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惋诗三首(一作刘禹锡诗,题作怀妓)

:
宝钗分股合无缘,鱼在深渊日在天。得意紫鸾休舞镜,
断踪青鸟罢衔笺。金杯倒覆难收水,玉轸倾欹懒续弦。
从此蘼芜山下过,只应将泪比黄泉。
鸾辞旧伴知何止,凤得新梧想称心。红粉尚存香幕幕,
白云将散信沈沈。已休磨琢投泥玉,懒更经营买笑金。
愿作山头似人石,丈夫衣上泪痕深。
旧尝游处遍寻看,睹物伤情死一般。买笑楼前花已谢,
画眉窗下月空残。云归巫峡音容断,路隔星河去住难。
莫道诗成无泪下,泪如泉滴亦须干。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刘损

刘损,字子骞,沛郡萧人,刘粹族弟,卫将军刘毅从父弟也。 1篇诗文

猜你喜欢

对酒行

:
松子栖金华,安期入蓬海。
此人古之仙,羽化竟何在。
浮生速流电,倏忽变光彩。
天地无凋换,容颜有迁改。
对酒不肯饮,含情欲谁待。

松子栖金华,安期入蓬海。
赤松子栖息在金华山上,安期生居住在东海的蓬莱仙山。

此人古之仙,羽化竟何在。
他们都是古代修炼成仙的仙人,不知今日他们是否还在?

浮生速流电,倏忽变光彩。
人生浮幻如梦,如奔流的闪电般转眼即逝,忽然一下子就到了暮年。

天地无凋换,容颜有迁改。
几十年,天地并没有多大的变化,改变的只有人的容颜。

对酒不肯饮,含情欲谁待。
这样人生的即逝,谁能不感慨万千呢?眼前虽然有盛宴美酒,但欢饮不畅,没有举杯的心情。

参考资料:

1、 石夫.赤松黄大仙.海口市:南海出版公司,1995年:33-34页2、 郭茂倩.乐府诗集.沈阳市:万卷出版公司,2009年:65-66页

松子栖(qī)金华,安期入蓬海。
松子:即赤松子,传说中的仙人。金华山:在浙江金华县北,即赤松子得道处。传说赤松子游金华山,自焚而化,故今山上有赤松坛。

此人古之仙,羽化竟何在。
羽化:道家以仙去为羽化。

浮生速流电,倏(shū)忽变光彩。
浮生:人生。流电:形容人生短促,似流电。

天地无凋(diāo)换,容颜有迁改。
凋换:凋落变化。

对酒不肯饮,含情欲谁待。
含情:形容心情不欢畅。

参考资料:

1、 石夫.赤松黄大仙.海口市:南海出版公司,1995年:33-34页2、 郭茂倩.乐府诗集.沈阳市:万卷出版公司,2009年:65-66页
松子栖金华,安期入蓬海。
此人古之仙,羽化竟何在。
浮生速流电,倏忽变光彩。
天地无凋换,容颜有迁改。
对酒不肯饮,含情欲谁待。

  这首诗看似平淡无奇,实刚融游仙、忧生、饮酒、纵情为一体,意蕴丰富,耐人寻味。

  诗的前四句,追思仙人,提出疑问。诗人开篇便从古时仙人、仙境起笔,首先创造出迷离缥缈的意境,也凝聚着诗人一生求仙的曲折历程和复杂心态。首二句仙人、仙境相应,山海对举,“栖”、“入”二动词镶嵌句中,造成神妙飘逸的意境,字里行间蕴含着诗人景仰、追思的情感。后两句则转入疑问,这是经过一系列的艰苦探索之后的反思绪果,疑问中透露出诗人迷惘、惆怅的复杂心态。

  中间四句,感叹时光倏忽,人生易老。这里,诗人为强调人生变化之迅速,用了夸张的艺术手法:“浮生”两句中,“流电”的意象与“浮”、“速、‘倏忽”等词语的交互作用,就凸现出其人生短促的意识。”天地”两句又以永存的天地为反衬,来强化其人命不常的意识,揭示出时间的无限、宇宙的永恒与人生有限、容颜易改的矛盾,倾泻出诗人欲有为而不得,欲超脱而不能的内心矛盾与苦闷,流露出迷惘、倜怅又无可奈何的复杂心态。

  结尾两句,紧扣诗题,揭出主旨。诗人在仙境、人生皆令人幻灭、绝望的情境中,忽辟奇境,面对酒杯而产生种种联想,在欲饮未饮的心灵搏斗中,以尾句中反诘的语气透漏出他欲超脱而不能的复杂心态,也表达出更高远的精神追求。

  总体来说,这首诗以诗人内心情感流向变化来结构全诗。起笔是对古仙人思慕的情感基调,继而转入对仙人不复现的失望,对求仙追求的疑虑与怅惘。然后由上而下转入对人世时光易逝的忧虑,对容颜日改的无可奈何,表达出一种失落、灰心和幻灭的情绪。至此,诗人的感情潮水已退入最低谷,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地。这时,诗人又以超然挥洒的笔触,突然推开去,独辟蹊径,以面对酒杯的联想、发问,表达了“含情”有待的高远精神追求,从而创造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这就形成了全诗看似漫不经心、跳荡不羁,实则整然有序,浑然天成的艺术结构,显示出这首诗“飘逸”的风格。

