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上古,厥初生民。
悠悠遥远上古时,当初人类之先民。
傲然自足,抱朴含真。
逍遥自在衣食足,襟怀朴素含性真。
智巧既萌,资待靡因。
狡诈奸巧一旦生,衣食乏匮成艰辛。
谁其赡之,实赖哲人。
谁能供给使充裕?全靠贤达之哲人。
哲人伊何?时维后稷。
聪明贤人知为谁?是为农圣曰后稷。
赡之伊何?实曰播殖。
后稷何以使民富?教民耕田种谷米。
舜既躬耕,禹亦稼穑。
舜帝亲自耕垄亩,大禹亦曾事农艺。
远若周典,八政始食。
周代典籍早记载,八政排列食第一。
熙熙令德,猗猗原陆。
先民和乐美德崇,田园禾稼郁葱葱。
卉木繁荣,和风清穆。
花草树木皆茂盛,于时清平送和风。
纷纷士女,趋时竞逐。
男男女女趁农时,你追我赶忙不停。
桑妇宵兴,农夫野宿。
养蚕农妇夜半起,农夫耕作宿田中。
气节易过,和泽难久。
时令节气去匆匆,和风泽雨难留停。
冀缺携俪,沮溺结耦。
冀缺夫妇同劳作,长沮桀溺结伴耕。
相彼贤达,犹勤陇亩。
看看这些贤达者,犹能辛勤在田垄。
矧兹众庶,曳裾拱手!
何况我等平常辈,焉能缩手入袖中。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人生在世须勤奋,勤奋衣食不乏匮。
宴安自逸,岁暮奚冀!
贪图享乐自安逸,岁暮生计难维系。
儋石不储,饥寒交至。
家中若无储备粮,饥饿寒冷交相至。
顾尔俦列,能不怀愧!
看看身边辛勤者,内心怎能不羞愧!
孔耽道德,樊须是鄙。
孔丘沉溺在道德,鄙视樊须问耕田。
董乐琴书,田园不履。
董氏仲舒乐琴书,三载不曾践田园。
若能超然,投迹高轨,
若能超脱世俗外,效法斯人崇高贤。
敢不敛衽,敬赞德美。
怎敢对之不恭敬,当颂礼赞美德全。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25-302、 陈庆元等编选.陶渊明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9-23悠悠上古,厥(jué)初生民。
劝农:勉励人们依据季节,重视及时耕作。劝农,这是汉代之来地方官员的职责。悠悠:遥远,久远。厥:其。生民:人民。春秋《诗经·大雅·生民》:“厥初生民,实维姜嫄。”
傲然自足,抱朴含真。
傲: 游戏,闲游,骄傲。自足:指衣食自给,丰衣足食,并且指知足的心态。此句说,既然衣食自给,并且有自知之明,别无他求,便能坚强骄傲、逍遥自在地看待人世。傲然自足,这是魏晋南北朝知识分子的一种人格理念与品德标准。抱朴:襟怀质朴、朴素。真:指自然。含真:秉性自然、不虚伪。
智巧既萌,资待靡(mǐ)因。
智:智慧。巧:技艺高明、精巧。智巧:机谋与巧诈。此处与上句的“朴”、“真”相对而言。资:本义钱财。战国《易·旅》:“怀其资。”作动词用,转义为:资给,给济。战国韩非子《韩非子·说疑》:“资之以币帛。”待:需要,需求。西汉司马迁《史记·天官书》:“不待告。”注:“须也。”资待:供给需求赖的生活资料。靡:无,没有。靡因:无来由,即没有生活来源,没有依靠。当代袁行霈《陶渊明集笺注》:“智巧既萌,资待靡因:意谓上古生民抱朴含真之时,可以傲然自足,智巧既已萌生,欲广用奢,反而无从供给矣。”
谁其赡(shàn)之,实赖哲人。
其:语助词。赡:供给,供养,使之充裕。唐房玄龄等撰《晋书·羊祜传》:“皆以赡给九族,赏赐军士。”哲人:智慧卓越超越寻常的人。
哲人伊何?时维后稷(jì)。
伊何:惟何。时惟:是为。后稷:远代尧舜时代农官,周族的始祖。相传说有邰氏之女姜嫄踏巨人脚迹,怀孕而生,因一度被弃,故又名弃。后稷善于种植各种粮食作物,教民耕种,被认为是开始种稷和麦的人。
赡之伊何?实曰播殖。
殖:同“植”,种植。
舜既躬耕,禹亦稼穑(sè)。
躬耕:亲自耕种。稼:播种五谷。穑:收获谷物。稼穑:播种和收获,泛指农业劳动。战国《论语·宪问》:“禹、稷躬稼,而有天下。”
远若周典,八政始食。
周典:指夏、周《尚书》中的《周书》。
熙熙令德,猗(yī)猗原陆。
令德:1.美德。2.指有高尚道德的人。“猗猗”句:猗猗:这里指禾苗茂盛的样子。原陆:高而平之地,田野。
卉(huì)木繁荣,和风清穆。
卉:草的总称。清穆:穆:淳和,温和。清穆:清和,亦为“穆清”,比喻清和平静之时。
纷纷士女,趋(qū)时竞逐。
“纷纷”句:纷纷:众多的样子。士女:男女。趋时:指抢赶农时。竞逐:你追我赶。
桑妇宵兴,农夫野宿。
宵兴:指天未亮即起身操作。宵:夜。野宿:夜宿于田野。
气节易过,和泽难久。
和:和风。泽:雨水。
冀缺携俪,沮溺结耦。
“冀缺”句:冀缺,春秋时晋国贵族,父冀芮犯罪死,冀缺降为民,安贫躬耕,后为晋卿,理国政。携俪:事见《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是说冀缺在田里锄草,他的妻子给他送饭,夫妻相待如宾。俪:配偶。“沮溺”句:沮溺:长沮、桀溺,春秋时的两位隐士,他们结伴并耕。耦:ǒu,两个人在一起耕地。春秋《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结耦:合作耕种。
相(xiàng)彼贤达,犹勤陇亩。
“相彼”句:相:视,观察。彼:他们,指冀缺、长沮、桀溺等人。贤达:指有才德、声望的人。勤:指勤于耕作。
矧(shěn)兹众庶,曳(yè)裾(jū)拱手!
