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书怀寄李少府仲宣

:
早年初问法,因悟目中花。忽值胡雏起,芟中若乱麻。
脱身投彼岸,吊影念生涯。迹与空门合,心将世路赊。
东田已芜没,南涧益伤嗟。崇替惊人事,凋残感物华。
知君过我里,惆怅旧烟霞。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皎然

皎然

僧皎然(730-799),俗姓谢,字清昼,湖州(浙江吴兴)人,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唐代著名诗人、茶僧,吴兴杼山妙喜寺主持,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颇有造诣。与颜真卿、灵澈、陆羽等和诗,现存皎然470首诗。多为送别酬答之作。情调闲适,语言简淡。皎然的诗歌理论著作《诗式》。 397篇诗文

猜你喜欢

浣溪沙·惆怅梦余山月斜

:
惆怅梦余山月斜,孤灯照壁背窗纱。小楼灯阁谢娘家。
暗想玉容何所似?一枝春雪冻梅花,满身香雾簇朝霞。

惆怅梦余山月斜,孤灯照壁背窗纱。小楼高阁谢娘家。
梦醒了还留着梦中的惆怅,看到一轮山月低斜。孤灯将她的背影映在墙上,也投在窗上的碧纱。这里原本是小楼高阁,情人的家啊。

暗想玉容何所似?一枝春雪冻梅花,满身香雾簇朝霞。
我心里暗暗寻找美妙章华来形容她那白皙的身体,是一枝春雪中凝冻的洁白梅花,她满身的香气就像是那天边簇拥的朝霞。

参考资料:

1、 木斋. 《唐宋词评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24页 2、 温庭筠,柳永等著.《婉约词 插图本》 :万卷出版公司,2008:18

(chóu)(chàng)梦余山月斜,孤灯照壁背窗纱。小楼高阁谢娘家。
惆怅:失意伤感。背:暗,即灯光暗淡。谢娘:唐代有名的妓女,本名谢秋娘,唐朝李德裕的小妾。谢娘家泛指青楼或恋人的居处。

暗想玉容何所似?一枝春雪冻梅花,满身香雾簇(cù)朝霞。
簇朝霞:被灿烂的朝霞所笼罩。

参考资料:

1、 木斋. 《唐宋词评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24页 2、 温庭筠,柳永等著.《婉约词 插图本》 :万卷出版公司,2008:18
惆怅梦余山月斜,孤灯照壁背窗纱。小楼高阁谢娘家。
暗想玉容何所似?一枝春雪冻梅花,满身香雾簇朝霞。

  这是一首“寄兴深微”的艳词。

  上片写眼中所见的景象,是在梦醒后睡眼惺忪时见到的。它给人一种迷离恍惚、依稀隐约的审美感受。是现实中的生活,也是幻想中的追求;像是别有寄托,又像是纯粹抒情。词的上片,情景交融,浮现在人们眼前的画面是:一座高高的小楼,有个蒙着碧纱的小窗,反射出照在壁上的一线灯光,笼罩在朦胧的月色中。一个惆怅自怜的青年,正凝望着那反射出灯光的窗口,原来这就是绝代佳人“谢娘”的住房。“谢娘”,在韦庄的诗词中常用来指意中人,不过这首词中的“谢娘”,完全是词人心造的幻影,并不是现实生活中的某个佳人。只是词中抒情主人公看到那碧纱窗下,孤灯荧荧,便驰骋着丰富的想象,幻想出一个背灯斜坐、含情脉脉的深闺丽人来,反映了词人一种朦胧的理想和追求。寄托在若有若无之间,情趣在若隐若显之际。乍看起来,似乎只是寻常的艳语;细味之后,又觉得语言之外,还有一些值得咀嚼的东西。与词人同时期的张泌也有一首《浣溪沙》,跟这首词的意境很相似。词云:“独立寒阶望月华,露浓香泛小庭花,绣屏愁背一灯斜。 云雨自从分散后,人间无路到仙家,但凭魂梦访天涯。”画面同样出现了楼和月,人和灯,梦和花,皆景中含情,深得风人之旨。然而一个是对往事的回忆,一个是对未来的追求;一个是写曾经热恋过的对象,一个是写素未谋面的佳人;一个把重温旧好,寄托在梦魂的访问,一个是把朦胧的追求,付诸驰骋的想象。两相对照,张词写的只是爱情的纠葛,别离的愁绪;而韦词却在男女之外,别有兴寄,更加耐人寻味,更加富有深意。