参考资料:

1、 宋绪连.三李诗鉴赏辞典.长春市:吉林文史出版史,1992年:208-210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满茱萸只少我一人。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221-222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81-823、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72-73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异乡:他乡、外乡。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佳节:美好的节日。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zhū)(yú)少一人。
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茱萸:一种香草,即草决明。古时人们认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221-222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81-823、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72-73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是一位早熟的作家,少年时期就创作了不少优秀的诗篇。这首诗就是他十七岁时的作品。和他后来那些富于画意、构图设色非常讲究的山水诗不同,这首抒情小诗写得非常朴素。

  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千古名句。

  “独在异乡为异客”,开篇一句写出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之感。诗人在这短短的一句话中用了一个“独”、两个“异”字,可见诗人在外强烈的异地作客之感,在外越是孤独,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就越强烈。在当时封建社会里,交通闭塞,人们都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地域之间的往来较少,所以不同地方的人们在风土人情、生活习惯、语言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所以,诗人离开生活多年的家乡到异地生活,自然感到陌生而孤单。诗人平淡地叙述自己身在异乡,但是其中却包含着诗人质朴的思想感情。

  如果说平日里思乡之情可能不是感到那么强烈,那么,诗人“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是亲人们团聚的日子,大家在一起畅谈欢笑,而现在呢,诗人只身客居异地,在代表团圆的节日里不禁想到了家乡里的人和事、山和水等诗人在家乡时的美好回忆,种种回忆触发诗人无限的思乡之情,并且越想越思念,以致于一发不可收拾。这句写得自然质朴,如娓娓道来,也写出了许多在外漂泊游子的真切感受,很具有代表性。

  前两句,可以说是艺术创作的“直接法”。几乎不经任何迂回,而是直插核心,迅即形成高潮,出现警句。但这种写法往往使后两句难以为继,造成后劲不足。这首诗的后两句,如果顺着“佳节倍思亲”作直线式的延伸,就不免蛇足;转出新意而再形成新的高潮,也很难办到。作者采取另一种方式:紧接着感情的激流,出现一泓微波荡漾的湖面,看似平静,实则更加深沉。

  “遥知兄弟登高处”,诗人从直抒胸臆,转笔写到自己对亲人团聚的联想,遥想兄弟们在重阳佳节登上高山,身上插着茱萸,该是多么的快乐。如果诗人单单是想到亲人们的欢乐,倒可以缓解诗人的思乡之情,但是,诗人在最后写到“遍插茱萸少一人”,原来诗人想到的不是欢乐,而是自己没有在家乡和亲人们欢度佳节,所以亲人在插茱萸时也会发现少了一个人,这样亲人们肯定会思念我的。这就曲折有致,出乎常情。而这种出乎常情之处,正是它的深厚处、新警处。杜甫的《月夜》:“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和这两句异曲同工,而王诗似乎更不着力。

参考资料:

1、 刘学锴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92-194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淡去淡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日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无日 一作:无因)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六朝留下的文物已草蔽连空,只有这淡远的天空和飘忽的白云依旧古今相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苍山翠柏间百鸟飞来飞去,世世代代生活水乡山寨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帘幕外千家承受连绵秋雨,日落西山传来悠扬的笛声。

惆怅无日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无日 一作:无因)
内心里怅惘无缘见到范蠡,只好掠过树木凝望太湖东。

参考资料:

1、 尚作恩 等.晚唐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37-39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六朝:指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文物:指礼乐典章。淡:恬静。闲:悠闲。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人歌人哭:诗中借指宛溪两岸的人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笛风:笛声随风飘动。

(chóu)(chàng)无日见范蠡( lǐ),参差烟树五湖东。(无日 一作:无因)
范蠡:春秋末政治家,字少伯,楚国宛(今河南省南阳县)人,越国大夫,辅佐越王勾践灭吴,事成后游于齐国,改名鸱夷皮子。参差:高低不齐的样子。五湖:指太湖及其相属的滆湖、洮湖、射湖、贵湖等四个小湖的合称,因而它可以用作太湖的别称。这里指太湖。

参考资料:

1、 尚作恩 等.晚唐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37-39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淡去淡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日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无日 一作:无因)