矧:何况。伊:此,这些。众庶:一般百姓。曳:拖,拉。裾:衣服的大襟。拱手:1.两手相合,相以示敬意。西汉戴德、戴圣选编战国《礼记·曲礼上》:“遭先生於道,趋而进,正立拱手。”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渭水三》:“此神尝与鲁班语,……班于是拱手与言。”2.将双手放在袖子里,形容人们懒惰、闲散的样子。引深为无为而治。西汉刘向编《战国策·秦策一》:“大王拱手以须,天下徧随而伏,伯王之名可成也。” 3.夸张形容轻易而得。《战国策·秦策四》:“齐之右壤,可拱手而取也。”西汉贾谊《过秦论上》:“於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东晋袁宏《后汉纪·光武帝纪六》:“令延岑出汉中,定三辅,天水、陇西拱手自得。”当代龚斌《陶渊明集校笺》引清蒋薰评《陶渊明诗集》卷一:“曳裾拱手,说惰农趣甚。”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kuì)。
“民生”二句:战国《左传·宣公十二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民生:人生。匮:缺乏,不足。
宴安自逸,岁暮奚冀!
宴:1.请人吃饭喝酒,相聚在一起喝酒吃饭。战国《易·需》:“君子以饮食宴乐。”东汉郑玄注:“宴,享宴也。”2.安闲,安逸《汉书·贾谊传》:“是与太子宴者也。”注:“谓安居。”奚冀:何所希望,指望什么。
儋(dàn)石不储,饥寒交至。
儋石:儋:当代袁行霈《陶渊明集笺注》:“量词。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异宝》:‘荆国之法,得五员者,爵执圭,禄万檐。’” 东汉高诱注:“万檐,万石(dàn)也。”石:米谷的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交至:一齐来到。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林公云:‘见司州警悟交至,使人不得住,亦终日忘疲。’”
顾尔俦列,能不怀愧!
列:同伴,指那些勤于耕作的人。
孔耽(dān)道德,樊须是鄙。
孔耽:孔:孔子。耽:沉溺,迷恋,喜好过度。樊须是鄙:即鄙视樊须。樊须,即樊迟,孔子的学生。战国《论语·子路》记载,有一次樊迟向孔子请教稼圃之事,待樊迟出,孔子便讥讽他:“小人哉,樊须也。”鄙视他胸无大志。
董乐琴书,田园不履(lǚ)。
董:董仲舒,西汉思想家、哲学家。景帝时任博士,讲授战国《公羊春秋》。汉武帝元光元年(-134),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提出他的哲学体系的基本要点,并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汉武帝所采纳。田园不履:东汉班固《汉书·董仲舒传》说他专心读书,“三年不窥园”,有三年没到园中去。履:踩踏。
若能超然,投迹高轨,
超然:犹超脱,高超脱俗,超出于世事之外。高轨:崇高的道路,指行事与道德。
敢不敛(liǎn)衽(rèn),敬赞德美。
敛衽:如同“敛袂”,整一整衣袖,表示恭敬。西汉刘向编、战国《战国策·楚策》:“一国之众,见君莫不敛衽而拜,抚委而服。”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25-302、 陈庆元等编选.陶渊明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9-23此诗共六章,第一章言上古之时百姓的朴素生活。第二章追述后稷播植自给,舜禹躬耕稼穑,都十分重视农业劳动。第三章写古代士女竞相耕作,时代清明,农人安然自逸。第四章写古代贤达之人尚且躬耕,众人庶士更当勤于耕种,以保自安。第五章谈耕作的重要性。“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是劝农的根本所在,否则便会斗米不储,“饥寒交至”。第六章反面强调要重视农耕,孔子、董仲舒专心学业,不事农耕的行为高不可攀,借以批评那些既不劳作又不进德修业的人。
全诗环环相扣,强调农耕对生计的重要意义,即便舜禹那样的贤君,贤达的隐士,都躬耕自保,更何况普通的老百姓呢?然劝农躬耕是其一意。诗人于劝农耕作中呈现出的“卉木繁荣,和风清穆”的上古气象,“傲然自足,抱朴含真”的淳朴民风,是其真正仰慕的对象。诗人写景观物,情致高远,无不体现出旷远的性情。
整首诗突出地表现了诗人的农本思想,这一点是值得赞扬的;但诗中以“哲人”为民之主宰的认识,则是陈旧落后的。
参考资料:
1、 陈庆元等编选.陶渊明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9-23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
茫茫荒野草枯黄,萧瑟秋风抖白杨。
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
已是寒霜九月中。亲人送我远郊葬。
