弓裘。
年纪刚刚到了及冠之年,文章的体裁风格与父亲的相同。
野渡花争发,春塘水乱流。
一场春雨过后山花竞放,争奇斗妍,春水潺流,喷珠溅玉。
使君怜小阮,应念倚门愁。
王牧的叔父见到他后舍不得他离开,你母亲还在倚门而望,日日盼着你归来呢。
参考资料:
1、 王扬选注.送别诗选:湖南文艺出版社,1989.09:662、 (清)乔亿编著.大历诗略 笺释辑评:天津古籍出版社,2008.03:378细草绿汀(tīng)洲,王孙耐薄游。
吉州:今江西吉安县。使君:古对州郡长官的尊称。汀洲:水中小洲。王孙。本指王家子孙,这里指王牧。
年华初冠带,文体旧弓裘(qiú)。
冠带:本指帽子和腰带。这里指及冠之年。古代男子二十岁称冠年。文体:文章的体裁风格。弓裘:《礼·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后以弓裘比喻子承父业。
野渡花争发,春塘水乱流。
使君怜小阮,应念倚门愁。
小阮:阮籍的侄子阮咸,叔侄二人都在“竹林七贤”之列。这里用以喻王牧叔侄。倚门愁:谓让父母挂念、担忧。
参考资料:
1、 王扬选注.送别诗选:湖南文艺出版社,1989.09:662、 (清)乔亿编著.大历诗略 笺释辑评:天津古籍出版社,2008.03:378唐人的送行诗很多。但送行有种种情况,诗的情味也就大不一样。这里是送一个年轻人去探望他的叔父,而他的叔父,又是那里的州官。恰逢时节在初春,正是游历的大好时光。对一个刚成年的人来说,游历可以开阔眼界,增长见闻。因此无论从哪方面说,这都是一件好事。尽管离别免不了引起依惜别之情,但也被替对方高兴的心情掩盖了。这就决定了这首诗的明快基调。
诗的首联点明了送人春日出游的意思。诗人化用了前人的诗句。谢灵运《悲哉行》说:“萋萋春草生,王孙游有情。”王孙是对年轻人的尊称。《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漂母对韩信说过这样的话:“ 吾哀王孙而食之,岂望报乎!”王牧恰好姓王,所以用在这里更显恰当。汀洲,说明送别的地点在水边。细草绿,时值早春,小草刚刚发芽。古人常常把春草和离情联系在一起。《古诗十九首》说:“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江淹《别赋》说:“春草碧色,春水绿浓,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所以一说“细草绿”,惜别之意也就蕴含其中了。
第二联是对被送者的介绍和赞许。古代男子二十而冠,束发戴帽,表示已经成年了。这正是人生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时候。不仅如此,王牧承继了家学,擅长诗赋,是个才华横溢的人。“四弓裘”,用的是《礼记·学记》的典:“ 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后来便用“弓冶”、“弓裘”比喻父子世袭的事业。这里既是对王牧的赞许,又是对他所要拜见的叔父的称誉。当然,应酬之作中这类词句难免也有溢美之处。
第三联设想王牧旅途中的见闻。“野渡花争发,春塘水乱流。”这两句描写山野春天雨后的景色。一场春雨过后,山花竞放,争奇斗妍;春水潺流,喷珠溅玉。这才是真正的春天,是身居市朝的人们领略不到的春天的真正的美。这两句诗不仅形象地概括了春日山野的美,而且写得生机勃勃,清新流丽。前人评论道:“ 李袁州(嘉祐)中兴高流,与钱(起)、郎(士元)别为一体,往往涉于齐梁。绮靡婉丽,盖吴均、何逊之敌。如“野渡花争发,春塘水乱流”、“朝霞晴作雨,湿气晚生寒”,文章之冠冕也。”(《唐音癸签》卷七引刘辰翁语)
第四联设想王牧的叔父见到他后,一定十分怜爱,舍不得他离开。所以嘱咐说:你母亲还在倚门而望,日日盼着你归来呢。小阮,阮籍的侄子阮咸,叔侄二人都在“竹林七贤”之列。这里用以喻王牧叔侄。