  诗一开始写登临览景,勾起古今联想,造成一种笼罩全篇的气氛:六朝的繁华已成陈迹,放眼望去,只见草色连空,那天淡云闲的景象,倒是自古至今,未发生什么变化。这种感慨固然由登临引起,但联系诗人的经历看,还有更深刻的内在因素。诗人此次来宣州已经是第二回了。八年前,沈传师任宣歙观察使(治宣州)的时候,他曾在沈的幕下供职。这两次的变化,如他自己所说:“我初到此未三十,头脑钐利筋骨轻。”“重游鬓白事皆改,唯见东流春水平。”(《自宣州赴官入京路逢裴坦判官归宣州因题赠》)这自然要加深他那种人世变易之感。这种心情渗透在三、四两句的景色描写中:敬亭山象一面巨大的翠色屏风,展开在宣城的近旁,飞淡来去出没都在山色的掩映之中。宛溪两岸,百姓临河夹居,人歌人哭,掺合着水声,随着岁月一起流逝。这两句似乎是写眼前景象,写“今”,但同时又和“古”相沟通。飞淡在山色里出没,固然是向来如此,而人歌人哭,也并非某一片刻的景象。“歌哭”言喜庆丧吊,代表了人由生到死的过程。“人歌人哭水声中”,宛溪两岸的人们就是这样世世代代聚居在水边。这些都不是诗人一时所见,而是平时积下的印象,在登览时被触发了。

  接下去两句,展现了时间上并不连续却又每每使人难忘的景象:一是深秋时节的密雨,像给上千户人家挂上了层层的雨帘;一是落日时分,夕阳掩映着的楼台,在晚风中送出悠扬的笛声。两种景象:一阴一晴;一朦胧,一明丽。在现实中是难以同时出现的。但当诗人面对着开元寺水阁下这片天地时,这种虽非同时,然而却是属于同一地方获得的印象,汇集复合起来了,从而融合成一个对宣城、对宛溪的综合而长久性的印象。这片天地,在时间的长河里,就是长期保持着这副面貌吧。这样,与“六朝文物草连空”相映照,那种文物不见、风景依旧的感慨,自然就愈来愈强烈了。客观世界是持久的,歌哭相迭的一代代人生却是有限的。这使诗人沉吟和低回不已,于是,诗人的心头浮动着对范蠡的怀念,无由相会,只见五湖方向,一片参差烟树而已。五湖指太湖及与其相属的四个小湖,因而也可视作太湖的别名。从方位上看,它们是在宣城之东。春秋时范蠡曾辅助越王勾践打败吴王夫差,功成之后,为了避免越王的猜忌,乘扁舟归隐于五湖。他徜徉在大自然的山水中,为后人所艳羡。诗中把宣城风物,描绘得很美,很值得流连,而又慨叹六朝文物已成过眼云烟,大有无法让人生永驻的感慨。这样,游于五湖享受着山水风物之美的范蠡,自然就成了诗人怀恋的对象了。

  诗人的情绪并不高,但把客观风物写得很美,并在其中织入“淡去淡来山色里”、“落日楼台一笛风”这样一些明丽的景象,诗的节奏和语调轻快流走,给人爽利的感觉。明朗、健爽的因素与低回惆怅交互作用,在这首诗里体现出了杜牧诗歌的所谓拗峭的特色。

参考资料:

1、 尚作恩 等.晚唐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37-392、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一):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38-393、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送贺宾客归越

:
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
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

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
镜湖水面如明镜,您四明狂客归来荡舟尽豪情。

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
古代曾有王羲之写黄庭经向山阴道士换鹅的韵事,您到那里一定也有这样的逸兴。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607-608 .

镜湖流水漾(yàng)清波,狂客归舟逸(yì)兴多。
狂客:指贺知章,其号为“四明狂客”。

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
“山阴”二句:用王羲之故事赞美贺知章的书法。山阴道士养了一群鹅,王羲之非常喜欢。道士要王羲之为其书写《黄庭经》,换其群鹅。贺知章善草隶,深得时人珍爱。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607-608 .
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
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

  由于贺知章这次是以道士的身份告老还乡的,而李白此时也正尊崇道学,因此诗中都围绕着“逸兴多”三字,以送出家人的口气来写的。镜湖是绍兴地方的风景名胜,以湖水清澄而闻名于世。李白想象友人这次回乡,一定会对镜湖发生浓厚的兴趣,在那儿终日泛舟遨游的。为了突出贺知章的性格,诗中不再以宾客或贺监的官衔称呼他,而干脆称他为“狂客”,因贺知章晚年曾自号“四明狂客”。“宾客”到底沾上些官气,与道士的气息不相投合,而“狂客”二字一用,不仅除了官气,表现了友人的性格,而且与全诗的基调非常吻合。

  晋代的大书法家王羲之记载的兰亭盛会就发生在贺知章的故乡山阴。而贺知章本人也是著名的书法家,这就使诗人想起了一个故事:据《太平御览》卷二三八记载,王羲之很喜欢白鹅,山阴地方有个道士知道后,就请他书写道教经典之一的《黄庭经》,并愿意以自己所养的一群白鹅来作为报酬。由此诗人说,此次贺知章回乡,恐怕也会有道士上门求书。当年王羲之书写《黄庭经》换白鹅的事情,那又要在山阴发生了。所以,末二句表面上是叙述王羲之的故事,实际上是借此故事来写贺知章,盛赞贺知章书法的高超绝妙。