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嶣峣。
四周寂寞无人烟,坟墓高高甚凄凉。
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
马为仰天长悲鸣,风为萧瑟作哀响。
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
墓穴已闭成幽暗,永远不能见曙光。
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
永远不能见曙光,贤达同样此下场。
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
刚才送葬那些人,各自还家入其房。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亲戚或许还悲哀,他人早忘已欢唱。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死去还有何话讲,寄托此身在山冈。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255-262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
何:何其,多么。茫茫:无边无际的样子。萧萧:风吹树木声。
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
严霜:寒霜,浓霜。送我出远郊:指出殡送葬。
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嶣(jiāo)峣(yáo)。
无人居:指荒无人烟。嶣峣:高耸的样子。
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
马:指拉灵枢丧车的马。
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zhāo)。
幽室:指墓穴。朝:早晨,天亮。
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
贤达:古时指有道德学问的人。无奈何: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指皆不免此运。
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
向:先时,刚才。各自还其家:《文选》作“各已归其家”,兹从逯本。
亲戚(qī)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已歌:已经在欢快地歌了。是说人们早已忘了死者,不再有悲哀。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ē)。
何所道:还有什么可说的呢。托体:寄身。山阿:山陵。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255-262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255-2622、 吴小如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598-601行行循归路,计日望旧居。
归途漫漫行不止,计算日头盼家园。
一欣侍温颜,再喜见友于。
将奉慈母我欣欢,还喜能见兄弟面。
鼓棹路崎曲,指景限西隅。
摇船荡桨路艰难。眼见夕阳落西山。
江山岂不险?归子念前涂。
江山难道不险峻?游子归心急似箭。
凯风负我心,戢楪守穷湖。
南风违背我心愿,收起船桨困湖边。
高莽眇无界,夏木独森疏。
草丛深密望无际,夏木挺拔枝叶繁。
谁言客舟远?近瞻百里余。
谁说归舟离家远?百余里地在眼前。
延目识南岭,空叹将焉如!
纵目远眺识庐山,空叹无奈行路难!
参考资料:
1、 孟二冬.陶渊明集译注及研究.北京:昆仑出版社,2008:100-103行行循归路,计日望旧居。
计日:算计着日子,即数着天数,表示急切的心情。旧居:指老家。
一欣侍温颜,再喜见友于。
一欣:首先感到欢欣的是。温颜:温和慈祥的容颜。诗人这里是指母亲。侍温颜:即侍奉母亲。友于:代指兄弟。《尚书·君陈》:“孝乎惟孝,友于兄弟。”
鼓棹路崎曲,指景限西隅。
鼓棹(zhào):划船。棹:摇船的甲具。崎曲:同“崎岖”,本指地面高低不平的样子,这里用以比喻处境困难,《史记·燕召公世家):“燕北迫蛮貉,内措齐晋,崎岖强国之间。”指:顾。景:日光,指太阳。限西隅(yǘ):悬在西边天际,指太阳即将落山。限:停止。隅:边远的地方。
江山岂不险?归子念前涂。
归子:回家的人,作者自指。念:担忧。前涂:前路,指回家的路程。涂同“途”。
凯风负我心,戢楪守穷湖。
凯风:南风,《尔雅·释天》:“南风谓之凯风。”负我心:违背我的心愿。戢(jí):收藏,收敛。枻(yì):短桨。穷:谓偏远。
高莽眇无界,夏木独森疏。
高莽:高深茂密的草丛。眇:通“渺”,辽远。无界:无边。独:特别,此处有挺拔的意思。森疏:繁茂扶疏。
谁言客舟远?近瞻百里余。
瞻:望。百里余:指离家的距离。
延目识南岭,空叹将焉如!