全诗清丽流畅,气韵生动,是应酬诗中难得的佳作。沈德潜评论此诗云:“天然名秀,当时称其齐梁风格,不虚也。”(《唐诗别裁》卷十一)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诸葛亮大名垂宇宙且万古流芳,他清高的品性真令人无比敬仰。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三分天下是他苦心筹划的结果,他犹如展翅高翔在云霄的鸾凤。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才华超绝与伊尹吕尚难分高下,指挥千军万马非曹参萧何能比。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汉朝的气运已经衰落难以恢复,他意志坚决终因军务繁忙殉职。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252-2562、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56-1583、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325-327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垂:流传。宇宙:兼指天下古今。宗臣:为后世所敬仰的大臣。肃清高:为诸葛亮的清风亮节而肃然起敬。
三分割据纡(yū)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三分割据:指魏、蜀、吴三国鼎足而立。纡:屈,指不得施展。筹策:谋略。云霄一羽毛:凌霄的飞鸟,比喻诸葛亮绝世独立的智慧和品德。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伊吕:指伊尹、吕尚。萧曹:指萧何、曹参。
运移汉祚(zuò)终难复,志决身歼(jiān)军务劳。
身歼:身灭。运:运数。祚:帝位。复:恢复,挽回。志决:志向坚定。身歼:身死。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252-2562、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56-1583、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325-327这是《咏怀古迹五首》中的最末一篇。当时诗人瞻仰了武侯祠,衷心敬慕,发而为诗。作品以激情昂扬的笔触,对其雄才大略进行了热烈的颂扬,对其壮志未遂叹惋不已!
“诸葛大名垂宇宙”,上下四方为宇,古往今来曰宙,“垂于宙”,将时间空间共说,给人以“名满寰宇,万世不朽”的具体形象之感。首句如异峰突起,笔力雄放。次句“宗臣遗像肃清高”,进入祠堂,瞻望诸葛遗像,不由肃然起敬,遥想一代宗臣,高风亮节,更添敬慕之情。“宗臣”二字,总领全诗。
接下去进一步具体写诸葛亮的才能、功绩。从艺术构思讲,它紧承首联的进庙、瞻像,到看了各种文物后,自然地对其丰功伟绩作出高度的评价:“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纡,屈也。纡策而成三国鼎立之势,此好比鸾凤高翔,独步青云,奇功伟业,历代敬仰。然而诗人用词精微,一“纡”字,突出诸葛亮屈处偏隅,经世怀抱百施其一而已,三分功业,亦只雄凤一羽罢了。“万古云霄”句形象有力,议论达情,情托于形,自是议论中高于人之处。
想及武侯超人的才智和胆略,使人如见其羽扇纶巾,一扫千军万马的潇洒风度。感情所至,诗人不由呼出“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的赞语。伊尹是商代开国君主汤的大臣,吕尚辅佐周文王、武王灭商有功,萧何和曹参,都是汉高祖刘邦的谋臣,汉初的名相,诗人盛赞诸葛亮的人品与伊尹、吕尚不相上下,而胸有成竹,从容镇定的指挥才能却使萧何、曹参为之黯然失色。这,一则表现了对武侯的极度崇尚之情,同时也表现了作者不以事业成败持评的高人之见。刘克庄曰:“卧龙没已千载,而有志世道者,皆以三代之佐许之。此诗侪之伊吕伯仲间,而以萧曹为不足道,此论皆自子美发之。”黄生曰:此论出,“区区以成败持评者,皆可废矣。”可见诗人这一论断的深远影响。
最后,“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诗人抱恨汉朝“气数”已终,长叹尽管有武侯这样稀世杰出的人物,下决心恢复汉朝大业,但竟未成功,反而因军务繁忙,积劳成疾而死于征途。这既是对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高尚品节的赞歌,也是对英雄未遂平生志的深切叹惋。