  这首诗基本是李白信手拈来之作,但他一下就抓住了两样东西:一个是绍兴的镜湖,另一个便是王羲之当年写字换鹅的故事。全诗实际上所写的也就是这两件事。但它们却都恰能表现出友人故乡即山阴的地方特色,同时也都能显示出贺知章这个人的性格特点和才华所在。李白当时并未去过山阴,因此诗中所谓的“镜湖”、“山阴道士”之类,实际上还都是赠别友人时的一种想象之词。由此可见诗人炉火纯青的诗艺。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 .唐诗鉴赏辞典补编 .成都 :四川文艺出版社 ,1990 :161-162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连昌宫词

:
连昌宫中满宫竹,岁久无人森似束。
又有墙头千叶桃,风动落花红蔌蔌。
宫边老翁为余泣,小年进食曾因入。
上皇正在望仙楼,太真同凭阑干立。
楼上楼前尽珠翠,炫转荧煌照天地。
归来如梦复如痴,何暇备言宫里事。
初过寒食一百六,店舍无烟宫树绿。
夜半月高弦索鸣,贺老琵琶定场屋。
力士传呼觅念奴,念奴潜伴诸郎宿。
须臾觅得又连催,特敕街中许然烛。
春娇满眼睡红绡,掠削云鬟旋装束。
飞上九天歌一声,二十五郎吹管逐。
逡巡大遍凉州彻,色色龟兹轰录续。
李谟擫笛傍宫墙,偷得新翻数般曲。
平明大驾发行宫,万人歌舞涂路中。
百官队仗避岐薛,杨氏诸姨车斗风。
明年十月东都破,御路犹存禄山过。
驱令供顿不敢藏,万姓无声泪潜堕。
两京定后六七年,却寻家舍行宫前。
庄园烧尽有枯井,行宫门闭树宛然。
尔后相传六皇帝,不到离宫门久闭。
往来年少说长安,玄武楼成花萼废。
去年敕使因斫竹,偶值门开暂相逐。
荆榛栉比塞池塘,狐兔骄痴缘树木。
舞榭欹倾基尚在,文窗窈窕纱犹绿。
尘埋粉壁旧花钿,乌啄风筝碎珠玉。
上皇偏爱临砌花,依然御榻临阶斜。
蛇出燕巢盘斗栱,菌生香案正当衙。
寝殿相连端正楼,太真梳洗楼上头。
晨光未出帘影黑,至今反挂珊瑚钩。
指似傍人因恸哭,却出宫门泪相续。
自从此后还闭门,夜夜狐狸上门屋。
我闻此语心骨悲,太平谁致乱者谁。
翁言野父何分别,耳闻眼见为君说。
姚崇宋璟作相公,劝谏上皇言语切。
燮理阴阳禾黍丰,调和中外无兵戎。
长官清平太守好,拣选皆言由相公。
开元之末姚宋死,朝廷渐渐由妃子。
禄山宫里养作儿,虢国门前闹如市。
弄权宰相不记名,依稀忆得杨与李。
庙谟颠倒四海摇,五十年来作疮痏。
今皇神圣丞相明,诏书才下吴蜀平。
官军又取淮西贼,此贼亦除天下宁。
年年耕种宫前道,今年不遣子孙耕。
老翁此意深望幸,努力庙谋休用兵。