  下片抒情主人公继续展开想象的翅膀,对背灯坐在碧纱窗下的美人进行浪漫主义的描绘。把花的精神赋予美人,把美人的“玉容”写成花,使花成为美人的倩影,美人成为花的化身。一支生花的妙笔,出神入化,为花锡宠,为人争春,在艳语之中,寓比兴之意,确是大家笔墨。“一枝春雪冻梅花,满身香雾簇朝霞”,可见他理想中的美人,容貌像雪一样的洁白,梅一样的疏淡。衣裳像雾一般的飘逸,霞一般的鲜艳。词人把自己朦胧中的追求,写得如此高洁,如此淡雅,使人自然联想到“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的爱国诗人屈原的自画像,其言外自有寄托,自有高致,绝不同于寻常的艳词。张炎说得好:“簸弄风月,陶写性情,词婉于诗”(《词源》)。读者若试拿韦庄这首词的下片,跟李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一枝被艳露凝香”(《清平调》),白居易的“芙蓉如面柳如眉”、“梨花一枝春带雨”(《长恨歌》),对照来看,既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继承关系,又可以寻绎出它们之间的“新变”轨迹。太白和乐天是以花柳来喻其貌,用“朝露凝香”和“梨花带雨”传其神,自然是千秋妙笔。然其意止于“以形写神”,“以景传情”,把杨妃的“天生丽质”形容得形神俱肖而已。至于韦词所描写的那个美人,则是雪里梅花,具有冰清玉洁的高尚情操;霞中仙子,具有超凡绝俗的潇洒风韵,象外有象,景外有景,作为物化于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具有极大的启发性和诱发力,既能给人们以真实的感知,又能给人们以丰富的联想。以朦胧的美,含无穷的趣,正是它的艺术生命和灵魂之所在。月下观景,雨中看山,雾里赏花,隔帘望美人,往往能够引起人们更好的审美情趣,其奥秘就在于它以有限表无限,以实境带虚境,以朦胧代显露,能使人以丰富的想象补充具体的情景,从而取得了“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的艺术效果。这也就是韦庄这首词所追求的审美趣味,所发出的艺术光辉。

参考资料:

1、 周汝昌,唐圭璋,俞平伯等著 .《唐宋词鉴赏辞典 唐·五代·北宋》 :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03 :149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赠薛校书

:
我有吴趋曲,无人知此音。
姑苏成蔓草,麋鹿空悲吟。
未夸观涛作,空郁钓鳌心。
举手谢东海,虚行归故林。

我有吴趋曲,无人知此音。
我珍藏着吴风民歌,可没有知音与我一同欣赏。

姑苏成蔓草,麋鹿空悲吟。
伍子婿当年感叹:不采纳我的言论,所以姑苏城宫殿荒芜野草蔓延,徒有麋鹿悲吟。

未夸观涛作,空郁钓鳌心。
我还未作出那受人夸奖的观涛诗,满腔抱负也未能实现。

举手谢东海,虚行归故林。
就辞别皇上,归隐山林,白白地失去了一次大好机会。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白马非马译注

我有吴趋(qū)曲,无人知此音。
吴趋曲:吴地歌曲名。

姑苏成蔓草,麋鹿空悲吟。

未夸观涛作,空郁钓鳌(áo)心。
鳌:传说中海里的大龟或大鳖。

举手谢东海,虚行归故林。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白马非马译注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蓟中作

