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

: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你说来相会是空话,一去之后再无踪影;等到楼上残月西斜,传来五更的晓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梦里为伤远别啼泣,久唤难醒;醒后研墨未浓,匆忙提笔书写成一信。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残烛半映着饰有金翡翠的被褥,兰麝的香气,熏染了被褥上刺绣的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我像当年的刘郎,早已怨恨那蓬山遥远;你去的所在,要比蓬山更隔万重岭!

参考资料:

1、 陈永正 等.李商隐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20-125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fěi)翠,麝(shè)(xūn)微度绣芙蓉。
半笼:半映。指烛光隐约,不能全照床上被褥。金翡翠:指饰以金翠的被子。麝:本动物名,即香獐,其体内的分泌物可作香料。这里即指香气。度:透过。绣芙蓉:指绣花的帐子。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刘郎:相传东汉时刘晨、阮肇一同入山采药,遇二女子,邀至家,留半年乃还乡。后也以此典喻“艳遇”。蓬山:蓬莱山,指仙境。

参考资料:

1、 陈永正 等.李商隐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20-125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这首诗是组诗中的第一首,是一首艳情诗。

  首句“来是空言去绝踪”凌空而起,次句“月斜楼上五更钟”宕开写景,两句若即若离。这要和“梦为远别啼难唤”联系起来,方能领略它的神情韵味。远别经年,会合无缘,夜来入梦,两人忽得相见,一觉醒来,却踪迹杳然。但见朦胧斜月空照楼阁,远处传来悠长而凄清的晓钟声。梦醒后的空寂更证实了梦境的虚幻。如果说第二句是梦醒后一片空寂孤清的氛围,那么第一句便是主人公的叹息感慨。

  颔联出句追忆梦中情景。“梦为远别啼难唤”,远别的双方,梦中虽得以越过重重阻隔而相会;但即使是在梦中,也免不了离别之苦。梦中相会而来的梦中分别,带来的是难以抑止的梦啼。这样的梦,正反映了长期远别造成的深刻伤痛,强化了刻骨的相思。因此对句“书被催成墨未浓”写梦醒后立刻修书寄远。在强烈思念之情驱使下奋笔疾书的当时,是不会注意到墨的浓淡的,只有在“书被催成”之后,才意外地发现原来连墨也成磨浓。

  梦醒书成之际,残烛的余光半照着用金钱绣成翡翠鸟图案的帷帐,芙蓉褥上似乎还依稀浮动着麝熏的幽香。六、七句对室内环境气氛的描绘渲染,很富有象征暗示色彩。刚刚消逝的梦境和眼前所见的室内景象在朦胧光影中浑为一片,分不清究是梦境还是实境。烛光半笼,室内若明若暗,恍然犹在梦中;麝香微淡,使人疑心爱人真的来过这里,还留下依稀的余香,上句是以实境为梦境,下句是疑梦境为实境,写恍惚迷离中一时的错觉与幻觉极为生动传神。

  幻觉一经消失,随之而来的便是室空人杳的空虚怅惘,和对方远隔天涯、无缘会合的感慨。尾联借刘晨重寻仙侣不遇的故事,点醒爱情阻隔,“已恨”“更隔”,层递而进,突出了阻隔之无从度越。

  全篇围绕“梦”来写离别之恨。但它并没有按远别——思念——入梦——梦醒的顺序来写。而是先从梦醒时情景写起,然后将梦中与梦后、实境与幻觉来柔合在一起,创造出疑梦疑真、亦梦亦真的艺术境界,最后才点明蓬山万重的阻隔之恨,与首句遥相呼应。这样的艺术构思,曲折宕荡,有力地突出爱情阻隔的主题和梦幻式的心理氛围,使全诗充满迷离恍惚的情怀。

参考资料:

1、 刘学锴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160-1165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你说来相会是空话,一去之后再无踪影;等到楼上残月西斜,传来五更的晓钟。
梦里为伤远别啼泣,久唤难醒;醒后研墨未浓,匆忙提笔书写成一信。
残烛半映着饰有金翡翠的被褥,兰麝的香气,熏染了被褥上刺绣的芙蓉。
我像当年的刘郎,早已怨恨那蓬山遥远;你去的所在,要比蓬山更隔万重岭!