连昌宫中满宫竹,岁久无人森似束。
连昌宫长满了宫竹,年岁太久无人来管理,竹子长得高而密,枝叶纠结在一起。

又有墙头千叶桃,风动落花红蔌蔌。
又有墙头碧桃,红色的花瓣被风纷纷吹落。

宫边老翁为余泣,小年进食曾因入。
住在连昌宫旁的老人向我哭诉,少年时曾因向皇帝进贡食物而入到宫中。

上皇正在望仙楼,太真同凭阑干立。
唐玄宗正在望仙楼,杨贵妃一起倚着栏杆而立。

楼上楼前尽珠翠,炫转荧煌照天地。
楼上楼前都是缀戴着珍珠、翡翠的宫女们,光彩鲜明闪烁照耀天地。

归来如梦复如痴,何暇备言宫里事。
归来后如梦又如痴,哪里能从容详尽地诉说宫中之事。

初过寒食一百六,店舍无烟宫树绿。
当时刚刚过了大寒食而到了小寒食,城里的店舍都不见炊烟,只有宫边的树木翠绿如常。

夜半月高弦索鸣,贺老琵琶定场屋。
夜半月亮升得很高了,宫中传出了琴弦的鸣声,原来是贺怀志压场的琵琶声。

力士传呼觅念奴,念奴潜伴诸郎宿。
高力士传唤寻找名倡念奴,念奴潜伴皇帝的随从侍卫人员过夜。

须臾觅得又连催,特敕街中许然烛。
片刻找到又接连催促,特别下令街上准许燃起烛火。

春娇满眼睡红绡,掠削云鬟旋装束。
睡在红纱帐里的念奴满眼春意,充满娇气,用手整理一下头发很快就妆束好了。

飞上九天歌一声,二十五郎吹管逐。
来到宫中刚刚歌唱一声,邠王李承宁随即吹管笛与之相和。

逡巡大遍凉州彻,色色龟兹轰录续。
急奏整套的凉州曲调末了,各种龟兹乐曲热烈地连番演奏。

李谟擫笛傍宫墙,偷得新翻数般曲。
吹笛少年李谟靠着宫墙,偷学了许多新曲子。

平明大驾发行宫,万人歌舞涂路中。
天大亮的时候皇帝的车驾发往行宫,万人歌舞在道路上。

百官队仗避岐薛,杨氏诸姨车斗风。
百官的仪仗队避开歧王李范、薛王李业,杨贵妃的姐姐韩国夫人、虢国夫人、秦国夫人的车行轻快迅速。

明年十月东都破,御路犹存禄山过。
第二年十月洛阳被攻破,御用的道路还在,安禄山的军队经过。

驱令供顿不敢藏,万姓无声泪潜堕。
强迫供应食宿不敢有私藏,百姓们无声暗暗流泪。

两京定后六七年,却寻家舍行宫前。
西京长安和东京洛阳收复后六七年,却寻家舍在行宫前。

庄园烧尽有枯井,行宫门闭树宛然。
尔后相传的六位皇帝不到离宫,宫门久闭。

尔后相传六皇帝,不到离宫门久闭。
听来来往往的少年说起长安,知道了玄武楼建成,花萼楼荒废。

往来年少说长安,玄武楼成花萼废。
去年使者奉皇命来连昌宫砍竹子。

去年敕使因斫竹,偶值门开暂相逐。
偶尔遇上门打开,我跟着进去了一会儿。

荆榛栉比塞池塘,狐兔骄痴缘树木。
杂草丛木像梳齿那样密密地排列着填满了池塘。狐狸、兔子胆大 ,见人并不逃逸,绕着树木。

舞榭欹倾基尚在,文窗窈窕纱犹绿。
舞榭倾斜(榭:台有屋叫榭),地基还在,雕有花纹的窗子幽深仍绿。

尘埋粉壁旧花钿,乌啄风筝碎珠玉。
尘土埋没了粉壁,陈旧的金属花片。鸟儿啄着挂在檐棱间的铃铎或金属,发出碎玉般的声音。

上皇偏爱临砌花,依然御榻临阶斜。
玄宗皇帝偏爱靠近台阶的花朵,依然将皇帝的坐具靠近台阶斜坡。

蛇出燕巢盘斗栱,菌生香案正当衙。
蛇出燕巢盘绕在斗栱之上,香案腐朽,长出菌蕈来,正在那天子所居的衙。

寝殿相连端正楼,太真梳洗楼上头。
寝殿相连的端正楼,杨贵妃在楼上梳洗。

晨光未出帘影黑,至今反挂珊瑚钩。
晨光未出,室内已有人在活动,至今反挂着珊瑚制成的帘钩。

指似傍人因恸哭,却出宫门泪相续。
我把宫中遗迹指示给人看却因此伤心痛哭,退出宫门时眼泪还不断地流淌。

自从此后还闭门,夜夜狐狸上门屋。
自从此后宫门再也没有打开过,每天晚上只有狐狸窜上门屋。

我闻此语心骨悲,太平谁致乱者谁。
我听了老人的这番话后心里也禁不住悲伤,问道:“是谁开创了太平盛世,又是谁招致这一混乱局面呢?”

翁言野父何分别,耳闻眼见为君说。
老人说:“乡野老人哪能分辨得出呢?我就把耳闻目见的事情跟你说说吧。

姚崇宋璟作相公,劝谏上皇言语切。
姚崇、宋璟作宰相时,劝谏皇帝李隆基言语恳切。

燮理阴阳禾黍丰,调和中外无兵戎。
宰相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粮食丰收,调和中外没有战争杀伐之事。

长官清平太守好,拣选皆言由相公。
长官清正廉洁,太守杰出,人材的选用都说由于用人施政至为公正。

开元之末姚宋死,朝廷渐渐由妃子。
开元末年姚崇、宋璟相继逝世,朝廷渐渐信任听从杨贵妃。

禄山宫里养作儿,虢国门前闹如市。
安禄山自请为杨贵妃养子,出入宫廷,无所禁忌。

弄权宰相不记名,依稀忆得杨与李。
虢国夫人门前倚势弄权,钻营者不绝于门,如市上一样热闹。

庙谟颠倒四海摇,五十年来作疮痏。
当时弄权宰相名字记不得了,依稀记得是杨国忠和李林甫。朝廷制定的国家大计颠倒,四海飘摇,安史之乱所留下的民生调敝的残破混乱局面持续了五十年。

今皇神圣丞相明,诏书才下吴蜀平。
当今皇帝圣明,丞相裴度贤明,诏书刚下,便平定了吴蜀两地的藩镇叛乱。

官军又取淮西贼,此贼亦除天下宁。
官军又攻克了叛乱藩镇淮西节度使吴元济,此贼又除,天下安宁。

年年耕种宫前道,今年不遣子孙耕。
我年年耕种宫前道路旁的土地,现在乱世既平,为迎接皇帝出巡,今年就不叫子孙在宫前耕种了。”

老翁此意深望幸,努力庙谋休用兵。
老人这样做的意思是殷切地盼望皇帝前来,希望皇帝努力于国家大计,不要再起战争杀伐。

参考资料:

1、 吴大奎 马秀娟 .元稹白居易诗选译 .成都 :巴蜀书社 ,1991年10月版 :第63-74页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年12月版 :第333-336页 .