:
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
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
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
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

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
打马驱驰越过沙漠,长途跋涉来到边疆。

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边城一带如此萧条,日光惨淡白云昏黄。

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
身临沙场争战之处,常为胡虏的反复侵扰而忧伤。

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
胸中不是没有安边良策,无奈将帅己得封赏无心边防。

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
才如孙吴却无处施展呀,只好归来闭门独自惆怅。

参考资料:

1、 余正松编选,边塞诗选,凤凰出版社,2012.04,第220页2、 朱德才,杨燕主编,唐宋诗词 上册,山东文艺出版社,1992.10,第206页

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yuán)
垣:城上矮墙。

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萧条:冷落。

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lǔ)翻。
翻:同“反”,反叛。

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
安边书:安边的策略。诸将:指安禄山等人。

(chóu)(chàng)孙吴事,归来独闭门。
孙吴事:指孙武、吴起用兵之事。孙武,春秋齐国人,古代著名军事家,著有《孙子兵法》十三篇。吴起,战国时卫人,任魏国将军,大败秦兵,亦有兵法行世。

参考资料:

1、 余正松编选,边塞诗选,凤凰出版社,2012.04,第220页2、 朱德才,杨燕主编,唐宋诗词 上册,山东文艺出版社,1992.10,第206页
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
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
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
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

  蓟中指蓟城,在今北京市大兴县西南。高适于公元752年(天宝十一年)春南返封丘,写下了这首诗。

  诗一开篇,就以“沙漠”、“塞垣”这样特有的塞外景物,勾勒出一幅浩瀚伟岸的典型图画。接着以“策马”、“长驱”和“登”这三个动作,勾画出一个挥鞭驰骋、飞越大漠、慷慨激昂、勇赴国难的英雄形象。

  三、四句,则写诗人登上塞垣的所见:映入眼帘的,是衰草遍地、寒风呼啸的“萧条”荒凉景象;纵目远眺,只见“白日”昏暗,寒云苍茫,天地玄黄。开始四句叙事写景,以白描之法大笔勾勒,境界阔大,人物虽尚未出场,但通过“策马”“长驱”的壮烈之举,落日黄云的苍茫之色,特别是“落日何萧条”句中的“何”字,突出了主人公的感慨之深,忧愁之重。

  “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这两句既是由前面的叙事写景到下文议论抒情的转折,又是具体揭示前文“边城何萧条”的原因:征战不息,原来是“胡虏”的反叛造成的,同时也暗示对安禄山以“边功市宠”,引起战端。据《通鉴·玄宗天宝四载》记载:安禄山欲以边功市宠,数侵掠奚、契丹,逼得“奚契丹各杀公主以叛。”可见天宝时期东北边境的“边患”,主要是安禄山进行不义战争造成的。尽管当时安禄山手握三镇雄兵,是被唐玄宗封为东平郡王的显赫人物,而高适“栖迟一尉”,人微言轻,对此倒行逆施却已难捺愤怒,因此感情的激流勇掀波澜,以一强烈的反诘:“岂无安边书?”对统治者进行了强烈的抨击,同时也表现出自己安边定远的高度自信心。

  史言高适“喜言王霸大略”,“逢时多难,以安危为己任。”(《旧唐书·高适传》)对给国家、人民带来苦难的不义战争,高适坚决反对。但现实却是贤者沉沦,奸邪得志。“诸将已承恩”一句回答,包含着诗人多少深沉的愤慨!这一起一伏之中,诗人的感情又由激越转向沉痛。这样自然引出末尾两句,“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这两句各用一典,孙、吴指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孙膑和吴起,“闭门”指东汉末年大名士陈寔有感于世道黑暗,拒绝入仕,故“闭门悬车,栖迟养老”(见《后汉书·陈寔传》)。此二句含蕴的情感十分深厚强烈,有言少意多之妙。不过,第二句的“闭门”之说,是对现实极为不满的反语,其实高适对现实是十分关注的,对政治是极为热衷的。正如钟惺所评:“ 欲言塞下事,天子不召见,归咎于君;‘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成恩’,归咎于臣。”“‘已承恩’三字偷惰欺蔽二意俱在其中,可为边事之戒。”(《唐诗归》卷十二)。

