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无端报晓何忙。
猛然间窗外传来声声报晓,怎不叫人心头着恼?
唤却金乌,飞上扶桑。
那报晓声唤出了太阳,在云树间挂得高高。
正好欢娱,不防分散,渐觉凄凉。
欢情正浓,不想分别时刻已到,心头渐渐被愁意笼罩。
好良宵添数刻争甚短长?
千金良宵,再添数刻时分,老天又何必计较?
喜时节闰一更差甚阴阳?
销魂时节,就是多饶一更,想来也不妨大道。
惊却鸳鸯,拆散鸾凰。
如今恩爱的鸳鸯心惊胆跳,和美的情侣分道扬镳。
犹恋香衾,懒下牙床。
叫人舍不得离开被窝,好久才懒懒地着衣下床,挨一刻一刻是好。
参考资料:
1、 天下阅读网.蟾宫曲·晓起恨无端报晓何忙。
唤却金乌,飞上扶桑(sāng)。
金乌:太阳。旧传日中有三足乌,故以“金乌”代日。扶桑:神树名。《山海经》说它高三百里,植于咸池之中,树上可居十个太阳。
正好欢娱,不防分散,渐觉凄凉。
好良宵(xiāo)添数刻争甚短长?
喜时节闰(rùn)一更差甚阴阳?
闰:在正常的时间中再增加出时间。阴阳:大道,此指道理。
惊却鸳(yuān)鸯(yāng),拆散鸾(luán)凰。
犹恋香衾(qīn),懒下牙床。
牙床:象牙床。
参考资料:
1、 天下阅读网.蟾宫曲·晓起这首曲中的“晓起”,意味着男女情侣的“惊却”与“拆散”。起首一句点出“晓”字,就表现出强烈的感情和心绪。晨鸡报晓,本不值得大惊小怪,作者在前着一“无端”,在后怨一“何忙”。前者说明了“欢娱”的投入,后者则预示了“分散”的逼近。“唤却金乌,飞上扶桑”是对旭日东升的艺术性说法,也有讳言早晨来临的意味。这是作者《青楼十咏》中的一首,因为是露水夫妻,所以晓起有如此不舍。但全曲无浮浪轻薄之意,感情可谓深挚。元散曲在社会上的传播,青楼歌咏也颇起了一番作用。因此作者选上这样的题目,郑重其事地进行创造,是不该非议或奇怪的。
作者将“晓起”的“起”字仅在最后两句完成,在此前铺垫了良宵苦短、分别在即的背景,屡述了这一特定场景下惆怅惊惋、难分难舍的细腻心情,构思颇为新颖。尤其是“好良宵”、“喜时节”两句对仗,更是表现出有情人之间依依不舍的至文妙语。以后贯云石有《红绣鞋·欢情》:“挨着靠着云窗同坐,偎着抱着月枕双歌,听着数着愁着怕着早四更过。四更过情未足,情未足夜如梭。天哪更闰一更儿妨什么。”末句颇为人称道,殊不知实是该曲开了先河。
参考资料:
1、 天下阅读网.蟾宫曲·晓起汀洲春草遍,风雨独归时。
大舸中下流,青山两岸移。
鸦啼木郎庙,人祭水神祠。
波浪争掀舞,艰难久自知。
汀洲春草遍,风雨独归时。
春回大地水中的小洲已葱翠碧绿,春风细雨中只我一人独自归家。
大舸中下流,青山两岸移。
船只在中流乘风破浪而下,两岸青山不断向后移行。
鸦啼木郎庙,人祭水神祠。
在那古老的木郎庙上空,成群的乌鸦盘旋聒噪,争夺着祭品;水神祠中,香烟缭绕,祭祀的人们川流不息。
波浪争掀舞,艰难久自知。
恰似一阵巨浪拍打船舷,不禁使人趔趄踉跄,幸好所乘之舟乃大舸,尚不至有倾覆之虞。
汀(tīng)洲春草遍,风雨独归时。
大舸(gě)中下流,青山两岸移。
大舸:大船。
鸦啼木郎庙,人祭水神祠。
波浪争掀舞,艰难久自知。
掀舞:飞舞;翻腾。
汀洲春草遍,风雨独归时。
大舸中下流,青山两岸移。
鸦啼木郎庙,人祭水神祠。
波浪争掀舞,艰难久自知。
这首诗先点题“归舟”二字。诗人在春天回家,大地复苏,春草遍地,水中的小洲已是一片浓绿。作者独自一人,在春风春雨中赶路。眼中所见是汀州春草,所以诗虽然没有说是乘舟,而人在舟中便是不言而喻。颌联放笔写船行,也是写归。他乘坐的大船,在中流乘风破浪而下。春雨普降,江水上涨,船又是顺水,所以走得飞快,两岸青山不断地掠过船舷。这一联写得明快畅达,流露了回家的喜悦,在动态中包藏着自然的、静穆的美,给人一种“人在画中行”般的感受,令人神往。