注释
半笼:半映。指烛光隐约,不能全照床上被褥。
金翡翠:指饰以金翠的被子。《长恨歌》:“悲翠衾寒谁与共。”
麝:本动物名,即香獐,其体内的分泌物可作香料。这里即指香气。
度:透过。
绣芙蓉:指绣花的帐子。
刘郎:相传东汉时刘晨、阮肇一同入山采药,遇二女子,邀至家,留半年乃还
乡。后也以此典喻“艳遇”。
蓬山:蓬莱山,指仙境。

参考资料:

1、 陈永正 等.商隐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20-125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赏析

  这首诗是组诗中的第一首,是一首艳情诗。

  首句“来是空言去绝踪”凌空而起,次句“月斜楼上五更钟”宕开写景,两句若即若离。这要和“梦为远别啼难唤”联系起来,方能领略它的神情韵味。远别经年,会合无缘,夜来入梦,两人忽得相见,一觉醒来,却踪迹杳然。但见朦胧斜月空照楼阁,远处传来悠长而凄清的晓钟声。梦醒后的空寂更证实了梦境的虚幻。如果说第二句是梦醒后一片空寂孤清的氛围,那么第一句便是主人公的叹息感慨

  颔联出句追忆梦中情景。“梦为远别啼难唤”,远别的双方,梦中虽得以越过重重阻隔而相会;但即使是在梦中,也免不了离别之苦。梦中相会而来的梦中分别,带来的是难以抑止的梦啼。这样的梦,正反映了长期远别造成的深刻伤痛,强化了刻骨的相思。因此对句“书被催成墨未浓”写梦醒后立刻修书寄远。在强烈思念之情驱使下奋笔疾书的当时,是不会注意到墨的浓淡的,只有在“书被催成”之后,才意外地发现原来连墨也成磨浓。

  梦醒书成之际,残烛的余光半照着用金钱绣成翡翠鸟图案的帷帐,芙蓉褥上似乎还依稀浮动着麝熏的幽香。六、七句对室内环境气氛的描绘渲染,很富有象征暗示色彩。刚刚消逝的梦境和眼前所见的室内景象在朦胧光影中浑为一片,分不清究是梦境还是实境。烛光半笼,室内若明若暗,恍然犹在梦中;麝香微淡,使人疑心爱人真的来过这里,还留下依稀的余香,上句是以实境为梦境,下句是疑梦境为实境,写恍惚迷离中一时的错觉与幻觉极为生动传神。

  幻觉一经消失,随之而来的便是室空人杳的空虚怅惘,和对方远隔天涯、无缘会合的感慨。尾联借刘晨重寻仙侣不遇的故事,点醒爱情阻隔,“已恨”“更隔”,层递而进,突出了阻隔之无从度越。

  全篇围绕“梦”来写离别之恨。但它并没有按远别——思念——入梦——梦醒的顺序来写。而是先从梦醒时情景写起,然后将梦中与梦后、实境与幻觉来柔合在一起,创造出疑梦疑真、亦梦亦真的艺术境界,最后才点明蓬山万重的阻隔之恨,与首句遥相呼应。这样的艺术构思,曲折宕荡,有力地突出爱情阻隔的主题和梦幻式的心理氛围,使全诗充满迷离恍惚情怀

参考资料:

1、 刘学锴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160-1165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李商隐

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450篇诗文

猜你喜欢

戏赠郑溧阳

:
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
素琴本无弦,漉酒用葛巾。
清风北窗下,自谓羲皇人。
何时到栗里,一见平生亲。