连昌宫中满宫竹,岁久无人森似束。
连昌宫:唐代皇帝行宫之一,公元658年(唐高宗显庆三年)建,故址在河南府寿安县(今河南宜阳)西九里。森似束:指竹子丛密,如同扎成一束束的。森:森森然,密貌。

又有墙头千叶桃,风动落花红蔌(sù)蔌。
千叶桃:碧桃。簌簌:花纷纷落下貌。

宫边老翁为余泣,小年进食曾因入。
小年:年少时。

上皇正在望仙楼,太真同凭阑(lán)干立。
上皇、太真:指唐玄宗与杨贵妃。望仙楼 ,本在华清宫,此是作者的想象。

楼上楼前尽珠翠,炫转荧(yíng)(huáng)照天地。
炫转荧煌:光彩闪烁。

归来如梦复如痴,何暇(xiá)备言宫里事。
备言:说尽。

初过寒食一百六,店舍无烟宫树绿。
寒食:冬至后的一百零六天为寒食节。唐俗在此前后三天禁火。

夜半月高弦索鸣,贺老琵琶定场屋。
贺老:指玄宗时以善弹琵琶闻名的一个艺人,名贺怀智。压场屋:即今“压场”意。唐人称戏场为场屋。

力士传呼觅(mì)念奴,念奴潜伴诸郎宿。
“念奴”句诗人自注云:念奴,天宝(742—756)中名娼。善歌。每岁楼下杯醭宴,累日之后,万众喧隘,严安之、韦黄裳辈辟易不能禁,众乐之罢奏。明皇遣高力士呼于楼上:欲遗念奴唱歌,分二十五郎吹小管逐,看人能听否?”未尝不悄然奉诏。其为当时所重如此。然而玄宗不欲夺侠游之盛,未尝置在宫禁,或岁幸汤泉,时巡东洛,有司遣从行而已。”高力士,唐玄宗宠幸的宦官。诸郎:侍卫或其他艺人。

须臾(yú)觅得又连催,特敕(chì)街中许然烛。
特赦:因禁火,故特许燃烛。

春娇满眼睡红绡(xiāo),掠削云鬟(huán)旋装束。
掠削:稍稍理一下,旋装束:马上就装束停当。

飞上九天歌一声,二十五郎吹管逐。
九天:宫中。二十五郎:邠王李承宁善吹笛,排行二十五。吹管逐:即吹管伴奏意。

(qūn)巡大遍凉州彻,色色龟(qiū)兹轰录续。
逡巡:指节拍舒缓貌。大遍:相当于“一整套(曲子)”的意思。凉州:曲调名。彻:完了,终了。色色龟(qiū秋)兹:各种龟兹乐曲。轰录续:陆续演奏。

李谟擫(yè)笛傍宫墙,偷得新翻数般曲。
“李谟”句下自注云:“玄宗尝于上阳宫夜后按新翻一曲,属明夕正月十五日潜游灯下,忽闻酒楼上有笛奏前夕新曲,大骇之。明日,密遣捕捉笛者诣验之。自云:‘其夕窃于天津桥玩月,闻宫中度曲,遂于桥柱上插谱记之。臣即长安少年善笛者李暮也。’玄宗异而遣之。”厌笛:按笛。

平明大驾发行宫,万人歌舞涂路中。
大驾:皇帝的车驾。队仗:仪仗队。岐、薛:指玄宗弟岐王李范,薛王李业。(两人皆死于开元年间,这是诗人的误记。)

百官队仗避岐(qí)薛,杨氏诸姨车斗风。
杨氏诸姨:指杨贵妃的三姐姐。为玄宗封为韩国、虢国、秦国三夫人。斗风:形容车行快。

明年十月东都破,御路犹存禄(lù)山过。
东都破:指安禄山占洛阳。安于公元755年(天宝十四载)旧历十二月占洛阳,此是约言之。过:指安禄山叛军沿途的所造成的破坏。