延目:放眼远望,“南岭:指庐山。诗人的家在庐山脚下。将:当。焉如:何往。这首诗慨叹行役之苦,思念美好的田园,因而决心辞却仕途的艰辛,趁着壮年及时归隐。
参考资料:
1、 孟二冬.陶渊明集译注及研究.北京:昆仑出版社,2008:100-103第一首诗总的调子是抑郁的,但前四句并不沉闷,抑郁中有欢快,泪与笑俱,起伏多变。“行行循归路,计日望旧居”。归心似箭,匆忙赶路,心里计算着到家的日子。为了表达归家的急迫心情,诗人注意了词语的选择,“行行”是重言,富有表达力,写出了诗人奔走不停的祥子;“计日望旧居”的“计”和“望”,准确而形象地反映出诗人归家途中的心理活动,诗人很想回到自己久别了的“旧居”,去看望自己的亲人,他唱道:“一欣侍温颜,再喜见友于。”在行役路上动乡关之思,盼与家人团聚,这是人之常情,陶渊明用诗的语言道出了这种人之常情,最容易引起共鸣。
“计日望旧居”的陶渊明不希望在路上停留。然而,偏偏行船遇风,被迫在穷湖停船,这当然使他苦恼。离家只有百余里,却回不去,他只好遥望南岭,对空长叹,心情是无可奈何的。诗人不仅写了这种欲归不得的苦恼,他还借叹行役的机会表示了对官场的厌倦,对仕途的忧惧,对怀才不遇的抗议。有了这些内容,就看见了诗人的心,感觉到了他跳动的脉搏。
在表现这些内容的时候,诗人没有直说,而是含蓄地表现出来,为了诗意的含蓄,诗人采用了三种手法。一种是借景抒情,借景达意,字面上是写景,字里行间却藏着诗人的寓意,“言在此而意在彼”。“鼓棹路崎曲,指景限西隅”。从字面看,这不过是诗人在叹“行路难”,在埋怨日落黄昏夜幕降临得太早;透过字面,便不难发现,诗人是在借助眼前的景物流露自己对官宦生活的厌倦情绪。他怨天恨地,没有一点欢乐的情绪。在他的眼里,江南夏日的风光也变得那么荒凉,那么可怕,没有欢乐的情绪:“高莽眇无界,夏木独扶疏”。不是风光不美,而是诗人的情绪不佳。诗人不去赞美行役途中的风光,正说明他想结束劳累的行役生活,想离开讨厌的官场。
另一种是用双关语达意。“江山岂不险,归子念前涂”。字面是说行路难,征途艰险可畏,可实际是说官场多风险,吉凶难料。当时,东晋王朝岌岌可危,孙恩在浙江领导的农民起义军逐渐逼近京师,陶渊明的上司桓玄屡次上表要求讨伐孙恩。王室腐败,义军攘起,军阀桓玄又野心勃勃,社会极具动乱,想到这些诗人不能不瞻“念前涂”。由此看来,诗人笔下的“江山”,决不仅指自然界的山川,而是指国家社稷,“前涂”也不仅仅是指征途,而且是指诗人自己在社会动乱时的仕宦前途。“江山”和“前涂”都是一语双关,值得玩味。
除了上两种,诗人还使用了隐喻的手法。“凯风负我心,戢枻守穷湖”,这两句是说风不从人愿,阻延归期。其实,诗人的命意远不止于此,他一连用了三个隐喻,来描述自己怀才不遇的处境。“凯风”是可恨的,它与诗人的心相违;凯风在这里暗指压制陶渊明的世族权贵。“戢枻”是可叹的,因为“枻”的作用在于划船,当“枻”被“戢”起来以后,就失去作用了。“穷湖”是荒凉的地方,船泊穷湖是无可奈何的事情。作者陶渊明是有才干的,然而,他只能在桓玄手下当幕僚,而且还要行役千里,致使自己无所作为。桓玄的慕府就如同“穷湖”,陶渊明发出“戢枻守穷湖”的叹息是很自然的,并非无病呻吟。
最后,诗人慨叹只有百里之远,因风受阻,不能及早返回旧居,发出了“将焉如”的叹息,但只不过是空叹而已,与前面的“归子念前涂”一句联系起来看,这几句诗真实地抒写了诗人“出仕”与“归隐”的矛盾痛苦心情。
从全诗看,首尾两部份的抒情基本上是采用直说的方法,感情真挚热烈。诗的中间部份则采用借景达意、一语双关和隐喻的方法,表现出诗人的隐衷,富有意趣。
参考资料:
1、 侯爵良 彭华生.陶渊明名篇赏析.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9:3-8我出东门游,邂逅承清尘。
思君即幽房,侍寝执衣巾。
时无桑中契,迫此路侧人。
我既媚君姿,君亦悦我颜。
何以致拳拳?绾臂双金环。
何以道殷勤?约指一双银。
何以致区区?耳中双明珠。
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
何以致契阔?绕腕双跳脱。
何以结恩情?美玉缀罗缨。
何以结中心?素缕连双针。
何以结相于?金薄画搔头。
何以慰别离?耳后玳瑁钗。
何以答欢忻?纨素三条裙。
何以结愁悲?白绢双中衣。
与我期何所?乃期东山隅。
日旰兮不来,谷风吹我襦。
远望无所见,涕泣起踟蹰。
与我期何所?乃期山南阳。
日中兮不来,飘风吹我裳。
逍遥莫谁睹,望君愁我肠。
与我期何所?乃期西山侧。
日夕兮不来,踯躅长叹息。
远望凉风至,俯仰正衣服。
与我期何所?乃期山北岑。
日暮兮不来,凄风吹我襟。
望君不能坐,悲苦愁我心。
爱身以何为,惜我华色时。
中情既款款,然后克密期。
褰衣蹑茂草,谓君不我欺。
厕此丑陋质,徙倚无所之。
自伤失所欲,泪下如连丝。
我出东门游,邂逅承清尘。
我从东门出去游玩,不经意间得亲足下的尘土。
思君即幽房,侍寝执衣巾。
盼望郎君来到我闺房,我愿意在你入室就寝时在一旁手持衣巾。
时无桑中契,迫此路侧人。
我本来没有桑中的约会,只是路人般偶然的亲近。
我既媚君姿,君亦悦我颜。
我既爱慕郎君的风姿,郎君也喜欢我的容颜。
何以致拳拳?绾臂双金环。
用什么表达我的眷恋之意呢?缠绕在我臂上的一双金环。
何以道殷勤?约指一双银。
用什么表达我对你的殷勤?套在我指上的一双银戒指。
何以致区区?耳中双明珠。
用什么表达我的真诚呢?戴在我耳上的一对明珠。
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
用什么表达我的挚诚呢?系在我肘后的香囊。
何以致契阔?绕腕双跳脱。
用什么表达我们之间的亲密呢?套在我腕上的一对手镯。
何以结恩情?美玉缀罗缨。
用什么连接我们的感情呢?缀有罗缨的佩玉。
何以结中心?素缕连双针。
用什么让我们的心连在一起呢?用白色的丝绒双针缝贯。
何以结相于?金薄画搔头。
用什么表达我们的交好呢?用金箔装饰的搔头。
何以慰别离?耳后玳瑁钗。
用什么慰藉我们的别离之情呢?用我耳后的玳瑁钗。
何以答欢忻?纨素三条裙。