这首诗,由于诗人以自身肝胆情志吊古,故能涤肠荡心,浩气炽情动人肺腑,成为咏古名篇。诗中除了“遗像”是咏古迹外,其余均是议论,不仅议论高妙,而且写得极有情韵。三分霸业,在后人看来已是赫赫功绩了,而对诸葛亮来说,轻若一羽耳;“萧曹”尚不足道,那区区“三分”就更不值挂齿。如此曲折回宕,处处都是抬高了诸葛亮。全诗议而不空,句句含情,层层推选:如果把首联比作一雷乍起,倾盆而下的暴雨,那么,颔联、颈联则如江河奔注,波涛翻卷,愈涨愈高,至尾联蓄势已足,突遇万丈绝壁,瀑布而下,空谷传响──“志决身歼军务劳”──全诗就结于这动人心弦的最强音上。
参考资料:
1、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56-1582、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325-3273、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575-580楼头桃李疏,池上芙蓉落。
楼阁前面的桃李已经稀疏,池塘水上的荷花也渐凋落。
织锦犹未成,蛩声入罗幕。
思绪烦乱而织锦尚未成匹,蟋蟀鸣声却阵阵传入罗幕。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212楼头桃李疏,池上芙蓉落。
楼头:一作“楼前”。芙蓉:荷花的别名。
织锦犹未成,蛩(qióng)声入罗幕。
织锦:即织锦以寄相思之意。这里用苏蕙织回文璇玑图典故。蛩声:蟋蟀的鸣声。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212这首诗通篇是一个女子睹旧物而生哀怨的语气。由“织锦”这个典故可知,这首诗的主人公是位思妇,其丈夫或游宦,或征戍,不必坐实。她感叹青春不再,桃李疏,芙蓉落,已到了人生的秋天。
“楼前桃李疏,池下芙蓉落”。这是思妇眼中之景,而且景中寓情。可以想象这位少妇,独坐幽闺,愁眉深锁,凝神呆望着楼外。流光冉冉,桃李之花已经纷纷落下,花疏叶繁,大好春光即将逝去,这就增添了她许多愁绪。次句写秋天。池塘之中,秋风乍起,荷花飘零,黯然凝望,惆怅无限。舒亶《虞美人》中的“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情景亦相似。第三句谓织锦以寄相思,然思极恨极,致使思绪繁乱,未能织成。此中有相思莫寄、四顾茫然之意。末句以景结情,用蟋蟀鸣声入于深闺罗帏来渲染秋夜凄凉的气氛。在古诗词中,蛰声往往同织妇联系在一起,且多写夜间悲愁。如姜夔《齐天乐·蟋蟀》云:“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陆龟蒙《子夜变歌三首》云:“蟋蟀吟堂前,惆怅侬愁。”秋凉已届,万户捣衣,又是最为关情之事;岁云将暮,又是一年,不禁令人倍增哀愁。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王夫之也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这首诗,除第三句用典为情语之外,共他三句皆为景语。然而却是情景相生,互藏其宅,交融一体,妙合无垠。在结构方面,首句写春,次句写秋,两句结合,暗示春秋代序,年华转换,迟暮之感,相思之殷,尽在其中。末句以景托情,总括全诗,意在言外,余韵悠然。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73青青水中蒲,叶短不出水。
水中生长着青青的菖蒲,叶子很短小不得伸出水。
妇人不下堂,行子在万里。
妇人常年难走出堂屋外,远行的人离我有千万里。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459-4602、 王 颖.唐诗宝鉴 至爱真情卷.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0:45-46青青水中蒲(pú),叶短不出水。
妇人不下堂,行子在万里。
行子:出行的人。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459-4602、 王 颖.唐诗宝鉴 至爱真情卷.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0:45-46参考资料:
1、 何国治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792-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