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
陶令天天喝醉酒,不知五柳树何时回春。

素琴本无弦,漉酒用葛巾。
古朴的琴上本没有琴弦,滤洒就用头上的葛巾。

清风北窗下,自谓羲皇人。
清风暂来时卧在北窗下,称自己就是恬静闲适的羲皇时人。

何时到栗里,一见平生亲。
什么时候我到溧阳一游,会一会你这位平生交好的友人。

参考资料:

1、 刘开扬.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 李白诗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09月第1版:120-1212、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396-397

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
陶令:即陶潜。他曾任彭泽县令,故称。五柳:陶潜在住宅旁种有五株柳树,因作《五柳先生传》以自况。

素琴本无弦,漉(lù)酒用葛(gé)巾。
素琴:不加漆饰的琴。漉酒:滤洒。葛巾:用葛布制成的头巾。这里写陶潜嗜酒忘情。

清风北窗下,自谓羲(xī)皇人。
羲皇人:伏羲氏时人。古人认为羲皇时代其民皆恬静闲适,故隐逸之十多以之自称。

何时到栗(lì)里,一见平生亲。
栗里:即溧阳,地名,在今江苏西南边,与南京接壤。

参考资料:

1、 刘开扬.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 李白诗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09月第1版:120-1212、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396-397
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
素琴本无弦,漉酒用葛巾。
清风北窗下,自谓羲皇人。
何时到栗里,一见平生亲。

  “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运用叙铺手法,描绘出一幅陶令天天喝醉酒、不知五柳树何时回春的景致。“日日醉”、“不知”,流露出陶潜每日醉洒,忘情世事,连亲手植的五株柳树已吐新绿的情形都不知道的情趣。

  “素琴本无弦,漉酒用葛巾”引用“葛巾漉酒”典故,表现出陶潜活谈无为,逸然自得的生活习性,以喻郑晏。《宋书·陶潜传》记载说,陶潜自备无弦素琴一张,微醺时就抚弄寄意,来访者无论身份,都摆酒迎接,如果陶氏本人不胜酒力,先于客醉,就对其言“我醉欲眠,卿可去”。为了表达自己通达不拘的隐士之风,陶潜还特意不用器皿滤酒,直接以头上所戴葛巾,“葛巾漉酒”自此也成为中国历代文人雅士会饮赋诗时喜用的典故。陶潜嗜酒率真超脱,李白更是仰慕陶渊明的人品和诗作。

  萧统在《陶渊明集序》中说:“有疑陶渊明之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也。”陶渊明的饮酒是别有寄托,“爱酒不爱名,忧醒不忧贫”(白居易《效陶潜体诗十六首》其十二),饮酒不为求善饮之名,而且是求醉以忘忧,借酒以销愁。酒能给人以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快感,使人陶然忘却世俗之累,挣脱人生的羁绊,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何以称我情?浊酒且自陶。”(《己酉岁九月九日》)这与隐士的心境恰好吻合。

  “清风北窗下,自谓羲皇人”写陶潜北窗高卧,醒而醉、醉而醒,竟有羲皇上人之感,侧面表现出陶潜活谈无为、逸然自得的生活习性,以喻郑晏,暗寓出郑晏琴酒自乐、悠然自得的生活。

  “何时到栗里,一见平生亲”紧扣主题,似是客套之话,却又给人以信增亲切之感,拉近了朋友之间的距离。字里间处处充溢着诗人对友人郑晏的关爱之情,突显出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全诗八句四十字,廖廖数句就刻画出诗人以东晋陶潜喻郑晏,通过描述陶潜醉酒自遁,崇尚太古的生活情趣,表达了李白对郑晏琴酒自乐、悠然自得的生活赞美,同时也流露出诗人愤世嫉俗、超然物外的高洁情怀。

参考资料:

1、 刘开扬.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 李白诗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09月第1版:120-121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山鹧鸪词