用什么报答你对我的欢悦呢?用有三条绦丝带的衣袍。
何以结愁悲?白绢双中衣。
用什么连接我们的悲愁呢?用缝在内衣里的白绢。
与我期何所?乃期东山隅。
和我期约在哪里?就约定相会在东山的一个角落里。
日旰兮不来,谷风吹我襦。
太阳都落山了你还没有来,谷风吹动着我的短襦。
远望无所见,涕泣起踟蹰。
远远望去还看不到你,含泪地站起来久立。
与我期何所?乃期山南阳。
和我期约在哪里?就约定在山南相见。
日中兮不来,飘风吹我裳。
从清晨等到中午你还没有来,飘风吹动着我的衣裳。
逍遥莫谁睹,望君愁我肠。
逍遥的日子从没见过,盼望郎君的日子使我愁肠。
与我期何所?乃期西山侧。
和我期约在哪里?就相约在西山之侧。
日夕兮不来,踯躅长叹息。
到日暮仍然看不到你的身影,我不禁踯躅叹息。
远望凉风至,俯仰正衣服。
远望阵阵凉风已袭至,俯仰之间就要加衣服。
与我期何所?乃期山北岑。
和我期约在哪里?就相约在山北的一个小丘上。
日暮兮不来,凄风吹我襟。
你又一次没来,只有凄风吹动着我的衣裳。
望君不能坐,悲苦愁我心。
每次盼望等待,我坐立不安,悲苦愁凄了我的心。
爱身以何为,惜我华色时。
你爱我的目的是什么?只是爱我年华正好时。
中情既款款,然后克密期。
内心已流露出款款的情意,然后才定下约期。
褰衣蹑茂草,谓君不我欺。
我挽起衣服在花草间踟蹰,告诉自己你是不会欺骗我的。
厕此丑陋质,徙倚无所之。
如今我容颜已变得丑陋,伤心地独自徘徊不知应到哪里去。
自伤失所欲,泪下如连丝。
只为失去了想要的爱情而悲伤,不禁泪下如雨泣涕不已。
参考资料:
1、 程怡.汉魏六朝诗文赋.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198-2022、 (明)王夫之.古诗评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26我出东门游,邂(xiè)逅(hòu)承清尘。
承:感激,承蒙。
思君即幽房,侍寝执衣巾。
时无桑中契(qì),迫此路侧人。
迫:接近,遭遇。
我既媚(mèi)君姿,君亦悦我颜。
媚:爱。
何以致拳拳?绾(wǎn)臂双金环。
拳拳:真挚的感情。绾:绕。
何以道殷(yīn)勤?约指一双银。
殷勤:内心深处无以言说之情。约指:戒指。
何以致区区?耳中双明珠。
区区:细致的情意。
何以致叩(kòu)叩?香囊系肘后。
叩叩:相互忠诚。
何以致契(qì)阔?绕腕(wàn)双跳脱。
契阔:别后的思念。跳脱:亦称条脱,即手镯。
何以结恩情?美玉缀(zhuì)罗缨。
何以结中心?素缕连双针。
中心:即中情。素缕:白线。针:真的谐音。
何以结相于?金薄画搔(sāo)头。
相于:相爱。金薄:金箔。搔头:一本作“幧(qiāo)头”,即男子束发的绡(xiāo)头。
何以慰别离?耳后玳(dài)瑁(mào)钗。
何以答欢忻(xīn)?纨(wán)素三条裙。
欢忻:即欢欣。纨素:素白色的丝绢。三条裙:指镶有三道花边的裙子。条:即绦(tāo),丝带,可以用来做衣裙的装饰边。
何以结愁悲?白绢双中衣。
白绢:一作“白发”。
与我期何所?乃期东山隅(yú)。
期:约会。隅:角落。
日旰(gàn)兮不来,谷风吹我襦。
日旰:日落时。谷风:山谷里的风。
远望无所见,涕泣起踟(chí)蹰(chú)。
与我期何所?乃期山南阳。
山南阳:山的朝阳处。
日中兮不来,飘风吹我裳。
逍(xiāo)遥(yáo)莫谁睹,望君愁我肠。
逍遥:茫然徘徊状。莫谁睹:看不到任何人。
与我期何所?乃期西山侧。
日夕兮不来,踯躅长叹息。
远望凉风至,俯仰正衣服。
与我期何所?乃期山北岑。
日暮兮不来,凄风吹我襟。
望君不能坐,悲苦愁我心。
爱身以何为,惜我华色时。
爱身:爱我。惜:爱也。华色时:正当年华,容色美好。
中情既款款,然后克密期。
款款:形容感情的真挚和热烈。克密期:定下幽会的日期。
褰衣蹑(niè)茂草,谓君不我欺。
厕此丑陋(lòu)质,徙倚(yǐ)无所之。
厕:同“侧”。丑陋质:失恋女子的自称。
自伤失所欲,泪下如连丝。
参考资料:
1、 程怡.汉魏六朝诗文赋.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198-2022、 (明)王夫之.古诗评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26我出东门游,邂逅承清尘。
思君即幽房,侍寝执衣巾。
时无桑中契,迫此路侧人。
我既媚君姿,君亦悦我颜。
何以致拳拳?绾臂双金环。
何以道殷勤?约指一双银。
何以致区区?耳中双明珠。
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
何以致契阔?绕腕双跳脱。
何以结恩情?美玉缀罗缨。
何以结中心?素缕连双针。
何以结相于?金薄画搔头。
何以慰别离?耳后玳瑁钗。
何以答欢忻?纨素三条裙。
何以结愁悲?白绢双中衣。
与我期何所?乃期东山隅。
日旰兮不来,谷风吹我襦。
远望无所见,涕泣起踟蹰。
与我期何所?乃期山南阳。
日中兮不来,飘风吹我裳。
逍遥莫谁睹,望君愁我肠。
与我期何所?乃期西山侧。
日夕兮不来,踯躅长叹息。
远望凉风至,俯仰正衣服。
与我期何所?乃期山北岑。
日暮兮不来,凄风吹我襟。
望君不能坐,悲苦愁我心。
爱身以何为,惜我华色时。
中情既款款,然后克密期。
褰衣蹑茂草,谓君不我欺。
厕此丑陋质,徙倚无所之。
自伤失所欲,泪下如连丝。
这首诗用第一人称的口吻,来叙写爱情的欢悦和失恋的痛苦,运用铺彩摛文的手法来刻画女主人公丰富的感情活动。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是追忆初识的光景;然后是回忆热恋时的情景;最后是抒写被弃的景况。
在描写热恋情景时,诗中一连用了十一对问答句子,显露了热恋中人心灵的激情颤动,和他们对幸福的热烈追求。吟哦之下,仿佛看到他们一次次互赠信物,以表“殷勤”之意,听到他们频频指物为誓,以示“拳拳”之心。在抒写失恋痛苦时,诗中一连用了四个“与我期何所”,仿佛看到女主人公一次又一次焦灼地等待情人前来赴约,一次又一次经受着失望的折磨。诗人成功地采用排比铺陈的笔法来加强感情的冲击力。