驱令供顿不敢藏,万姓无声泪潜堕(duò)
供顿:即供应。

两京定后六七年,却寻家舍行宫前。
两京:指西京长安与东都洛阳。

庄园烧尽有枯井,行宫门闭树宛然。
门:一作闼,指门中小门。

尔后相传六皇帝,不到离宫门久闭。
六:应作五。

往来年少说长安,玄武楼成花萼(è)废。
玄武 :唐德宗时建,花萼楼:玄宗时建。

去年敕(chì)使因斫(zhuó)竹,偶值门开暂相逐。
斫:砍。

荆榛(zhēn)(zhì)比塞池塘,狐兔骄痴缘树木。
栉比:像梳齿一样紧挨在一起。

舞榭(xiè)(qī)倾基尚在,文窗窈窕纱犹绿。
文窗:雕有花纹的窗子。窈窕:深貌。

尘埋粉壁旧花钿,乌啄(zhuó)风筝碎珠玉。
花钿:金属花片,妇女饰物。风筝:此指一种檐鸣器。

上皇偏爱临砌花,依然御榻临阶斜。

蛇出燕巢盘斗栱,菌生香案正当衙。

寝殿相连端正楼,太真梳洗楼上头。

晨光未出帘影黑,至今反挂珊瑚钩。

指似傍人因恸哭,却出宫门泪相续。

自从此后还闭门,夜夜狐狸上门屋。

我闻此语心骨悲,太平谁致乱者谁。

翁言野父何分别,耳闻眼见为君说。

姚崇宋璟作相公,劝谏上皇言语切。

燮理阴阳禾黍丰,调和中外无兵戎。

长官清平太守好,拣选皆言由相公。

开元之末姚(yáo)宋死,朝廷渐渐由妃子。
姚崇、宋璟:皆开元(713—741)年间贤相。燮理:调和。阴阳:代指社会秩序。

禄山宫里养作儿,虢(guó)国门前闹如市。

弄权宰相不记名,依稀忆得杨与李。
杨与李:指杨国忠、李林甫。

庙谟(mó)颠倒四海摇,五十年来作疮痏(wěi)
庙谟:朝廷大计。疮痏:疮疤。

今皇神圣丞相明,诏书才下吴蜀平。
吴蜀平:指平江南的李奇与蜀中的刘辟。

官军又取淮西贼,此贼亦除天下宁。

年年耕种宫前道,今年不遣子孙耕。

老翁此意深望幸,努力庙谋休用兵。
深望幸:深深希望皇帝临幸东都。

参考资料:

1、 吴大奎 马秀娟 .元稹白居易诗选译 .成都 :巴蜀书社 ,1991年10月版 :第63-74页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年12月版 :第333-336页 .
连昌宫中满宫竹,岁久无人森似束。
又有墙头千叶桃,风动落花红蔌蔌。
宫边老翁为余泣,小年进食曾因入。
上皇正在望仙楼,太真同凭阑干立。
楼上楼前尽珠翠,炫转荧煌照天地。
归来如梦复如痴,何暇备言宫里事。
初过寒食一百六,店舍无烟宫树绿。
夜半月高弦索鸣,贺老琵琶定场屋。
力士传呼觅念奴,念奴潜伴诸郎宿。
须臾觅得又连催,特敕街中许然烛。
春娇满眼睡红绡,掠削云鬟旋装束。
飞上九天歌一声,二十五郎吹管逐。
逡巡大遍凉州彻,色色龟兹轰录续。
李谟擫笛傍宫墙,偷得新翻数般曲。
平明大驾发行宫,万人歌舞涂路中。
百官队仗避岐薛,杨氏诸姨车斗风。
明年十月东都破,御路犹存禄山过。
驱令供顿不敢藏,万姓无声泪潜堕。
两京定后六七年,却寻家舍行宫前。
庄园烧尽有枯井,行宫门闭树宛然。
尔后相传六皇帝,不到离宫门久闭。
往来年少说长安,玄武楼成花萼废。
去年敕使因斫竹,偶值门开暂相逐。
荆榛栉比塞池塘,狐兔骄痴缘树木。
舞榭欹倾基尚在,文窗窈窕纱犹绿。
尘埋粉壁旧花钿,乌啄风筝碎珠玉。
上皇偏爱临砌花,依然御榻临阶斜。
蛇出燕巢盘斗栱,菌生香案正当衙。
寝殿相连端正楼,太真梳洗楼上头。
晨光未出帘影黑,至今反挂珊瑚钩。
指似傍人因恸哭,却出宫门泪相续。
自从此后还闭门,夜夜狐狸上门屋。
我闻此语心骨悲,太平谁致乱者谁。
翁言野父何分别,耳闻眼见为君说。
姚崇宋璟作相公,劝谏上皇言语切。
燮理阴阳禾黍丰,调和中外无兵戎。
长官清平太守好,拣选皆言由相公。
开元之末姚宋死,朝廷渐渐由妃子。
禄山宫里养作儿,虢国门前闹如市。
弄权宰相不记名,依稀忆得杨与李。
庙谟颠倒四海摇,五十年来作疮痏。
今皇神圣丞相明,诏书才下吴蜀平。
官军又取淮西贼,此贼亦除天下宁。
年年耕种宫前道,今年不遣子孙耕。
老翁此意深望幸,努力庙谋休用兵。