:
苦竹岭头秋月辉,苦竹南枝鹧鸪飞。
嫁得燕山胡雁婿,欲衔我向雁门归。
山鸡翟雉来相劝,南禽多被北禽欺。
紫塞严霜如剑戟,苍梧欲巢难背违。
我今誓死不能去,哀鸣惊叫泪沾衣。

苦竹岭头秋月辉,苦竹南枝鹧鸪飞。
苦竹岭头秋月皎洁,满地青辉,苦竹朝南枝头摇曳,鹧鸪飞翔。

嫁得燕山南雁婿,欲衔我向雁门归。
一只小鹧鸪嫁给了北京的大雁,那大雁正准备衔着鹧鸪飞向雁门关的老家。

山鸡翟雉来相劝,南禽多被北禽欺。
山鸡野雉都来劝说小鹧鸪:千万别去啊,北方的鸟们总是欺负南方去的小鸟。

紫塞严霜如剑戟,苍梧欲巢难背违。
燕山附近的紫塞严霜满地,像刀枪一样刺人,那里纵使有梧桐树也难以栖息啊!

我今誓死不能去,哀鸣惊叫泪沾衣。
我听你们的劝告,我决心死也不跟大雁去了,说完嚎啕大哭,泪流满衣裳。

参考资料:

1、 安旗著.李白诗秘要:三秦出版社,2001年06月第1版:2192、 陈新璋.唐宋咏物诗赏鉴:广东人民出版社,1986年07月第1版:205

苦竹岭头秋月辉,苦竹南枝鹧(zhè)(gū)飞。
苦竹岭:在秋浦县南二十里,今属安徽贵池县,有李白读书堂遗址。鹧鸪:鸟名,形似野鸡而小,南方皆有,以越地最多,故又称越鸟。太白以之自喻。

嫁得燕山南雁婿(xù),欲衔我向雁门归。
“燕山”是山名,在幽州,在今河北省蓟县东南。“南雁”是指中国域外之雁。“南”在古书中是指边疆地区汉民族以外的少数民族。“雁门”也是山名,在今山西省代县,古代传说雁门是雁的产地,又说雁子北飞至此而止。因为是鸟儿相接,所以用“衔”字,十分恰当。南雁婿,暗指何昌浩。

山鸡翟雉(zhì)来相劝,南禽多被北禽欺。
山鸡:首有彩毛;翟雉,后有长尾。二句亦用拟人化手法,以喻友人等之关心。

紫塞严霜如剑戟(jǐ),苍梧欲巢难背违。
紫塞:代指北方。即雁门。秦汉筑长城,因当地草皆紫色,又地处边关,所以叫紫塞。苍梧,山名,即九疑山,在今湖南省蓝山县西。此代指南方。

我今誓死不能去,哀鸣惊叫泪沾衣。

参考资料:

1、 安旗著.李白诗秘要:三秦出版社,2001年06月第1版:2192、 陈新璋.唐宋咏物诗赏鉴:广东人民出版社,1986年07月第1版:205
苦竹岭头秋月辉,苦竹南枝鹧鸪飞。
嫁得燕山胡雁婿,欲衔我向雁门归。
山鸡翟雉来相劝,南禽多被北禽欺。
紫塞严霜如剑戟,苍梧欲巢难背违。
我今誓死不能去,哀鸣惊叫泪沾衣。

  诗的开头描写山鹧鸪的生活环境和不安的情状:“苦竹岭头秋月辉,苦竹南枝鹧鸪飞。”苦竹岭是山名,在今安徽省铜陵市西南。“秋月辉”,点明这是秋月高挂的夜晚;“鹧鸪飞”,写鹧鸪在月的辉照之下惊飞;“南枝”,点明惊飞的范围。夜鸟不能远飞;只能在枝头近处雀跃小飞。这正如辛弃疾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所写的“明月别枝惊鹊”的情景。