诗题“定情”,有镇定其情的意思,正如陶渊明的《闲情赋》是闲止其情的意思。此诗在技巧上大多用直叙法,唯中段在写男女之情时,反复比喻,十分突出。尤其诗中提到的汉代妇女的饰物更是保存之珍贵的资料,如:从“绾臂双金环”句中得知汉代妇女有在手臂上戴金环的装饰;“约指”就是指环,除了金、玉之外也可以用银制成;妇女又有耳上戴明珠珰,肘后结繁香囊的习惯;至於“跳脱”就是臂钏,俗名镯子;罗织的缨带上还悬垂着美玉;还有金箔的发簪;玳瑁的钗;至於妇女的服装上有纨素做的三绦裙,就是装饰着三条花边的裙子;又有白绢做的夹层“中衣”,是近身的衣服,穿着小衣之外,大衣之内。
《文选·洛神赋注》引繁钦《定情诗》曰:“何以消滞忧?足下双远游”两句,不见于今本《定情诗》中,可见《定情诗》中尚有脱文。
参考资料:
1、 傅锡壬.大地之歌——乐府.北京:线装书局,2012:258-262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不知老之将至 一作:曾不知老之将至)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礼这件事。诸多贤士能人都汇聚到这里,年长、年少者都聚集在这里。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高密的树林和竹丛;又有清澈激荡的水流,在亭子的左右辉映环绕,我们把水引来作为飘传酒杯的环形渠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但喝着酒作着诗,也足够来畅快表达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这一天,天气晴朗,和风习习,抬头纵观广阔的天空,俯看观察大地上繁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不知老之将至 一作:曾不知老之将至)
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的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到对于自己所喜爱的事物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了。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每当我看到前人兴怀感慨的原因,与我所感叹的好像符契一样相合,没有不面对着他们的文章而嗟叹感伤的,在心里又不能清楚地说明。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
参考资料:
1、 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室.全日制高级中学标准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二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101-1022、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中国古代散文: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267-2703、 朱一清.古文观止鉴赏集评(三):安徽文艺出版社,1996年:10-164、 “注释”字词拼音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整理5、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 , Journal of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tudies, 2012年11期 永和九年,岁在癸(guǐ)丑,暮春之初,会于会(kuài)稽(jī)山阴之兰亭,修禊(xì)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tuān),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shāng)曲(qū)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shāng)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永和:东晋皇帝司马聃(晋穆帝)的年号,从公元345—356年共12年。永和九年上巳节,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41人。举行禊礼,饮酒赋诗,事后将作品结为一集,由王羲之写了这篇序总述其事。暮春:阴历三月。暮,晚。会:集会。会稽:郡名,今浙江绍兴。山阴:今绍兴越城区。修禊事也:(为了做)禊礼这件事。古代习俗,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人们群聚于水滨嬉戏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实际上这是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群贤:诸多贤士能人。指谢安等三十二位社会的名流。贤:形容词做名词。毕至:全到。毕,全、都。少长:如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王徽之是少;谢安、王羲之等是长。咸:都。