  艺术上叙事写景,形象逼真,衬托出壮烈的情怀。议论抒情,出言深睿精警,意绪起伏捭阖,透射出诗人强烈的愤懑和不愿同流合污的凛凛风仪。全诗语言看似平淡质朴,但由于“感赏之情,殆出常表”(徐献忠《唐诗品》)同样具有摄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6月版,第198-200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买花 / 牡丹

:
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
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
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
上张幄幕庇,旁织巴篱护。
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
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
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
这一年暮春,长安城中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原来是到了牡丹盛开的时节,长安城里的名门大户纷纷相随前去买花。

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
牡丹花的价钱贵贱不一,价钱多少以花的品种来定。

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
这里的牡丹有的枝繁叶茂,鲜红欲滴,小小的束花,要付五捆白绢的价钱。

上张幄幕庇,旁织巴篱护。
它们被精心呵护着,主人还给张上了帷幕,筑起了樊篱。

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
辛勤浇灌之余还培上了最肥沃的土,因此花的颜色还和以前一样鲜艳。

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
家家习以为俗,更没有人认为是错的。

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
有一个老农无意中也来到了买花的地方。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
目睹此情景,不由得低头长叹,然而此叹又有谁在意呢: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这一丛深色的牡丹花价钱相当于十户中等人家一年的赋税了。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下)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年10月版 :第1041页 .2、 吴大奎 马秀娟 .元稹白居易诗选译 .成都 :巴蜀书社 ,1991年10月版 :第190-191页 .3、 龚克昌 彭重光 .白居易诗文选注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年6月版 :第89-90页 .4、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年12月版 :第362-363页 .

帝城春欲暮,喧(xuān)喧车马度。
帝城:皇帝居住的城市,指长安。喧喧:喧闹嘈杂的声音。度:过。

共道牡丹时,相马买花去。

贵贱无常价,酬(chóu)直看花数。
无常价:没有一定的价钱。酬直:指买花付钱。直:通“值”。

(zhuó)灼百朵红,戋(jiān)戋五束素。
灼灼:色彩鲜艳的样子。戋戋:细小,微少的样子;一说“委积貌”。五束素:五捆白绢,形容白花的姿态;一说指花的价钱。

上张幄(wò)幕庇,旁织巴篱护。
幄幕:篷帐帘幕。一作“帷幄”。织:编。巴:一作“笆”。

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
移来:从市上买来移栽。一作“迁来”。

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
习为俗:长期习惯成为风俗。迷不悟:迷恋于赏花,不知道这是奢侈浪费的事情。

有一田舍翁(wēng),偶来买花处。
田舍翁:农夫。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
喻:知道,了解。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深色花:指红牡丹。中人:即中户,中等人家。唐代按户口征收赋税,分为上中下三等。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下)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年10月版 :第1041页 .2、 吴大奎 马秀娟 .元稹白居易诗选译 .成都 :巴蜀书社 ,1991年10月版 :第190-191页 .3、 龚克昌 彭重光 .白居易诗文选注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年6月版 :第89-90页 .4、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年12月版 :第362-363页 .
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
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
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
上张幄幕庇,旁织巴篱护。
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
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
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四百二十五。下面是陕西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霍松林先生对此诗是赏析。

  与白居易同时的李肇在《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执金召铺宫围外寺观,种以求利,一本有值数万者。”这首诗,通过对“京城贵游”买牡丹花的描写,揭露了社会矛盾的某些本质方面,表现了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主题。诗人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从买花处所发现了一位别人视而不见的“田舍翁”,从而触发了他的灵感,完成了独创性的艺术构思。