  接着写鹧鸪的夜不安眠,惊飞不定,除了因为秋月高照之外,还因为她即将经历一场生活的变迁:“嫁得燕山胡雁婿,欲衔我向雁门归。”原来她被许嫁给燕山胡雁,燕山胡雁正以夫婿的身份来接她迁到雁门那里去。

  底下写众鸟前来相劝、挽留:“山鸡翟雉来相劝,南禽多被北禽欺。”“翟雉”,长尾的山鸡。鹧鸪的好友或“左邻右舍”,山鸡、翟雉等纷纷来劝她不要走。说在南方生活的禽鸟到了北方,多被北方的禽鸟欺侮。这显然是众鸟们生活经验的总结,但这里并未展开,大概因为鹧鸪也是知道的,不必饶舌。

  “紫塞严霜如剑戟,苍梧欲巢难背违。我今誓死不能去,哀鸣惊叫泪沾衣。”最后四句写鹧鸪的决心和悲哀处境。

  鹧鸪说:雁门地方风霜严酷有如剑戟刺人,我决不到那样的地方去,我已决心在南方九嶷山上筑巢生活,再也不愿违背自己的心愿了。胡雁一定要我跟着它去,而我誓死不去,这该怎样了结啊!想起来不禁哀鸣惊叫,泪水沾衣。这四句写鹧鸪的心理活动,先是婉转:它不像山鸡翟雉那样直统统地说“南禽多被北禽欺”,而归怨于雁门的严霜如戟;次是坚定,誓死不违背巢居苍梧的心愿;后是悲哀:可以想到胡雁是不会善罢甘休的,而自己的处境能否安然无恙,实在担心,所以不免哀鸣落泪。这样写,曲折深入,合情合理。

  全诗写的其实是山鹧鸪巢居南方、不愿北去的习性,但诗人用故事敷陈开去,在禽鸟生活中加进了婚嫁、逼迁、劝留、相欺、哀叫、落泪以及其他心理活动,仿佛人间生活的缩影,饶有风味。

参考资料:

1、 陈新璋.唐宋咏物诗赏鉴:广东人民出版社,1986年07月第1版:205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喜韩少府见访

:
忽闻梅福来相访,笑着荷衣出草堂。
儿童不惯见车马,走入芦花深处藏。

忽闻梅福来相访,笑着荷衣出草堂。
突然听到梅福前来造访(寒舍),(我)笑着穿上荷衣走出草堂。

儿童不惯见车马,走入芦花深处藏。
村里的小孩很少见过官员的车马(那浩荡的气势),都慌忙跑到芦苇荡的深处躲藏。

忽闻梅福来相访,笑着荷衣出草堂。
忽闻:突然听到。来相访:来拜访。着:动词,穿。

儿童不惯见车马,走入芦花深处藏。
不惯:不习惯。

忽闻梅福来相访,笑着荷衣出草堂。
儿童不惯见车马,走入芦花深处藏。

  这是一首写迎接访者时心情的七绝,诗的生活气息很浓。题目中的“喜”字就透出了作者当时的欣喜心情,是全诗的文眼,为全诗定了基调。

  诗的第一句,从“忽闻”写起,一个“忽”字写出了事情的突然,也写出了出乎意料的惊喜;第二句从情态、动作写,“笑”扣题目的“喜”字,穿衣迎接动作,透着一股乐不可支的心情。这两句诗从正面写“见访”情景。后两句写孩子们见官员车马而跑入芦苇丛中藏匿起的情景,一方面写出了平民家庭的孩子们没见过世面,胆小腼腆;一方面也写了当时的官员们的威势在孩子们心里的影响;再一方面也写出了诗人虽地位低下但有官员来访的欣喜心情,同时并写出了诗人在当时的声望和影响。“儿童不惯见车马,走入芦花深处藏。”这两句诗从侧面来写“见访”,委婉含蓄,而且最富于生活气息。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永王东巡歌·其八

:

长风挂席势难回,海动山倾古月摧。
君看帝子浮江日,何似龙骧出峡来。

长风挂席势难回,海动山倾古月摧。
长风吹着船帆,其势一往无前,军威所到之处海动山倾,誓摧胡虏。

君看帝子浮江日,何似龙骧出峡来。
君看永王率兵浮江而下,多么像当年晋朝的龙骧将军出峡伐吴呀!