崇山峻岭:高峻的山岭。修竹:高高的竹子。修,高高的样子。激湍:流势很急的水。映带左右:辉映点缀在亭子的周围。映带,映衬、围绕。流觞曲水:用漆制的酒杯盛酒,放入弯曲的水道中任其飘流,杯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就引杯饮酒。这是古人一种劝酒取乐的方式。流,使动用法。曲水,引水环曲为渠,以流酒杯。列坐其次:列坐在曲水之旁。列坐,排列而坐。次,旁边,水边。丝竹管弦之盛:演奏音乐的盛况。盛,盛大。一觞一咏:喝着酒作着诗。幽情:幽深内藏的感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是日也:这一天。惠风:和风。和畅,缓和。品类之盛:万物的繁多。品类,指自然界的万物。所以:用来。骋:使······奔驰。极:穷尽。信:实在。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zhū)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hái)之外。虽趣(qū)舍万殊(shū),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不知老之将至 一作:曾不知老之将至)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人与人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夫,句首发语词,不译。相与,相处、相交往。俯仰,表示时间的短暂。取诸:取之于,从······中取得。悟言:面对面的交谈。悟,通“晤”,指心领神会的妙悟之言。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的生活。因,依、随着。寄,寄托。所托,所爱好的事物。放浪,放纵、无拘束。形骸,身体、形体。趣舍万殊:各有各的爱好。趣舍,即取舍,爱好。趣,通“取”。万殊,千差万别。静躁:安静与躁动。暂:短暂,一时。快然自足:感到高兴和满足。然,······的样子。不知老之将至:(竟)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所之既倦:(对于)所喜爱或得到的事物已经厌倦。之,往、到达。情随事迁: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迁,变化。感慨系之:感慨随着产生。系,附着。向:过去、以前。陈迹:旧迹。以之兴怀:因它而引起心中的感触。以,因。之,指“向之所欣……以为陈迹”。兴,发生、引起。修短随化:寿命长短听凭造化。化,自然。期:至,及。死生亦大矣:死生是一件大事啊。语出《庄子·德充符》。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qì),未尝不临文嗟(jiē)悼(dào),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shāng)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契:符契,古代的一种信物。在符契上刻上字,剖而为二,各执一半,作为凭证。临文嗟悼:读古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临,面对。喻:明白。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固,本来、当然。一,把……看作一样;齐,把……看作相等,都用作动词。虚诞,虚妄荒诞的话。殇,未成年死去的人。妄作,妄造、胡说。一生死,齐彭殇,都是庄子的看法。出自《齐物论》。列叙时人: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其所述:录下他们作的诗。其致一也: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之览者:后世的读者。斯文:这次集会的诗文。
参考资料:
1、 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室.全日制高级中学标准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二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101-1022、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中国古代散文: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267-2703、 朱一清.古文观止鉴赏集评(三):安徽文艺出版社,1996年:10-164、 “注释”字词拼音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整理5、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 , Journal of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tudies, 2012年11期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不知老之将至 一作:曾不知老之将至)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本文是一篇书序。文章先序兰亭修楔事,因修禊而“群贤毕至”,实际上是说明做诗的缘由;有用“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描写了作诗时的情景,指明了《兰亭集》是一部游宴诗集,有众多的作者,诗是即席之作;结尾以“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说明成书的经过,又以“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指出本书的意义。同时,作者善于借题发挥,从一次普通的游宴活动谈到了他的生死观,并以此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使全篇在立意上显得不同凡响。全文共分三段。