  全诗基本上可分为两大段。

  第一段从“连昌宫中满宫竹”至“夜夜狐狸上门屋”,写宫边老人诉说连昌宫今昔变迁。

  前四句是一段引子,先从连昌宫眼前乱竹丛生,落花满地,一派幽深衰败的景象下笔,引出宫边老人。老人对作者的泣诉可分两层意思。

  第一层从“小年进食曾因入”至“杨氏诸姨车斗风”,写连昌宫昔日的繁华盛况。

  寒食节,百姓禁烟,宫里却灯火辉煌。唐玄宗和杨贵妃在望仙楼上通宵行乐。琵琶专家贺怀智作压场演奏,宦官高力士奉旨寻找著名歌女念奴进宫唱歌。邠王李承宁(二十五郎)吹管笛,笙歌响彻九霄。李谟傍靠宫墙按着笛子,偷学宫里新制的乐曲。诗人在描绘了一幅宫中行乐图后,又写玄宗回驾时万人夹道歌舞的盛况。

  第二层从“明年十月东都破”至“夜夜狐狸上门屋”,写安禄山叛军攻破东都洛阳,连昌宫从此荒废。安史乱平后,连昌宫也长期关闭,玄宗以后的五位皇帝都不曾来过。直到公元817年(元和十二年),使者奉皇帝命来连昌宫砍竹子,在宫门开时老人跟着进去看了一会,只见荆榛灌木丛生,狐狸野兔恣纵奔驰,舞榭楼阁倾倒歪斜,一片衰败荒凉。安史乱后,玄宗依然下榻连昌宫,晚景凄凉。宫殿成为蛇燕巢穴,香案腐朽,长出菌蕈来。当年杨贵妃住的端正楼,如今物是人非,再不见倩影了。

  第二大段从“我闻此语心骨悲”至“努力庙谟休用兵”。通过作者与老人的一问一答,探讨“太平谁致乱者谁”及朝政治乱的因由。

  诗中称赞姚崇、宋璟作宰相秉公选贤任能,地方长官清平廉洁,因而出现了开元盛世。姚、宋死后,朝廷渐渐由杨贵妃操纵。安禄山在宫里被贵妃养作义子,虢国夫人门庭若市。奸相杨国忠和李林甫专权误国,终于给国家带来了动乱和灾难。接着诗笔转而称赞当时宪宗皇帝大力削平藩镇叛乱,和平有望。结句,作者意味深长地点明主旨:祝愿朝廷努力策划好国家大计,安定社稷,结束内战,不再用兵。

  这首诗针砭唐代时政,反对藩镇割据,批判奸相弄权误国;提出所谓“圣君贤卿”的政治理想。它含蓄地揭露了玄宗及皇亲骄奢淫佚的生活和外戚的飞扬跋扈,具有一定的历史上的认识意义。前代诗评家多推崇这首诗“有监戒规讽之意”,“有风骨”,把它和白居易《长恨歌》并称,同为脍炙人口的长篇叙事诗。

  这首《连昌宫词》在艺术构思和创作方法上,受到当时传奇小说的影响。诗人既植根于现实生活和历史,又不囿于具体的历史事实,虚构一些情节并加以艺术的夸张,把历史人物和社会生活事件集中在一个典型环境中来描绘,写得异常鲜明生动,从而使主题具有典型意义。例如,有关唐玄宗和杨贵妃在连昌宫中的一段生活,元稹就不是以历史家严格实录的“史笔”,而是用小说家创造性的“诗笔”来描摹的。据陈寅恪的考证,唐玄宗和杨贵妃两人没有一起去过连昌宫。诗中所写,不少地方是根据传闻加以想象而虚拟。如连昌宫中的所谓望仙楼和端正楼,实际上是骊山上华清宫的楼名。李谟偷曲事发生在元宵节前夕东都洛阳的天津桥上,并不是在寒食节夜里连昌宫墙旁。其他如念奴唱歌,二十五郎吹笛,百官队仗避岐薛,杨氏诸姨车斗风等,都不出现在寿安县的连昌宫内或宫前。元稹充分发挥艺术的想象力,把发生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上的事件集中在连昌宫内来铺叙,并且还虚构一些情节,用以渲染安史之乱前所谓太平繁华的景象,突出主题思想。从诗的自注中可以清楚地看出,作者对念奴唱歌、李谟偷曲等事所产生的历史背景,并不是不知道的,他如此处理,实在是有意识地学习唐人传奇所常用的典型化方法来创作。这样一来,整首《连昌宫词》在某些细节上虽不符合具体的历史事实,但却形象地反映了历史和社会生活发展的某些本质方面,具有艺术的真实性。至于诗中说到平吴蜀、定淮西等历史事件,则又具有历史的真实性和浓烈的现实感。

  这首诗的情节,写得真真假假,假中有真,真假相衬,互相对照。正如陈寅恪所指出的那样:“连昌宫词实深受白乐天、陈鸿长恨歌及传之影响,合并融化唐代小说之史才诗笔议论为一体而成。”(《元白诗笺证稿》第三章)在我国叙事诗的发展史上,《连昌宫词》有独自的风格特色。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年12月版 :第955-958页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