参考资料:

1、 郁贤皓 编选.李白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204-2052、 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230-2333、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297-303

长风挂席势难回,海动山倾古月摧(cuī)
长风:大风。挂席:船上张起的帆。摧:挫败。古月:胡字的隐语,指胡兵。

君看帝子浮江日,何似龙骧(xiāng)出峡来。

参考资料:

1、 郁贤皓 编选.李白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204-2052、 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230-2333、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297-303

长风挂席势难回,海动山倾古月摧。
君看帝子浮江日,何似龙骧出峡来。

  此组诗当作于唐肃宗至德二载(757)正月。当时李白随永王李璘水师东下寻阳(即浔阳)。此诗宋本题下注云:“永王军中。”这组《永王东巡歌》即在永王幕府中所作。

参考资料:

1、 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230-2332、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297-303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题元丹丘山居

:
故人栖东山,自爱丘壑美。
青春卧空林,白日犹不起。
松风清襟袖,石潭洗心耳。
羡君无纷喧,高枕碧霞里。

故人栖东山,自爱丘壑美。
老友栖身嵩山,只因爱这山川之美。

青春卧空林,白日犹不起。
大好的春光,却空林独卧,白日高照也不起。

松风清襟袖,石潭洗心耳。
松风徐吹,似清除襟袖中的俗气;石潭水清,清洗心里耳中的尘世污垢。

羡君无纷喧,高枕碧霞里。
羡慕你啊,无忧无虑,静心高卧云霞里。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李白诗全译.石家庄市: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935-936页2、 纪准.李白诗赏读.北京市:线状书局,2007年:57-58页

故人栖(qī)东山,自爱丘壑(hè)美。
东山:东晋谢安隐居的地方,这里借指元丹丘山居。

青春卧空林,白日犹不起。

松风清襟(jīn)袖,石潭洗心耳。
洗心耳:洗心,《易·系辞》: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洗耳,据《高士传》记载,尧要让天下给许由,许由不答应,跑到嵩山隐居起来;尧找到他,又要让他做九州长,许由不愿意听,就在颖水里洗耳朵,表示尧的话污了自己的耳朵。

羡君无纷喧,高枕碧霞里。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李白诗全译.石家庄市: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935-936页2、 纪准.李白诗赏读.北京市:线状书局,2007年:57-58页
故人栖东山,自爱丘壑美。
青春卧空林,白日犹不起。
松风清襟袖,石潭洗心耳。
羡君无纷喧,高枕碧霞里。

  这首诗的头两句,先用东山表明故人隐居的事实和山居对他的意义,再写山壑之美和故人的喜好。这样交代一句,下面就不再写景了。

  中间四句刻画故人的形象,还在年富力强的时候,故人就高卧山林,太阳老高了,还不起床,这是一个疏懒的人的形象。古人所谓的高士就是这样的,他们鄙弃功名利禄,追求闲云野鹤般的人生境界。“松风清襟袖,石潭洗心耳”两句运用古典故事来刻画这个形象的精神风貌,将故人比作古代隐士高人,意境深远;松涛阵阵,伫立在风中的听者心有会意;石潭清清,住在它旁边的观者心耳早已清净。其人格之高洁,尽在不言之中。前两句是画肉,这两句是画骨,这样,诗人笔下的形象不但有形态,而且有精神,于是就具有了人格魅力,具有了诗人仰慕的人格魅力。其实,这也是诗人是在刻画他心目中的理想的形象,追求功成身退,隐居山林的生活。

参考资料:

1、 纪准.李白诗赏读.北京市:线状书局,2007年:57-58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