文章首段记叙兰亭聚会盛况,并写出与会者的深切感受。
先点明聚会的时问、地点、缘由,后介绍与会的人数之多,范围之广,“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接着写兰亭周围优美的环境。先写高远处:“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再写近低处“清流激湍”;然后总写一笔:“映带左右”。用语简洁。富有诗情画意。在写景的基础上,由此顺笔引出临流赋诗,点出盛会的内容为“一觞一咏”,“畅叙幽情”,“虽无丝竹管弦之盛”,这是反面衬托之笔,以加张表达赏心悦目之情。最后指出盛会之日正逢爽心恰人的天时,“天朗气清”为下文的“仰观”、“俯察”提供了有利条件;“惠风和畅”又与“暮春之初”相呼应。此时此地良辰美景,使“仰观”、“俯察”,“游目骋怀”、“视听之娱”完全可以摆脱世俗的苦恼,尽情地享受自然美景,抒发自己的胸臆。至此,作者把与会者的感受归结到“乐”字上面。笔势疏朗简净,毫无斧凿痕迹。
文章第二段,阐明作者对人生的看法,感慨人生短暂,盛事不常,紧承上文的“乐”字,引发出种种感慨。
先用两个“或”字,从正反对比分别评说“人之相与,俯仰一世”的两种不同的具体表现,一是“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一是“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然后指出这两种表现尽管不同,但心情却是一样的。那就是“当其欣于所遇”时,都会“快然自足”,却“不知老之将至”。这种感受,正是针对正文“游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的聚会之乐而发,侧重写出乐而忘悲。接着由“欣于几所遇”的乐引出“情随事迁”的优,写出乐而生忧,发出“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慨叹、文章至此,推进到生死的大问题。最后引用孔了所说的“死生亦大矣”一句话来总结全段,道出了作者心中的“痛”之所在。
最后一段说明作序的缘由。
文章紧承上文“死生亦大矣”感发议论,从亲身感受谈起,指出每每发现“昔人兴感之由”和自己的兴感之由完全一样,所以“未尝不临文嗟悼”,可是又说不清其中原因。接着把笔锋转向了对老庄关于“一生死”,“齐彭祖”论调的批判,认为那完全是“虚诞”和“妄作”。东晋时代的文人士大夫崇尚老庄,喜好虚无土义的清谈,庄子认为自然万物“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庄子·齐物论》),且把长寿的彭祖和夭折的儿童等同看待,认为“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作者能与时风为悖。对老庄这种思想的大胆否定,是难能可贵的,然后作者从由古到今的事实中做了进一步的推断:“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基于这种认识,所以才“列叙时人,录其所述”,留于后人去阅读。尽管将来“事殊事异”,但“所以兴怀。其一致也”。这就从理论上说清了所以要编《兰亭诗集》的原因。最后一句,交代了写序的目的,引起后人的感怀。文字收束得直截了当,开发的情思却绵绵不绝。
这篇序言疏朗简净而韵味深长,突出地代表了王羲之的散文风格。且其造语玲珑剔透,琅琅上口。是古代骈文的精品。《兰亭集序》在骈文的几个方面都有所长。在句法上,对仗整齐,句意排比,如“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仰观宇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两两相对,音韵和谐,无斧凿之痕,语言清新、朴素自然。属于议论部分的文字也非常简沽,富有表现力,在用典上也只用“齐彭荡”和“修楔事”这样浅显易储的典故,这样朴素的行文与东晋对代雕章琢句,华而不实的文风形成鲜明对照。这篇文章体现了王羲之积极入世的人生观,和老庄学说主张的无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参考资料:
1、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 .中国古代散文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5年 :267-270 .2、 朱一清 .古文观止鉴赏集评(三) :安徽文艺出版社 ,1996年 :10-16 .3、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 , Journal of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tudies, 2012年11期 4、 唐孝麟 .中国古代散文选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5年 :82-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