诗接写了岸上具有象征性的、在群山中显得格外醒目的两个建筑物——木郎庙和水神祠。在那古老的木郎庙上空,成群的乌鸦盘旋聒噪,争夺着祭品;水神祠中,香烟缭绕,祭祀的人们川流不息。这一切,给山水增添了几分春色和生气,使他想到了家乡春色,激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对淳朴的民风及山村生活的神往。然而这一切又勾起他对身世的感慨。就这样,回家的快乐,山水的秀丽,都黯然失去了它的魅力。全诗原本轻快的笔调一下子被收束住,给人以顿然沉闷的感觉,作者的思想也就深深锲入了人们心中。
这首诗前六句一泻而下,句句是景,且浑和充沛,流韵天然,气势开阔;尾联出句仍以景语作过渡,对句从“波浪”二字上发议论,含意双关,使诗戛然而止,明快截决,没有力挽千钧的笔力是难以办得到的。这首诗全篇浑成,整饬端严,是元律中的名作。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白马非马译注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白马非马译注参考资料:
1、 柴琼.元散曲隐逸作品代表作家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2、 何艳丽选编.《元曲三百首》:吉林出版集团,2009年:120页参考资料:
1、 柴琼.元散曲隐逸作品代表作家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2、 何艳丽选编.《元曲三百首》:吉林出版集团,2009年:120页“挂绝壁枯松倒倚。”首句描写悬崖之上一棵枯松倚绝壁而倒挂,既写出枯松的奇姿,又衬托出山势的险峻。作者放在小令的开头,使人有突兀不凡之感。”落残霞孤鹜齐飞。“写秋天傍晚江上明丽的景物。这两句刻意经营,本身极富形象感,又借得了名句所固有的审美效应,从而一上来便先声夺人,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
“四围不尽山”两句,是对前面两句所写景物的概括,也是在意象上的扩大和补充。前面两句是镜头各对准一个焦点,摄取最动人的画面,他们的景观是具体的,但却是定位的,是在某一个方向上。现在加上这两句,进一步扩大了读者的视野,使他们看到除了上面所写到的景物之外,四围还有数不尽的山,无穷的水。这种大笔勾勒似的写景,为下面写”秋意“作了心理上的铺垫。
“散西风满天秋意。”西风“无形,”秋意“无迹,然而又确实有”意“可感。这境界既有物境,也有心境。曲写至此,自成一段落,它把秋景、秋意都提供给读者了。但是如果曲子就到此结束,它还不过是一幅没有人物的静物画,而且构图不够多样与丰富。
“夜静云帆月影低,载我在潇湘画里。”静静的夜,静静的湘水,一只船,高挂着云帆,悠悠前进。“月影低”说明月亮才刚刚升起,它的清光投射在船帆上,使帆影显得低而且长。在这里,作者把自己摆进图画中,成为画面中的一员。人物出现,画面顿时活了起来。因为“云帆月影”的夜航点缀了清旷的江面,太富有画意了,而且地点正好在潇湘之上,就像一幅潇湘景物图一样,所以说“载我在潇湘画里”。
整首小令写的都是潇湘行舟所见。是按照时间顺序道来。作者的态度,更多的是冷静的观照二视野所及,潇湘两岸的山水风物,都使他感到心旷神怡;虽然两风的轻拂带来了满天的秋意,传统的季节感受,加上身在旅途,不能不使他产生微微的萧瑟之感;但因为他身为湖南宪使,也许是外出公干,也许就在赴任途中,所以心境是平静的。正因如此,我们获得了一幅气象阔大、意境飞动的秋光图。
参考资料:
1、 王辉编著.唐诗·宋词·元曲: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08:第391页