  全诗分两大段。“人人迷不悟”以上十四句,写京城贵游买花;以下六句,写田舍翁看买花。

  京城的春季将要过去,大街小巷来来往往奔驰着喧闹不已的车马。都说是牡丹盛开的时节,呼朋引伴、争先恐后地赶去买花。一开头用“帝城”点地点,用“春欲暮”点时间。“春欲暮”之时,农村中青黄不接,农事又加倍繁忙,而皇帝及其臣僚所在的长安城中,却“喧喧车马度”,忙于“买花”。“喧喧”,属于听觉:“车马度”,属于视觉。以“喧喧”状“车马度”,其男颠女狂、笑语欢呼的情景与车马杂沓、填街咽巷的画面同时展现,真可谓声态并作。下面的“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是对“喧喧”的补充描写。借车中马上人同声相告的“喧喧”之声点题,用笔相当灵妙。

  这四句写“买花去”的场面,为下面写以高价买花与精心移花作好了铺垫。接着便是这些驱车走马的富贵闲人为买花、移花而挥金如土。“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戋戋”,委积貌,形容二十五匹帛堆积起来的庞大体积。古代以五匹为一束。“五束素”,即二十五匹帛。《新唐书·食货志》:“自初定"两税"时钱轻货重,······绢匹为钱三千二百。”当时正行“两税法”,一匹绢为三千二百,那么“五束素”便为钱八万。一株开了百朵花的红牡丹,竟售价八万,其昂贵的确惊人。那么“上张幄幕庇,旁织笆篱护,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其珍惜无异珠宝,也就不言而喻了。

  家家以弄花为习俗,人人执迷不悟。以上只作客观描绘,直到“人人迷不悟”,才表露了作者的倾向性;然而那“迷不悟”的确切含义是什么,仍有待于进一步点明。白居易的有些讽谕诗,往往在结尾抽象地讲道理、发议论。这首诗却避免了这种情况。当他目睹这些狂热的买花者挥金如土,发出“人人迷不悟”的感慨之时,忽然发现了一位从啼饥号寒的农村“偶来买花处”的“田舍翁”,看见他在“低头”,听见他在“长叹”。这种极其鲜明、强烈的对比,揭示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本质。在热闹喧哗的买花场景中,诗人不失时机地摄下了“低头独长叹”的特写镜头,并以极其鲜明强烈的对比,从“低头”的表情与“长叹”的声音中挖掘出全部潜台词:仅仅买一丛“灼灼百朵红”的深色花,就要挥霍掉十户中等人家的税粮!揭示了当时社会“富贵闲人一束花,十户田家一年粮”的贫富差距。最后这一警句使读者恍然大“悟”:那位看买花的“田舍翁”,倒是买花钱的实际负担者!推而广之,这些“高贵”的买花者,衣食住行,都是来源于从劳动人民身上榨取的“赋税”。诗人借助“田舍翁”的一声“长叹”,尖锐地反映了剥削与被剥削的矛盾。敢用自己的诗歌创作谱写人民的心声,这是十分可贵的。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年12月版 :第859-860页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题友人云母障子

:
君家云母障,时向野庭开。
自有山泉入,非因采画来。

君家云母障,时向野庭开。
您家云母石做成的漂亮屏风,经常拿到外面的庭院里张开。

自有山泉入,非因采画来。
屏风上有淙淙的山泉流淌的纹路,并不是彩绘能画得出来。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187

君家云母障(zhàng),时向野庭开。
云母:矿石名,俗称千层纸。古代诗词中性质、状态、光色等如云母的事物如美石、白花、冰雪、鳞片,也称云母。 这里指用来制作障子的美丽的石材。障子:一种家具,可看作是一面用来分割房间的简易墙体;也用来遮挡视线、屏蔽风,现在人们习惯称为“屏风”。时:一作“持”。

自有山泉入,非因采画来。
因:一作“关”。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187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